微螺钉种植支抗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微种植钉支抗辅助矫治上颌阻生尖牙的临床研究

微种植钉支抗辅助矫治上颌阻生尖牙的临床研究
r o o t r e s o r p t i o n i r s k o f a d j a c e n t t e e t h :a p r o b l e m o f p h y s i c a l p r o x i mi t y
[ J ] .A m J O r t h o d D e n t o f a e i a l O r t h o p , 2 0 1 2 , 1 4 2 ( 6 ) : 7 5 0 - 7 5 7 .
牙 冠 位 于 同一 水 平 面 , 利 于牙 冠 远 中水 平 移 动 且 能 避 开 对侧 切牙 牙 根 的压迫 ; 若 尖 牙腭 侧 阻生 , 微 种 植 钉可 植 入腭侧 第 一 、 第 二前 磨 牙 之 间 直接 加 力 , 也 可
植 入 颊侧 间接 加 力 。在 牵 引 时 间 上 , 微 种 植 钉 可 在 矫治 初期 植 人 , 即刻 加力 牵 引 阻生 牙 , 这 可 明显 缩 短
1 3 . 5 9 m m, 矫 治 时间 平 均 为 1 8 . 6个 月 , 说 明微 种 植
[ 8 ]Y a n B, S u n Z , F i e l d s H, e t a 1 . M xi a l l a r y c a n i n e i m p a c t i o n i n c r e a s e s
[ 2 ]高萃 , 赵红艳 , 孙 婷婷 . 曲面断层 片和锥形束 c T 对上颌 阻生尖牙
的定位分析【 j ] . 口腔 医学研究 2 0 1 5, 3 1 ( 2 ) : 1 7 1 . 1 7 4 .
[ 3 ]张香子 , 方贤浩. 应用锥形束 c T对颌 骨埋伏 牙的定位分 析 [ J ] .
Hale Waihona Puke 综 上所 述 , 通过 C B C T的准 确 定 位 , 微 种植 钉支 抗 在矫 治 埋伏 阻生 上颌 尖牙 时 有其 独 特 的优 点 和 良 好 的 临床疗 效 , 是 值 得 临床 医生选择 的方法 。

微螺钉种植支抗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研究

微螺钉种植支抗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研究

微螺钉种植支抗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研究
徐先绿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12(031)011
【摘要】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支抗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治疗.方法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微螺钉种植支抗对安氏Ⅱ类患者,前牙深覆盖及深覆牙合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上颌磨牙远中移动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前牙覆颌覆盖关系和Ⅱ类磨牙关系改变,以及面型凸度的改善程度.结论微螺钉种植支抗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可以远中移动磨牙,并且有效而稳定,维持牙弓的连续性.
【总页数】2页(P2-3)
【作者】徐先绿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港口医院口腔科,山东日照,2768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5
【相关文献】
1.2种位置微种植钉支抗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效果对比 [J], 马杰
2.比较2种部位种植钉支抗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效果 [J], 崔淑霞;丁睿;王淑敏;袁为
3.对比应用微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研究 [J], 曹智辉
4.微螺钉种植支抗配合弹力臂远中移动并直立倾斜磨牙的临床研究 [J], 任素锋;张超;王宏伟;蔡天刚
5.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临床研究 [J], 王晓艳;缪颖;郑建新;刘聪聪;孙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上颌前突的临床研究

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上颌前突的临床研究

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上颌前突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前突患者中应用效果。

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上颌前突患者中挑选3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编号将其分成两组:口外弓支抗对照组,共15例;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试验组,共15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SNA、SNB指标有区别,P<0.05。

结论:临床给予上颌前突患者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外貌,保护牙根,值得借鉴。

【关键词】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上颌前突;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8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073-01上颌前突是临床上的一种特殊性病症,病症发生后不但存在牙列畸形,还严重影响患者外貌,降低生活质量。

以往,临床均借助微型种植体进行治疗,虽能实现提供、增强支抗的目的,但易出现脱落、损伤牙根现象,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通过我院对该病症的不断探究,发现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疗法可获得显著成效[1]。

为进一步判定该疗法在上颌前突患者的应用价值,现将我院患者资料整理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上颌前突患者中挑选3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编号将其分成两组:试验组15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别10例、5例,年龄段17-26岁,平均(20.5±1.5)岁;对照组15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别11例、4例,年龄段18-26岁,平均(20.6±1.6)岁。

入选标准:30例患者均不存在畸形史,均处于II类上颌前突;排除标准:多个融合牙、畸形牙等患者排除在外。

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区别,如年龄段、男女例数等,P>0.05。

1.2方法因患者对支抗的要求相对较高,设计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则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拔除前磨牙。

15例试验组患者实施腭侧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操作:拔牙后正畸治疗牙排列后,需在双侧上颌腭侧的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间近根尖的三分之一处,植入正畸种植钛钉。

微种植钉结合多用途弓远中移动磨牙的力学分析及临床应用

微种植钉结合多用途弓远中移动磨牙的力学分析及临床应用

微种植钉结合多用途弓远中移动磨牙的力学分析及临床应用结合1例病例,介绍微种植钉结合多用途弓远中移动磨牙的力学原理和临床应用。

标签:微种植钉;多用途弓;磨牙远中移动;力学分析;平面远中移动磨牙是临床解决边缘性正畸病例的常用手段,常用的传统方法有头帽口外弓或J钩、摆式矫治器、磁力矫治器、Jones jig矫治器等;但这些方法中有些过分依赖患者合作,有些需以其他牙作为支抗,临床效果常不能保证。

微种植钉以牙槽骨为支抗区,产生绝对支抗作用,且不依靠患者合作,在推磨牙远中移动的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微种植钉不但对牙列矢状向产生作用,对垂直向同样有影响。

对垂直向需要调整的病例,如深覆患者,微种植钉的垂直向分力利于打开咬合;但对平面正常、浅覆甚至开的患者,置于后牙区根方的微种植钉若直接施力于水平弓丝,则对控制和调整平面不利。

多用唇弓的尖牙前磨牙区弓丝位于牙冠龈方[1-2],调整该段弓丝与微种植钉的垂直向关系,可以间接调整微种植钉对牙弓垂直向分力的方向及大小。

本文介绍微种植钉联合多用途弓远中移动磨牙的力学分析及临床应用。

1 微种植钉联合多用途弓远中移动磨牙的力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上颌牙列的阻抗中心(center of resistance,CR)位于正中矢状面上,其前后位置在第二前磨牙处。

临床上微种植钉常置于托槽龈方的后牙根间牙槽间隔,当微种植钉作用于平直弓丝远中移动磨牙时,龈向分力使上颌平面产生逆时针旋转趋势(图1)。

多用途弓在尖牙前磨牙区绕开牙冠形成颊侧自由桥,调整其与微种植钉的垂直向关系,可以改变弓丝所受垂直向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牙列进行垂直向控制。

颊侧自由桥位于微种植钉上方,镍钛推簧环绕多用途弓远中垂直段达自由桥中部,微种植钉结扎于推簧近中端,斜向远中向施力。

该力作用点在推簧近中端,可分解为水平向对弹簧挤压力和垂直向对牙列的向力。

此时向分力同样作用于CR近中,使牙列产生顺时针旋转(图2上)。

临床需远中移动磨牙并伴有浅覆或开问题的患者,可以使用该类型多用途弓。

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前突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

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前突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
抗 。 因传统的支抗疗效 较依赖患者 的配合治疗 , 但 使得其 支抗效果难 以 13 统 计 学分 析 .
采 用S S 1 .软件 系统 进 行统 计 学分 析 , < .5差异 具 有 P S 30 ( 00 ) P
统计学意 义。
得到有效 的保证 , 易出现支抗 磨牙的近 中移动 、 内收不足前 牙 从而 前牙 内收不 足 , 使得对 其临床疗效具 有较大的影 响。 使用微 型钛 钉种植体 给
移 动, 旋转及倾斜移动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微型钛钉种g, 支抗 能有效 的对上颌前 突正畸给予治疗, t t  ̄ 并操作 葡_、 单 灵活, 具有良好的性能。 【 键 词 】 型钛 钉 种植 体 正畸 上颌 前 突 关 微 【 图分类号 ] 7 3 5 中 R . 8 l 献标 识 码】 文 A 【 章 编 号 i 7 -0 4 ( 0 00 () 0 9 - 1 文 l 4 7 22 1 )8a- 0 1 O 6 支抗控 制是对 口腔正畸 治疗过 程 中的关键 问题 。 主要 以颌 问 传统 支抗 、 口外支抗 、 ao弓、 N ne 横腭杆 及增加 支抗 牙的数 目 方法来 加强支 等
予支抗矫 治则能保持其 种植体 的稳定 , 免 了后牙 支抗的丢失 , 避 从而达 到 良好 的临床疗效 。 本组对 3例 上颌前突患 者 , 5 给予微 型钛钉种 植体支 抗, 均取 得 了良好的 临床疗效 , 结分 析报 道如 下 。 现总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一 Biblioteka 资料 .比均 无显著 性差 异 , ,.5。 均( O0)结果 表 明其治 疗前 种植 体在 矢状 面 上 的位置 、 中切牙 的垂直移动 位置和上颌第 一磨牙 的近远 中向移动 , 上
1 .岁 , 63 所有病例均符 合以下标 准 : 中切牙长 轴和前颅 底-i之 间形 上 'l gi -i 成的 后下 夹角 ,P - N是(l .4 .5。侧 面观 为 凸面 型 ; l fUL S 16 2 士45 )} 无牙

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评价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有效性。

方法:选择3例安氏II类,上颌拥挤量5~7mm,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的临床病例。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上颌第一磨牙和中切牙的变化情况。

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了预期矫治效果。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上颌第一磨牙和腭平面的夹角(6/ANS-PNS)、上颌第一磨牙牙冠到过翼上颌裂点作眶耳平面的垂线之间的距离(6-coronal/PTV)、上颌第一磨牙根尖到PTV的距离(6-apical/PTV)、上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到PTV的距离(6-CEJ/PTV)等指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治疗过程中种植体均保持了稳定,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

结论:利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是不拔牙矫治上颌牙齿前突,解除轻、中度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简便、有效且不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elf-drilling micro-implant for maxillary molar distalization.MethodsThe self-drilling micro-implant for anchorage was used for maxillary molar distalization in three cases of Class II,in which maxillary crowding was teral x-rays were taken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movement to record the dental and skeletal changes.ResultsAll patients achieved the desired purpose.The items such as 6/ANS-PNS,6-coronal/PTV,6-apical/PTV,6-CEJ/PTV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implants maintained stably,and soft tissue around implants kept healthy.Conclusion The use of self-tapping micro-screw implant as anchorage for maxillary molar distalization is one of good ways to correct maxillary dental protrusion and moderate crowding,it is simple,effective and not impacted by patient compliance.Key words:anchorage;micro-implant;molar distalization随着正畸学的发展,许多安氏II类错牙合的边缘病例,可以采用非拔牙方式远中移动上颌磨牙进行治疗。

微螺钉种植支抗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研究

微螺钉种植支抗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研究

Gr w i g M i r - c e c r g r Up e o a s o i c l Ree r h o n c o s r w An ho a e Fa p r M l r f Cl nia s a c
XU Xinl a U De a t n o n it y, a g o H s i l f i h o, ih o 7 82 Ch n p rme t f De ts r G n k u o p t o R z a R z a 2 6 6, i a a
j w fo t t eh c v r h eain a d ca s I a r n e t o e t e r lto s n ls I moa ea in hi ha g a d ae cn e iy ft e d g e f mp o e n . n lso l r r lto s p c n e, n fc o v x t o h e r e o i rv me tCo cu in
MEDl CAL TREATMENT


微 螺 钉 种 植 支 抗 远 中 移 动 上 颌 磨 牙 的 临 床 研 究
徐 先 绿
( 山东省 日照港 口医 院 口腔科 山东 日照 2 6 2 ) 78 6 【 要 】 目的 探 讨微 螺钉种植 支抗 远 中移动 上颔 磨牙 的临床 治疗 。 法 采 用直 丝 弓矫 治技 术 配合微 螺钉 种植 支抗 对安 氏 I类 患 摘 方 I 者 , 牙深 覆盖及深 覆 牙合 患 者进行 治 疗 , 察上颌磨 牙远 中移 动情况 。 果 治 疗结束 后患者前 牙覆颔 覆盖 关 系和 I奏 磨牙关 系改 前 观 结 I 变, 以及 面型 凸度 的改善 程度 。 结论 微螺钉 种植 支抗结 合滑 动直 丝 弓技术 可 以远 中 移动磨 牙, 且有效 而稳 定 , 并 维持 牙 弓的连 续性 。 【 关键 词 】 螺 钉种植 支抗 滑 动直 丝 弓 磨 牙 微 【 图 分 类 号 】R 3 5 中 7 . 8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l1 7 - 7 22 1 )4b- 0 2 0 6 4 0 4 (0 0 () 0 0 - 2 2

微种植支抗钉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移牙列效果分析

微种植支抗钉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移牙列效果分析

微种植支抗钉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移牙列效果分析摘要:骨性Ⅰ类或轻度骨性不调伴牙列拥挤的成年患者,可以通过拔除智齿后远中移动牙列获得空间排齐上下牙列,维持原有侧貌。

但上下颌磨牙同时远中移动仍是目前矫治的难点。

本病例借助微种植体支抗,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微种植支抗钉;无托槽隐形矫治;远移临床上经常可以观察到骨性I类安氏II类错牙合的边缘病例,这类患者大多数是因为替牙期乳牙早失导致后继恒牙间隙丧失所致,既不存在上下颌骨不调也没有严重牙量骨量不调的问题,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使得许多这类II类错牙合的边缘病例可以采用不拔牙的方法治疗,大大降低了这类病人的拔牙率,但是传统治疗方法无论是头帽口外弓还是固定摆式矫治器等均存在对患者依从性要求高、矫治器体积大、操作困难,牙齿倾斜移动或前牙唇倾等不良反应。

微种植支抗钉作为游离在牙弓外的绝对支抗具有体积小、植入部位灵活,依从性要求低等优点,近年来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女,14岁,主诉前牙突要求矫治。

临床检查为I类骨型,微凸面型,安氏II类远中错牙合,II度深覆牙合深覆盖,该患者矫治时间为24个月。

纳入标准 ( 1) 骨性 I 类,2≤ANB≤5°; 直面型或上颌前牙牙性前突导致的微凸面型; ( 2) 安氏 II 类错牙合,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或上前牙唇倾,下颌牙弓轻度拥挤或不拥挤; ( 3) 采用非拔牙矫治方案; ( 4) 无其他相关系统疾病患者。

1.2方法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颊侧低位自攻式斜行植入支抗钉,植入前局部麻醉后切开颊侧粘膜,自攻斜行植入直径=1.2mm,长度6mm的微种植支抗钉,支抗钉头设计为暴露式。

1.3测量方法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参考Ricketts分析法,以FH平面构成x轴,PTV平面通过Pt点垂直于FH平面构成Y轴。

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AU20.0软件,考察数据变量分布为正态分布,对每一病例头影测量的9个测量指标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螺钉种植支抗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支抗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治疗。

方法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微螺钉种植支抗对安氏ⅱ类患者,前牙深覆盖及深覆牙合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上颌磨牙远中移
动情况。

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前牙覆颌覆盖关系和ⅱ类磨牙关系改变,以及面型凸度的改善程度。

结论微螺钉种植支抗结合滑动
直丝弓技术可以远中移动磨牙,并且有效而稳定,维持牙弓的连续性。

【关键词】微螺钉种植支抗滑动直丝弓磨牙
growing micro-screw anchorage far upper molars of clinical research
xu xianlü
department of dentistry,gangkou hospital of rizhao,rizhao 27682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planting of micro-screw anchorage to move away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upper molars.methods the use of straight wire appliance plant with micro-screw anchorage for angle class ⅱpatients,anterior deep overbite depth coverage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in upper molars distal movement.results after
treatment,follow-up observation of patients with jaw front teeth cover the relations and classⅱ molar relationship
change,and face convexity of the degree of improvement.conclusion discuss planted with micro-screw anchorage straight wire technique can slip away to move teeth,and the effective and stable, maintaining the continuity of the dental arch.
【key words】 growing micro-screw anchorage;slide the straight wire;molar
上颌前突患者需大量内收前牙以改善面部突度,对后牙支抗控制要求较高,支抗控制是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承受正畸力量,矫治效果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口腔正畸科7例上颌前突患者的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18~30岁,平均年龄20.3岁,无牙槽骨吸收现象及牙周病史,且:(1)病例资料完整。

治疗前后清晰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全口曲面断层片、记存模型等。

(2)全口曲面断层片清晰,无牙根重叠和弯根及牙髓治疗的牙和埋伏牙。

(3)拔除第三磨牙的病例,每侧以相同力值采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治疗过程中口腔卫生情况良好。

(4)无外伤史及正畸治疗史。

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自攻型微螺钉种植支抗矫治。

1.2 方法
首先拔除上颌第三磨牙,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矫治初期将
微型种植体(自攻型)植入推磨牙侧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长7mm,直径1.5mm。

将种植体头部与尖牙之间用结扎丝结扎,待弓丝换至0.019×0.025不锈钢丝,2周后于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置niti推簧,力值1.96n,推磨牙向远中。

当磨牙关系变为稍偏近中时停止推移。

然后取出种植钉,根据上牙列拥挤度及前牙的覆盖情况决定是否新植入种植体,以增强支抗解决拥挤和/或深覆盖。

先推第二磨牙向远中,再以同样方法推第一磨牙。

每4周复诊1次,术后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含漱3d,预防创口感染。

1.3 测量分析方法
每位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测位片,测量矫治前后牙颌组织的变化;所有定点测量均由作者在一段时间内完成,所有项目均测量2次,时间间隔为2周,2次测量值无显著性差异。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束时第一磨牙平均远中向移动4.2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建立磨牙及尖牙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侧面型得到改善,面型较理想。

牙齿的移动方式主要为倾斜移动。

远中移动磨牙5~7.2个月,平均5.7个月。

(表1)。

3 讨论
推磨牙向远中移动开拓牙间隙是正畸临床较常用的方法。

国内外
正畸医师在临床上多采用少拔牙或不拔牙的矫治原则。

为了获得稳定的关系,以推磨牙远中移动开拓牙间隙的方法较多应用。

在传统的口外力推磨牙远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了多种方法[1~2],近年来种植支抗技术的发展为磨牙远移提供了新的思路。

微种植体支抗系统具有术式简单、植入部位灵活、可即刻加力等优点。

种植体均未发现任何松动,保持良好稳固度。

表明磨牙侧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可作为正畸支抗近远中移动牙齿。

口内装置对第一磨牙的移动效果优于口外装置[3]。

单独推一侧磨牙比双侧同时推移动效果好,依次推单颗磨牙比整体推效果好[4],对于牙性或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可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牙胚存在),远中移动第一磨牙,或拔除第三磨牙,依次远移第二和第一磨牙。

磨牙远移时支抗的控制尤为重要,临床上成功的矫治离不开稳固的支抗为前提,如不能很好的加强支抗,不但磨牙向远中移动困难,还将引起前牙的唇向移动使前牙覆盖加大,甚至影响美观。

关闭间隙阶段笔者采用一根0.019×0.025的平直弓丝,采用滑动法移动牙齿至间隙关闭,正畸牵引力值不宜过大,在150g左右,为了减小滑动移动时的摩擦力除采用较硬质的主弓丝外,还应充分排齐整平牙列,笔者更换0.019×0.025的方弓丝再整平半个月后才加力移动牙齿。

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每个托槽和带环上予置了一定的轴倾角和转矩角,减少了弓丝上各种弯曲的弯制,采用滑动法移动牙齿,如何保证第二磨牙远中平行移动,防止近中倾斜、近中扭转和
舌侧倾斜,是治疗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种植体支抗以1.96n初始力内移动磨牙,获得了4.2mm的位移的效果。

以腭平面作为参考平面,观察到上颌磨牙无显著伸长,7例患者无一例治疗后出现开牙合,即使治疗前覆牙合较小者,治后覆牙合并未见减小。

引起种植体失败的是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炎症,患者应平时保持口腔卫生,防止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需要压低的磨牙的牙槽骨高度,与邻牙的关系,牙周状况都要考虑周全。

加载种植体亦发生微小移动,平均移动0.74mm。

可能由于植入部位为上颌牙槽骨骨皮质较薄,在持续载荷作用下与周围骨组织间发生了微小移动,而产生位移。

认为正畸种植体支抗可提供充足机械固位,具有良好初级稳定性,植入后经很短愈合期或无愈合期即可加载[5~6]。

但其是否像传统修复种植体一样可以达到绝对稳定,目前尚无定论。

本研究结果说明即刻加载的微螺钉种植体发生一定程度的微小移动。

研究表明,上颌部种植体能够在承载临床正畸力的过程中保持稳定,并起到了理想的强支抗作用。

同时植入上颌部种植体作为一种有创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需严格选择适应证,以提高成功率和矫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sfondrini mf,cacciafesta v,sfondrini g.orthod craniofacial res[j].2002,5(2):114~126.
[2] karlsson i,bondemark l.angle
orthod[j].2006,76(6):923~929.
[3] bondemark l,karlsson i.angle
orthod[j].2005,75(5):699~706.
[4] kinzinger gs,wehrbein h,gross u,et al.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j].2006,129(3):407~417.
[5] 周炜,宋应亮,李德华.种植体骨结合稳定性测量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22(6):803~806.
[6] costaa,raffainlm,melsen b.miniscrews as orthodontic anchorag e:a prelim ina ry report[j].in t j adult orthodon o rthogna th surg,1998,13(3):201~209.
【收稿日期】 2012-02-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