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教案)

合集下载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讲义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讲义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讲义一、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919 年 1 月,巴黎和会召开,这是一次旨在重新划分战后世界秩序的重要会议。

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吵和讨价还价,最终形成了以《凡尔赛和约》为主的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的形成有着复杂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各国都希望通过和平协议来实现稳定和重建。

同时,战胜国之间也存在着利益的争夺和平衡。

在凡尔赛体系中,德国受到了严厉的制裁。

领土被割让,军事力量被大幅削弱,还需要承担巨额的战争赔款。

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战胜国的复仇心理,但也为日后的国际关系埋下了隐患。

二、凡尔赛体系的主要内容(一)领土调整德国失去了大片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东部的部分领土划给了波兰等新兴国家。

这种领土调整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但也引发了一些民族问题。

(二)军事限制德国的军队规模被严格限制,海军力量几乎被全部废除,禁止拥有空军和重型武器。

这使得德国的军事力量在短期内无法恢复,但也激发了德国民众的不满情绪。

(三)赔款问题德国需要向战胜国支付巨额赔款,具体数额在后来的谈判中不断调整。

赔款问题成为了德国经济复苏的沉重负担,也影响了欧洲的经济稳定。

三、国际联盟的建立国际联盟是凡尔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包括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

大会由所有成员国参加,行政院由几个大国和一些小国的代表组成。

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它试图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采取经济制裁等措施来制止侵略行为。

然而,国际联盟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诸多缺陷。

首先,它缺乏有效的强制力,无法对违反规定的国家进行有力的制裁。

其次,大国在联盟中占据主导地位,决策往往受到大国利益的影响。

再者,美国由于国内政治原因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使其影响力大打折扣。

四、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的关系凡尔赛体系为国际联盟的建立提供了框架和基础,国际联盟则是凡尔赛体系维护和平的工具。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讲义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讲义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讲义一、凡尔赛体系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了和会,商讨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这次和会的主要成果便是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主要是指一系列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条约所构建的战后欧洲及世界新秩序。

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对德的《凡尔赛和约》。

这个和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制裁,包括领土的割让、军事力量的限制、巨额的战争赔款等。

领土方面,德国失去了大片领土,比如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东部的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

军事上,德国被严格限制了陆军和海军的规模,禁止拥有空军,禁止实行义务兵役制。

赔款数额巨大,给德国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除了对德和约,战胜国还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重新划定了欧洲的政治版图。

二、凡尔赛体系的特点1、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凡尔赛体系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一次大规模宰割。

德国作为一战的主要战败国,承受了最为严厉的惩罚。

这种惩罚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战胜国对德国的复仇心理,但同时也为日后的国际关系埋下了隐患。

2、欧洲中心地位的动摇尽管凡尔赛体系主要是针对欧洲的秩序安排,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实力和地位。

美国在战争中崛起,日本在远东的影响力也有所增强,这使得欧洲在世界格局中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

3、不稳定性凡尔赛体系充满了各种矛盾和不稳定性。

战胜国之间存在着利益分歧,比如在对德问题上,法国主张严厉制裁,而英国和美国则相对温和。

此外,新划定的领土边界引发了许多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

三、国际联盟的建立在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国际联盟应运而生。

国际联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它设有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等机构。

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行政院由几个大国和一些小国代表组成。

然而,国际联盟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诸多缺陷。

首先,它缺乏有效的强制力。

对于违反盟约的国家,国际联盟往往无法采取有力的制裁措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 第二单元 第2课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 第二单元  第2课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土 耳 其 革 命 地 图
(2)《洛桑条约》的签订 时间:1923年7月 签约双方:凯末尔领导的新政府←→协约国集
团。 内容:承认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独立;废
除领事裁判权;土耳其财政不受外国监督,关税自 主;取消赔款;但也维持了《色佛尔条约》中海峡 地区非军事化、国际共管以及对西亚等地区的“委 任统治”等安排。
(6)条约的相同点
① 都对这些战败国的军备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控制; ② 都要求它们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 ③ 都将它们的领土不同程度地分割给周边邻国,结 果使这些战败国的领土面积不同程度地缩小; ④ 对其中的一些国家,为了保证这些国家能顺利支 付赔款,还对它们实行了财政监督(如对奥地利和 土耳其)。
2.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与《洛桑条约》
《特里亚农和约》虽然匈牙利实现了建立单独民 族国家的愿望,但是这个新独立的国家,却由于在 一战中跟随奥地利参加了同盟国而被当作战败国处 置,使它丧失了应该拥有的大片领土,成为巴尔干 的一个小国。
各 国 自 己 的 领 土
并埋下了它与邻国间的领土争端的种子,造成了匈 牙利对协约国的极大不满,促使二战爆发后,匈牙 利也加入了轴心国集团。 《色佛尔条约》不仅使土耳其丧失了全部属地,领 土缩小了大约4/5,而且还丧失了对土耳其海峡的 实际控制权。
2.了解凡尔赛体系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 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3.理解:战败国和苏联被拒绝参加国联的原因; 美国提出建议的初衷以及美国最终未加入国联的原 因;理解裁军、集体安全、委任统治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
启发引导本质揭示具体分析透过现象 看本质,辩证看待帝国主义的宣传与客观 实际的差异;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答案提示:这些和约与对德国的和约 的相似之处主要包括:都对它们的领土进 行了分割或重新安排,以削弱它们的实力 和抑制它们的发展;都要求它们支付巨额 的赔款,以战利品的形式加以瓜分;都对 它们的军备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以削弱它 们的军事实力,防止它们再度制造战争。

选修3: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新人教版)

选修3: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新人教版)

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学案导学【三维目标】【重点难点】重点:凡尔赛体系的内容及国际联盟的建立难点: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学习建议】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思考感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召开了人们翘首以盼的和平会议——巴黎和会,并签订了体现战胜国意志的《凡尔赛和约》,建立了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它能维护欧洲和平吗?【知识梳理】一、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对德条约2、对奥地利条约⑴时间⑵条约⑶内容①疆界②领土③军事④赔款及财政3、对保加利亚条约⑴时间⑵条约⑶内容①领土②军事③赔款4、对匈牙利条约⑴时间⑵条约⑶内容①领土②军事③赔款5、对土耳其的条约⑴《色佛尔条约》①时间②对象⑵《洛桑条约》①时间②对象③内容承认废除财政、关税取消维持④意义国内国际二、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不稳定性1、实质2、不稳定性⑴隐含的矛盾①②③④⑵表现①战败国与战胜国矛盾②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③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三、国际联盟的建立1、倡议2、国际联盟的内容⑴⑵⑶3、国联盟约的通过4、主要机构5、成员及操纵国【学习探究】如何评价凡尔赛体系?【学习探究】为什么说凡尔赛体系是脆弱的、不稳定的,是一个“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体系”?⑴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基础之上的,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德国对战胜国强加的和约以及随之而来的掠夺强烈不满,许多人怀有摆脱和约束缚的复仇情绪。

这就必然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加剧。

⑵协约国仇视苏俄,和会期间策划对苏俄的武装干涉,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而且会后长期与苏俄对立。

从而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⑶凡尔赛体系是在战胜国列强暂时达成妥协的基础上建立的,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的斗争使它们之间的矛盾加深。

⑷由于战胜国的任意宰割激化了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也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所以整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

2.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教案(人教版选修3)

2.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教案(人教版选修3)

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凡尔赛体系的形成与其他战败国签订的和约及其主要内容;与奥地利的《圣日耳曼和约》;与保加利亚的《纳伊和约》;与匈牙利的《特里亚农和约》;与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及《洛桑条约》各条约的主要内容对各战败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损害所在;《洛桑条约》对《色佛尔条约》的超越通过对比归类,概括出各和约之间的相似之处;结合这些相似之处,加深认识帝国主义的掠夺本质个性比较共性归纳规律概括深刻认识这些和约再一次验证了帝国主义通过条约掠夺战败国的本质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不稳定性凡尔赛体系的内涵;凡尔赛体系作用的地域范围;凡尔赛体系背后潜藏矛盾的主要表现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凡尔赛体系的具体作用;凡尔赛体系背后潜藏的矛盾及成因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具体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凡尔赛体系的作用;运用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揭示凡尔赛体系背后潜藏矛盾的成因启发引导本质揭示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一场战争浩劫之后对国际关系进行新的整体安排,是必要的;充分认识其掠夺性和不稳定性国际联盟的建立该国际组织的由来、建立、主要宗旨、主要机构、核心部门、总部所在地、主要国家与它的关系以及控制国联的国家等战败国和苏联被拒绝的原因;美国提出建议的初衷以及美国最终未加入国联的原因;理解裁军、集体安全、委任统治等概念运用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客观分析与评价国联的历史地位;揭示美国不参加国联的实际原因辩证看待帝国主义的宣传与客观实际的差异;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充分认识到一个由帝国主义控制的国际组织是不能确保广大中小国家免受侵略,甚至不能保护这个组织的控制者本身免受侵略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对凡尔赛体系不稳定性的分析与认识。

难点由于对其他战败国和约的主要内容中涉及大量的欧洲地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学习和掌握比较困难。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第2课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同步备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第2课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同步备

动 探


案 由哪些条约组成,然后由学生自行完成对各和约主要条款


内容的学习,按类别将主要条款进行归纳(可按领土与边界
当 堂

问题、军控问题、赔款问题、财政问题等方面归纳)。同
基 达

课 时,对照欧洲地图理解欧洲版图的变化,教师可进行一点

自 主
拓展,适当点评这些和约对各国的危害及对未来国际关系课 Nhomakorabea当
《凡尔赛和约》及其随后签订的对奥、匈、保、土的
堂 双

各项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达 标










菜单
新课标 ·历史 选修3
2.内容
签约 签约 教 对象 时间
条约 名称
主要内容
课 堂 互 动
学 方
德 1919年 《 凡尔
案 国 6月 赛和约》
严厉处置德国
探 究


疆界关系:确认捷克斯洛伐克
达 标

前 革命对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所产生的影响。








菜单
新课标 ·历史 选修3
2.“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不稳定性”一目,关于帝 课

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矛盾的分析时,引入学生适当的活动, 互



方 以加深这对矛盾造成凡尔赛体系不稳定的认识。
探 究

设 计
活动设计参考如下:选定某些学生,代表某战胜国,
设 计
1.了解凡尔赛会议构建帝国
认识。(重点)

历史ⅲ人教新资料2.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学案

历史ⅲ人教新资料2.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学案

学案时间:年月日学生活动教师指导教学过程导学合作〔一〕导入:采用谈话提问导入法:师:签署《凡尔赛和约》,仅是巴黎和会内容的一部分。

对德国的制裁和掠夺,是否能够使帝国主义战胜国感到满足?生1:掠夺是帝国主义的本性。

生2:帝国主义总是贪得无厌的,永远不会满足。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

《凡尔赛和约》签字后,德国代表怀着遗恨走了,但是协约国的代表还没有走,他们留了下来继续商讨对其他战败国将要进行怎样的制裁和掠夺。

对战败国的首领况且如此狠心掠夺,而对较弱小的德国盟国就更不会放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协约国帝国主义是怎样通过所谓的“和约”,对其他战败国进行掠夺的。

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国际体系,以及这个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二〕知识梳理:【一】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凡尔赛和约〔对徳和约〕+国际联盟盟约+对奥、保、匈、土和约1、对奥《圣日耳曼和约》〔见教材29页,领土、政治、军事、赔款〕2、对保《纳伊和约》〔见教材29页,领土、军事〕3、对匈《特里亚农和约》〔见教材29页,领土、军事〕4、对土《色佛尔条约》、《洛桑协定》【二】实质: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三】对凡尔赛体系的评价1、、进步性:即作用①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②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相对稳定时期(1919-1929)。

③承认民族自决原那么,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欧洲新兴民族国家。

④通过国际会议上的外交斗争调解国际关系比起军事对抗方式是一大进步。

⑤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欧洲中心地位受到削弱,美、苏、日崛起。

2、不稳定性:〔建立在火山口上,不能维持长久和平,内部隐含的矛盾〕【四】维护工具——国联1、概况1〕由来: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2〕盟约:①“维护和平”的原那么②实行“集体安全”③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3〕建立:1919、4、28通过盟约;1920、1盟约正式生效,国联正式成立,总部日内瓦4〕机构:国联大会、行政院、秘书处〔全体一致原那么〕5〕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并且声称要裁减军备,制裁侵略6〕成员:苏俄和战败国最初都被排除在外,美国受孤立主义影响未加入7〕实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18-19版:第2课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创新设计)

18-19版:第2课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创新设计)
第2课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凡尔赛会议构建帝 1.重点: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对凡
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 尔赛体系不稳定性的分析与认识。
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 2.难点:对其他战败国和约主要内
定性。
容的掌握;对国际联盟盟约中主要
2.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 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史论归纳】 1.国联存在先天不足的原因
(1)国联是美国“十四点原则”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希望通 过建立国联达到其参与领导世界事务的目的,进而逐步掌握 世界统治权,说明国联的产生是大国企图控制世界的产物。 (2)国际联盟自成立之时起便由英、法等少数大国控制,并成 为大国手中的工具。 (3)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苏俄和战败国最初都被排斥在国联 之外。美国未达目的,没有加入国联。 (4)不能制止战争,后来成为绥靖政策的工具。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分析美国主张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 (2)根据史料二,分析如此规定对哪一国有利。主要意图是什 么? (3)根据史料三,分析美国总统与参议院之间的主要分歧,并 利用所给史料说明原因。 (4)上述史料反映出的国际主要矛盾是什么?指出其实质。
奥 191
一些地区分别割让给意大利等国
地 9年 《 圣日耳曼条约 》
军备限制:军种、数量受限,废
利 9月
除 普遍兵役制 .
经济惩罚:支付战争赔款;
财政 由协约国监督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重划疆界:承认南斯拉夫独立,将部分地 保 19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教案)主备人:宋之明教学时间:教学班级:★课标要求了解国际联盟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认识它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与其他战败国签订的和约及其主要内容;尔赛体系的内涵、作用的地域范围及体系背后潜藏矛盾的主要表现;国际联盟的由来、建立、主要宗旨、主要机构、核心部门、总部所在地、主要国家与它的关系以及控制国联的国家等史实。

2、了解凡尔赛体系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3、理解:战败国和苏联被拒绝参加国联的原因;美国提出建议的初衷以及美国最终未加入国联的原因;理解裁军、集体安全、委任统治等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比较归纳:通过对比归类,概括出《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特里亚农条约》和《色佛尔条约》之间的相似之处;结合这些相似之处,加深认识帝国主义的掠夺本质。

2、问题探究:通过剖析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事物的能力。

3、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具体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凡尔赛体系的作用;运用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揭示凡尔赛体系背后潜藏矛盾的成因。

4、运用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客观分析与评价国联的历史地位;揭示美国不参加国联的实际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深刻认识协约国强迫其他战败国签订的和约,再一次验证了帝国主义通过条约掠夺战败国的本质。

2、在一场战争浩劫之后对国际关系进行新的整体安排,是必要的;充分认识其掠夺性和不稳定性;大国强权政治是造成不稳定的根源。

3、充分认识到一个由帝国主义控制的国际组织是不能确保广大中小国家免受侵略,甚至不能保护这个组织的控制者本身免受侵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对凡尔赛体系不稳定性的分析与认识。

难点:由于对其他战败国和约的主要内容中涉及大量的欧洲地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学习和掌握比较困难;由于对其他战败国和约的主要内容中涉及大量的欧洲地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学习和掌握比较困难。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叙述。

一是介绍了对其他战败国和约的主要内容。

二是说明了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并对凡尔赛体系的实质与作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还对凡尔赛体系背后的隐藏矛盾进行了揭示和成因的分析。

三是介绍了国际联盟建立的相关情况。

建议本课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叙述。

一是介绍了对其他战败国和约的主要内容。

二是说明了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并对凡尔赛体系的实质与作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还对凡尔赛体系背后的隐藏矛盾进行了揭示和成因的分析。

三是介绍了国际联盟建立的相关情况。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采用谈话提问导入法:师:签署《凡尔赛和约》,仅是巴黎和会内容的一部分。

对德国的制裁和掠夺,是否能够使帝国主义战胜国感到满足?生1:掠夺是帝国主义的本性。

生2:帝国主义总是贪得无厌的,永远不会满足。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

《凡尔赛和约》签字后,德国代表怀着遗恨走了,但是协约国的代表还没有走,他们留了下来继续商讨对其他战败国将要进行怎样的制裁和掠夺。

对战败国的首领况且如此狠心掠夺,而对较弱小的德国盟国就更不会放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协约国帝国主义是怎样通过所谓的“和约”,对其他战败国进行掠夺的。

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国际体系,以及这个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合作探究1 对奥、匈、保、土、和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对其他战败国签订的条约:即《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特里亚农条约》和《色佛尔条约》。

归纳:(1)条约对各国领土的影响:《圣日耳曼和约》使奥地利丧失了约75%的领土面积,还失去了出海口。

《纳伊和约》使保加利亚丧失了部分领土,特别是丧失了颇为重要的爱琴海出海口。

促使保加利亚对协约国极为不满,以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投向轴心国的怀抱。

《特里亚农和约》虽然匈牙利实现了建立单独民族国家的愿望,但是这个新独立的国家,却由于在一战中跟随奥地利参加了同盟国而被当作战败国处置,使它丧失了应该拥有的大片领土,成为巴尔干的一个小国,并埋下了它与邻国间的领土争端的种子,造成了匈牙利对协约国的极大不满,促使二战爆发后,匈牙利也加入了轴心国集团。

《色佛尔条约》不仅使土耳其丧失了全部属地,领土缩小了大约4/5,而且还丧失了对土耳其海峡的实际控制权。

(2)条约的相同点:①都对这些战败国的军备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控制;②都要求它们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③都将它们的领土不同程度地分割给周边邻国,结果使这些战败国的领土面积不同程度地缩小;④对其中的一些国家,为了保证这些国家能顺利支付赔款,还对它们实行了财政监督(如对奥地利和土耳其)。

【备课资料】奥匈帝国的形成与解体“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奥匈帝国”这一组历史概念,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历史联系呢?奥地利原是多瑙河上游的一个公国,1414年起称大公国,成为德意志诸邦中最大的一个公国。

1438年,奥地利的阿布勒喜特五世当选为德意志国王,此后德意志长期处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

匈牙利原属于芬兰—乌格尔人的一个游牧部落群,共有7个部落,其中马札尔部落最强。

906年,在马札尔部落酋长阿尔帕德率领下占据了斯洛伐克。

10世纪中期,逐渐过渡到定居的农业生活。

约于公元1000年,斯蒂芬一世经罗马教皇加冕称王,建立王国,此后不断向外扩张。

1526年,大肆向外扩张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摩哈赤战役中大败匈牙利和捷克联军,匈牙利灭亡并被瓜分,其西部地区并入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

1848年,欧洲爆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也爆发革命,反对奥地利的殖民统治。

起义大军顽强地抗击了奥地利军队的多次进攻,并于1849年4月14日正式宣布匈牙利独立。

然而,在沙皇俄国的干涉下,8月13日,匈牙利革命被绞杀,匈牙利又重新沦为奥地利帝国的属国。

1866年,为了统一德意志,普鲁士王朝发动了第二次王朝战争──普奥战争,结果奥地利战败,被排挤出德意志。

奥地利统治者为了保持自己在欧洲的大国地位,决定向匈牙利自由主义贵族妥协,提高匈牙利的地位,实现与它的合并。

1867年,奥匈二元帝国建立,分别设立独立的议会和政府,奥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国王。

一战期间,奥匈帝国的统治阶级加强了对匈牙利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并驱使他们去当炮灰。

匈牙利全国满目疮痍,民不聊生。

1918年10月,匈牙利爆发了“秋玫瑰革命”,推翻了哈布斯堡王朝在匈牙利的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奥匈帝国不复存在。

在巴黎和会上,根据协约国与奥地利的和约,在奥匈帝国范围内,分别成立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个独立国家。

2、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与《洛桑条约》:(1)凯末尔革命:(1919~1923年)背景:一战加深了土耳其的民族危机。

执政的青年土耳其党人在1914年8月2日,同德国签订了秘密同盟条约,追随德奥集团参加了一战。

战争中土耳其的30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土耳其的惨败,导致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1918年10月30日协约国迫使土耳其签订了瓜分土耳其的《摩德洛斯协定》。

1919年5月,希腊侵略军继英、法等国军事占领之后,侵占伊兹美尔。

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提出了灭亡土耳其国家的奴役性条约——《色佛尔条约》。

目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

领导人:凯末尔凯末尔的故乡在巴尔干半岛南端、今属希腊的爱琴海城市法洛尼卡。

1881年,他出生在一个木材商家庭,自幼酷爱军事的凯末尔,13岁时便进入当地的军事预备学校学习,先后就读摩拿斯提军事学院和伊斯坦布尔陆军大学。

在军校学习时他参加秘密组织,抨击阿卜杜勒哈米德封建统治的弊政;青年时期又发起组织了祖国自由协会;土耳其革命时,为青年土耳其党人的联络和组织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1916年因战功卓著被提升为准将,获帕夏称号。

1919年11月,他辞职从前线回到伊斯坦布尔。

起初,他在议会和苏丹之间奔走游说,希望能成立一个强硬内阁、抵制协约国的压力。

游说失败后,凯末尔开始认识到在外国控制下的伊斯坦布尔很难有所作为,便决心去安纳托利亚开展救国运动。

恰好此时苏丹政府建议他出任安纳托利亚第9军督察使,凯末尔接受任命,被授予广泛的职权,于1919年5月19日到达黑海沿岸城市萨姆松。

遍及安纳托利亚各地的反抗占领军、保卫民族独立主权的群众自发斗争,使凯末尔看清了救国力量的源泉,增强了他拯救祖国的信念,凭借苏丹授予他的权力。

凯末尔没有收缴军队的武器、解散民族主义组织,反而着手统一各地民族主义组织的活动。

凯末尔利用一切场合向人民灌输“不独立、毋宁死”的思想,号召人民永远也不应失去希望,应该力图挽救国家,开展救亡运动。

经过凯末尔的积极工作,1919年7月23日,东部各省保护权利协会代表大会在埃尔祖鲁姆召开。

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又于9月4日在锡瓦斯召开大会,正式成立了全国性的组织——安纳托利亚和卢梅利亚保护权利协会,凯末尔当选为16人组成的代表委员会主席,负责领导全国的民族斗争。

锡瓦斯大会明确宣布:不论何种情况,我们土耳其之独立自由决不能听受他人之限制,所以凡我土耳其人民所居各省,不论何地,吾人均不承认其脱离帝国而独立。

大会闭幕当天,代表委员会宣布即日起断绝与伊斯坦布尔政府的一切联系,要求费里特政府引昝辞职。

同年底,代表委员会驻地由锡瓦斯迁往安卡拉,从此安卡拉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

1920年4月23日,大国民议会在安卡拉召开,成立了以凯末尔为首的安卡拉政府。

大国民议会通过决议,郑重宣布伊斯坦布尔苏丹政府3月16日以后与外国签定的一切条约法令无效。

1920年夏,协约国唆使希腊军队在安纳托利亚展开攻势。

6月22日,希腊6个师的兵力越过希土军队之间的临时军事分界线,很快就攻占了布尔萨等大片地区。

8月10日,巴黎和会通过了《色弗尔条约》,苏丹政府签署了这一剥夺土耳其民族生存权利的亡国条约。

至此,奥斯曼帝国寿终正寝。

结果:打败英国支持的素丹政府军和入侵的希腊军,迫使协约国改签了新的《洛桑条约》,成立土耳其共和国。

评价:凯末尔革命不仅把土耳其带入了一个独立、富强的发展道路,而且对当时的帝国主义不平等的新秩序进行了勇敢的挑战,对凡尔赛体系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土耳其人民的行动,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国际关系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由帝国主义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

(2)《洛桑条约》的签订:时间:1923年7月签约双方:凯末尔领导的新政府←→协约国集团内容:承认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独立;废除领事裁判权;土耳其财政不受外国监督,关税自主;取消赔款;但也维持了《色佛尔条约》中海峡地区非军事化、国际共管以及对西亚等地区的“委任统治”等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