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思考题终结版

合集下载

政治学思考题

政治学思考题

政治学思考题政治学思考题1、政治和政治学的涵义。

答:政治的涵义:(1)定义: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过程。

(2)对这一概念的理解a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b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c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政治学的涵义:(1)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过程或人类的政治实践。

(2)定义:是一门研究政治主体尤其是国家或政府如何凭借公共权力而作出公共决策和分配社会价值的社会科学体系。

2、简述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一、西方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1)伦理政治:把伦理和政治结合起来,认为国家是道德的集体,要实现正义、至善。

(2)神权阶段:认为神权政治高于一切,神权高于王权。

(3)过渡阶段(中世纪政治理论向资产者政治理论过渡环节):提出人文主义,以人为出发点,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

(4)理性阶段:认为只有建立合乎理性的政治制度,才会有合理的社会经济关系,才能实现人原本就有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权利。

(5)实证阶段:把自然科学的一些方法应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上来,采用所谓经验的研究,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

(6)多元阶段:研究呈现出多元复杂的重叠景象。

其一,要解决的课题是多元的;其二,研究方法是多元的;其三,学科多元化。

(7)行为主义时期:关注政治活动者的行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用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资料描述和解释政治现象,主张“价值祛除”或“价值中立”。

(8)后行为主义时期:突出价值和道德研究。

二、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政治思想。

A:孔子的儒家政治思想:提出“为国以礼”的政治立场和“以德为政”的治国之道。

B:以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主张以“法术势”治国,实现“霸道”。

C:以老子为首的道家思想,核心是“无为而治”。

(2)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建立起一整套以“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为基础,以君权至上为核心,以“三纲五常”和“德”、“刑”并举而高扬德治为内容的政治理论体系。

(整理完)西方政治思想史作业题库参考答案

(整理完)西方政治思想史作业题库参考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西方政治思想史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柏拉图:一、选择:1、A2、B3、ABC4、ABCD5、ABC6、ABCD7、ABCD8、ABC9、ABC二、判断:1、√2、×3、×4、√5、×6、√7、√8、×9、√ 10、√三、名词解释:1、柏拉图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

主要代表作品有《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有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哲学家治国思想、政体理论。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柏拉图是一个享有很高的声誉的政治哲学家。

2、《理想国》,柏拉图的代表著作,在书中阐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

这个城邦不存在于现实当中,而是现实城邦所应趋附的目标,是现实各类城邦中合乎正义的因素的集中提炼和升华。

3、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其显著特征是小国寡民,往往那个一一个城市或城堡为中心,包括附近数公里以内的若干村庄组成,从本质上说城邦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

4、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城邦存在的意义在于实现城邦正义,所谓城邦正义就是城邦实现或体现至高的“善”。

具体城邦的正义体现为社会分工,即每个人从事自己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5、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图主要论述了其政治思想,他认为政体可以根据统治者人数的多少以及是否依法统治把政体区分为六种: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僭主制、寡头制、共和制。

在六种政体中,他认为最好的政体是由一个贤明的君主进行的统治。

6、在《法律篇》中,柏拉图认为知识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权力和智慧结合起来非常罕见,人性是自私的,所以法律应该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实行法治。

良好的政体应该是城邦受法律的支配,因此,混合政体是最适合的政体。

7、在柏拉图理想国家的设计中,最好的政体应该是由哲学家为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因为他认为人的品性是政治的基础,而人的品性的堕落史政治败坏的根源。

只有哲学家才能改造不良的政治。

西方思想史复习思考题

西方思想史复习思考题

西方思想史复习思考题一、希腊宗教的特点及希腊宗教神话的影响希腊宗教的特点:希腊的早期宗教在起源、形成阶段受到东方的影响,但一旦在希腊落脚立足,就生出许多希腊的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神人同形共性”,或者说“神人同一”,更确切地说是神的人化。

希腊宗教的另一特点应该是绝对的多神论。

希腊宗教神话的影响:希腊宗教“神人同形共性”的特点,对以后西方的思想、价值观、文化、艺术以及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影响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像许多东方的宗教那样,形成一个祭司或僧侣阶层,没有造成对文化的垄断和束缚。

希腊的宗教既无统治一切的主神,又无统一的经典和教义,从而为文化营造了一种自由的氛围。

2.古代希腊的宗教神话,因其“神人同形共性”的特点,消除了人对神的畏惧感,建立了一种与神亲密平等的关系,从而解除了宗教禁忌。

希腊人可以毫无顾忌地通过他们构造的神话来抒发人的欲望和情感,这使得他们的宗教和神话带有一种浓重的人文色彩。

3.古代希腊宗教神话的这种“神人同形共性”的特点,消除了希腊人对自己所生活的物质世界的神秘感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恐惧感,使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能以一种唯物的,纯然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和探索他所生活的世界和浩渺的宇宙,从而有助于理性的发展和哲学、科学的产生。

4.古代希腊的宗教神话孕育了希腊早期的平等观念。

5.古希腊的这种极富人文主义思想的宗教神话为当时的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及以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和肥沃的土壤。

二、简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并评价根据德谟克利特的观点,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组成的。

不变的原子在虚空中进行永恒的运动中互相冲撞而形成一切可见的物体,形成无数有生有灭的世界。

万物的产生都有其必然性。

这个必然性的本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原因都根据原子在虚空中进行自生的、不依赖于外界干扰或神的旨意的运动。

原子在质上是相同的和不变的,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形状、次序和位置。

西方政治思想史题目和答案

西方政治思想史题目和答案

西方政治思想史题目和答案1.简析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

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即哲学王思想。

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其他等级则完全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实质上是知识与权力的结合。

哲学家执政对城邦的改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维护前边提到的社会分工制度;理想国在哲学家内部废除了私有财产和家庭;哲学家制定出教育规划,审定教育内容,控制一切教育手段,使之服务于城邦的政治目的。

1.简述西塞罗怎样表达了罗马共和精神。

西塞罗第一个以政治哲学家的身份试图对罗马国家的实质进行探讨,依据罗马共和国的传统来重新定义国家。

他给国家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国家是人们的事业。

”他说:“国家是人民之事业。

但人民不是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而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所谓“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就是国家属于人民,为人民所有。

所以“共和国”这一名称的本来含义,就是属于人民的国家。

2.简述阿奎那的政治思想。

人的理性存在而且有价值;信仰高于理性;上帝创造了一种秩序,即封建的奴役制度和等级秩序。

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俗权;世俗权力的基础属于教会而不是人民。

国家起源于人的自然本性,是“那些服从同样法律并受单一政府的指导以求生活充盈的人”组成的社会;其存在的目的是,要谋取社会共同的幸福,即“过一种有德行的的生活”,因此,人民需要一个指导者来照顾公共幸福的需要和社会需要某种控制力量。

关于政体理论,阿奎那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他首先将政体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两类,后又根据统治者的人数分为六种: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平民政体(正义);暴君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非正义)。

他主张的是一种类似于将君主制、寡头制和民主制相结合的混合政体,是受贵族制约的选举君主制。

阿奎那关于“法”的思想:法的本质是“受理性节制”的意志,应该促进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即“以促进整个社会的福利为其真正的目标”,法的特征就在于意志所具有的强制性。

《西方政治思想史》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西方政治思想史》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西方政治思想史》试题及答案《西方思想史》课程复习大纲(2010年2009级)第一章西方政治学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其重要思想家简介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杰出人物简介: 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安提丰、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芝诺、克吕西波、色诺芬、李维、塔西陀、希罗多德、安提斯泰尼、第欧根尼、普壁鸠鲁鲁塔克、波利比乌斯,潘尼提乌、波塞东、卢克莱修、西塞罗、修昔底德、塞内卡、爱比克波利比乌斯西塞罗泰德、奥勒留、查士丁尼等等。

查士丁尼柏拉图: (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原名阿里斯托勒斯。

柏拉图之名据说是体育老师给他取的,意思是“宽阔”(指柏拉图强壮的体格)。

柏拉图一生著述很多,其最经典的作品是《理想国》、《政治家》和《法律篇》等。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开始游遍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昔兰尼等地以寻求知识。

在四十岁时(约公元前387年)他结束旅行返回雅典,并在雅典城外西北郊的圣城阿卡德米创立了自己的学校——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学院成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也因此而得名,也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

阿卡德米坐落于一处曾为希腊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住所的土地上,因而以此命名。

学院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

学院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很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

据说,柏拉图在学园门口立了块碑:“不懂几何者不准入内”。

学院培养出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最杰出的是亚里士多德。

经院哲学的兴起:(名词解释,需略作加工改写) 中古时期,在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官方哲学是经院哲学,因其产生于天主教会办的学院(经院)里,故而得名。

经院哲学的基本内容就是神学思想,基本任务是以形式逻辑来进一步论证基督教教义和信条使之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更好地为教会的神权政治服务。

西方政治思想史(最终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最终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最终版)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和近代以来三个历史时期,相对应的形成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三个发展阶段。

为便于识记,具体需要掌握的知识线索整理如下。

1.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古罗马时期:斯多葛派(波利比阿与西塞罗)、罗马法学3.中世纪时期:神权与王权的斗争、奥古斯丁、阿奎那、反教权思想4.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布丹、宗教改革思想5.资产阶级革命前夜:格劳修斯、斯宾诺莎6.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独立运动(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7.19世纪时期:德国(康德、洪堡、黑格尔)、法国(孔斯坦、孔德、托克维尔)、英国(伯克、边沁与密尔)8.19世纪末以来: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女权主义、绿色运动等思潮的形成或发展9.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略)重点章节:1古希腊时期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重点问题:1政体学说2人性与国家观3自然法与权利观4契约论与政府观5民主与法治应当积累的知识面:1时代背景及相应的政治思想特点2思想家国籍、生平3思想家的历史地位或曰影响(一)古希腊时期基本概况: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政治思想就是在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社会中萌发的。

城邦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与义务的政治体系。

城邦最显著的特点是小国寡民,是一种小规模的政治实体,内部一般分为奴隶、无公民身份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三个身份集团,而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分是城邦制度的基础,只有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古希腊当时存在数百城邦,城邦政治是极为多元的。

此时的政治思想具有下列特征,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2理性主义和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3以城邦政治为研究主题和范围,即关注城邦的起源、目的、性质、职能、管理等4公民的视角。

政治思想最初的萌芽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经历了早期立法家、自然哲学家的阐释,到智者时期后开始正式形成和发展。

西方政治思想史题目精编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题目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一、选择题1、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是(A)A、国家政权问题B、国家主权问题C、国家领土问题D、国家人口问题2、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B)A、很小B、小国寡民C、临海D、小国3、(D)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A、柏拉图B、卢梭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4、奥古斯丁的传世作(A)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人们的政治观念,对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A、《上帝之城》B、《忏悔录》C、《论三位一体》D、《恩典与自由》5(C)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被西方学者尊为“政治学之父”。

A、布丹B、格劳秀斯C、、马基雅维利D、洛克二、判断题1、城邦:从本质上讲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力和义务的政制体系。

外部特征是小国寡民,由奴隶、自由人、自由公民组成。

(√)2、主权(格劳秀斯):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止的永恒的绝对的最高权力。

主权是对内具有至高无上、对外具有独立平等的权力。

(×)3、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氏族制度解体的时期,史称:荷马时代。

(√)4、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史建立在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之上的。

(×)三、简答题1.古希腊城邦的本质是什么?其意义和价值何在?答:在本质上说,城邦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意义和价值: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带来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广泛参与和发达的公共生活。

城邦的命运掌握在公民手中,这一切都激发了人民对政治的关心和思考,带来政治思想的发展和繁荣。

城邦政治的多元化是希腊政治思想家的视野非常开阔,政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政体、民主、自由、正义、宪法、法制、公民等,都是在城邦的背景下提出并作出解释。

西方政治思想史思考题终结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思考题终结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思考题终结版思考题第一章:古希腊政治思想1.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有哪些共同特点?a.自然政治观:国家和法起源于自然;国家和宇宙遵循同样的自然律(logos)b.道德绝对主义:存在统一的道德准则,即统一的善。

c.强调法制:遵守和维护法律是公民的美德 d.重视公民教育:教育公民遵守法律是国家的职责2.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是什么?・提出了人类社会和国家起源的假说・助长平等、民主,主张建立法制・他们主张应当对公民进行政治教育3.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的命题・城邦是人的最高组织形式,是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的标志・人(原料)的价值只有通过城邦(形式)政治生活才能体现出来・只有在城邦政治生活总才能产生真正的人的美德・人=公民=政治权利4.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理论的内容是什么・中产阶级最具中道美德。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有极富、极贫和中产阶级三个等级,极富阶级逞强好胜,易犯重罪;极贫阶级懒散无赖,易犯小罪。

中产阶级拥有适度的财产,既不象穷人那样希图别人的财物,也不象富人那样容易引起别人的觊觎;最能“恪守中道”,“是一个国家中最安稳的公民的阶级”。

・中产阶级是富有和贫穷二个极端阶级之间矛盾的“仲裁者”,有利于质和量的平衡。

・所有公民都能过小康的生活,实在是一个城邦的无上幸福5.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1)城邦危机的根源柏拉图认为:私有制使人有利己之心,造成公民分裂;公民参政使智慧边缘化,并违反正义原则。

亚里士多德:城邦危机是由贫富分化造成的,私有制有三大优点;城邦危机的根源是人治。

自由民是平等的,平民参政本身没有错。

(2)解救城邦危机的对策柏拉图:实行公有制,消除利己之心,并为每个公民的智力开发提供平等的条件;按正义原则的要求实行哲学家的人治。

亚里士多德:财产私有公用,限制致富技术,防止贫富分化;中产阶级的法治。

在中产阶级为主的社会中,轮治意味着中产阶级的统治。

(3)政治哲学方面的差异柏拉图:知识获取的方法是演绎;正义即等级分工;以起点平等达致政治不平等;教育的目的是传授技巧和选拨统治者;美德即自知、不僭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第一章:古希腊政治思想1.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有哪些共同特点?a.自然政治观:国家和法起源于自然;国家和宇宙遵循同样的自然律(logos)b.道德绝对主义:存在统一的道德准则,即统一的善。

c.强调法制:遵守和维护法律是公民的美德d.重视公民教育:教育公民遵守法律是国家的职责2.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是什么?·提出了人类社会和国家起源的假说·助长平等、民主,主张建立法制·他们主张应当对公民进行政治教育3.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的命题·城邦是人的最高组织形式,是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的标志·人(原料)的价值只有通过城邦(形式)政治生活才能体现出来·只有在城邦政治生活总才能产生真正的人的美德·人=公民=政治权利4.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理论的内容是什么·中产阶级最具中道美德。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有极富、极贫和中产阶级三个等级,极富阶级逞强好胜,易犯重罪;极贫阶级懒散无赖,易犯小罪。

中产阶级拥有适度的财产,既不象穷人那样希图别人的财物,也不象富人那样容易引起别人的觊觎;最能“恪守中道”,“是一个国家中最安稳的公民的阶级”。

·中产阶级是富有和贫穷二个极端阶级之间矛盾的“仲裁者”,有利于质和量的平衡。

·所有公民都能过小康的生活,实在是一个城邦的无上幸福5.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1)城邦危机的根源柏拉图认为:私有制使人有利己之心,造成公民分裂;公民参政使智慧边缘化,并违反正义原则。

亚里士多德:城邦危机是由贫富分化造成的,私有制有三大优点;城邦危机的根源是人治。

自由民是平等的,平民参政本身没有错。

(2)解救城邦危机的对策柏拉图:实行公有制,消除利己之心,并为每个公民的智力开发提供平等的条件;按正义原则的要求实行哲学家的人治。

亚里士多德:财产私有公用,限制致富技术,防止贫富分化;中产阶级的法治。

在中产阶级为主的社会中,轮治意味着中产阶级的统治。

(3)政治哲学方面的差异柏拉图:知识获取的方法是演绎;正义即等级分工;以起点平等达致政治不平等;教育的目的是传授技巧和选拨统治者;美德即自知、不僭越。

亚里士多德:知识获取的方法是归纳;正义即比例平等;自由人内部平等;教育的目的是沉思;美德即中道。

(4)对国家起源的看法比较柏拉图:社会分工导致国家产生。

亚里士多德:人类本性所导致的自然生成。

两种国家起源观的分歧与实质:一个把国家的起源规定为严格的社会分工,一个把国家的起源规定为社会的自然发展。

(5)关于国家阶级构成的理论柏拉图:层次分明的等级制亚里士多德:等级松散的理想国(6)公有与私有的争议柏拉图:公有制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反思:私有制(7)人治与法治的争议柏拉图主张人治,认为哲学王对国家有最高统治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认为法律是优良的统治者。

6.苏格拉底是如何认识知识、美德与幸福的关系的?—美德即知识。

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没有人有意为恶或无意为善。

除非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德行,他不能有德行。

使一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是真正的知识。

为善的能力是需要训练的。

有知识、有美德的人是少数。

—美德即幸福。

知识和美德终究会给人们带来幸福,虽然现实未必如此;旨在激发人们无怨无悔地追求知识、爱真理、爱德行。

7.在柏拉图看来什么是正义?在勇敢、节制、智慧和正义四德中,正义最重要;所谓正义即每个人只实践最适合其本性的事情。

8.柏拉图早期思想中的理想国有什么特点?–哲学家治国:“在各种政体中有一种政府,不管其是否按法律来统治,也不管其臣民是否愿意,只要它的统治者不是表面上,而是真正地掌握科学知识,那就是十分正确的政府,也是唯一的真正政府”。

–实现共产制度:“一个安排得非常理想的国家,必须妇女公有、儿童公有、全部教育公有。

”•消除自私诱因;保障机会平等;保障护卫和统治阶级的闲暇–公共教育:给职业以特定训练;选拔哲学家;妇女有受教育权第二章:罗马帝国时期政治思想1.斯多葛学派的政治思想有什么特点?斯多葛学派是希腊化时期传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思想流派。

(1)特别关注伦理哲学和外世哲学等问题,主要探讨了人的本质,人生价值,人生准则等问题。

(2)崇尚自然,主张“皈依自然”。

该学派因此成为近代自然法学派的直接思想先驱。

(3)此外,无论是从时间上地域上,还是从思想内容上,该学派都充当了希腊政治思想与罗马政治思想直接爱你的桥梁。

2.早期基督教对西方政治思想有什么影响?a.追求天国与来世的价值取向b.贬低世俗权威,疏远政治c.双重的政治忠诚d.信徒的精神自由与平等3.奥古斯丁如何认识信仰、知识和幸福之间的关系?(1)奥古斯丁对斯多亚派的德性论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因为它反对盲目追求快乐,更重视精神的内在超越,而且主张禁欲。

(2)照奥古斯丁看来,“德性论”强调理性的自我完善和超越外物的自由,在目标上和基督教道德具有一致性。

可是,只要固守传统的理智主义立场,以知识论为前提,就不能确保人的幸福,不能真正保证德性的完善和完满。

换句话说,这样的德性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福乐。

所以,改造和超越“德性论”,建立基督教“爱”的伦理学就是奥古斯丁最迫切的任务。

第三章:中世纪欧洲政治思想1、阿奎那神学政治观的特点是什么?(1)信仰与理性:a.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分属于不同的领域。

b.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之间甚至是相辅相成的。

信仰可以帮助理性开阔视野,补充和完善哲学真理理性可以通过驳斥反对者的指责来维护信仰,也就是说可以利用理性来为信仰服务。

c.阿奎那认为,尽管理性是由独立价值的,但最终还是信仰高于理性,神学高于哲学和一切科学。

(2)国家和政体理论:政体分类标准:区分了正义政体和非正义整体。

统治宗旨:以共同幸福为目的统治效率:易于团结一致的政权更有效率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暴君制是最坏的政体。

(3)法的分类:a.永恒法:上帝理性的体现,一切法的来源;b.自然法:人的理性的体现,具有普遍性和普适性,内容有力求自存、抚养后代和避免愚昧等。

c.神法:自然法和人法的补充d.人法:世俗统治者的法律2、中世纪后期市民异端的思想特征是什么?(1)反对教会的政治特权反对教会的政治特权,主张国家统一(2)但丁(1265~1321)的思想。

但丁是市民异端的重要代表人物。

A.教权与王权互不统属。

人要有两种幸福,一是尘世的幸福,一是永生的幸福。

第一种目标的实现要靠人的理性,第二种目标的实现要靠神的圣灵。

B.君主需要成为尘世单一的最高权威。

C.善的根本含义是单一存在。

D.要实现世界和平,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世界政体,即囊括人类全体的世界帝国。

(3)马西略(1280~1343)的思想a.双重真理:哲学与神学b.两种法律:神法(适用来世,上帝执法);人法(适用现世,国王执法)c.教会不等于上帝,教会要服从国家的管理d.国家起源于自然,国家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美好生活。

民选的君主政体是最理想的国家形式。

第四章:16世纪欧洲政治思想1、马基雅维里权力政治观的内容和地位是什么?内容:A人性论,主张人性恶。

(1)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安全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利和财富。

(2)谁要想建立一个国家并为其制定法律,就必须假定所有人都是恶的。

B.权力政治观,权力是国家的核心和政治目的。

(1)国家权力起源于约束人的邪恶本性,而导致的战争状态。

(2)统治者的目的在于夺取,扩大和保有自己的权力,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3)在变态国家(人民堕落,法纪崩溃,权贵横行)中确立秩序唯一途径是实行君主专制,如有可能就建立恭贺政府。

C.君主统治术(1)君主应当是人民畏惧,而不应使人民憎恨,不要介意吝啬的恶名。

(2)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3)君主要制服命运,驾驭命运,君主可以掌握一般的命运。

(4)君主的报偿在来世,只愿清净一生的人,趁早别当君主。

(5)法律和军队是君主政权的基础。

D.政治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地位:马基雅维利抛弃了政治权利的道德基础,彻底把政治学和伦理道德分开,把政治权利看作是政治国家的基础和核心,依据实际经验并用现实的眼光来研究和思考国家政治问题,揭开了西方政治学研究的新篇章。

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政治思想的内容及历史作用是什么?内容:(1)歌颂人的高贵,肯定人的价值。

(2)按人的本性生活,反对禁欲主义(3)按个人的自由意志生活,实现个性解放(4)歌颂知识的力量和对知识的追求。

(5)把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模式,动摇了神学统治的根基。

历史作用:(1)动摇了中世纪基督教精神的根基,推进了西方社会的世俗化,即从神权文华到世俗文化的发展。

(2)确立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模式,奠定了近代西方启蒙思想的基础。

(3)从自然主义的人性论出发,批判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性。

3、路德是如何论述世俗权力及其限度的?(1)政治与福音各有其范围,真正的基督徒是很少的,不可用“福音”来管理一个国家。

(2)世俗统治者不能干涉灵魂和信仰(3)信仰是自由的工作,每一个人对自己的信仰应该负责。

俗世的权力应准许人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去信仰,绝不能用暴力强迫。

(4)治理国家是上帝的事业,世俗君主应当为民谋福利为人民着想第五章:17世纪荷兰政治思想1.格老秀斯的自然法理论有什么特点?(1)自然法的来源:人的理性(来自上帝)人的社会性、人的守约本性人与一般动物不同,人具有社交性,即建立社会并在社会中与他人和平地共同生活的本性,这种本性就是自然法的来源 .(2)自然法的内容:各有其所有,各偿其所负;有约必践,有罪必罚(3)自然法的有效性:遵守自然法是谓正义,良心赞成正义(4)与代表理性的自然法相对应的是意志法,又可分为神的意志法(如《圣经》)和人的意志法,即人定法。

人定法包括国法(国内法)、广义的人定法(国际法或万民法)和狭义的人定法(如父亲或主人的命令)。

在自然法与人定法中,人定法应当服从自然法。

私有财产权属自然法范畴2.斯宾诺莎的自由思想有什么特点?(1)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思想的主人,判断和感情的自由是天赋之权(2)禁止判断自由的危害妨碍科学与艺术进步、破坏公德、伤害正直的人、政府会更暴虐(3)判断自由不得有损权威第六章: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1.霍布斯是如何论述强制力量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的?可怕的自然状态•自然权利: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权力)保全自己的天性(生命)的自由•战争状态:暴力和欺诈是两种主要的美德(96)•自然状态的危害(94~95)•摆脱自然状态的动力–和平的激情来自对死亡的畏惧理性提示人们方便易行的和平条件2.洛克是如何论述国家形式的特点的?•法治:–在对政府进行控制的各种形式中,首先是法治的原则。

谁也不能保证统治者的意志会比别人的意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