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丛日云)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引导学生系统考察西方各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思想家及其政治理论,全面阐述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梳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并在此基础上努力阐明西方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课程教学将力求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获得对西方政治学理论、概念以及政治实践方面较为深入的认知与反思,帮助其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政治观念和政治素养,帮助其把握西方经济与政治、经济学与政治学、经济思想史与政治思想史之间的深刻关系,帮助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形成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引导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形成较为广阔的观察视野、较为深厚的思辨意识、较为深刻的认知能力、较为高端的人生境界、较为大气的社会责任意识、较具批判性的科学精神。
课前预习:由于本课程内容容量很大,不可能全面铺开讲授,只能以专题方式集中分析其中的逻辑理路,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故要求学生除阅读教材内容外,需深入阅读教师指定的经典原着。
参考书目:教材:《西方政治思想史》编写组:《西方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文版。
[古希腊]柏拉图:《法律篇》,张智仁、何勤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文版。
[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着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文版。
[意]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潘汉典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中文版。
[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中文版。
[英]洛克:《政府论》(上下篇),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文版。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文版。
[法]让—雅克·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高煜译,广西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s课程号:305010033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总学时:54学时(课堂授课学时:54学时)学分:3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面向对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全校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2、讲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3、阐释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掌握西方政治思想史从古代到中世纪,再到近代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握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并对具体的研究方法有所认识。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一)理论教学:54学时知识单元1:绪论参考学时:3学时学习内容: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关于政治问题的观点和主张。
集中体现在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和管理国家的观点和主张。
政治思想的构成要素:对政治现象的描述、分析,对政治问题的价值选择。
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构成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西欧和近现代西欧北美的政治思想发展史。
二、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思想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三、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有助于全面正确认识西方政治文化丰富有关政治学方面的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认识政治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提高分析认识政治问题的能力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参考学习目标:1、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讲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阐释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2、学生要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掌握西方政治思想史从古代到中世纪,再到近代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握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并对具体的研究方法有所认识。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为:古希腊至19世纪西方政治思想演变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各时期政治思想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内在联系;各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重要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及其基本政治主张、历史影响和历史地位。
2.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2016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开设。
按照教育部要求,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政治思想史》为主要参照,以时间为序,人物为线,政治理论、政治学说为主要内容。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学科基础课程,是今后修读和理解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学生应初步具备政治学、西方政治制度史等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并行课程:政治制度史或比较政治制度;后置课程: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收益:(1)了解并掌握自古希腊始至19世纪各时期西方政治思想家对国家、政府、公民、政体、民主、宪政等问题的认识,对自由、平等、公平、秩序等价值的探讨,对个人与社会、权利与权力、自由与秩序、民主与法治等关系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构思,从而开阔视野,增进知识积累,培养理论兴趣,为学习政治学和社会科学的- 2 -其他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
(2)认识各个时期西方政治思想家观察、分析政治现象的视角和方法,把握其内在关联与基本逻辑,锻炼并提高政治智慧和政治思维力。
(3)掌握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规律,批判地分析其精华与糟粕,尤其是认清所谓普世价值与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理论局限与阶级实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先进性、开放性和超越性,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学习要求为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学生须在课前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授课内容,为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内容作必要的准备;课上须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讨论,完成随堂思考题,不能到课需提前请假;课后须完成一定量的文献阅读,自选并精读西方政治学经典著作一部,撰写读书笔记一篇并按时提交。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西方政治思想史以研究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学说;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联系;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通过对上述方面的研究,努力揭示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特征及其客观必然性,对各种政治思想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课程教学要求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指明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2.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完整性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
使学生对西方政治思想史拟定提纲的具体步骤进行进一步了解。
3.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图表、幻灯片及录像教学软件等;4.教学过程中要求运用综合知识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5.因学时有限,而内容较多,因此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部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
学生自学部分,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6.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政治学、马列经典原著选读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西方政治思想的起源、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西塞罗与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观、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神权政治论、布丹主权学说、格劳秀斯与近代自然法思想、洛克的政治权利起源思想、潘恩的美国独立思想、霍布斯、洛克、卢梭的主权学说、潘恩的人权理论、康德永久和平思想、托克维尔关于民主、自由与平等的思想等内容为教学的重难点。
西方政治思想史参考书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参考书目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西方政治思想史》参考书目1.教材类阅读书目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大连出版社1996年版。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多卷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桂琳:《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浦兴祖:《西方政治学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乔治·H. 萨拜因:《政治学说史》,盛葵阳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彭淮栋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美]列奥·施特劳斯着:《政治哲学史》(上、下),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英]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意]萨尔内·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黄华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原着类阅读书目[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古希腊]柏拉图:《法律篇》,张智仁、何勤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日知、力野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古罗马]西塞罗:《西塞罗三论》,徐奕春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古罗马]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沈叔平、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着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意]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潘汉典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荷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不超过300字)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限定选修课。
本课程以西方政治思想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历史演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要求学生开阔眼界,全面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演变过程,提高政治文化水平,掌握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规律,启迪思维,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知识点(一)基本知识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理想国思想、政体学说、斯多葛派与自然法思想、奥古斯丁双城思想、马基雅维利与权力政治、古代自然法思想、近代资产阶级自然法思想、霍布斯、洛克的自然权利思想、霍布斯、洛克的社会契约思想、孟德斯鸠与三权分立学说、卢梭与人民主权学说、汉密尔顿的分权和制衡思想、康德与道德法则、黑格尔与辩证法、伯克的保守主义思想(二)重要知识点西方意识形态的基础及演进、西塞罗与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观、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神权政治论、布丹主权学说、格劳秀斯与近代自然法思想、洛克政治权利起源思想讨论、潘恩的美国独立思想、霍布斯、洛克、卢梭的主权学说、潘恩的人权理论、康德永久和平思想、托克维尔关于民主、自由与平等的思想及其意义四、基本要求(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要求学生通过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学习,熟练掌握西方政治思想发展中重要思想家的思想和学说,掌握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理论,理解西方现代政治模式的历史演进,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其规律。
(二)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优秀成果,开阔知识视野,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和分析西方政治思想,提高政治思维能力。
(三)素质要求通过向学生展示西方政治思想史纵向上的历史逻辑与横向上的主题思考,并与植根于中国政治文化与现象的问题意识紧密结合,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
五、教学模式与作业要求(一)教学模式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和视频教学(二)作业要求共3次,为课堂讨论六、成绩评定及权重分配(卷面( 5 %)+平时测验(0 %)+课程论文(75%)+平时与作业(20%))本门课程为考查课,卷面占5%,课程论文占75%,平时与作业占20%。
西方政治思想史参考书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参考书目1.教材类阅读书目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大连出版社1996年版。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多卷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桂琳:《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浦兴祖:《西方政治学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乔治·H. 萨拜因:《政治学说史》,盛葵阳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彭淮栋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美]列奥·施特劳斯着:《政治哲学史》(上、下),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英]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意]萨尔内·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黄华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原着类阅读书目[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古希腊]柏拉图:《法律篇》,张智仁、何勤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日知、力野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古罗马]西塞罗:《西塞罗三论》,徐奕春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古罗马]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沈叔平、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着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意]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潘汉典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荷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英]洛克:《政府论》(上下篇),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西⽅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纲西⽅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纲A History of W estern Political Thought课程编号:0222312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先修课程: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法学概论后续课程:西⽅政治学著作选读总学分:4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教学⽬的与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西⽅政治思想发展历史。
使学⽣了解和掌握西⽅政治哲学和政治思想,为深化我国政治学思想和理论、推进我国政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要求学⽣掌握西⽅政治思想及其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内容及其基本参考资料。
以课堂讲授为主。
并将随时更新教材。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章古希腊城邦政治思想(12学时)第⼀节概述⼀、西⽅政治思想的出现西⽅政治学说创始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
⼆、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政治实践的主体是⼈,当⼈受到政治思想的影响时,就可能去编制政治实践包括政治制度。
三、古希腊城邦的观念起源希腊⼈保留了荷马史诗中的命运的观念。
认为与⼈类有关的事务为公正的⾃然法则所⽀配。
认为城邦的法则与⾃然法则极其相似。
第⼆节雅典城邦状况⼀、社会⼈⼝。
阶级划分。
公民观念。
⼆、主要政治制度公民⼤会。
议事会。
法院。
三、政治理想和⽬标⼈应该过和谐的公共⽣活。
与现代政治思想⽐较。
和谐公共⽣活的基本准则。
平等和⾃由的关系。
第三节柏拉图(前427—前347)的政治思想⼀、美德和善的问题美德即知识。
客观存在的美德。
哲学家统治国家。
⼆、对意见的怀疑反对多数⼈的意见。
民主即以意见为基础。
民主政治中的党派⾃私。
三、正义——城邦的合法性基础城邦形成的过程。
何谓正义。
如何实现正义。
四、政体问题五种政体论。
《理想国》⾥主要是主张⼀种原则和理想,是⼀种抽象⽽典型的国家,⽽不是对现实可能政体的主张。
对于现实可能的政体,柏拉图主张混合制政体。
第四节亚⾥⼠多德(前384—322)的政治思想⼀、城邦是⼈的⾃我保护和幸福的⾃然需要美德和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丛日云编写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2 目录前言 (38)一、课程性质 (38)二、课程目标 (38)三、课程简介 (38)四、学时与学分 (38)五、教学方式 (38)六、考核方式 (38)七、教材 (38)绪论 (39)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39)二、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39)三、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39)复习与思考题 (39)拓展阅读书目 (39)第一章古代希腊城邦时期政治思想 (40)第一节古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特点 (40)一、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40)二、城邦制度的形成和特征 (40)三、政治思想特点 (40)第二节柏拉图以前的政治思想 (40)一、早期自然哲学家的贡献 (40)二、智者的活动和影响 (40)三、苏格拉底 (41)第三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41)一、生平和著作 (41)二、国家的理念和正义国家 (41)三、哲学家执政思想 (41)四、《法律篇》的“二等好的理想国” (41)第四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41)一、生平和著作 (41)二、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41)三、政体的分类和变革 (41)四、理想的城邦制度 (42)复习与思考题 (42)拓展阅读书目 (42)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罗马后期的政治思想 (43)第一节世界帝国的建立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43)一、城邦的解体和帝国的建立 (43)二、军事帝国的政治状况及其政治思想的影响 (43)第二节希腊化时期的政治思想 (43)西方政治思想史一、犬儒学派 (43)二、斯多噶学派 (43)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43)一、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 (43)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44)第四节早期基督教的政治思想 (44)一、早期基督教及其神学思想 (44)二、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 (44)三、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 (44)复习与思考题 (44)拓展阅读书目 (44)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45)第一节中世纪的政治经济关系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45)一、中世纪纪政治经济关系的特点 (45)二、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特点 (45)第二节王权与教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45)一、中世纪的政教关系 (45)二、维护教权的理论 (45)三、阿奎那的政治思想 (45)四、马西略的思想 (45)复习与思考题 (46)拓展阅读书目 (46)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47)第一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和民族国家崛起及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47)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及其特点 (47)二、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及意义 (47)三、西方政治思想的重大变革 (47)第二节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潮 (47)一、文艺复兴运动概况 (47)二、人文主义思潮 (47)第三节马基雅弗利的政治思想 (47)一、生平和著作 (47)二、研究政治问题的新方法 (48)三、马基雅弗利主义 (48)第四节新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48)一、新教改革运动 (48)二、路德的政治思想 (48)三、加尔文的政治思想 (48)第五节布丹的政治思想 (48)一、生平著作 (48)二、国家理论 (48)三、主权理论 (48)四、政体理论 (49)33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4 第六节法国反暴君派的政治思想 (49)一、反暴君派的产生 (49)二、浩特曼和莫耐的反暴君思想 (49)三、鲍埃西的反暴君思想 (49)复习与思考题 (49)拓展阅读书目 (49)第五章 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 (50)第一节 17世纪欧洲大陆的政治经济状况 (50)一、资本主义发展与动荡并存 (50)二、科学与哲学显著发展 (50)三、政治思想世俗化 (50)第二节格老秀斯 (50)一、生平和著作 (50)二、自然法学说 (50)三、政治学方法论 (50)四、国家与主权理论 (51)五、国际法与世界和平 (51)第三节斯宾诺莎 (51)一、生平与著作 (51)二、自然权利观 (51)三、社会契约论 (51)四、思想自由权 (51)第四节普芬道夫 (51)一、生平与著作 (51)二、主要思想 (51)复习与思考题 (51)拓展阅读书目 (52)第六章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 (53)第一节 17世纪英国政治状况及政治思想的一般特点 (53)一、英国的政治传统和英国革命 (53)二、17世纪英国革命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 (53)三、革命中的各派政治学说 (53)第二节霍布斯的政治学说 (53)一、生平和著作 (53)二、人性论与自然状态理论 (53)三、社会契约论 (53)四、主权论与政体学说 (54)第三节洛克的政治学说 (54)一、生平和著作 (54)二、自然状态和国家的起源 (54)三、个人的天赋权利,国家权力的性质、范围和目的 (54)四、民主、分权、法治思想 (54)复习与思考题 (54)西方政治思想史拓展阅读书目 (54)第七章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56)第一节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及政治思想特点 (56)一、启蒙运动 (56)二、政治思想特点 (56)第二节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 (56)一、生平和著作 (56)二、自由与分权学说 (56)三、“法的精神” (56)第三节卢梭的政治思想 (57)一、生平和著作 (57)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57)三、社会契约论 (57)四、人民主权学说 (57)复习与思考题 (57)拓展阅读书目 (57)第八章 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 (58)第一节 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的背景 (58)一、美国的历史传统 (58)二、北美独立战争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 (58)第二节潘恩的政治思想 (58)一、生平与著作 (58)二、独立思想 (58)三、代议制共和政体思想 (58)四、人权思想 (59)第三节杰斐逊的政治思想 (59)一、生平和著作 (59)二、天赋人权思想 (59)三、民主共和思想 (59)第四节联邦党人的政治思想 (59)一、宪法之争和《联邦党人文集》 (59)二、“联邦党人”的政治思想 (59)复习与思考题 (59)拓展阅读书目 (59)第九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 (60)第一节社会背景与政治思想的特点 (60)一、19世纪德国的社会背景 (60)二、政治思想的特点 (60)第二节康德 (60)一、生平与著作 (60)二、伦理学说 (60)三、国家学说 (60)四、永久和平思想 (60)35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6 第三节洪堡 (61)一、生平与著作 (61)二、自由与个性 (61)三、国家作用的范围 (61)第四节黑格尔 (61)一、生平与著作 (61)二、法哲学体系 (61)三、市民社会与国家 (61)四、君主立宪主张 (61)复习与思考题 (61)拓展阅读书目 (62)第十章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63)第一节社会背景与政治思想特点 (63)一、社会背景 (63)二、政治思想各流派 (63)第二节贡斯当 (63)一、生平与著作 (63)二、权利与自由思想 (63)三、分权思想 (63)第三节托克维尔 (64)一、生平与著作 (64)二、民主思想 (64)三、对美国民主的分析 (64)四、自由与平等 (64)第四节圣西门傅立叶的政治思想 (64)一、圣西门的政治思想 (64)二、傅立叶的政治思想 (64)复习与思考题 (64)拓展阅读书目 (65)第十一章 18世纪末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 (66)第一节社会背景与思想演变 (66)一、社会发展与时代背景 (66)二、政治思想的演进与特点 (66)第二节柏克 (66)一、生平与著作 (66)二、保守主义的社会政治观 (66)第三节边沁 (66)一、生平和著作 (66)二、功利原则 (66)三、政府理论 (67)第四节密尔 (67)一、生平和著作 (67)二、自由思想 (67)西方政治思想史三、代议制民主思想 (67)第五节斯宾塞 (67)一、生平与著作 (67)二、普遍进化论 (67)三、社会有机论 (67)四、同等自由法则 (67)复习与思考题 (67)拓展阅读书目 (68)37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8前言一、课程性质西方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专业的基础课和主干课程。
本课程以西方政治思想为研究对象,按历史进程(时间)与区域、国度(空间)相结合的“时空式”框架,系统介绍分析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演变。
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史,人类政治价值观念的演变史,深化对政治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它也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深入地了解西方政治文化及其历史发展,有助于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促进我们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学习,还能够启发我们对当代中国政治问题的思考,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学习西方政治思想(或政治学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认识人类政治观念发展的内在规律、政治学知识的积累过程、政治思想与政治史发展的互动关系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全面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演变过程,掌握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规律,深化对西方政治文化的认识,学会运用科学的理性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政治敏锐感和政治鉴别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权利观等。
三、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三大时间板块共计十一章内容。
古代板块包括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希腊化时期和古罗马政治思想,中世纪板块主要是中世纪政治思想,近代板块包括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17欧洲大陆政治思想、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18世纪末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
其中近代板块相比较而言,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拓宽并加深学习的内容;中世纪时期的政治思想,学生相对陌生,可以结合一些知识背景进行讲授;而古代板块对学生而言,难度最大,可以适当加大教学力度。
四、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五、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小组讨论、思想家模拟对话等灵活的教学形式。
六、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考试。
其中期末考试成绩为80分,平时成绩为20分(包括读书笔记、课堂反应、出勤)。
七、教材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讲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阐释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教学要求:学生要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掌握西方政治思想史从古代到中世纪,再到近代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握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并对具体的研究方法有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