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十万大军横渡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胜况,表现了我军将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
【教学目标】语言运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
思维能力:理清消息的结构,培养阅读新闻和写作新闻的能力。
审美创造: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文化自信: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层次,培养阅读新闻和写作新闻的能力;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教学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导入: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师:新闻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
情境创设:八年级新闻学习营招生啦!我们将通过以下几关的挑战,为同学们开启了一扇了解新闻世界的大门,从新闻中感受那份澎湃的胜利激情!活动一:文体知识抢答1、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信息。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基本特征:准确性、真实性(客观)、时效性、简洁性新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3、新闻结构: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导语: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消息的主要部分,承接导语、揭示主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
结语: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活动二:学做播报员如果你是播报员,要向全国人民播报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会怎么播报?师:播报这则消息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下作者,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

3.深化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南渡长江的历史意义,传承革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激发创作灵感。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希望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精神品质。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效果不错。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经历。但在这一环节,我意识到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
一、教学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了解文章背景,明确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南渡长江的历史意义。
2.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如:滩、岸、硝、烟等。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并背诵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努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我也将继续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历史背景:教师需提供相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精神品质:通过讨论、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学习新闻,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新闻的兴趣;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所以要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难点】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方法】1.圈点勾划法:预习生字词,在文中圈点勾划。
2.查阅资料法: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学生每人准备阅读一份当天的报纸。
3.比较阅读法:运用课内外的新闻材料进行比较阅读,更进一步学习新闻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两篇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想必你既能学到相关知识,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先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新闻。
(二)自主学习1.学习新闻的相关知识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前三部分是主体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揭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明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可有可无。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说课稿第【1】篇〗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一说教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初二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根据教材特点和初一学生首次接触新闻这种体裁的实际,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2. 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3. 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中,我将新闻的结构与本文具体层次的对接作为本文教学重点,将新闻语言特点的领悟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在讲课时,教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媒体互动,图表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式;通过“指导分层,填充表格”引导学生理请课文脉络;通过“模拟播音”,在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在本课中,通过“看看﹑读读﹑想想﹑说说﹑写写”主动参与课堂,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电视机,《百万雄师过大江》碟片,投影仪,地图。
五教学过程:(一)内容呈现:放映《百万雄师过大江》选段,了解时代背景。
接着自由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目的在于明确学习内容,集中注意方向,唤醒求知渴望,调拨动力机制,顺势进入学习情境。
(二)师生互动1.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用一两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意在使学生加深对导语的内容及其在新闻全文中的位置与作用的了解。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2019年9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补课详细资料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日积月累: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二、背景1949年4月,国共双方分别派出周恩来好张治中一行人在北京进行和谈,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解放军遵照毛泽东和朱德发出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1949年4月21日,由邓小平指挥在长江发起总攻,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写下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三、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是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毛泽东诗词手书》等四、重点字音芜湖(wú)督战(dū)荻港(dí)溃退(kuì)诸城(zhū)要塞(sài )泄气(xiè)歼灭(jiān )锐不可当(dāng )摧枯拉朽(kū)五、有关新闻的知识1、新闻的定义: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特写、通讯、新闻评论、典型报告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2、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3、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真、快、准)六、快速默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消息报道了什么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在芜湖、安庆线南渡长江,直取对岸,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的情形。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PPT优秀课件

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 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 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 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发布 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 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 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 战况。
部编语文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我三十 万大军 胜利南 渡长江 》PPT
二 写一写字形
wú( 芜 )湖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我三十 万大军 胜利南 渡长江 》PPT
部编语文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我三十 万大军 胜利南 渡长江 》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我三十 万大军 胜利南 渡长江 》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我三十 万大军 胜利南 渡长江 》PPT
重难点小结
部编语文
这一段是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突出表现我军英 勇顽强,迅速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情况。作者运用了 反衬、景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英 勇 无 畏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我三十 万大军 胜利南 渡长江 》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我三十 万大军 胜利南 渡长江 》PPT
作 战 地 图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我三十 万大军 胜利南 渡长江 》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我三十 万大军 胜利南 渡长江 》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原文及教案【原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22H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部编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优质PPT课件

2020.7.13
16
重点品析2段
部编语文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 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这句 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里用“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 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 退”,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2020.7.13
14
部编语文
2. 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这句话包括四个新 闻要素:何日(二十一日)、何人(解放军)、何 事(渡江)、何果(渡过长江)。简洁明了地介绍 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020.7.13
15
阅读方法解密
部编语文
导语作用分析法。(中考占3-4)导语是指一则 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有时是前几句),它的主 要作用是用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 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便于读者迅 速掌握全篇精华,满足读者尽快获取最新消息之需 要。导语的要求:1.要抓住事情的核心;2.要能吸 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020.7.13
11
事件
导思1:文章讲述了 什么事情?表现了 解放军的什么品质?
关键词: 英勇无畏
人民 解放军
2020.7.13
写作顺序
导思2:采用了怎样 的顺序来展现主题 内容?
12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 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本文所反映的 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军南渡长江, 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这一战役声势 浩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 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可以 想见,这场战役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值得 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作者正文只 用了区区199字(含标点),便做了简洁而 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 为观止。
目标检测:练新闻 中考常见题型: 1.新闻概括类。 2.新闻标题拟写类。
中新网酒泉10月15日电 本社记者孙自法在酒泉卫星发射 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现场报道,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 号发射升空十多分钟后,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 杨利伟由此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 北京时间十五日上午九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由 “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此间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 升空,“神箭”升空十多分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 挥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 成功。 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全世界第二百四十一 次载人飞行和第九百五十二人次进入太空。同时,本次发射是长 征系列运载火箭第七十一次飞行,也是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 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九次获得成功。 “神舟”五号飞船于16日6时28分成功着陆。 6时51分,杨利伟在舱口向大家招手,神态自若。
(四)、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 1、标题(分为:引题、正题、副题) 2、导语 3、主体 4、背景 5、结语。
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 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 道的事实。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
思想内容。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
知识链接
著名通讯社名称: (中国) 新华社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英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法新社(法国)
合作探究:议新闻
1.这篇消息报道都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 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作者为什 么不详细写渡江战斗的和情景? 2.讨论: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 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 带有感情色彩 。找一找本文中的带有感情色彩的 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3.细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 果。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 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预习展示:学新闻 根据你阅读的课本第171—— 173页《“表达 交流”——敏 锐·信实》的内容,说说你了解的 新闻的有关常识: 1.种类 2.特点 3.要素 4.结构 5.格式
背景资料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 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 卷土重来,国民党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20日南京 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 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 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
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2、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 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 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导语的要求: 一是要抓住 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 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 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 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 但仍然要先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4、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神五”发射成功 “神五”飞天,中国梦圆 2.在文中划出新闻的导语部分。
3.新闻结构的五部分考虑,第3段属于结构中的那一 部分?说一说它的作用。
布置作业:写新闻
请你就校园内发生Βιβλιοθήκη 事情拟写 一则消息。(一)、新闻的分类: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 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新闻是一种报纸文 体,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只指消 息。 (二)、消息的特点: 传播性 真实性 时效性
(三)、新闻的要素:
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 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 还加上How(如何)。也可概括为“五W加一 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5、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五)消息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 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 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 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 重要的信息。
自主学习:析新闻
1.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2.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3.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 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