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叶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片测叶绿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素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作用。
2. 掌握叶片中叶绿素提取和测定的实验方法。
3. 通过实验,学习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它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对绿光吸收较少,因此叶片呈现绿色。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其原理如下:1. 叶绿素在特定波长下具有最大吸收峰,通常选择652nm、663nm和645nm波长。
2.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成正比。
3. 通过测定叶片提取液中叶绿素的吸光度,计算出叶绿素的浓度,从而得到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石英砂、碳酸钙、95%乙醇、蒸馏水、滤纸、移液管、容量瓶、分光光度计、研钵、剪刀、电子天平。
2. 实验试剂:95%乙醇(或80%丙酮)、石英砂、碳酸钙。
四、实验步骤1. 称取新鲜菠菜叶1g,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
2. 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再加入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
3. 将研磨好的样品转移到10mL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和研棒,将冲洗液加入容量瓶中。
4. 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得到叶绿素提取液。
5. 分别取3mL叶绿素提取液于3个10mL容量瓶中,用移液管准确加入0.5mL、1.0mL、1.5mL 95%乙醇作为空白对照。
6.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652nm、663nm和645nm波长下的吸光度。
7. 根据吸光度计算叶绿素含量。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叶绿素提取液吸光度(652nm、663nm、645nm)分别为:0.650、0.640、0.630。
2. 空白对照吸光度(652nm、663nm、645nm)分别为:0.050、0.045、0.040。
3. 叶绿素含量计算结果如下:叶绿素a含量 = (A652 - A645) × 34.5叶绿素b含量 = (A663 - A645) × 27.0叶绿素总量 = 叶绿素a含量 + 叶绿素b含量计算得到:叶绿素a含量为10.0mg/g,叶绿素b含量为8.5mg/g,叶绿素总量为18.5mg/g。
实验二十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叶绿素的含量与植物光合作用及氮素营养有密切的关系,在科学施肥、育种及植物病理研究上常有测定的需要。
方法Ⅰ一、目的掌握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叶绿素与其他显色物质一样,在溶液中如液层厚度不变则其吸光度与它的浓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已知叶绿素a 、b在652 nm波长处有相同的比吸收系数(均为34.5)。
因此,在此波长下测定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即可计算出叶绿素a 、b的总量。
三、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1. 材料:菠菜叶;芥菜叶或其他植物叶片。
2. 仪器设备:电子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漏斗;25ml容量瓶;剪刀;滤纸;玻棒等。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
四、实验步骤1. 叶绿素的提取称取植物鲜叶0.20g(可视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减用量),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碳酸钙粉和石英砂及3~5ml95﹪乙醇研成匀浆,再加约10ml 95﹪乙醇稀释研磨后,用滤纸过滤入25ml 容量瓶中,然后用95﹪乙醇滴洗研磨及滤纸至无绿色为止,最后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叶绿素提取液。
2. 测定取光径为1cm的比色杯,倒入叶绿素提取液距杯口1cm处,以95﹪乙醇为空白对照,在652 nm波长下读取吸光度(A)值。
五、计算将测得的吸光度A652值代入公式(1), 即可求得提取液中叶绿素浓度。
所得结果再代入公式(2),即可得出样品中叶绿素含量(mg ·g-1Fw)。
A652C ( mg .ml-1 ) = ———— (1)34.5公式中:C —叶绿素(a 和b )的总浓度( mg ·ml-1 )A652—表示在652nm 波长下测得叶绿素提取液的吸光度34.5为叶绿素a和b混合溶液在652nm波长的比吸收系数(比色杯光径为1cm, 样品浓度为1g·L-1时的吸光度)。
C(mg.ml-1)×提取液总量(ml)叶绿素含量(mg .g-1Fw)= ———————————————— (2)样品鲜重(g)方法Ⅱ一、目的掌握叶绿素a、b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测定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方法

测定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方法
测定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其中两种常用的方法:
1. 酒精提取法:取少量的植物叶片,用95%的乙醇浸泡,放置约12小时,然后用过滤纸过滤液体,收集滤液。
将滤液置于比色皿中,用分光光度计读取吸光度,然后根据吸光度公式计算叶绿素含量。
2. 非破坏性叶绿素荧光法:该方法将载体中的叶绿素激发,然后测量释放出的荧光。
首先需要将植物叶子置于低温环境下(如-20℃),使其失去活性状态。
然后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用测量仪器(如SPAD仪)测量叶片的反射率,据此计算叶绿素含量。
以上两种方法均为常用的有效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任何方法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时,应保证样品之间的处理方式一致,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常用方法有:
1. 光度法:根据叶绿素的吸收特性,通过光度计测量叶片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叶绿素含量。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
该方法准确度高,适用于对叶绿素含量要求较高的研究。
3. 比色法:将叶绿素与醋酸酐反应生成叶绿素醋酸酯,根据生成的产物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测量叶绿素含量。
4. 荧光法:利用叶绿素的荧光特性,通过测量叶片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荧光强度来确定叶绿素含量。
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实验条件来确定。
在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时,确保使用标准操作程序和仪器校准,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叶绿素含量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叶绿素提取及含量测定的方法。
2. 了解分光光度法在植物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3. 掌握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叶绿素含量测量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其主要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
叶绿素在特定波长下具有最大吸收峰,可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利用95%乙醇提取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测定其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菠菜、番茄等绿色植物叶片。
2. 仪器:分光光度计、研钵、试管、剪刀、移液管、量筒、滤纸、吸水纸、碳酸镁悬浮液、乙醇溶液、石英砂、碳酸钙粉等。
四、实验步骤1. 提取叶绿素:(1)称取适量新鲜植物叶片,用剪刀剪碎。
(2)将剪碎的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碳酸钙粉和3~5ml 95%乙醇,研磨至组织变白。
(3)将研磨后的提取液过滤到10ml试管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4)用移液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漏斗中。
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
最后用乙醇定容至10ml,摇匀。
2. 测量吸光度:(1)设置分光光度计的波长为665nm、649nm(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最大吸收峰)。
(2)将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设定的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3. 计算叶绿素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A与叶绿素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 = εlc,其中ε为摩尔吸光系数,l为液层厚度,c为叶绿素浓度。
通过计算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预先绘制)或叶绿素浓度与吸光度关系,求得叶绿素浓度,进而计算叶绿素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提取了菠菜叶片中的叶绿素。
2. 在665nm、649nm波长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光度分别为0.68和0.32。
3. 根据叶绿素浓度与吸光度关系,计算得到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分别为0.6mg/L和0.3mg/L。
叶绿素含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2. 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和步骤。
3. 分析不同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主要由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组成。
叶绿素在特定波长下具有特征吸收峰,利用分光光度法可以测定叶绿素的含量。
本实验采用95%乙醇提取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通过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计算出叶绿素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新鲜青菜、新鲜甘蓝叶片。
2. 仪器:分光光度计、研钵、剪刀、移液管、比色皿、电子天平、75%乙醇、碳酸钙、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称取新鲜菠菜、青菜、甘蓝叶片各0.5g,分别放入研钵中。
2. 加入少量碳酸钙,用研钵研磨至叶片组织变白。
3. 将研磨好的叶片转移至75%乙醇溶液中,用移液管加入5mL乙醇,充分混合。
4. 将混合液转移至比色皿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mL。
5. 以75%乙醇为空白,分别在波长663nm和645nm处测定吸光度。
6. 根据吸光度计算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
7. 分别计算三种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总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计算:叶绿素a含量(mg/g)= A645nm × 1000 × 0.5 / 12.0叶绿素b含量(mg/g)= A663nm × 1000 × 0.5 / 27.02. 叶绿素总含量计算:叶绿素总含量(mg/g)= 叶绿素a含量 + 叶绿素b含量3. 实验结果:菠菜叶片叶绿素总含量为:3.25mg/g青菜叶片叶绿素总含量为:2.10mg/g甘蓝叶片叶绿素总含量为:2.85mg/g4.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菠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最高,其次是甘蓝叶片,青菜叶片叶绿素含量最低。
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存在差异,与植物种类、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
食品化学实验四

实验四青菜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测定该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将青菜中叶绿素萃取到丙酮中,在指定的波长下,测定叶绿素-丙酮液的吸光度,然后根据公式计算青菜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
三、试剂:碳酸钙、丙酮、石英砂。
四、仪器:研钵、分光光度计。
五、步骤1、青菜洗净,擦干,除去叶柄(叶梗)→称取1g绿色叶片→撕碎放入研钵→加入少许石英砂和CaCO3,充分研磨,破碎青菜中组织→量筒量取10mL丙酮倒入研钵中,充分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分钟。
2、抽滤所得的匀浆,用少量丙酮多次洗涤残渣,直到残渣不带绿色为止,将溶液合并后用丙酮定容至100mL,摇匀。
3、在波长663nm 和645nm下,以丙酮为空白,测定叶绿素-丙酮溶液的吸光度。
六、计算1、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mg/L)的计算公式如下:叶绿素a=12.7A663-2.69A645叶绿素b=22.9A645-4.69A663二者之和为总叶绿素的浓度式中A663和A645分别代表波长663和645nm测定叶绿素-丙酮溶液所得的吸光度值。
2、计算样品中叶绿素的含量,表达为1g青菜叶中含有的叶绿素的mg数。
叶绿素含量(mg/g)=C×V/A式中:C为叶绿素浓度(mg/L);V为提取液总体积(0.1L);A为取样鲜重(1g)。
七、注意事项1、为了避免叶绿素的光分解,研磨时间尽可能短些。
2、抽滤时必须将滤纸及叶片残渣洗至无绿色为止。
比色时提取液不能混浊。
八、思考题1、在破碎青菜组织时,为什么要加入碳酸钙或碳酸钠?2、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结构有何不同?。
叶绿素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植物生理学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八、讨论、心得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性质鉴定。
2. 掌握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以青菜为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原理如下: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常用95%的乙醇或80%的丙酮提取。
2.皂化反应。
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3.取代反应。
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绿素卟啉环中的Mg2+,可依次被H+和Cu2+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4.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
5.定量分析。
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其中645和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 及总量,而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材料:青菜叶试剂:KOH 固体、醋酸铜粉末、醋酸四、主要仪器设备:1.天平(万分之一)、可扫描分光光度计、离心机2.研具、PE 管、酒精灯等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1.定性分析:荧光现象:鲜叶3-5g+95%乙醇15ml (逐步加入),磨成匀浆 ,过滤入三角瓶,观察荧光现象 皂化反应: 加KOH 数片剧烈摇均,加石油醚1ml 和H 2O 1ml ,分层后观察取代反应:加醋酸约1ml ,观察颜色,取1/2加醋酸铜粉,加热变 亮绿 色2.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测定:皂化反应的上层黄色石油醚溶液(稀释470nm OD 0.5-1) ,在400-700nm 处扫描光谱,分别测定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峰反复用石油醚粹取,直到无类胡萝卜素,离心得叶绿素(盐),(稀释663nm OD 0.5-1) ,分别测定叶绿素的吸收峰3.叶绿素定量分析:鲜叶0.1g ,加1.9mlH 2O ,磨成匀浆,取2份0.2ml 加80%丙酮4.8ml,摇匀,4000转离心3min,上清液在645,652,663测定OD ,计算Chla,Chlb 和Chl 总量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菜叶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食品学院S100111029 王婷同组人:王莹、王芳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且使用分液漏斗分离水与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
2.熟悉掌握用有机溶剂萃取青菜叶中叶绿素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青菜叶中的叶绿素萃取到丙酮中,然后将溶于丙酮的叶绿素转移到乙醚中,在指定的波长下,测定叶绿素-乙醚溶液的吸光度,然后根据公式计算青菜叶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 和总叶绿素的含量。
三、实验器材
1.实验仪器:天平、组织捣碎机、水、循环真空泵、抽滤瓶、滤纸、布氏漏斗、容量瓶(100ml、500ml各一个)、分液漏斗(2个)、尖嘴管、铁架台、铁圈(2个)、分光光度计。
2.实验试剂:碳酸钙、丙酮(85﹪)、乙醚、无水硫酸钠。
3.实验原料:青菜叶。
四、实验步骤
1.称取30g新鲜青菜叶置于组织捣碎机中,然后加0.05gCaCO3和85ml丙酮(85﹪),在高速组织捣碎机中,在转速20000r/min下捣碎,2min,捣碎青菜叶组织。
2.抽滤所得的匀浆,用少量85﹪丙酮多次洗涤残渣,直到残渣不带绿色为止,将溶液合并后用丙酮定容至500ml。
3.吸取25ml叶绿素-丙酮溶液,加入到含有25ml乙醚的分液漏斗中,然后加入50ml水,观察到所有的叶绿素都转入到上层乙醚相时,放出下层水相。
4.在另一只分液漏斗中加入50ml水,插入一只末端拉成小孔的玻璃管,将叶绿素-乙醚溶液注入玻璃管,溶液通过通过玻璃环末端小孔进入水相后再上升聚集在水相表面,放出下层水相,重复上述操作步骤五次,让溶于叶绿素-乙醚溶液中的丙酮转移到水相中,将乙醚层转移至容量瓶中。
5.将以上放出的下层水合并,加入25ml乙醚,同上操作,将乙醚层也转移至容量瓶中。
6.用乙醚将叶绿素-乙醚溶液定容到100ml。
7.用少量无水硫酸钠吸收叶绿素-乙醚溶液中的水分。
8.在波长660nm和642.5nm下,分别测定叶绿素-乙醚溶液的吸光度。
五、实验记录与结果
叶绿素-乙醚溶液在波长660nm和642.5nm下的吸光度分别为:
A660.0=1.091 A642.5=0.315
(1):总叶绿素=7.12A660.0+16.8 A642.5=13.0599 mg ;
(2)叶绿素a=9.93A660.0 - 0.777A642.5=10.5889 mg ;
(3)叶绿素b=17.6 A642.5-2.81 A660.0=2.4783 mg 。
六、思考题
1.在破碎青菜叶组织时,为什么要加入碳酸钙或碳酸钠?
答:青菜叶组织在组织捣碎机中破碎时,叶绿素结构中的镁原子容易脱去,形成脱镁叶绿素,破坏叶绿素的结构,加入碳酸钙或碳酸钠能防止在捣碎的过程中叶绿素的脱镁。
2.为什么叶绿素测定时应尽量可能在低温和避光的条件下进行?
答:青菜叶在组织捣碎机中到随后,细胞死亡后叶绿素游离出来,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或热较敏感,如果高温和光都会破坏叶绿素。
3.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结构有何不同?
答:叶绿素b在位置3-为甲酰基,而叶绿素a在位置3-为甲基,其余的都相同。
4.叶绿素在酶、热、酸的作用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酶能催化叶绿素脱植醇,生成脱植基叶绿素;叶绿素在热处理的过程中形成两类衍生物,即四吡咯环中心有无镁原子存在,含镁的叶绿素衍生物显绿色,不含镁的叶绿素衍生物显橄榄褐色;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的中心镁原子被氢取代,生成暗橄榄褐色的脱镁叶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