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疗指南..
肺癌诊疗指南

肺癌【范围】1.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 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2.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一)肺癌(lung cancer)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肺部恶性肿瘤。
1.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一种特殊病理学类型的肺癌,有明显的远处转移倾向,预后较差,但多数病人对放化疗敏感。
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除小细胞肺癌以外其他病理学类型的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
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程方面具有一定差异。
(二)中心型肺癌(central lung cancer)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及以上的肺癌。
(三)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肺癌。
(四)隐性肺癌(occult lung cancer)痰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未发现病变的肺癌。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1.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
2 .NSE:(neurone specific enolase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3.CYFRA21-1:(cytokeratin fragment )細胞角蛋白片段19。
【规范化诊治流程】图1 肺癌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一)高危人群有吸烟史和/ 或肺癌高危职业接触史( 如石棉) ,年龄在45 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
(2) 痰中带血或血痰。
(3) 胸痛。
(4) 发热。
(5) 气促。
肺癌治疗指南PPT课件

中晚期患者的治疗
我国NP方案联合恩度无论一线还是二线均 使1年OS提高1倍。
二线方案:多西紫杉醇、培美曲塞、厄洛 替尼单药作为二线治疗的作用已经得到肯 定。我国将吉非替尼批准为二、三线治疗。
11
老年患者治疗
定义:大于75岁。
建议(1)单药治疗。
(2)靶向药物。
(3)中医中药治疗。
12
7
化疗应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顺铂优于卡铂, 5年OS提高4.2%。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接受含铂 方案可选择非铂类组合方案如:吉西他宾和多西 紫杉醇组合,或吉西他宾与诺维苯组合的化疗方 案,辅助化疗不宜超过4个周期。
对根治术后的单纯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不推存进行 辅助化疗和辅助放疗。
全肺切除不推荐化疗。
6
T1-2、N1切缘阴性的患者推存术后辅助化疗(1 类推荐),如果患者具有纵隔淋巴结清扫不彻底、 肿瘤包膜外侵犯、肺门淋巴结多个阳性和切缘距 离肿瘤很近等不良预后因素则应进行同步放化疗 (2B类推荐), T1-2、N1切缘阳性患者可以给 予同步放化疗。
Ⅱ期ⅢA期切缘阴性患者进行术后不推荐同步放 化疗。ⅢB期切缘阴性推荐术后化疗,切缘阳性 推荐放疗后续化疗
8
中晚期患者的治疗
主要采用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局部晚期 病例可酌情进行同步化放疗(体质好)。
一线方案:顺铂或卡铂可以联合紫杉醇、 多西紫杉醇、吉西他宾、长春瑞宾、依立 替康、依托泊苷或长春花碱的一种。化疗 只能使行为状态好PS0-1获益,对于老年 或PS2患者选择单药或含铂的两药化疗方案。
9
PS3-4化疗不能获益。贝代单抗(Avstin) 联合化疗作为一线化疗,但不宜单独应用, 并只适合于PS0-1晚期或复发患者,既往 有咯血病史、病理类型为鳞癌、伴有脑转 移、正在进行抗凝治疗以及有肺栓塞的患 者不宜应用贝代单抗。
非小细胞肺癌2024版NCCN治疗指南中文版

非小细胞肺癌2024版NCCN治疗指南中文版肺癌治疗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
1.根据患者所患肺癌深入研究,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2.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疗诊断,更加细致地评估患者特殊情况;
3.考虑到患者的全面情况,尽可能多地提出治疗组合方案;
4.尊重患者的偏好和权利,提供更好的细化信息,以帮助患者确定最佳疗法;
5.尽可能使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最佳,同时减少毒副作用的出现;
6.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7.根据病情变化,给予病情所需的抗癌治疗,特别是对肺癌晚期患者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8.为患者提供支持性治疗,以缓解症状,改善质量和生活质量,从而增强患者心理承受能力;
9.加强门诊跟踪管理,定期复查,提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期更有效地控制病情;
10.建立健全患者的长期护理机制。
2024版CSCO肺癌指南更新主要内容

2024版CSCO肺癌指南更新主要内容2024版CSCO(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肺癌指南的更新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和分期:更新的指南强调了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的重要性。
对于可疑肺癌病例,建议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组织学检查(如细针穿刺活检)和生物标志物来进行诊断和分期。
2.分子分型和靶向治疗:指南针对肺癌的分子分型和靶向治疗作出了更新。
指南推荐使用分子检测手段,例如PCR、NGS等,来鉴定肺癌的分子特征,从而为患者提供靶向治疗的机会。
3.综合治疗策略:指南更新了肺癌的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
根据肺癌的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强调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4.新药和新技术的应用:指南关注了肺癌领域的新药和新技术的应用。
例如,针对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推荐使用EGFR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靶向治疗。
5.基因检测与监测:指南更新了基因检测与监测的内容,鼓励开展基因检测,包括肿瘤突变和转移靶基因的检测,并通过连续监测基因突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指南强调了对高风险人群进行肺癌的筛查。
例如,对于长期吸烟者和家族中有肺癌病史的患者,建议进行低剂量CT扫描等筛查手段。
7.支持性治疗和康复:指南更新了支持性治疗和康复的内容。
例如,针对肺癌患者的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支持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总结起来,2024版CSCO肺癌指南的更新主要内容包括肺癌的诊断和分期,分子分型和靶向治疗,综合治疗策略,新药和新技术的应用,基因检测与监测,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支持性治疗和康复等方面。
这些更新内容旨在提供更加精确和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肺癌治疗指南ppt课件

理科等,多学科协作能确保患者得到全方位的专业治疗。
优化治疗方案
02
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患者病情,有助于制定更全面、
精准的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03
多学科协作能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患者心理支持和姑息治疗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肺癌患者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支持有助于缓解患者焦 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THANK YOU
病理学检查
通过支气管镜、经皮肺穿 刺等手段获取组织样本, 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 以确诊肺癌类型。
肿瘤标志物检测
如癌胚抗原(CEA)等, 可用于辅助诊断和病情监 测。
肺癌的分期系统
TNM分期系统
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 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 M)进行分期,指导治疗方案的 选择。
临床分期
次,之后每年至少随访1次。
02
随访项目
随访项目应包括体格检查、胸部CT、腹部超声、骨扫描等,以监测肿
瘤复发和转移。此外,还需关注患者的肺功能、血常规、生化指标等。
03
注意事项
在随访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建议。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避免二手烟、保持健康饮食等,
以降低复发风险。
基因突变状态
特定基因突变(如EGFR、ALK等)的存在与否,对肺癌 的预后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组织学类型
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预后差异较大,如肺腺癌预后相对 较好,而小细胞肺癌预后较差。
体能状态和肺功能
患者的体能状态和肺功能也是评估预后的重要因素,较好 的体能和肺功能有助于承受治疗和维持生活质量。
2023年版中国肺癌诊断和治疗指南

2023年版中国肺癌诊断和治疗指南
肺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世界各地都面临着肺癌的挑战。
作为中国的肺癌诊断和治疗指南,我们旨在提供最新的指导方针,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该疾病。
诊断
1. 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包括相关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等等。
2. 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CT扫描和PET-CT等方法,以评估肺部病变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3. 组织学检查:通过活检或细针穿刺等方法获取肺部病变的组织学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和诊断。
分期
根据国际肺癌分期系统(TNM)进行肺癌的分期,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治疗
1. 手术治疗:对早期肺癌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如肺叶切除或
肺叶切除术。
2. 放射治疗:对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作为替代治疗
选择,以破坏肿瘤细胞。
3. 化学治疗:通过使用抗肿瘤药物来杀死或控制癌细胞的生长。
4. 靶向治疗:根据肿瘤基因变异的特点,选择特定的靶向药物
进行治疗。
5. 免疫治疗:利用免疫调节剂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
随访和预后
对于接受治疗的患者,定期进行随访,包括体检、影像学检查
和病理学检查等。
预后评估将考虑患者的临床病情、病理学特征和
治疗反应等因素。
这份指南将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进行更新,并为医生和
患者提供最佳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一)

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一)引言概述: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在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介绍2024年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的一些重要内容,包括早期诊断、治疗选择、手术治疗、放疗和靶向药物治疗。
正文:1. 早期诊断a. 细致的病史采集: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各项病史,如吸烟史、家族史和职业暴露史等,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肺癌风险因素。
b. 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的情况,胸部X线或CT扫描可以作为早期肺癌筛查的常规工具。
c. 病理学检查:对于可疑病灶,应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其良性还是恶性。
2. 治疗选择a. 个体化治疗:根据肺癌的分子分型和基因突变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化疗。
b. 综合治疗: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联合使用多种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c. 监测疗效:治疗过程中应不断监测肿瘤的大小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手术治疗a. 完整切除: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可考虑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淋巴结,以达到根治目的。
b. 术前评估:手术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肺功能、心脏功能和全身状况,以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
c. 手术方式选择:根据肿瘤的位置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开放手术或胸腔镜手术进行肺部切除。
4. 放疗a. 辅助放疗:对于手术后高危患者,放疗可用于减少复发风险和提高生存率。
b. 根治放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放疗可以提供根治性治疗。
c. 基于影像引导技术:放疗治疗计划应基于3D影像和CT引导技术,以确保精确的照射。
5. 靶向药物治疗a. 分子靶向药物:针对不同肿瘤分子靶点的靶向药物在肺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 个体化药物选择:根据肿瘤分子特征和基因突变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靶向药物治疗。
c. 监测耐药性:靶向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肿瘤的基因变异和耐药性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2024年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提倡个体化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靶向药物治疗。
2023肺癌诊疗指南

2023肺癌诊疗指南
1. 诊断
- 临床表现:肺癌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症状。
- 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射线、CT扫描和MRI等,可以帮助确定肺癌的位置和大小。
- 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等方法获取组织样本,进一步确认肺癌的类型。
2. 分期
- 分期目的:确定肺癌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 分期方法:采用TNM分期法,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受累(N)和远处转移情况(M)进行分期。
3. 治疗
- 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肺癌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肺部组织来
治疗。
- 化学治疗:使用抗癌药物杀灭癌细胞,可以作为手术前后的
辅助治疗。
-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破坏癌细胞,可以作为手术前后的辅
助治疗或者作为独立治疗手段。
- 靶向治疗:通过靶向特定分子靶位,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
-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免疫系统,增强抗癌能力。
4. 随访
- 随访目的: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并处理复发和转移。
- 随访内容:包括定期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
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 随访频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相应的随访计划。
以上是2023年的肺癌诊疗指南的简要内容,具体治疗方案和
操作细节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治疗指南肺癌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亦称支气管癌。
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男性癌瘤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在女性发病率也迅速增高,占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2位或第3位。
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纸烟是肺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多年吸纸烟每日40支以上者,肺鳞癌和未分化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4~10倍。
城市居民肺癌的发病率比农村高,这可能与大气污染和烟尘中含有致癌物质有关。
因此应该提倡不吸烟,并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
一、症状早期多无症状,几乎2/3的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是晚期(Ⅲ期或Ⅳ期),95%的病人可有临床检查结果,原发瘤、转移瘤、全身症状或肿瘤伴随症状均可是病人的首诊症状。
原发肿瘤引起的首发症状占27%,症状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有关,中心型肺癌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憋气、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的肺炎、咯血或哮喘,喉返神经、膈神经压迫症状或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周围型肿瘤更常见胸痛、憋气或胸腔积液等症状。
大的周围型病灶、中心坏死、空洞最终出现类似肺脓肿的表现,原发性肺癌常见症状分组。
远处转移病灶引起首发症状者占32%,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有:淋巴结、肾上腺、肝、骨、肺、脑和胸壁,产生一些相应的症状,说明肺癌已到达晚期,如:近纵隔面的肿瘤可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在透视下显示膈肌位置升高和反常呼吸运动;侵犯同侧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同侧声带麻痹并固定在正中位;压迫上腔静脉,引起头面部及上肢水肿,静脉怒张;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大量血性积液,加重气促症状,或直接侵入胸壁,引起剧烈胸痛;上叶尖部肺癌正处在胸廓入口处,又称肺上沟癌,可侵犯和压迫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节、锁骨下动静脉,产生一系列特经、颈交感神经节、锁骨下动静脉,产生一系列特有的症状,如同侧上肢发麻、疼痛,逐渐加剧难于耐受;肌肉和皮肤呈现萎缩性改变,上肢静脉怒张和水肿;和同侧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10%~20%的肺癌患者伴有肿瘤伴随综合征,最常见伴随此类症状的是小细胞肺癌和鳞癌,常见的瘤伴综合征有:肺源性骨关节病综合征(杵状指、骨关节肿痛、骨膜增生等)、SIADH(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高钙血症等,还有库欣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或男性乳腺增大等情况,约16%的病人伴有神经肌肉症状。
部分患者合并皮肤病如:硬皮病、黑色棘皮病。
肺癌的临床表现与癌肿的部位、大小、是否压迫、侵及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有密切关系。
癌肿在较大的支气管内生长,常出现刺激性咳嗽。
癌肿增大影响支气管引流,继发肺部感染时可以有脓痰。
另一个常见的症状是血痰,通常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间断少量咯血;有些病人即使出现一两次血痰对诊断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有的病人由于肿瘤造成较大支气管阻塞,可以出现胸闷、气短、发热和胸痛等症状。
晚期肺癌压迫邻近器官、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时,可以产生:①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
②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③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上肢静脉压升高。
④侵犯胸膜,可以引起胸腔积液,多为血性。
⑤癌肿侵入纵隔,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
⑥上叶顶部肺癌,亦称Pancoast肿瘤或肺上沟瘤,可以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上动脉和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胸痛、颈静脉或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少数肺癌,由于癌肿产生内分泌物质,临床上呈现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如骨关节综合征(杵状指、关节痛、骨膜增生等)、Cushing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增大、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肺外症状。
这些症状在切除肺癌后可能消失。
二、诊断标准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依据包括:症状、体征、x线表现以及痰癌细胞检查(痰检)。
诊断工作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步骤。
(一)X线阴性,痰检阴性1.凡无症状但具有三大高危因素(男性、年龄≥45岁和吸烟>400支/年)者应半年进行70~100mm荧光缩影x线摄片或胸部透视和痰液细胞检查。
2.凡有咯血或/和干性呛咳,伴有三大高危因素者应反复进行痰细胞学检查,同时给以规则抗炎治疗;可以考虑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支镜检)和电视透视。
如反复痰检或镜检仍阴性,应每两个月复查一次,坚持一年。
(二)X线阴性、痰检阳性1.排除上呼吸道和食管癌肿2.进行纤支镜检,争取窥及亚亚段,遇可疑的局部粘膜增厚、粗糙或有血迹,须在该处作刷检、冲洗或穿刺支气管壁粘膜寻找癌细胞。
如发现局部有高低不平或粗糙明显,应考虑作咬取活检。
3.进行电视透视,变动体位,重点注意隐蔽部位小结节灶。
4.如经以上检查均未能发现病灶,仍应每两个月复查痰液、电透和纤支镜检。
也可作CT检查,在可疑处作细分层。
定期复查持续不少于一年。
(三)X线阳性、痰检阴性1.有段、叶性肺炎或阻塞性肺炎,怀疑为中央型肺癌者应作纤支镜检,包括经纤支镜活检(TBB),或选择性支气管造影;并反复加强痰检。
2.肿块或结节病变应作局部断层片。
有条件者可作经纤支镜肺活检(TBLB),或经皮肺活检,或抽吸作细胞学诊断。
3.连续痰检至少十二次以上。
4.反复痰检仍为阴性,而x线高度怀疑肺癌时,应作剖胸探查与冷冻切片活检。
(四)X线阳性,痰检阳性1.积极作手术前准备。
2.疑有区域淋巴结肿大时,可摄正侧位倾斜分层片。
必要时可作CT。
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在大医院则应常规采用CT和正侧倾斜分层片、肝脏B超、骨同位素扫描和骨髓穿刺成活检涂片检查,以利制订治疗方案。
三、分类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局限于基底膜内者称为原位癌。
癌肿可向支气管腔内或/和临近的肺组织生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转移扩散。
癌瘤生长速度和转移扩散的情况与癌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关系。
肺癌的分布情况,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
从主支气管到细支气管均可发生癌肿。
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性肺癌。
(一)分类临床上一般将肺癌分为下列四种类型。
1.鳞形细胞癌(又称鳞癌):在各种类型肺癌中最为常见,约占50%,患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多数。
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
虽然鳞癌的分化程度有所不同,但一般生长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病程较长,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
首先经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发生较晚。
2.未分化癌:发病率仅次于鳞癌,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较轻。
一般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居中央型肺癌。
根据组织细胞形态又可分为燕麦细胞、小圆细胞和大细胞等几种类型,其中以燕麦细胞最为常见。
未分化癌恶性度高,生长快,而且较早地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
3.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少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的粘液腺。
发病率比鳞癌和未分化癌低。
发病年龄较小,女性相对多见。
多数腺癌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为周围型肺癌。
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一般生长较慢但有时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则发生较晚。
4.肺泡细胞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又称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或细支气管腺癌。
部位在肺野周围。
在各型肺癌中,发病率最低,女性比较多见。
一般分化程度较高,生长较慢,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而不侵犯肺泡间隔。
淋巴和血行转移发生较晚,但可经支气管播散到其他肺叶或侵犯胸膜。
肺泡细胞癌在形态上有结节型和弥漫型两类,前者可以是单个结节或多个结节;后者形态类似肺炎。
病变范围局限的结节型,手术切除疗效较好。
只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因此要对群众广泛宣传防癌知识。
对40岁以上的成人宜定期每隔半年进行1次胸部X线普查。
对已出现可疑症状如久咳不愈、痰血、肺部阴影者更应进行一系列详细检查,明确诊断。
对于普查中发现的≤5mm的结节,应每3个月复查1次;6~10mm大小的结节,应经皮穿刺活检,如果不能活检,应每3个月复查CT;>1cm的结节,应活检。
肺癌目前采用国际抗癌联盟在1997年公布的TNM系统临床分期,仅适用非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多采用两期系统即:局限型和广泛型。
局限型定义为:病变局限在一侧胸腔,伴有或无同侧纵隔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仅占小细胞肺癌的26%。
广泛型定义为:病变超过局限型所定义的范对应1项或多项TNM指标,有四级肿瘤分期,Ⅰ期的预后最好,Ⅳ期最差。
四、发病原因肺癌的高危因素有:1.吸烟 1922年,Hampeln发现持续吸烟和吸入灰尘,可刺激支气管上皮诱发癌症。
1924年,Moller用焦油涂在兔背部,发现其肺癌的发生率略有增加。
目前认为吸烟是肺癌的最基本高危因素,烟草中有超过3000种化学物质,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如:苯并芘)有很强的致癌活性。
能作用于人体组织(特别是肺组织)内的某些特殊的酶,产生细胞分子结构(如DNA)的突变,可能有K-ras的突变。
2.职业和环境接触估计有高达15%的肺癌患者有环境和职业接触史,有足够证据证实以下9种工业成分增加肺癌的发生率:铝制品的副产品、砷、石棉、bis- chloromethyl ether、铬化合物、焦炭炉、芥子气、含镍的杂质、氯乙烯。
长期接触铍、镉、硅、福尔马林等物质也会增加肺癌的发病率,另外,空气污染,特别是工业废气都是肺癌的高危因素。
3.放射铀和氟石矿工接触惰性气体氡气、衰变的铀副产品等,较其他人的肺癌发生率明显要高,但是电离辐射的人员不会增加肺癌的发生。
4.肺部慢性感染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患者,支气管上皮在慢性感染过程中可能化生为鳞状上皮,终致癌变,但这类情况较为少见。
5.内在因素家族、遗传和先天性因素以及免疫功能降低,代谢、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能是肺癌的高危因素。
6.大气污染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高,城市比农村高,厂矿区比居住区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和交通发达地区,石油,煤和内燃机等燃烧后和沥青公路尘埃产生的含有苯并芘致癌烃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有关。
调查材料说明大气中苯并芘浓度高的地区,肺癌的发病率也增高。
大气污染与吸纸烟对肺癌的发病率可能互相促进,起协同作用。
(二)发病机制肺癌的转移有以下4个途径:1.直接扩散癌肿不断增长,可阻塞支气管管腔,同时还向支气管外的肺组织内扩展。
靠近肺外围的肿瘤可侵犯胸膜和胸壁,中央型或靠近纵隔的肿瘤更可侵犯胸膜和胸壁,中央型或靠近纵隔的肿瘤更可侵犯其他器官。
巨大的肿瘤可发生中心部分缺血性坏死,形成癌性空洞。
2.血行转移是肺癌的晚期表现,癌细胞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后,可转移到体内任何部位,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脑、肺、骨酷系统、肾上腺、肾和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