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研究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在英语和汉语的礼貌用语方面有一些显著的不同,涉及到的表达
和问候形式都有所差异。
大多数汉语礼貌用语具有某种程度的尊重性,并且有时会比英语礼貌用语更加礼貌。
首先,汉语和英语的问候形式是不同的。
汉语中常用的礼貌问候
语是“你好!”,而英语中可以说“嗨!”,“Hi”或“Hello”等词语。
此外,汉语中还有一些更加礼貌的问候方式,如“您好!”,
“不好意思打扰您!”等等。
然而,在英语中,尽管也有“hello”的
表达方式,但这一礼貌表达方式几乎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无论是
对朋友、同事、陌生人或是上级等。
其次,汉语和英语的表达常常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在汉
语中,“行”一词可以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在英语中,“ok”
一词则是最流行的表达方式之一。
此外,“谢谢”在英语中可以表达
出更多的尊重,比如说“Thank you very much”;而在汉语中,“谢谢”同样可以表示尊重,只是表达形式更加简单。
最后,汉语的礼貌用语往往更具有礼貌性,而英语的礼貌用语则
更实用。
汉语礼貌用语更多地被用于非正式场合,而英语礼貌用语则
常常是针对正式场合使用的,如会议或社交活动等。
总之,英汉礼貌用语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它们在表达形式和尊
重性上有所不同。
英语礼貌用语往往被用于正式场合,而汉语礼貌用
语则更能表达出尊重,是非正式场合的首选。
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研究

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研究论文导读:礼貌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式的礼貌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本文从中英“礼貌”概念的渊源、文化差异、礼貌用语差异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从比较的角度对汉英礼貌用语作一梳理。
关键词:礼貌,渊源,文化差异,比较一、概述礼貌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礼貌语言。
正如有些语言学家提出的,人类社会的一切冲突和争斗,包括政治上的分歧和争端都是由于语言使用不当导致误解而引起的。
这种说法虽然有些极端,但却足以说明礼貌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礼貌语言是一个语用学及社会语言学共同探讨的传统课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
早在50年代,美国学者E. Goffman就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面子行为理论”,建立了最初的礼貌模式。
根据他的解释,面子与“难为情”(embarrassed)、“蒙羞”(humiliated)或“丢脸”(losing face)之类的感情概念有关。
人们往往会在交际中“给面子”、“丢面子”、“留面子”,故人们要学会使用礼貌语言。
1987年,英国学者布朗(P. Brown)和莱文森(S. Levinson)发表了一篇题为《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的文章,第一次对礼貌中的面子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因而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
他们把它分成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两种:前者指人们期望自己的言行、思维等得到肯定和赞赏,后者指人们希望在交际活动中自己的自由不受侵犯。
这样,礼貌也就随之分为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 Leech)从语用学的角度对交际活动中的礼貌原则重新进行了归纳和分类,认为礼貌原则由得体、慷慨、赞誉、谦虚、一致和同情等六个准则构成。
利奇的礼貌原则注意自身并尊重他人,二者兼顾,更符合言语交际的本质。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式的礼貌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自古就有“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的说法。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英语中的礼貌用语通常包括先称呼对方的姓名或称谓,然后表达自己的请求或感谢,并在结尾再次表示感谢或祝福。
汉语中的礼貌用语则更加注重对对方的尊重和恭维,通常使用各种尊称和谦称,使谈话双方感到和谐而舒适。
以下是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1. 问候英语中的问候通常使用"Hello"、"Hi"、"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简单的短语,而汉语中则更多使用"您好"、"早上好"、"下午好"等尊敬的语言。
英语:Hello/ Hi/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汉语:您好/早上好/下午好。
2. 称呼英语中的称呼通常使用对方的名字或姓氏,或者使用诸如"Mr."、"Mrs."、"Ms."等尊称;中文称呼则更加注重使用各种敬称如"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
英语:Mr./Mrs./Miss/Ms. + 姓氏;First name / Last name.汉语:尊敬的+ 姓名;敬爱的/ 亲爱的+ 姓名。
3. 请求英语中请求的方式通常比较直接,例如"I would like to..."、"Can you..."等句型,而中文中通常更多地使用加上谦词的委婉表达方式,如“如果没有别的安排,麻烦您能否……”;“不知有没有这个可能,请您帮个忙……”英语:I would like to... / Can you.... / Could you... / May I...汉语:麻烦您... / 烦请您... / 请您帮个忙... / 如果方便,麻烦您….4. 感谢英语中通常使用"Thank you"、"Thanks"、"Appreciate it"等简洁的语言表达感谢之情,而中文则通常通过使用多个谢词和谦语表达谢意。
中西方文化中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中西方文化中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礼貌用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表达文明和礼貌的重要
方式。
当比较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礼貌用语时,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作为地
理上和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西方
文化和中国文化中礼貌用语的比较,以深入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首先,西方文化中的礼貌以一种直接和简单的方式表达,重视言语上
的实用性。
如果一个人想要客气的表达他的观点,他可以说:“I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我有不同的意见)”。
他也可以直接问一个人:
“Do you agree with me (你同意我的想法吗?)”,而不用太多的文
字来装饰或绕开这个问题。
此外,用于表示尊敬的称呼,如“sir”,
“ma'am”等,也很普遍,但如果人不想使用这些礼貌用语,也没有必要。
然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重视礼貌用语的审慎使用,并通过言语来
表达尊敬。
如果一个人想要客气的表达他的观点,他可以用一些语言傅润
来表达意思,比如说“I have some different thoughts on this
matter(我对这件事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相比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中
的礼貌用语较复杂,例如当问一个人他是否同意人的观点时,除了可以问“Do you agree with him(你同意他的想法吗?)”外,还可以说“May I have your opinion on this(您能就此发表意见吗?),这种表达方
式更加礼貌。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在不同文化中,礼貌用语是人们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文和西方语言中的礼貌用语有许多不同之处,反映了这两种文化对礼貌和人际关系的不同理解和重视程度。
下面对中西礼貌用语进行对比分析。
第一,称呼方式。
在中文中,人们常用“先生”、“小姐”、“阿姨”、“师傅”等称呼方式,这种称呼方式较为尊重和礼貌。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使用名字来称呼对方,例如“John”、“Mary”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在对待他人称呼方面的不同习惯和文化观念。
第二,问候语。
在中文中,人们常用“你好”、“您好”等问候语来打招呼并表示尊重。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常用“Hello”、“Hi”等简短的问候语,这种表达方式更加直接和随意,不太关注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这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对问候的不同态度和方式。
道歉和感谢。
在中文中,道歉和感谢是人们日常交流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人们常用“对不起”、“谢谢”等表达自己的道歉和感谢之情。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如“I'm sorry”、“Thank you”等。
但西方社会对于道歉和感谢的重视程度可能不如中文社会。
这可能与中西方文化对于人际关系和台风的不同态度有关。
第四,告别语。
在中文中,人们常用“再见”、“回头见”等告别语来表示离开和期待再次见面。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常用“Goodbye”、“See you”等简短的告别语。
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中西方人们对待离别和见面的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
中西礼貌用语在称呼方式、问候语、道歉和感谢以及告别语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在礼貌习惯、人际关系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了解和尊重他人的礼貌用语是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好关系。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7篇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7篇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语言学篇一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礼貌原则”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礼貌用语中有充分的体现。
礼貌是对比语言学中语用对比研究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迥异的中西方文化中更是如此。
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的理论研究1.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概念西方“礼貌”理论中较有影响的理论框架当属Brown & Levinson的“面子论”及Leech的“礼貌原则”。
两种理论对礼貌的内涵及外延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对不同文化领域的礼貌研究都有一定影响和借鉴意义。
Brown&Levinson的“面子”概念建立在Gofman的定义基础上。
根据Gofman的理论,面子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最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对每一个交际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不容忽视的。
但Brown&Levinson的面子概念更为具体,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
他们根据个人需要把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即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
面子有双层性,而且构成面子的双方面是相互矛盾的。
在交往时,一方面我们需要与对方有所关联,或者关注对方,并且要向对方表示出我们的关注。
面子的“关联”方面就是积极面子,Levinson把它称之为积极礼貌(Positive politeness)。
“积极面子”所常用的语篇方略是:恭听对方谈话,对其表示兴趣,表示与对方有共同之处,相互以名字称呼等。
如:“Agree,I have always believed that,too.”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护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向对方表示我们也尊重他们的独立需求。
面子的“独立”方面就是消极面子,Levinson把它称之为消极礼貌(negative politeness)。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礼貌是人们在社交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尊重和关心他人的态度。
尽管中西方文化有很多差异,但礼貌与尊重他人的原则在各个文化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本文将对中西礼貌用语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在问候和道别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中文中,我们常用的问候语是“你吃了吗?”这是一种表达关心和关注他人健康的方式。
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问候“你好吗?”或者是“最近怎么样?”这种问候方式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和最近的情况。
在感谢和道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文中,我们常用的感谢用语是“谢谢”,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使用“thank you”来表示感谢之情。
在道歉方面,中文中常用的道歉用语是“对不起”或者“不好意思”,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使用“I’m sorry”来表达道歉之意。
在请求和邀请方面也有一些不同。
在中文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请求,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更加直接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
在邀请方面,中文中常用的邀请用语是“请你来...”,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使用“Would you like to come...”来表达邀请之意。
中西方在对待长辈和陌生人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文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尊敬的称呼来称呼长辈和陌生人,比如“先生”、“女士”等。
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直接使用对方的名字来称呼他人,而不加任何修饰词。
这显示了中西方文化中对长辈和陌生人的态度和尊重程度的差异。
中西礼貌用语在问候和道别、感谢和道歉、请求和邀请以及对待长辈和陌生人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虽然存在这些差异,但中西方文化都注重礼貌和尊重他人的原则,这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
通过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友谊。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礼貌用语也成为交流中的重要一环。
中西方的礼貌用语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下文将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异同点,探讨其文化背景及社会习惯的影响。
一、中西方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差异1.称呼中西方往往以不同的方式称呼对方,在中文中,直接喊名字或称呼对方为“你”在某些场合下是不礼貌的,而要用尊称来表达礼貌和尊敬,如“先生”、“女士”、“阁下”等。
而在英语中,如果称呼“Mr.”或“Ms.”是一种非常正式的方式,常常用来表示对某种职业或身份的尊重,如“Mr. President”、“Ms. Manager”,而称呼“you”则是最普遍的口语方式。
2.祝福语中西方祝福语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文中,常用的祝福语有“祝福您”、“万事如意”、“事业顺利”等,这些祝福语通常是对对方的心愿进行表达。
而在英文中,祝福语则通常更具有项链的形式,例如“祝你浪漫的情人节”、“祝你快乐健康”、“祝您假期愉快”,这些祝福语通常是有具体内容和场合的。
3.感谢语中西方感谢语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中文中,最常用的感谢语为“谢谢”、“多谢”、“感谢”等。
在英文中,“thank you”是最常用的感谢用语,但是当你描述你所感激的事情时,你可能需要在这些话语中添加更多的信息,如“thank you for your help”、“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等。
二、中西方礼貌用语的文化内涵中西方的礼貌用语背后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中文中的礼貌用语通常是表达对对方的敬意和尊重,表达出对其群体角色、年龄、社会地位等的认同和关怀。
例如,对于较年长的人、上级、客户、嘉宾等要用尊称来表示尊重和礼貌。
而在英语中,礼貌用语通常是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感激,包括对对方身份、外貌、智慧等方面的赞美,更强调个人之间的友谊和亲密。
三、中西方礼貌用语的社会习惯影响中西方礼貌用语有着不同的社会习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飘》中斯嘉丽的性格对比2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evel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Percy Bysshe Shelley’s Ode to The West Wind4 礼貌策略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5 An Analysis of Beauty and Ugliness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of Oscar Wilde6 论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及其翻译7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中女性主义意识的对比研究8 《最蓝的眼睛》中美国黑人小女孩所承受的三重歧视9 分析戴珍珠耳环的少女10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形象分析1112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彼得﹒潘情结13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1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16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贵妇画像》中的文化冲突17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18 《了不起的盖茨比》叙述者尼克分析19 浅谈英语颜色词汇的象征意义20 对美国个人主义和中国集体主义的一些讨论21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22 小说《珍珠》中象征主义的运用23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比较研究24 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in Translation25 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中的应用26 分析汉英篇章衔接和意合形合的关系27 论童话《小王子》的象征创作28 中美教育的比较及对比29 不同的音乐折射不同的文化30 从高中生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探讨PPT使用的利弊31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32 An Analysis of The Bible’s Influence o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33 从翻译美学角度谈化妆品商标词的翻译34 英语复合名词的认知语义研究35 探究哈利波特的英雄成长之路36 广告英语的翻译37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刍议38 The Blindness in King Lear39 东西方人名文化与翻译—以英汉人名为例40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41 高中英语写作作业的反馈及实施效果42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43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特点44 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45 外交辞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46 从思维方式看中英科普文章的差异47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48 浅谈在华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策略49 Influences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on Ezra Pound50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51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52 Comparison of model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East and West53 从“进步”话语解读《苔丝》中环境因素与人物性格54 从莎翁作品透视伊丽莎白时期女性社会地位55 英汉禁忌语的对比分析56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幻灭57 《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58 《圣经》与人类文明起源59 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60 英语财经报道中的词汇衔接研究61 勃朗特两姐妹创作风格差异探究62 从《通往雨山之路》看美国印第安文化的逐渐衰落63 从语用学角度对英语课堂中委婉语的使用探究64 批评与重新解读《日瓦戈医生》65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66 中英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含义对比67 浅析英语粘着词素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68 On“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in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Contract69 Terror of the Soul-An alysis of Features in Poe’s Gothic Fictions70 浅析英语谚语中的女性歧视71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7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73 从合作原则角度简要分析《老友记》中乔伊的性格特征74 英汉委婉语中体现的文化异同75 英汉数字习语的翻译76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77 英语汉源借词研究78 林黛玉和简.爱不同命运的对比79 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当代中美女性婚恋观差异80 简爱的独立与反叛性格分析81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82 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83 论隐喻的本质与功能84 英语动画片中的中国元素探究85 中西方新闻报道看道德观差异86 论地理位置对中美民族性格的影响87 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幽灵叙事探析88 Reconstruction of Black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89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90 礼貌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运用91 歇斯底里的舞台自语者——《寻找格林先生》主题解读92 论修辞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93 社会因素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影响94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Idioms Translation95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96 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97 从英汉习语视角看中英文化差异98 简爱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99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100 沃尔玛策略研究101 解析凯瑟琳的爱情与婚姻之分离102 从《印度之行》看福斯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观103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104 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105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对策106 安吉尔的精神悲剧—分析哈代笔下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107 词汇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08 从关联理论看《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109 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象征主义和意识流的运用110 《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解读111 The Pervasive Agitation of Humbert in Lolita112 《等待戈多》中的矛盾分析-分裂的语言与互补的人物113 语用策略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114 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115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116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从《傅雷家书》和《致儿家书》的对比117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化妆品品牌翻译118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商业电视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119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120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121 《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122 伯莎梅森形象分析123 浅析亨利•詹姆斯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124 苔丝悲剧的原因与托马斯哈代悲剧意识的分析125 On C-E Translation of Neolog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126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127 从文化差异的四维度读解中法葡萄酒文化128 Angel’s Face, Devil’s Heart—The Degeneration of Dorian Gray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29 谈电影片名的翻译130 《夜访吸血鬼》中的模糊性别观131 Irony Art in Orwell’s Animal Farm132 An Analysis on Shear's Personality in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133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anity Fair and Great Expectations134 浅析田纳西•威廉斯剧作《欲望号街车》的同性恋倾向135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要人物性格136 多元智力发展与外语教学137 《诗经》与《圣经•雅歌》中爱情诗的比较研究138 互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应用139 论《觉醒》中艾德娜女性意识的觉醒140 A Feminist Reading of Virginia Woolf and A Room of One’s Own141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142 论《喧哗与躁动》中的女性形象143 试析中英婚姻生活差异及其原因144 广告英语及其翻译145 Application of Foregrounding Theory to Translation of Simile and Metaphor146 On Feminism in Persuasion147 《老人与海》的主题解析148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看得见的种族歧视149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150 英语广告语篇中名物化的研究151 福克纳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叙事技巧研究152 中餐菜谱翻译的错误分析153 浅论广告英语的修辞特色154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双关语的研究155 《达洛卫夫人》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156 论视觉小说中的西方神话形象重塑——以《命运之夜》系列为例157 从浪漫主义角度剖析《海上钢琴师》在中国流行的原因158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159 从归化与异化之争看四字格的运用160 从模因论视角看年度流行语“给力”161 高中英语反思式教学研究162 斯佳丽,在逆境中成长163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16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解读165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166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研究167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168 浅议创新型口语教学在农村中的实施169 试论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词块教学170 论中美商务沟通中的跨文化意识171 霍桑在《红字》中对人的罪恶的探究172 The English Translating of Chinese Neologisms in Political Document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173 哥特元素在《宠儿》中的运用174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肉体与灵魂的平衡175 化学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176 八十年代以来汉语中英语外来语及翻译177 浅谈电影台词的翻译技巧--以《追求幸福》为例178 文化语境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179 谈《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女性主体意识180 A Summary of Symbols of The Scarlet Letter181 小学英语语音拼读教学182 中国时政新词翻译探析183 论《紫色》中西莉的精神意识的创建184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意义185 从《生活的艺术》看林语堂的人生艺术186 Culture-based Strategies in Translating Ancient Chinese Official Titles187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性格和婚姻观188 商务英语函电的语言和文体特征及其翻译189 从模因论角度研究中文新闻标题中的流行语190 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研究191 从翻译美学角度谈汽车商标词的汉译192 报刊英语新词的汉译193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194 生存危机和渴求改变——黑色幽默小说的主体研究195 简与林黛玉性格及命运对比196 苔丝悲剧人生的起因197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98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199 <<罗伯特家的苔丝>>中动植物的作用200 英美小说《傲慢与偏见》和《飘》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