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园路造景分析.
城市公园景观工程中的园路铺装形式分析

城市公园景观工程中的园路铺装形式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公园景观项目也逐渐增加,而园路铺装形式是提高城市公园功能与观赏性的重要所在,更是反应城市文化与居住环境的重点所在,这就需要园路设计人员加强对公园所处区域文化与生态环境特点,进一步提高园路铺装设计质量,全面提升城市公园景观工程施工质量。
本文主要从城市公园景观工程园路铺装功能分析,对铺装材料与形式设计进行重点阐述,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予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工程;园路铺装;形式分析一、城市公园景观工程园路铺装功能分类公园景观是城市绿化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为市民提供娱乐休闲场所,还能提高城市居住品质。
园路铺装设计是公园交通重要项目,更是提升公园品质的重要因素,这要求园路铺装设计工作要提高园区内部交通流通性,充分发挥出园区各项功能,这要求园路设计要以人群疏散为重要基础,在按照不等交通级别开展园路设计工作,通常可以分为主要、次要园路和步路。
(一)主要园路主要道路是城市公园景观工程的基本要素,更是对公园人流和车流实行分类规划的关键所在,这要求主要园路两侧应栽种各类植物,从而提高城市公园观赏品质。
在设计主要园路时,应确保园区交通顺畅,还要将各功能区合理分配,在铺装主要园路时,还应当增加混凝土厚度,这样才能使园路正常使用寿命增加。
(二)次要园路在完成主要园路铺装设计工作后,还需要在主要园路设计基础上完成次要园路铺装设计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城市公园各功能区能够有效连接,可以让游客按照交通指示牌去欣赏各功能区景色。
次要园路主要是主要园路补充路线,这就要求次要园路应增加一定趣味性,且铺装形式也要和园区建筑和景观相互匹配,这样才能提高城市公园观赏品质。
(三)游园步路游园步路是提高城市公园观赏品质的重要所在,更是可以拉进景观与观赏者距离的关键,在结合园区整体地势起伏,使观赏者与自然景观距离得以进一步拉进。
在开展游园步路设计工作时,应重点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基本设计理念。
公园道路景观设计浅析

公园道路景观设计浅析1 概述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起着重大作用,城市人口的密集、机动车辆的增加,自然环境的污染,使自然失去原有的平衡,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负面影响,在城市中交通拥挤的路段,如立交桥、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的进行景观绿化种植设计,达到绿化、美化的效果。
来提高整个城市的品位,利用自然植物特有的吸收CO2,放出02 的功能,减轻空气污染,还有除尘、防风、防噪音等功效。
生态景观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从物质上看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从精神上看城市景观道路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
据观测资料,在城市中40m宽的林带,能够降低噪音10—15dB,4m宽的绿篱可减弱噪音约6dB,根据苏联的测定,树林下空气的含沙尘量比露天广场中的空气含尘量低约42%。
又根据北京的测定,多排树木的道路比没有树木的道路能减弱风速约50%。
2 道路景观的构成2.1 内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指道路红线以内的景观,按其功能,大致可分三类:(1)实用性:路栅、路障、路灯、路钟、坐椅,电话亭、邮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桥等;(2)审美性:街道树、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等;(3)视觉传达性:交通标志、路标、路牌、海报、地面标志等。
2.2 外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背景建筑,建筑是形成道路空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道路两侧建筑的构成形式、物质功能、视觉印象以及社会职能,决定着道路的空间特点;同时,建筑物的尺度应与城市路和谐,可采用双重尺度,建筑的上部恰恰是在路上运动的汽车中人的视觉范围内,因而只需设计色彩效果,而建筑的下部是慢速运动的行人视觉可及范围,可采用人的尺度进行设计。
因此,建筑是街区的门面,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物质和文化,建筑的优劣是衡量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标准。
道路两侧建筑构成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向性的最有力的因素,具体体现在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店招牌的位置、样式等方面。
园路在园林绿地中的规划与布局

园路在园林绿地中的规划与布局1、园路的环境功能1.1 组织空间,引导游览在园林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这样说来道路仍然是划分和组织空间的重要方法之一。
利用道路不但可以使整个绿地成为一个整体,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和划分空间达成统一的景观效果,为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来游赏景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路是游客的导游者。
1.2 交通园路的交通,首先是游览交通,即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既能游遍全园又能根据个人的需要,深入各个景区或景点。
设计时要考虑到人流的分布,集散和疏导。
近年来随着离休和退休人数的增加,以及平均寿命的延长,公园人群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儿童约占5%~10%,老年人占总数的60%~70%.因此,公园规划除重视儿童需要外更应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游憩的方便条件,合理的组织路线的变化。
此外,在公园中要为广大游客提供必要的便餐、饮料、小卖等方面的服务,要经常地进行维修、养护、放火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要安排自己职工的生活,这一切都必须提供不要的交通条件。
在设计时要考虑这些东西两道性的地段,路面的宽度和质量,在一般情况下,它可以和游览道路合用,但有时特大型园林中,由于园务运输交通量大,还要补充必要的园务专用道和出入口,另外还应多增加一些活动场地。
1.3 构成园景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林、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保景”,而且形成路随景转,景因路活,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1.4 组织排水道路可以借助其路边缘成边沟组织排水,一般园林绿地都高于路面,方能实现以地形排水为主的原则,道路汇集两侧绿地径流之后,利用纵向坡度即可按预定方向将雨水排除。
2、园路的类型2.1 根据功能分类2.1.1 主要园路联系全园是园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宽度为3.5~6.0m.2.1.2 次要园路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
公园道路铺装分析

金牛山公园实习调查报告—-以园林道路铺装为例园林道路铺装是指用各种材料进行的地面铺砌装饰,其中包括园路、广场、活动场地、建筑地坪等。
园林铺装,不仅具有组织交通和引导游览的功能,还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息、活动场地,同时还直接创造优美的地面景观,给人美的享受,增强了园林艺术效果。
园路在园林铺装中的重要作用。
园林中道路的交通功能从属于游览的要求,虽然也利于人流疏导,但并不是以取得捷径为准则的。
园路与景石、植物、湖岸、建筑相搭配,受环境气氛的感染,“出人意外、入人意中”。
当然,铺装作为林的一个要素,它的表现形式必然要受到总体设计的影响,需要与总体设计风格一致。
铺装的尺度铺装图案的不同尺度能取得不一样的空间效果。
铺装图案大小对外部空间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形体较大、较开展则会使空间产生一种宽敞的尺度感,而较小、紧缩的形状,则使空间具有压缩感和私密感。
通过不同尺寸的图案以及合理采用与周围不同色彩、质感的材料,能影响空间的比例关系,可构造出与环境相协调的布局.通常大尺寸的花岗岩、抛光砖等材料适宜大空间,而中、小尺寸的地砖和小尺寸的马赛克,更适用于一些中小型空间。
就形式意义而言,尺寸的大与小在美感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并非越大越好。
有时小尺寸材料铺装形成的肌理效果或拼缝图案往往能产生出较好的形式趣味,或者利用小尺寸的铺装材料组合而成大的图案,也可以与大空间取得比例上的协调。
如金牛山公园中的林荫小道尺度感就很好铺装的色彩铺装的色彩要与周围环境的色调相协调,它也是心灵的表现,能把设计者的情感强烈地贯入人们的心灵.铺装的色彩在园林中一般是衬托景点的背景,除特殊的情况外,少数情况会成为主景,所以要与周围环境的色调相协调。
假如色彩过于鲜亮,可能喧宾夺主,甚至造成园林景观的杂乱无章法。
色彩的选择还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感受。
色彩具有鲜明的个性,暖色调热烈,冷色调优雅,明色调轻快,暗色调宁静。
如金牛山的金牛雕塑前铺装的质感铺装质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材料的质地给人们传输各种感受。
浅论园林路面的植物配置与造景

浅论园林路面的植物配置与造景园林路面是一座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植物配置和造景直接关系到整个园林的美观度和新颖度。
在园林路面的植物配置和造景方面,应该考虑环境、地形、景观要求、天气及时间等因素,让园林路面达到美、实、适的目的。
首先,植物的选择应该结合环境因素。
园林路面的植物配置必须与所处的环境相契合,比如气候、土质和水源等。
对于阳光充足的路面,应该选择喜阳的植物,比如向日葵、红掌、紫薇等;而对于阴暗潮湿的路面,应该选择喜阴且抗湿度的植物,比如龟背竹、朱砂兰、养生草等。
此外,植物的生长方式也应该与环境因素相匹配,比如选择耐旱的植物与炎热干燥地区的路面相匹配,选择应该与此区域相适应的植物。
其次,园林路面的植物配置应该根据地形因素进行排列。
如在高地路面可以选择造型优美的山茶、乔木,能够在视觉上减少高度的感受。
在平地路面可以选择相对低矮的灌木,细柳等。
对于较为窄小的路面,可以使用悬挂花盆等悬挂式植物增加绿色覆盖率,也可以选择玫瑰、唐菖蒲等球形盆栽植物来修饰。
园林路面的植物配置也应根据景观要求进行调整。
为了达到不同的景观效果,可以选择不同的植物。
如长流苏、吊兰等植物可以在路面上营造出荒凉和萧瑟的景色;而紫薇、海棠等植物则可以营造出繁花盛开、五彩缤纷的景象。
在城市中,人们更喜欢观赏绿意盎然的景象,因此选择一些可以生长壮美、繁密,观赏效果好的植物,比如紫荆、法国丁香等。
在天气和时间方面,园林路面的植物配置也需要注意。
比如在夏天的炎热时期,植物的花、树木容易凋零,此时可以选择一些半常绿或常绿的植物,还可以选择一些花期较晚的植物。
而在秋天植物的叶子会逐渐枯黄,可以大量选择菊花、核桃、枸杞等在秋季盛开的植物,以保持景观的美观度。
浅谈园林景观的园路规划与设计

浅谈园林景观的园路规划与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元素。
园路作为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和设计直接影响着整个园林景观的质量和形象。
本文将从园路规划和设计两个方面来浅谈园林景观的园路规划与设计。
一、园路规划1. 确定园路的起点和终点园路通常连接着园林景观的各个景点,因此确定园路的起点和终点是进行园路规划的第一步。
应考虑景点之间的联系、游客出入口位置以及园林形态等因素。
2. 预留足够的通行空间园路的通行空间应根据游人数量和活动需求做出合理规划。
此外,在规划设计园路时还需要考虑残障人士、老人和儿童等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为其留出宽敞通畅的通道。
3. 考虑视觉效果园路规划需要考虑游人在其中行进过程中的视觉感受,从而使游人感受到园林美景。
可以通过设置景点、绿化带、雕塑和水池等来提高园路的美观性和游览体验。
4. 确定路面材料路面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园路的舒适性和美观程度,应根据景观特点、人流量、经济和环保等因素来考虑。
园路的材料包括水泥、石板、采石场石材、园林砖、沥青等。
二、园路设计1. 采用曲线形状园路设计应采用曲线形状,这样可以使游人在行进过程中更具有趣味性。
同时,曲线形状也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使整个园林景观更加自然、流畅。
2. 设计休息亭和座椅在园路两旁设置休息亭和座椅可以为游客提供休息场所,顺便也能增强园林景观的美感。
休息亭和座椅的设计必须符合园林美学原则,色调和其他元素必须与其周围环境协调。
3. 营造自然景观园路设计不仅仅是道路的设计,更是园林景观的设计。
因此,在设计时应该利用自然环境,如绿化、水景、山石等元素来营造美丽的景观。
4. 增加游人的互动性园路设计应该考虑到游人的互动,增加娱乐性和参与性。
可以通过设置景点、喷泉、小桥等来营造互动氛围。
园路规划和设计是园林景观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园林景观的整体形象。
园路的植物配置与造景

园路的植物配置与造景园路的面积在园林绿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而园路两旁的植物配置对于全园景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园林中的道路除了具有组织交通和集散的功能,还起到导游的作用。
园路的植物配置除了满足生态功能的要求,还要满足游人游赏的需要,游人漫步其上,远近各景构成一幅幅连续动态的画面。
一、主路旁的植物配置园区的主干道绿化代表了绿地的形象和风格,植物配置应该引人入胜,形成与其定位一致的气势和氛围。
要求视线明朗,并向两侧逐渐推进,按照植物体量的大小逐渐往两侧延展,将不同的色彩和质感合理搭配。
植物可配置高大、叶密的乔木,两旁配置耐阴的花卉植物,植物配置上要有利于交通。
笔直平坦的主路两旁一般易做规则式列植,往往以1个树种为主,并搭配其他花灌木,丰富路旁色彩,形成节奏明快的韵律[1]。
自然式园路植物配置应以自然式风格为主,配置形式要富于变化,植物景观上可以配置孤植树、树丛、花卉、灌丛等,配以水面、山坡、建筑与小品,结合地形变化,形成丰富的路侧景观,做到步移景异。
如路旁有微地形起伏,可配复层混交的人工群落;路边若有景可赏,可在地形处理和植物配置时留出透视线。
在自然式配置时,植物要丰富多彩,但是在树种的选择上不可杂乱。
在较短的路段范围内,树种以不超过3种为好。
选用1个树种时,要特别注意园路功能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形成有特色的景观。
在较长的自然式的园路旁,如只用1个树种,往往显得单调。
为了形成丰富多彩的路景,可选用多种树木进行配置,但要有1个主要树种。
靠近入口处的主干道要体现景观和气势,往往采用规则式配置。
可以通过量的营造来体现,或通过构图手法来突出。
可用大片色彩明快的地被或花卉,体现入口的热烈和气势。
园区的主路是随着景观区域类型的变化而改变的,通常要先确定景观区域类型,比如树林草地区、开敞草坪区、密林区等。
树林草地区植物层次可逐渐递进,形成层次景观;开敞草坪区可在路缘用花用花卉作点缀,防止近景乏味单调;密林区可在道路转弯处内侧采用枝叶茂密、观赏效果好的植物作障景,做到峰回路转。
浅论园林路面的植物配置与造景

浅论园林路面的植物配置与造景
园林路面的植物配置与造景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为整个园林环境增
添生机和美感。
在园林路面的植物配置和造景方面,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场地
条件、气候环境、景观效果等。
下面我将对园林路面的植物配置与造景进行浅论。
园林路面植物的选择应根据场地条件来确定。
不同的场地条件会对植物的生长环境产
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
如果场地较阴暗湿润,可以选择生
长在阴湿环境下的植物,如蕨类、藤蔓植物等;如果场地较阳光充足,可以选择耐阳光的
植物,如郁金香、向日葵等。
气候环境也是植物配置的重要考虑因素。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植物的生长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要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
北方地区的冬季较寒冷,可以选择耐寒的植物,如杜鹃花、松树等;南方地区的夏季较炎热,可以选择耐热的植物,如莲花、荷花等。
园林路面植物的配置还需要考虑到景观效果。
植物的形状、颜色、纹理等都会对园林
景观产生影响,所以要根据园林的整体风格和设计要求来选择。
如果园林风格偏向于自然
与野趣,可以选择形状自然、颜色丰富的花草植物;如果园林风格偏向于简洁与现代感,
可以选择形状简洁、颜色单一的植物。
园林路面植物的配置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管理要求。
不同植物有着不同的
生长习性和管理要求,设计师需要对这些进行充分了解,确保植物能够健康生长和管理。
一些花卉植物需要定期修剪和施肥,而一些乔木需要定期修剪和支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园园路造景分析
————海口万绿园案例
10园林祝洋洋饶安甜卿筑
摘要:从阐述公园道路景观设计这一点入手,介绍公园道路在景观设计,造景和功能上的作用,以海口市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开放公园—万绿园的道路景观设计为例,结合实例探讨公园道路景观的应用。
关键词:园路类型植物选择造景
引言: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人体的脉胳一样,贯穿于主园各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导引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
因此,园路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各功能空间划分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通畅,景观组织是否合理,对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园路的类型
园路的基本类型有:路堑型、路堤型、特殊型(包括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其性质功能将园路分为:
①主要园路:联系全园,是罗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6m。
②次要园路: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宽度2-4m。
③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双人行走1.2-1.5m,单人0.6-1m,如山上、水边、疏林中,多曲折自
由布置。
园路的布局
1 平面成形布局
公园园林的道路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系统,它具有自己的布置形式和布局特点。
常见的园路系统布局形成多为套环式、带带式和树枝式三种。
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园路多表现为迂回曲折,流畅自然的曲线性,中国古典园林所讲的峰回路转,曲折迂回,步移景异,即是如此。
园路的自然曲折,可以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赏景观。
除了这些自由曲线的形式外,也有规划的几何形和混合形式,由此形成不同的园林风格。
当然采用一种形式为主,另一种形式补充的混合式布局方式,在现代公园绿地中也比较常见。
2 立面成形布局
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收放宽度尺寸,采用变断面的形式进行立面上的布局。
例如:万绿园运动区可以发现,不同转折处有不同的
宽狭,而且在中途还没有过路亭。
园路路口规划
园路路口的规划是园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不同的园路系统的相互比较情况看来,自然式园路系统中则以三岔路口为主,而在规划式园路系统中,万绿园则以十安路口比较多,但从加强寻游性来考虑,路口设置也应少一些十字路口,多一点三岔路口。
道路要有景点和特点。
在三叉路口中央可设计花坛、花舌等,要注意各条道路都要以其中心线与花坛的轴心相对,不要与花坛边线相切,路口的平面形状,应与中心花坛的形状相似或相适应,具有中央花坛的路口,都应按照规划式的地形进行设计。
园路与景观要素的搭配
1园路与建筑
在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处,常常能形成路口。
从园路与建筑相互交接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在建筑近旁设置一块较小的缓冲场地,园路则通过这块场地与建设交接。
多数情况下都应这样处理,但一些都过道作用的建筑,游廊等。
2 园路与水体
公园园林常常以水平为中心,则主干道环绕水面,联系各景区,是较理想的处理手法。
当主路临水面布置时,路不应该是始终与水面平行,这样因缺少变化而显得平淡乏味。
较好的设计是根据地形的起伏,周围的景色和功能景色,使主路和水面若即若离。
落水面的道路可用桥,堤或汀步相接。
另外,还应注意滨河路的规划。
临近水面的园路的布置有一定的要求。
游步宽度最好不小于5m,并尽量接近水面。
如滨河路比较宽时,最好布置两条游步道,一条临近道路人行道,便于行人来往,而临近水面的一条游步道要宽些,供游人漫步或驻足眺望。
3 园路与山石
经常在园路两侧布置一些山石,组成夹景构成景色,要有一种幽静的氛围。
在园路的交叉路口,转弯处也常设置假山,而能疏导交通,
又有起到美观的作用。
4 园路与种植
园路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
万绿园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相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
就是我们所说的夹景。
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
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在园路的转弯处,可以利用植物叙强调,比如种植大量五颜六色的花卉,即有引导游人的功能,又极其美观。
园路的交叉路口处,常常可以设置中心绿岛,回车岛,花钵,花树坛等,同样具有美观和疏导游人的作用。
园路的造景植物选择
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一是选择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脊薄、病虫害少、生长迅速而健壮的乡土树种;二是行道树主干端直,分枝点高,不妨碍车辆行人安全行驶;三是树冠整齐,姿态优美,可为行人及车辆遮荫;四是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根蘖少,老根不会凸出地面破坏地面铺装;五是耐修剪整形,可控制其生长高度,以免影响空中电线电缆;六是发叶早、落叶晚,花果无毒、无粘液、无臭味,落果不致伤及行人,树身清洁,无绒毛及花粉大量飘
散,落叶时间较为集中,便于清扫;七是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八是耐粗放管理,对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抗性强,寿命长。
2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
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萌蘖枝过长妨碍交通;二是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其树形和高矮;三是容易繁殖,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
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蘖、月季、丁香、紫荆、连翘、榆叶梅、水腊等。
3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要合理配置,一般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万绿园采用海南树种主要有榕树,椰树,三角梅等作为行道树,双排式栽植,以对称式形式布置树池,池内铺满草坪。
其主要目的在于遮荫,同时也美化园路景观。
以种植修剪整齐、具有丰富视觉韵律感的大色块模纹做造型。
如彩叶植物、小叶榕组成的模纹造型,道路两侧空地绿地绿化,采用乔木、灌木、草坪自然式组合形成一条道路风格更加明朗、景色更加迷人的景观带。
修剪时呈下坡形修剪,形成立体层次感,可起到良好的生长作用和景观效果。
结束语:万绿园作为海口最大的户外休闲和运动健身的场所,人们对园内道路的要求也是相对较高,既满足人们对交通需要又要满足景观审美的需求。
同时,园路在公园绿地中又有分区,造景,称景的作用,在现在绿地,公园,湿地等建设和规划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