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论教育

合集下载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摘要】《爱弥儿》是一部充满教育思想的经典文学作品。

在本文中,将探讨《爱弥儿》中所体现的教育理念,以及塑造爱弥儿性格特点的方法。

通过分析爱弥儿的成长历程和与教育者的关系,我们能够深入了解爱弥儿的教育方法,并探讨这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和影响。

爱弥儿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代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还引领我们反思教育中的一些核心问题。

通过对《爱弥儿》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对教育的独特见解,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启示。

《爱弥儿》的教育思想无疑对当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更好的教育平台。

【关键词】爱弥儿、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性格特点、成长历程、教育者、教育方法、现代教育、启示、影响。

1. 引言1.1 《爱弥儿》简介《爱弥儿》是一部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小说,于1913年首次出版。

故事讲述了一个孤单、贫困但坚强善良的农村女孩爱弥儿,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念,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小说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乡村风光和人物形象,情感真挚动人,被誉为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之一。

《爱弥儿》虽然是一部小说作品,但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却是深刻而具有启示性的,对于当代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剖析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和影响。

1.2 作者介绍《爱弥儿》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他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俄国文学的巨匠。

托尔斯泰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在青年时期曾经在欧洲各地旅行,对社会和人性有着深刻的思考。

托尔斯泰是一位重要的教育思想家,他的作品中经常涉及教育问题。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他的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他对教育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被广泛认为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爱弥儿》是法国籍作家罗曼·罗兰的散文小说,反映了作者对于教育的理念和思考。

小说以法国智囊家巴尔努什为主人公,通过他与生活在一座山上的女孩爱弥儿的交往,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小说中的教育思想深刻而且具有启发性,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教育的思考和启示。

《爱弥儿》强调了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意识。

在小说中,爱弥儿不受传统观念和规范的束缚,她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展现出了极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她不愿意接受被剥夺个人自由和追求真理的权利,她坚信自己的直觉和感受,并且坚持着自己的理想。

正是这种独立思考和自主意识,使得爱弥儿获得了真正的教育和成长。

小说告诉我们,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性,让他们能够独立地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且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爱弥儿》倡导了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教育方式。

小说中,爱弥儿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她通过与动物和植物的亲密接触,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智慧。

她通过观察动物和植物的行为和特征,学习了很多关于生命和自然界的知识。

小说通过这种亲近自然的教育方式,强调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只有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和珍惜自然,从而保护和维护环境。

《爱弥儿》还反思了传统教育对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限制。

在小说中,爱弥儿以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了巴尔努什很多启示和帮助。

相比之下,巴尔努什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有很多束缚和限制,他对于爱弥儿的自由和无拘无束感到羡慕。

小说通过这个对比,告诉我们,教育要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将孩子压抑在固定的观念和框架中,而是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和开放的教育环境,鼓励他们发展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意识和创造力。

教育应该是自然的、亲近自然的,并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爱弥儿》是中国作家巴金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

小说中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师生关系和教育方法。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小说所传达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观。

小说中展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爱弥儿的父亲是一个温和而宽容的人,他对爱弥儿的成长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他在教育爱弥儿时,注重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勇于探索和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在爱弥儿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提供了适当的帮助和鼓励,帮助他克服困难并成长为一个坚强自信的人。

这种积极的家庭教育为爱弥儿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小说中强调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爱弥儿的老师们都是严格要求自己、关心学生的好老师。

他们耐心教导爱弥儿学习知识,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他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思考。

在师生的相互尊重和理解下,爱弥儿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逐渐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

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小说中探讨了一种积极、人本、启发式的教育方法。

小说中的爱弥儿在学校和家庭都接受了这样的教育。

按照这种方法,教育者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他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爱弥儿》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师生关系和教育方法。

这部小说通过展示爱弥儿在这些方面的成长经历,呼吁人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说也强调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以及积极、人本的启发式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这些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对教育目标和方法的深入思考和反思,对我们的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爱弥儿》是女作家吴淞川所著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乡村女孩爱弥儿的成长故事。

这部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包括对儿童教育的理念、方法和目标等内容。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爱弥儿》的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和阐述。

从教育的理念来看,《爱弥儿》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尊重。

作者通过对爱弥儿的刻画,表达了对儿童天赋和个性发展的关注。

爱弥儿聪明伶俐,有点顽皮调皮,善良懂事。

她在家里和学校都表现得非常活泼可爱,同时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塑造爱弥儿这一形象时,作者并没有将她塑造成完美无瑕的模范儿童,而是通过塑造她的真实性格和情感,传递了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和发展的重视。

这体现了作者对儿童教育理念的关注和思考。

从教育的方法来看,《爱弥儿》强调了以感情为纽带的教育方式。

在这部作品中,爱弥儿和她的家人、老师、同学之间的情感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爱弥儿的母亲无微不至地关心她,老师也关心爱弥儿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学们也对她充满关爱。

这种以感情为纽带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儿童性格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够营造出一种和谐温暖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从教育的目标来看,《爱弥儿》强调了培养儿童的品格和创造性思维。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爱弥儿的成长经历展示了儿童品格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爱弥儿展现了坚韧不拔的品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她也表现出了灵活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这种培养儿童品格和创造性思维的教育目标,对于儿童的全面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爱弥儿》是一部充满教育思想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和阐述,不仅能够加深对儿童教育理念、方法和目标的理解,而且能够为当代儿童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重视儿童教育,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爱弥儿:论教育》

《爱弥儿:论教育》
核心是“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 本性。
三种教育及其关系
• 三种教育:
自然教育:我们的才能与器官的本质上的发展; 人为教育:别人教我们怎样利用这种发展; 事物教育:我们对给我们施加的事物获得有益的经验。
• 关系:
自然教育为中心,事物和人的教育服务于自然的教育。
教育目标
“自然人”
《爱弥儿:论教育》
爱弥尔
• 温带: • 富人:
我们要挑选一个富有的人,这样做至少可以多培养一个人,至 于穷人,他是自己能够成长为人的。
• 孤儿: • 健康:
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他即使可以活八十岁,我也不情愿照料 他。
实施条件
• 1、我担当起了他们父母的责任,我也继承了他们父母的所 有权利。他当然应该尊敬他的父母,可是他必须服从于我。 • 2、除了我们两人同意之外,谁也无法将我们分开。
面:“自然后果法”,反对用理性教育儿童;
• 青春期:12-15 智育,劳动教育;强调趣味性; • 青年期:15-20 德育,社会中的自然人;
女性教育
• 原则:
1、按年龄特征进行教育; 2、晓之以理; 3、严格管束;
• 内容:
1、注重培养女子的德行,温顺; 2、语文表达能力; 3、算术,理财管家; 4、审美,愉悦家人; 5、身体素质;
• 正义: 实现自由和权威的统一。

• 从造物主手里出来的东西都是好的,但一旦到了人的手里, 就全部变成坏的了。 • 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接受 各种各样的约束。 • 能力与欲望得到平衡,人不会觉得痛苦。 • 穷人不需要受什么教育,其环境的教育是强迫性的,他不 可能受另外的教育
人性观
“本性的原始的冲动永远总是对的”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爱弥儿》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成名作,出版于1905年。

本书通过描写一个精神发育异常的男孩的成长故事,探讨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塑造孩子个性的方式与方法。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一、注重感性教育《爱弥儿》中,主人公爱弥儿是一个天真烂漫、感性丰富的孩子。

他对周围事物的感受非常敏锐,善于察觉并体验世界的美好。

在教育爱弥儿的过程中,爱弥儿的祖母和弗拉维尔先生都注重培养他的感性,引导他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对于感性的培养,爱弥儿的祖母与他共同赏析大自然、音乐和绘画,教会爱弥儿与自然亲密接触、用心聆听音乐、欣赏绘画。

在感受中培养对美的感知力,这是《爱弥儿》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爱弥儿的弗拉维尔先生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与特长,并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他对孩子们的个性特点进行全面观察,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他关注并发现了爱弥儿的细腻情感、生活态度和继承的艺术天赋,并通过贴近艺术的教学方式引导爱弥儿的发展。

他不仅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智力,更关注他们的情感、审美和人格塑造。

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孩子个性的独特性和发展潜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发展综合能力的教育《爱弥儿》中弗拉维尔先生重视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他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爱弥儿的教育过程中,弗拉维尔先生不仅要求他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求他具备广泛的知识面。

他鼓励爱弥儿积极参与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的学习与实践,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爱弥儿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了他的学术兴趣和个人才能。

四、注重人道主义教育《爱弥儿》中表现出人道主义的教育思想。

弗拉维尔先生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成长,注重培养爱弥儿的同情心和对他人的关怀。

他教会爱弥儿关心弱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并通过他自己的行为传递出对人类、对社会的关怀与爱。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爱弥儿》是法国作家苏珊娜·尚斯特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纯真而无辜的孩子爱弥儿在社会残酷现实中的成长和故事。

作者通过爱弥儿的成长过程,传达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思想,主张以爱与宽容来培养孩子,使其自由、纯真地成长。

首先,《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强调爱与宽容的重要性。

小说中的爱弥儿是一个天真善良的孩子,她拥有纯真无忧的童年,与人相处时总是以善良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爱弥儿的母亲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她鼓励爱弥儿去理解别人的苦难和需要,并将自己的爱和宽容传递给爱弥儿,让她在爱与宽容中成长。

其次,《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强调自由发展的重要性。

尚斯特认为,孩子应该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通过自由的思考和行动来探索和发展自我。

小说中,爱弥儿在父母的引导下,时常有机会去体验和了解世界,从而发展她的思维和想象力。

爱弥儿的父母没有对她施加任何限制和约束,相反,他们鼓励她独立思考和自由行动,让她尽可能地发挥她的潜能和天赋。

再次,《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强调理性和感性的平衡。

在小说中,爱弥儿的父亲是一个理性而冷静的人,他通过理性的方式教导爱弥儿去辨别是非、思考问题。

而与此同时,爱弥儿的母亲则注重感性的培养,她通过情感交流来引导爱弥儿理解世界,感受他人的痛苦和需要。

作者通过父母的不同教育方式,传达了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只有在理性与感性的互补下,孩子才能全面发展。

最后,《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强调对待困境的勇气和坚韧。

小说中的爱弥儿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事情,但她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勇气,努力面对各种挑战。

她的母亲也时刻鼓励她要保持坚强和勇敢,不被困境击倒。

通过爱弥儿的坚韧和勇气,作者传达了困境中坚持和奋斗的重要性,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克服困难,并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综上所述,《爱弥儿》的教育思想主张以爱与宽容来培养孩子,让他们在自由发展和理性感性平衡的环境中成长,并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种教育思想,既注重孩子的思维和情感的发展,又强调培养孩子的勇气和坚韧,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全面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教育学名著_卢梭《爱弥儿》的介绍

教育学名著_卢梭《爱弥儿》的介绍

四、个人感受及评论
四、个人感受及评论——同感
1、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
“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 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也不要对他们施加 任何种类的惩罚,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的错究竟 是错在什么地方;也不要叫他们请求你的宽恕,因 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冒犯了你。”
例如卢梭举例说,如果孩子弄坏东西,大人只要不去修理,让他感受到没 有那样东西带来的不便,就可以让他在事物中明白,自己做的是不对的。
语言有时是很伤人的利器。所以多花一些时间和心思,不要口训,更禁止 体罚,让孩子在自然事物中寻到答案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四、个人感受及评论——同感
2、卢梭重视孩子童年的快乐。
我赞成在孩子的儿童期应该给更多的欢乐给孩子,而不是磨 难。大人应该帮助孩子,让他们度过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
卢梭十分反对超前教育。 现状:拔苗助长的现象比比皆是。 我们现在教育中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迫不及待 地希望孩子掌握一切在他们看来有用必须掌握的知识,而完全 忽视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在他们的年龄段可以掌握什么。
《爱弥儿——论教育》的主要教育观点
1、幼儿期教育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 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卢梭
自然教育 、 ——最好的教育方式
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人、自然人,不是野蛮人和公民,而是自由、 自然、独立、不依附别人的人。他认为人本性为善,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在 文明状态下不违背自然法则,滥用自己的自由,使得偏见、权威、需要、先 例等制度扼杀人的天性,那么人必能趋于善。
一个人 是有意识和情感的。我国现实中种种不顾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仍在社 会、家庭、学校频频出现,特别是在应试教育之下。如今的儿童,为了打好升学基础, 承受着沉重的学习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期教育-什么才是自然教育?
自然的教育:人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
怎样做到自然教育?
(1)观察行动中的儿童,了解其自然倾向和特点,做到因材施 教,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充分发展。卢梭认为,兴趣是儿童最 好的老师。
(2)自然教育还要求“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 进”,即“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使儿童 的本能、天性得到发展,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
四、个人感受及评论
四、个人感受及评论——同感
1、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
“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 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也不要对他们施加 任何种类的惩罚,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的错究竟 是错在什么地方;也不要叫他们请求你的宽恕,因 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冒犯了你。”
例如卢梭举例说,如果孩子弄坏东西,大人只要不去修理,让他感受到没 有那样东西带来的不便,就可以让他在事物中明白,自己做的是不对的。
【城里孩子】 总体评价:天 可怜见,这些孩子们一出生就 被伪劣商品围追堵截、狂轰乱 炸。特别是食物, 从小到大, 天天进口的都是垃圾。什么买 当老,什么肯得计,什么转基 因,什么贵吃什么, 什么垃 圾吃什么!
4/28/2020
【农村孩子】 总体评价:碧水 青山、溪流潺潺,如斯美景, 亦有如斯美食。农村,就如伟 大领袖毛主席所 说,正是一片 “广阔天地”,什么天然的都 有,什么污染的都没有,而且 入口洁净,原滋原味,农村孩 子吃了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道德教育:要教育孩子爱自己和爱一切 人,这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宗教教育:卢梭认为,宗教教育与道德 教育是密切联系的,没有宗教教育就没有真 正的道德教育。
性教育:他认为人要获得性知识的年龄, 是随人所受的教育以及岁自然的作用而有所 不同的,因而应尽可能延迟这个年龄的到来, 可使年轻人体格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个人 是有意识和情感的。我国现实中种种不顾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仍在社 会、家庭、学校频频出现,特别是在应试教育之下。如今的儿童,为了打好升学基础, 承受着沉重的学习负担。
4/28/2020
3、卢梭提议要孩子到乡村进行养育 。
4/28/2020
远离城市
腐朽文明, 保持善良 的天性
城市儿童VS农村儿童
《爱弥儿—论教育》简介
《爱弥儿》一书中,虚构了出身名门的孤儿“爱弥儿”和他未 来的妻子“苏菲”的教育。卢梭则始终扮演教导“爱弥儿”的导 师角色,他根据爱弥尔的年龄设计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将 其教育思想贯穿爱弥儿的成长过程。
卢梭将教育孩子从其出生一刻到20岁的教育期分为幼儿期教 育、儿童期教育、少年期教育、青年期教育四个主要阶段。
应对儿童进行“依赖于物”的教育。例如:如果儿童本身有冒失的 行为,只需要让他们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碍或受到由他的行为本身产生的 惩罚就可以加以制止。(依赖于物:不含有善恶因素,不损害自由,不产生罪恶。)
这一时期,采用“消极教育”即可,即不必教孩子道理与真理,因 为他们还不会了解,或学习文化知识,防止他们的心沾染罪恶和思想 产生谬误。主要锻炼儿童的身体、器官、感觉和发展其能力,通过做 事情来学习。
《爱弥儿——论教育》的主要教育观点
1、幼儿期教育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 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卢梭
自然教育 、 ——最好的教育方式
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人、自然人,不是野蛮人和公民,而是自由、 自然、独立、不依附别人的人。他认为人本性为善,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在 文明状态下不违背自然法则,滥用自己的自由,使得偏见、权威、需要、先 例等制度扼杀人的天性,那么人必能趋于善。
Hera~
教育名著 《爱弥儿—论教育》
目录
一、《爱弥儿——论教育》简介 二、《爱弥儿——论教育》的主要教育观点 三、 个人的感受及评论
4/28/2020
《爱弥儿—论教育》简介
《爱弥儿——论教育》是十八世纪法 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品。卢梭曾经 说过:《爱弥儿》一书,构思二十年,撰 写三年。他对这部作品也最为满意,认为 这是他的著作中最系统的一部。这部融合 了哲学、教育、文学于一体的巨著分析了 人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关系,论述了自然 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对后世产生了 巨大影响并极具现代借鉴意义。
(3)至于在教学方法上,卢梭反对经验主义脱离实际、死记硬 背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应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要求学生通过观 察和亲自动手取得对事物的观念。
4/28/2020
2、儿童期教育(2~12岁)
卢梭提出要让孩子在这一时期接受“快乐教育”,让孩子忍受一定的 痛苦是必要的,但不应严厉批评,减少孩子的快乐。
“有心思的人”“会说话的 人”
3、少年期教育(12~15岁)
这一时期少年仍是柔弱的,但已经变强了。智力 发展成为重要任务,“现在是到了工作、教育和学习 的时期了”。因此卢梭指出这一时期应进行知识学习 和职业、劳作的教育。
知识学习:卢梭认为,首先应当学习有用的,而 且能够增进人的聪明才智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卢 梭强调要首先把培养儿童爱好学问的兴趣和提高能力 放在首位。
语言有时是很伤人的利器。所以多花一些时间和心思,不要口训,更禁止 体罚,让孩子在自然事物中寻到答案更有利于孩子乐。
我赞成在孩子的儿童期应该给更多的欢乐给孩子,而不是磨 难。大人应该帮助孩子,让他们度过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
卢梭十分反对超前教育。 现状:拔苗助长的现象比比皆是。 我们现在教育中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迫不及待 地希望孩子掌握一切在他们看来有用必须掌握的知识,而完全 忽视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在他们的年龄段可以掌握什么。
职业和劳动教育:卢梭认为儿童通过参与劳动, 可以养成对职业的上进心,养成反复思考的习惯。
卢梭非常重视儿童在学习时思想与劳动的结合, 指出,爱弥儿必须像农民那样劳动,想哲学家那样思 想;教育最大的秘诀是: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 剂。
4、青年期教育(15~20岁)
青年期(十五到二十岁)是儿童发生重 大变化的时期。这一阶段主要关注孩子的道 德、宗教和性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