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传统文化作业
传统文化作文(精选13篇)

传统文化作文传统文化作文(精选13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作文(精选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作文1上午,秋高气爽,我们快乐牛牛小队举行了第二次小队活动,跟着课本,来到了河坊街和吴山广场,寻找中国的传统文化。
走进河坊街不久,我们就看到一家店门口有个招牌,上面画着一条卡通的龙,还写着大大的“龙须糖”三个字,有个叔叔在里面忙着做着什么,一个阿姨招呼我们上去看看。
我们往前凑上去看,叔叔面前的柜台上放着一盆花生芝麻和白糖的馅料,只见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把像细细白白的毛线一样的东西,从盆里舀上一勺馅料,放在“毛线”里,然后把它们卷成四四方方的“棉被卷”,放到边上的盒子里,很快盒子里就有了十床小“棉被”。
这就是龙须糖吗?味道不知道怎么样?这时候,边上的阿姨说:“小朋友,买点龙须糖吧!”看我们大家都很有兴趣,妈妈就掏出钱给我们买了一盒。
新出炉的龙须糖归我们了!大家每人拿了一个就开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我迫不及待地把一整块龙须糖塞进嘴巴,一半的糖露在了外面,嘴里的糖一下子就化了,好粘啊,边上的小朋友就笑话我,“看看卢知鉴,像不像长了龙须啊!”“你吃这么快,怎么能尝出味道,日记怎么写啊?”我赶紧把露在外面的糖咬了下来,一口一口地慢慢吃,甜丝丝的,糖里裹着的花生、芝麻香喷喷的,非常美味。
我吃完一块,舔舔嘴巴,呀,下巴上还真留着一条“胡须”呢!我让妈妈帮我拍了一张“胡须”照,然后又伸手抓了一块龙须糖开始吃,边吃还边看盒子上的介绍,原来龙须糖已经至少有500年的历史了,龙须是从麦芽糖里抽炼出来的纤幼银丝精制出来的,它的名字还是明朝正德皇帝给取的呢。
吃完了龙须糖,我们去了方回春堂,参观了这家始创于1649年、364岁的中药老店;然后看了神奇的吹玻璃、有意思的拉大片、捏糖人,还品尝了糖蝴蝶和杭州有名的定胜糕,体验了抖空竹这项民间活动,最后还去参馆了朱炳仁铜雕馆,见识了不可思议的铜雕艺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十篇精选读友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十篇精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篇1前些日子在看一篇文章,叫做《流泪的滕王阁》,滕王阁的忧伤无声无息地追随着,每一寸板,每一抹朱丹都在心弦上颤动,诗里是伤痕累累的王勃,诗外是为他伤心的我们。
“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眺望滕王阁外的水云间,茫茫岷江水欲拍栏杆,浅云灰灰趁着阁,入一双饱含泪水的眼睛。
中华文化的动人之处,莫过于在眼泪中让人得以宣泄,一半在海中,咸涩的焦灼。
若说中华文化真的具有包容性,那么多人在她的世界里哭泣。
李清照“凄凄惨惨切切”无处诉说的悲凉,李白拔剑四顾的茫然,李煜家破人亡无法挽回的伤感,路游、辛弃疾、文天祥的一腔爱国情,承载在泪中轻吟浅唱,“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眼泪,也许不能诉说太多的情感,但却是暗合了太多的经过。
“天下无知者,便竖子成名穷途而哭”,那是纷乱的愤恨之泪,我仿佛看到李清照的双泪长流,那是对南宋的无奈之泪。
眼泪,记录了一个时代。
中国,也许因为有了这些流泪的文人,才有了息息不断的鲜活生命,而这眼泪又几经流传,流到后人眼中,我们无法忘记这些伤感的文人,他们对世人有的缺憾,耿耿于怀,他们无法生活安宁,不能战胜世界更无法战胜自己。
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悄然而来,溘然长逝,留下了眼泪,留下了风雨中票演的背景,一个属于东方的文化情结,不息的记忆。
泪,化为烙印,镌刻中华文明;泪,折射永恒,光耀中华文明。
我想,在这个年代,我们不怕笑容消失,而怕在眼泪中了悟人生,了悟中华文化。
我们应该更清楚,泪是一种精神的包含,透过它,我们可以看见一切。
眼泪,晶莹又可贵,滋润了中华千年,让我们看见未来,回味过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篇2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书写着又不停息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灭的探寻。
绵延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没有中断过。
我们在圆明园里认识了祖国的屈辱和悲愤;在长城岭上,认识了祖国的雄伟和磅礴;在绿色的草原、无边的海洋,认识了祖国的广大和辽阔;在丝绸大道上,认识了祖国的悠久和渊博。
国开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作业一

一.传统十章
1.孝以顺敬双亲,勤劳报恩,人子事亲,顺承意命,克尽天良。
2.悌以手足情深,恭兄友弟,兄友时每刻付出的艰辛,珍惜父母的劳动果实,
从而从心底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从小事入手,养成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的行为习惯。
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现在还要靠父母抚养照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家庭、对父母不需承担任何责任。
相反,我们应该自觉自愿地去做一天的父母回到家,迎面看到我们的笑脸和递过来的拖鞋、茶水,该有多么温暖。
第四,培养尊敬长辈的美德。
尊敬长辈,仅靠说教是不够的。
你可以通过遵守一些家规,学会孝敬。
比如,吃东西时,要先拿给长辈;好吃的东西,要与老人一同分享;出门之前,同老人打招呼;当长辈遇到困难时,要主动上前帮助;公共汽车上见到老人,要主动让座等等。
要明白,有些规则,不仅是需要遵守的,而且是一种美德。
当遵守了规则,能发自内心地尊敬长辈了,你就真正拥有了孝敬老人、尊重长辈的孝心了。
3.忠以尽责力行,事持圣贞,谒诚尽责,献身国族,正直无私。
4.信以履约崇实,言出必行,一诺千金,言重九鼎,诚实毋疑。
5.礼以伦常宗守,蹈矩循规,分别尊卑,谦恭逊让,言行安分。
6.义以公道合理,贯彻初衷,患难相扶,荣辱与共,无分贱贵。
7.廉以俭朴不苟,清白毋贪,随遇而安,操守高洁,俭朴节约。
8.恥以私欲有戒,心身知辱,不贪财色,知足常乐,明所羞惭。
9.仁以天道博爱,毋轻伤残,爱己及人,体恤天物,博遵人道。
10.智以聪明悉辨,力学求知,广求见识,审察是非,奋发自励。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作业

《中国文化传统》作业一、填空题1.原始宗教崇拜包括、、、、。
2.在儒家经典文献系统中,六经指的是、、、、、 .3.宋代理学家朱熹曾编订《四书》,指的是、、、。
4.《老子》一书又称,其通行本共分为章。
5.在散文领域被誉为“唐宋八大家”的是、、、、、、、。
6.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
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口号是与。
8.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
9.《四库全书》分为、、、四部。
10.被誉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是、、。
11.隋唐时期主要佛教派别有、、、。
12.被称为北宋五子的著名理学家是、、、、。
13.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名著”是、、和。
14.《农政全书》是明代著名学者的农学著作。
15.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发展阶段包括、、、、、、。
16.《尚书·洪范》篇中所谓的“五行”是指、、、、。
17.《诗经》分为、和三部分。
二、名词解释1.三纲八目2.道统3.道法自然4.心学5.新文化运动6.百家争鸣7.中体西用8.仁政9.中庸10.关学11.五经12.三纲五常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你对“文化”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
2.简述科举制的内容与意义。
3.简述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
4.简述宋明理学的三个主要学术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核心思想。
5.简析现代文化思潮中的“全盘西化”主张。
6.简述原始宗教信仰。
7.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
8.简述三民主义的内容与意义。
9.简述明清实学思潮及其意义。
10.简析经学与玄学的区别。
11.简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
12.禅宗及其主要思想。
四、论述题1.简述中国古代哲学的三大辩证法思想。
2.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认识与反思。
3.试述近代文化从器物层到制度层再到思想层的发展历程4.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5.试论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含义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第一次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第一次中国传统文化作业(第一次)一、选择题1、“层叠地造成中国古史”是____提出的说法。
A 、内藤湖南B 、王国维C 、吕思勉D 、顾颉刚2、下列关于五帝的说法,错误的是:A 、按照层叠说的观点,先有五帝传说,才有三皇传说。
B 、五帝中的人和神大多来自于地方传说。
C 、《大戴礼记》之《五帝德》中对五帝的说法被《史记》所采用。
D 、战国时,五帝与五行相生说结合起来。
3、内藤湖南认为,夏和商都是来自东方的部族,其理由不包括下列哪一条?A 、夏与商需要面对共同的敌人。
B 、夏与商都重视祭祀。
C 、夏统治晚期的商主和夏主的姓名中都含有干支。
D 、夏与商都曾有相似的洪水传说。
4、夷夏东西说是____的提出的。
A 、蒙文通B 、傅斯年C 、徐旭升D 、张光直5、下列说法,哪条与“三系学说”的观点相悖?A 、黄帝属河洛民族;炎帝属江汉民族(炎族) ;舜、禹属海岱民族。
B 、河洛民族为“游猎民族”,“为行国”,“强武而优于政治组织”。
C 、江汉民族为“农稼民族”,“为居国”,“崇幽灵、信鬼神”,其俗“放旷浪漫”。
D 、海岱民族兼耕牧和渔猎,“富于研究思考”,“长于科学、哲学”。
6、下列关于一夫一妻制以前的中国婚姻阶段,顺序正确的是____。
①亚血族群婚,②血族群婚,③原始群婚A 、①③②B 、③①②C 、③②①D 、②③①7、舜娶尧之二女,而舜弟象与之并淫。
这句话体现了____这一婚姻阶段。
A 、亚血族群婚B 、血族群婚C 、原始群婚D 、一夫一妻8、山西襄汾县的陶寺遗址,代表了____文化类型,据史学界考证,大致符合我国的____时代。
A 、仰韶,三皇五帝B 、大汶口,三皇五帝C 、龙山,三皇五帝D 、二里头,夏9、____文化代表了晚商文化类型。
A 、下七垣B 、殷墟C 、二里岗D 、二里头10、下列哪一个时期中,统治者没有频繁迁都的情况?A 、夏B 、先商C 、早商D 、晚商11、下列有关周代封建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 、封建制的背景是宗法制,前者表现为地缘关系,后者表现为血缘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传统》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2.《诗》、《书》、《礼》、《易》、《乐》、《春秋》3.《论语》、《孟子》、《大学》、《中庸》4.《道德经》、81章5.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澈、曾巩6.民族、民权、民生7.民主、科学8.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9.经、史、子、集10.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11.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12.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13.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14.徐光启15.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近代新学16.金、木、水、火、土17.风、雅、颂二、名词解释1. 三纲八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提出关于儒家内圣外王的基本理念。
2. 道统论是韩愈提出的按照佛教“法统”建构起来的自尧舜以至孔孟的儒家仁义之道的传授系统。
3. 老子提出的哲学命题,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道作为天地万物的规律和法则,体现出自然而然的状态。
4. 宋明理学中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强调心为本原的儒学流派,主张“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
5.二十世纪一十年代,以《新青年》为主要舆论阵地,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以反对旧伦理,建立新道德,反对文言文,主张白话文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启蒙运动。
6. 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包括儒、墨、道、名、法、阴阳诸家,体现了先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深刻变革,涉及天人、名实、常变、古今、义利、善恶等方面,是古代哲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7.晚清张之洞提出的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的关于中西古今关系的文化理论。
8.孟子发挥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的以民贵君轻、王霸之辨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学说。
9.孔子提出的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偏不倚的常道的辩证思维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13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13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篇1皮影戏是中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
随着时代变迁,这门艺术日渐淡出人们视线。
然而,在我的家乡—巫山县骡坪镇,残存着当地最后一支传统皮影戏班子,坚持给村民的文艺生活增添古色古香的味道。
说起皮影戏,我可是情有独钟。
记得那一次是仲夏的一个晚上,我们正在吃饭,爷爷说:“大坝里来了个皮影剧团,吃完饭我带你去瞧瞧。
”皮影对我来说是一个新鲜物,不知啥样。
我扒了几口饭便要去。
路上我又蹦又跳,不一会儿,我和爷爷来到大坝里,只听见锣声、鼓声、喝彩声吵作一团。
演皮影戏的场地被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包得严严实实,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只见那儿摆着一个一米来高的木架子。
框架上绷着一块半透明的驴皮,驴皮上武松把老虎摁在地上挥动着铁锤大的拳头向老虎头上猛击,大老虎咆哮起来,不住的扒着地下的什么东西。
老虎一用劲翻身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武松,劲儿先泻了一半。
武松随手拿起身边的哨棒,一阵乱打,老虎倒下了。
锣声、鼓声、喝彩声更响了。
接着又表演了《哪吒闹海》、《西游记》、《葫芦娃》……精彩绝伦。
半夜节目结束了,我意犹未尽。
我走到架子后面发现了许多带木棒的图片,爷爷见我好奇便给我讲:“这是用牛皮做的,在上面做了彩绘,非常精致。
这皮影共有十一个关节是仿照人得关节制作而成的。
这让我越来越喜欢皮影了。
皮影戏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历经多少年才流传至今。
虽然现在有了电视、电脑等高科技给我们的视觉享受,但皮影始终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层的文化内涵。
我爱我家乡的皮影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篇2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通称黄皮戏。
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续进入北京演出,同时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融化,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
现在我们称为京剧。
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角色行当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动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点,富有舞蹈性和高超的技巧。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精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思想,最早提出阴阳五行说的是()。
A、邹衍B、《尚书》C、《周易》D、《老子》2.周代实行()。
A.宗庙祭祀B.分封制C.谪长子继承制D.以上答案都正确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B.甲骨文C.金文D.石鼓文5.佛教约于汉代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借()之风获得大发展。
A.儒学B.道学C.玄学D.经学6.我国少数民族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 )族的著名史诗。
A蒙古族B藏族C维吾尔族D白族7.《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明代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C.《红楼梦》D.《初刻拍案惊奇》8.经学是中国文化的渊薮,经学典籍主要是“五经”,即()。
A、《诗》、《书》、《礼》,《乐》、《易》B、《书》、《礼》,《乐》、《春秋》、《左传》C、《书》、《诗》、《礼》,《大学》、《论语》D、《易》、《书》、《诗》、《礼》、《春秋》9.宋明理学改变汉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讲求四书的义理,探讨身心性命修养,成为渗透着佛道思想的新儒学。
宋代理学理气论、心性论的集大成者是( )。
A.程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10.中国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借鉴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如( )。
A.日本B.朝鲜C.越南D.上述三国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狭义的文化2、“五经”3、家国同构4、“今文经”三、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10分)1.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
作业练习一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文化是指(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2、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和的成果的总和。
3、狭义的文化是指,如哲学、宗教、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等。
4、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的重要文献。
5、西周文化要教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号称为。
6、西周时期,诗歌与音乐是结合在一起的,是十五种地方性的民歌。
7、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文学方面,和是其杰出代表。
8、汉武帝、儒学上升为官学。
9、传统哲学历经汉代天人之学、魏晋玄学、隋唐中国化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主要阶段,其中的天人感应之学和的理气性命之学是两个高峰。
10、南北朝时佛教兴盛,唐朝时道教深受尊崇,形成三教并行的局面。
二、选择题
1、商代文字记录材料主要是保存在甲骨、铜器、及其他器物的刻辞里,其中以()上的刻辞为最多。
A、甲骨
B、铜器
C、其他器物
D、纸张
2、世界上曾经有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媲美的文化类型,惟独()绵延数千年之久从未中断过。
A、古巴比伦文化
B、古埃及文化
C、古印度文化
D、中国传统文化
3、重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契约关系,这是()中的人文主义。
A、中国文化
B、西方文化
C、印度文化
D、埃及文化
4、儒家文化把血缘亲情、家庭伦理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了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道德、文艺于一体的宗法礼教,()在其中居支配地位。
A、哲学
B、宗教
C、政治
D、道德
5、中国人本主义以()本位,以伦理为中心。
A、家庭 B、个人 C、天地D、鬼神
三、名词解释
1、文化
2、六艺四、
简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2、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五、问答题
1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
作业练习二
一、填空 1、春秋以前,中国哲学已开始萌芽。
中已有明显的阴阳观念。
2、孔子在教育上取得巨大成就,所谓弟子三千,。
3、春秋时期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儒、道、墨三家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哲学的。
4、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是、颜子、曾子、子思、、等。
5、的概念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礼的内在基础。
6、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他的思想核心是。
7、庄周梦蝶体现了家思想精神。
8、汉代官方哲学的最大代表是汉代哲学家。
9、玄学家们把、和称为“三玄”
10、宋明理学的创始人是。
二、选择题 1、秦始皇接受()的建议,下令“焚书坑儒”。
A、李斯
B、商鞅
C、韩非
D、李悝
2、被后人奉为“亚圣”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3、《孙子兵法》是学派的经典著作。
A、法家学派
B、兵家学派
C、名家学派
D、阴阳五行家学派
4、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周敦颐
B、张载
C、朱熹
D、程颢
5、“疱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只有顺应自然来接人待物,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天人之辩”中的思想。
A、天人交相胜的观点
B、天道自然的思想
C、天人相分的观点
D、重人事,轻天道的观点
6、先秦时代讲动变最深刻、最丰富的著作是。
A、《论语》
B、《庄子》
C、《易传》
D、《孟子》
7、“白马非马”体现了传统哲学的之辩。
A、天人之辩
B、动静之辩
C、名实之辩]
D、形神之辩
8、孔子的“讷于言而敏于行”体现了传统哲学的之辩。
A、知行之辩
B、形神之辩
C、动静之辩
D、天人之辩
9、范缜以刀刃比喻形体,以刀刃的锋利比喻精神说明锋利乃为刀刃所派生。
这体现了传统哲学的。
A、名实之辩 B、知行之辩 C、形神之辩 D、动静之辩
10、说:“朝闻道,夕死可以”。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孙膑
三、名词解释
1、明清实学
2、名实之辩
四、简答题
1、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有那些方面
2、明清实学的思想有哪些特点
五、问答题
1、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2、试述天人之辩的主要观点
作业练习三
一、填空 1、孔子“仁”的内涵是,“仁”的基本原则是。
2、管仲把“礼、义、廉、耻”定为国之。
3、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列为“五常之道”,把、、列为“三纲,三纲五常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内容。
4、战国末期的吕不韦为代表的杂家在一书中对先秦各家伦理思想作了一定程度的综合。
5、明末杰出的思想家,是对宋明理学发难的第一人。
6、顾炎武倡导、的爱国主义道德观。
7、“仁”的核心是爱人,其根本是。
8、孝悌的基本内容是,兄友弟恭。
9、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己,戒慎恐惧,这就是。
10、作为清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进一步从唯物论的角度批判了宋明理学空谈义理的虚伪性。
二、选择题
1、推崇自然人性,倡导任其自为的人生观是的思想。
A、儒家
B、墨家
C、魏晋玄学
D、佛教
2、“存礼灭欲”是的一致主张。
A、宋明理学
B、魏晋玄学
C、明清实学
D、汉代经学
3 在道德修养上倡导奉行“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A、魏晋玄学
B、宋明理学
C、明清实学
D、乾嘉学派、
4、韩愈在〈师说〉中曾把师德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传统道德中的要求。
A、公共道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道德
D、思想道德
5、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以为最高伦理道德原则。
A、仁
B、义
C、礼
D、智三、名词解释 1、传统道德规范 2、仁爱孝悌
四、简答题
1、宋明理学基本的伦理道德观
2、修己独慎
五、问答题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2、中国传统道德对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的现代意义
【关键字】精品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