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二次作业(斯滕伯格)
智慧树答案心理学研究方法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被试是心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或主线答案:错2.利用实验心理范式收集数据属于测评法答案:错3.蔡元培1917年建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中国心理学诞生答案:错4.科学心理学与古代心理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多了现象学和实证的研究方法答案:对5.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要有控制性答案:对6.()最早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可以测量的答案:孟子7.()将心理学研究设计和心理学统计分析紧密联系在一起答案:变量8.科学研究的顺序正确的是()(1)选择对象(2)收集数据统计分析(3)证明假设(4)确定问题答案:41239.“心理学虽然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是()提出的。
答案:艾宾浩斯10.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概念有()答案:心理现象;统计分析;被试;实验设计第二章1.心理学实证研究的类型有答案:因果研究;相关研究2.探究引发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是相关研究答案:错3.因果研究设计的方式是答案:平衡分组;非特异性选择4.多个变量均是连续变量,用什么统计方式来进行分析答案:积差相关与多元回归5.探究强化对幼儿绘画兴趣的影响,强化和绘画兴趣分别属于答案:引发变量;引发变量6.探究不同噪音与灯光对工人工作效率的影响,其中噪音、灯光和工作效率都是引发变量答案:对7.探究两水平的类型变量与连续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答案:t检验8.探究类型变量与类型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答案:卡方检验9.研究变量是心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答案:对10.心理学研究中比较常见的数据类型是答案:自变量是类型数据,因变量是连续数据第三章1.类型变量的特征是间断性、有限性答案:对2.连续变量都可以处理为类型变量,但类型变量不一定都能处理为连续变量答案:对3.两水平类型变量与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统计方法有哪些?答案:二列相关;点二列相关;t检验4.类型变量被人为划分成二分变量,那么该类型变量与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采用答案:二列相关5.类型变量本身就是二分变量,那么该类型变量与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采用答案:点二列相关6.将类型变量按水平分为多个组,比较多组被试在连续变量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采用答案:方差分析7.下列哪种是属于类型变量与连续变量的研究设计答案:家庭教养类型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自信心高低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8.探讨多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时,只作相关设想应如何进行?答案:在相关矩阵的基础上做因素分析,形成因素负荷矩阵;形成变量间的积差相关矩阵,展示出两两变量间的相关;统计各变量间的两两积差相关系数9.探究多个类型变量与1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时一般只作相关设想答案:错10.探究多个类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卡方检验答案:对第四章1.随机分组设计可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非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答案:错2.说明了期望的重要性的效应是?答案:皮格马利翁效应3.考察学习方式(内隐学习、外显学习)和授课方法(传统型、创新型)对数学成绩的影响,一共有几个实验条件?答案:44.当项目数较多时采用何种方法平衡实验处理?答案:随机化法5.组内因素与引发变量的组间因素的混合设计的统计方法采用的是:答案:非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6.系统误差存在于每一次测量和研究结果当中,只影响效度,不影响信度。
心理同等学力重要理论整理

整理各理论学派在不同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第一部分生理心理学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1、脑功能的定位,即不同的心理功能是由哪些闹区来完成的,它们之间关系是什么。
2、心理免疫学,即认得思想和情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3、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
二、研究方法:临床方法、局部切除法、电刺激、生物化学方法等。
三、性别角色发展理论社会生物学理论认为,两性间的发育和荷尔蒙的差异在儿童性别化中起决定性作用。
他们认为儿童的许多性别行为是天生的,儿童天生的性别差异决定了父母及其他社会成员对他们的教养方式和态度。
四、亲社会行为与攻击行为社会生物学理论用“族内适应性”来解释利他行为的进化。
生态学理论认为,人具有攻击本能,这种本能来自于祖先,因为只有通过搏斗才能保护领地、争夺到食源、维护等级秩序等,攻击性本能具有生存和发展的价值。
第二部分行为主义一、开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班杜拉创始人:华生(1878—1958)主要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而不关心有机体的内在过程和机制.突出特点:强调现实和客观研究。
主要探索的问题:在什么条件下某种行为能发生,不同刺激对行为可能有什么作用,行为的结果又怎样影响随后的行为。
稳定的行为方式:条件反射和期望的结果。
二、巴甫洛夫言语的获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强化在这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实验条件反射是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重复呈献给有机体后,在单独呈现条件刺激的情况下,也能引起有机体做出原来只能由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
学习过程就是对条件刺激产生泛化、分化和消退的过程。
三、华生的理论(条件反射)1、发展心理学理论人的心理本质是行为,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只是行为的组成因素,人的发展完全由外界环境决定。
他提出刺激(S)——反应(R)公示来描述人的行为。
否认遗传的作用。
行为上的反应由刺激所引起,刺激来自于客观世界而不是来自于遗传。
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B.局部加工C.整体加工D.自上而下加工答案:D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B.过滤器模型C.反应选择模型D.知觉选择模型答案:B3“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B.命题检验C.短时记忆D.概念形成答案:C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 B.Wernicke失语病人产生的 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 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答案:A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B.结论C.心理模型D.问题表征答案:A6 Gholson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A.假设检验B.刺激偏好C.维量检验D.位置交替答案:C7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A.注意B.命题检验C.短时记忆D.概念形成答案:D8 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B.1956C.1967D.1970答案:C9 Posner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A.枕皮层B.额皮层C.顶皮层D.颞皮层答案:D10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B.90C.180D.360答案:D11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A.部分报告法B.全部报告法C.双向分离法D.锐敏度实验法答案:A12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A.减法反应时实验B.开窗实验C.加法反应时实验D.扫描实验答案:A13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 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C.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 D.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答案:B14 布鲁纳(Bruner)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策略居多。
江苏国开01667《心理学》第二次形考任务答案

题干回答程序性记忆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如关于系鞋带和骑自行车的记忆等。
程序性记忆很难通过语言进行描述或表达,一般只能通过动作表达。
题目8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组块是定义回答短时记忆的单位。
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题目9不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格式塔学派于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
代表人物有魏特曼、考夫卡和苛勒等。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10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运动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感觉。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11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12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标记题目题干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适用于一切适宜刺激。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13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标记题目题干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选择一项:A. 整体性B. 选择性C. 恒常性D. 间接性题目14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标记题目题干以婴儿理解客体恒常性为重要特征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选择一项:A. 感觉运算阶段B. 开式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前运算阶段题目15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标记题目题干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选择一项:A. 敏锐B. 低常C. 迟钝D. 正常题目16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标记题目题干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选择一项:A. 感觉B. 想像C. 思维D. 知觉题目17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标记题目题干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续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 )选择一项:A. 倒摄抑制B. 超限抑制C. 侧抑制D. 前摄抑制题目18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标记题目题干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特点选择一项:A. 稳定性B. 概括性C. 直观性D. 可操作性题目19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标记题目题干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选择一项:A. 登门槛效应B. 引诱法C. 示范法D. 留面子效应题目20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标记题目题干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选择一项:A. 构造心理学B. 行为主义心理学C. 格式塔心理学D. 机能心理学题目21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标记题目题干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子很难骑好三轮车,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了()的影响。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湖南电大社会心理学形考任务二答案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湖南电大社会心理学形考任务二答案题目为随机抽题请用CTRL+F来搜索试题第二次形考作业心理学家雷维奇(P.Lewicki)通过利用“雷维奇人际关系测量游戏”方法对一千对夫妇进行研究,把人际关系归纳为()种类型。
正确答案是:8新官上任要点好“三把火”,踢好“前三脚”,体现的是()。
正确答案是:首因效应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认知者的因素、认知对象的因素和()。
正确答案是:认知条件人际需要可以分为包容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和()这三类。
正确答案是:控制的需要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 )。
正确答案是:浪漫爱罗森塔尔等(Rosenthal & Jacobson, 1968)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
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
正确答案是:皮克马利翁效应归因理论研究的创始人是()。
正确答案是:海德班长在通知你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一个一个来通知属于()沟通。
正确答案是:轮型有关态度改变的社会判断理论是由()和霍夫兰的(Hovland,C,L.)在1961年首次提出的。
正确答案是:谢里夫人际吸引的最强烈形式是( ) 。
正确答案是:爱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定向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正确答案是:情感探索阶段卡茨(D.Katz)于1960年提出了有关态度形成与改变的()。
正确答案是:功能理论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并以第一次的印象对该人做出判断,这在社会认知中属于()。
正确答案是:首因效应按照沟通的方向可以将沟通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正确答案是:平行沟通重要的有罪证据首先呈现是利用证据的()效应。
正确答案是:首因劝说宣传法有()个因素。
正确答案是:四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提出的。
正确答案是:费斯廷格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属于社会认知特征的()。
社会判断理论认为,当一种新观点处于个体的()时,最有可能引起个体态度的改变。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二次作业(斯滕伯格)

Page 6
研究结果的分析
Sternberg的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是随着识记集合中数字个数增加而 增加。此外,肯定反应与否定反应的平均反应时基本相同。他认为, 这是因为在信息的提取过程中做了系列扫描,而不是平行扫描。 他将其实验结果作了线性回归分析后得出了回归方程 RT = 397.2 + 38N。 为了进一步分析判断信息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还是自动终止系列扫描, Sternberg还比较了肯定反应和否定反应的反应时函数的斜率,如果 是完全系列扫描,那么二者的斜率相同,反之,做出肯定反应的反应 时函数的斜率是做出否定反应的一半,而结果显示二者斜率相同,这 说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采用了完全系列扫描。
Page 12
参考文献
Sternberg,S.(1966).High-speed scanning in human memory.Science,153(3736):652-654. Sternberg,S.(1969).Memory-scanning:Mental processes revealed by reactiontime experiments.American Scientist,57:421-457. Robert J. Sternberg, Karin Sternberg.(2016) .认知心理学.(邵志芳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罗伯特· L.等著.(2008)认知心理学.(邵志芳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杨治良等编著.(2012) 记忆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罗伯特· L· 索尔索著.(1990)认知心理学.(黄希庭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哈里.T.赖斯. ﹠查尔斯.M.贾德.(2011)社会与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手 册.(张建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平时作业(华师)

《心理学研究方法》平时作业(华师)心理学研究方法平时作业 (华师)简介本文档旨在探讨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我们将介绍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常用的研究设计和测量方法,并讨论其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心理学研究方法步骤1. 问题确立: 确定研究的问题或目的。
问题确立: 确定研究的问题或目的。
2. 设计研究: 选择适当的研究设计,如实验设计、调查研究或观察研究。
设计研究: 选择适当的研究设计,如实验设计、调查研究或观察研究。
3. 确定变量: 确定需要研究的变量,并明确它们的操作定义和测量方式。
确定变量: 确定需要研究的变量,并明确它们的操作定义和测量方式。
4. 选择样本: 选择研究的参与者或样本。
选择样本: 选择研究的参与者或样本。
5. 数据收集: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收集数据。
数据收集: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收集数据。
6.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
7. 结果解释: 解释数据分析结果,讨论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限制。
结果解释: 解释数据分析结果,讨论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限制。
8. 撰写报告: 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成报告。
撰写报告: 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成报告。
研究设计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设计包括实验设计、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
- 实验设计: 操纵自变量,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实验组和对照组可用于比较结果。
实验设计: 操纵自变量,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实验组和对照组可用于比较结果。
- 调查研究: 使用问卷或面访等方式收集数据,研究参与者的观点、态度或行为。
调查研究: 使用问卷或面访等方式收集数据,研究参与者的观点、态度或行为。
- 观察研究: 对参与者进行观察,记录其行为和环境情况。
观察研究: 对参与者进行观察,记录其行为和环境情况。
测量方法常用的心理学研究测量方法包括:- 问卷调查: 使用标准化问题,收集参与者观点和态度的数据。
心理学研究方法答案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一、描述科学方法的两个重要特征。
科学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表现为系统变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有其特定的研究方法,即科学方法怀疑的态度、客观的原则以及科学的程序是所有科学方法不可或缺的基本特征两个重要特征,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要从客观事实中寻找和发现规律,并且从客观事实到研究结论的推理要建立在逻辑规则上。
2、科学的程序: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处理分析资料•检验假设并作出结论二、科学方法的四个目标是什么?简要描述科学方法每个目标相要实现的内容。
科学方法的四个目标:描述、预测、解释和应用一描述·心理上家试图描述事件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研究者用一般规律研究法和定量分析法。
描述指的是研究者用来定义、区分、分类以及把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归类的过程。
常规法则研究法:心理学家试图建立适用于多样性总体的广泛概括和一般规律。
平均水平可能描述了组内个体的表现,也可能没有描述组内个体的表现。
运用常规法则研究法的研究者承认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然而,他们试图强调相似性而非差异性。
有些心理学家,特别是戈登·奥尔波特认为独一无二的个体不能用平均值来描述,应使用个人特质研究法,该方法的主要研究形式是个案研究法。
研究者会根据他们研究的问题来确定究竟用哪一种方法,有时两种方法都用。
二预测相关关系允许心理学家对行为和事件做出预测,但不允许心理学家推断引起这些关系的原因。
对事件及事件间关系的描述是预测的基础。
相关:当一个变量的分数能用来预测另一个变量的分数时,或当相同的人、事或物的两个不同的测量指标一起改变时。
也就是说,当一个变量的一列分数趋向于和另一个变量的一列分数相关联时,此时的两列分数成为“共变”。
有效的预测并不在于知道为什么两列变量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通过观察动物来预测地震。
三解释·心理学家理解一个现象的原因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共变、时序关系,以及排除其他貌似真实的可能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Sternberg,S.(1966).High-speed scanning in human memory.Science,153(3736):652-654. Sternberg,S.(1969).Memory-scanning:Mental processes revealed by reactiontime experiments.American Scientist,57:421-457. Robert J. Sternberg, Karin Sternberg.(2016) .认知心理学.(邵志芳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罗伯特· L.等著.(2008)认知心理学.(邵志芳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杨治良等编著.(2012) 记忆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罗伯特· L· 索尔索著.(1990)认知心理学.(黄希庭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哈里.T.赖斯. ﹠查尔斯.M.贾德.(2011)社会与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手 册.(张建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age 8
对唐德斯减数法的扩展
这个实验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法─相加因素法,并被视为减法反应 时方法的延伸,其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 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 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 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
Page 4
单个试次流程图
Page 5
流程说明
实验向被试呈现诸如数字的一系列项目,每个呈现1.2秒。这些项目 会被记录到被试的短时记忆中。完整的系列组成一个记忆集合,当被 试确信自己已经记住了这些项目时,他便按键反应。随后呈现一个探 测数字,这个数字与被试记忆集合中的数字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被试的任务就是报告数字是否属于记忆集合。每次试验都包含一个不 同数字个数的记忆集合。实验者可以在1个到6个之间选择记忆集合的 大小,因为他们都处于被试的即时记忆范围之内。因此,如果列表由 数字“4、1、9、3”组成,后来在屏幕上闪现的测试数字是“9”, 则正确答案应该是有。如果测试数字为“7”,正确答案应该为 “无”。记忆时呈现过的数字被称为“肯定集合”;未出现过的则被 称为“否定集合”。
Page 9
实验的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的本质在于证明效应(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在水平或 强度上改变而产生的,而不是由于其他的单个或多个原因造成的。对 该命题效度的挑战是可能存在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 虽然多年来斯滕伯格的逻辑和数据顶住了批评,对实验的疑问仍不时 出现。一个疑问是,如果扫描是彻底的,那么不管它们在一个序列中 的位置如何,所有数字的反应时间都应相同。然而序列位置似乎影响 反应时间,较长的表显示了明显的序列位置效应。 在本研究中,因变量反应时的变化确实是由数字集合的大小所引起的, 但由于序列位置效应的出现,我们认为中介变量可能存在。但是调节 变量处于恒定状态。
Page 13
肖旭 应用心理学 1623010074
Page 10
外部健性、生态效度和相关性。 稳健性是指一个特定的研究结果可否在不同的情境、人群和历史条件 中得以重复。其他研究使用各种刺激材料(包括字母、单词、颜色、 面孔和语素),也观察到了类似结果。测验组的构成对实验组的影响 很小。对于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学生、嗜酒者以及吸食大麻的 被试都具有相似性。 生态效度是指研究结果是否具有典型性,能否代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 的事情。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研究无法模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景, 如找一只橙色的袜子。即如果我们找到了橙色的袜子就会停止搜索, 这明显不同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 相关性是指研究结果对于问题解决或提高生活质量是否具有潜在的帮 助作用和适用性。很明显在大部分情况下,该实验的生态效度是很低 的。
Page 11
构念效度
多数社会心理学研究者都认为,一个特定的研究使用的具体操作和测 量都只能部分的反映其所关注的理论构念,而无法做到十全十美。因 此,以理论检验为目标的研究具有如下循环的形式: 构念1——操作——构念2 第一个连线指从构念转化具体操作过程,第二个连线表示从实证结果 回到构念的过程,同时,这成为下轮研究的开始。 雷科弗认为从理论到数据主要有四个难点,即刺激效度、反应效度、 “刺激变量变异范围的未知性”和“测量变量范围的未知性”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应归属于构念1到操作这个连线,即从最初 的理论构念转化为可测试的假设和具体操作的过程。而从雷科弗提出 的四个难点考察,实验的刺激效度、反应效度和“刺激变量变异范围 的未知性”都做到了较为良好的处理。另外,实验对被试的“反应特性” 做到了很好的控制。 最后,最重要的疑问是认知加工为序列加工这个假设的合理性。虽然 斯滕伯格根据数据得出 RT = 397.2 + 38N这个回归方程,但这并不意 味着几个认知操作没有同时进行。
Page 7
结论
反应时反映了搜索记忆所需要的时间,也可能作为描述短时记忆结构 及其信息提取法则的基础。记忆集合越大所需的反应时间越长,另外, 反应时间随着集合中项目数增加而同比增加。记忆集合中每个新项目 需要的加工时间好似是确定的,而整个加工所需的时间就是各个加工 任务所耗时间的积累。 另外,在同一集合长度上,被试对各个项目的反应是几乎相同,无论 该项目是否属于已有的记忆集合。 其实验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是完全系列扫描。也就是说被试 在发现检验项目和记忆集合中的某一个项目一致后,继续把剩余的项 目和检验项目进行比较。为什么被试要做这种显然无用的检查呢? Sternberg认为,这是由于比较过程和决策过程不是独立进行的,比 较过程进行的很快,费时少,而决策过程则费时多。为提高工作效率, 与其每次比较之后即相应地进行一次判断,不如全部检查完毕后,做 一次性判断更为省时。
Page 6
研究结果的分析
Sternberg的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是随着识记集合中数字个数增加而 增加。此外,肯定反应与否定反应的平均反应时基本相同。他认为, 这是因为在信息的提取过程中做了系列扫描,而不是平行扫描。 他将其实验结果作了线性回归分析后得出了回归方程 RT = 397.2 + 38N。 为了进一步分析判断信息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还是自动终止系列扫描, Sternberg还比较了肯定反应和否定反应的反应时函数的斜率,如果 是完全系列扫描,那么二者的斜率相同,反之,做出肯定反应的反应 时函数的斜率是做出否定反应的一半,而结果显示二者斜率相同,这 说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采用了完全系列扫描。
Page 2
可能的信息提取方式
是指被试在判断数字是 否出现时,将探测数字 同时与记忆中的所有项 目相比较。如果用这种 方法,则反应时将不会 因数字系列的长短而变 化。
是指被试在判断数字是 否出现过时,将探测数 字逐个与忆记中的项目 相比较,发现有与探测 数字相同的就中断扫描。 如果用这种方法扫描, 则长数字系列的反应时 就比短数字系列的要长, 同时,作出“否”反应 比作出“是”反应的反 应时长。
将探测数字逐个与记忆 中的所有项目都进行比 较,不论记忆中有没有 探测数字。如果 用这种方法,扫描长数 字系列的反应时就比短 数字系列的要长,并且 作出“是”或“否” 的反应时是相等的。
Page 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内容:“探查法”(Probe method)研究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 实验假设: 被试在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时用完全系列扫描的方式对 信息加工,即将探测数字逐个与记忆中的所有项目都进行比较,不论 记忆中有没有探测数字。因此扫描长数字系列的反应时就比短数字系 列的要长,并且作出“是”或“否”的反应时是相等的。 实验设计:实验为6×2的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 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如下:自变量一为数字集合的长度(从1到6); 自变量二为探测数字是否在数字集合中 因变量:判断探测数字是否在记忆集合中所用的时间
斯滕伯格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背景
所谓信息提取,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 使用,即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 够再认,都是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最早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问题的是S.Sternberg(1966),其实验 采用了“探查法”(Probe method)为主要手段。在实验之前,他 预测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可能的方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