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提纲(供参考)

合集下载

心理学专业考试大纲

心理学专业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重要题目First day1.心理学研究方法2.主要的心理学流派3.大脑皮层及其技能4.注意品质5.注意的认知理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叫观察法。

观察法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1.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2.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应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1.观察必须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对拟观察的行为特征要有明确的界定2.观察必须是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偶然的3.观察必须随时做记录,不能用推测与描述代替事实4.应该在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观察法的优点:所观察的行为发生在自然环境中,被观察者的行为比较自然。

观察法的不足:1.不能探索因果关系2.在自然条件下,对某种现象难以进行重复观察,结果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3.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用观察法得到的结果,往往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4.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者处于被动的地位,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5.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二)实验法在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的三个变量:1.自变量:即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和实验情境,它是有实验者主动操纵借以引起被试反应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

2.因变量:即随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或变化结果,是实验者预定要观察、测量和记录的被试的各种反应或变化。

3.额外变量:指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实验中对额外变量必须加以控制。

实验室法有三个特点:1.在实验中研究者处于主动状态,可以有计划地引起或改变某种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而不必消极地等待他们的自然出现。

2.实验者可以在实验中消除或抵消额外变量的影响,是自变量按研究者的计划改变,从而考察因变量的变化,精确地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精确地解释因果关系,这是其独特的优点。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科学研究的特征:目的性、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①研究对象特殊性;A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有机体——人,具有思想、情感、意志及特殊的气质、性格与学习能力;既是生物实体,也是社会实体;心理具有发展性和个体差异性。

B涉及的各种变量多且复杂,难以精确地解释和预测;不能对研究对象做出精确控制与操纵。

C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即主体与客体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活动。

②研究过程特殊性;A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对象控制与操纵欠精确;变量多且设计复杂、精细;易受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③研究方法特殊性;A需要符合伦理性原则。

B“黑箱方法”,难以准确描述脑内心理活动的具体过程与变化。

C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较难确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心理研究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心理学研究方法分类:①按数据形式分:A量化研究:研究涉及到可量化的变量,并且研究结果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一种数量化的方式来呈现。

B质化研究:研究涉及的是难以进行量化的材料,研究的结论也常常是描述性的。

②按研究目的分: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③按对变量的干预情况分:A真实验研究B准实验研究C非实验研究心理学研究设计方法:变量数据获得方法: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标志:费希纳1860年《心理物理学纲要》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威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理论研究:它主要通过理论论证、列举材料、总结分析等方式对心理现象或规律提出新的见解。

如青少年早恋心理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及调适、试论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模式等。

描述研究:它主要通过观察、访谈、案例分析(个案)等方式获得事实材料(证据)以表明或证明关于心理现象与规律的看法。

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观察研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访谈研究、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的个案研究等。

(完整版)心理学研究方法

(完整版)心理学研究方法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心理学研究方法》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理论基础与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

它的研究主题十分广泛:即涉及人的心理也涉及动物的心理;即涉及个体的心理也涉及群体的心理;即涉及有意识的心理也涉及潜意识的心理;即涉及与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也涉及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心理。

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

由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以经验的或实证的资料为依据的,因而使心理学与哲学相区别,也与人文学科相区别。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理解心理学家在探索心理与行动时所做的一切,有助于考生将来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性质,了解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特征及基本步骤,理解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规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识记:(1)心理学的含义;(2)心理学科学研究的特征: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3)知情同意。

2、领会:(1)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2)心理学研究主要包含哪几个步骤;(3)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3、应用:(1)根据科学研究的特征来分析某些心理学的研究;(2)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及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来分析是否可以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欺骗的方法。

第二章选题与取样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理解选题时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了解心理学文献的查阅和心理学研究的取样。

中山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真题(供参考)

中山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真题(供参考)

中山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心理学研究方法一、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把题号和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每题3分,共45分)1.如果一个变量的所有数值都差不多相等,另外一个变量的数值之间却差异很大,那么这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接近A. 零B. 10C. 1.0或-1.0D. -1.02.一个实验中包含控制组或控制条件是为了A. 为感兴趣的变量提供一个可比较的基线B. 避免天花板效应或地板效应C. 估计实验者效应和要求特征D. 增强结果的普遍性3.要做一个真实验,必须至少有一个因变量和A. 两个自变量,每个有两个水平B. 一个自变量,至少两个水平C. 两个自变量,每个至少一个水平D. 一个自变量,至少一个水平4.一个实验产生了零结果的可能原因是A. 因变量产生了地板效应B. 额外变量没有保持恒定C. 自变量的几个水平间太相似D. 以上都是5.为什么艾宾浩斯要在他的记忆实验中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A. 他在研究后摄抑制B. 他不认为CVC这样的无意义音节难学C. 他想降低刺激间可能的语言关联性D. 他想减少第二次学习刺激序列的节省次数6.为避免训练早期可能发生的较大的练习效应,实验者应该A. 采用ABBA设计使得平均起来每种条件的测试时间相同B. 给一半被试采用ABBA测试顺序,另外一半被试用BAABC.为了使得被试正式实验的成绩比较稳定,可以在实验开始前让被试练习几次D. b和c都正确7.下列哪个结果体现出交互作用?A. 在回忆和再认测试中,语义编码的刺激都要比字形编码的刺激记得好B. 在回忆和再认测试中J字形编码的刺激都要比语义编码的刺激记得好C. a和b都正确D. 在回忆测试中,语义编码的刺激要比字形编码的刺激记得好;而在再认测试中,字形编码的刺激要比语义编码的刺激记得好8.实验者让被试对生命物和非生命物既快又准地命名。

他发现对生命物的命名时间短于非生命物的;且生命物的命名错误率是2%,非生命物的是10%。

1208 心理学-研究方法(答案)-全部

1208 心理学-研究方法(答案)-全部

1205 研究方法第1章导论无选择题,有6个简答题考点1206 研究方法第2章研究设计1.()是指研究所得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A.研究的信度B.研究的效度C.构思效度D.内部效度【解析】大纲181页2.()是指研究真实、正确地揭示所研究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程度,即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A.研究的信度B.研究的效度C.构思效度D.内部效度【解析】大纲181页3.()指理论构思的合理性及其转换为抽象与操作定义的恰当性程度A.研究的信度B.研究的效度C.构思效度D.内部效度【解析】大纲181页4.()指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确定性A.研究的信度B.研究的效度C.内部效度D.统计结论效度【解析】大纲181页5.()指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A.研究的信度B.研究的效度C.内部效度D.外部效度【解析】大纲182页6.取样一般应遵循()和随机性原则A.客观性B.总体性C.容量性D.代表性【解析】大纲182页7.()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几个单位作为样本A.简单随机取样法B.系统随机取样法C.分层随机取样法D.整群随机取样法【解析】大纲182页8.()就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最后按随机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A.简单随机取样法B.系统随机取样法C.分层随机取样法D.整群随机取样法【解析】大纲183页9.()对研究变量或指标本质的概括,以揭示其内涵A.抽象定义B.操作定义C.归纳定义D.演绎假设【解析】大纲186页10.()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A.抽象定义B.操作定义C.归纳定义D.演绎假设【解析】大纲186页1207 研究方法第3章研究设计11.()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A.观察法B.访谈法C.问卷法D.测验法【解析】大纲187页12.()能获得大量确定、翔实的资料,并可进行定量和对比分析,但缺乏弹性,比较费时A.直接观察B.参与观察C.有结构观察D.取样观察【解析】大纲188页13.()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进行的研究A.观察法B.访谈法C.问卷法D.测验法【解析】大纲192页14.()指按照一个粗线条式访谈提纲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A.结构访谈B.非结构访谈C.直接访谈D.一般访谈【解析】大纲193页15.()是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的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A.观察法B.访谈法C.问卷法D.测验法【解析】大纲196页16.()是指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的研究方法A.观察法B.访谈法C.实验法D.测验法【解析】大纲204页17.()的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A.实验法B.访谈法C.问卷法D.测验法【解析】大纲205页18.()又称“重复测量设计”A.随机组设计B.配对组设计C.被试内设计D.混合设计【解析】大纲207页19.真实验设计不包括()A.随机组设计B.配对组设计C.被试内设计D.时间序列设计【解析】大纲207页20.准实验设计不包括()A.时间序列设计B.相等时间样本设计C.被试内设计D.修补设计【解析】大纲207页21.()是指在同一实验研究中控制、操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的实验设计A.因素实验设计B.多因素实验设计C.自变量实验设计D.实验设计【解析】大纲209页22.AB两个因素,A因素2个水平,B3个水平,被试间设计,一共有()个实验水平A.2B.3C.5D.6【解析】大纲210页23.人际相互作用的模式及各成员在该团体内的人际关系状况的一种方法()A.观察法B.访谈法C.实验法D.社会测量法【解析】大纲217页24.()让别试根据某种标准从同伴团体中选出若干成员A.提名法B.猜人测验C.社会距离量表D.关系分析法【解析】大纲217页25.()用于研究社会知觉,即对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的知觉A.提名法B.猜人测验C.社会距离量表D.关系分析法【解析】大纲217页1208 研究方法第4章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26.()为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集中量数,由各单位数值之和除以单位数目而成A.算术平均数B.中数C.中点数D.众数【解析】大纲224页27.()是指数据的次数分布处于50%位置上的数值A.算术平均数B.共数C.中数D.众数【解析】大纲224页28.()是指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值A.算术平均数B.中数C.中点数D.众数【解析】大纲224页29.()常用于总体正态分布、方差已知或大样本的平均数的显著性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A.Z检验B.t检验C.x2D.F检验【解析】大纲227页30.()常用于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的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A.Z检验B.t检验C.x2D.F检验【解析】大纲227页1209 研究方法第5章主观题目考点。

心理学研究方法 考纲

心理学研究方法 考纲

1科学研究的特征1、系统性。

2、重复性:研究过程是否可重复,研究结果是否可以在相同情况下再次观测到,是判断研究科学性的重要标准。

3、可证伪性:科学研究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科学规律和理论都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逾越其适用范围,科学结论就会变成谬误。

4、开放性: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科学研究是对众人开放的。

2心理学的性质1 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2 心理学具有不同分析单位的学科。

3 心理学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

3选题的原则,选题来源24原则1、课题是可行的:研究者是否具有研究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

2、课题是清楚的:研究者到底要研究什么问题。

3、课题是有价值的:课题是否值得研究,是否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4、课题是符合道德的。

来源1、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心理学中的许多研究都来自学者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

2、实际需要,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推动一切科学发展的动力,心理学也不例外。

3、理论,是一种为某个确定的研究领域提供前后一致的描述并能对全部有关事实作出解释的一套连贯的规范表述。

4、技术发展的推动,技术的发展是科学进步的持续动力,心理学也如此。

4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道德14以人为被试的研究常见的伦理规范1、知情同意,研究者应该让被试清楚的知道有关研究的所有必要信息,包括研究目的与程序,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等,以便被试决定是否参加。

2、保护被试,研究者应该为参加研究的人提供保护措施,防止被试在研究中受到身心伤害,3、保障退出自由与保密,在研究之前必须让被试清楚地知道,他们有随时退出研究的自由,并保障被试的这一权利,不能强迫被试完成整个研究,并要防止被试产生退出研究会受到惩罚的误会。

其中知情同意是最基本的原则。

注意:1、警惕研究中的道德问题,合理设计研究。

2、进行风险—获益评估。

如果研究中确实需要使用欺骗或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危害,那么就必须进行风险获益评估。

5准实验设计的概念、特点,其优缺点准实验设计: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

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2.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现象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2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依存性主动能动3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4人的心理具有有意识和无意识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描述:自然观察调查个案研究相关: 实验: 其他: 测验自我报告4.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1.是。

刺激-静息-活跃2 电传导高低电位3 化学回路神经递质5大脑皮层的意义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言语区联合区和高级心理机能6 大脑两半球功能一侧化左半球言语功能右半球知觉物体7 鲁利亚三个机能特点和意义1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2 信息接收加工存储3 行为调节系统8 感觉阀限与感受性关系一定刺激内的反应用阀限度量9 知觉的特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10 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觉醒状态下的知觉11注意的分类不随意随意随意后12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特征:概括性间接性对经验的改组13 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14表象: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们头脑中出现关于事物的形象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在思维中作用:为概念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促进问题解决15 现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功能:预见性;补充知识经验;代替作用16 问题解决策略算法式和启发式17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问题情境;动机与情绪;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知识经验;个性因素18.创造性思维:人们利用以前知识解决不了,在已存贮的信息基础上,经过独立地分析和综合,形成新联系。

包含创造性思维和聚合思维19.言语基本特征:可沟通;任意符号指代;有规则建构;结构多样性;能产性;动态性;社会性与个体性20.大脑皮层言语区:布洛卡区失语症理解OK发音困难;威尔尼克区失认症话语无意义角回阅读障碍21.语言理解根据语音或书面文字来确立意义过程。

《心理学研究方法(二)》考试大纲

《心理学研究方法(二)》考试大纲

《心理学研究方法(二)》考试纲领合用专业: 040203 应专心理学、045400 应专心理【专业学位】Ⅰ 、考试科目沈阳师范大学应专心理学专业整日制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为心理学研究方法。

Ⅱ 、考试对象达到或超出国家整日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各项成绩与总成绩的最低水平,而且达到或超出沈阳师范大学确立的应专心理学专业整日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的考生。

Ⅲ 、考试性质与考察目标心理学研究方法是沈阳师范大学应专心理学和应专心理硕士点为从初试中经过水平考试的考生设置的复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大学本科阶段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所波及的基础知识、详细理论、详细方法的水平,特别是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优中选优,保证研究生质量。

Ⅳ 、考试形式和试卷构造本试卷满分为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构造由名词解说、简答、综合剖析或实验设计等三部分构成,分值分别为 15 分, 15 分, 20 分。

参照书目:《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订正版),董奇,北京师范大学第一版社, 2004 年 8 月。

Ⅴ 、考察内容一、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概括(一)心理、教育科学与科学研究1.科学与科学研究2.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与地位3.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目的和功能4.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二)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特别性1.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别性2.研究过程的特别性3.研究方法的特别性(三)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四)心理、教育科学研究与理论建立1.理论及其与研究的关系2.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特色与功能3.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建构4.评论理论的标准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一)心理与教育研究的方法概括1.科学方法与方法论2.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系统3.心理与教育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作用4.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二)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哲学方法论(三)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四)心理与教育研究的详细方法1.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主要种类2.心理与教育研究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3.心理与教育研究数据剖析的基本方法三、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色(一)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总特色(二)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生态化特色(三)心理与教育研究的跨国文化特色(四)心理与教育研究的计算机化特色四、研究课题的选择(一)研究问题与课题选择1.研究问题的特色2.研究课题的种类3.课题选择的意义与原则4.课题确立的程序5.当前研究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二)课题选择的策略(三)研究假定的提出(四)研究课题的论证与评论1.课题论证的意义2.课题论证报告的格式与内容3.课题论证报告撰写技巧4.论证报告撰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课题评审程序与方法五、研究文件的查阅(一)研究文件的类型与特色(二)研究文件采集的原则、渠道与方法(三)研究文件的阅读与记录方法(四)研究文件的综述1.文件综述特色与作用2.文件综述格式与内容3.文件综述基本要求、步骤与方法六、研究的设计(一)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1.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2.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3.确立研究变量与观察指标4.选择研究工具与资料5.拟订研究程序与选择研究环境6.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剖析的方法(二)研究设计的标准1.研究的信度2.研究的效度(三)研究对象取样的设计1.取样设计的意义与原则2.取样的一般程序3.取样的基本方法4.取样偏差的计算5.样本大小确实定(四)研究变量确实定与研究指标的设计1.变量的基本种类2.研究变量的选择3.研究指标及其丈量水平4.研究指标设计的原则(五)研究变量与指标操作定义的设计1.操作定义及其特色2.操作定义的作用3.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4.操作定义设计的方法(六)没关变量控制方法的选择1.没关变量的主要类型2.没关变量的两种影响3.没关变量的控制七、详细的研究方法(一)察看法(二)访谈法(三)问卷法(四)测试法(五)实验法(六)语义剖析法(七) Q 分类技术(八)内容剖析法(九)口语报告法(十)社会丈量法八、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定性剖析(一)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二)资料的编码(三)定性剖析的特色、方法、过程与基本思路九、研究结果的定量剖析(一)统计剖析的功能与基本内容(二)统计剖析方法的选择(三)描绘统计(四)推论统计(五)多元剖析方法十、研究结果的解说(一)研究结果解说的内容与方法(二)结果解说与研究结论的归纳性(三)结果解说与理论建构十一、研究报告的撰写(一)研究报告撰写的意义、特色和程序(二)研究报告的格式和行文要求(三)研究报告中的表、图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班《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提纲题目类型:1.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5分,共25分)2.简答题(任选4题,每题10分,共40分)3.图表题(任选2题,每题10分,共20分)4.研究设计题(任选1题,15分)请根据上面的要求,从下面给出的试题中进行选择: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5分,共25分)1.变量(variable)2.交互作用(interaction)3.个案研究(case study)4.比例量表(ratio scale)5.参与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6.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7.实验者效应(experimenter effects)8.拉丁方设计(Latin square)9.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10.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11.随机组设计(random groups design)12.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ies)13.问卷法(questionnaires methods)14.双盲实验(double-blind experiment)15.准实验设计(quasi-experimental design)16.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17.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18.地板效应(floor effect, basement effect)19.单被试实验(single-case experiment)20.匹配组设计(matched groups design)21.自然观察(naturalistic observation)22.假设(hypothesis)23.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24.独立组设计(independent groupsdesigns)25.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26.访谈法(interview methods)27.恒定刺激法28.ROC(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29.极限法(最小变化法)30.平均差误法(调整法)二、简答题(任选4题,每题10分,共40分)1.心理学研究中的各种变量2.因变量的选择及测量3.组内设计的优点、缺点及克服方法4.单被试实验设计5.什么是自变量混淆,怎样避免自变量混淆?6.访谈法的主要类型7.随机取样的方法8.对观察法的评价9.实验方法和非实验方法的比较10.单被试设计的优缺点11.简述心理学理论优劣的标准12.简述科学研究的目的13.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14.问卷法的特点与类型15.什么是自变量?自变量的种类有哪些?16.操作定义及重要作用17. 实验方法与非实验的自然观察法,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能在一项研究中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吗?18.调查法有哪些特点?在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要点?19.数量估计法的程序安排20.简述顺序量表的制作方法21.简述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22.在下面每个例子中,你认为哪种设计(组内或组间设计)最合适?(1)在测量人对声音的反应速度时,研究者想知道声音的高低变化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对训练动物所采用的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三、图表题(任选2题,每题10分,共20分)1.把被试分为3至5人的小组,同一组的被试一同测验,每一组中都有一名实验者的同伙。

每个小组的组长的种族是第一个自变量,分为两个水平,黑和白。

小组长选择测验游戏中他们要回答的问题,问题的性质是实验中的第二个自变量,也包括两个水平,成功条件和失败条件。

在成功实验条件中,组长选择的问题比较简单,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很容易达到正确回答的标准;而在失败实验条件中,组长选择的问题比较难,所以小组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正确回答的标准。

每一个小组被随机地分配到上述四种实验条件下。

在测验游戏结束后,要求被试完成一份问卷,其中一些题目是要求被试评价他们所在组的组长,得分越高,表明这名组长越受欢迎。

下表是评价的平均结果。

请用图说明下表的实验结果。

表1 每组对组长的评价的平均分数1991年,Hass, Katz, Rizzo, Bailey, 和Eisenstadt利用2 2设计研究跨种族之间的评价。

所有的被试均为白种人,结果组长的种族黑白成功309.6 280.9失败155.3 196.1 注:Adapted from Hass et al. (1991).2.这是有关辅导期的长短对即将假释犯人在假释期间违反规则次数的作用的研究。

设计模式如下:X12OX9OX6OX3OX0 O在这个例子中,设计模式中符号的下脚标是指处理(辅导)期间的月数。

假定因变量是每组被试在假释期间违犯假释法律的频率,辅导期的长短与因变量的分数有明显的负相关,即辅导期越长,假释期间违犯假释法律的次数越少。

请说明本研究设计的类型及此类研究存在的问题。

3. 设想一个运动适应性训练实验。

实验共包括6组被试,每一组被试分别进行10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的训练,训练任务的难度分为难、易两种。

并且记录在训练后进行的15分钟测试中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

假设训练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下图说明实验的各种变量,并指出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4. 若研究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学方法(A 因素)分为启发式讲授法(a1)和传统讲授法(a2)两种。

选取6个班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随机分配3个班接受前一种教学法,另3个班接受后一种教法。

把不同班级作为一个无关变量(B 因素,从B1-B6),则以上实验设计应为何种类型的实验设计,请以表格的形式描述出整个实验安排。

5.下面研究的问题是:如果工作时间从每天的10小时缩短到8小时,生产率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这项改变工作时间的新措施是从1919年8月开始实施的,为了比较新措施对提高生产水平是否产生效果,研究者以每小时的平均产量作为因变量指标,运用了从1918年3月至1919年7月按10小时工作日的产量数据,作为实行新措施之前的基线。

然后,于1919年8月开始将10小时工作日改为8小时工作日(引进实验处理X )。

之后,又连续记录了每小时的平均产量,一直到1920年8月,结果如下图所示。

结合下图结果说明此类实验存在的问题。

2040608010012015304560amount of practice(in minutes)percentage ofexercises completedhard exerises easy exercise6.一项老鼠学习走迷宫的实验中,研究者考察给老鼠的强化食物量(多,large reward 或少,small reward )对其学习的影响。

结果如下:第一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第四次实验Large reward 38 30 20 15 Small reward 52 32 1612注:表中的数据为每次走迷宫所需时间(秒)请说明该实验中的各种变量,以及根据以上结果能得到什么结论。

7. 请用下图的实验结果说明多于一个自变量实验的优越性。

两个自变量对借钱数量的影响四、设计题(任选1题,15分)1. 请用准实验设计方法研究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对课堂上学生适宜行为的影响。

2. 请设计实验说明刺激材料的情感特征对人的记忆的影响。

3. 当人们同他人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时会表现得更好吗?4. 请设计实验说明如何减少儿童课堂上的顽皮行为。

5. 计算机键盘与水平面可有三种倾斜度:0度、10度和15度,试用组内设计的方法设计一项实验来证明,哪一种倾斜度最有利于输入字符。

6. 薪酬调查方案7. 请用调查法进行一项研究,题目、内容自选。

8. 有一气功大师声称自己具有耳朵认字的特异功能。

试设计一项实验方案对此加以验证。

9. 当我们用语词材料进行有关学习与记忆的实验时,应考虑哪些刺激特点?在实验方法上怎样对这些刺激特点进行控制?以防自变量的混淆,请以具体的有关实验设计加以说明。

10. A 、B 是两个自变量,各有两个水平,如A 为组内设计,B 为组间设计,试说明在一项混合设计中具体的实验过程(程序)是怎样的?102030405060708090小大午饭扫走午饭掉地附:解题说明图表题的要点是先分清自变量(有几类自变量、各有几个水平)和因变量,再看研究设计的类型,最后看自变量的变化是否引起了因变量的变化,如果有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多变量实验安排下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效应);总结以上情况,看是否支持某种心理学理论,得出结论。

设计题:1,根据题目的要求提出研究假设,指出为验证该假设需要操控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确定因变量的类型和记录方式;2,根据研究课题的特点提出研究设计的类型(组间设计、组内设计、混合设计和其它设计方法);3,被试的安排(被试的选择方法、被试的分组方法、被试的数量、被试的人口学特征);4,实验材料(一般而言,应用相同的实验材料易选取组间设计;反之,用组内设计,但要注意不同材料的选取是否达到统计学上的相似);5,给出实验程序安排和实验预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