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摄影测量实验报告

数字摄影测量实验报告
数字摄影测量实验报告

《数字摄影测量学》之“4D 产品生产”综

合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任务及目的

在所有专业课程结束之后,为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毕业前的以实际生产为标准的4D 产品生产实习,进一步深入掌握摄影测量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全数字摄影测图过程。包括掌握VirtuoZo 的主要模块的功能、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线画地图(DLG)的制作工艺与流程。并在4D产品基础上,制作出该区域虚拟现实成果。

此实习主要针对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中摄影测量与遥感方向的本科生。

二、试验流程

设置模型参数设置

影像

参数

设置

DEM

参数

设置

正射

影像

参数

设置

等高

线参

模型定向

(内相对绝对)

打开工程

核线重采样

影像匹配

编辑匹

配结果

生成

DEM

生成

等高线

生成正

射影像

生成等高线叠合

正射影像

IGS编辑4D产品

将4D成果导入三维软件

三、内容和形式

●了解掌握VirtuoZo 的主要功能模块,利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软件完

成一个区域的加密任务

●利用空中三角测量的成果,生成DEM

●进行数字微分纠正,生成DOM,并且进行影像镶嵌

●采用已有航空影像的调绘资料,结合等高线图完成一幅全要素矢量

DLG 制作

●对已有的纸质地形图扫描数字化,完成DRG 制作

●将4D成果,导入三维软件,制作虚拟现实场景;

四、实验准备

●23×23一对数字航空影像以及相应的影像参数。例如:主距、框标距、

摄影比例尺、成图比例尺、控制点、数字高程模型的间隔参数以及正

射影像的比例尺等。

●每个学生提供一台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VirtuoZo 及立体观测设备

●VirtuoZo提供的实验数据\hamer\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启动软件

运行桌面快捷图标或bin目录下的VirtuoZoNT.exe程序,进入

VirtuoZo NT系统主界面,如图所示,上方是主菜单条,中央为用户

区。

●打开测区(新建测区)

点击【文件】-【打开测区】,设置测区存放路径(放在主目录中)

●设置测区参数

在弹出窗口中,按照下图设置参数,其中,等高线间距设置为10

●引入影像

点击【文件】-【引入】-【影像文件】,在弹出窗口中点击【增加】,添加立体像对,勾选【彩色转成黑白】,点击【处理】,生成*.vz文件类型

●打开模型

点击【文件】-【打开模型】,在弹出窗口中设置模型存放位置

●设置模型参数

在弹出窗口中,如图所示设置模型参数,需要注意的是,左图像为156,右图像为155

影像内定向

点击【处理】-【模型定向】-【内定向】,在弹出窗口中点击【是】

在弹出窗口中调整控制点位置,使十字丝刚好落在红色圆形区域中心

对每个点都进行调整后,观察精度,符合精度后点击【保存退出】(精度要求mx、my<=0.009)

同样道理对右片进行处理

立体像对相对定向

点击【处理】-【模型定向】-【相对定向】

在~VirtuoZo\Example\hamer\images目录下,打开hamerIndex.html文件,

记录六个控制点点号信息

在相对定向窗口中,右击,选择【查找点】,输入控制点点号

记录点号对应位置

点击【删除点】

根据记录的点的位置信息,控制精度(精度要求mx、my<=0.05,中误差<=0.03)

数字钟设计报告——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 数字钟设计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王婧 班级:111041B 学号:111041226 .

数字钟的设计 目录 一、前言 (3) 二、设计目的 (3) 三、设计任务 (3) 四、设计方案 (3) 五、数字钟电路设计原理 (4) (一)设计步骤 (4) (二)数字钟的构成 (4) (三)数字钟的工作原理 (5) 六、总结 (9) 1

一、前言 此次实验是第一次做EDA实验,在学习使用软硬件的过程中,自然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相互帮助下,我终于解决了实验过程遇到的很多难题,成功的完成了实验,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在这次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Quartus II软件,如何分层设计点路,如何对实验程序进行编译和仿真和对程序进行硬件测试。明白了一定要学会看开发板资料以清楚如何给程序的输入输出信号配置管脚。这次实验为我今后对 EDA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对数电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其运用到了实际中来,明白了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意义,也达到了其培养的目的。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就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实现的,遇到问题我们不能灰心、烦躁,甚至放弃,而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分部检查,找出最终的原因进行改正,这样才会有进步,才会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标靠近,才会取得自己所要追求的成功。 2

二、设计目的 1.掌握数字钟的设计方法。 2熟悉集成电路的使用方法。 3通过实训学会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4通过实训学习元器件的选择及集成电路手册查询方法; 5通过实训掌握电子电路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 6熟悉数字实验箱的使用方法。 三、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可以显示星期、时、分、秒的数字钟。 要求: 1、24小时为一个计数周期; 2、具有整点报时功能; 3、定时闹铃(未完成) 四、设计方案 一个基本的数字钟电路主要由译码显示器、“时”,“分”,“秒”计数器和定时器组成。干电路系统由秒信号发生器、“时、 3

数字摄影测量学要点

数字摄影测量复习要点(2016.5) 1、摄影测量发展历程 模拟摄影测量(1851-1970) 模拟摄影测量主要是根据摄影过程的几何反转,反求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它所采用的仪器为光学投影器、机械投影器或光学-机械投影器模拟摄影过程,用光线交会被摄物体的空间位置。 解析摄影测量(1950-1980) 1957年,Helava提出用“数字投影代替”物理投影,数字投影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实时的进行共线方程的解算,从而交会出被摄物体的空间位置。 数字摄影测量(1970-现在) 利用数字影像相关技术,实现真正的自动化测图。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拟、解析摄影测量的最大区别: 1)处理的原始信息主要是数字影像; 2)以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 2、数字摄影测量的任务、特点 主要任务:使用星载(机载)传感器所获取的可见光影像对地球陆地区域进行信息提取,具体包括:目标量测、影像解译、地形图测绘、正射影像图制作、数字高程模型生成。 特点:数据量大、计算机运算速度快、技术精度高。 3、数字摄影测量 定义:数字摄影测量是利用影像相关技术来代替人眼的目视观测,自动识别同名点,实现几何信息的自动提取。 主要内容:影像及特征点的识别、同名像点的自动相关和匹配、数字影像纠正技术、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制作、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完整操作和测绘产品的生产。 4、计算机辅助测图 计算机辅助测图(又称数字测图)是利用解析测图仪或具有机助系统的模拟测图仪,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测绘数字地图,制作数字高程模型,建立测量数据库。计算机辅助测图系统所处理的依旧是传统像片,且对影像的处理仍然需要人眼的立体量测,计算机则起数据记录与辅助处理的作用,是一种半自动化的方式。计算机辅助测图是摄影测量从解析化向数字化的过渡阶段。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QuartusII原理图输入 法设计与实现 学院:北京邮电大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名称和实验任务要求 实验名称:QuartusII原理图输入法设计与实现 实验目的:⑴熟悉用QuartusII原理图输入法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 ⑵掌握QuartusII图形模块单元的生成与调用; ⑶熟悉实验板的使用。 实验任务要求:⑴掌握QuartusII的基础上,利用QuartusII用逻辑 门设计实现一个半加器,生成新的半加器图像模 块。 ⑵用实验内容(1)中生成的半加器模块以及逻辑门 实现一个全加器,仿真验证其功能,并能下载到实 验板上进行测试,要求用拨码开关设定输入信号, 发光二级管显示输出信号。 ⑶用3线—8线译码器(74L138)和逻辑门实现要求 的函数:CBA F+ C + =,仿真验证其 + B C B A A A B C 功能,,并能下载到实验板上进行测试,要求用拨 码开关设定输入信号,发光二级管显示输出信号。二.设计思路和过程 半加器的设计实现过程:⑴半加器的应有两个输入值,两个输出值。 a表示加数,b表示被加数,s表示半加和, co表示向高位的进位。

⑵由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理论知识可知 b a s ⊕=;b a co ?= 选择两个逻辑门:异或门和与门。a,b 为异 或门和与门的输入,S 为异或门的输出,C 为与门的输出。 (3)利用QuartusII 仿真实现其逻辑功能, 并生成新的半加器图形模块单元。 (4)下载到电路板,并检验是否正确。 全加器的设计实现过程:⑴全加器可以由两个半加器和一个或门构 成。全加器有三个输入值a,b,ci ,两个输 出值s,co :a 为被加数,b 为加数,ci 为低 位向高位的进位。 ⑵全加器的逻辑表达式为: c b a s ⊕⊕= b a ci b a co ?+?⊕=)( ⑶利用全加器的逻辑表达式和半加器的逻 辑功能,实现全加器。 用3线—8线译码器(74L138)和逻辑门设计实现函数 CBA A B C A B C A B C F +++= 设计实现过程:⑴利用QuartusII 选择译码器(74L138)的图形模块

《近景摄影测量学》课堂实验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近景摄影测量学》教学实验报告 (专业必修课) 2011年月日 ┄┄┄┄┄┄┄┄┄┄┄┄┄┄┄┄┄┄┄┄┄┄┄┄ 实验成绩: 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2011年月日

实习报告一:相机的认识和使用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熟悉使用相机并对物体进行高清晰拍摄 2.了解相机的各功能键对拍摄景物的作用 二、实验仪器: 佳能相机一台 三、实验步骤 1.打开相机 2.阅读相机的使用说明书,了解相机的参数设置 3.用一种拍摄模式对物体进行拍摄然后观察其效果 4.换一种拍摄模式在观察相片的效果,然后与上一张相片对比,观察其图形的差别 5.修改相机参数再观察相片的成图效果。 四、实验体会与收获: 这次实习让我学会到如何使用相机对物体进行高清晰拍摄,同时认识了相机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和用法,初步掌握了拍摄的技巧,了解了相机各个功能键对拍摄景物的作用。

实习报告二:Lensphoto软件的处理过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ensphoto软件的操作步骤 2.掌握Lensphoto软件对非量测相机参数的检校。 二、实验内容: 用Lensphoto软件对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出处理结果 三、实验步骤 1.相机检校 2、新建工程 (1)工程--新建--导入(导入对应要处理的工程影像数据),输入航带数,对影像进行航带分组。 3、打开工程 打开对应的工程文件*.prj。 (1)、空三匹配匹配前人工给定航带内和航带间立体像对的种子点,目的是确定匹配像对两张影像间的概略偏移量。 (2)、光束法平差只有进行了相对定向,控制点量测才具有预测功能 (3)、控制点量测 4、引入控制点 (1)把全站仪导出的三维点信息,进行编辑。整理成软件可识别的*.ctl数据格

数字摄影测量学复习

数字摄影测量学 一、绪论 两个基本关系:几何关系、对应性关系 划分摄影测量发展阶段的根本依据是他们处理两种关系的方式 数据获取技术发展 航空数码成像;卫星成像;POS;LiDAR;SAR;低空摄影测量;移动测量系统理论发展 灭点理论;广义点理论;多基线立体;影像匹配理论发展;目标自动识别 应用发展 灭点应用实践;广义点摄影测量的应用;数码城市建模;数据处理新算法 二、数字影像获取与处理(4-9节) 2.4、数字航摄仪 线阵:ADS40、ADS80、TLS、JAS 面阵:DMC、UCD、A3、SWDC 2.5、POS POS=GPS+IMU 用于在无地面控制或少量地面控制情况下航空遥感对地定位和影像获取 差分GPS获取高精度位置测量数据 INS输出高采样率的位置数据,高精度的姿态数据 2.6、LiDAR 快速获取精确的高分辨率DSM以及地面物体的三维坐标 2.7、航天数字影像获取系统及特点 特点:高分辨率,线阵式CCD、采用有理函数模型、立体成像、定位精度高提供高分辨率的全色、多光谱、高动态范围和高信噪比的影像、多景影像 主要问题:云量和雪量问题;获得与传统航片一样的制图精度比较困难 2.8、SAR 一般是侧视成像,是一种高分辨率相干成像系统;斜距投影 主要存在斑点噪声、斜距影像的近距离压缩、透视收缩、叠掩、阴影及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等几方面的问题 2.9、倾斜摄影测量 特点:反映地物周边真实情况、可实现单张影像量测、 建筑物侧面纹理可采集、数据量小易于网络发布

三、摄影测量解析方法(1-6节) 背景:近景摄影测量中,常常采用大角度大重叠度的摄影方式,外方位元素中存在大的旋转角,相邻摄站点之间存在较大的位置差异,初值很难获取。 经典欧拉角方法不再适用。需要不依赖位置与姿态初始值的解析方法。 3.1、空间后方交会 在后方交会中,有效可靠地描述两坐标系之间的旋转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描述旋转的常用形式:欧拉角、正交旋转矩阵、四元数 欧拉角:能明确表示旋转矩阵R的几何意义,但需要较好的位置和姿态初值。 方向余弦法 方案:将9个方向余弦值作为待求参数,参与平差解算。R中只有3个独立元素,其余6个参数可以根据6个正交条件推得。因此可根据6个正交条件建立6个条件方程,按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直接解算未知参数。 优点:不要求初值,避免了三角函数的计算和欧拉角方法中因旋转角定义不同而导致的公式不同所带来的不便,收敛速度快。 四元数 几何意义:代表了一个转动,可同时确定刚体的位置和姿态。 方案:旋转矩阵用四元数表示,只有一个约束条件,同样据此可建立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常模型解求未知参数 优点:和方向余弦法一致 缺点:较差的初值,收敛情况不如方向余弦法;都能正确收敛时,收敛次数相当,而方向余弦法计算结果更接近于经典欧拉角方法。 Givens变换:用正交变换解最小二乘问题,数值稳定性和解的精度往往优于组成法方程组的方法。当法方程组病态时尤其如此。 3.2、相对定向 原理:共面方程完成标志:上下视差为0。 连续法相对定向元素:以左像空间坐标系为基础,右像片相对于左像片的相对方位元素称为~。 单独法相对定向元素:在以左摄影中心为原点、左主核面为XZ平面、摄影基线为X轴的右手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左右像片的相对方位元素称为~。 大角度相对定向:经典方法μ、v的假设不合理;迭代难以收敛。 基于方向余弦和四元数的连续相对定向均需考虑基线长度的约束条件。 相对定向迭代解法:一般是在影像的内方位和姿态的近似值为已知时被应用。 相对定向直接解法:当内方位、姿态均为未知时采用。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姓名:张珂 班级:10级8班 学号:2010302540224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一.实验用集成电路引脚图 1.74LS00集成电路 2.74LS20集成电路 二、实验内容 1、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逻辑原理图如下:

U1A 74LS00N U2B 74LS00N U3C 74LS00N X1 2.5 V J1 Key = Space J2 Key = Space J3 Key = Space J4 Key = Space VCC 5V GND 图1.1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电路图说明:ABCD 按逻辑开关“1”表示高电平,“0”表示低电平; 逻辑指示灯:灯亮表示“1”,灯不亮表示“0”。 真值表如下: A B C D Y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1 0 1 0 0 0 0 1 0 1 0 0 1 1 0 0 0 1 1 1 1 1 0 0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1 0 1 1 1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表1.1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真值表 实验分析: 由实验逻辑电路图可知:输出X1=AB CD =AB+CD ,同样,由真值表也能推出此方程,说明此逻辑电路具有与或功能。 2、密码锁问题: 密码锁的开锁条件是:拨对密码,钥匙插入锁眼将电源接通,当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开锁信号为“1”,将锁打开;否则,报警信号为“1”,则接通警铃。

试分析下图中密码锁的密码ABCD 是什么? 密码锁逻辑原理图如下: U1A 74LS00N U2B 74LS00N U3C 74LS00N U4D 74LS00N U5D 74LS00N U6A 74LS00N U7A 74LS00N U8A 74LS20D GND VCC 5V J1 Key = Space J2 Key = Space J3 Key = Space J4 Key = Space VCC 5V X1 2.5 V X2 2.5 V 图 2 密码锁电路分析 实验真值表记录如下: 实验真值表 A B C D X1 X2 0 0 0 0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0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1 0 1 0 0 1 1 0 1 1 0 1 1 1 0 0 0 1 1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1 1 1 0 1 表1.2 密码锁电路分析真值表 实验分析: 由真值表(表1.2)可知:当ABCD 为1001时,灯X1亮,灯X2灭;其他情况下,灯X1灭,灯X2亮。由此可见,该密码锁的密码ABCD 为1001.因而,可以得到:X1=ABCD ,X2=1X 。

摄影测量坐标转换实验报告

实验一、坐标转换 一、实验背景: 解析摄影测量学通过坐标系统旋转和共线方程建立了像点坐标与对应物点坐标的严密关系。数字影像像素坐标系不同于像平面坐标系,需要通过内定向建立像素坐标系与像平面坐标系的关系,故此次实验的本质即数字影像内定向。 二、实验原理: 1.内定向通过对影像框标的量测来解决,影像内定向的实质是确定像平面坐标系。 2.进行解算的时候我们希望得到的是一个点的像平面坐标,而根据扫描所得到的相片 我们只能得到其像素坐标,它们之间存在一个转换的关系,即仿射变换: 数学模型: ,, 012 ,, 012 x a a x a y y b b x b y =++ =++ 其中x’y’分别为像素点在像素坐标值,x y为对应点像平面坐标值。根据上式我们可以通过部分控制点求得仿射变换中的系数,然后就可以根据一个像素点的像素坐标而 求得其所对应的像平面坐标。 注:当量测分别位于影像四边中央和四角的8个框标,也可采用双线性变换公式进行像 点坐标改正。 三、实验工具: MATLAB,Photoshop 四、实验步骤: 1.量测像框标的像素坐标。 通过PS打开量测其8个框标的像素坐标。 框标分布图: 具体方法:将范围拖动至框标所在处,放大框标,鼠标瞄准十字丝中心,显示出X,Y坐标。

量测完8个框标的像素坐标,同理对中的8个框标点进行量测。 2.找出两张相片上控制点所对应的像素坐标。 由找出下图中左图6个控制点像素坐标。再 由找出下图中右图6个控制点像素坐标。 具体方法:比如要找到6157的像素坐标,我们先找到其大致范围,然后放大,再与周围环 境比对,利用放大的图综合比较,找到控制点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报告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报告书 课程设计题目: 利用四位全加器实现四位数据相加设计 目录 1题目分析 2设计思路 3电路图及电路原理分析 4电路的初步验证 5电路总设计与实现 6总结与体会 7参考文献

1题目分析: 课程设计题目: 利用四位全加器实现四位数据相加设计 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设计要求: 通过8个开关分别设置两个四位8421BCD码的输入,通过数码管观察电路对任意两个8421BCD码相加后输出。 2设计思路 本设计通过八个开关将A3,A2,A1,A0和B3,B2,B1,B0信号作为加数和被加数输入四位串行进位加法器相加,将输出信号 S3,S2,S1,S0和向高位的进位C3通过译码器Ⅰ译码,再将输出的 Y3,Y2,Y1,Y0和X3,X2,X1,X0各自分别通过一个4008译码器,最后分别通过数码管BS204实现二位显示。 BCD码因为从0-9,只有10个有效数字。所以a和b的输入也只有0-9,结果也只能出现0-9。 如果结果超过9的范围,比如6+8,0110+1000,结果等于1110,为14,所以BCD码应该显示0001 0100, 所以调整的全加器应该对第一个全加器再加上6,0110,调整之后,1110+0110=0001 0100 为14,结果正确。所以,2个全家器的作用如上。周边电路就是判断结果是否大于9,如果大于,则驱动调整用全加器加6,如果不大于,则第二个全加器加0或者不工作。 8421BCD码实际为2进制的数据表示法。

一个全加器进行a+b计算。另一个全加器对第一个全家器的结果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四位全加器的相加。 3电路图及电路原理分析 a.我们在实验中,运用了两片4008芯片。其结构如下 4000系列数字电路,4008,4位二进制超前进位全加器 注:4008 4位二进制超前进位全加器 该电路包括4对二进制,还有一个最低位的进位输入端;输出端包括4位和输出以及这4位数的进位输出端。 b.4n位的全加器如下图所示,片与片之间按串行方式进位,片内采用超前进位方式。也可增加一个超前进位发生器,使片与片之间也采用超前进位方式。

数字摄影测量实验报告

《数字摄影测量学》之“4D 产品生产”综 合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任务及目的 在所有专业课程结束之后,为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毕业前的以实际生产为标准的4D 产品生产实习,进一步深入掌握摄影测量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全数字摄影测图过程。包括掌握VirtuoZo 的主要模块的功能、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线画地图(DLG)的制作工艺与流程。并在4D产品基础上,制作出该区域虚拟现实成果。 此实习主要针对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中摄影测量与遥感方向的本科生。 二、试验流程 设置模型参数设置 影像 参数 设置 DEM 参数 设置 正射 影像 参数 设置 等高 线参 数 模型定向 (内相对绝对) 打开工程 打 开 模 型 核线重采样 影像匹配 编辑匹 配结果 生成 DEM 生成 等高线 生成正 射影像 生成等高线叠合 正射影像 IGS编辑4D产品 将4D成果导入三维软件

三、内容和形式 ●了解掌握VirtuoZo 的主要功能模块,利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软件完 成一个区域的加密任务 ●利用空中三角测量的成果,生成DEM ●进行数字微分纠正,生成DOM,并且进行影像镶嵌 ●采用已有航空影像的调绘资料,结合等高线图完成一幅全要素矢量 DLG 制作 ●对已有的纸质地形图扫描数字化,完成DRG 制作 ●将4D成果,导入三维软件,制作虚拟现实场景; 四、实验准备 ●23×23一对数字航空影像以及相应的影像参数。例如:主距、框标距、 摄影比例尺、成图比例尺、控制点、数字高程模型的间隔参数以及正 射影像的比例尺等。 ●每个学生提供一台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VirtuoZo 及立体观测设备

数字摄影测量学汇总

《数字摄影测量学》 实 习 报 告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一、实验的意义和目的 本次实习是基于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平台,制作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数字线划图等数字产品。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对VirtuoZo的应用实习,熟悉该系统的基本功能及操作特点,掌握DEM、DOM、DLG产品制作过程。 二、实习内容 1、学习VirtuoZo摄影测量系统; 2、2_Hammer测区数据准备:参数录入; 3、模型定向: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核线影像生成; 4、2_Hammer测区2个模型的影象匹配; 5、产品生成(DEM、DOM、等高线) 三、操作步骤 1.启动VirtuoZo 正确安装VirtuoZo 之后,即可以运行程序。 在Windows 中启动VirtuoZo 有以下几种方法: 在桌面启动VirtuoZo的快捷方式。 依次单击选项“开始” > “程序” >Supresoft > VirtuoZo > VirtuoZo,即可调用VirtuoZo软件。 在Windows系统的资源管理器中,找到VirtuoZo安装目录,在bin子目录下找到VirtuoZo.exe文件,双击鼠标即可实现调用。 2.新建测区 (1)选择文件> 新建/打开测区新建一个测区。 (2)在弹出的打开参数对话框中文件名栏填入测区名hammer,单击打开。(3)单击主目录一栏右侧的按钮,选择测区目录,例如Hammer文件夹,确定后如图所示。按照默认设置即可,单击保存。 3.创建相机参数和像控点文件 创建相机参数文件: (1)选择主界面下的设置>相机参数来设置相机参数。

摄影测量实验报告

《摄影测量原理》 实 验 报 告 院系: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一预备知识 一、实验目得 1、了解4d得基本概念。 2、了解VirtuoZo NT系统得运行环境及软件模块得操作特点。 3、了解实习工作流程,从而能对4d产品生产实习有个整体概念。 二、实验内容 1、熟悉4D得基本概念。 数字高程模型(缩写DEM)就是在某一投影平面(如高斯投影平面)上规则格网点得平面坐标(X,Y)及高程(Z)得数据集。 数字正射影像图(缩写DOM)就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经扫描处理得数字化航空像片,经逐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镶嵌,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范围剪裁生成得数字正射影像数据集。它就是同时具有地图几何精度与影像特征得图像,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真实等优点。 数字线划地图(缩写DLG)就是现有地形图要素得矢量数据集,保存各要素间得空间关系与相关得属性信息,全面地描述地表目标。 数字栅格地图(缩写DRG)就是现有纸质地形图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得栅格数据文件。每一幅地形图在扫描数字化后,经几何纠正,并进行内容更新与数据压缩处理,彩色地形图还应经色彩校正,使每幅图像得色彩基本一致。数字栅格地图在内容上、几何精度与色彩上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保持一致。 2、了解VirtuoZo NT系统,熟悉系统得运行环境及配置,主要软件模块以及作业方式等,了解系统目录。 3、系统启动。 4、4d产品制作流程

根据VirtuoZo制作4d产品得基本工作流程如下: 三、实验方 法与步骤 通过阅读 实验指导书, 对制作DE M、DOM流 程以及基本知 识进行足够得 了解。 四、实验结 果 五、实验心得与体会 通过学习摄影测量这门课,我已经了解4D得一些知识,现在又做了这次实验,使我对4D产品又加深了了解,此外,我也接触到了一个软件VirtuoZo NT,我开始就将这个软件进行练习,不断得去了解这个软件,通过实习指导书与视频,我对这个软件得又了更进一步得了解,这个软件就是做摄影测量实验得基础,在这个界面里能够做出一个完美得数字模型,能够将整个城市或者整个地区得影像制作成地形图与正摄投影图,能够使人们更加直观得瞧出地区得整体景象,我们能够用它制作4D产品,我要理解这个软件得制作流程,能够更好得做出产品。

近景摄影测量复习提纲及答案

近景定义:通过摄影手段以确定(地形以外)目标的外形和运动准柜台的科学手段。 优点:1.它是一种瞬间获取被测物体大量物理信息和几何信息的测量手段。2.它是一种非接触性量测手段,不伤及测量目标,不干扰被测物自然状态,可在恶劣条件下作业。3.它是一种适合于动态物体外形和运动状态测定的手段,是一种适用于微观世界和较远目标的测量手段。4.它是一种基于严谨的理论和现代的硬软件,可提供相当高的精度与可靠性的测量手段。 5.它是一种基于数字信息和数字影像技术以及自控技术手段。 6.可提供基于三维空间坐标的各种产品。 缺点:1.技术含量高,需要昂贵的硬件设备投入和较高素质的技术人员,设备的不足以及技术含量的欠缺均会导致不良的测量结果。2.对所有测量对象不一个定是最佳选择。 主要用途:1.古建筑与古文物摄影测量。2.生物医学摄影测量。3.工业摄影测量。 发展状况:在国际上已有五六十年历史,在进京摄影测量与机器视觉委员令的组织下,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性的学术讨论会。近景摄影测量,在国内近十余年有较大发展。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委员会负责协调学术交流工作。 内外方位元素的选择:1.内方位元素:恢复(摄影时)光束形状的要素。若有四个框标像在像片P上它们构成一个框标坐标系,像主点在此框标坐标系内的坐标(X0,Y0)以及主距f,即为像片P的内方位元素。 外外方位元素的选择:确定光束在给定物方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与朝向要素。三个直线元素,即坐标值XYZ,用以形容各光束定点(摄影中心)S在物方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三个角元素,用以形容光束在物方空间坐标系中的朝向。 摄影机的分类:量测摄影机、格网量测摄影机、半量测摄影机、非量测摄影机。 各类摄影机的性能与技术指标:量测摄影机:机械结构稳定,光学性能好; 格网量测摄影机:配有标准网格以改正底片变形,并具备量测摄影机功能; 半量测摄影机:不具备量测摄影机众多功能但配有改正底片变形的格网; 非量测摄影机:内方为元素不能记录,光学畸变颇大,未采取减少或改正底片变形的措施并且不具备记载外部定向参数的功能。 何谓一步像机:一步相机又称一次成像照相机。利用此类相机,在启动快门一分钟后,即可获得照片。感光材料自身,集感光片、电源以及显影定影药浆于一体构成。 非量测用像机有哪些优点和特性:1、社会拥有量大,包括它的通用性与普及性;2、使用方法灵活,包括调焦范围大,可手持摄影,可对任意方向摄影;3、价格相对低廉;4、适合某种专业的特殊要求,如连续摄影、高速摄影、同步摄影、跟踪摄影、显微摄影、有线或无线遥控摄影、全景摄影和水下摄影。 立体摄影机:在已知长度的摄影基线两端,配有两台主光轴平行且与基线垂直的量测摄影机的设备,称之为立体量测摄影机。 CCD的概念、原理和形式:电荷耦合器件CCD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半导体器件。原理:CCD是在N型或P型硅衬底上,生长一层很薄的(约10nm)二氧化硅绝缘层,再在此氧化层上,按一定序列,淀积多个相隔很近的金属电极而生成的。通过光注入方式或电注入方式,将代表输入信号的电荷,引入金属电极下的表面势阱后,通过附加在金属电极上的控制信号,使电荷做存储及转移动作,最后在输出端收集输出信号。 形式:线阵CCD图像传感器、面阵CCD图像传感器、CCD摄影机、固态摄像机 彩色电视机的制式有哪几种:NTSC制式、PAL制式、SECAM制式、EIA制式 夜视器的作用和适应范围:作用:对照度很低的对象进行观察、监视以至测量。 适用范围:应用于黑暗条件下的隐蔽性监视,如野生动物观察、工厂、仓库、海关、边防的巡视、公安与法院的取证以及银行、公司的保安等方面。

测绘工程第3学期-数字摄影测量学-阶段作业详解

数字摄影测量学(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 单选题(共40分) 说明:() 1.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拟、解析摄影测量的产品不同,其中,数字摄影测量的产品是 _____。(4分) (A) 模拟产品 (B) 数字产品 (C) 模拟产品或数字产品 (D) 以上都不是 您的回答:C 2. 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范畴还是确定被摄对象的几何与物理属性,即量测与 _____。(4分) (A) 理解(识别) (B) 生成DTM (C) 生成正射影像图 (D) 影像数字化测图 您的回答:A 3. 计算机辅助测图的数据采集过程中,第一个步骤是像片的 _____。(4分) (A) 定向 (B) 相对定向 (C) 外定向 (D) 绝对定向 您的回答:A 4. 按地形图图式对地物进行编码,可分两种方式进行。其中,只需要 3位数字的编码方式是_____,其缺点是使用不方便,使软件设计复杂。(4分) (A) 顺序编码 (B) 按类别编码 (C) 按地物编码 (D) 按地貌编码 您的回答:A 5. 量测的数据即每一点的三维坐标是数字测图数据的主体。对量测的每一点要填写坐标表,在填写时,除了最主要的内容——点的X,Y,Z坐标之外,还必须填写其_____,供编辑与绘图时检索用。(4分) (A) 链接指针 (B) 属性码 (C) 首点检索指针

(D) 公共检索指针 您的回答:A 6. 模型之间的接边及相邻物体有公共边或点的情况,均要用到 _____功能,避免出现模型之间“线头”的交错,或者本应重合的点不重合。(4分) (A) 直角化处理 (B) 吻接 (C) 复制(拷贝) (D) 直角点的自动增补 您的回答:B 7. 在数据输出之前,需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主要包括建立数字地面模型与 _____。(4分) (A) 生产数字地图的数据编辑 (B) 建立数字正射影像 (C) 生产地形数据库 (D) 栅格影像数据的矢量化处理 您的回答:A 8. 机助测图的数据编辑任务有图形编辑与 _____两类。(4分) (A) 地物编辑 (B) 字符编辑 (C) 属性编辑 (D) 地形图图式编辑 您的回答:B 9. 计算机辅助测图的数据输出的两个重要方面是数据库和 _____。(4分) (A) 生成DEM (B) 生成数字化地图 (C) 屏幕 (D) 栅格影像 您的回答:C 10. 在计算机辅助测图的数据处理中,无论是联机还是脱机的编辑,机助测图数据编辑应包括插入、修改 任意一点和_____等必须的功能以便对已记录的信息作修改。(4分) (A) 复制 (B) 删除 (C) 剪切 (D) 镜像 您的回答:B 多选题(共18分)

摄影测量学实验报告

课间实验报告 2010年——2011年第 2学期 实验课程:摄影测量学 实验班级:08级地理信息系统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重庆交通大学测量与空间数据处理实验室

目录 实验一: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算法实现 实验二:人眼立体相对观察

实验一: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算法实现 一、 实验目的 通过用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C++或者C 语言、C# 、VB 语言)编写一个完整的单片空间后方交会程序,通过对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进行计算,运用共线方程式反求输出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并评定精度。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单片空间后方交会的原理、方法,体会在有多余观测情况下,用最小二乘平差方法实现解求影像外方位元素的过程。通过上机调试程序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实验器材 1. 航片坐标量测数据,控制点成果表,航片摄影参数等: ①已知航摄仪内方位元素:f=153.24㎜,000x y ==,摄影比例尺:1/50000 ②已知4对控制点的影像坐标和地面坐标 ③要求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 三、 实验原理 以单幅航空影像为基础,从该影像所覆盖地面范围内若干控制点的已知地面坐标和相应点的 像坐标量测值出发,根据共线条件方程,求解该影像在航空摄影时刻的外方位元素 。由于空间后方交会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共线方程是非线性函数,为了方便外方位元素的求解,需要首先对共线方程进行线性化。 四、 实验步骤 运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计算过程代码,其代码编写原理为: 1. 运用空间后方交会的基本公式: 2. 误差方程式和法方程式的建立: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QuartusII原理图输入 法设计与实现 学院:北京邮电大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名称和实验任务要求 实验名称:QuartusII原理图输入法设计与实现 实验目的:⑴熟悉用QuartusII原理图输入法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 ⑵掌握QuartusII图形模块单元的生成与调用; ⑶熟悉实验板的使用。 实验任务要求:⑴掌握QuartusII的基础上,利用QuartusII用逻辑 门设计实现一个半加器,生成新的半加器图像模 块。 ⑵用实验内容(1)中生成的半加器模块以及逻辑门 实现一个全加器,仿真验证其功能,并能下载到实 验板上进行测试,要求用拨码开关设定输入信号, 发光二级管显示输出信号。 ⑶用3线—8线译码器(74L138)和逻辑门实现要求 的函数:CBA F+ C + =,仿真验证其 + B C B A A A B C 功能,,并能下载到实验板上进行测试,要求用拨 码开关设定输入信号,发光二级管显示输出信号。二.设计思路和过程 半加器的设计实现过程:⑴半加器的应有两个输入值,两个输出值。 a表示加数,b表示被加数,s表示半加和, co表示向高位的进位。

⑵由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理论知识可知b a s ⊕=;b a co ?= 选择两个逻辑门:异或门和与门。a,b 为异或门和与门的输入,S 为异或门的输出,C 为与门的输出。 (3)利用QuartusII 仿真实现其逻辑功能,并生成新的半加器图形模块单元。 (4)下载到电路板,并检验是否正确。 全加器的设计实现过程:⑴全加器能够由两个半加器和一个或门构成。全加器有三个输入值a,b,ci ,两个输 出值s,co :a 为被加数,b 为加数,ci 为低 位向高位的进位。 ⑵全加器的逻辑表 示式为: c b a s ⊕⊕= b a ci b a co ?+?⊕=)(

经典近景摄影测量实习心得.doc

近景摄影测量实习心得 通过近景摄影测量实习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深入掌握摄影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加强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技能训练。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篇1 这次暑期实习,没有像往年那样选择**县,而是不远千里的前往内蒙古区满洲里市,参与到**矿区控制及地形测量的工程当中。相比于以往的教学型实习,真正的工程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测区属于呼伦贝尔草原的一部分,动植物种类较少,地势较为平坦,地貌相对简单,但在这实习的十多天里还是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艰辛。现在细细想来,那十多天的经历,虽然艰苦,但却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

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

数字摄影测量学作业题答案

数字摄影测量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绪论 P6 3:概念在P3,组成:图0-1 5:任务: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范畴还是确定被摄对象的几何与物理属性,即量测与理解。即不仅要自动测定目标点的三维坐标,还要自动确定目标点的纹理。 现状:处理数字影像或数字化影像、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作业 面临的若干典型问题…… 第一篇 计算机辅助测图与数字地面模型 第一章 计算机辅助测图的数据采集 15页 2:P8-9。 1)像片的定向: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光束法一步定向 2)输入基本参数:测图比例尺、图幅的图廓点坐标等 3)输入/选择地物属性码,依次采集各点 4)量测同一类地物中的其它各地物 5)量测新的地物,方法同上3、4。 6)必要时,联机编辑。 3:便于管理、输入、显示、输出等。 1)键盘输入 2)菜单输入 仪器面板输入 数字化菜单仪输入 屏幕菜单 3)音响输入 4:略 第二章 计算机辅助测图的数据处理 19页 1:建立DTM与生产数字地图的数据编辑(图形编辑、字符编辑),目的是保证所测数据的图形表示和注记都正确、符合规范要求。 4:略1、键盘命令2、功能键3、菜单式交互 12:图形编辑:复制、删除、修改、自动闭合、捕捉、平行化、直角化等。字符编辑:中英文注记、字库、符号库。 第三章 计算机辅助测图的数据输出33页

1:1)输出至数据库2)应用数控绘图仪,将所获取的数字地图以传统的方式展给在图纸上(或屏幕上)。 图形输出主要功能为P21: ·图板定向; ·绘图廓与公里格网; ·绘制各种独立制图符旱,如三角点等; ·绘制各种类型的线,如虚线、点划线等; ·曲线拟合与光滑; ·绘已知线的平行线; ·进行闭合区域内的符号填充,如晕线、植被符号、地貌符号等; ·各种方位、不同型号的中、西文及数字注记。 7:图板定向的目的是建立空间坐标系(大地坐标系)与绘图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过程即坐标转换的过程。 9:符号库的建立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早期使用较多的子程序库,即对每一符号编制一个子程序,全部符号子程序构成一个程序库。执行简单、占存储空间大。 另一种是由绘图命令串与命令解释执行程序组成。算法复杂点、占存储空间少点、执行需指定参数。如一个铁路的符号命令参数串可设计为: 绘曲线;绘平行线,宽度;分段,间隔;垂线,长度;填充。 11:1)图板定向; 2)绘图廓与公里格网; 3)绘制各种独立制图符号,如三角点等; 4)绘制各种类型的线,如虚线、点划线等; 5)曲线拟合与光滑; 6)绘已知线的平行线; 7)进行闭合区域内的符号填充,如晕线、植被符号、地貌符号等; 8)裁剪 9)各种方位、不同型号的中、西文及数字注记。 第四章 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 61页 2略P35-36:1、规则格点(格网) DEM2、不规则三角网 DEM3、Grid-TIN混合形式的DEM

摄影测量学空间后方交会实验报告测绘101徐斌

摄影测量学空间后方交会实验报告测绘101徐斌摄影测量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学院: 建测学院 班级: 测绘101 姓名: 徐斌 学号: 26 一( 实验目的 1.深入了解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计算过程; 2.加强空间后方交会基本公式和误差方程式,法线方程式的记忆; 3.通过上机调试程序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原理 以单幅影像为基础,从该影像所覆盖地面范围内若干控制点和相应点的像坐标量测值出发,根据共线条件方程,求解该影像在航空摄影时刻的相片外方位元素。 三(实验内容 1.程序图框图

2.实验数据 (1)已知航摄仪内方位元素f,153.24mm,Xo,Yo,0。限差0.1秒 (2)已知4对点的影像坐标和地面坐标: 影像坐标地面坐标 x(mm) y(mm) X(m) Y(m) Z(m) 1 -86.15 -68.99 36589.41 25273.32 2195.17 2 -53.40 82.21 37631.08 31324.51 728.69 3 -14.78 -76.63 39100.97 24934.98 2386.50 4 10.46 64.43 40426.54 30319.81 757.31 3.实验程序 Form1.cs 程序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1012711039.html,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using System.IO; namespace 后方交会1 {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 public Form1() { InitializeComponent(); } public double f,m, Xs, Ys, Zs,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q, w, k; public static int N,s; public double[] x = new double[4];

近景摄影测量

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 近景摄影测量 传统把近到一米内远到100米以内的摄影测量称为近景摄影测量。这样近当然不可能在飞机上,因此,近景又可以称为地面摄影测量。 近景摄影测量难点:航空摄影测量是平行摄影,摄影要求简单,摄影很规范化, 基线不变,摄影关系不变.交会角不变,利于匹配。它的照片也很规则,各单模型是固定基线、摄摄影关系及交会角,非常规范.因而当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时,它容易通过连续的空中三角测量实现各单模 型的连接和点的匹配传递从而达到自动化.但是同样是双目视觉的近景摄影测量是交向摄影,它的摄影条件非常复杂,拍摄要求非常苛刻,拍的照片远没有航摄平行摄影那样规范.它本身 的这些因素使它永远解决不了匹配,交会角,精度三者的三角矛盾.无法实现自动化. 三者矛盾:从精度而言: 交会角大,基线长,精度高; 交会角小,基线短,精度低. 从匹配而言: 交会角大,变形大,匹配难; 交会角小,变形小匹配易; 能满足两张影像变形不超过匹配的许可,而又能满足起码的精度,这样的交会角在传统的近景摄影测量---即基于双目观测原理中的近景摄影测量的地面摄影条件几乎是不存在的.这便是近几十年来近景摄影测量无实质进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解决:张院士把从空间一个点由两条光线交会的摄影测量基本法则变化为空间一个点由多条光线交会而成的全新概念,彻底解决了数字近景发展的难题。Lensphoto Lensphoto介绍:A.新的理论原理; 传统摄影测量无论是模拟方式,解析方式或是数字化方式,都是基于人眼双目立体视觉的基本原理。Lensphoto实现了从传统基于人眼双目视觉原理到真正基于计算机视觉原理完成摄影测量的跨越;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上讲,这是一套实现了质的飞跃的崭新技术。以计算机视觉原理(多基线)代替人眼双目视觉(单基线)传统摄影测量原理,从空间一个点由两条光线交会的摄影测量基本法则变化为空间一个点由多条光线交会而成的全新概念。B.新的数据获取方式; 旋转多基线摄影: 一个模型可以由多张照片生成,不再是一条摄影基线.多条基线多张照片同时构成多个模型.多基线摄影又分旋转和平行两种摄影方式.这是一种全新的摄影机制.与它对应的软件新处理技术基础便是计算机视觉原理.它将原来按“单模型”处理的交向摄影,扩展为多个模型的区域;比常规的“交向 摄影的单模型”,可大大的减少控制点。C.新的匹配技术; 多片立体匹配: 多基线摄影新机制的引入,使近摄影测量首次有了影像匹配的条件.Lensphoto所采用的是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 多片立体匹配技术, 适应于被摄物体的空间分布不连续、断裂、遮挡的新的影像匹配,此技术也是公司的专利.它优于现有一切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工作站中的匹配技术.D.首次在近景摄影测量中运用了空中三角测量及平差技术.Lensphoto是世界上第一套将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和 区域网平差引入近景摄影测量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软件。故它具有极高的精度及自动化。 Lensphoto采用的普通的单反数码相机获得多基线影像,利用可靠的近景多片匹配算法获取大量的同名点,然后通过近景空中三角测量获取向片外方位元素和相机参数,最终通过多光线前方交会及区域自由网平差,自动生成物方区域三维坐标点的点云,从而建立高精度的数字表面模型,进行各种比例尺的线划地形图测绘等等。 性能优势:(1)以普通数码相机取代量测相机,使该技术易于普及。数据采集简单迅速。大大减少外业工作量。内业处理简单容易。(2)精度高。从而可应用行业广。(3)近景摄影测量历史上首次将空中三角测量和平差技术引入。实现了高自动化,高效率。将空中三角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