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指导文言文翻译
中考复习指南古文翻译

中考复习指南古文部分翻译(四)司马朗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
九岁的时候,有人说起他父亲的字,司马朗说:“不尊重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
”那个人对他表示了歉意。
十二岁的时候,通过经学考试,成为一名童子郎。
因为司马朗长得又高又壮,监考的官员怀疑他隐瞒了年龄,便盘问他。
司马朗说:“我内外的亲戚,历来都长得高大。
我虽然幼稚柔弱,却没有攀高依赖的习气,折损年岁来谋求学业的成就,这不符合我的志向。
”监考官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
后来关东一带黄巾军起事,原来的冀州刺史李邵家住野王县,临近险要的山区,打算迁徙到温县居住。
司马朗劝说李邵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只限于春秋时的虞国和虢国吗?温县与野王县就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
现在您离开野王而迁居温县,只不过是逃避了早晨死亡的期限,却不能把死期延缓到明天,而且您身上寄托着一郡人民的希望,现在贼寇还没到您就要先离开,沿山一带州县的人民必然恐惧震惊,这等于动摇民心,为那些强盗坏人打通犯罪的途径啊!我私下里真为全郡担忧。
”李邵不听劝告,沿山一带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
司马朗二十二岁时,曹操征召他为司空掾史,任命他为成皋县令,因病离职,又复职任堂阳县长。
他治理地方政策宽厚仁惠,不用鞭、杖等刑罚,百姓也不犯法。
他升任兖州刺史,政策和教化得到了全面的推行,受到百姓的称赞。
即使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司马朗也总是穿着粗布服,吃粗劣的饭食,用俭仆的生活给部下作出表率。
建安二十二年(217),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吴国,行军到居巢的时候,部队中发生了瘟疫。
司马朗亲自巡视军营,为生病的士卒请医配药。
他自己也染上了疾病,死时年龄为四十七岁。
三、点评: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五)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
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
苏世长深深作了一个揖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
中考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第一册1、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原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原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原文: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原文: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翻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原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原文: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15、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中考必考25篇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中考必考25篇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一.《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考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三峡》原文: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
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
这块岩石本来已经很高了,再加上江水迂回曲折,即使路上过了两夜,还能望见这东西。
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
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译文: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
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
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顿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1]原文: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⑩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⑧,始极其浓媚⑨。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⑩,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
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
中考常考十六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中考常考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6篇)整理此资料用意:将常见易考文言文及其翻译归纳,不必繁琐分册复习,节省宝贵时间。
包含以下篇目:一、《醉翁亭记》;二、《岳阳楼记》;三、《小石潭记》;四、《桃花源记》;五、《出师表》;六、《记承天寺夜游》;七、《陋室铭》;八、《爱莲说》;九、《送东阳马生序》;十、《三峡》;十一、《论语十则》;十二、《鱼我所欲也》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十四、《曹刿论战》;十五、《马说》;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醉翁亭记》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优美。
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青岛市语文中考复习指导》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被他珍藏的书画有几百个。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
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太荒谬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正午牡丹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
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
丞相吴育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
根据什么来辨别它(是正午的牡丹)呢?画中的牡丹萎靡无力而且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这就是正午时猫的眼睛。
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是聚拢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
猫的瞳孔在早晨和晚上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间,猫瞳孔就渐渐变得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
”这也是善于研究古人笔下的意境啊!三子能言沛郡有位姓周的士绅,一次添了三个儿子。
(然而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年龄眼看都快二十岁了,都是一张开嘴只能“呜哩哇啦”地,却不会说话。
(一天,)突然有位客人从他门前经过,口渴了想讨杯茶水。
听到了屋里那几个傻儿的声音,问道:“这是什么声音啊?”周某回答:“这是我的儿子(发出的声音),(他们)都不会说话。
”客人说:“您可回想、反省过(自己曾经犯过的)过错呢,(否则,)怎么到这样的地步呢?”周某听他所说的话,认为很奇异,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
想了很长时间,出口说:“我(积德行善,实在)都想不起做过什么缺德坏良心的事啊。
”客人说:“你换着(思路)再想想,幼年时做过什么事。
”周某进入内室,(大约)一顿饭的时间,出来对客人说:“我想起来了。
记得在我小时候,正当床上面有燕子窝,窝里有三个小燕子,母燕子从外面寻食回来喂它们。
中考说明文言文翻译.doc

中考说明文言文翻译(一)前秦王苻坚从河东返回,任命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
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领京兆尹。
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强太后的弟弟,他借酒逞凶,骄纵蛮横,抢人财物子女,是百姓的祸害。
王猛一上任就拘捕了他,进上奏章请求处理,没等回复,强德就已经陈尸街市。
苻坚见到奏章后迅速派使者来要将强德赦免,但为时已晚。
王猛与邓羌志同道合,斩除邪恶,纪正冤案,无所顾忌,几十天时间,被处死和依法黜免的权贵、豪强、王公贵戚有二十多人,震动了朝廷上下,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路不拾遗。
苻坚感叹地说:“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二)自新年少读书,聪明绝伦。
古《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友们茫然呆立而无所获,自新随口而答,仿佛很平常很熟识的一样。
他性格方正诚实,没有丝毫的矫饰。
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讽的,把他看作是乡下人。
同舍的书生晚间读书,疲倦而睡去,自新用灯架扔(以提醒他),油污满桌子,他严肃恳切地提出批评,仿佛老师一样。
他的兄长是里长,乡里多有逃亡之人,租税没地方来。
每到年终,官府催交租税,把他拷打得体无完肤。
自新就到县衙代哥哥受刑,而把哥哥藏匿到别的地方去。
县吏为其意气而感到奇怪,刚要施与杖刑,他就阻止了,问:“你是什么人?”自新说:“我是里长,本是一名书生。
”县官让他试写一篇文章,他马上就写成了,县官安慰他,并免去了对他的刑罚。
年仅二十岁,就在别的地方教授学生。
每年回乡探亲工四次,穿着破衣草鞋,徒步往返,为他的母亲准备酒菜饭食,兄弟俩酣笑,把它视为最高兴的事。
(三)东坡到钱塘就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欠购绫娟的钱两万不还,公差把那人招来询问,他说,我家以制扇为生,正好父亲亡故,而自今年春天以来,连看下雨,天气又冷,做好的扇买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钱。
东坡凝视他许久说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卖。
片刻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娟扇面二十把,拿起判案笔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挥而就。
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还钱。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唐雎不辱使命》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唐雎不辱使命》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2、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而安陵君却凭借着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亦头抢地耳。
译: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6、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7、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译: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了。
8、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
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
每次叫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
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
”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
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
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
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甲寅年,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想用来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衡担任京兆提学。
64一个屠夫晚上回家走在路上,因为被路上的狼盯上,看到路旁有一所被夜里耕地的人遗弃的房子,跑进去趴了下来。
狼把爪子伸进去探寻,屠夫立即抓住,让狼的爪子缩不回去。
可是又没办法杀死狼。
只有一寸的小刀,于是就割开了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皮的办法吹狼。
用了力气吹过后,觉得狼不能动了,才用腰带绑上。
出去一看,狼胀得像牛一样,大腿不能弯,嘴巴张开不能合上。
于是屠夫就把它背回家了。
如果不是屠夫的话,怎么能够想到这个计策呢?
75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68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
黄筌画雀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
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
”验之信然。
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1.上文作者是代的文学家苏轼,我们曾学习过他的一首咏月词。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验之信然。
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
B.虽画师且不能。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乃知观物不审者。
乃不知有汉。
D.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本文揭示了一个艺术创作规律,那就是:。
(2分)
译文:
黄筌一次画了一只飞鸟,脖子和脚都是伸展开的。
有人对他说:“飞鸟缩起脖子才能把脚张开,把脚缩起来才能把脖子伸出来,没有像这样两者都张开的。
”黄筌就去验证了一下,发现果然是这样。
由这件事我们知道,如果不能仔细的观察事物,就算只是个画师,也无法做好本职工作,更何况是做大事的人呢?因此君子应该认真的学习并且善于提问才是。
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①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②重担,息树阴下。
少时,且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③肩之物。
久未果,遂讼于官。
时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咸无对者。
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惠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罪。
注释
①负:背。
②薪:柴。
③释:放下。
④藉:垫衬;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
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
⑤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⑥顾州纲纪: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州纪纲,州府的主簿。
纲纪:随从人员。
⑦群下:部下,属员。
⑧咸:都。
⑨实:事实,真实的。
⑩伏:通“服”,文中指趴在地上认罪。
遣:派,此处指打发。
译文
有背着盐的和背着柴的人,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
一会儿,将要走了,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
李惠让他们出去,回头看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下属官吏都不能回答。
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看见(发现)有少许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于是伏在地上承认了罪过。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
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④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选自《北史•李惠传》)
【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
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
②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③纲纪:随从人员。
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
④群下:部下,属员。
⑥实:事实,真相。
19.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2分)
A. 同释重担息树阴(解释) B顾州纲纪(回头看)
C惠令人置羊皮席上(放) D得其实矣(得到)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
A. 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拿)
B.徐喷以烟(用)
C.仁以为己任(可以)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凭借)
21.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用手杖(棍子)敲打羊皮,看见有少量的盐屑(掉下来)。
22.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
(2分)
做人要诚实,不能见利忘义;遇事要善于动脑筋。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
行者见而哂②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③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行者服而去。
【注释】①息:呼吸。
②哂(shěn):讥笑。
③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13、解释下列加点词。
(2分)
(1)气竭汗雨()(2)行者服而去()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此句:甚矣,农之惰也。
(2分)
15、行者服而去中“服”的原因是:(2分)
16、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农夫耕田的时候,“数息而后一锄”,说明农夫是个懒惰的人。
B.行者解衣下田,最后累倒在田里,表现出他劳动非常卖力。
C.“乃子之术谬矣”中的“术”具体指耕作的方法技术等。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方法正确,再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了。
参考答案:语文网
13.(2分)(1)尽,完了(2)离开
14.(2分)你这样做农活太懒惰了!
15.(2分)行者认识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或行者认识到了自己当初对农夫耕田的看法是错误的)、(2分)C
16翻译: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
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说:“你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一个月也干不完。
”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
来耕地,你可以向我示范耕地的方法吗?”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
还没过多少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将要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今天才知道耕地的困难。
”农夫说:“困难的不是耕田,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 过路人心服口服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