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黄土高原的演变
黄土高原自然景观变迁

大型动物绝灭,物种多样性降低
由于人口增长和农业活动,大量森林、草原为人工景观取代,因为自然景观日益细小和分散化,许多动物因为失去了生存条件,相继在黄土高原地区灭绝。
直至近代黄土高原尚有虎、豹、熊、狼等大、中型食肉动物的活动,但是随着残存的森林逐渐为农田取代,森林斑块日益破碎、廊道中断,由于缺乏足够的食物,和遗传多样性交流的中断,老虎、熊业已在黄土高原地区绝灭,豹、狼等只零星的分布在一些深山区,形成了少数缺乏遗传交流的孤立的种群,也处于困境之中。上述动物在黄土高原地区的灭绝与濒危直接造成这些物种在中国的种群被分割成相互孤立的东北和南方两个种群,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城市建设,森林严重破坏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时期时代晚期就出现了原始城市的雏形,自西周至五代长达2000年的时间里,中央政府以及北方割据政权长期建都于黄土高原南部的长安和洛阳,长安有13朝古都之称、洛阳有九朝古都之称。同时由于战乱,都城屡毁屡建,特别是秦、汉、隋、唐四朝大修长安(咸阳)城,宫殿、城市建设无疑需要砍伐大量森林,杜牧《阿房宫赋》中“蜀山兀,阿房出”的描写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
河流含沙量增加,湿地面积减小
河流含沙量的增加是水土流失的必然结果。黄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的河流,但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时期,黄河的含沙量并不一直如同现在一样高,也不总是呈上升趋势,而是随着中游黄土高原地带的水土流失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实际上,根据历史文献,黄土高原很多地区曾经有过清水河流。 湿地的消失给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以巨大的影响,首先湿地生物群落主要是鱼类和水鸟减少了,同时黄土高原北部干旱地区的湿地一旦干涸,就很容易沙化,湿地旁生长的古代森林也消失了。Fra bibliotek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荒凉寂寥的黄土高原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东北森林变化
寒温 带针 叶林
净化 空气
浮尘、扬沙天 气增加
水旱灾害增加 沟谷纵横、风 化加速
温带 针阔 混交 林
改 善 生 态 环 境
涵养 水源
保持 水土
水土流失加剧
腐殖质减少
生 态 环 境 恶 化
森林 面积 锐减
补充土 壤有机 质
多人 工林 或天 然次 生林
1.澳大利亚东北部近海分布着大片的生物 礁——大堡礁。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 —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这与大气中二氧化 碳浓度增大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球 环境具有( ) A.整体性 B.地域差异性 C.独特性 D.表现复杂性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如何演变来的?
汉代的黄土高原, 草肥水美、山青水秀。
今天的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要素组成: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自然要素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 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水土流失的例子:
水文变化 泥沙淤积,泛滥平原
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植被下降,逐渐消失
水 土 流 失
地貌变化 土壤侵蚀 植被退化
气候变化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 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例子:东北森林破坏导致了环境的整体 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水 生物 土壤
大气
岩石、地形
“相互联系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教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能识记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2.能识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3.能背出人类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
一、预习检测能背出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
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
到了明清 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
森林只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山区。
二、导入三、新授内容【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1.自然环境的组成(1)圈层:A大气圈、B岩石圈、C水圈、D生物圈、E土壤圈、人类圈。
(2)主要环境能量:地球内能和太阳能。
(3)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2.自然环境整体性含义及主要表现(1)整体性含义: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2)表现①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案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温带荒漠景观的形成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案例:破坏森林与绿化造林所引发的不同环境效应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案例:河流中、上游植被破坏对下游地区的影响(3)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①表现: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
②强弱:取决于各组成成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a.强:系统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b.弱:组分和结构简单,功能不协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共18张PPT)优质课件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ke

安徽省含山中学 柯小红 QQ:7384165
活动
分析修建水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完成下图
地下水 物种构成改 位上升 变或某些物 种消失
变得温 和湿润
泥沙淤 积减少 洪水频率减 少或洪水灾 害减轻
安徽省含山中学 柯小红 QQ:7384165
读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1)~(2)题。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
通过植物蒸腾和土壤蒸 发,大气获得了水汽。
土壤及岩石风化物被侵 蚀,搬运到低洼处堆积, 形成沉积岩。
⑴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⑵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⑶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安徽省含山中学 柯小红 QQ:7384165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安徽省含山中学 柯小红 QQ:7384165
的根本因素是(
A.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
B.地壳运动 D.人类活动
(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
安徽省含山中学 柯小红 QQ:7384165
安徽省含山中学 柯小红 QQ:7384165
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
安徽省含山中学 柯小红 QQ:7384165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
安徽省含山中学 柯小红 QQ:7384165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安徽省含山中学 柯小红 QQ:7384165
安徽省含山中学 柯小红 QQ:7384165
平衡功能: 保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性质的相对 稳定。
安徽省含山中学 柯小红 QQ:7384165
5.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导学案)-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Ⅰ

第 1 页 共 8 页第五单元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区域认知: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综合思维: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应用整体性思维来分析地理现象的本质.地理实践力: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人地协调观: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知识,说明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能将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联系起来,真正理解地理环境中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1.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地理环境整体性含义的理解;(重点)2.然地理环境系统整体性的演变:(难点)一、.自然环境的组成包括大气圈(图中____所示)、______圈(图中B 所示)、____圈(图中C所示)、土壤圈、______圈(图中D所示)、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
【温馨提示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要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一)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①每一要素都作为______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______和相互作用。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__________甚至______的改变。
③某以要素的改变,不仅会改变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还容易导致改变。
(二)自然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1)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统一的结和,产生效应。
(2)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取决于于各组分的和的协调性。
(三)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1)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发展的,强度,会发生变化,周期性的日变化、年变化是在产生的,一般不会发生系统的演替。
(2)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时,系统结构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产生新的,形成新的。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利用自然资源、修复和改善。
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也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3、在资源开发的过程,要有综合的考虑和,正确处理与的保护的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修改

• 4、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地理环境各要素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构成一个整 体,但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④各要 素对环境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D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 5、 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 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 A ) • 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会 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 B.水土流失给河流中上游带来的危害最大 • C.因为河流中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 • D.河流中上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 重
6、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 土壤的原因是 (A )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 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 C.光热条件太差 D.水分条件太差 7、下列土地利用形式,属于合理经营、用养结 合的是( A ) A、南方丘陵区在坡度较缓区发展水稻种植业 B、黄土高原地区发展耕作业 C、青藏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D、北方黑土区大力增施有机肥
河流 上中 游砍 伐森 林
河流 上中 游水 土流 失
河流 含沙 量增 加
下游 河道 泥沙 淤积
河道泄洪能力 降低 河床抬升,形 成“地上河”
洪 涝 地下水 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 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二)对区域资源的利用
活动: 人类开发利用某一区域资源,能否影响到 其它区域的环境资源?为什么?
(三)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
活动: 利用不可更新资源,能否影响到其它 环境要素和环境资源?为什么?
2020-2021地理湘教版选择性第一册教师用书:第5章 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5章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1.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地理实践力)2。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综合思维)3。
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
(区域认知)4.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知识,说明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人地协调观)一、自然环境的组成1.物质组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2.主要环境能量:地球内能和太阳能。
3.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1)整体性的含义:指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2)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3)表现: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可形象地比喻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1)表现: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
(2)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整体性的意义错误!2.人类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图表点拨]教材第105页图5-3和图5-4,两图展示出不同空间尺度上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一般来说,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陆尺度等属于大尺度范围,而局部地区则属于小尺度范围。
(1)阳光不属于地理环境要素。
()(2)自然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生产功能是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独立完成的. () (4)在河流中上游砍伐森林不会对下游地区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