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合集下载

生物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教案)

生物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教案)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藻类与植物的类群第一节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基础主干梳理一、植物的类群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二、藻类1.结构特点和生理特征: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藻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

2.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连线):三、苔藓植物四、蕨类植物1.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2.与人类的关系(把字母对应填写在横线上):a.卷柏b.蕨c.满江红d.古代蕨类(1)食用:b(2)药用:a(3)绿肥、饲料:c(4)煤:d【归纳提升】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比较类群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代表植物水绵、海带葫芦藓、墙藓肾蕨、满江红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水中潮湿的陆地等阴湿的陆地等形态结构无根、茎、叶的分化有类似茎、叶的分化,根为假根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运输物质的输导组织繁殖方式孢子生殖共同点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辨易错】1.海带的可食用部分是叶状体,不是叶。

2.并不是所有的蕨类植物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中,如满江红。

3.易错字词书写:蕨.类______苔藓..______孢子囊.____微情境假如你在北半球的森林中迷了路,你如何借助苔藓植物的分布辨别方向呢?提示: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长有苔藓的树干为背阴面(树的北侧)。

【拓视野】孢子生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萌发长出新的个体。

素养分层评价【基础演练】知识点1藻类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述了下列哪类生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A)A.藻类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2.海苔是小朋友们喜爱的食品,主要原料是条斑紫菜。

条斑紫菜与石花菜属于同一类植物,下列关于条斑紫菜的叙述正确的是(D)A.紫菜依靠根固定在海底的土壤中B.人们食用的主要是紫菜的叶C.紫菜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紫菜没有根、茎、叶的分化3.李红同学在观察水绵时,做了下面四条记录,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水绵细胞中没有液泡B.水绵是一种绿色丝状的植物C.水绵的叶绿体呈球状D.水绵是多细胞藻类,有根,无茎、叶4.藻类用途广泛,下列不是藻类用途的是(B)A.能为鱼类提供饵料B.藻类呼吸会消耗大量氧气使大气中氧气含量降低C.可提取褐藻胶和碘,可供药用D.海带、紫菜可食用知识点2苔藓植物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命周期、繁殖方式等。
2.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分类,能正确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3.了解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分布特点及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4.掌握研究植物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比较、分类等。
2.延伸拓展作业:
-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进行户外实践,观察身边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拍摄照片并记录观察过程。
-让学生尝试在家中培养藻类、苔藓或蕨类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并撰写观察日记。
3.创新性作业: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一系列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2.教学目的:
-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植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评价: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教学难点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和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植物细胞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有的还有叶绿体、液泡、线粒体等。

植物细胞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引出新课:什么是绿色植物?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一)绿色植物1.概念: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植物。

2.分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问:“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为什么春天的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呢?学生回答:春天气温升高,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

引出新课:常见的藻类植物有哪些呢?(二)藻类植物1.常见的藻类(1)淡水藻类展示淡水藻类(衣藻、水绵)图片,简单介绍:衣藻:单细胞藻类,分布于水沟、洼地和含微量有机质的小型水体中,早春晚秋最为繁盛,可培养作饲料或食用。

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有眼点、鞭毛等。

水绵:多细胞藻类,大量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可作某些鱼类的饵料。

细胞内有带状叶绿体。

(2)海洋藻类展示海洋藻类图片,简单介绍:【鹿角菜】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和我国东南沿海以及青岛、大连等海域,是中国的一种重要经济海藻。

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教学设计课题:《藻类、苔藓和蕨类》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人教版(2024)课时:2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藻类、苔藓和蕨类”是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植物的类群》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对这三类植物的学习,学生将对植物的多样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植物的分类、进化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植物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常见植物的名称,但对于植物的分类和不同类群植物的特点缺乏系统的了解。

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和探索新鲜事物,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建构。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注重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生物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点。

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标本或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尝试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不同,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认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1. 让学生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苔藓植物:讲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和分布,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人类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关系:分析人类如何利用这些植物,以及这些植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和分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植物的认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植物。

2. 讲解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讲解苔藓植物:讲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和分布,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讲解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分析人类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关系:讲解人类如何利用这些植物,以及这些植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 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2.理解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3.掌握蕨类植物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其他植物的区别和联系;4.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2.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3.蕨类植物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分类。

三、教学难点1.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区别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2.蕨类植物的分类及其特点。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A. 藻类植物1.藻类植物的基本概念•藻类植物是指一类无根、无茎、无叶的单细胞或多细胞水生植物,通常体型较小,形态多样。

2.藻类植物的分类•藻类植物按照色素类型分为绿藻、红藻、棕藻等;•按照细胞的结构分为原核藻类、真核藻类等。

3.藻类植物的生态角色•藻类植物是海洋、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的基础生物,是水生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藻类植物还可以通过生产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B. 苔藓植物1.苔藓植物的基本概念•苔藓植物是指一类低等植物,它们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而是由有特殊功能的颈部和叶片组成的体。

苔藓植物的种类多,分布广,是一类古老的植物。

2.苔藓植物的生态角色•苔藓植物在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源、改善土壤、净化空气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苔藓植物还可以为其他植物提供生长环境和养分。

C. 蕨类植物1.蕨类植物的基本概念•蕨类植物是一类有茎、有叶、无花的较高等植物,它的叶子通常被称为蕨叶,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2.蕨类植物的生物学特点•蕨类植物的茎是地下的或者地上的;•蕨叶上有许多小的器官,可以吸收水分和养分。

3.蕨类植物的分类•蕨类植物分为裸子蕨、真蕨、水蕨、水生蕨等。

D.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互动:老师在全班学生面前引导讨论生态系统的构成和演替,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积极思考答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相 靠孢子繁殖

思考
• 如果鱼缸长期不换水,缸的内 壁上就会出现绿膜,水会变成 绿色。这些绿膜可能是什么?
练习
▲下列藻类植物中,属于单细胞的是( D) A.紫菜 B.海带 C.水绵 D.衣藻
▲肾蕨的地上部分是(D )
A.整个植物体 B.根、茎、叶
C.茎和叶
D.叶片和叶柄
▲苔藓植物有了分化的器官是( C )
(三)、藻类植物的作用
苔草
痕色
上入 阶帘
【 唐 】
绿青 ,。
刘 禹 锡





二 苔 藓 植 物
(一)苔藓植物的种类 及生活环境
地钱
泥炭藓
葫芦藓
(二)苔藓植物的特征
1.生活环境: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 境中。
2.形态特征:植株低矮弱小,一般具 有茎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 没有叶脉,根是假根
(一)、藻类植物的种类及生活环境
1. 淡水藻类:衣藻(单细胞)
淡水藻类:水绵(多细胞)
水绵
阳光充足的时候,水绵 会浮在水面
2.海洋藻类:紫 菜
海洋藻类:海 带
石花菜
裙带菜
※(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 少数生活在潮湿的地表
2.形态特征:植物体有单细胞的, 也有多细胞的,但是没有根、茎、 叶等器官的分化。
古老的世 界性濒危物 种,我国国 家一级保护 植物,现存 唯一的高大 蕨类。
两亿多年前, 蕨类植物的遗 体埋藏在地下, 经过漫长的年 代,形成了煤。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藻类
苔藓
蕨类
环 多数在水中 阴湿陆地

多数在潮湿陆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2.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有一定的基础,但在细致观察、准确描述方面仍需加强。
3.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向抽象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从具体的生物现象中抽象出概念和规律,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4.团队合作意识逐步形成:学生在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中,能逐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如何保护这些植物及其生活环境?
(3)这些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体内无输导组织,对空气湿度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能产生孢子繁殖后代,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
2.设计意图: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方法目标: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情感。
(1)通过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使学生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和美丽。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蕨类植物:能解析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如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能产生孢子繁殖后代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概述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的生存状况,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4、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重点:
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生存状况。

难点:
的形态特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的实物和标本;
准备卡片(本课为竞赛形式);
结合教学目标出一些竞赛题;
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形式:
本节课为竞赛形式,全班根据学生的座位分为四个大组。

学生回答问题为抽签形式。

抽到的那位同学回答问题(这样较公平也活跃气氛)。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出四组试题(每组四道难易度相当的题),试题中包含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与竞赛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进入一个新的生物学天地“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来看看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本节课我们来举办一个小小的竞赛,来学习绿色植物中的。

我们一共分为四个小组,老师这有9张卡片。

例如:5A就是本组第五排左边的同学回答问题。

第一组:
1、我们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30多万种,根据他们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的差别可以分为几大类群?分别是什么?
答: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你能具体举一个例子吗?
答: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地表。

比如:(学校本部教学楼前的小)池塘3、苔藓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答:大多生活阴湿的地面上和背阴的墙壁、树干上。

4、蕨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答: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第二组:
1、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征?举出一两个藻类植物的名称。

答: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些属于单细胞生物。

紫菜、海带、石花菜。

2、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征?
答: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疏导组织,具假根,植株一般矮小。

(葫芦藓)
3、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征?举出一两个蕨类植物的名称。

答: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疏导组织,植株较大。

(肾蕨、江南星蕨)
4、连线题:(书第82页)
藻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疏导组织
苔藓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蕨类植物植株矮小,茎、叶内没有疏导组织
第三组:
1、蕨类植物通过什么结构来繁殖新的植物体?
答:孢子(蕨类植物小叶的背面边缘常可见到一些褐色的隆起,甚至连接在一起,称为孢子囊群,孢子囊中有许多孢子,孢子是蕨类等植物的生殖细胞。

2、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有什么作用?
答:监测空气污染的程度,保持水土的作用。

(促使沼泽陆地化;促使土壤的形成)
3、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有什么作用?
答:提供能量(煤)。

(药用:蕨有解热和利尿的药效,肾蕨可以用来治疗感冒、咳嗽、肠炎和腹泻)
4、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答:P80 ①在水中释放氧气;②可为水中的动物提供食物(做鱼类饵料);③可供人食用(紫菜、海带);④海带等藻类植物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可供药用(褐藻胶、琼脂)。

褐藻胶用于纺织、食品、造纸等工业。

目前,使用褐藻胶的食品有上百种。

制作面包时,加入适量的褐藻胶,面包不仅色泽佳,体积膨大,而且口味好,储存时间长。

第四组:
1、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内壁上就回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这是什么原因?
答:鱼的排泄物和粪便使得鱼缸中养料增加,藻类植物繁殖旺盛。

2、某地修建了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

几年后,这里许多绿茸茸的苔藓植物都不见了,为什么?
答:因为污染严重,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之受到威胁。

3、有些树的树干,背阴的一面常常生长着一些苔藓,而向阳的一面则不生长为什么?
答:因为苔藓植物喜欢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没有疏导组织,叶需要吸收水分)
4、现在的蕨类植物不能形成大片森林吗?为什么?
答:因为蕨类植物没有种子受到干燥环境的限制,2亿年前适合高大蕨类植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已经不存在了。

竞赛完毕后统计成绩,教师作总结。

以上16个问题涉及到了本课的基本内容。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