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藻类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教学设计

《藻类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教学设计

《藻类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主要特征。

(2)能够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3)理解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植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

(2)观察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相关知识。

2、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标本、图片和实物。

3、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主要特征。

4、小组合作法: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观察和讨论任务。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植物图片,如藻类植物中的紫菜、海带,苔藓植物中的葫芦藓、地钱,蕨类植物中的肾蕨、铁线蕨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1)藻类植物①展示多种藻类植物的图片或标本,如衣藻、水绵、海带、紫菜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

②讲解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③分析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如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等。

④强调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如提供氧气、食用、药用等。

(2)苔藓植物①展示苔藓植物的图片或标本,如葫芦藓、地钱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教学难点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和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植物细胞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有的还有叶绿体、液泡、线粒体等。

植物细胞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引出新课:什么是绿色植物?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一)绿色植物1.概念: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植物。

2.分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问:“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为什么春天的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呢?学生回答:春天气温升高,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

引出新课:常见的藻类植物有哪些呢?(二)藻类植物1.常见的藻类(1)淡水藻类展示淡水藻类(衣藻、水绵)图片,简单介绍:衣藻:单细胞藻类,分布于水沟、洼地和含微量有机质的小型水体中,早春晚秋最为繁盛,可培养作饲料或食用。

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有眼点、鞭毛等。

水绵:多细胞藻类,大量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可作某些鱼类的饵料。

细胞内有带状叶绿体。

(2)海洋藻类展示海洋藻类图片,简单介绍:【鹿角菜】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和我国东南沿海以及青岛、大连等海域,是中国的一种重要经济海藻。

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教学设计课题:《藻类、苔藓和蕨类》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人教版(2024)课时:2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藻类、苔藓和蕨类”是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植物的类群》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对这三类植物的学习,学生将对植物的多样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植物的分类、进化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植物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常见植物的名称,但对于植物的分类和不同类群植物的特点缺乏系统的了解。

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和探索新鲜事物,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建构。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注重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生物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点。

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标本或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尝试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不同,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认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1. 让学生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苔藓植物:讲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和分布,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人类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关系:分析人类如何利用这些植物,以及这些植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和分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植物的认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植物。

2. 讲解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讲解苔藓植物:讲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和分布,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讲解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分析人类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关系:讲解人类如何利用这些植物,以及这些植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 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植物的分类和识别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吸水和保水能力较强。

3.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分类和识别。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讨论、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植物的特点。

2. 讲解知识点:分别讲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进行分类和识别。

4. 动手实践:让学生进行课堂实验,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的植物,尝试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进行分类和识别。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结合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植物分类和识别的实践能力。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视频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植物特征。

2. 实物标本:提供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供学生观察和触摸。

3. 实验材料:进行植物分类和识别的实验所需材料,如放大镜、镊子、分类卡片等。

《藻类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教学设计

《藻类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教学设计

《藻类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或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通过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难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2)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或标本,准确描述其形态特征。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使学生对这三类植物有初步的了解。

2、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或标本,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三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异同,帮助学生理解这三类植物的进化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或标本,如海带、紫菜、水绵、葫芦藓、墙藓、肾蕨、满江红等。

(2)多媒体课件,包括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清水等。

2、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2)收集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资料。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案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案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案篇一: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案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

能力目标:通过对三种植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合和研究生物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进而发自内心的热爱生物二、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板书: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藻类植物二、苔藓植物三、蕨类植物篇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张明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青岛第四十九中学张明伟[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材简介]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本单元从生物圈的角度扼要介绍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生理和分布。

特别重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人类的关系。

对于本章知识,学生应通过观察与思考、实验、讨论等活动获得。

增加学生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3.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独立思考、资料分析,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2.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有一定的基础,但在细致观察、准确描述方面仍需加强。
3.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向抽象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从具体的生物现象中抽象出概念和规律,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4.团队合作意识逐步形成:学生在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中,能逐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如何保护这些植物及其生活环境?
(3)这些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体内无输导组织,对空气湿度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能产生孢子繁殖后代,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
2.设计意图: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方法目标: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情感。
(1)通过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使学生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和美丽。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蕨类植物:能解析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如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能产生孢子繁殖后代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蕨类植物
播放堂堂网上“蕨类植物”的视频及图片并结合学案讲解
1生活环境:陆地上阴湿的环境。
2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分化出了输导组织。
3繁殖方式:孢子繁殖。
4用途:在观赏植物(肾蕨)、食品(蕨)、药用(贯众,卷柏)、农业(满江红)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5代表植物:蕨、卷柏、满江红、肾蕨、桫椤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重点难点
1、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策略
学生分组预习,小组汇报并结合课件讲解
教学活动
课前、课中反思
Ⅰ引入新课
利用教材上想一想、议一议引入
Ⅱ新授
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孢子(生殖细胞)繁殖。
4代表植物:水绵、海带、紫菜、石花菜、裙带菜、鹿角菜等。
5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藻类植物给鱼类提供了食物和氧,而且是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占95%)。
海洋藻类是海洋植物的主体,是人类的一大自然财富,目前可用作食品的海洋藻类有100多种,有些藻类还可供药用。
二 苔藓植物
展示藻类植物图片
A组同学汇报:P73观察与思考
1.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地表。
2.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不少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生物。
教师小结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
1.植株为单细胞或多细胞
2.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示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图片
小结①释放氧气;②做鱼类饵料;③食用;④药用。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分组预习并讨论
•A组:阅读P72-74,完成P73的观察与思考、讨论
•B组:阅读P74-75,完成P75的观察与思考、讨论
•C组:阅读P75-76
讨论1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怎样?
2从形态上看,蕨类植物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有哪些主要区别?
一、藻类植物
唐诗引入
展示葫芦藓单株结构并讲解
小结:
生活环境:阴湿的陆地上
形态特点:1.矮小,有茎、叶和假根
2.没有输导组织
齐读P75最后一段,得出:
与人类的关系:1.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2.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三 蕨类植物
展示蕨类植物图片
C组同学汇报:
生活环境:阴湿的环境
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并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二 苔藓植物
引入:播放教学楼一楼后墙的视频
展示苔藓植物图片
B组同学汇报:P75观察与思考
1.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2苔藓植物通常具有茎、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它们具有非常简单的假根。苔藓植物能在陆地上生活,但只能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播放堂堂网上“苔藓植物”的视频及图片并结合学案讲解
1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2结构特点: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3繁殖方式:孢子繁殖。
4用途: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的作用;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代表植物:葫芦藓、地钱等。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共1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旁边思考题P77
示图片并得出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药用、绿肥分别、形成煤等。
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
你观察过蕨类植物的叶子吗?
你知道蕨类植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吗?
示图片学生思考讨论
得出结论:孢子生殖。
ⅲ我来总结
ⅳ课堂练习
教材P77练习
西湖春色归,
春水绿于染。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3繁殖方式:
Ⅲ小结
Ⅳ练习:教材P77练习1-3题
播放堂堂网上“苔藓植物”的视频及图片
播放堂堂网上“蕨类植物”的视频及图片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