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吕梁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吕梁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引言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第一节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第二节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一、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三、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四、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一、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三、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四、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吕梁市绿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11)一、吕梁市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11)二、全国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吕梁市绿地总面积占全国绿地总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吕梁市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吕梁市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吕梁市绿地总面积同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1)表2: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4: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表 (3)表5: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4)表6: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6表10: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2: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表 (7)表13: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吕梁市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吕梁市绿地总面积占全国绿地总面积比重统计表 (11)表21:吕梁市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吕梁市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吕梁市绿地总面积同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4。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一)现状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
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
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
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
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
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
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
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
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
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
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山西省土地利用工作情况通报

山西省土地利用工作情况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9.07.29•【字号】晋国土资明电[2009]69号•【施行日期】2009.07.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山西省土地利用工作情况通报(晋国土资明电〔2009〕69号)各市国土资源局,各开发区土地分局:根据七月二十日厅务会安排,现将全省土地利用工作落实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通报如下: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情况截至7月27日,全省总供地687宗,面积1664.3375公顷,新增建设用地845.1174公顷。
其中划拨的面积占29%,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62%,协议出让土地占9%,个别市划拨土地和协议出让土地较多。
全省出让土地总收益57.6629亿元。
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度增加。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重点解决2009年2月12日-19日,省监察厅组织的贯彻[监察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计署《关于继续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晋监发[2008]20号文件)],对检查组反馈的问题,9月30日前整改结束并写出书面报告,包括当地政府审批、集体决策、土地出让程序、信息公开、出让政策的一致性,土地出让金及时缴纳,土地出让合同的管理等问题,采取措施及时整改。
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情况土地供应总量同比增加明显。
截至6月底,全省土地供应总量为1150.92公顷,同比增加了75.9%。
其中,一季度供应总量为304.23公顷,同比增加73.7%,环比减少83.22%;二季度供应总量为846.69公顷,同比增加76.7%,环比增加178.31%。
土地供应总量中,新增建设用地为570.53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49.57%,存量土地580.39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50.43%。
新增建设用地供应与2008年上半年同比增加27.73%;存量土地供应同比增加179.5%。
关于农村土地整合乡镇政府职能的调查报告1以吕梁市车赶乡土地整合为例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农村土地整合乡镇政府职能的调查报告——以吕梁市车赶乡土地整合为例作者柔卫峰学籍批次0803学习中心临县奥鹏层次专升本专业行政管理指导教师于印辉关于农村土地整合乡镇政府职能的调查报告1以吕梁市车赶乡土地整合为例内容摘要部分农村地区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土地瓶颈问题愈加凸显,开展土地整合对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确保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土地整合直接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尚无统一的法律规范,组织难度很高。
由于乡镇政府长期面对农民,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成为目前推进这一工作的核心力量,但乡镇政府工作机制落后、执行力不足等问题,又影响了自身职能的充分履行。
本选题通过对天津市车赶乡土地整合实施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考察分析了其职能履行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了相应对策,深入探索有利于适应发展形势,有利于服务农民,有利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职能定位, 进而促进乡镇政府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避免体制上、管理上的一些问题,确保土地整合稳定、和谐、有效开展。
关键词:土地整合乡镇政府土地管理政府职能目录一、基本情况综述 (3)(一)调查的目的或主旨 (3)(二)调查过程及采用的调查方法 (4)二、调查情况分析 (4)(一)调查的结果和相关数据 (4)(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4)1.农村土地整合的必然性 (4)2.农村土地整合具有广泛深远的意义 (5)3.农村土地整合中乡镇政府职能履行 (6)4.农村土地整合中乡镇政府职能履行方面存在的不足 (7)三、调查的最终结论 (8)四、相关的意见或建议 (9)(一)充分酝酿,认真筹划 (9)(二)广泛宣传,积极发动 (9)(三)加强协调,加大投资,科学实施 (9)(四)制定监管措施,建立配套机制 (10)参考文献 (11)关于农村土地整合乡镇政府职能的调查报告——以吕梁市车赶乡土地整合为例一、基本情况综述车赶乡位于临县钟张公路沿线,耕地34200亩,人口15000余人,辖区内村委会成员全部由选举产生。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一种方式,是农业、工矿、交通运输、旅游和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基础。
本报告旨在对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进行详细分析,以求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概述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指土地利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断变化和演化。
根据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用地面积的减少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向城市流动,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工矿用地和城市用地,导致农用地面积的减少。
根据数据,过去十年间,我国农用地面积减少了约10%,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2.城市用地的扩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用地不断扩张,主要体现在新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我国城市用地面积增加了约20%,城市化对土地利用造成了较大影响。
3.工矿用地的增加近年来,为了满足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需求,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工矿用地,导致工矿用地面积的增加。
根据数据,过去十年间,我国工矿用地面积增加了约15%,给环境和生态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4.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有所增加。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我国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了约5%和10%,但仍存在一些地区的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
三、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原因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研究和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的推进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土地资源用于建设住房、工业区和商业区等,导致农用地被转为城市用地,土地利用现状发生变化。
2.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渐衰退,大规模农业生产成为主流,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用于农业生产,导致农用地面积减少。
3.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满足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土地被拿来建设工矿用地,导致农业用地减少,工矿用地增加。
吕梁生态调研报告

吕梁生态调研报告吕梁生态调研报告一、引言吕梁地处中国的北方,是山西省的一个地级行政单位。
该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投资者。
为了进一步了解吕梁的生态状况,本次调研旨在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访谈等。
我们首先进行了一系列的实地考察,考察了吕梁的山区、水域和耕地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包括气候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生物多样性数据等,以掌握吕梁的基本生态特征。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访谈,与当地居民和专家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吕梁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看法。
三、调查结果1. 气候特征吕梁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干旱。
气候条件对植被生长和动物栖息具有一定的影响。
2. 土地利用吕梁地区以山地和农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山地面积较大,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0%,而农田面积较小,约占总土地面积的30%。
山地主要用于林业和牧业,农田用于粮食生产。
3. 生物多样性调研发现,吕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山区主要分布有松树、柏树、竹子等针叶林和人工经济林,同时还有许多野生动物,如麋鹿、熊猫等。
水域中也有不少珍稀的鱼类和水生植物。
4. 生态问题然而,调研结果也显示出吕梁地区存在一些生态问题。
首先,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吕梁地区的土地利用趋于过度开发,导致山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
其次,一些农业活动不规范,使用农药过量和过度依赖化肥,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了污染。
此外,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降水量减少导致水资源减少等。
四、建议和措施为了改善吕梁地区的生态环境,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加强土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控制土地开发规模,保护山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提倡绿色农业,加强科学管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改善土壤质量。
3.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气候变化研究,提前预警和应对生态问题。
山西省各地市、县、区土地利用情况

山西省各地市、县、区土地利用情况1. 引言本文档旨在概述山西省各地市、县、区的土地利用情况。
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等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山西省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2. 土地利用类型山西省的土地利用主要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类。
2.1 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山西省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
这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等。
山西省广阔的平原和丰富的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统计,农业用地占据了山西省总土地面积的60%以上。
2.2 建设用地山西省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方式提出了新的需求。
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和交通用地等。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的需求逐渐增加。
2.3 未利用地山西省一部分土地尚未被有效利用,可以被归类为未利用地。
这些未利用地可能是自然保护区、荒漠地区或者其他不宜开发利用的地区。
未利用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3. 土地利用面积分布山西省各地市、县、区的土地利用面积存在一定差异。
下面是一些典型地区的土地利用面积分布情况。
3.1 太原市- 农业用地:50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0%)- 建设用地:40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2%)- 未利用地:30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4%)3.2 大同市- 农业用地:60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0%)- 建设用地:20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 未利用地:30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3.3 运城市- 农业用地:70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0%)- 建设用地:10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 未利用地:30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4. 结论通过对山西省各地市、县、区土地利用情况的介绍可以看出,农业用地在整个土地利用中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的需求逐渐增加,但对未利用地的合理保护和利用也需要更多关注。
试论吕梁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当 ; 四, 第 土地资源配置应当考虑区域差异 , 反映各地 区特点 ,
激发各地 区发展活力 。内容的核心是土地资源既要满足当代人 的需要 , 又不影响后 代人 的发展 , 保证有 限的土地 供给能满足社 会经济持续发展 的需求。因此, 土地资源配置在数量上要具有均
衡 性 , 质 量 上 具 有 级 差 性 , 时 间 上 具 有 长 期 性 , 空 间 上 具 在 在 在
关键词 : 土地 资 源 ; 可持 续 利 用 ; 吕梁 市
中 图分 类 号 :3 1 F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吕梁市资源十分 丰富 , 已探明的矿藏有 4 0多种 , 主要有煤 、 铁、 铝矾土 、 白云岩 、 煤气层等 , 含矿 面积 占全市 国土面积的 9 % 0 以上 。近些年来 , 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及城市化建设的推进 、 工 业 园区的建设 , 吕梁山区土地资源 日益 紧张。为了做到土地合理
理; 要认真领会和贯彻 国土资源部最新发 n 的《 j 关于进一步完善 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 益的通知》 严格控制 吕梁 , 市 内现有农村宅基地的改扩建 , 将新建宅基地纳入居住点 规划 , 并严格控制农村新建住宅和乡村男 墅的 占地面积 ,坚持事前审 U 批、 事后 复查和定期核查相 结合的监管制 度 , 大空心村 、 加 废弃 宅基地 的整理力度 , 大力加强 吕梁市农村居 民点整理 ; 要统筹规 划, 积极开 展废弃土地 的复 垦 ; 要按 计划 、 有步骤地推进 耕地后 备资源的开发利 J提高新开垦耕地 的质量和产出率。 【, f 再次 , 占补平衡 、 要 合理利用 。吕梁市是青宁高速 、 太中银铁 路和中南 铁路 、0 37国道的必经地 .完善 吕梁市 区划 内的交通网 络、 、 水 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 占用不少耕地 。因此 , 相关单位 要力争少 占或不 占耕地 , 严格执行耕地 占补平衡制度 , 同时要 考 虑因城市发展而引起 的土地 发展权配置不 同和利益 分配不平 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区域概况(一)自然环境条件1、地理位置及土地总面积吕梁市位于省西部,地处黄河中游,属我国黄土高原东部,与本省的晋中市、市、市及省的地区为邻。
其东傍汾水,西濒黄河,北起兴县燕子山,南至石楼县风尾山;市境南北长约220公里,东西宽82~133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0°22.2′~112°19.45′、北纬36°43.87′~ 36°43.9′,土地总面积为21132.71平方公里(计2113271.38公顷,土地变更调查统计数)。
2、地形地貌本市地势由东向西、自北向南倾斜。
境的吕梁山脉纵贯全境、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并构成本市的地貌主干。
其中:东部平川区是吕梁山地向汾河谷地的延伸部分,属晋中盆地边缘,地面平坦,耕作精细,土壤肥沃;西部黄土丘陵区是吕梁山地向黄河峡谷的延伸部分,除少数高大山体(如紫金山、汉高山等)外,整个地表均为深厚黄土覆盖,地面切割支离破碎,梁、峁、丘状地相间,沟壑广布,水土流失严重;土石山区是掼以吕梁背斜为中心的吕梁山地区。
3、本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干燥多风降水稀少,夏季炎热雨量丰沛,秋季凉爽,冬季寒冷雨雪少。
年辐射总量介于130~140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时数达2476~2871小时,年平均气温6.7~10.4℃,无霜期133~178天,年降水464~607毫米(多年平均506毫米、折合降水量106.7亿立方米),且大部集中在6~8三个月降落。
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有干旱、洪涝、冰雹、霜冻和大风。
4、土壤条件本市土壤面积为18633.6平方公里,包括耕作土壤和自然土壤(面积分别为8184.2平方公里和10449.4平方公里)。
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褐土、栗褐土、山地草甸土、潮土、黄绵土等。
其中:褐土面积为5378.9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东部平川区和岚县盆地,其耕作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仅1.14%(未开垦的自然土壤则较高,有机质为4.7%);黄绵土面积为7094.1平方公里,广泛分布于吕梁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0.66%;栗褐土面积为3218.5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吕梁麓,其土层深厚、疏松多孔,易于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0%。
5、水资源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4.47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8.899亿立方米。
本市属黄河流域,吕梁部为汾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岚河、文峪河、磁窑河、双池河和孝河等;吕梁山脊西部为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岚漪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和屈产河等,其中三川河为市境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达4161平方公里;主要水库有文峪河水库、家庄水库、家湾水库、阳坡水库、吴城水库等。
6、矿产资源吕梁矿产资源丰富。
本市域的原煤储藏量在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含煤面积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3%,涉及到河东、宁武、西山、霍西等四大煤田,其煤质优良、煤种齐全,且煤层厚、埋藏浅;还有铝、铁、白云岩、钾岩、硫磺、石膏、石棉等矿产。
(二)社会经济条件1、行政区划设置本市现辖13个县(市、区),即区(原为县)、孝义市、汾阳市、文水县、交城县、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和交口县。
2000年辖236个乡镇,2001年撤乡并镇后为15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有4662个村民委员会。
2、社会人口状况2000年全市总人口341.67万人,人口密度160人/平方公里,其中:城镇人口77.46万人,占总人口的22.67%;市区人口9.21万人,占总人口的2.7%。
另据2004年11月编制完成的《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市域总人口349.7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25%,其中城镇人口87.4万人,规划城区人口17.4万人。
据实际调查,建城区人口现状为12.5万人。
3、经济发展状况吕梁市劳动力和旅游资源丰富,乡村劳动力113.9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3.34%,当地经济发展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全市有较有影响的景点20处,其中:寺庙古建筑7处,自然景观6处,人文景观3处,革命胜地4处,旅游业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
随着全国、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吕梁市经济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煤炭、炼焦、化工、冶金工业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名优特产市场前景广阔,主焦煤被煤炭部称为“国宝”,石棉全国争相定购。
钢球网架在全国居先进水平,享有很高声誉。
杏花汾酒以“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而驰名中外,誉满全球。
土特产品沙棘打入国际市场,红枣年产6万多吨,居全省之首,远销东南亚国家。
核桃年产1万多吨,其中“汾阳核桃”享誉海外。
200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853910万元,农业总产值174066万元,粮食总产量545827吨,油料作物产量65982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149元,第一产业157166万元,第二产业398620万元,第三产业298124万元,人均生产总值2525元。
200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34961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77295万元;第二产业735769万元;第三产业436553万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02万元,农业居民人均纯收入1491万元。
人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
4、交通运输条件近年来,由于孝柳铁路、夏汾高速公路、到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全市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吕梁经济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农用地现状2000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486421.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0.3%。
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
1、耕地耕地589475.71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39.6%。
包括:水浇地88560.29公顷、旱地500186.67公顷、菜地728.74公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15%、84.9%和0.1%。
耕地主要分布在晋中盆地、吕梁部和西部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面积分布较多的有临县、兴县、汾阳、柳林、文水等县(市)。
2、园地园地15111.07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
包括:果园14649.39公顷,桑园和茶园65.58公顷,其他园地396.09公顷,分别占园地面积97%、0.4%和2.6%。
园地分布在晋中盆地边缘及广大丘陵地区,面积分布较多的有文水、汾阳、兴县、柳林、交城、孝义、临县等县(市)。
3、林地林地666866.66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4.9%。
包括:有林地354917.41公顷、灌木林地220541.87公顷、疏林地49652.7公顷、未成林造林地37743.95公顷、迹地3063.55公顷、苗圃947.18公顷,依次占林地面积的53.2%、33.1%、7.4%、5.7%、0.5%和0.1%。
林地主要分布在吕梁山两翼的交城、中阳、交口、方山、、兴县等县(区)。
4、草地草地66457.35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5%。
包括:天然草地62074.75公顷、改良草地216.37公顷、人工草地4166.22公顷,分别占牧草地面积的93.4%、0.3%和6.3%。
主要分布在岚县、方山、中阳、文水、、交城等县(区)的土石山地区。
5、其他农用地其他农用地148510.97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0%。
包括:农村道路8202.2公顷、坑塘水面559.24公顷、农田水利用地4995.75公顷、田坎134753.77公顷,分别占其他农用地面积的5.5%、0.4%、3.4%和90.7 %。
其他农用地面积分布较多的有临县、兴县、石楼、柳林、孝义、岚县等县(市)。
(二)建设用地现状2000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为79402.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8%。
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
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2073.29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90.8%。
包括:城市用地3514.49公顷、建制镇用地2580.37公顷、农村居民点55690.94公顷、独立工矿8729.89公顷、特殊用地1557.59公顷,分别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4.9%、3.6%、77.3% 12.1%和2.1%。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分布较多的为临县、孝义、汾阳、文水、柳林、等县(市、区),这是由于这些地方的人口相对集中、自然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工矿企业发展较快,因而相应的建设用地就较多。
2、交通运输用地5107.47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4%。
包括:铁路用地468.61公顷、公路用地4635公顷、民用机场3.87公顷,分别占交通运输用地面积的9.2%、90.7%和0.1%。
交通运输用地分布较多的有汾阳、文水、孝义、兴县、、交城等县(市、区)。
3、水利设施用地2221.38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8%。
包括:水库水面1640.73公顷、水工建筑用地580.65公顷,分别占水利设施用地面积的73.9%和26.1%。
主要分布在汾阳、文水、孝义、交城、兴县等县(市)。
(三)未利用地现状2000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为547447.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9%。
包括:未利用土地和其它土地。
1、未利用土地520094.57公顷,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95%。
包括:荒草地233379.1公顷、盐碱地1173.35公顷、裸土地22236.54公顷、裸岩石砾地73018.03公顷、其他未利用土地190194.03公顷,依次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44.9%、0.2%、4.3%、14%和36.6%;另有少量的沼泽地和沙地,面积分别为43.94公顷、49.59公顷。
未利用土地分布较多的有兴县、临县、石楼、柳林、交城、等县(市、区)。
其中的荒草地主要分布在兴县、临县、石楼、岚县、方山、、交口、孝义等县(市、区)的低山丘陵区,盐碱地则多分布于汾阳、文水、孝义、方山等县(市)的平川低凹地带。
2、其它土地27352.92公顷,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5%。
包括:河流水面14831.13公顷、苇地377.94公顷、滩涂12143.85公顷,分别占其它面积的54.2%、1.4%和44.4%。
其它土地分布面积较多的有临县、兴县、岚县、柳林、交城、文水等县(市)。
三、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1、山地丘陵为本市土地的主体。
全市平川区、丘陵区和山区的面积之比大体为1∶58∶57,面积分别为169051公顷、974020公顷和970200公顷。
大面积的山地丘陵加之植被覆盖率低,土地生态条件脆弱,宜大力发展林牧业。
2、优质耕地资源紧缺。
全市耕地中水浇地仅占15%,菜地比例更少,有几个县没有菜地。
坡耕地面积占80%以上,耕地肥力水平低,而且分布不平衡,全市89%的水浇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平川区的文水、汾阳、孝义、交城等4县(市)。
3、水土流失严重。
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1469100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69.5%,约占山地丘陵区面积的3/4。
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1~1.8万吨/km2年,在黄土丘陵区平均高达3万吨/km2年,水土流失使全市每年损失土壤氮素6.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