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航心得——我学适航
适航理念与原则

适航的理念与原则适航性是按公众批准的最低安全要求继续飞行的航空器固有品质,公众要求设计人员严格按照适航要求设计飞机,保证飞机符合最低安全要求,并向局方(局方指中国民航总局及其地方管理局)表明其符合性。
公众还要求局方确认设计人的设计确实符合最低安全要求。
适航审定的宗旨是:维护公众利益,保证航空安全,促进航空工业的发展。
但是飞机的安全性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是审查出来的,审查是公众派来的“第三只眼”,通过运用适航标准进行审查。
一.适航的来源、发展及现状适航是航空器能在预期的环境中安全飞行(包括起飞和着陆)的固有品质,这种品质是通过合格的维修而持续保持。
适航来源于公众利益的需求,以及航空工业发展的需求。
适航随着航空工业的进步而发展,航空工业是适航发展的基石,适航为航空工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从SEA-WORTHINESS到AIR-WORTHINESS,公众要求政府对空中飞行活动进行管理,以保证公众利益。
从对航线、飞行员的管理,到对航空器的管理,要求航空器的设计制造和维修达到一定的安全水平。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FAA(美国联邦航空局)、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应运而生,不断的改造调整其组织机构和布局,形成了当今比较丰富、比较强大的适航当局。
1.FAA、EASA的适航审定发展FAA具有8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当今世界经验最丰富、最强大的适航当局。
随着设计技术的进步、对运营故障和事故的研究,FAA的适航要求在不断修订。
随着工业的发展,FAA不断地改造调整其组织机构和布局。
随着欧盟国家一体化步伐的迈进,以及欧洲民用航空竞争的需要,2002年欧盟决定成立具有法律权限的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
对AIRBUS的产品其生产制造全部由EASA审查颁证和管理。
对其他产品,设计由EASA审查批准,制造由所在国适航当局审查批准。
2.我国适航审定的发展我国从70年代末,民航局成立了工程司,开始着手适航审定管理,从85年到92年我国参照FAR逐步制定CCAR25部、23部、35部、33部、27部、29部、21部等。
飞机适航工作总结

飞机适航工作总结
飞机适航工作是保障飞机安全飞行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飞机的设计、制造、维护和运行等方方面面。
在适航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守适航标准,确保飞机在各种环境和情况下都能够安全运行。
首先,飞机的设计和制造必须符合适航标准。
设计师和工程师们需要根据适航要求,确保飞机的结构、系统和性能都符合规定,以保证飞机在飞行中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制造过程中也需要严格按照适航标准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每一架飞机都是安全可靠的。
其次,飞机的维护和保养也是适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飞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磨损、老化或故障等情况。
因此,对飞机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保证飞机的各个部件都处于良好状态,才能确保飞机的安全飞行。
此外,飞机的运行和飞行员的操作也需要符合适航标准。
飞机的操作手册和程序是根据适航要求编制的,飞行员需要严格按照这些规定进行操作,确保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
同时,飞机的运行也需要符合适航标准,包括航线选择、气象条件、飞行高度等方面都需要符合规定。
总的来说,飞机适航工作是保障飞机安全飞行的重要保障,需要设计、制造、维护、运行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
只有确保飞机符合适航标准,才能让乘客和机组人员安心地乘坐飞机,享受安全、便捷的空中旅行。
适航性与适航性责任

总结
适航部门作为政府的机构,对航空器的设计、制造、使 用和维修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的科学管理,负责对航空器的 适航性进行技术鉴定和监督检查以及航空器的适航性负有 责任的单位和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客观公正地进行评 估和控制。因此,适航部门要对影响适航性的所有工作负 责。
民航法规定民用航空器在空中飞行,必须是适航的。
一、适航性
1980年 1 美国科学院
2 日本
《改进航空安全性》 《航空宇宙词典》
1992年 3
德国联邦航空 局
1980年,美国在《改进航空安全性》的报告中给出的定义是: 适航性是在预期的使用环境中和在经申明并被核准的使用限制之 内运行时,航空器的安全性和物理完整性。
适航性责任
1
航空器的设计和制造单位,从设计图样、原材料的选用、试制、组装 直至取得型号合格标准和生产许可,要对航空器的初始适航性负主要
责任。
航空器的使用单位和维修单位要对其使用和维修的航空器的持
续适航性负主要责任。
2
综上所述,完善的设、优 质的制造、规范的使用及 良好的维修构成了保持航 空器的适航性的一条链条, 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 能对航空器的上行带来不 利甚至是灾难性的影响。
1983年日本《航空宇宙词典》中对适航性的定义是:从确保 安全的立场出发,民用航空器的性能、强度及构造特性、装备程 度和方法的总称。
1992年德国联邦航空局对适航性的定义是:航空器的设计、制 造符合可接受的安全标准和达到适当的要求,并且具有与可接受的 大纲一致的维修。
宗旨,适航性是保证飞行安全的。只有适航性达标,才允许飞 行,否则禁止飞行。
知识导入
适航性(Airworthiness)是指航空器适合在空中飞行的性能。适航 性所指的对象是民用航空器,适航性的引出是出于维护公众利益的民用航 空立法的需要。航空器必须始终满足符合其型号涉及要求方能称其是适航。
民航适航管理认识

对民航适航管理的认识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是指该航空器包括其部件子系统整体性能在预期的运行环境和使用限制下的安全性和物理完整性的一种品质。
适航管理分初始适航管理和持续适航管理。
初始适航管理是对航空器的设计、制造进行控制,即按一定的适航标准和民航法规对航空器进行型号合格审定、生产许可审定。
持续适航管理是对航空器的运行、维修的控制,目的是为了使航空器持续保持在设计和制造时所达到的基本安全标准和适航水平。
适航管理工作包含三个方面:立法、颁证和监督检查。
中国的适航部门修订的适航标准是以美国联邦航空局制定的适航标准(联邦航空条例FAR)作为蓝本。
设计环节:在初始适航管理中,核心的法规是CCAR-21部《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该法规明确规定了合格审定的申请、审定、颁证的程序及管理要求,颁证后管理及持证人的权利和适航性责任等,对进出口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的适航管理也做了规定。
型号合格审定(type certification):适航部门对民用航空产品进行设计批准的过程.CCAR-21部规定了型号合格审定流程,以及相关的适航标准(CCAR-25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3正常类实用类特技类和通勤类飞机适航规定,CCAR-27正常类旋翼航空器适航规定、CCAR-29运输类旋翼航空器适航规定,CCAR33\34\35\36\37\53\55等规定)。
型号合格证书包括型号合格证(TC)和型号设计批准书(TDA)。
凡是按CCAR23/25/27/29/33/35进行审定的航空产品颁发型号合格证。
对初级类航空器(审定最大重量小于1225公斤的小型航空器)和限用类航空器(进行专门作业的航空器,比如农药喷洒,航测,巡查,广告)颁发型号设计批准书。
民用航空器取得了型号合格证就意味这产品的设计符合适航规定。
民用航空器完成型号合格审定后,进入制造环节。
制造环节:仅依据型号合格证生产:指某种产品已获得型号合格证,但未获得生产许可证(PC)时,型号合格证件(或转让协议书)持有人进行该产品的生产活动。
舰艇适航总结

舰艇适航总结1. 引言舰艇适航性是指舰艇在各种环境和任务条件下能够有效执行任务并保证舰艇良好的操作和性能。
适航性是一个关键的设计和运营指标,直接影响到舰艇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本文将对舰艇适航性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舰艇的设计和运营提供有益的参考。
2. 舰艇适航性要素2.1 结构适应性舰艇的结构适应性指的是舰艇的结构设计与海上环境的适应程度。
良好的结构适应性可以保持舰艇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增加舰艇的航行稳定性和航行速度。
在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舰艇的结构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以确保舰艇能够在恶劣的海况下保持稳定。
2.2 设备适应性舰艇的设备适应性是指舰艇所搭载的各种设备和系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正常工作能力。
良好的设备适应性可以确保舰艇各项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舰艇在各种任务和作战条件下的正常运行。
在舰艇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和系统,并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其适应不同环境和任务的需求。
2.3 人员适应性舰艇的人员适应性是指舰艇上的舰员在不同环境和任务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良好的人员适应性可以提高舰艇的操作效率和作战能力,减少舰艇在海上行动中的人员疲劳和损伤。
在舰艇的设计和运营中,需要注重舰员的训练和培养,提供合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确保舰艇上的舰员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任务的需求。
3. 舰艇适航性评估与改进3.1 适航性评估方法舰艇的适航性评估是指对舰艇适航性各要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和分析。
适航性评估可以通过实际的航海试验、模拟仿真和计算分析等方法进行。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舰艇的设计指标、任务要求和环境条件,并对适航性要素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舰艇的适航性水平。
3.2 适航性改进措施根据适航性评估的结果,可以提出相应的适航性改进措施。
适航性改进可以涉及舰艇结构设计的改进、设备和系统的更新和升级、舰员培训和管理的改进等方面。
通过有效的适航性改进措施,可以提高舰艇的航行稳定性、设备可靠性和舰员适应能力,保证舰艇在各种环境和任务条件下的正常运行和作战能力。
我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的主要内容

我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的主要内容引言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是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环节。
我国针对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和标准,旨在确保航空器的设计、制造、运营等各个环节符合安全可靠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我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的主要内容。
适航定义和目的适航是指民用航空器在设计、制造和运营过程中遵守适航规定,以确保航空器在一定条件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符合要求的能力。
适航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航空器的安全运行,并提供可靠的服务。
适航管理体系我国的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体系由航空器适航管理法规、技术标准、监管机构等组成。
其中,航空器适航管理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规定》等,旨在确立适航管理的法律依据和基本要求;技术标准涵盖了航空器设计、制造、维修等方面的要求,包括《航空器设计适航规范》、《航空器制造适航规范》等;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航空器适航工作,确保适航管理的有效实施。
适航审定过程设计阶段适航审定的第一步是在航空器设计阶段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规范遵循:航空器设计应符合我国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设计符合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要求。
2.设计审定:根据我国法规和标准,航空器设计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定,确保设计方案符合适航要求。
制造阶段适航审定的第二步是在航空器制造阶段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材料选择:航空器制造需要使用符合适航标准的材料,确保制造的航空器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2.生产过程管控:航空器制造过程需要符合相关的质量控制要求,确保制造的航空器符合设计规范。
3.制造审定:航空器制造完成后需要经过适航审定机构的审核和验收,确保制造过程和产出的航空器符合要求。
运营阶段适航审定的第三步是在航空器运营阶段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运营规章制度:航空器运营需要遵守我国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航空器维护保养、航班运行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航空器的安全运营。
适航管理心得体会

适航管理心得体会篇一:适航管理的考试重点1、影响飞行安全的主要因素:人、环境、设备。
2、适航的定义: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是指该航空器包括其部件及子系统整体性能和操纵特性在预期运行环境和使用限制下的安全性和物理完整性的一种品质。
这种品质要求航空器应始终处于保持符合其型号设计和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3、航空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方能称其是适航的:(1)航空器必须始终满足符合其型号设计要求;(2)航空器必须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4、试航管理就是适航性控制。
5、我国政府明确规定: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是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负责。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的宗旨是:保障民用航空安全,维护公众利益,促进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
6、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分为:初始适航管理和持续适航管理。
初始适航管理,是在航空器交付使用之前,适航部门依据各类适航标准和规范,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和制造所进行的型号合格审定和生产许可审定,以确保航空器和航空器部件的设计、制造是按照适航部门的规定进行的。
初始适航管理是对设计、制造的控制。
持续适航管理,是在航空器满足初始适航标准和规范、满足型号设计要求、符合型号合格审定基础,获得适航证、投入运行后,为保持它在设计制造时的基本安全标准或适航水平,为保证航空器能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而进行的管理。
持续适航管理是对使用、维修的控制。
7、适航管理的特点:(1)权威性或法规性(2)国际性(3)完整性和统一性。
适航管理的完整性包含着整体完整性和过程完整性两个方面。
适航管理的完整性既是客观的需要,也是把握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4)动态发展性(5)独立性8、适航管理按照工作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1)立法、定标(2)颁发适航证件(3)监督检查9、适航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制定各类适航标准和审定监督规则。
建立健全严格的法规体系是适航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2)民用航空器设计型号合格审定。
民用航空器的固有安全水平是在设计阶段确定的。
适 航 概 述

适航概述前言:适航,在民航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说,在当今时代,适航是民航安全的基础,因此,在业内,适航的重要程度不必多说。
而业外,特别是在中国,公众对适航的了解却远远不够,很多人担心民航飞行的安全大部分原因可以归结到不了解适航。
同时,航空器适航技术作为一个新专业,绝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对即将报考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对它也知之甚少,我也是通过学习从对适航的错误理解转变到初步了解。
适航本身没有知识产权,是完全对公众开放的,因此,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希望能够尽量少犯错误地完成这篇适航概述,同时也希望它能起到科普的作用,让读到它的人能对适航有初步了解。
由于知识水品所限,文章不能面面俱到,同时其中存在的错误还望指正。
适航,可以简单归结为“适合航行”,从定义看,是指航空器能在预期的环境中安全飞行(包括起飞和着陆)的固有品质,这种品质可以通过合适的维修而持续保持。
单从定义看,便可发现适航是和安全密不可分的。
而从安全的标准看,更能体现适航和安全的关系。
适航标准要求的安全水平是公众能接受的、和人的自然意外死亡率相当的安全水平;同时适航标准所强调的安全水平是最低安全水平,现代航空实践必须高于适航标准要求的最低安全水平。
用简单的数字来说,便是2000年(即每百万个飞行小时)发生一次机毁人亡的事故。
这个数字的确定是有其自身意义的。
如果是200年(即每十万飞行小时)发生一次机毁人亡的事故,则祖孙三代必有一人遇难,这显然是公众所不能接受的。
而如果盲目追求安全,追求绝对的安全,如6000年(即千万个飞行小时)这将使乘坐飞机成为奢侈品,民众不能接受,同时没有了经济效益,航空公司自然也不会答应。
因此,适航标准反映的是多方的共同利益,并且提供了一个底线,涉及到底线,不得不说,适航不仅仅是一个标准,还是一部法律,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违背了它,必须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说到底线,公众可能认为既然是底线,应该是比较容易达到的。
这样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航心得——我学适航
孙卓亚 150146324
经过一个学期的《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课程,我收获良多,通过一学期对《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的学习,我知道了适航管理就是适航性控制。
了解到了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是以保障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性为目标的技术管理,是政府适航部门在制定了各种最低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环节进行科学统一的审查、鉴定监督和管理。
中国目前只能算得上是民航大国,因为我们的航空器基数大,但并不能称得上是民航强国,因为我们的飞机研发、制造、维修都不能处在世界一流的行列。
在浏览中国民用航空器规章中,发现大部分规章都是由英文直接翻译过来的。
导致许多规章内容在汉语看来都非常生硬。
非常感谢能在媛妈的课堂得到许多锻炼,制作并展示了“一周民航不安全事件盘点” 、“AR J21取得适航证的血泪历程”,让我比别人更深刻了解取证过程的艰辛,由于民航飞机产品的国际性,还要接受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近乎苛刻的监督,要想出口国产飞机,不仅要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更要通过国外的各种认证。
ARJ 21要想成为像B737、A320等成熟且成功的机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我们民航人肩上所承担的使命。
也让我了解到事实上ARJ 21很大程度上是扮演为C919客机铺路的角色。
在课堂上,能感觉到媛妈一直努力地将一门偏文科、大部分依靠死记硬背的枯燥的知识转化成有趣的知识讲,循循善诱,时不时地举一些例子和引用现在已经工作的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化解课堂的单调。
媛妈真的是为数不多地以学生为本的好老师(绝非拍马屁),而且给学生有独立思考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通过本课程,我知道了一架飞机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维修保养各个方面都在挑战着一个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水准。
一架飞机的诞生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其中充满了各种未知的挑战,也许这正是中国民航人坚持不懈为之奉献的魅力所在。
时代在发展,虽然我所在的专业就业形势比较乐观,但要一直学习新知识,要不满足于做一个机务。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中国民航事业而奋斗,为祖国撑起万里蓝天。
专业术语缩写
ICAO 国际民航组织
CAAC 中国民航
FAA 联邦航空局
AD 适航指令
JAA 联合航空局
JAR 联合航空规则
EASA 欧洲航空安全局
EU 欧盟
FAR 美国联邦航空条例
CCAR-25 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
CCAR-23 正常类、实用类和特技类飞机适航标准
CCAR21 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
CCAR37 民用航空材料、零部件和机载设备技术标准规定CCAR39 民用航空器世行指令规定
CCAR45 民用航空器国籍和登记规定
CCAR66 维修人员合格审定规定
CCAR145 民用航空器维修许可审定规定
CCAR183 民用航空器适航委任代表和委任单位代表的规定CCAR53 民用航空用化学产品适航管理规定
CCAR55 民用航空油料适航管理规定
CCAR27 一般类旋翼航空器适航标准
CCAR29 运输类旋翼航空器适航标准
CCAR33 航空发动机适航标准
CCAR34 涡轮发动机飞机燃油排泄和排气排出物要求
CCAR35 螺旋桨适航标准
CCAR36 航空器型号和适航合格审定噪声标准
CAD 中国适航指令
AP-21-01 进口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认可审定程序
AP-21-03 型号合格审定程序
AP-21-04生产许可审定和监督程序
AP-21-04 民用航空器产品和零部件适航证件的颁发和管理程序AR-21-06民用航空材料、零部件和机载设备的合格审定程序AP-21-12 生产制造主管检查员工作程序
AP-21-10 批准放行证书/适批准标签的使用程序
AP-183-01 工程委任代表委任和管理程序
AP-183-02生产检验代表委任和管理程序
AC 咨询通告
AMD 适航管理文件
AP-01-02 适航法规及法规性文件的制定和修订程序
AP 适航管理程序
CFR 联邦法规汇编
TSO 技术标准规定
EC 基本规章
HR 实施细则
AMC 实施可接受的方法
GM 指导材料
CS-22 滑翔机和带有动力装置的滑翔机
CS-23 通用,实用,杂技和通勤飞机
CS-25 大型飞机
CS-27 小型旋翼机
CS-29 大型旋翼机
CS-VLR 轻型旋翼机
CS-VLA 轻型飞机
CS-E 发动机
CS-P 螺旋桨、
CS-34 飞机发动机废气排放和燃料排泄
CS-36 飞机噪音
CS-APU 辅助动力装置
CS-ETSO 欧洲技术标准的规定
CS-AED 所有天气预报业务
CS 欧洲航空安全局审查标准
ME 航空机械专业
A V 航空电子专业
TA 涡轮式飞机
TH 涡轮式直升机
PH 活塞式直升机
STR 航空器结构
PWT 航空器动力装置
LGR 航空器起落架
MEC 航空器机械附件
A VC 航空器电子附件
ELC 航空器电器附件
F66-8 航空器部件项目通用代码表
F66-4 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人员执照初次颁发/续签申请书TC 型号合格证
STC 补充型号合格证
PC 生产许可证
PMA 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
TSOA 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
TCB 首次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会议
TIR 完成型号检查核准报告
TIA 审议型号检查核准书
MC0 符合性声明
MC1 说明性文件
MC2 分析计算
MC3 安全评估
MC4 实验室实验
MC5 地面试验
MC8 模拟器实验
MC6 试飞
MC7 航空去检查
MC9 设备合格性
CTSOA 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
ESOPS 影响延程运行
AP-145-04 维修许可填写规范
AEG 航空器评估组
AC-91 -10 国内新型航空器投入运行前的评审要求
AC-91-11 航空器的持续适航文件要求
AC-91-13 进口航空器的运行评审要求
AC-121/135-29 飞行标准化委员会评审的实施和使用指南MD-FS-AEG001 驾驶员资格计划机训练大纲编制指南FSB 飞行标准化委员会
FOEB 飞行运行评审委员会
MMEL 最低设备清单0
MRB 维修审查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