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
浅议竹笛演奏风格流派及演奏技法

浅议竹笛演奏风格流派及演奏技法
竹笛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竹管乐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竹笛演奏发展出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和演奏技法。
本文将对竹笛演奏的风格流派及演奏技法进行浅议。
竹笛的演奏风格流派可以分为北派和南派。
北派竹笛演奏强调技巧和表现力的发挥,音域宽广、音色饱满且富有动感。
北派曲目多为快速的曲调,以表现活泼、明快的音乐形象为主。
南派竹笛演奏则注重音调的转变和表达的细腻情感,音域较窄,音色较为柔和,更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内涵。
南派曲目多为悠扬的曲调,以表现细腻、恬静的音乐形象为主。
竹笛的演奏技法包括吹奏技巧和指法技巧。
吹奏技巧是指演奏者在吹奏过程中使用的呼吸和口腔控制技巧。
竹笛的吹奏技巧分为长音、短音、颤音、滑音等。
长音是竹笛的基本演奏技巧,要求演奏者保持长时间的吹奏稳定音色。
短音是指在演奏过程中迅速停止吹奏,产生短促的音响效果。
颤音是指演奏者用气息控制竹笛音孔的开合,产生颤动的音响效果。
滑音是指演奏者用手指在音孔上滑动,改变音高的演奏技巧。
竹笛演奏的风格流派和技法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在现代竹笛演奏中,不仅可以看到传统的北派和南派风格,还可以看到与其他乐器的跨界融合,例如竹笛与钢琴、小提琴的合奏。
演奏者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演奏技法,以丰富竹笛演奏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竹笛的演奏风格流派及演奏技法丰富多样。
无论是北派还是南派,无论是吹奏技巧还是指法技巧,都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竹笛演奏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为音乐爱好者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
浅议竹笛演奏风格流派及演奏技法

浅议竹笛演奏风格流派及演奏技法竹笛是中国民族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演奏风格流派。
本文将从演奏风格流派和演奏技法两个方面进行浅议。
竹笛的演奏风格流派有许多种,其中最为广泛和常见的有南派和北派两大流派。
南派竹笛演奏风格代表作品有《广陵散》等,其特点是婉转柔美,旋律丰富多变,以叙事性强闻名;而北派竹笛演奏风格代表作品有《阳关三叠》等,其特点是豪情壮丽,音域广泛,以技巧性强著称。
还有一些地方性的流派,如西北竹笛、西南竹笛等,它们都有着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
竹笛的演奏技法相对简单但也有一定的难度。
竹笛主要有吹奏和指法两个方面的技法。
吹奏技法包括气息的控制、音色的变化等,通过控制吹奏的力度和气息的进出,使竹笛发出不同的音色和音高。
指法技法主要是指手指的位置和变化,通过变换不同的指法来演奏不同的音符和音阶。
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法,如颤音、滑音、花舌等,能够为演奏增加丰富的表现力和情感。
在演奏竹笛时,演奏者需要注意呼吸控制和节奏的把握。
竹笛音色柔和悠扬,需要合理利用呼吸量和呼吸技巧来实现音色的变化和音乐表达的需求。
节奏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演奏者需要准确地把握每个音符的时值和音乐的节奏感,使演奏更加流畅和准确。
在演奏时,还需要注重练习和熟悉乐曲。
通过反复练习乐曲,熟悉其音乐结构和表达要求,掌握好吹奏和指法技巧,锻炼呼吸控制和节奏感,使演奏更加娴熟和自如。
还可以注重音乐感受和表现力的培养,通过感受音乐的情感和内涵,注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使演奏更加有灵魂和感染力。
竹笛是一种博大精深的乐器,拥有丰富多样的演奏风格流派和演奏技法。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这一美妙的乐器,将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发挥到极致。
南北派竹笛演奏风格特点比较

摘要笛,古时称“横吹”。
从河南省的舞阳县和浙江省的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笛就可以证实了我国笛子已有的七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至今的民乐瑰宝之一。
它以它那美妙动人的音色和韵律和行云流水般的旋律意境,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发展至今,种类多样,其主要分为:梆笛、曲笛、短笛、玉屏笛和定调笛等。
因为地域差异、民风民俗不同、风土人情等因素而产生了派别之分,以江南丝竹乐为代表的南方的竹笛派别被称之为“南派”,南派的竹笛技巧主要表现气息与手指两方面,技巧主要有:颤、打、叠、连、赠、泛等这几个方面。
而北方的竹笛派别同样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原因而形成的一种风格特征,被称之为“北派”,北派竹笛的技巧主要表现在手指与舌头方面,同之处,竹笛的南北派之分主要的因素主要在于其各自的演奏技巧以及风格特点。
关键词:竹笛;南北派;演奏技巧;风格特点AbstractFlute, in ancient times known as "horizontal blowing". From the Henan province of Wuyang province and Zhejiang province of Hemudu Site, the unearthed the bone flute can be confirmed by the Chinese flute has more than seven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is one of the folk music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lk music. The mood with its beautiful tone and rhythm and melody freely flowing style of writing by the majority of people love. 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es diversity, which is mainly divided into: bamboo flute, flute and piccolo, Qu Di, Yuping flute tone etc.. Because of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different folk customs, local customs and practices and other factors and produce a sub factions, in Jiangnan Sizhu music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southern faction bamboo flute called "southern", the two main bamboo flute breath and finger skills are: South, chatter, and overlapping, and even gifts, pan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While the North flute faction is also a kind of style as aresult of these factors and the formation, known as the "Northern School", the North sent the bamboo flut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ingers and tongue skills, skills are: vomiting, slip, stack, flower tongue, calendar and other aspects. Of course, as a national torch instruments of the flute, its basic skills in the north and South are equally applicable to the school. There are also different north and South pie are identical, the north and south of the main bambooschool factors mainly lies in their playing skills and style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bamboo flute; south school; performance skills; style目录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15381 摘要 IHYPERLINK \l _Toc30781 Abstract IIHYPERLINK \l _Toc22337 引言 1HYPERLINK \l _Toc20590 一、南北派竹笛的历史渊源 2HYPERLINK \l _Toc28710 二、南派竹笛的演奏风格特点 3HYPERLINK \l _Toc17775 (一)强调对气息的微妙把控,追求优美婉转的音色3HYPERLINK \l _Toc26034 (二)注重指法的灵活和装饰音的添加,追求旋律的绮丽色彩 3HYPERLINK \l _Toc11328 (三)南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4HYPERLINK \l _Toc2950 三、北派竹笛的演奏风格特点 5HYPERLINK \l _Toc6678 (一)强调技巧的使用,追求洒脱的炫技 5 HYPERLINK \l _Toc22960 (二)强调舌与指的配合,追求笛声的颗粒性。
浅议竹笛演奏风格流派及演奏技法

浅议竹笛演奏风格流派及演奏技法竹笛,又称箫,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一种,以其轻盈清脆的音色而闻名于世。
自古以来,竹笛就以其优美的音色和悠久的历史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演奏风格和流派方面,竹笛有着多种不同的演奏方式和技法,每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就竹笛演奏的风格流派以及演奏技法进行浅议,希望能够为热爱竹笛音乐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竹笛演奏的风格流派1. 吹孔方式竹笛的演奏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依靠吹孔来产生声音,另一种是利用吹孔和发声响片共同发声。
就吹孔方式而言,有北派、南派和浙派等不同的流派。
北派的竹笛演奏风格受到岭南音乐的影响,音乐风格较为激情奔放,乐曲节奏明快,富有阳刚之美,如《平湖秋月》、《广陵散》等。
南派竹笛演奏则以思想性、艺术性为主,曲调婉转悠扬,如《高山流水》、《阳关三叠》等。
而浙派则融合了北派和南派的风格,音乐风格多变,旋律曲调丰富,如《梅花三弄》、《白茶倾红叶》等。
2. 发声响片方式发声响片是产生声音的主要部件,其演奏方式包括气吹、舌吹和各种音韵技巧。
在竹笛演奏中,影响发声响片演奏方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口型、气息控制、舌腭协调、音韵技巧等。
不同的技巧和方式也形成了不同的竹笛演奏流派,比如湖派、徐派和襄派等。
湖派以湖北地区的竹笛演奏为代表,其演奏风格以舌吹技法为主,演奏时气息控制非常讲究,使得竹笛的音色更加清脆悦耳。
徐派则以江苏徐州地区的竹笛演奏为代表,其演奏方式注重气吹技法和音韵技巧的运用,使得音乐更富有变化和表现力。
襄派以湖北襄阳地区的竹笛演奏为代表,其演奏方式注重喉音和气息的控制,演奏出的音乐更加浑厚深情。
二、竹笛的演奏技法竹笛的演奏技法主要包括气息控制、舌腭协调、音韵技巧、音域运用等方面。
1. 气息控制气息控制是竹笛演奏的基本功,好的气息控制可以使竹笛的音色更加柔和和谐。
在演奏时,演奏者要通过调整呼吸的力度和频率来控制气息,使得音乐更具有表现力和情感。
2. 舌腭协调舌腭协调是指在演奏时,舌头和腭部的动作要与气息的控制相结合,以产生不同的音色和音韵。
浅议竹笛演奏风格流派及演奏技法

浅议竹笛演奏风格流派及演奏技法
竹笛演奏风格流派及演奏技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等多
种元素。
竹笛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乐器,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多种流派,如南派、北派等。
这些流派各具特色,并有其自己的演奏技法。
首先,南派竹笛演奏风格流派以江南地区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是声音清脆、婉转。
其
演奏技法主要包括吹气、控制气口、舌尖等。
其中吹气是南管演奏的基础,通过掌握气息
的大小、力度、节奏等,演奏出不同的音乐效果。
另外,在控制气口方面,南派竹笛演奏
者通常用双唇微闭的方法,通过唇间的空气流动,调节笛口的大小,控制演奏音色的变化。
在舌尖方面,南派竹笛演奏者通常使用的是舌点技法,在演奏过程中,舌尖一旦抵住笛口,就会产生短促的声音效果,使演奏的音乐更加有层次感和韵味。
总体来看,不同地区的竹笛演奏风格流派各具特色,并各自发展出不同的演奏技法。
竹笛演奏既需要细腻柔和的表现方式,又需要雄浑豪放的演奏技巧,艺术家需要在不同的
流派和演奏技法中寻找自己的音乐表达方式。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练就高超的演奏技艺,为丰富中国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南派竹笛音乐的演奏风格

11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1论南派竹笛音乐的演奏风格罗 丹摘 要:笛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民族吹奏乐器之一,在长久以来的发展历程和艺术实践中,我国竹笛的演奏风格自然而然地分为南北两派。
竹笛的演奏风格根植于历史文化、民族地域文化和丰富的实践之中,因为流派是历史文化、民族地域文化和群众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竹笛的发展史上,影响最大、最重要的流派是北方流派和南方流派。
本文以南派竹笛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南派竹笛代表人物的演奏、南派竹笛的创作素材和南派竹笛的演奏技巧,从而总结了南派竹笛的演奏风格。
关键词:竹笛派别;南派竹笛;演奏技巧;演奏风格中图分类号:J632.1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罗丹(1997-),女,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相传笛起源于黄帝时期,距今约4000多年,《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
因为使用天然材料竹子制作而成,所以也被称作竹笛,音色动听婉转。
古人谓之有“荡涤之声”,意为洗净灵魂之音,所以笛也作“涤”,它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之一。
在汉代以前,笛一般指的是竖吹笛,秦汉以来,笛逐渐成为了横吹的笛和竖吹的箫的共同名称,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工具的不断更新完备,竹笛普遍流传并且有所发展,在形制上有较大的变化,这种乐器经过许多民间艺术家的长期改造和创新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并且完善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既能为其他乐器伴奏,又能独奏的乐器,是江南丝竹、潮州笛套锣鼓、苏南吹打等地方性音乐和昆曲等曲艺音乐中独居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
受到地域环境和生活民俗等因素的影响,竹笛在长久的发展中自然而然地被分为两大流派:即南派竹笛和北派竹笛。
竹笛流派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要有一个先行者,无论是在风格创新、技巧的革新上还是曲目的创新方面,都要具有特色和新意,并且为行家所认可;二是要有一批后学者真诚地跟着学习,才能使该流派发扬光大;第三,要有得力的后人来继承和发展该流派的成果。
南北方竹笛演奏风格的浅显分析

南北方竹笛演奏风格的浅显分析作者:杨娜来源:《环球市场》2020年第09期摘要:竹笛演奏在中国可以说属于文化特色,竹笛可演奏出高亢的歌曲、亦可演奏出微妙的音乐,可抑扬顿挫、可慷慨激昂,中国竹笛在性能上远比西洋国家的长笛具有自己的特色,可呈现出其自身独特有的特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多文人客士都通过笛声来写下被世人广传的优秀诗篇。
接下来,本文围绕我国南北方竹笛演奏风格进行分析。
关键词:竹笛演奏;南方竹笛演奏;北方竹笛演奏一、南北方竹笛简单概述提及竹笛的派别,通常将其划分为南方竹笛和北方竹笛,众所周知,竹笛包含梆笛、曲笛两种类型,派别不同在竹笛演奏中选用的竹笛类型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一般情况下,南方派别竹笛曲目在艺术风格方面会呈现出细腻、委婉的情感,在竹笛演奏上经常会运用到曲笛;北方派别通常呈现出粗犷简单的艺术风格,在竹笛演奏上经常运用梆笛。
北方竹笛以刘管乐等表演大师和作品为代表;南方竹笛以陆春龄等竹笛表演大师和作品作为代表。
除此之外,还有浙派、中原流派等派别。
可是,对于竹笛派别的划分一般是以某一位著名演奏家的竹笛演奏艺术特色来命名的,这与南北方竹笛截然不同。
南北方竹笛是在诸多竹笛演奏者中呈现出的相同的演奏艺术风格。
从竹笛演奏音色的种类上对比来看:北方竹笛雄厚、高亢;南方竹笛飘逸、明亮,南北方竹笛在音質方面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反差,其中,北方派别刚劲有力、南方派别委婉妩媚,无论是在音质还是在音色方面,南北方竹笛演奏风格都表现出很多的差异。
这里提到的音色指的是声音传达的色彩变化,或浓郁、或明暗;音质指的是声音传达出的质感,或虚实、或刚柔等。
从竹笛演奏的刚柔度来看,北方派别侧重于沉稳性与厚重感,气沉丹田:南方派别侧重于演奏的乐曲具有一定的弹性,这如同人们在打太极拳一样。
著名演奏者冯子存先生曾经在教学生的时候,是先将笛膜吹破之后再演奏;陆春龄先生不急不躁、讲究力度的分寸把握。
从音波动态的角度来分析:北方派别竹笛演奏通常是以平直无波的声音为主,刚劲有力;南方派别在音波表现上时有时无。
南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

南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摘要中国笛类乐器的鼻祖是出土于河南贾湖的骨笛,拥有着8000多年的历史。
竹笛作为拥有着广大人民基础的民族乐器,在长期的流传中演变成为可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们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乐器。
在源远流长的社会长河之中,竹笛被逐渐的演变为南北两大派别,而这两个派别风格不同,各种类型的曲风逐渐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所以在吹奏风格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南北两派竹笛的演奏风格进行对比,总结出各自的长处以及共性,探析南北两派竹笛的吹奏方式以及蕴含的无限潜力,和怎样对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民族乐器有着更好的传承。
关键词:南北派竹笛;艺术特色;文化特征前言竹笛作为一项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它有着无限的张力,能够演奏高歌如云的强烈声调,也能演奏婉转动听的悠扬小曲。
竹笛作为一个民族管乐器与西方的管弦乐器不同,他演奏出来的声线能柔能刚,可以慷慨激昂,又可以如泣如诉,所以说竹笛在音色这方面的性能相比西方的管弦乐器独具特色。
竹笛拥有千百年的演变历史,在我国许多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在悠扬的笛声之中,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随着竹笛艺术的不断演变与发展,由于风格特色不同与地域所处的位置不同,演变出了许多不同的音乐流派。
究其根本竹笛拥有南北两大派别,在竹笛的具体分类当中,一般我们可以将它分为梆笛和曲笛两大类。
而对于南北派别音乐风格的不同,经常使用的竹笛也是不相同的。
南派一般在音乐风格当中偏向于细腻婉转,擅长演绎如歌的曲目,所以说在南派当中比较经常用曲笛。
在北派,则是以一种粗犷的形式而存在,比较擅长于演绎激昂慷慨的乐曲,所以说一般就会用梆笛。
北派当中,以冯子存,刘管乐当大师作为其代表,在南派当中则以陆春龄等大师作为代表。
两种竹派别都有着不同的意境美、旋律美以及展现了不同的气韵。
丰富了竹笛多姿多彩的生命力。
在竹笛的长时间演变过程中,除了南北两大派别之外,还有浙派中原流派等等的说法,这样的说法仅仅是体现了一种个人演奏形式的风格,而不像是南北两大派别之中有着非常广的受众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课题论证
1、本选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内研究动态:
赵松庭是南派竹笛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吴樟华和周立波写的文章《赵松庭笛艺研究六十年》整理了各个时期对赵松庭笛艺的研究,他们通过对各个时期对赵松庭笛艺的研究发现,这些研究主要是从笛曲创作、演奏风格、笛艺教学、笛子制作等角度来对赵松庭笛艺进行探讨的,取得了丰硕而显著的成果。
还有一些文章通过对赵松庭笛曲的研究来分析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1995年2月文音的《赵松龄赵松庭在<声学学报)发表论文分析同管双笛本征频率》,2002年3月耿涛的《论中国竹笛名曲(鹤鸽飞>的艺术表现特征》,2004年3月张帆的《笛曲<三五七>的娶剧音乐渊源》,2005年1月陈正声的《赵松庭制笛公式评析》,2009年缪仪琳的《赵松庭的笛乐艺术一笛乐的创作理论与教学》,还有2009年8月陈明将陆春玲先生的同名作品对比研究的:《陆春龄与赵松庭竹笛音乐风格之比较一以<鹤鸽飞>为例》,2011年2月陈晓光的《从<二凡)、<三五七>看赵松庭先生的演奏风格》,2011年4月侯升平、高春华的《同为“鹤鸽”曲境异一论<鹤鸽飞)的艺术魅力》,2013年7月黄涌国的《应用频率计算制作笛子的几个问题一纪念赵松庭先生(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发表四周年》,2014年陶冶的《赵派宗师赵松庭笛子艺术教学研究》等。
国外研究动态:
竹笛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器乐曲,民族特色鲜明,国外对本选题暂无研究。
2、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选题依据:
(1)经过高中和大学的学习,对《幽兰逢春》和《姑苏行》有一定的了解个人也很喜欢南派竹笛的风格。
(2)竹笛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几大流派,南派竹笛在竹笛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幽兰逢春》和《姑苏行》是竹笛经典曲目,在南派竹笛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意义:
通过该两首曲笛的研究归纳总结出竹笛南派的艺术特色,加深了我对南派以艺术特色的理解;有利于今后更好的演奏南派竹笛曲。
二、方案设计
1、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简介南派竹笛与代表作
(一)简介南派竹笛
(二)简介《幽兰逢春》赵松庭
(三)简介《姑苏行》江先谓
二、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
(一)从《幽兰逢春》和《姑苏行》的创作风格方面看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二)从《幽兰逢春》和《姑苏行》的曲式结构方面看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三)从《幽兰逢春》和《姑苏行》的演奏风格方面看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
三、南派竹笛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一)南派竹笛的艺术价值
(二)南派竹笛对中国竹笛发展的影响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幽兰逢春》和《姑苏行》两首作品的分析,总结作品曲式结构、演奏风格等的方面的特点,从而提炼出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
3、研究步骤
(1)收集材料,统计记录并分类整理。
(2)归纳总结所收集到的资料,提炼论文方向论点。
(3)撰写论文框架:在创作风格方面;在曲式结构方面;在演奏风格方面(4)寻找支撑框架的材料,撰写论文。
4、方法及措施
内容分析法:通过内容分析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文献分析法: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曲例分析法:对曲例进行分析,了解曲子的结构。
比较研究法:对曲例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
三、进度计划
①搜集与阅读整理资料(含实验、调查、观察等取证工作)阶段:(第六学期十八~二十周)2017年6月19-7月9日。
②论证与组织(或拟写开题报告)阶段:(第六学期暑假~第七学期二周)2017年7月10日~9月10日
③撰写成文阶段:(第七学期三周~十周)2017年9月11日~2017年11月5日
④论文修改定稿阶段:(第七学期十一周~十五周)2017年11月6日~12
月10日
⑤外文翻译阶段:(第七学期十六周)2017年12月11日~12月17日
⑥论文答辩阶段:(第七学期十七~十八周)2017年12月18日~12月31
日
四、参考文献
[1]靳卯君.“前途坎坷历劫常新”一介绍笛子艺术家赵松庭「J].音乐爱好者,1980, 4.
[2]詹永明.南北笛曲风格及其演奏流派「J].中国音乐,1997, 3.
[3]尚侃.“江南笛王”赵松庭「J].今日浙江,2001, 12.
[4]卢竹音.笛魂长留我心间一缅怀笛子艺术大师赵松庭先生「J].人民音乐,2002, 5
[5]蒋国基.赵松庭笛曲赏析「J].乐器学堂,2002.
[6]耿涛.中国竹笛艺术的历史与发展概述「J].乐器,2003, 7.
[7]乔建中.开一代师宗领笛乐风骚一纪念赵松庭先生80诞辰「J].人民音乐,2003, 11.
[8]丰成全.一曲姑苏行风行四十年——拜访笛子演奏家江先谓先生,[J],人民音乐,2005,5.12
[9]钟活明.《姑苏行》中的叠音、打音和颤音[J].大舞台,2013,12.30
[10]刘强.笛子独奏曲《姑苏行》的音乐内涵及其演奏风格[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0,10.15
[11]曹晓磊.悠悠昆曲韵浓浓姑苏情——笛子独奏曲《姑苏行》的创作内涵解读,[J],音乐创作,2009,9.08
[12]宋延雷.笛曲《早晨》演奏之技巧「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 3.
[13]王利娟.《幽兰逢春》中的昆曲音乐元素初论「J].大舞台,2008, 3.
[14]周楼胜.谈笛曲《姑苏行》风格的形成原因及表现方法[J].黄河之声,2010,4.23
[15]陈明.陆春龄与赵松庭竹笛音乐风格之比较「.T].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8
文献综述
本篇论文的写作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包括书籍、杂志以及期刊等,例如:赵松庭编著的《笛子演奏技巧十讲》,钟活明编写的《姑苏行》中的打音、叠音和颤音,王鲁光研究的“赵松庭竹笛艺术研究”等。
这都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借鉴。
著作:《笛子演奏技巧十讲》由赵松庭编著,介绍了竹笛是中国人民非常熟悉的民族乐器,在我国流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竹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有许多独特的演奏技巧,其乐器本身又较为简便。
因而,在长期的、极为广泛的流传中,竹笛成为人民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为群众所喜爱的乐器。
人民喜爱竹笛,把它的形象描绘成"玉龙喷霜",把它的声音比喻成"凤鸣"、"龙吟",它成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亲密伙伴。
《笛子教学曲精选》由曲广义,树蓬编订,分上、下两册,共收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影响大而又为教学广泛应用的笛子曲96首,其中上册46首,下册50首。
这些作品,均依据被公认有代表性的演奏录音,对曲谱作了必要符合演奏实际效果的校订,并编写了乐曲简介与演奏提示等,是一种较准确而实用的笛曲新版本,特别适合教学、自修和研究者使用。
期刊:钟活明的《姑苏行》中的打音、叠音和颤音,主要说了《姑苏行》是我国著名的竹笛演奏家江先渭创作的一首深受大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其旋律取材于昆曲音乐,曲式为“慢(A)一一快(B)一一慢(A1)”加引子组成的三段体结构,乐曲技巧更是采用了江南丝竹中典型的“颤、叠、赠、打”的手法,体现了江南音乐的柔美典雅的特色。
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就从《姑苏行》的曲调入手,对其中的叠音、打音和颤音等演奏手法进行详细论述,以期为演奏者更好地演绎该曲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王鲁光的“赵松庭竹笛艺术研究”赵松庭是20世纪_50年代以来中国竹笛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不仅是竹笛演奏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笛乐作曲家和教育家。
他始终追求将民族民间的音乐素材运用到自己的音乐创作实践中,在他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传统性和民族J陛,而且他的作品雅俗共赏。
在后期,他主要从事竹笛教育方面的研究,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出许多优秀的青年竹笛演奏家。
为了全面、
系统的了解赵松庭的竹笛艺术,本文将从四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对赵松庭生平及创作历程的陈述;第二部分是对赵松庭创造与创作之路的研究;第三部分是对赵松庭教育事业与笛文化传播的研究;第四部分是赵松庭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发展的启示。
以期通过对赵松庭竹笛艺术的分析,为广大的竹笛爱好者借鉴前人成功的艺术创作、演奏和教学经验,进一步探求竹笛作品的艺术创作规律、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总之通过诸多文献资料,使我对《幽兰逢春》和《姑苏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对竹笛南派的艺术特色有了初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