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外交
奥巴马的对外政策

奥巴马的对外政策高举“变革外交”的旗帜、重塑美国的国际形象、在保持美国世界领袖地位的同时全力以赴解决美国国内的金融和经济困境,这是奥巴马政府当前在对外关系上的基本考虑。
从目前来看,奥巴马政府的“变革外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就是要重回克林顿政府时代美国民主党在对外关系上所奉行的“自由国际主义路线”,不再单纯依靠美国超强的军事、经济力量来追求美国目标和美国价值,而是更多地与国际社会合作,愿意在推行美国政策时更多地关注国际反应。
这一政策的核心是只有得到其他国家支持的行为,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美国只能是国际社会的一部分,而不是凌驾于世界之上的特殊存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奥巴马刻意在对外政策理念和若干重要的政策做法上拉开与布什政府的差距,在就职演说中强调美国要“再一次领导世界”。
其次,面对目前严峻的金融危机,奥巴马政府将重振经济安全置于美国防务与外交事务的核心位置,强调美国需要和世界各国一起共同战胜金融危机、在未来几年内创造300万—400万新的就业机会、保持美国的科技和制造业领先优势。
为此,奥巴马政府已经将“发展”和“人权”列为美国安全与防务政策的两个最重要的手段。
第三,力主重塑美国在气候、环保、核裁军以及改革国际金融体制等全球议题上美国的主导地位,改变布什政府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签署《京都议定书》等问题上的保守立场,将促进环保的技术发展、提升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建设以及呼吁推动“绿色经济”列为美国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
创建“绿色经济”也成为了奥巴马政府希望拉动美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第四,用灵活和多边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布什政府时期遗留下来的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并承诺对伊朗和朝鲜等国进一步加强对话来解决核争议。
在继续将上述热点问题降温的同时,美国海外干预行动正在收缩,出现了从布什时代高调的军事反恐转向了应对关键性的“失败国家”的转移。
奥巴马总统上台不久,就宣布将从伊拉克撤军,并向阿富汗增兵。
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驻军的“一撤一增”,显示出奥巴马政府“反恐东移”新的战略盘算。
奥巴马巧实力外交战略的实质分析

奥巴马巧实力外交战略的实质分析奥巴马巧实力外交战略(下简称巧实力外交战略)是奥巴马政府为了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国际困境而提出的一项外交战略。
它是在综合运用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基础上,巧妙地将美国对外政策的各种手段结合起来。
其实质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和美国的领导地位。
包括在相互依存的格局中实现制度霸权;有效运用软实力,谋求美国对外行为的合法性;放弃单边主义外交方式,注重多边合作;修复美国国际形象,突破面临的外交困境。
该战略对我国的外交实践和理论发展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标签:美国霸权巧实力外交战略实质2012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综合分析四年来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修复因小布什总统先发制人的单边主义的对外政策而遭受损害的美国国家形象,实施并维系美国霸权,新一届美国政府对外交战略作出了一定的调整。
2009年,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用“合作”和“巧实力”定义自己的外交,并将其定义为所谓的“巧实力外交战略”。
希拉里声称美国外交必须使用“巧实力”政策,因为美国无法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面临的挑战,同时解决这些问题同样离不开美国。
美国永远不放弃和平以及同敌人、朋友都进行接触的努力。
由此巧实力外交战略出笼。
一、巧实力外交战略的含义及其形成(一)巧实力概念的提出及厘定美国学者苏珊尼·诺瑟2004年在《外交》杂志上提出巧实力概念。
她认为巧实力是威尔逊、罗斯福奉行的自由国际主义的理论延伸,巧实力将经贸、外交、对外援助、价值观推广看作是与军事力量同等重要的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并在外交实践中加以运用。
苏珊尼·诺瑟由此而反对9.11之后美国新保守主义实行侵略性的单边主义战略。
她声称“美国必须实行这样一种外交政策,不仅能更有效地反击恐怖主义,而且能走的更远,通过灵活地运用各种力量,在一个稳定的盟友、机构和框架中促进美国利益”,“必须设定一种进程,组合所有力量资源,然后坚定务实地应对挑战、捕捉机遇,这种政策将平息美国公众的不安,综合缺乏协调的政府部门,在全球实现美国的目标”。
黑马东亚行的唯一收获就是鞭打了中国——就奥巴马的亚洲四国行谈看法

黑马东亚行的唯一收获就是鞭打了中国——就奥巴马的亚洲四国行谈看法我们中国的媒体和砖家,对这次奥巴马出访日、韩、马、菲四国,进行了苦涩的报导和自娱自乐式的嘲讽,就连中国的官方外交发言人,也对此秀了一下并不高明的十字绣。
中国的媒体、砖家和官员对此事的想法和心情如何,我不知道,但我敢肯定的是,他们的心境肯定是很苦涩的,他们的笑也肯定是很免强的,他们对黑马的嘲讽也只是为了自我宽慰,自找台阶下而已。
当然,对作为无能为力,只好当看客和第三者的中国老百姓来说,心情虽然因奥巴马的对祖国戏弄、蔑视和鞭打而不好过,但必竞他们因处于边缘而没有匹夫之责,故在说话看问题时,无需掩饰和自嘲;我就是抱着这种心情而写此文的。
就事而论,黑子总统奥巴马的这次东亚四国之行,的确很狼狈,这种主子被狗欺的结果,除了跌了奥黑自己的苦之外,还给美霸丢了大脸;尤其是奥黑访日时那场与安培的斗法之双簧戏,可以说是奥巴马完败,安培完胜。
本来嘛,奥黑想用公开支持日本安培右翼政权复辟,用出卖、鞭打和公开蔑视中国之手段来讨好安培,结果却得不到安培的半点回报,除了享受了一餐安培的米饭寿司招待,和日本农民的示威游行之外,安培并没有让奥黑做完他的TPP美梦,就赶他离开了日本,这自然很狼狈的。
当然,奥黑的自讨没趣,也是他自己的愚蠢造成的,用主子先向狗献媚的方式打交道,也只有奥黑才做得出来,这自然被安培抓住了弱点。
可能正因为奥黑在事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故到了韩国时,才会大肆公开批评日本在慰安妇问题上的不道德做法,当然,奥黑在韩国批日本,这实际上又是在给韩国献媚,给受伤的中国一点擦了药吧了,可见奥黑连两面三刀都做不好。
至所以说奥黑的这次东亚四国之行很失败,除了他在日本的吃大亏之外,接下来他在韩、马、菲三国,他也没有捞到油水;故他回到国内肯定会很难过的。
谈完奥黑,回头来谈谈自己家里的事。
我至所以嘲讽我们的砖家、媒体和官方,原因就因为我们的砖家、媒体人和官员太没有骨气了,奥黑如此蔑视自己,如此怂恿日菲挑衅自己,竟然没有一点反应,尤如局外人一样,还总是用各种自欺欺人之理由来欺骗和安抚国人,这难道不该嘲讽吗?本来嘛,既然作为美国总统的奥黑,都不顾所谓的中美大国关系,公开戏弄和鞭打中国,就说明美国佬根本就不把中国放在眼里,更不会真心与中国建立什么新型大国关系;他们平时给中国精英唱一点赞歌,戴几顶高帽子,也只是忽悠和迷惑一下痴情而媚美、恐美的中国精英而已,目的就是要麻痹中国,防止中国精英从美梦中清醒过来吧了。
奥巴马连任后首访东南亚

奥巴马连任后首访东南亚推销“亚太再平衡”战略2012年11月19日 15:38:09来源:北京晚报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天成为历史上首次访问缅甸的美国现任总统。
昨天,他在亚太之行的第一站泰国为自己的缅甸之行辩护,声称自己前往缅甸并非意味着支持缅甸政府,只是对那里发生的民主进步表示承认。
泰国有意参与TPP泰国是奥巴马此次东南亚三国行的首站。
抵达曼谷廊曼国际机场后,他与先期抵达泰国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一道,前往曼谷市内著名的卧佛寺参观。
奥巴马会见了泰国总理英拉。
在随后的记者会上,奥巴马表示,泰国是美国“最老的朋友之一,双边关系有180年之久”。
加强美泰经济关系,成为奥巴马此次东南亚三国行的重点,美国希望借两国的安全合作关系,促进美国与这一地区的经济联系。
英拉在18日与奥巴马会晤后宣布,泰国有意参与到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中来。
不过一位泰国部长说,这并不意味着泰国将会向TPP国家自动开放市场或减免关税。
泰国学界及非政府组织都对TPP抱有疑虑,认为泰国加入TPP将使得该国成为美国的殖民地,经济上完全从属于美国。
奥巴马用Burma称呼缅甸作为首名访问缅甸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昨天在泰国用英文旧称“Burma”称呼缅甸,而非缅甸官方国名“Myanmar”。
“Burma”是英国19世纪殖民缅甸后使用的称呼,缅甸1948年独立后沿用。
缅甸军政府上台后,1989年改国名为“Myanmar”。
包括联合国在内,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接受“Myanmar”为缅甸正式国名。
缅方认为,“Burma”殖民主义色彩明显,因此坚持使用新国名。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去年12月访问缅甸时,大多情况下用“这个国家”代替缅甸。
自6日赢得总统大选后不到两周时间,奥巴马就将其连任后的首次出访选定在了东南亚,与该地区加强联系的意图十分明显。
昨日,奥巴马在与泰国总理英拉会谈后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亚洲是我在连任成功后第一次出访,这不是巧合。
从奥巴马访缅看美缅关系发展变化

变化 为美调 整对 缅政 策提 供 了可 乘之机 。 未来 , 美缅关 系将会 是 美持 续扩 大对 缅影 响 ,而美缅 冷战后 2 0多年 的严 重对 立形成 的 不利 因素也将 长期影 响双 方 关 系的发展 。缅 甸是 中国的重要邻 国 , 美缅 关 系的发展和 缅 国 内政 治 生 态的转
[ 中图分 类号】D 8 1 5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0 6 — 6 2 4 1 ( 2 0 1 3 ) 0 1 — 0 0 5 4 — 0 9
2 0 1 2 年 1 1月 1 9 1 3,奥 巴马赢 得 总统连 任选 举后 不久 便正 式访 问缅 甸 . 引 发各 方高度 关注 。 此次“ 历史 l 生 访 问” 清晰 表 明了奥 巴马政府 将继续 推 动缅甸 加 快政 治 改革 的 步伐 , 推行 “ 重返 亚太 ” 战略 , 构建“ 围堵 ” 中 国战略 包 围圈 的政 策 企图。 美 缅关 系朝 向何处 发展 , 关 乎 我西南 周边 安全稳 定 和能源 大通道 建设 , 值
得密 切关 注 。
一
、
美缅 关 系发 展历 程
----—
—
54 . — - — —
从 奥 巴马访 缅 看美 缅关 系发展 变化
——豳黼麟
1 9 4 7 年9 月 1 8日, 美缅正式建交。[ 1 1 此后 4 O 余年 , 尽管缅国内政治动荡 , 军人 长期 主政 、 民众 抗议 不 断 , 但 美缅 关 系并无 严 重波 动 。 两 国关 系的戏 剧性 变
从奥巴马访缅看奠缅关系发晨变化
朝核问题考验奥巴马亚洲外交

单 的事情 。因此 , 巴马 重视 亚 洲体 现在 希拉 里访 奥 问 的另 一 特 点 , 少 了美 国往 日的颐指 气 使 , 多 是 而
了“ 听式 的谦逊 ” 聆
中国的重 视会 导致 其 战略 地位 边缘 化 , 种担 忧 的 这 主要 依 据 是 在 奥 巴 马 的外 交政 策 团 队 中充 斥 着 中 国问题专 家 , 几乎没 有 日本通 。但是 , 而 希拉 里到访 日本 时 面对 的主要 问题 却 是 日朝 之 间 的 “ 架 问 绑 题 ” 战期 间遗 留的 “ 架 问题 ” 。冷 绑 牵扯 到诸 多方 面 。 它不 仅 涉及 敏感 的 国 民感 情 问题 , 且涉 及 日本 混 而 乱政 坛 的诸 多矛 盾 。但 是 日本 将 “ 架 问题 ” “ 绑 与 朝 核 问题 ” 提 并论 , 以此 为 由拒 不 履行 六 方 会 谈 相 且 的协 定 , 又反 对美 国将 朝 鲜从 “ 恐 名单 ” 删 除 . 支 中 并 在 希 拉里 到 访 时 又再 次 要 求 美 国在解 决 绑 架 问 题 上发 挥作 用 ,其 背后 深层 的原 因是在 中国崛 起 、 美 国霸权 衰落 的历史 背 景下 , 战后一 向从属 美 国 的 日本担 心失 去 自己 的被 保 护 国 的地 位 。虽 然 。08 20
卿首 次 出访地 选择 了亚洲 。[ 1 1 , 因此 此次 希拉里 首次 出访 选 择亚 洲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表 明 了 奥 巴马 政府 对 亚 洲 的重 视 。奥 巴马 重 视亚 洲有 着 非 常充 足 的理 由。从 经济 上看 , 洲 是最 具 有 活力 和 发展 潜 力 的 亚
地 区 ,1 2 世纪 很 可能是 亚洲 的世 纪 .而这个 地 区有
面 . 时难 以提 出 明确 的连 贯 性政 策 。这 种 情况 一 暂 方 面说 明布 什政 府后 期 的亚洲 外交 较 为 务实 , 调 可
奥巴马政府对东南亚政策的调整及原因分析

冷 战结 束 后 , 东南 亚 在 美 国战 略棋 局 中的地
这势 必将 对 该 地 区 的 权 力 格 局 演 变 以 及 地 区安 全秩序 的塑造 产生 重 大影 响 。
位明显下降 ,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 1” 9・ 1 事件 。 东南亚作为美国反恐战争的“ 第二条战线” 再次 ,
第 1 8卷
第 1 期
太
平
洋
学
报
V1 8 N. o 1, o . 1
J n ay2 1 a u r 0 0
21 0 0年 1月
P I I OUR AC F C J NAL
奥 巴 马 政 府 对 东 南 亚政 策 的 调 整及 原 因分 析
李 益 波
( . 京 印刷 学 院 社 科 部 , 京 120 ;.北 京 师 范 大学 政 治 学 与 国际 关 系 学 院 , 京 107 ) 1北 北 0 6 02 北 0 8 5
摘要 : 布什政 府 的东 南亚政 策主 要关 注 于反 恐 、 展 双边 经 贸和 扩 展 民主 。 由于缺 乏连 贯 、 小 发 全 面的战 略安排和 政策上 的失误 , 国在该地 区的硬 实力 和软 实力 出现 “ 衡” 美 国在 该地 区 美 失 , 的战略影响 力不升 反 降。奥 巴马政 府 上 台以来 , 确保 其 东 南 亚战 略利 益和 战 略 目标 基本 不 在
国新政 府 调 整 其 东 南 亚 政 策 。 奥 巴马 政 府 上 台 以来 , 南亚 成 了美 国实践 “ 东 巧实 力 ” 念 的 重 要 理
盘点小布什执政八 年期 间的美 国东南 亚外 交, 可谓是有得 有失 , 毁誉 参半 。小 布什政 府 的东南亚外交主要 有三个重点 : 一是反恐优先 ;
奥巴马政府的对缅政策与美缅关系的改善

u e t o r e l a x o r e v e n r e mo v e t h e s a n c t i o n s o n My a n ma r ,o r a d o p t r e s t r i c t e d s a n c t i o n s ,b u t i t c o u l d a l s o r e s t o r e o r e x — t e n d t h e s a n c t i o n s . Ho we v e r ,i n a s h o t r t i me .i t i S d i f f i c u l t f o r US t o l i t f a l l t h e s a n c t i o n 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外交李益波(北京印刷学院社科部 北京102600)[关键词]美国;东南亚;巧实力[摘 要]“9・11”事件后,美国在全球反恐战争的大背景下“重返”东南亚。
但是,由于美国的东南亚外交缺乏连贯、全面的战略安排以及政策上的失误,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影响力不升反降。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在确保其东南亚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基本不变前提下的,在“巧实力”外交理念的指导下,全面介入该地区的各项事务。
美国在东南亚外交上的调整必将对该地区权力格局的演变及地区安全秩序的塑造产生重大影响。
[中图分类号]D871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99(2009)06-0054-07O bama Ad m i n istra ti on and the U 1S 1Fore i gn Poli c i es towards Southea st A si aL i Yibo(Depart m ent of Social Science,Beijing I 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 on,Beijing 102600,China )Keywords:the U 1S 1;Southeast A sia;S mart PowerAbstract:After the “9・11”attack,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 t owards Southeast A sia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li m 2ited re 2engage ment,because of its narr ow f ocus on terr oris m 1The U 1S 1is rap idly l osing its influence in the South 2east A sia regi on,due t o the lack of a coherent,comp rehensive strategy and policy m istakes 1Under the p reconditi on of ensuring American strategic interests,Oba ma Ad m inistrati on adjusts its policies t owards Southeast A sia,interve 2ning in the regi onal affairs comp rehensively under the guideline of “s mart power ”phil os ophy,in order t o maintain its leadershi p in the regi on and balance China πs rise 1The adjust m ents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 m pact on the regi onal power structure and security order 1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在美国的战略棋局中地位明显下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9・11”事件。
“9・11”事件以后,东南亚作为美国反恐怖主义战争的“第二条战线”,再次引起了美国的重视。
2002年8月,美国与东盟签署《合作打击恐怖主义联合宣言》,为美军重返东南亚奠定了基础。
然而,因忙于全球反恐战争以及美国外交政策上的失误,美国在东南亚的地区影响力(特别是软实力)不升反降①。
东盟国家出于“大国平衡”的考虑,也期待美国新政府调整其东南亚政策。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东南亚成了美国实践“巧实力”理念的重要舞台,针对该地区的外交政策调整正初显轮廓,这势必对该地区的权力格局演变以及地区安全秩序的塑造产生重大影响。
一 美国在东南亚影响力的下降“9・11”事件以后,反恐与防扩散成了美国3①[收稿日期]2009-09-04[作者简介]李益波,北京印刷学院社科部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2008级博士生。
有关于“9・11”后美国与东南亚关系的代表性文章有:Mark Bees on,“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east A isa: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American Hege mony ”,in K 1Jayasuriya ed 1,C risis and Change in Regional Governance ,London:Routledge;Evelyn Goh,“Meeting the China Chal 2lenge:the U 1S 1in Southeast A sia Regi onal Security Strategies ”,Policy S tudies ,16,East 2W est Center,W ashingt on 1DC,2005;D iane K 1Manzy and B rian L 1Job,“US Policy in Southeast A sia:L i m ited Re 2engage ment after Years of Benign Neglect ”,Asian Survey ,Vol 147,No 14,2007;Satu P 1L i 2maye,“US 2ASEAN Relati ons on ASEAN πs Fortieth Anniversary:A Glass Half Full ”,Conte m 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 129,No 3,2007;Sheldon Si 2mon,“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east A sia ”,Co m parative Connections 11,No 11,Ap ril 2009;刘阿明:《权力转移过程中的东南亚地区秩序———美国、中国与东南亚的角色》,《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6期。
安全战略的优先考虑,长期被美国“善意忽视”(Benign Neglect)[1]的东南亚也成了美国全球反恐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2003年美国将泰国、菲律宾提升为“主要非北约盟国”(MANA,maj or non -NAT O ally),把新加坡提升为“重要战略伙伴”。
在反对恐怖主义共同利益驱使下,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也一改摸棱两可的态度,与美国积极开展合作。
美军甚至把触角伸到了东南亚的大陆国家,这一时期美国与越南的安全合作也逐步升温①。
可以说,反恐为美国军事力量重返东南亚提供了一个契机,但由于美国东南亚外交缺乏连贯、全面的战略安排以及政策上的失误,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影响力(特别是软实力)不升反降。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民众支持度下降。
东南亚国家对美国的反恐理念和政策心存疑虑和警惕。
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东南亚大量穆斯林认为“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实际上是全球反伊斯兰教战争”,美国的道义形象大大受损,反恐战争的正义性也受到了质疑。
2003年6月,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印尼人对美国的满意度由2002年的61%剧降为15%[2]。
此后,随着美军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丑闻的揭露,伊拉克并未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确认,以及美国在巴以问题和伊朗核问题上的偏袒政策,更加激起东南亚地区的反美情绪,这使得各国政府在公开与美国反恐合作时不得不变得更为谨慎。
东盟国家认为,东南亚恐怖主义的根源是贫穷落后,武力反恐“治标不治本”。
第二,经济影响力下降。
在东南亚各国颇为关注的经济发展问题上,美国也没有投入应有的注意力。
有数据显示,2006—2008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分别为1608亿、2025亿、2311亿美元,同比增长23%、2919%、14%。
美国—东盟贸易额分别是1685亿、1707亿和1783亿美元,已被中国超越。
中国还积极推动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相比之下,美国仅与新加坡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与泰国和马来西亚的谈判进展缓慢,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谈判更是受缅甸问题干扰而遥遥无期②。
此外,美国把贸易问题与民主人权问题相挂钩,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立场强硬,美国的贸易政策令东盟国家颇感失望。
再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使东南亚国家受到严重影响,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09年东盟十国的G DP年增长率低于1%。
这场危机充分暴露出美国所倡导的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③。
第三,不重视该地区的多边组织。
在多边机制建设方面,小布什政府与克林顿政府一样,把东盟看成一个拖沓、毫无效率的“清谈馆”,并不积极参与甚至加以冷落。
例如在反恐问题上,“美国更愿意通过双边合作,直接与该地区的国防部长或警察机构打交道,而不是通过像东盟这样的多边组织”[3]。
在缅甸问题上,美国对东盟1997年接纳缅甸的决定一直耿耿于怀。
由于缅甸问题,美国国务卿赖斯2005年、2007年两次缺席东盟地区论坛(ARF)。
2007年是美国—东盟建立友好关系三十周年,东盟与美国只有7次官方会晤,而与中国却多达51次。
特别是当年布什总统没有参加预定在新加坡举行的美国—东盟峰会,而出席了在澳大利亚召开的APEC会议,这令东盟大失所望。
东盟由此确信:美国并没有真正重视东南亚地区和东盟的发展;美国倾向于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批评而不是倾听[4]。
东南亚学者对美国消极应对多边机制建设的态度倍感失望,“东盟共同体的建设源自该地区的自然需求,如果美国继续以狭隘的眼光看待它,就会逐步失去在该地区的影响力”[5]。
第四,解决地区问题效果不佳。
如缅甸民主问题,布什政府的单边制裁政策与东盟的“建设性接触”政策存在分歧。
美国多次向东盟施压,这使得东盟内部裂痕加剧,由此引发对美国的不满。
东南亚国家大多是主权的坚定维护者,反对大国对其内部主权事务的干涉。
有学者批评美国对缅甸问题的过分关注与批评态度影响了其对东盟的整体政策[6]。
2007年1月12日,中国、俄罗斯否决了美英两国提出的关于缅甸人权的议案,印度尼西亚投①②③2002年5月,越南首次以观察员身份参加“金色眼镜蛇演习”。
2003年11月19目,美海军“范德格里夫特”号护卫舰(FFG-48VANDEGR I FT)对胡志明市进行了访问,这是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军舰首次访问越南。
2004年,越南首次公开表示“原则上同意美军舰可在金兰湾停靠补给”。
2008年10月,美国与越南举行了首次政治—军事对话。
2007年2月,美国“盖里”号护卫舰(FFG-51 G ARY)对柬埔寨西哈努克港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这也是32年来的首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