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市一中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地理试卷(A卷,有答案)
海南省三亚市一中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生物试卷(B卷 有答案)

海南省三亚市一中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生物试卷(B卷)有答案第I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真核细胞中生命活动与能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需要消耗能量B.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消耗能量C.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D.细胞代谢所需的ATP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3.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的环境的改变无关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4.关于叶绿体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a和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C.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色素 D.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不能吸收光能5.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B.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参与C.有丝分裂中期,发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短6.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7.对摩尔根等人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影响的是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B.摩尔根的精巧实验设计C.萨顿提出的遗传的染色体假说D.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8.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9.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 B.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C.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 D.胰岛素含有碳元素10. 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加B. 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C. 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D. 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11.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海南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海南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读大陆海洋分布模式图,回答以下问题。
【1】此图可能反映的大陆是:()A.亚欧大陆、非洲大陆B.亚欧大陆、北美大陆C.北美大陆、非洲大陆D.北美大陆、南美大陆【2】可能属于同一成因形成的气候的地区是( )A.ab.B.cd.C.bd.D.ac2.下列每组海峡中,均属于两大洲分界线的是:()①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②丹麦海峡、麦哲伦海峡③白令海峡、直布罗陀海峡④土耳其海峡、德雷克海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到东南亚新马泰等国旅游,既有热带雨林气候又有热带季风气候,你要去的国家是:()A.泰国B.新加坡C.马来西亚D.缅甸4.下列关于大洋叙述正确的是:()A.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故平均水温最高B.印度洋、大西洋面积超过太平洋和北冰洋总和C.全部在东半球的洋是印度洋D.面积最大的洋也是跨经度最多的洋5.每年随着干、湿季节的变化,东非高原上数以百万计的野生食草动物就会组成一支壮观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在坦桑尼亚的赛伦盖蒂国家公园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间来回迁徙。
左图是2013年食草野生动物迁徙路线。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当①地有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时,该地正受:()A.西风带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信风带控制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2】野生食草动物从②地迁徙到③地的时间可能是:()A.12月~次年5月B.7月底~8月中下旬C.10月底~11月底D.1月中上旬~3月底6.中东石油输往美国运输量最大的路线是:()A.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美国B.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美国C.波斯湾→地中海沿岸→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美国D.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美国7.甲、乙两图分别是某海洋中的两个岛国的气候资料图。
2014高考地理(海南卷)及解析

2014高考地理(海南卷)及解析2014·海南卷(文综地理)2014·海南卷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
图1示意其一般模式。
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
据此完成1~3题。
图11.在图示模式中()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1.D2.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A.普通服装制造B.汽车制造C.金属冶炼D.甘蔗制糖2.A3.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5.B2014·海南卷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
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图3)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
据此完成6~8题。
图36.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热量B.土壤C.光照D.水分6.A7.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A.降低运输成本B.改善生态环境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增强市场竞争力7.D8.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一些问题。
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A.交通不便B.劳动力缺乏C.资金不足D.土地多盐碱8.B2014·海南卷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
图4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
据此完成9~11题。
图49.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9.D10.若北极航线开通,该航线()A.可全年航行B.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少C.不宜使用罗盘导航D.航行的船舶维护费用较低10.C11.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A.中国——巴西B.日本——英国C.越南——法国D.美国——印度11.B2014·海南卷某纬度δ的正午太阳高度H=90°-|φ-δ|,其中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2014届海南省四校联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4届国兴中学、海师附中、嘉积中学、三亚一中高三联考地理试题命题教师:吉晓霞龚振姚汝庆吴飞考试时间:2014年4月9日下午15:00—16:30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3年11月,我国某日化公司研制成功了国内首款玉米环保洗衣液,其原料主要来自玉米,使洗衣液原料不再单纯依赖石油。
据此回答l~2题。
l.推广玉米环保洗衣液的目的是A.生产过程零排放,实现清洁生产 B.产品易被生物降解,减少环境污染C.增加玉米种植面积,提高玉米产量 D.减少我国石油进口,增加石油储备2.与上海相比,石家庄作为玉米环保洗衣液生产基地的优势是A.为玉米重要产区,原料充足 B.交通便捷,便于产品推广销售C.工业基础雄厚,便于协作 D.距山西煤炭基地近,能源充裕比较费用即一个区域某一生产要素相对于另一区域的该要素的比值。
读甲、乙、丙、丁四地三种生产要素相对另一个参照区域的比较费用表,据表1回答3~4题。
3.某集团公司对四地进行考察后,决定在丁地兴办一企业,该企业最有可能是A.造纸工业B.钢铁工业C.石油化工D.电子工业4.该公司决定建一原料导向型的加工厂,最好建在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013年底我国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图1示意江西省从建国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
读图完成第5~6题。
2014高考地理题(海南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地理第Ⅰ卷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
图1示意某一般模式。
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性转移速度较快。
据此完成1—3题。
1.在图示模式中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单国家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2.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A.普通服装制造B.汽车制造C.金属冶炼D.甘蔗制糖3.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A.原材料价格B.交通条件C.工人工资D.市场【答案】1、D 2、A 3、C【解析】1、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A错;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B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制造外,还有其他工厂,C错。
利润随订单流向在逐级递减,D正确。
2、金属冶炼和甘蔗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C、D错;汽车制造精密零部件跨国分工,技术含量较高;一般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B错;只有普通服装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符合图示模式,D正确。
3、通过分析,该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快速转移,C正确。
甲地(位置见图2)气温年变化较小,5—8月降水稀少。
据此完成4—5题。
4.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C.距海较远D.植被较好5.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D.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答案】4、B 5、B【解析】4、首先气温年较差大小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只有纬度较低,甲地冬季气温不会比夏季降得很多,气温年较差较小,B项符合。
5、5—8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高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第六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3ClO2Fe(OH)3=2FeO+3Cl-+H2O+4H+
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1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18题~第2题为
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13.(7分下图表示常见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相应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的产物没有全部列出
。
已知:反应①是氯碱工业的基础反应反应②常用来焊接铁轨,X、Y是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气体氧化物Z是
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高纯度的二氧化硅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B.l31I和
127I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C.NO和NO2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D.煤经过气化和液
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和:Ca2+CO=CaCO3↓
B.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OHCO2=HCO
C.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Fe3++SO+Ba2++3OH=Fe(OH)3↓+BaSO4↓D.在强碱溶液中NaClO与FeOH)3反应
制备绿色净水剂Na2FeO4:
量的NO2和NH3,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n(NO2)/moln(NH3)/ mol01.201.6020.8040.40反应在前2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O)=
升高反应温度,平衡常数K变大,则说明该反应△H
0NO2的平衡转化率为
2)700℃,下列能说明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原子的水解)C.草酸二酯水解可以得到两种有机物D.1mol草酸二酯与氢气完全反应,需要氢气10mol18-Ⅱ(14)有机
海南省三亚市一中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化学试卷 有答案

海南省三亚市一中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化学试卷有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回答第I卷时,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 16 Na23 P31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I127 Au197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高纯度的二氧化硅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B.l31I和127I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C.NO和NO2等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D.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O2既能溶于NaOH溶液,又能与氢氟酸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B.电解熔融NaCl或其水溶液都可制得NaC.铁制槽车可以密封贮运浓硫酸或浓硝酸D.二氧化硫能使KMnO4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乙醇的分子式:C2H5OH B.乙烯的比例模型:C.CO2的电子式: D.钾原子结构示意图: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可以水解成乙醇B.石油裂解气产物可用于制备塑料C.CH2=CH2和CH3CH2Cl都属于烃D.蛋白质、油脂均属高分子化合物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溶液中:K+、CH3COO-、HCO-3、MnO-4B.滴加石蕊呈红色的溶液:K+、NH+4、Cl-、S2-C.pH=2的溶液中:NH+4、Na+、Cl-、Cu2+D.漂白粉的水溶液中:Fe2+、Cl-、Ca2+、Na+6.已知:2A(s)+C2(g)= 2AC(s) △H=-500kJ·mol_12B(l)+C2(g)= 2BC(s) △H=-200kJ·mol_1则反应A(s)+BC(s)= AC(s)+B(l)的△H为A. +300 kJ·mol_1B. +150 kJ·mol_1C. -300 kJ·mol_1D. -150 kJ·m ol_1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2014年海南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2014年海南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上填写本人姓名,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粘贴条形码。
2.选择题的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所选项方框涂黑。
若修改答案,应使用橡皮将错选项方框的涂点擦干净,并将选项方框涂黑。
3.非选择题的答题,使用黑色签字笔在题号指定答题区域书写答案,在题号指定答题区域以外及草稿纸、试题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选择题(60分)本卷共20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选择。
1.图1所示包含的天体系统有A.一级 B.两级 C.三级 D.四级【解析】考查天体系统级别。
读图可知此图包括恒星系、行卫系两级系统。
【答案】B2.夏季的海南,每当天气特别闷热,午后往往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雷阵雨, 不久雨过天晴。
这种降水的类型是图2中的【解析】考查常见天气系统(降水原理)。
读题干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对流雨主要分布在赤道地区和我国夏季午后。
【答案】A图3为某月份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四地大气的运动方向,正确的是A.①地气流上升运动 B.②地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C.③地吹西南风 D.④地吹西北风【解析】考查大气运动方向判读能力。
①地为反气旋(高压),中心气流下沉,A错;②地为气旋(低压),中心气流幅合上升,B错;③地吹偏北风,C错;④地吹西北风,D对。
【答案】D4.该月份A.海南岛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B.北半球为冬季C.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频频发生D.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解析】考查季节性环境特征。
亚洲受高气压(反气旋)控制,为北半球冬季,B对。
【答案】D图4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剖面与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 图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 差异性C. 整体性 D.相似性【解析】考查季地理环境整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三亚市一中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地理试卷(A卷)有答案说明: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皆为“四选一”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某兴趣小组每天在国际标准时间为10点钟时,测得一年中该树正午影子顶端在AB之间来回移动,树高为4米,OP为4米,P点为AB中点。
读图回答1~2题。
1.该树位于A.黑海沿岸 B.日本海沿岸 C.维多利亚湖沿岸 D.五大湖沿岸2.当树影顶端由B向A移动时A.北京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B.非洲斑马迁往赞比亚C.海口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D.该树枝叶由黄变绿读为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是A.甲、丁 B.甲、乙C.丙、丁 D.乙、丁4.这一天,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A.6时 B.15时C.18时 D.21时读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A.①和②较弱 B.②和③较弱C.③强和④弱 D.③强和①弱6.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A.①减弱 B.②增强C.③减弱 D.④增强读下图“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完成7~9题。
7.当暴雨洪涝灾害发生时,图中水循环环节出现异常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8.图中甲处的地表形态和对应的地质构造是A.山脊——褶皱 B.高原——地堑 C.陡坡——断层 D.盆地——褶皱9.图中洋流的性质及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A.暖流,增温增湿 B.暖流,降温增湿 C.寒流,降温减湿 D.寒流,增温减湿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图,回答10~11题。
10.甲最有可能是A .热带雨林B .温带草原C .常绿阔叶林D .常绿硬叶林11.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形成了该地域分异规律C.其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回答12~14题。
12.造成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因素A.副热带高压 B.季风 C.西风 D.信风13.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A.7月 B.4月 C.1月 D.10月14.若如乙所示此季节,下列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气压带北移、风带南移 B.天山的雪线上移C.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向南迁徙 D.长江中下游出现“梅雨”下图为“我国城市和城市规模增长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示时期,对我国城市发展判断正确的是A.1996年之前,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了中小城市B.1997年之后,城市发展以郊区城市化为主C.1996年之前,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主要是产业大规模集聚D.1997年之后,建成区的平均绿地面积在减少16.近年来,关于大、小城市孰优孰劣的争论很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利用率高B.小城市布局分散,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C.大城市资金雄厚,环境质量好D.大城市产业活动密集,土地利用率高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根据甲、乙回答17~18题。
甲图乙图17.甲图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18.乙图是中国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城市1970~1996年年平均气温增幅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9~20题。
19.该城市发展较快的方向是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20.该市要建钢铁厂,最适宜布局在A.M处 B.N处 C.O处 D.P处下图是“两地日平均气温≥10℃日数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21~23题。
21.导致图中①②两处等值线弯曲的因素是A.地形 B.洋流 C.大气环流 D.纬度位置22.乙地日平均气温≥10°C日数大于甲地,其主要原因是乙地A.纬度低 B.冬半年受海洋气流控制 C.海拔低 D.夏半年受高气压控制23.关于图中①③两地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③地气温年较差大于①地 B.两地河流均有冰期C.①地降水量年际变化小于③地 D.两地所属自然带相同下图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
据此完成24~26题。
24.图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25.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地的影响,正确的是A.河流径流量增加 B.土地荒漠化加剧C.水土流失严重 D.洪涝灾害多发26.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措施错误的是A.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 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C.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D.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下图为某国某农场一年中工作历,请根据图中资料,回答27~28题。
27.该农场位于A.荷兰西欧平原 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C.泰国湄公河平原 D.加拿大中部平原28.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为A.热量不足 B.水源不足C.劳动力不足 D.土壤贫瘠京下图示意“赞比西河水系分布和该流域内的一些地理要素”,读图完成29~30题。
29.关于赞比西河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游支流短小急促,峡谷险滩广布B.中游地势低洼,多支流和湖泊C.下游的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上D.该河的汛期出现在7、8月份30.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A.建设大坝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发展交通和旅游B.能够调节径流,拦蓄洪水,使下游免遭洪水威胁C.水坝工程保障了中下游的航运,利于淡水渔业的发展D.导致河口三角洲不断受到海水侵蚀,海岸线向后退缩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二.综合题(本题共有4小题,共40分。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该湖流域河流众多、草场广布、雪山环抱、环境优美,然而,20世纪80年代由于农牧业的过度发展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材料一青海湖2001至2009年4月与9月份水体面积变化曲线。
材料二2001至2009年青海湖周边三个观察点气候参数变化值。
31.依据上述材料,推测2000至2009年青海湖面积年际变化总趋势,分析出现此趋势的可能原因。
32.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下图中的艾尔湖为时令湖,湖中有水时,周围绿草繁茂,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湖泊“消失”时,宽阔的湖面上积着厚厚一层盐,周围草木全无,鸟兽绝迹。
澳大利亚政府设想开凿一条运河把附近的海湾和艾尔湖联系起来,使海水自动流向艾尔湖,避免艾尔湖再干涸。
(1)分析甲、乙两处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的原因。
(4分)(2)分析艾尔湖盆地多发沙尘暴且高峰出现在12月到次年2月的原因。
(6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藏彝走廊主要指我国川、藏、滇三省区边境的横断山脉地区,该地区是藏、彝、羌、纳西等诸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理单元。
材料二川藏公路是中国筑路史上工程难度最大的一条公路,它东起四川成都,西到西藏拉萨,分为南北两线。
沿途翻越米拉山等14座海拔4 000米以上的高山,跨越金沙江、澜沧江等大河;沿线地形复杂,冻土广布,环境恶劣,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和雪灾等气象灾害频发。
材料三下图为藏彝走廊与川藏公路南线示意图。
(1)试分析川藏公路在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6分)(2)试分析川藏公路的建设对藏彝走廊地区的影响。
(4分)34.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图示季节是________,试分析图中等温线东段弯曲的原因。
(4分)(2)图示地区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最具优势的区位因素有哪些?(6分)三亚一中2014届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参考答案)地理科 (A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31.题(10分)答案:总体上看,青海湖水体面积在不断扩大。
(2分)2000年后十年间,青海湖流域降水量不断增加,降水补充湖泊水导致湖面面积增大;十年间该流域平均气温不断升高,导致冰雪融水增加,补充湖泊水导致湖面面积增大;2000年后,该地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科学放牧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8分)34.题(10分)(1)冬季(1分) 等温线东段经过长白山地区,由于山地地势高,气温低,所以等温线向南(低纬)弯曲。
(3分)(2)自然因素:有广阔的平原;肥沃的黑土;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冻死病虫害。
社会经济因素:人均耕地面积大;工业基础好,机械化程度高。
(6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