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园林对比
东西方园林差异比较

东西方传统园林特色的差异1、园林的布局西方园林:多采用焦点透视,讲究几何对称,规则,一览无余。
以建筑物为主题,园林式建筑的延伸,是一座躺着的建筑,用植物建造的建筑,是一种开放式园林。
东方园林:采用散点透视,移步换景,景随人动。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围上为上。
模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生态形自由式园林。
2、石头的运用西方园林:石头是被雕刻成雕塑,花坛,石雕喷泉等,均匀的散落在园路四周,或者位于花坛、水池的中央位置,体现着人的作用。
东方园林:主要欣赏石头的自然紫台,中国园林在选石上讲究:瘦、陋、透、丑、皱。
以石叠山,还原自然山川的真是面目。
很多时候一块石头就能成为一景。
3、水的作用西方园林:多采用喷泉、跌水等形式来欣赏水的动态美,也有制造一片规则、平静的水面来欣赏水的静态美。
东方园林:讲究小桥流水,欣赏水的本质,声音,力求再现真是河流的轨迹4、植物的作用西方园林:强调人的作用。
对植物的欣赏表现在植物的品种、体块、色彩与层次上。
植物被修剪成几何形状或动物形状,往往成片出现,整形对植、列植。
东方园林:主要欣赏植物的自然美,着重对植物的姿态进行培养,如中国园林中的盆景的运用。
自然式的孤植、散植。
植物在东方园林也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
5、园路的设计西方园林:往往都有一条宽大笔直的中轴线,园路都成一定的几何形状,以主体建筑物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或环绕。
东方园林:追求曲径通幽、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移步换景,园路一般都曲折、小巧隐蔽。
非常独特的廊桥的设置,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是有观赏的作用,是中国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
6、社会意识形态西方园林:为体现黄泉智商,更强调人工美。
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是变化的统一。
变化,就是园林地形和布局的多样性,花草树木的品类、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都应该“井然有序,布置的均衡对称,并且彼此协调配合”。
直线个方角是基本形式,都要服从比例。
东方园林:中国在线自然的美学思想深受儒家和道家精神的影响,儒家哲学强调天、地、人中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道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探求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最终将天人合一的道家精神融于其中。
5.19.1中西方古典园林对比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二)中西方园林形成过程的异同 1.中西方园林起源的相似性
2.中西方园林形成过程的差异
中国园林
西方园林
师法自然
天人相胜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思想的比较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1.中国西方古典园林审美思想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1.哲学认识论的差异
2.实践观念的差异
西方人的实践观:秩序和谐----美
中国人的实践观:尊重自然,模仿自然 高于自然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二)中西方园林形成过程的异同 1.中西方园林起源的相似性
中国园林起源于灵囿和园圃
园林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
9 中西方古典园林对比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思想的比较 三、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差异
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1.哲学认识论的差异
中国人的哲学认识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西方人的哲学认识论-----人与自然抗争
三、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差异
(一)园林景观形式的差别
独乐园
众乐园
(二)西方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思想上的差异
西方园林
中国园林
唯理
缘情
(三)西方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 视觉效果上的差异
中国园林
西方园林
赏心
悦目
(四)西方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 艺术风格上的差异
中国园林
西方园林
曲折、多样、精巧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与自然拟人化 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3.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的是含蓄、虚幻、深沉、 虚实共生
东西方园林的建筑差别

• 中国: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 组群布局 • 西方: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 个体建筑
• 在建筑文化的主题上
• 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 为中心,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 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
• 在建筑的艺术风格上
• 中国传统以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为基调, 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 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 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 狂。
东西方园林的 建筑差别
• 东方建筑体系代表:中国、印度、日本 • 西方建筑体系代表:古希腊、罗马 • 东方式古典园林:以中国自然式园林 为代表 • 西方式古典园林:以西方规则式园林 为代表
•最大区别:突出 自然风景还是突 出建筑。
建筑材料的差别
• 中国: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 • 西方: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
• 结构上的差别
• 中国:我国的传统建筑是一种木结构 体系,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抬梁式木构 架。 • 西方:西方古代建筑多以石料砌筑, 墙壁较厚,窗洞较小,建筑的跨度受 石料的限制而内部空间较小。
东西方园林比较

东西方园林比较一.东西方园林的本质特征东方园林崇尚自然,模拟自然。
认为自然的东西是美的。
而西方园林则不太重视自然,他们在造园过程中强调人的重要性,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西方园林与东方园林形归隐自然的理念大相径庭。
东方园林注重天人合一,重现自然,而西方园林则着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抗衡和对自然地控制。
西方园林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整齐、豪华、图一热烈、激情,有时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其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大自然必须按照人的头脑中的秩序、规则、条理、模式来进行改造(见图一)。
西方园林以规则式为主流,用规则的几何图形表现人工的自然,以中轴对称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将水池、喷泉、雕塑、花坛、道路、广场、树木等要素按照建筑的法则来设计安排。
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
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西方园林讲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古代东方有悠久灿烂的文明。
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诸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都在园林艺术方面有巨大成就。
古代中国园林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东亚、南亚各国园林的影响很大,堪称东方园林的代表。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遗产中,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完全不同于西方园林的空间原则和美学品味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不论是北方园林中的苍岩深壑、碧水浮天,还是南方园林的小桥流水、粉垣低蜿,都给人以不尽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院园林和自然郊野园林。
这四种园林虽然相互交织和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其中还是以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的地位最为重要,艺术造诣也最为突出。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对比性和差异性

意境表达
西方园林景观注重形式美,通过几何形状、对称布局等手 法营造出一种肃穆、规整的氛围。而中式园林则更注重自 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强调与自然 的和谐共存。
中式园林常常运用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通过借景、 框景、对景等手法,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而西方 园林则更注重雕塑、喷泉等人工装饰,强调对自然的改造 和征服。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园林景观 设计更加注重生态优先,强调绿色、 可持续的设计理念。
未来展望
地域特色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地域特色 成为园林景观发展的重要方向, 将地域文化、历史、自然等因素 融入景观设计,形成具有地域特
色的园林景观。
人文关怀
园林景观设计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关注人的需求和体验,创造宜 人的空间和环境,让人们在景观
互相借鉴
中西方园林景观在跨文化交流与融合中互相借鉴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 推动世界园林景观的创新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 对比性和差异性
目录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差异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与风格对比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与水景处理差
异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意境表达与实用性考量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差异
历史背景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园林出现,以实用性为主,多用于果 蔬种植和放牧。
中世纪时期
修道院园林兴起,强调自然与人工的 分离。
历史背景
文艺复兴时期
园林走向成熟,追求形式美和人 文精神。
18世纪至今
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极简主义 园林相继出现。
东西方园林的区别有关介绍

东西方园林的区别有关介绍园林景观正是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彼此之间有必要相互了解、相互交流,通过变流文化会产生吸引力。
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东西方园林的区别有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东西方园林的区别世界造园系统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西亚,欧洲和中国。
西亚造园始于古波斯,布局工整严谨,然而悠闲静谧。
建筑物色彩绚丽丰富,植物种类不多。
法国的古典园林比意大利的更几何化,更人工化。
中国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造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如西方人喜好雕塑,在园林中有着众多的雕塑。
德国人酷爱雕塑,初园中的雕塑外,他们甚至在园林中的枯树上掉图案,用以观赏,而中国人却喜欢在园内堆假山。
中国人看树赏花看姿态,不讲究品种,赏花只赏一朵,不求数量,而西方人讲究品种多,数量大。
法国园林大多种鲜花,凡尔赛宫苑就有二百多万盆花,而法国人并不去欣赏其姿态,他们讲究的是品种,数量,以及各种花在植坛中编排组合的图案,他们欣赏的是图案美。
由此可见东西方园林的不同点: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自省,含蓄,蕴藉,内秀,恬静,清幽,淡泊,循矩,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
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在审美意识中占主要地位。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藏的境界。
是一种摹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一种“独乐园”。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整齐,豪华,奢移,热烈。
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整个天体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数。
”西方园林讲究的是一览无余,追求人工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总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中国园林基本上是写意的,直观的,重自然,重想象,重联想。
而西方园林基本上是写实的,理性的,重人工,重规律。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中西方景观审美异同

中西景观审美的异同随着社会全球化发展,中西思想相互交融,中西景观审美也有或者将会出现相似的地方,强调以人性美为主,注重体现传统文化,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但中西方的景观审美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中西方园林审美上的差异。
1、东西方园林审美差异的形式上表现:西方造园艺术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字关系发展。
中国园林则追求一种自然美不过分人工雕琢、自然拟人化的意境。
2、东西方园林审美差异的园林布局表现:西方园林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遗。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但布局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没有的严格的从属关系,结构松散,以致没有什么规律性。
3、东西方园林审美差异的园林风格表现:西方,以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式园林风格。
中国,则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风格。
4、东西方园林审美差异的哲理与思想: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以人为核心。
信奉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应该顺其自然,并提倡人格精神,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化为一体的游赏环境,注重“景”和“情”交融,把客观事物都赋予伦理道德和人性的色彩,赋予深层的精神内涵,把客观世界纳入主观世界当中,以感性认识为起点,用社会性和哲学的观点来理解自然,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注重伦常之理,着重与人的主观,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的内容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
西方讲自然也讲社会,但主要是自然科学化的社会,中国人讲社会,是感性化,社会伦理化的自然。
通过对中西方园林审美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差异是由于历史源头、文化传统、哲学观念、宗教思想、居住环境等的差异所形成的,中西景观审美的差异也是如此。
东西方园林特色比较

园林特点
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整齐、豪华、热烈 、激情,有时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古 希腊哲学家推崇“秩序是美的”,他们认为野 生大自然是未经驯化的,充分体现人工造型的 植物形式才是美的,所以植物形态都修剪成规 整几何形式,园林中的道路都是整齐笔直的。 18世纪以前的西方古典园林景观都是沿中轴线 对称展现。从希腊古罗马的庄园别墅,到文艺 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台地园,再到法国的凡尔赛 宫苑,在规划设计中都有一个完整的中轴系统 。
园林代表
意大利园林
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
台地园的造园模式是在高耸的欧洲杉林 的背景下,自上而下,借势建园,房 屋建在顶部,向下形成多层台地;中 轴对称,设置多级瀑布、叠水、壁泉 、水池;两侧对称布置整形的树木、 植篱及花卉,以及大理石神像、花钵 、动物等雕塑。人们在林中,居高临 下,海风拂面,一种独特的地中海风 光尽收眼底。
日本枯山水庭园 日本林泉山水庭院
后来这种园林发展日臻于 极致,造园惯用要素均被 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 靶制的沙砾和一块块苔地 ,这便是典型的、流传至 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 要构成要素。
枯山水是一种非常特殊且极具日 本特色的造园手法。为反映禅宗 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 律”精神,用一些如常绿树、苔 藓、砂、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
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 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 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 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 住的环境。
世界各国的园林形态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体现, 它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自然、艺术和工程技术规 律,主要由地形地貌、山水泉石、动植物、广场、园 路及建筑小品等要素组合、建造的环境优美,生态环 境良好的空间境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园林对比
摘要:园林起源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期盼,而它的发展则来自人性对美的追求,本文从中法园林的起源分析出发,比较中西两种园林形式的差异,分析我国现代园林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园林。
关键词:中国园林;法国园林;起源;差异
自在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造园家就从园林的外观特征进行划分,将世界上的园林式样分为三大类: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一个是以中国自然山水式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一个是以几何规则式为代表的法国园林,本文通过分析两国园林艺术的不同特点探讨如何寻找我国现代园林发展之路。
一中法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
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造成了中法园林艺术巨大的差异,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园林艺术,本文从三个不同方面加以论述。
(1)园林布局的不同
中国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是“山水画”式的,丰富的意境,高雅的格调,多样的手法,充实的理论,繁盛的作品,在世界园林发展体系是独树一帜的,中国园林追求的是自然写意主义山水园的风格,崇尚自然美,园林的构图规则影响着建筑,使建筑“园林化”,向自然敞开,自然本身又随着石、竹、水等渗透到建筑中去。
园林中花木配合山水随意配置,道路回环曲折,穿插于山水之间。
使自
然美中融入人工美的气息,增添人们现实生活的情趣,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
法国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则是“几何形”式的,讲求对称,均衡和秩序,在构图上强调园林的中轴线,以凡尔赛宫为典型代表的这一类园林,以建筑和建筑式的空间布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题,总体布局整齐对称,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图案的组织,处处显示着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掌控,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的四四方方,一切都表现出一种人力的创造和人工之美。
总之,法国园林的整体布局力求规整一律,轴线分明,秩序井然,打造出一种开阔,明朗的艺术效果。
可见,中法园林是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园林形式。
(2)园林艺术风格的不同
在园林风格的追求上,西方追求的是骑士的罗曼蒂克,中国追求的是诗情画意的情景交融。
中国园林充分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着人们顺应自然,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因着这种理念,在追求园林美时就深刻体现出意味隽永的诗情画意,体现一种“天然之趣”和自然情调的意境。
中国的古典风景园林既是一首凝固的诗,也是一幅动态的画,正所谓“虽由人作,宛若天开”人们在园林中追求真实的生命感受,寄托审美的情怀和理念,这也是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誉的最主要因素。
法国造园表现体现的是“征服自然,为人而用”的思想,艺术上则遵循的是形式美的法则,这一思想和艺术法则支配着西方的建筑,艺术,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同时也影响着音乐和诗歌,而
园林的设计和建设自然而然地在这一法则的指导下,并更加刻意追求形式上的美。
(3)园林空间处理的不同
在造园技法上我国园林是模拟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它以人工或半人工的自然山水为骨架,以植物材料为肌肤,在有限的空间里创作无限的风光,又运用隔景,障景,框景,透景等手法分隔组成空间,形成多样而统一的不同景点,所谓步移景异,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宋代以后,在模拟自然的基础上,强化人们的精神思想和文化上的追求,形成写意山水园,以诗歌歌赋为题,点景,作为造园的指导思想,达到诗情画意的境地,已成为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
与之相反,法国宫廷式花园在空间处理上追求的是一种现实的美,园林艺术形式上从整体上追求的是平面化的几何图形,也就是以宫殿建筑为主体,向外辐射为半轴对称,并按轴线布置喷泉,雕塑。
树木采用行列式栽植,大部分整形修剪为圆锥体,四面体,矩形等,形成中心区的大花园,茂密的树林同样以笔直的道路通向四处,以方便到较远的地方骑马,涉猎,泛舟,野游等。
例如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典型代表—凡尔赛宫。
可以看出,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哲学和美学思想,而园林艺术这个词与一个民族的文化渊源优势密切相连的,只有在相互交流中才会有各自更好的发展。
二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园林发展趋势
自明清之际的西方传教士和商人带来了西方哲学、科学和文化
艺术之后,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纵观历史,中国园林应结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寻找现代中国园林发展之路。
首先,打破局限,扩展设计理念。
我们要想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需要投入新的创新源泉,“闭门造车”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缺陷之一,先进的理念不能从外界学习,园林被设置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
因此我们现代园林设计师应当探索新思路,将中国传统园林的做法和空间布局应用到新的领域,以实现中国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
生态园林是遵循生态学的原理,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我们的设计强调与人工园林相结合的自然植物群落,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命和自然生态的融合,如公园,植物园和绿地。
让居民享受初试园林景观的同时,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第三,融会贯通,发扬中国特色。
在园林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艺术设计形式,用开放的视角来看待传统园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毕竟一味地模仿与复制是无法行的更远的,也不能对我国传统的设计手法与西方的设计思想笼统照搬,而是需要我们在设计过程中端正态度,与自身环境相融合,才能建设出更高层次的园林。
三结语
现代的城景关系告诉人们,城景关系应该是人工与自然、城市与园林谐调发展、共存共容。
中国园林的发展方向既不是向传统靠拢,也不是向西靠拢,而是保持自己的特色,取长补短,相互促
进,共同发展。
具体来讲,中国园林应在整体把握“情”的同时,在“理”方面多下工夫;西方园林则需要在把握“理”的同时,在“情”方面多做文章。
只有通过继承创新,融会贯通,集众家所长才能寻到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