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术后电子线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手术加放疗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疗效探讨

手术加放疗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疗效探讨【摘要】目的研究手术治疗+术后放射治疗对耳部瘢痕疙瘩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耳部瘢痕疙瘩患者40例(52耳),全部采用手术切除加术后直线加速器6 Mev电子线照射,隔日一次,共6次,每次放射剂量 3 Gy,总剂量 18Gy。
结果治疗结束后 1 年,52侧患耳中治愈43耳(82.69%),有效5耳(9.62%),总有效率为92.31%,有4耳复发,复发率7.69%;至目前已平均随访18.6月,有10耳复发,复发率19.23%,复发的平均发生时间为13.8月。
结论手术切除治疗+术后放疗对耳部瘢痕疙瘩的近期治疗效果令人满意,但其远期疗效不容乐观;对耳部瘢痕疙瘩的随访时间应至少在2年以上。
【关键词】手术;放疗;耳部瘢痕疙瘩;疗效1 引言耳部瘢痕疙瘩一般是由于穿耳洞感染或者外伤引起的,包括手术过程引发的外部伤害,会对患者的面容或心理情绪造成严重影响。
耳部瘢痕疙瘩的治疗比较困难,因为既要彻底治疗瘢痕的存在,防止再次复发,又要保证耳外形良好,不影响美观,因此比较棘手。
当前有关耳部瘢痕疙瘩的研究较多,使用的治疗方法不一,但疗效也不一致,缺乏有效的、统一的治疗模式。
据此,我科对于2014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52耳)耳部瘢痕疙瘩患者,实施手术切除治疗+放射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随后随访了1-3年,观察期治疗效果。
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2资料与方法2.1 材料选择我院耳鼻咽喉科于2014年1月~ 2016年 8月期间收治的40例(52耳)耳部瘢痕疙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12-67岁,平均年龄28.4岁;单侧耳发病患者26例,双侧耳发病患者14例;所有患者都是初次在我院进行治疗,是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瘢痕疙瘩,而且所有患者均同意进行此项研究。
52侧患耳的具体病变原因、部位和大小见表1。
表1 52例耳部瘢痕疙瘩的病因、病灶部位和大小(例数)2.2方法对所有患者实施手术切除治疗+放射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随后随访了1-3年。
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治疗66例临床观察

【 4 ] 李 利, Ma r yS Ma c , Ma r s a u t D, 等. 白 种 人 女 性 皮 肤 纹 理 与 年 龄 和 部 位相关性研究[ J ] .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 0 0 4 , 1 0 ( 1 ) : 1 3 — 1 7 . 【 5 ] K a p p e s U P , E i s n e r P . Cl i n i c a l nd a p h o t o g r a p h i c s c o r i n g o f s k i n a g i n g
维普资讯
9 4 4
中国美容医学 2 0 0 7 年7 月第 l 6 卷第7 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 e s t h e t i c M e d i i u l ! _ . o l : ! 皇
【 J ] . S k i n P h a r ma c o l Ap p l S k i n P h y s i o l , 2 0 0 3 , l 6 ( 2 ) : 1 0 0 - 1 0 7 .
【 6 ] E d wa r d s C, H e g g i e R , Ma r k s R . A s t u d y o f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s u r f a c e
【 3 ] B e i t n e r H. R a n d o mi z e d , p l a c e b o - c o n t r o l l e d , d o u b l e b l i n d s t u d y o n
t h e c l i ni c a l e fi c a c y o f a c r e a m c o n t a i n i n g 5 % a l p h a - l i p o i c a c i d
皮肤瘢痕疙瘩再次手术后应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电子线照射的观察

d i 03 6  ̄i n17 - 9 52 1.100 o :1.9 9 .s. 4 4 8 .0 22 .1 s 6
【 摘要 】 目的 : 探讨电子直线加速器 电 子线 照射 瘢痕疙瘩再 次手术后切 口 对预 防瘢痕 疙瘩增生的作用 。 方法 : 6 例 7 个 部位再次手术 对 6 8 切口于术后 2 ~ 8 4 4 h内行 6M v电子线照射,剂量 10  ̄0 0 G 。 e 20 20 y 结果 : c 总有效率 10 0 %,全部切口瘢痕均正常愈合,未出现不可接受的不 良
随着 社会 生活水平 的提 高,人们对于手术切 口 处皮 肤愈 合后外观 的要求越来越 高。外伤 、剖腹产 、 臭等 手术容易 狐
手术切 口 愈合正常,有再 次瘢痕疙 瘩增生但体积 不超 过术前 5 %,对患者生活无影响 ; 0 无效 : 手术切 口愈合正常,有再次
造成 皮肤软组 织瘢 痕疙瘩,特别是瘢 痕体质 的患者发生率更 瘢痕疙瘩 增生体积超 过术前 5 % 以上或手术切 口不能正常愈 0 高。为减 少瘢疙瘩痕的再次 生成 ,对 瘢痕 疙瘩再次手术切 除 合需要 再次手术或对患者生活有 影响、有局部 功能 障碍。总
制作适形低熔点铝挡块 。根 据术前 瘢痕疙 瘩的部位厚度及术 皮 肤 组织 创伤修 复 中的主 要细 胞成 分为成 纤维 细胞 ,放 射 中情况使 用电子直线 加速器 电子束 6Me V加 05 1c .~ m厚 的补 线 的治疗作用 在于抑制成 纤维细胞 的增生 ,减少 由此产生 的 偿膜优化剂量物理 分布 ,照射分次量 为 10 2 0c y 次 ,周 8 ~ 0 G /
乳腺癌胸壁瘢痕区电子线照射摆位误差比较

【 】 N o h , e 1 S p r e e t v r n h a a t r 5 a s iT t a . u e s lc ie b o c il re y
e b z t o m ol a n i i f r eo t s S o h m p y i w h i t a Cai1 O X a
咯血 的病因诊断常常需要临床病史、胸片、胸部 c T和/ 或 支气管镜综合判断,即便如此 ,也有部分病例为原因不明的咯 血,本组有 4例在支气管动脉造影前 ,咯血病 因不明,但是支 气管动脉造影后发现 为支气管动脉发育异常,通过栓 塞治疗也 均获得满意的控制 出血的疗效 。因此 ,对于 B E前未能病因诊 A
率 为 1. % 3 7 ,低 于 文献 报 道 的 2 . % 14 的复 发 率 。 ’ 。
【】 Rb i J , A tv e l , G tm n L , e 1 . 2 akn E s a jv V o h a N ta
Tr sc h er e ol z an at et mb i ati i i t e Ol n h ma ge nt of na me
・
论
著・
20 0 8年 l 月第 l 1 7卷第 2 2期
C i clo ma l ia Ju I n
无效 3例。总有效率为 8 .4 ,治愈率为 7. % 6 % 2 7 。无 效的 3 例均为术 后复发,第二次栓塞治疗后,1 例显效 ,2例有效。 本组无咯血死亡者 。 2 2例患者栓塞后 ,未 出现 瘫痪 、足部坏死或其他异位栓
塞等严重并发症。 是 1 ( 9 ) 但 3例 5% 出现轻至 中度胸背部疼痛 ,
断的大咯血 , 可以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并选择合适病例进行 BE A
瘢痕切除术后患者行电子射线放射治疗的护理

参 考 文献 :
f o r p r o g r a mme ma n a g e r s [ M] .3 r d e d . Ge n e v a :W HO
Pr e s s , 2 00 8: 37 - 5验 诊 断 学 — — 实 验 结 果 的 应 用 和 评 估
n ar y i o di ne a nd go i t e r p r e v a l e n c e: r e s u hs o f t he Chi ne s e
血检 验项 目时 , 嘱其 先 留尿 , 再抽血 , 以避 免 含碘 消 毒
剂 的污染 。因为 UI 检测 属 于 超微 量分 析 , 任 何 碘 污
N u r s i n g c a r e o f 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i n g e x t e r n a l b e a m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a f t e r s c a r e x c i s i o n } 』 X i a n g J i n g, C h e n F e n g J u, Z h u L i
染 都有 可 能影 响测 定结 果 的准 确 度 。② 留晨 尿 为优 ,
量 不少 于 1 0 mL 。随 意尿也 可 , 但 不 能 留 取憋 尿 做 超 声 检查 后 的尿样 。如 随 意 尿 UI 低者 , 还需 嘱其 1个
多种方法综合治疗皮肤病理性瘢痕的临床观察

d ain a d a p i ain o p fr t ra ah lg c ls a n n e tg t h d a r ae p r a h s M e h- it n p lc to fme io m o te tp to o ia c r a d i v sia e t e i e lte td a p o c e . o t o s:Th e u dr d a d f t e e ain swi y e p a t c ra d k l ma we e te t d wi o i ain o p d r e h n e n fy s v n p te t t h p r l si s a n eo r r ae t c mb n to fo - i h c h e ain,r d ai n a d a p ia in o pf r r to a i t n p lc t fme i m.Th y a c p e a i t n a d a p iain o p fr t r p e t o o o e c e td r d ai n p l to fme io m he a i s1 o o c
果 ,探 讨理 想 的治 疗方 法。方法 :对 3 7例 皮肤 增 生性 瘢 痕和 瘢 痕疙 瘩 患 者进 行手 术切 除瘢 痕 , 5
术后 1— 7d即进行放 射 治疗 ( 直线加 速 器 电子射 线 的剂量 为 3G / ,5次 ;或 2G / ,8—1 y次 y& 0 次 ,总剂 量 1 2 y 射 线的 剂量为 5— y & ,2~ 5~ 0G ; 6G / 3次 ,总 剂量 1 2 y ,放 射 治疗结 5— O G )
[ btat A s c] r
0bet e T bev ecncl fc fh o bntnt a et ost go eao , a jci : oosret l i f t o ecm i i et n cnii f prtn r- v h i aees t ao r m sn o i
手术切除结合放射法治疗瘢痕疙瘩32例效果观察

[ 关键 词 ] 瘢 痕 疙 瘩 ; 外科 手 术 ; 疗 疗法 放 [ 国 图书 资料 分 类 号 ] R 5. 5R 1 中 7 10 ; 85
瘢痕 疙瘩 是皮 肤 损 伤 ( 创 伤 、 伤 或 手 术 ) 引 发 如 烧 后 的, 由不明原 因的成纤 维细 胞异常 增殖 和胶原纤 维 的过度
感和 瘙痒 等临床症 状 , 严重 者可引起 功能 障碍 。瘢 痕疙瘩
一
般 发生在 有瘢痕 体质 的个体 , 手术 切 口 、 手术缝 线 张力 、
缝 线感 染也 与瘢痕 形 成有 关 , 单纯 手术 切 除 易复 发 。 故 瘢 痕 主要 是成 纤 维细 胞 过 多增 生 所致 , 术后 2 4 h内肉芽 组 织 中的成纤 维细 胞 占绝 大多 数 , 放射 线 敏感 , 对 持续 照 射 可抑 制成纤 维细胞 的增生 , 可能直 接对细 胞外 间质成 也 分 产生影 响 , 特别是 在术 后即刻 照射 电子线可 抑制术后 炎 性 细胞 、 免疫 细胞反 应及 其 所诱 发 的成 纤 维 细胞 增 生 , 同 时对 增殖 活跃 的成 纤 维细 胞增 殖 周期 中 G 2和 M 期 最 为
( 5 4 ) 有效 4处 ( . % ) 无 效 3处 ( . % ) 总有 效 8 .% , 83 , 63 ,
率 9 . % , 中采用 扩 张器 植 入 、 张皮 瓣 转移 修 复 的 3 37 其 扩
例 中 , 治愈 , 2例 1例复发 。
2 讨论
瘢 痕疙瘩 是皮肤 的一 种 良性肿 瘤 , 出原 伤 口范 围, 超 呈蟹 足状浸 润性生 长 , 不会 自发消失 , 能引起 刺痛 、 且 烧灼
沉 积 且 超 出 原 有 损 害 范 围 的 一 种 良 性 疾 病 。 单 纯 手 术 切
40例瘢痕疙瘩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种 临床 常见 的纤 维组织 增生性疾病 , 常见于青 少年 及年轻女
2 结 果
2 1 疗 效 .
性 。其临床表 现多为局部 痛痒不适 、 感觉减退 或面部容貌 改变 , 肿 块 明显突 出并 向周 围进 行性 扩张 , 自愈倾 向 , 单纯 手术 无 且 切 除后极易 复发 。瘢 痕疙瘩 治疗方法 种类 繁多 , 效果不 能完 但 全 满意 。 目前 手 术切 除瘢 痕疙瘩 后行 放疗 已成 为 主要 的治疗
及对症 处理后全部 治愈 , 仅留色素沉着 。
3 讨 论
瘢痕疙瘩 是 良性增生疾 病 , 见于青 少年及年轻 女性 。通 常
常 是在皮 肤受 到创 伤后 增生 过长形 成 的条索 状或 瘤状 的皮肤
改 变 。瘢 痕疙 瘩 的病 因 , 目前 尚不清 楚 , 可能 与种 族或 遗传有 关 , 者大 多数具有 瘢痕体质 , 伤在愈合 过程 中 , 原 的形 患 创 胶
虽 然使用 放射性 治疗瘢痕疙 瘩效果显 著 , 少数人 对放射 但
治疗 的安全性 不放 心。实 际上 , 只要 在治疗 过程 中掌握 好瘢痕 疙 瘩 的放射 量 , 射 治疗 的副 反应 是很 轻微 的。本研 究显 示 : 放
瘢 痕疙瘩单 纯手 术切 除后 复发者 2 例 , 中 l 例 曾多次手术 0 其 5
所有患者 均先行手术 切除 , 术后 半小时 ~ 7d内开 始行放射 治疗 。4 患者 中,5例 患者均为术后半 小时 ~ 1d便开始行 0例 3 放疗, 照射 范 围以手术 切 口外扩 1~ 2e 利 用直线 加速 器发 m,
出的 6Me V电子线进 行放射治疗 。
13 剂 量 Βιβλιοθήκη .【 中图分类号 】 7 05 R 3 .5 【 文献标识 码 】 B 【 文章 编号 】 0 5 0 1 2 1 ) 8 4 — 1 2 9 — 6 6( 0 1 1 — 9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条件基 本 相 同。所 有 病 人 均 采 用
6meV 电 子 线 照 射, 总 剂 量 2000 ~ 2200cgy,分 割 10 次,2 周 完 成。照 射 范围按手术切缘外放 5 ~ 10 毫米,部分 照射野酌情加用 5 毫米等效组织补偿以
表 1. 三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综上,术后电子线放射治疗瘢痕是
等,经相应处理均能好转。未发现 2 度 的放疗[3]。其中,电子线由于其优越的 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目前治疗方法及
及以上皮肤反应发生。随访时间内未发 放射物理学特性成为当前瘢痕放疗最常 许多技术细节尚不统一和完善,函需大
现诱发 放 疗 相 关 性 肿 瘤 等 严 重 不 良 事 件。
后放疗对于瘢痕疙瘩有较好疗效。但在
具体治疗治疗方式及一些技术细节上仍
存在争议。2000 年 1 月至 2003 年 4 月, 我科采 用 6 - meV 电 子 线 常 规 分 割 对 357 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了术后放疗, 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 ~ 2003年4月 我科共收治了 375 例瘢痕疙瘩患者,在 其接受手术切除全部瘢痕疙瘩后对其进
例瘢痕疙瘩患者,对其瘢痕行手术切除及 6meV 电子线术后放疗,总剂量 20 ~ 22gy / 10 次 / 2 周。放疗开始时间分
别为术后 24 ~ 48 小时(1 组)、2 ~ 5 天(2 组)、以及手术 5 天以后(3 组)。在 1 组内又按照射野范围分为两亚组
(A 组和 B 组),A 组照射野沿手术切口外放 5mm,B 组外放 10mm。结果:357 人(共 429 处瘢痕)完成治疗及 1
1.2 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 切除全部 瘢 痕 疙 瘩 并 行 减 张 直 接 缝 合。
注意切缘对齐及无菌操作,严格止血。
1.3 放射治疗 根据治疗时机将所有病 例分为3组:1组:手术后 24 ~ 48 小时 接受放疗。2 组:手术后 2 ~ 5 天 接 受 放疗。3 组:手 术 后 5 天 以 后 接 受 放 疗。3 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程,随 访时间以及瘢痕部位,病因等方面基本
1 组(术后 24 ~ 481 开始照射)
Hale Waihona Puke 315187 109 19
2 组(术后 2 ~ 56 开始照射)
74
30 23 21
3 组(术后 56 以后开始照射)
40
6
8 24
表 4. 照射野范围与治疗效果
94 . 0
! < 0.05
71 . 6
40
组别
D(瘢痕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P 值
周晓娟,任若梅,张 洪,李 平
ZHOU Xiao - juan,REN Ruo - mei,ZHANG Hong,et al.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放疗科,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电子线放射治疗对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2000 年 1 月至 2003 年 4 月我科共收治 375
年以上随访。1:1 组有效率为 94.0% 、2 组有效率为 71.6% 、3 组有效率为 40.0%( ! < 0.05)。2:A 组有效率为
89.2% ,B 组有效率为 96.2%(有统计学差异 ! < 0.05)。结论:1:术后 24 ~ 48 小时开始放疗较好。2:照射野范
围以沿手术切口外放 10mm 为宜。
棘手。采用单纯手术治疗,其复发率大
于 80% ,即使加用加压,激光等措施, 复发 率 仍 高 于 50%[2]。近 年 来,随 着
接受 放 疗 的 总 有 效 率,3 组 分 别 为 94% 、71.6% 和 40% ,结果与文献报道 相似。证明术后 24 ~ 48 小时(即手术
率为 40% ,三组总有效率比较有 统 计 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芯片 次日)进行照射可有效预防瘢痕疙瘩的
华西医学 2005;20(2) CN 51 - 1356 / R
323
[文章编号]1002 - 0179(2005)02 - 0323 - 02
瘢痕术后电子线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Curative Result for Keliod with Postoperative Electron Beam Radiotherapy
组别
1组
2组
3组
!值
N(病例数) 中位随访时间(月)
年龄
性别
258
65
16
20
< 25 岁
99
24
> 25 岁
159
41
男性
106
28
女性
152
37
表 2. 三组瘢痕临床特点
34
18
13
! > 0.05
21
14
! > 0.05
20
组别
1 组(瘢痕数) 2 组(瘢痕数) 3 组(瘢痕数) ! 值
D(瘢痕数) 手术切口长度
程,同时也是一个涉及炎症反应、细胞 分裂、细胞外基质及胶原沉积、以及瘢 痕改建等多方面的复杂的过程,并受机 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和调控。但是, 某些情况下,创面修复在一定程度失去 其自限性,致使局部成纤维细胞过度增 生和胶原纤维沉积,则可导致瘢痕疙瘩 的形成。瘢痕疙瘩一般表现为超出最初
总 有 效 率 比 较 有 统 计 学 差 异 ( ! < 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及其所致的胶原合 照射野范围沿手术切口外放 10mm 组总
0.05)。具体数据见表 3 所示。
成和沉积,以及增加胶原酶所致的胶原 有效率达 96.2% ,而外放 5mm 组有效
2.3 放疗副反应的观察 患者对放射 降解。基于这些基础研究的进展,放射 率为 89.2% ( ! < 0.05),同 时 随 访 期
果。正常情况下,伤口愈合是一个高度 而对深部组织和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
EvaIuation of various methods of treating
地组织编排,并 很 好 协 调 的 自 限 性 过 用,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照射方式的
keIoids and hypertrophic scar: a 10 - year
324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2005,Vo1.20,No.2 CN 51 - 1356 / R
[文章编号]1002 - 0179(2005)02 - 0324 - 02
胰腺癌延误诊断 42 例临床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on 32 Cases of Mis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关键词:瘢痕疙瘩;放射治疗;电子线
[中图分类号]R619. + 6;R818.05
[文献标识码]B
瘢痕疙瘩是由创伤愈合过程中过度
修复引起。瘢痕疙瘩虽然是一种良性病
变,却可 给 患 者 带 来 极 大 的 不 便 和 痛
苦。长 期 以 来,其 治 疗 始 终 是 一 个 难
题。目前,已有报道证明手术切除加术
A 组(照射野外放 5mm)
102
57 34 11
89 . 2
B 组(照射野外放 10mm)
213
132 73 8
96 . 2
! < 0.05
提高皮肤表面剂量。
1.4 换药及拆线时间 每次放疗后伤 口进行换药及无菌敷料包扎,注意无菌 操作,预防感染。拆线时间较同部位未
放疗切口延迟 1 ~ 2 天,以确保伤口愈 合。
3 讨论
用的射线。例如,在 10 X 10cm2 限光筒 下,6MeV - 电子线最高剂量点在皮下 15mm 处。80% 深 度 剂 量 后 迅 速 衰 减,
规模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以资确定对患者 更有效,更安全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参考文献:
瘢痕 的 形 成 是 创 面 愈 合 的 必 然 结 至皮下 30mm 处 仅 为 8.9% 的 剂 量,因 [1] Darzi MA, Chowchi NA, KauI ST, et aI .
谭兴超,邓中华
TAN Xing - chao,DENG Zhong - hua
(四川省岳池县人民医院,四川岳池 638300)
摘要:目的:探索胰腺癌延误诊断原因。方法:搜集 1989 年至 2004 年 6 月的 126 例胰腺癌病历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思维局限,缺乏对胰腺癌某些少见症状体征的认识,与某些良性疾病并存,过分依赖某
后24 ~ 48小时开始放疗组)内根据照射 因子的过度表达有关,而且与瘢痕成纤 5 天后放疗复发率达 60% ,可以认为已
野包含的范围又分为 A,B 两亚组,对 维细胞自身 生 物 学 特 性 改 变 相 关,同 失去了最佳放疗时机。
其疗效进行亚组分析。A 组(照射野边 时,肌成纤维母细胞行为异常与胶原代
2.1 放疗时机的选择与治疗效果 使
过去,由于对瘢痕形成的生物学基 疗有效率 59.1%[5]。本文总结比较了术
用总有效率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显 础认识不够清楚,瘢痕的临床治疗非常 后 24 ~ 48 小时,2 ~ 5 天以及 5 天以后
效 + 有效)。术后24 ~ 48小时放疗组总 有效率为 94.0% ,2 ~ 5 天放疗组总有 效率为 71.6 %,5 天以后放疗组总有效
行电 子 线 放 射 治 疗。其 中 357 例 患 者 (共有瘢痕 429 处)完成了治疗及 1 年
以上的随访,并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失
访率 4.8%)。这 些 患 者 均 以 临 床 表 现 符合及术后病理证实为瘢痕疙瘩。其中
男性 148 例,女性 209 例。瘢痕疙瘩的 病因分别为:烧伤 130 处,挫伤 87 处, 感染 86 处,手术 74 处,注射及其他 52 处;病变部位分别为:面颈部 109 处, 胸背部 217 处,四肢 73 处,腹部及其 他 30 处。手术切口长度 2 ~ 15cm。病程 8 个月 ~ 10 年(中位病程 6 年)。随访 时间 12 个月 ~ 40 个月。具体临床资料 见表 1,表 2。本文对这些病例进行了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