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与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与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与习题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一、我与社会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社会生活,例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等等。

参加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也会不断延展,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也会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也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有着不同的身份。

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

二、在社会中成长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我们的衣食住行、研究、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参与社会的过程不仅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养成亲社会行为,首先需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养成亲社会行为,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害人提起诉讼,加强网络舆论监管,确保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一、网络改变世界网络的出现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它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此外,网络还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网络也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与社会》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与社会》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与社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与社会》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了解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关注。

他们逐渐从个人角度转向社会角度,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概念,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主动关注社会现象,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和发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个人角度转向社会角度,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认识。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个人角度转向社会角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社会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个人与社会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呈现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课 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课 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 我与社会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新课讲解 5 当堂小练 7 布置作业
2 新课导入 4 课堂小结 6 拓展与延伸
学习目标
1.了解我们的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我们对 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个人是社会的一员。 3.本框体现了“人文底蕴”这一核心素养中的“人文情怀”,要求我 们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布置作业
请完成《 高效课时通》P2-P3对应习题
(2)表现: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 ,或准备为之分忧。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你我文明一 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的口号。从个人对社会的影响角度看,这说明 了( B ) A.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B.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个人离不开社会,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D.个人的行为决定着城市文明的发展
新课讲解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1.社会离不开个人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 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 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 邻居;在祖国的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
(3)业缘关系
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1.1《我与社会》课件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1.1《我与社会》课件
420、:3敏57而.1好4.学20,20不20耻:3下57问.1。4.。2072.01240.2:30520270.:1345.:2102270.1240.:230522002:305:32507:3.154:1.2202200:35:12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54、海不内要存为知它已的,结天束涯而若 哭比 ,邻 应。 当为Tu它es的da开y,始Ju而ly笑14。, 72.01240.2J0u2ly0270.1T4u.2e0sd2a0y2,0J:3u5ly201:43,522002:3057:/1242/200:2305:12 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 65莫、愁生前命路的无成知长已,,需天要下 吃谁 饭人 ,不 还识 需君 要。 吃苦8时,3吃5分亏8。时T3u5e分sd1a4y-J, uJlu-2ly0174.1,42.022002J0uly 20Tuesday, July 14, 20207/14/2020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二〇二〇年七月十四日2020年7月14日星期二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357.14.202020:357.14.202020:3520:35:127.14.202020:357.14.2020
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7.14.20207.14.202020:3520:3520:35:1220:35:12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Tuesday, July 14, 2020July 20Tuesday, July 14, 20207/14/2020
(2)地缘关系
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 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3)业缘关系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课件
——爱因斯坦
个人和社会关系:
•如果离开了社 会,人会变成 怎样?
鲁 滨 而逊 存脱 在离 了了 吗社 ?会
鲁滨逊说过:“我什么东西都可以 做出来。”不过他马上还补充了一 个条件:“只要我有工具”。
他在孤岛上生存的知识、技能、依 赖的火枪工具都是在社会中得来的, 像他这样极端的例子都不能脱离他人 而存在,何况我们。
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谚语告诉我 们( ) A、每个人都有三个好朋友 B、人总是不能脱离他的人际环境 C、只要你是好人就会有朋友帮你 D、人是无法独立完成任务的
理解教材
有一个词叫“自给自足”,请思考: ⒈在现代社会,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吗? ⒉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和社会相关? 3.说说我们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和社
会各行业有什么样的联系?




学习
生活
我每天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 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 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鲁滨逊的原型
课外拓展:
1704年9月,一个名叫亚历山大.塞 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被船长遗弃在南美洲 大西洋中的安·菲南德岛上,在这个荒无 人烟的海岛上度过了四年零四个月。直到 1708年,他才被一个叫罗杰斯的航海家发现 并带回英国。当他被发现时已成了一个野 人,甚至忘记了人类的语言。塞尔柯克的 传奇经历引起了公众的关注,报纸上也刊 登了一些关于塞尔柯克在荒岛上的孤独生 活的情况。笛福正是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 事为蓝本,创作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 传奇、不朽之作。
1.他们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了联系? 2.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应用练习
1、我们走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应该是 () A、越来越分离 B、与任何人都无关 C、越来越紧密 D、彼此不能分开

部编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

部编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1.知识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2.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情景剧:小明的一天。

分析: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过渡:我们今天就学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

知识点1 感受社会生活一、丰富的社会生活活动一:图片欣赏(展示图片)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

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知识点2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活动二:社会关系网(展示图片)1.分析:你对这个网络是如何理解的?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展示图片)识别几种社会关系:提示:同学关系。

提示:师生关系。

提示:母子(女)关系。

提示:消费关系。

3.分析:四幅图片及社会关系网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提示:我们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一课:我与社会

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一课:我与社会

课时教学设计学段:八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活动三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展示图片:出示一组“小丸子”在不同情景下的图片:1、在学校里,“小丸子”是学生2、在奶奶面前,“小丸子”是孙女3、在邻居面前,“小丸子”是好邻居思考并回答:(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时、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2)你知道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吗?引导学生理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一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并且能够辨别几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活动四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绘制我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完成课本第6页的拓展空间思考并回答:1.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2.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绘制网络图,认识到我们的社会空间不断延展,我们要关注社区,关注国家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课间,有同学在交流2021年3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的3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也有同学在讨论3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的内容。

这表明()A.我们的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C.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是一成不变的D.我们应积极融入社会,关心社会发展2、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以下不能体现参与社会生活的是()A.孝敬父母,承担全部家务劳动B.去农村参与劳动,创造物质财富C.按时到校上课、认真完成作业D.参观博物馆、增长见识3、2020年12月17日,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中学生小明在电视上看到这则新闻后,感到非常自豪,对探月工程航天人的进取和奉献精神感到由衷敬佩。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

但他们在分析问题时,可能过于片面,不能全面地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强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2.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教学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内容包括个人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场景,如家庭、学校、社区等。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问:案例中的主人公在社会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她)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哪些表现?个人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社会如何影响个人?让学生结合案例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关系图:例一







关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了联系? 2.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多选: 1、了解社会的途径有( )
A、学习社会知识 B、帮助老年人 C、经常听广播读报纸 D、社会成员的影响 2、某学校在开展助残的活动中,许多同学发生了巨大变化: 冷漠的变热情了,脆弱的变坚强了。可见( ) A、人在社会中能够不断的成长 B、我们应该多了解社会 C、社会化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D、我们的情绪变化太大
会各行业有什么样的联系?




学习
生活
我每天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 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 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爱因斯坦
个人和社会关系:
•如果离开了社 会,人会变成 怎样?
鲁 而滨 存逊 在脱 了离 吗了 ?社
❖鲁滨逊说过:“我什么东西都可以 做出来。”不过他马上还补充了一 个条件:“只要我有工具”。
他在孤岛上生存的知识、技能、依 赖的火枪工具都是在社会中得来的, 像他这样极端的例子都不能脱离他人 而存在,何况我们。
鲁滨逊的原型
❖ 课外拓展:
1704年9月,一个名叫亚历山大.塞 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被船长遗弃在南美洲 大西洋中的安·菲南德岛上,在这个荒无 人烟的海岛上度过了四年零四个月。直到 1708年,他才被一个叫罗杰斯的航海家发现 并带回英国。当他被发现时已成了一个野 人,甚至忘记了人类的语言。塞尔柯克的 传奇经历引起了公众的关注,报纸上也刊 登了一些关于塞尔柯克在荒岛上的孤独生 活的情况。笛福正是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 事为蓝本,创作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 传奇、不朽之作。
学习目标
1.感受社会生活、学会承担社会责任。 2.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融入 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重点) 3. 知道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 会有不同的身份。(难点)
理解教材
亲社会行为 承担社会责任
有一个词叫“自给自足”,请思考: ⒈在现代社会,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吗? ⒉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和社会相关? 3.说说我们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和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