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原理与应用工程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控原理与应用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

机床的数控改造 (1)

机床数控改造总体方案确定 (8)

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13)

数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0)

软件设计 (34)

参考文献 (50)

[内容提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于普通机床效率差、性能落后,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通过发展数控技术、建立数控机床产业,促使机械加工业跨入一个新的“现代化”的历史发展阶段,从而给国民经济的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本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型数控装置。系统采用微机实现数控机床的位置控制。使用变频调速系统控制主轴电机的运行。本系统具有巡检速度快、精确、方便、可靠性能高、抗干扰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在工商业领域应用地越来越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步进电机齿轮传动滚珠丝杠硬件电路程序设计计算

一、机床的数控改造

1、概述

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不断提高,改型频繁。目前,机械加工中单件、小批量加工约占80%,对机床不仅要求具有高的精度和生产效率,而且还要具备“柔性”,即灵活、通用,能迅速适应加工零件的变更。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形状复杂、精密、小批、多变的零件加工问题。它具有适应性强、较高的加工精度、稳定的加工质量和高生产效率的优点。所以,数控机床是一种灵活而高效的自动化机床。随着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和精度测试等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2、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台数控机床是适应航空工业制造复杂零件的需要而产生的。1948年,美国帕尔森兹(Parsons)公司在研制加工直升飞机叶片轮廓检查用样板的机床时,提出了数控机床的初始设想。后来受空军委托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始了将三坐标铣床数控化的研究工作。1952年公开发表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样机,这是一台直线插补连续控制的三坐标铣床,使用了电子管元件。后来又经过三年的改进与自动化程序编制

的研究,于1955年进入实用阶段,投产了一百台类似产品。这些数字控制铣床在复杂的曲面零件加工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数控机床是综合应用了微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以及精密机械等技术的最新成果而发展起来的全新型机床。就其数控系统而言已经历了几代变化:

第一代:1952~1959年采用电子管元件;

第二代;从1959年开始采用晶体管元件,

第三代:从1965年开始采用集成电路;

第四代;从1970年开始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小型通用计算机;

第五代:从1974年开始采用微处理机或微型计算机。

从数控系统的发展来看,它主要向着增强功能、方便使用、提高可靠性和降低价格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发展不仅表现为数量的迅速增长,而且在质量与性能上也有显著提高。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机械产品提出了高精度、高复杂性的要求,而且产品改型频繁。这对机床设备不仅提出精度与效率的要求,而且也提出了通用性与灵活性的要求。特别是宇航、造船、武器生产等工业部门,需要加工的零件多具有精度高、形状复杂、批量小、经常变动等特点。使用普通机床加工这些零件,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难以保证精度,有些零件甚至无法加工。

现将其主要发展方向简述如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对产品质量和品

种多祥化的要求愈来愈强烈。中、小批量生产的比重明显增加,要求现代数控机床成为一种具有柔性、精密、高效、复合、集成功能和低成本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同时,为了满足制造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为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提供基础设备.也要求数控机床向更高水平发展。

当前数控机床技术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高精度化

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发展,对机械加工与测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精度要求。加工精密化不只是由于发展高、新技术的需要,也是为了提高普通机电产品的性能质量、寿命和可靠性的需要,同时还是为了减少机械产品装配时的修配工作量,提高装配效率的需要。故机床的加工精度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2)运动高速化

高速是高效的基础,要提高生产,首先就得提高切削速度。这正是机床技术发展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主要、员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切削速度和减少辅助时间。数控机床的“高速化”主要体现在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随着刀具、电机、轴承、数控系统等相关技术的突破及机床本身基础技术的进步,使各种运动速度大幅度提高。

(3)高柔性化

柔性是指机床适应加工对象变化的能力。传统的自动化设备,由于是机械或刚性连接和控制的,当被加工对象变换时,调整很困难,甚至

是不可能的,有时只得全部更新、更换。数控机床的出现,开创了柔性自动化加工的新纪元,对满足加工对象变换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而且,在提高单机柔性化的同时,正努力向单元柔性化相系统柔性化发展。

实践证明,采用柔性自动化设备或系统是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缩短生产和供货周期、并能对市场变化需求做出快速响应和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

作为柔性化典型设备的数控机床及FMC、FMS,80年代发展很快。其中体现柔性化程度较高的机种——加工中心的产量、产值增长更快,都远远超过数控机床年平均增长率。

(4)高自动化

这里指的柔性自动化是包括物料流和信息流的自动化。

80年代中期以来,以数控机床为主体的加工自动化已从“点”(单台数控机床)发展到“线”的自动化<FMS、FTL)和“面”的自动化(柔性制造车间)。结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自动化,逐步形成整个工厂“体”的自动化。在国外已出现FA(自动化工厂)和CIM(计算机集成制造)工厂的实体。尽管由于这种高自动的技术还不够完备,投资过大,回收期较长,但数控机床的高自动化以及向FMC、PMS的系统集成方向发展的总趋势仍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流。

数控机床(包括FMC和FMs)的自动化除进一步提高其自动编程、自动换刀、自动上下料、自动加工等自动比程序外,在自动检测、自动监控、自动诊断、自动对刀、自动传输、自动调度、自动管理等方面也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