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教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章编 号 1 6 3 2 9 2 0 ) 1 1 4 2 文 1 7 —8 0 (0 9 0 —0 6 —0
1 1 阅读 的 定 义 。什 么 是 阅读 ?阅 读 是 一 过 程 阅 读 , 就是 通 过 视线 的 扫描 , 选 关 键 筛
3 2 研 究 学 习方 法 , 养 自主能 力 。阅读 教 学 不 但要 培养 . 培 学 生 的 阅读 能力 和 良好 的 学 习 习 惯 , 且 要 发 展 智 力 和 对 学 生 而
进 行政 治 思 想教 育 。因此 , 某 种 意 义上 说 , 读 教学 是 实施 语 从 阅 文 素质 教 育 的 主要 阵地 之 一 。素质 教 育 区别 于 应试 教 育 最根 本
t n on a e go i o pr blm . By pr big i o po iin nd e fc e dng he t a hi d e t a he n m i dl c o , tke t a tl g r ng nt o e o n nt sto a fe tr a i t e c ng mi dl e c r i d e s ho l a he ha tc lia ig s u nf e dng a iiy a e di o ce tou l s,r a e c ng t y n n o r t d l c o lChie e bi u tv tn t de s r a i blt nd r a ng c ns in i sy a e d t a hi sud i g a d c nc e e mi d e s h o n s t a hig p a tc r v d a u a y l s o e c n r cie p o i e a s l t r e s n.
浅谈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阅读是信息获取和理解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因此,合理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类文字材料,了解到不同的知识和信息。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很多时候都是通过阅读来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通过不断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其次,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是一种思维活动,要理解一篇文章,学生需要进行推理、判断、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
通过阅读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阅读一篇小说时,学生需要根据文章的描述,推断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机,这就要求他们进行推理和判断。
通过这样的思维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再次,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阅读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情感问题,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不同情感色彩的文本,了解和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通过阅读一些励志的故事和人物,学生可以激发自己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人生观。
最后,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阅读是一种文化活动,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了解和体验到不同的美和美的表达方式。
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通过阅读一些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艺术形式的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教师在其中扮演着主导作用。
教师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需要监督学生的阅读进度,并评价他们的阅读效果。
只有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指导和鼓励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从而为他们的学习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引领和影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和收获。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主导作用、教学方案、引导、激发兴趣、监督、评价效果、重要角色、提高阅读水平、能力。
1. 引言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发展。
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理解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阅读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情感品味和审美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临着各种形式的阅读,如纸质书籍、电子书籍、网络资讯等,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才能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从而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
正是因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才需要教师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倡导良好的阅读风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1.2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
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还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态度,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主导作用。
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理解,熟悉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能够通过清晰的讲解,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明晰的认识。
教师要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句子结构等,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课文内容。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分析,逐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关键信息,掌握主题思想,理清文脉逻辑。
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阅读,如何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维操练,如何提取重要信息。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提倡学生多读书籍,培养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是情感教育的引导者。
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审美情趣的有力途径。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解读,使学生更加投入到课文情节之中,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是学习兴趣的引导者。
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如讲故事、诵读诗歌、进行情境再现等。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和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指导。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阅读水平设计相应的阅读课程,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逐渐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课程设计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相关的教材,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快乐和知识。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制定一些个性化的阅读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阅读水平。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阅读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通过互动讨论,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阅读内容,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提供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阅读行为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阅读方法和习惯。
在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当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理解错误或者阅读速度过慢时,教师可以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的阅读方法和习惯。
通过及时纠正,可以避免学生养成错误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更加得心应手。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还可以体现在对学生阅读态度和情感态度的指导和引导上。
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阅读态度和良好的阅读情感,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和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求知欲。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价值,并逐渐培养他们对阅读的积极态度和情感态度。
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及如何有效发挥这一作用。
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担负起引导学生的责任。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更要引导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和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学习资料等,来向学生介绍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以及如何运用阅读所获得的信息。
教师还要定期安排阅读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扮演着示范者的角色。
教师要起到示范的作用,通过自己的示范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专业书籍,通过朗读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阅读的魅力和深度。
教师还可以借助故事、演讲等形式,向学生展示阅读所带来的知识和情感的体验。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和益处,从而愿意主动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还应该在阅读教学中担负起指导学生的责任。
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分层阅读、批判性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帮助他们逐步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指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方式,激发他们进行自主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还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评价者的作用。
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成果进行量化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测试、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进行评估,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提高空间。
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反馈,及时指导学生进行调整和改进,激发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和信心。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1. 引言1.1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教师不仅要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还需要深入解析课文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上,更重要的是在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方面。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他们的辛勤付出和精心设计,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和思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他们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引领他们走向知识的海洋,激励他们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
2. 正文2.1 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的课文和阅读材料,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确保教学内容的有序展开和渐进式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如导入新课、展示范文、分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故事讲解、图文搭配、情景再现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2.2 引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挑选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阅读。
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优美的诗歌,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愿意花时间去阅读。
谈谈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谈谈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水平和文学素养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激发、示范和指导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厚的文学修养。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能力上。
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阅读内容和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理解、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设计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知、领悟和表达。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还表现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欲望上。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故事、分析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播放相关音像资料等方式,让学生产生对文学的向往和喜爱,从而主动去阅读,形成自觉、主动、持续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示范阅读方法和技巧上。
教师应该充分展示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了解阅读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学会运用字典、工具书和互联网等辅助工具,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现场朗读或诵读,让学生亲身感受语言的美妙和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还包括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评价和创作,形成独立的文学审美观点和鉴赏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展开讨论、组织课外阅读等方式,教师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情感触发、激发文学创作的灵感,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身心的双重满足和提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他们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阅读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陈维贤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05期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应“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它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对话——生成”的教学观,强调学生的自主构建、个性化多元化解读,突出学生的活动。
但这绝不意味着忽视或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学生随意解读乃至曲解课文得不到矫正,有的教师放弃了自己的职责,把学生初始化阅读当成课堂阅读等现象时有发生。
某权威教学杂志曾刊登一个《我与地坛》的课例,在上此课时老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教师又读了一篇类似的感人文章,学生非常感动。
该教师认为,虽没讲什么内容,但这节课很成功,他从学生眼中读出了感动、理解。
实际上,教师的作用可忽略不记(仅仅是读篇文章),这样的课要教师干什么?
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有目标、高质量的个性化学习行为。
教师的缺席或作用的弱化必使课文阅读教学衍变成课外自由阅读。
如此,教学效率和质量得不到保障,新课改也将难以真正有效开展。
重新思考、审视新课标下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将使我们澄清错误认识,高效地开展阅读教学。
1、引申原始体验,推动学生发展。
课堂阅读应关注学生的初始化阅读。
在学生没有接触文本时,不宜设计教学活动;在接触文本、获得原始体验之后,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了解原始体验、矫正原始体验、引申原始体验,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原始体验的基础上生成、引导、训练。
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学情的,才是真正能够使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升的。
如学生自读《故都的秋》后,让大家畅谈感受,有学生认为倒数第三段的议论是横插一杠子,也有学生认为所写景太不起眼。
这些都是我们教学的宝贵触发点。
以此为契机展开的教学不仅对学生促进最大,而且还能发现我们教学的盲点。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和学生交流、参与讨论、察言观色等多种形式,把握学生的原始阅读体验以更好地开展教学。
在学生刚刚接触到文本时,就播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实则是以师者的理解、体验融进朗读之中直接传递给学生,是对学生阅读理解的严重干扰。
2、以生实际为本,精心设计活动。
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含教学细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提高是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活动中,学生主体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易于生成,综合能力得以锻炼,而教师对活动的设计、调控、引导也彰显其“平等中的首席”主体地位。
山东史建筑老师《兰亭集序》教学把文本学习“物化”为“自主解题”、“分层美读”,“景象描述”、“勾画点评”、“观点表
述”、“词语积累”、“鉴赏链接”等七项活动,其教学的成功充分证明了活动的重要。
2006年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巴尔扎克葬词》的执教者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学生看教师展示的课件——雕像,然后从课文中找出给巴尔扎克的所有称谓并挑选一个最合适的给巴尔扎克并说说理由,最后从文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或改编一句话作为给巴尔扎克的献词。
这一活动设计,立足文本,具有生成性,既有语言的生成,更有思想的收获,精神的享受,带动了文本的学习,是成功的案例。
当然,设计教学活动还包括营造激励性的教学环境。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课堂讨论活动,既体现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理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是教师最乐于采用的活动形式。
但它的设计、调控也是最难的。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注重科学的讨论方法,达到实效的讨论目的。
切忌为讨论而讨论的作秀式讨论,撒手不管的放羊式讨论,或蜻蜓点水、刚一展开立即结束的浅薄式讨论。
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调剂品,而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核心。
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少数优秀生得意洋洋展示自我的舞台,而是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吸取营养茁壮成长的土壤。
语文学习活动设计必须合乎实际,有提高语文素养的实际效果。
3、参与生本对话,促进动态生成。
“对话——生成”型阅读教学观认为,阅读教学的主要要素——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有多重对话:师本、生本、师生、生生。
生本对话的深层次推进离不开教师的艺术介入,生生对话的有效展开更离不开教师的艺术引导。
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的对话能否动态生成最能显示教师的调控艺术。
这方面无须举例。
另外,在学生忽视、曲解或难以深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适时点拨,发挥主导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的。
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他们未必就能领会。
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罗里罗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
”请看下面点拨学生品味语言的例子:一教师上《林黛玉进贾府》读到“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垒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
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蓐。
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
……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这段时的提问:贾府这么富贵的人家,怎么用的东西不是全新的,而是“半旧”的?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概括:全新的往往是暴发户,全旧的又大都是破落人家,惟有“半旧”才能更真实地显出贾府是个几代强盛的显赫家族。
“半旧”这个不起眼的词,教师不提,可能学生不问。
但这位教师把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对文章的解读之中,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与文本形成碰撞,唤醒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见《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6年11期)
参与和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当讲则讲,当问则问,当导则导,当练则练。
立足于“高效、实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之前,我们要扪心自问让学生哪些方面有所提高,采用何种教学形式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课后要反思学生所获几多,是否发挥了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课堂教学应当也必须是生成和预设的统一,习得和学得的统一,探究和接受的
统一,自主和引导的统一,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当讲授能快速促进学生科学、高效地发展且学习内容也适合讲授时,我们为什么不采取这种形式呢?
4、因势利导,指导语文学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研究学法比教师研究教法更重要。
学法指导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学的问题,探讨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
语文能力主要是习得和学得,研究“习”和“学”的方法特别重要。
我们要具体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听课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各种具体文本的阅读的方法等。
学法指导旨在使教与学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如我们学习《纪念刘和珍君》时,就可结合教学目标和课后练习训练理解品味句子的能力,学会结合语境、抓关键词、把握修辞等品味其所表之情所达之意,进而再联系《瓦尔登湖》品味句子的题目,最终让学生掌握理解品味句子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
课外还可再找高考阅读相关点题目进行自我迁移训练。
如此,课内课外打通,学生素养提高,成绩自会进步。
当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有实效时,语文教学也就达到了“无为而治”的高境界,也就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5、善留空白,延伸扩展深化课堂。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
要把课堂变成思维的碰撞所,把每节课上成问题课,即把课堂作为酵母,激发学生在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学生合作、学生探究中发现问题。
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延展到课外了。
如《黔之驴》,其主旨一般被认为是貌似强大的东西是可以战胜的。
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驴子是否有用的问题,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点引导大家看课文,联系实际来思考。
研读、探究后发现,驴子并非没用,而是放在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据此有的学生把课文主旨概括为柳宗元表达被贬地方不能发挥才能的幽怨之情。
这样课堂就延伸到课外了。
语文课应无条件地扩展和延伸,延伸到书报杂志名篇名著,以培养语感,增加积累。
结合课文有意识地开拓阅读教学的新空间,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历史的、前沿的,人文的、科学的,世界的、乡土的,都要糅合到课堂教学中去。
应通过交流展示等形式把课外阅读转化为可控的高效的课内阅读。
大量的阅读使学生获得大容量的“库存”,必能启发心智,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培养文字的敏感。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教材编有名著导读,课文后也附相关链接。
我们以此为线,使学生系统地涉猎中外名著,获得接触人类精神高端的愉悦。
当然,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多层面的。
传统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我们仍要坚持。
新课改只能是改良,不能是改革,更不能是革命。
每一位为人师者都当牢记。
陈维贤,男,中学语文教师,现居安徽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