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内部逻辑关系
终于有人能通俗易懂地把三张报表之间的关系说清楚了

终于有人能通俗易懂地把三张报表之间的关系说清楚了你见过农行暴涨7个点吗?你见过国航直接涨停吗?你是不是感受到了牛市的气息。
上周一周的涨势,算是给我们说了句中秋快乐,让大家回去过了个好假期。
在连续被打脸成为日常后,前几天大校老师又出来表示:“中国股市苦尽甘来,儿童底在2644点最终探明”。
然后大盘又连涨了两天。
结果,大校老师被奉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心系散户的良心大V,瞬时圈粉无数,让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愁。
放假前一周随着30几家券商主动宣布退出新财富评选,这个发展多年的名利场眼看着就这么凉凉了。
顾名思义,新财富意味着名与利。
榜上有名者,升职加薪、惬意人生,顺手拈来。
上没上新财富,对于一个券商研究员的年薪来说,是数量级的差距。
就像某位老领导说的:研究不为新财富,不如回家卖红薯。
这件事对整个证券行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这就像你为高考准备了很多年,考卷也交了,突然说不发榜了,你说你会是啥感受。
特别是那些从未上过磅的新人,好不容易熬了三年,班也加了,礼也送了,到头来这真是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方正酒局」生叔就不再这里复述了,网上早就刷了屏,还是带视频的那种。
总结一下就是两个妹子联手终结了新财富,上百研究员数夜未眠。
在这个案例里,我们学到了一个道理,女人是不能惹的,川妹子更不能惹。
不过无论有没有新财富,优秀的人才依旧会自我冒出来,不用担心没有舞台让你绽放,专业能力和为客户创造价值才是这个行业真正的试金石。
就像我们在做投资时候也要让自己足够专业鸭,最近一位读者问我为什么做投资就一定要读财报,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的主业是读财报,今天我们来讲讲三张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
对财务小白来说这篇有点干,建议搭配可乐阅读。
一般的财报中都会包含三张会计报表: 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作为新手在阅读财报的时候需要先理解三张报表所扮演的角色分别是什么?隔壁老王的奶茶店已经到香港上市了,但是老王是一个纯土鳖,做的奶茶可以被评为米其林三星餐厅,但在平时与投行、会计师事务所、投资者接触中他们口中提到的财务报表问题总是让老王一脸懵逼,无从应对。
财务报表的逻辑

郭永清
强,预付账款越少,甚至变成了更多的应付账款; 3) 经营效率高的企业,流动比率在 1 左右甚至低于 1,不会高于 1.5 8. 营运资本需求占销售额的比例衡量企业经营的效率,同行业中比率低的企业, 营业周期和现金周期短,企业效率高。所以赚钱的第三招就是营运资本欠得 多,记住:欠是不需要利息的!也可以用营业周期和现金周期来衡量企业经 营管理的效率,营业周期越短、现金周期越短,企业经营管理效率越高,越 有竞争力。 1)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郭永清
会计利润:NI=3-2.2=0.8 亿元 净现值:NPV=PV-C。=3/(1+2.25%)-2.2=2.934-2.2=0.714 亿元 折现率就是资本的机会成本,或者是投资者要求的回报。投资项目风险高,可 以适当调整折现率:r=i+b*Q
PV=∑���������=��� 1 ������������ /(1 + r)������
a) 存货周转天数=平均存货/年度营业成本×365 天 b)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平均预收账款)/年度营业收入
×365 天 2) 现金周期=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a)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付账款-平均预付账款)/营业成本×365 天
9. 除了长期经营资产和营运资本,企业还会有产业类长期股权投资,这其实是 企业通过对外投资的形式开展经营活动,可以通过战略及投资收益来衡 量产业类长期股权投资的质量。
(八) 利润表分步式结构 1. 利润表的重点在于关注收入、费用、利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 经营收入减去经营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为毛利,毛利/经 营收入=毛利率。毛利率反映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情况,一般而言,毛利率高 于 40%,说明企业有核心技术、品牌或者某种形式的垄断;毛利率低于 40%, 企业处于高度竞争的行业;毛利率低于 20%,企业处于过度竞争的行业。某些 特殊的行业除外,比如超市连锁,赚钱主要不是靠毛利率,而是靠周转快。 1) 毛利=(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固定成本)×业务量 2) 赚钱的第五招:单位售价定得高,单位售价定的越高,赚得越多,核心 在于有没有定价权,定价权取决于企业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再深层 次讲,就是品牌、技术、声誉。 3) 赚钱的第六招:变动成本控得低,主要是与产量挂钩的原材料成本、人 工成本,主要取决于采购成本的控制、生产效率的控制。 4) 赚钱的第七招:规模经济降低单位固定成本 5) 赚钱的第八招:在产品或服务赚钱的情况下,业务量扩得大 3. 毛利减去费用(营业税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后的息税前利润,就是企业 创造的价值。息税前利润=毛利-费用 1) 赚钱的第九招:费用省得多,费用越低,赚得越多。但是营业成本费用 的下降不能影响企业的长期竞争力,营业成本费用没办法无限制降低 4. 息税前利润这个价值按照债务权益结构进行分配,债权人拿利息(财务费用), 股东拿净利润(利润减去财务费用后还要缴税)
财务报表逻辑关系

1资产负债表2行货币资金年初金额=现金流量表39行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资产负债表2行货币资金年末金额=现金流量表40行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3资产负债表第5行应收账款年末金额=报表说明29行三应收账款=内部往来表31行应收账款4资产负债表第8行预付账款年末金额=报表说明1行一预付账款=内部往来表31行预付账款5资产负债表11行其他应收款年末金额=报表说明13行五其他应收款=内部往来表31行其他应收款6资产负债表14行存货年初金额=存货变动表库存期初+低值易耗品期初7资产负债表15行存货年末金额=存货变动表库存期末+低值易耗品期末8资产负债表42行非流动资产合计年末-年初数=现金流量表19行构建固定、无形、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净额-费用表24行折旧费本年累计-37行折旧费本年累计-费用表40行无形资产摊销本年累计-费用表41行长摊本年累计9资产负债表52行应付账款年末金额=报表说明1行四应付账款=内部往来表31行应付账款11资产负债表55行应付工资年末-年初金额=费用表16行工资本年累计+费用表30行工资本年累计-费用表89行实发工资总额本年累计数12资产负债表57行应缴税费年末-年初金额=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92行本期应交税金总额本期累计数-应上交表93行本期实际上缴税金总额本期累计数13资产负债表58行应缴税金年末-年初金额=(应上交表92行应交税金总额累计数-28行教育附加本期应缴累计数)-(应上交表93行实际上缴税金总额累计数-29行教育费附加本期已交累计数)14资产负债表60行应付股利年末数-年初金额=利润表30行应付投资者利润累计数-现金流量表32行分配股利、利润支付的现金(不用看)15资产负债表61行其他应付款年末金额=报表说明29行六其他应付款=内部往来表31行其他应付款16资产负债表88行未分配利润年初数=利润表23行年初未分配利润累计数17资产负债表88行未分配利润年末金额=利润表32行未分配利润累计数18现金流量表8行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上交应弥补93行本期实际上交税金累计数。
财务报表内部逻辑关系

财务报表的逻辑关系:在财务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是准确的,即各个工程之间可以构成等式。
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①资产流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存货+待摊费用+其他流动资产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净值+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长期资产资产合计=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递延税款借项“预付账款〞工程,反映企业预付给供给单位的款项。
本工程应根据“预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填列。
如“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的,应在本表“应付账款〞工程填列。
如“应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的,也应包括在本工程。
“固定资产清理〞工程,反映企业因出售、毁损、报废等原因转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变价收入等各项金额的差额。
关注该科目应结合“营业外支出〞科目,它们之间存在勾稽关系。
“应收账款〞工程,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等应向购置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
如“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表示是“预收账款〞工程。
分析公式:〔a〕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归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通常有以下几个:⒈流动比率。
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流动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企业归还短期负债不必动能用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流动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企业归还短期负债需要动用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企业的归还能力有一定困难。
财务报表分析逻辑与技巧

财务报表分析逻辑与技巧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展示财务状况和业绩的重要工具,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对于普通投资者和分析师来说,理解和分析财务报表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财务报表分析的逻辑和技巧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表。
一、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和财务稳定性的基础。
它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企业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总体情况。
一般来说,分析资产负债表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资产部分:主要观察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方面。
其中,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因为它们是企业运行的血液,现金流量稳定的公司通常更有投资价值。
此外,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等也是企业非常重要的资产。
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增加可能意味着企业销售增长或投资增加,但同时也可能意味着销售下降或者财务状况变得更紧张。
2. 负债部分:在负债方面,我们需要仔细分析企业的借款、应付账款和其他短期和长期负债。
企业的负债水平会对企业的经济体质产生很大影响,因为负债越高,企业的还款压力会越大。
在过去几年中,企业的负债总额大幅上升,这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
3. 股东权益:股东权益是企业的净资产。
它通常被视为企业的真正价值所在。
当一家公司的股东权益增加时,这意味着企业的净利润增加或者企业注入了更多的股东资本,这都可能对公司股价产生积极影响。
二、利润表利润表描述了公司在一定时间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指标。
通过分析利润表,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的营运规模和盈利能力。
分析利润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了解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分析其盈利能力的关键。
在利润表中,通常有几个收入科目占据主导地位,这些科目的变化将对企业的盈利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分析利润表要特别关注这些主要收入来源。
2. 利润率:利润率是评估企业业绩的一个关键指标。
在分析利润表时,我们需要注意到企业的主要支出是什么,包括人员成本、物流成本和其它费用等,以及企业利润率的变化。
财务报表间的勾稽关系

财务报表间的勾稽关系:1、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
2、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期末数=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应交税费期初数-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金额。
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相互联系。
这其中按损益表计算各项目计算方法如下:①本(上)应交增值税本期金额=本(上)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17%-本(上)期进货*17%;②本(上)期营业收入=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金额③本(上)进货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金额+本(上)期损益表中“营业成本”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金额④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⑤本(上)期应交所得税=本(上)期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⑥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应交增值税*(7或5%+3%)⑦若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以上都不考虑,可以用以下公式:⑧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报表中的营业收入是不含税价)。
⑨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7或5%+3%)⑩应交所得税=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3、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资产负责表中“货币资金”期末金额-期初金额4、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按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资产负债表中(“应收帐款”期初数-“应收帐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帐款”期末数-“预收帐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财务报表分析的逻辑框架

财务报表分析的逻辑框架1. 前言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工具。
财务报表分析就是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运用财务工具和方法,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风险状况,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财务报表分析的逻辑框架包括了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目标、原则和步骤等内容。
2.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财务报表分析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分析师查找证据和指导合理的决策。
常见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包括:2.1. 横向分析横向分析是对财务报表中同一项目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动情况进行比较,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及趋势。
横向分析的基本步骤是:收集历史财务报表资料、计算财务指标、分析资料并对其进行比较。
2.2. 纵向分析纵向分析是对财务报表中不同项目在同一时间点的数值进行比较,根据财务报表的数据,利用比率或绝对数方式,进行各种财务指标比较,以了解企业不同经营方面的关系,揭示可行的经营方向。
纵向分析的基本步骤是:挑选相关的财务指标、计算财务指标、分析资料并对其进行比较。
2.3. 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是将企业与同行业企业、行业平均水平、过去的企业数据等进行比较,以了解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水平,揭示企业的优缺点以及机会和威胁。
比较分析的基本步骤是:确定适当的比较对象、确定要比较的财务指标、计算财务指标、分析资料并对其进行比较。
2.4. 专项分析专项分析是指针对某个问题或事件进行的分析,旨在解决特定的经营问题和提高决策效果,常采用成本效益分析、财务预测等方法。
专项分析的基本步骤是:确认分析对象、定义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3.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标财务报表分析的目标包括了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成本和收益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常见的财务报表分析目标包括:3.1. 确定经营清晰方向经济环境动态变化,企业面临严峻的竞争环境和各种风险,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梳理经营清晰方向。
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含义及各自之间逻辑关系详细介绍

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含义及各自之间逻辑关系详细介绍资产负债表是一种财务报表,用于展示企业在特定日期(如季度末、年末)的财务状况。
它主要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部分,通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规模、负债结构以及所有者的投资回报等信息。
下面将详细介绍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资产项目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通常按照流动性(即变现能力)进行排列,从流动性最强的现金开始,到流动性最弱的长期投资等。
1. 流动资产: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
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如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如短期股票、债券投资)、应收账款(客户欠款)、存货(如原材料、在产品、成品)等。
举例:假设某企业有现金100万元,银行存款200万元,短期股票投资50万元,客户欠款150万元,原材料、成品等存货200万元。
这些都属于流动资产,总额为700万元。
2. 非流动资产: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投资(如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如房屋、机器设备)、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等。
举例:假设该企业还有长期股权投资300万元,房屋及机器设备500万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200万元。
这些都属于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000万元。
二、负债项目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项目也通常按照流动性进行排列,从短期负债到长期负债。
1. 流动负债:指企业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如银行贷款)、应付账款(欠供应商的货款)、预收账款(客户预付的货款)、应付职工薪酬(欠员工的工资、福利)等。
举例:假设该企业有短期银行贷款150万元,欠供应商货款250万元,客户预付货款100万元,欠员工工资及福利100万元。
这些都属于流动负债,总额为600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报表的逻辑关系:在财务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是精确的,即各个项目之间可以构成等式。
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①资产流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存货+待摊费用+其他流动资产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净值+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长期资产资产合计=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递延税款借项“预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本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填列。
如“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的,应在本表“应付账款”项目内填列。
如“应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的,也应包括在本项目内。
“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反映企业因出售、毁损、报废等原因转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变价收入等各项金额的差额。
关注该科目应结合“营业外支出”科目,它们之间存在勾稽关系。
“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等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
如“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表示是“预收账款”项目。
分析公式:(a)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通常有以下几个:⒈流动比率。
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流动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不必动能用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流动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需要动用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企业的偿还能力有一定困难。
⒉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实验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
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
计算公式如下: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来说,速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速动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速动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速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说明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偿还短期债务,但同时也说明企业拥有过多的不能获利的现款和应收账款;速动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速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需要动用存货、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举新债偿还到期债务,这就可能造成急需售出存货带来的削价损失或举新债形成的利息负担,表明企业的偿还能力有一定困难。
⒊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指企业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这里所说的现金,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这项比率可显示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一般来说,现金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同时表明企业持有大量不能产生收益的现金,可能会使企业获利能力降低;现金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⒋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也称负债比率、举债经营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对全部资产总额之比,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一般来说,负债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越强,而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负债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越弱,而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高,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⒌有形资产负债率。
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商誉)*100%一般来说,有形资产负债率越高。
说明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有形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债负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高,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⒍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也称负债对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
产权比率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一般来说,产权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⒎已获利息倍数。
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一般来说,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应等于 1.这项指标越大,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强;这项指标越小,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弱。
(b)反映营运能力的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
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有两种表示方法:⒈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的次数,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弱,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发现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或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一样,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少,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多,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弱,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⒉ⅰ.存货周转率。
是反映存货周转速度的比率,也有两种表示方法:存货周转次数。
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的次数,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越快,企业实现的利润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越高;存货周转次数越少,说明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越多,存货的管理水平越低。
ⅱ.存货周转天数。
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或存货周转天数=平均存货*360/销货成本与存货周转次数相同,存货周转天数越少,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快,企业实现的利润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越高;存货周转天数越多,存货周转次数越少,说明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越多,存货管理水平越低。
②负债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预计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预提费用”项目,反映企业所有已经预提计入成本费用而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
如“预提费用”科目为借方余额,应合并在“待摊费用”项目内反映,不包括在本项目内。
“应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原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如“应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应在本表“预付账款”项目内填列。
“短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一年期以内(含一年)的借款。
应结合“财务费用”项目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
注意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
“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尚未分配的利润。
本项目应根据“本年利润”科目和“利润分配”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
未弥补的亏损,在本项目内以“-”号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其他长期负债负债合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递延税款贷项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年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2)收入-费用=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净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投资收益”是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获得的净收益,包括从联营企业分得的投资利润、认购股票应得的股利、债券投资应得的利息、出售所持投资的损益等。
关注投资收益科目时应与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股利”及“应收利息”相结合起来,它们之间存在勾稽关系。
分析公式:(c)反映获利能力的比率⒈销售(营业)净利润率。
是企业净利润与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销售(营业)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营业)收入净额*100%销售(营业)净利润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这项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从销售(营业)收入中获取净利润的能力越强;该指标越低,说明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弱。
⒉资产净利润率。
是企业净利润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资产净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资产净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弱。
⒊实收资本利润率。
是企业净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实收资本利润率=净利润/实收资本*100%实收资本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实收资本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弱。
⒋净资产利润率。
也称所有者权益利润率或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之比,它反映所有者全部投资的获利能力。
其计算公式如下: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净资产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强;净资产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弱。
⒌基本获利率。
也称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是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平均余额之比,反映企业总体的获利能力。
计算公式如下:基本获利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100%由于息税前利润是由债权人、国家和所有者三方分配的,息税前利润越大,说明企业创造新价值的能力越强,为债权人、国家和投资者创造的财富越多。
⒍每股收益。
是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有企业利润或承担企业亏损的业绩评价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基本每股收益=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每股收益越高,说明每股获利能力越强,投资者的回报越多;每股收益越低,说明每股获利能力越弱。
⒎每股股利。
是股份制企业普通股股利总额与普通股股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每股股利=普通股股利总额/普通股股数每股股利时影响企业股票价格的重要指标,每股股利越多,说明给投资者的回报越多,企业股票价格越高;每股股利越少,说明给投资者的回报越少,企业股票价格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