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征战诗

合集下载

边塞征战诗歌

边塞征战诗歌

边塞征战诗歌1. 哎呀呀,那塞外的风沙,就像疯狂的小怪兽,“呼呼”地刮着。

你想想,战士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征战,得多艰难啊!就像在风暴中前行的船只。

王昌龄的《从军行》不就写出了那种豪情与艰辛嘛!2. 嘿,边塞的战争啊,那真的是残酷得很呢!一场场战斗就如同暴风雨般猛烈,战士们随时都可能倒下。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说得太对啦!3. 哇塞,你看看那些守卫边塞的战士,他们多勇敢啊!简直就是钢铁巨人。

他们面对敌人,毫不退缩,这不就像那高山一样坚定嘛。

岑参的诗里不就有很多这样的描写嘛!4. 边塞征战诗歌里的热血啊,那可真是滚烫滚烫的!就好像燃烧的火焰。

战士们为了国家,不惜一切地拼搏,“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多让人敬佩呀!5. 哎呀,那战场上的喊杀声,是不是仿佛在你耳边回响?那激烈的程度,就跟火山爆发似的。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也让人感受到了边塞的独特氛围嘛!6. 边塞的夜晚啊,安静得可怕,只有那冷月陪着战士们。

这场景像不像一个孤独的人在黑暗中徘徊?李颀的诗就很好地展现了这种感觉呀!7. 你说,征战边塞的战士们想家的时候该多难受啊!那心情就跟被小猫抓一样。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写得多真实啊!8. 边塞的风光,有时壮丽,有时又很凄凉。

这不是跟人的心情一样多变嘛。

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就把这种感觉写出来了嘛!9. 哇,想想那些在边塞浴血奋战的英雄们,他们真的好伟大啊!简直就是天空中最亮的星。

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多么有气势呀!10. 边塞征战诗歌,那就是一部部震撼人心的大片呀!每一首都让人热血沸腾。

战士们的故事,就像那无尽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呢!我觉得边塞征战诗歌真的非常有魅力,它们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热血与豪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

• 鉴赏
• 这首边塞诗反映的是边塞胡人的生活。 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的民族观,他 并没有因为战争而把胡人与汉人对立起来, 他相信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也是爱好和平的, 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同样渴望过一种 安宁的生活。
• 凉州词二首·其一
• 唐代:王翰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代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烽 一作:回乐峰)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
白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
思念家乡。 •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这首诗最大的特
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 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 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 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 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 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 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 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时值深秋,胡人多放火烧山,一处处山头上的野火在寒冷的 天气里静静地燃烧着;有时秋雨绵绵,雨点打在山上,溅起 湿湿的烟雾,笼罩着山头。
看到山头的烟火,胡人误作是狼烟而紧张起来,但接着听说 辽西并没有战事,马上又安定下来,时时买酒取乐,经常喝 得酩酊大醉而卧在酒店。
• 注释 雁门:雁门郡。汉朝时期代州为雁门郡。胡人: 古代对北方与西域少数民族的泛称。 代郡:雁门郡。燕:古代燕国,在今河北东北 部和辽宁西部,地处东方,故称“东接燕”。 解放:解开束缚的绳子,放飞之。 将:驾御。代马:指古代漠北产的骏马。猎秋 田:狩猎于秋天的田野。 雨:一本作“雾”。 辽西:州郡名。大致在今河北东北、辽宁西部 一带。辽:一本作“关”。斗战:战斗、战争。

古典边塞诗词大全

古典边塞诗词大全

古典边塞诗词大全古典边塞诗词大全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出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

如果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翰。

其古诗全文如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翻译】精美的酒杯盛着甘醇的葡萄美酒,将要喝的时候琵琶声响了起来,韵律使人心潮澎湃。

开怀畅饮吧,就算是醉倒沙场,诸位也请不要见笑,自古征战沙场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去的。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

其古诗全文如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己亥岁》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曹松。

其古诗全文如下: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翻译】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塞下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纶。

其全文古诗如下:第一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翻译】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

归纳总结
总体归纳如下: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家乡——思乡念亲 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 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
鉴赏边塞诗
• 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 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 大有帮助的。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 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 翰),“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 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 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 式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 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 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 争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 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 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 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 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时代不同,边 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 不同时代特征。
鉴赏边塞诗
•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 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 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工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 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 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 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帝王黩武开 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 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 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 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 的丰富多彩。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 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 传语报平安。”事情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 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 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出塞》古诗原文赏析

《出塞》古诗原文赏析

《出塞》古诗原文赏析《出塞》古诗原文赏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出塞》古诗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塞》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注解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鉴赏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2边塞征战诗2018

2边塞征战诗2018

壮志,或发反
为题材的
战 呼 声 , 或 记(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
诗。
现实战事。 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①标题往往有“行”。
“军”“征”“塞”“戍” 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 (1)修辞方面:主
豪情。 要有夸张、对比、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 (黄沙、秋月、大漠、孤城、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 互文、用典等。
篇目
思想情感
手法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教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忆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 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 调。 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具体 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 ”“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 孤寂、惆怅之情。
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
么? (重庆卷05)
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 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典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边塞征战诗代表诗人

边塞征战诗代表诗人

边塞征战诗代表诗人边塞诗是唐诗一个重要流派,从初唐经过盛唐到中唐、晚唐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边塞诗人。

前言边塞诗是唐诗中的重要题材,许多不以边塞诗著名的诗人,也有优秀的边塞作品。

例如:1、《关山月》李白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过茫茫云海。

浩荡风吹万里,过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2、《前出塞》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3、《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面,老街根据时代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

一、初唐骆宾王、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雕旗画,风鼓。

做百夫长比做学者好。

知识点:这是一首标准的五律,初唐五言律诗格律很严格,但是标准的七律较少。

二、盛唐盛唐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王之涣、李白、杜甫……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边塞诗。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一时期边塞诗中,出现了大量合律的七言绝句,我们自小学习的唐朝边塞诗很多来自这一时期。

而且这一时期的作品体裁广阔,意象宏大,气度昂扬,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正能量’,被称为‘’盛唐气象‘’。

之后作品往往缺少这种气质。

三、中唐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像动了元气的病人,诗风为之一变,盛唐的气概少了,生出一种悲壮。

这一时期的边塞诗人有李益、卢纶……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四、晚唐唐政权渐渐成了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诗作中更多的是一种只是近黄昏的无奈,但边塞诗中仍有一种气度。

卢汝弼、金昌緒、曹松、张乔、马戴……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边塞诗鉴赏-选修课

边塞诗鉴赏-选修课
02
01
用典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边塞诗代表人物
高 适 一、生平 “喜谈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 (《旧唐书》本传) 西游长安,干进无门 北游燕赵,隐居淇上 被荐中举,授封丘尉 辞官入幕,三次出塞 入朝为官,官至高位
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派遣的。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题目。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从抒情方式来说,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
从语言方面说,高适尚质朴,不追求奇字奇句,以醇厚自然感人;岑参尚奇巧,刻意求奇求新,以新奇俊逸动人。
从形式上来说,二人都擅长七言歌行,但高诗严整,对仗工稳;岑诗奔放,句式长短错综。
从创作方法上来说,高适多用写实手法,岑参近乎浪漫主义。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题目。 雨雪曲 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冻”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对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征战诗一、概念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盛唐时期,发展成为一个诗歌流派。

这类诗多以1、边塞风光;2、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3、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4、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为题材。

代表诗人:杨炯、陈子昂、杜审言、陆游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边塞诗代表人物是:王昌龄,岑参,李贺,高适,李益,李白,卢纶,常建。

二、常见意象1、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

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

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2、是鲜明的边地风貌。

自然景观多是黄(风)沙、白(长)云、冰川、雪山、大漠、黄河、秋月、孤城、边关;常用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战马;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塞外、雁门、漠北、玉关、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黄河;常见乐器是:羌笛、胡笳、琵琶、芦管、角、鼓;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

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

草(离别、荒凉、思乡怀人)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时光飞逝,漂泊)鸿雁(理想,追求,思乡怀归、思亲、音信,消息)鹧鸪(离愁别绪,思乡怀归)马(漂泊思乡,奔腾,追求 )燕子(离别思念亲友、时光飞逝、羁旅情愁)雨(希望、生机、残酷的环境)秋、西风、秋风(惆怅、游子思归、衰败、落寞)云(游子飘泊、自由自在)月亮(思乡盼归、思亲怀人、故国之悲)夕阳(思乡怀归、时光易逝人生的短暂)大漠(浩瀚无边)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海风、瀚海、楼兰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

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楼兰、阴山、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三、边塞诗的思想感情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

《兵车行》杜甫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燕歌行》高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

《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四、边塞诗的语言特点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还有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2、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还有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3、清新雅致。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清新、自然。

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

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

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简洁明快。

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炼(练)、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

如贾岛的诗、马致远的散曲,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7、雄浑壮丽。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

如曹操的《观沧海》显得胸襟豁达,豪情横溢。

最具代表的是盛唐诗歌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8、粗犷豪放。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

9、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

“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

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10、悲壮慷慨。

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

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

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

《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11、缠绵哀怨。

诗作婉曲,感情细腻。

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

孟浩然:语淡恬静王维:恬淡生动王昌龄:雄健浑厚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高岑:雄浑奇拔韦应物:清新典雅贾岛:萧瑟悲愁李贺:奇诡雄浑元稹:艳丽浅近白居易:平白清新刘禹锡:明朗隽永李商隐:清丽俊逸杜牧:含蓄绰约李煜:伤感细腻欧阳修:清丽明媚范仲淹:苍凉悲壮王安石:雄健高峻苏轼:旷达豪迈柳永:缠绵悱恻秦观:情真意切李清照:婉约凄切杨万里:新鲜活泼陆游:雄浑奔放辛弃疾:气势雄壮姜夔:清妙秀远五、边塞诗常用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最后两句即为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①借塑造人物抒情。

仍以李白的《塞下曲》为例②借写景抒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征人思乡的情感借景(如雪之沙、如霜之月)得到了抒发。

③借议论抒情。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后两句借议论表达了对朝廷所派将领昏聩无能的不满。

④借物抒情(也叫托物言志)《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此诗通过写骏马的神清骨峻,凌厉奔驰突出其雄健,又写其具有的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以及它的忠贞。

是马而非马,作者这里正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这匹马,表达盛唐时期一种蓬勃向上、渴望建功立业、封侯千里的精神。

,既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

六、解题方法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它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比如盛唐时期,国力强大,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而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李益)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4、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