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技巧

合集下载

专题二 溶液中浓度的比较规律

专题二    溶液中浓度的比较规律

专题二溶液中浓度的比较规律【专题概说】1.常见为例浓度大小比较的类型(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步电离分析,如在H3PO4溶液中,[H+]>[H2PO4-]>[HPO42-]>[PO43-]。

(2)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分析,如Na2CO3溶液中[Na+]>[CO32-]>[OH-]>[HCO3-]。

(注意:多元弱酸多步电离程度或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中弱酸根的分步水解程度都是逐步减弱的,以第一步............为主..)(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影响,如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Cl②CH3COONH4③NH4HSO4,[NH4+]的大小顺序为:③>①>②。

(4)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要根据具体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如相互之间发生反应,电离因素、水解因素等。

如在0.1 mo l·L-1 NH4Cl的和0.1 mo l·L-1的NH3·H2O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NH4+]>[Cl-]>[OH--]>[H+]。

在该溶液中,NH3·H2O的电离和NH4+的水解相互抑制,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时,溶液呈碱性:[OH--]>[H+],[NH4+]>[Cl-],但要记住的是无论......水解还是电离都是微弱的.......。

说明:类似情况有①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显酸性,以CH3COOH电离为主),②NaCN和HCN 混合溶液(显碱性,以CN-水解为主)技巧:处理此类问题时,有酸显酸性,有碱显碱性...........,此时可主要考虑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如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此时可只考虑CH3COOH的电离,可不再考虑CH3COO-的水解。

特殊情况如NaCN和HCN混合溶液(显碱性,以CN-水解为主),此时可只考虑CN-的水解,不再考虑HCN的电离。

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浙江省文成中学赵一俊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既是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一个难点,但只要掌握了有关知识、原理和规律,结合解题技巧,就能轻车熟路,达到举一反三的最佳效果。

一、基本知识在盐溶液中存在着水的电离平衡,可能还有盐离子的水解、电离平衡,所以就有下列关系:1、c(H+)与c(OH-)的关系:中性溶液中:c(H+)=c(OH-)(如NaCl溶液)酸性溶液中:c(H+)>c(OH-)(如NH4Cl溶液)碱性溶液中:c(H+)<c(OH-)(如Na2CO3溶液)恒温时:c(H+)·c(OH-)=定值(常温时为10-14)2、电荷守恒:盐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

如NH4Cl溶液中:c(NH+4)+c(H+)=c(Cl-)+c(OH-)如Na2CO3溶液中:c(Na+)+c(H+)=2c(CO2-3 )+c(HCO-3)+c(OH-)3、物料守恒:某元素各种不同存在形态的微粒,物质的量总和不变。

如0.1mol/LNH4Cl溶液中:c(NH+4)+c(NH3·H2O)=0.1mol/L如0.1mol/LNa2CO3溶液中:c(CO2-3 )+c(HCO-3)+c(H2CO3)=0.1mol/L二、解题方法和步骤1、判断水解、电离哪个为主。

(1)盐离子不水解不电离:强酸强碱盐,如NaCl、Na2SO4等。

(2)盐离子只水解不电离:强酸弱碱或弱酸强碱形成的正盐,如NH4Cl、Na2CO3等。

(3)盐离子既水解又电离:多元弱酸形成的酸式盐,以水解为主的有NaHCO3、NaHS、Na2HPO4等;以电离为主的有NaHSO3和NaH2PO4等。

(4)根据题意判断:如某温度下NaHB强电解质溶液中,当c(H+)>c(OH-)时,以HB-的电离为主;当c(H+)<c(OH-)时,以HB-的水解为主。

对于弱酸HX与强碱盐(NaX式)的混合溶液中,当c(H+)>c(OH-)时,以HX的电离为主;当c(H+)<c(OH-)时,以X-的水解为主。

【知识解析】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知识解析】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解答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问题的思路主要是明确电离和水解两大理论,构建思维模型,依据“三大守恒”关系来解答。

方法技巧主要是:判断等式关系一般考虑守恒原理,即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如果给定的等式不是上述三个守恒式,可以把三个守恒式变换形式后加以推导;如果给定的式子是不等式,要先考虑等式,对等式的一边加上或减去某离子,即可变成不等式,此外需联系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理论来分析。

1 单一溶液中粒子浓度的比较(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步电离分析。

例如:在H 3PO 4溶液中,c (H +)>c (H 2PO - 4)>c (HPO 2- 4)>c (PO 3- 4)>c (OH -)。

(2)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根据弱酸酸根离子的分步水解分析。

例如:在Na 2CO 3溶液中,c (Na +)>c (CO 2-3)>c (OH -)>c (HCO - 3)>c (H +)。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要考虑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与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如HCO -3以水解为主,NaHCO 3溶液中c (Na +)>c (HCO - 3)>c (OH -)>c (H +);而HSO -3以电离为主,NaHSO 3溶液中c(Na +)>c (HSO - 3)>c (H +)>c (OH -)。

2 不同溶液中同一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要分析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影响。

如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a .NH 4Cl b .CH 3COONH 4 c .NH 4HSO 4,由于CH 3COO -的水解会促进NH +4的水解,H +会抑制NH +4的水解,故c (NH + 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 >a >b 。

3 混合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根据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分析。

(1)分子的电离程度大于相应离子的水解程度。

例如: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 4Cl 与NH 3·H 2O 的混合溶液中,c (NH 4+)>c (Cl -)>c (OH -)>c (H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 3COOH 与CH 3COONa 的混合溶液中,c (CH 3COO -)>c (Na +)>c (H +)>c (OH -)。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及规律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及规律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规律一、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规律1、紧抓住两个“微弱”:a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b弱根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

2、酸式酸根离子既能电离又能水解,若电离能力大于水解能力则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否则呈碱性。

常见呈酸性的是H2PO42-、、HSO3-对应的可溶盐的溶液。

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它离子对其产生的影响。

如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Cl②NH4HSO4③CH3COONH4④NH3?H2O。

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①>③>④4、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首先要分析混合过程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若发生反应,则要进行过量判断(注意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然后再结合电离、水解等因素进行分析。

5、对于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求各微粒的浓度关系题,要由混合后溶液的PH大小判断电离和水解的关系。

常见的CH3COOH与CH3COON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混合、NH3?H2O与NH4Cl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混合都是电离大于水解。

6、三个重要的守恒关系①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呈电中性,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如Na2CO3溶液:c(Na+)+ c(H+)=cC( HCO3-) +2c( CO32-)+c( OH-) ②物料守恒如Na2CO3溶液,虽CO32-水解生成HCO3-,HCO3-进一步水解成H2CO3,但溶液中n(Na): n(C)=2:1 ,所以有如下关系:c(Na+)=2{c( HCO3-)+c( CO32-)+c( H2CO3)}③质子守恒即水电离出的OH-的量始终等于水电离出的H+的量。

如Na2CO3溶液,水电离出的H+一部分与CO32-结合成HCO3-,一部分与CO32-结合成H2CO3,一部分剩余在溶液中,根据c(H+)水=c (OH-)水,有如下关系:c(OH-)=c( HCO3-)+ 2c(H2CO3)+ c(H+)二、技巧1、在解题过程中,若看到选项中有“=”,则要考虑3个守恒关系:2、若守恒关系中只有离子,则考虑电荷守恒关系,若守恒关系中同时出现分子和离子,则考虑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3、若选项中离子浓度关系以“>”连接,则主要考虑弱电解质的电离、弱根离子的水解以及各离子之间的相互影响等。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考点突破(修改版)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考点突破(修改版)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考点突破江西赣县中学刘智勇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来看,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已成为重要的考查题型,这种题型涵盖的知识面广,既与盐类的水解有关,又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关,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区分度较好,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预计在今后的高考中仍会是主流。

本文通过几道高考真题的解析,希望能给读者在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技巧方面有所帮助。

一、理论要点1、明确两个“微弱”⑴电离是微弱的: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产生的微粒很少,同时还要考虑水的电离情况。

水的电离程度远远小于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⑵水解是微弱的:弱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水解产生的微粒很少,且水的电离程度远远小于弱离子的水解程度。

2、用好三个“守恒”⑴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

如Na2CO3溶液中:c(Na+)+c(H+)=c(HCO3-)+2c(CO32-)+c(OH-)。

⑵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不变。

如Na2CO3溶液中n(Na+)∶n(C)=2∶1,推出:c(Na+)=2c(HCO3-)+2c(CO32-)+2c(H2CO3)。

⑶质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相等。

如在CH3OONa溶液中H+、CH3OOH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OH-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n(OH-)=n(H+)+n(CH3OOH)推出:c(OH-)=c(H+)+c(CH3OOH)。

二、分类突破在考试中遇到有关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时,首先明确是单一溶液还是混合溶液,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1、单一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

【典型题例】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2007·广东)0.1mol·L-1NH4Cl溶液:c(NH4+)=c(Cl-)B、(2008·江苏)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C、(2009·广东)Na2CO3溶液中:c(Na+)>c(CO32-)>c(OH-)>c(HCO3-)>c(H+)D、(2011·江苏)在 0.1 mol·L-1Na2CO3 溶液中:c(OH-)-c(H+)=c(HCO3-)+2c(H2CO3)E、(2012·四川)pH=8.3的NaHCO3溶液:c(Na+)>c(HCO3-)>c(CO32-)>c(H2CO3) 【详细解析】A项中由于NH4+水解,溶液显酸性,根据电荷守恒得c(NH4+)+c(H+)=c(Cl-)+c(OH-),又因c(H+)>c(OH-),推出c(NH4+)<c(Cl-),A项错误;B项中NaHA溶液呈酸性,说明HA-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故四种微粒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HA-)>c(H+)>c(A2-)>c(H2A),B项错误;C项中Na2CO3溶液中Na2CO3=2Na++CO32- (完全电离),CO32-+H2O HCO3-+OH-(主要),HCO3-+H2O H2CO3+OH-(次要),H2O H++OH-(极微弱),故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a+)>c(CO32-)>c(OH-)>c(HCO3-)>c(H+),C项正确;D项中Na2CO3溶液中H3O+、HCO3-、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OH-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n(OH-)=n(H3O+)+n(HCO3-)+2n(CO32-)或n(OH-)=n(H+)+n(HCO3-)+2n(H2CO3) 推出:c(OH-)=c(H+)+c(HCO3-)+2c(H2CO3),D项正确;E项中NaHCO3溶液呈碱性,说明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四种微粒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HCO3-)>c(H2CO3)>c(CO32-),E项错误。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的教案设计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的教案设计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

2. 让学生掌握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

2. 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方法。

3. 实验操作和观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和观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

2. 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巩固比较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溶液和离子的相关知识。

2. 讲解:讲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比较方法。

5. 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1)学生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3)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滴定管、电子天平、溶液等。

2. 教学课件:PPT课件,包含图片、动画、图表等。

3.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教材、实验指导书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

2. 教学环节:(1)导入(5分钟)(2)讲解(20分钟)(3)实验(40分钟)(4)分析与讨论(15分钟)(5)巩固与总结(10分钟)(6)作业布置(5分钟)九、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安全。

2.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现象,认真记录数据。

3. 实验完成后要如实填写实验报告。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的教案设计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的教案设计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1.2.1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理论基础1.2.2 实验方法与技巧1.2.3 实际案例分析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2.1.2 实验操作技能2.2 教学难点2.2.1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原理2.2.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和方法。

3.1.2 实验法: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1.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实验操作和现象。

3.2.2 实验器材:准备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试剂,进行实际操作。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新课4.1.1 复习相关知识:回顾溶液、离子等基本概念。

4.1.2 提出问题:如何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4.2 知识讲解4.2.1 讲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理。

4.2.2 讲解实验方法和技巧。

4.3 实验操作4.3.1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3.2 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4.4 案例分析4.4.1 给出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4.4.2 讨论并解释实验结果。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5.1.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1.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技巧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技巧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技巧作者:李会玲来源:《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2012年第11期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pH、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并且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不论单一溶液中,还是混合溶液中,学生只要抓住题目中的“符号”,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就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具体方法如下.一、看到“>”、“< ”分析电离、水解情况.二、看到“= ”考虑三个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原子守恒)和质子守恒.例1 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的2种溶液混合而成:①与;②与NaCl;③与NaOH;④与(-)排序正确的是()(A)③>①>②>④(B)③>②>①>④(C)④>②>①>③(D)④>②>③>①解析:选项中是“>”号,所以抓住电离和水解关系分析问题.首先④与HCl发生反应生成弱酸,因此(-)最小.由于-发生水解溶液显碱性,①中的发生水解溶液显碱性以及③中的NaOH电离显碱性,都对-水解起抑制作用.由于等浓度时NaOH中c(-)大,所以-发生水解的量少,③中c(-)最大.而②中的NaCl对-的水解无影响,所以(-)比①中的小.因此得出结论(-):③>①>②>④.答案:(A)例2 关于小苏打水溶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c()>c(-)>c()(-)(B) c()+c()=c(-)c(-)+2c(-)(C) c()=c(-)+c(-3)c()(D) c(-) =c()+c()-c(-)解析:(A)中符号是“>”号,所以分析电离和水解关系-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因此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至小应为:c()>c(-)>c(-)(),故(A)错.(B)、(C)、(D)中是“= ”号,要从“三个守恒”入手.(B)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在等号两边,这是“电荷守恒”的标志,通过分析的电离和水解以及水的电离,溶液中存在、、-、-、-、微粒,由“电荷守恒”(B)正确.(C)中等号右边都含原子团,这是“物料守恒”(碳原子守恒)的标志.在中存在Na与C元素物质的量相等的关系,而碳原子在溶液中有三种存在形式,由“碳原子守恒”(C)正确.(D)要从“质子守恒”进行判断,即根据水电离的 c() =c(-)溶液中-来自水的电离,但-和水都电离出,其中水电离出的一部分由于-的水解生成,存在于中,其余以形式存在,这部分等于溶液中的减去-电离的(与-的浓度相同),列出水电离的c()与c(-)相等的式子,故(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规律
(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步电离分析。

如H3PO4的溶液中,c(H+)>c(H2PO4-)>c(HPO42-) > c(PO43-)。

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分析:如Na2CO3溶液中,c(Na+)>c(CO32-)>c(OH-)> c(HCO3-)。

(2)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则要注意分析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的影响。

如在①NH4Cl ②CH3COONH4③NH4HSO4溶液中,c(NH4+)浓度的大小为③>①>②。

(3)如果题目中指明溶质只有一种物质(该溶质经常是可水解的盐),要首先考虑原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水解程度如何,水解后溶液显酸性还是显碱性。

(4)如果题目中指明是两种物质,则要考虑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有无剩余,剩余物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若恰好反应,则按照“溶质是一种物质”进行处理;若是混合溶液,应注意分析其电离、水解的相对强弱,进行综合分析。

(5)若题中全部使用的是“>”或“<”,应主要考虑电解质的强弱、水解的难易、各粒子个数的原有情况和变化情况(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6)对于HA 和NaA的混合溶液(多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在比较盐或酸的水解、电离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时,由于溶液中的Na+保持不变,若水解大于电离,则有c(HA) > c(Na+)>c(A-) ,显碱性;若电离大于水解,则有c(A-) > c(Na+)> c(HA),显酸性。

若电离、水解完全相同(或不水解、不电离),则c(HA) =c(Na+)=c(A-),但无论是水解部分还是电离部分,都只能占c(HA)或c(A-)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零点几,因此,由它们的酸或盐电离和水解所产生的c(H+) 或c(OH-)都很小。

【例1】把0.2 mol·L-1的偏铝酸钠溶液和0.4 mol·L-1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c(Cl-)>c(Al3+)>c(Na+)>c(H+)>c(OH-)B.c(Cl-)>c(Al3+)>c(Na+)> c(OH-)> c(H+)
C.c(Cl-)> c(Na+) > c(Al3+) > c(H+) > c(OH-) D.c(Na+)> c(Cl-)> c(Al3+) > c(OH-) > c(H+) 【解析】偏铝酸钠与盐酸混合后,发生反应:NaAlO2+HCl+H2O ===NaCl+Al(OH)3,显然,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与Al(OH)3进一步反应:Al(OH)3+3HCl=== AlCl3+ 3H2O,故反应后,溶液为AlCl3与NaCl的混合溶液,Cl-浓度最大,反应前后不变,故仍然最大,有部分Al存在于没有溶解的Al(OH)3沉淀中,若Al全部进入溶液中与Na+浓度相同,故c(Na+) > c(Al3+),由于AlCl3水解溶液呈酸性,故c(H+) > c(OH-),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例2】某二元弱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H2A H++HA-HA-H++A2-
已知相同浓度时的H2A的电离比HA-电离容易,设有下列四种溶液:
A.0.01 mol·L-1的H2A溶液B.0.01 mol·L-1的NaHA溶液
C.0.02 mol·L-1的HCl与0.04 mol·L-1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D.0.02 mol·L-1的NaOH与0.02 mol·L-1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据此,填写下列空白(填代号):
(1)c(H+)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

(2)c(H2A)最大的是______,最小的是______。

(3)c(A2-)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

(1)A D(2)A D(3)D A
【例3】把0.02 mol·L-1CH3COOH溶液和0.01mol·L-1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合,若c(H+)>c(OH —),则混合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CH3COO-)>c(Na+)B.c(CH3COOH)>c(CH3COO-)
C.2c(H+)=c(CH3COO-)-c(CH3COOH) D.c(CH3COOH)+c(CH3COO-)=0.01 mol·L-1
【解析】A D
2.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守恒规律
(1)电荷守恒:在任何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总是等于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即溶液呈电中性。

如在Na2CO3、NaHCO3溶液中,均存在Na+、、H+、OH-、HCO3-、CO32-离子,它们的浓度不同,但都存在c(Na+)+c(H+)= c(OH-)+ c(HCO3-)+2c(CO32-)的关系。

(2)物料守恒:又可称原子守恒,在电解质溶液中,尽管有些离子能发生水解,但这些离子(或离子中所含的原子)所含某些原子的总数是始终不变的,是符合原子守恒的。

如在K2S溶液中,虽然S2-发生了水解,生成了HS-、H2S,但S原子总数不变,只是S2-以不同形式存在而已,与K+存在如下的守恒关系:c(K+)= 2c(S2-)+2c(HS-)+2 c(H2S)。

(3)水的电离守恒(质子守恒):根据水的电离:H2O H++OH-,由水电离出的c(H+)、c(OH -)始终是相等的,溶液中的H+、OH-离子虽被其他离子结合,以不同形式存在,但其总量仍是相等的。

如在K2S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即存在如下关系:c(OH-)= c(H+)+(HS-)+2 c(H2S)。

3.应用守恒规律的思维方法
若粒子间用等号连接,应根据守恒原理,视不同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若等号一端全部是阴离子或阳离子时,应首先考虑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电荷守恒。

(2)若等号一端各项中都含同种元素时,首先应考虑这种元素的原子守恒,即物料守恒。

(3)若等号一端为c(H+)或c(OH-)时,应首先考虑是否符合水的电离守恒。

(4)若等号两端既有分子又有离子,则考虑将电荷守恒与物料守恒相加或相减。

或利用质子来源进行分析。

【例4】将0.1 mol·L-1的醋酸钠溶液20ml与0.1 mol·L-1盐酸10 m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有关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CH3COO-) > c(Cl-) > c(H+) > c(CH3COOH)B.c(CH3COO-) > c(Cl-) > c(CH3COOH) > c(H+) C.c(CH3COO-)=c(Cl-) > c(H+) > c(CH3COOH) D.c(Na+)+C(H+) = c(CH3COO-) + c(Cl-) + c(OH-)【答案】BD。

【例5】0.02mol·L-1的HCN溶液与0.02 mol·L-1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已知该混合溶液中c(Na+)> c(CN-)。

用“>”、“<”或“=”符号填写下列空格:
(1)液中c(H+) c(OH-) (2)c(HCN) c(CN-)
(3)c(HCN)+ c(CN-) 0.02 mol·L-1。

【解析】HCN在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CN H++CN-,NaCN完全电离产生的CN-存在水解平衡:CN-+H2O HCN+OH-,假设均不发生电离和水解,则应存在c(Na+)=c(CN -)=c(HCN) ,混合后溶液中c(Na+)> c(CN-),故说明其水解消耗的CN-大于电离产生的CN-,故有c(OH-) > c(H+) c(HCN) > c(CN-),根据溶液中的“CN”原子守恒,可知混合后,两浓度之和应等于0.02 mol·L-1;
【答案】(1)< (2)> (3)=
【例6】(1)取0.2mol·L-1的HX溶液与0.2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中c(Na+)> c(X-)。

①混合溶液中c(HX) c(X-)
②混合溶液中c(HX)+ c(X-) 0.1 mol·L-1(忽略体积变化);
③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0.2 mol·L-1HX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2)如果取0.2 mol·L-1 HX溶液与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中pH>7,则说明HX的电离程度______NaX的水解程度。

【答案】(1)①< ②= ③>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