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家禽,特别是对鸡的危害最大,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传染病。
为了有效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传播,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消毒、隔离、保健等方面的措施,本文将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介绍。
一、加强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最常用的方法,应该选择优质疫苗,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进行接种。
一般来说,雏鸡在孵化后第7~10天龄时,进行一次法氏囊病疫苗接种,在鸡隻5周龄时进行第2次疫苗接种,在鸡隻12周龄时进行第3次疫苗接种。
在疫苗接种后,需要定期检查鸡隻的免疫情况,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二、加强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控的关键,要做到合理饲养密度,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
要加强对鸡隻的日常管理,保证鸡隻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病变,及时处理。
监测是预防疾病扩散的有效手段之一,要定期对鸡隻进行监测,确保鸡群的健康状态。
一旦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疑似病例,应立即进行隔离处理,同时进行检测确认和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四、完善防疫隔离措施对于饲养场,要做好动物的防疫隔离,对外来的禽类要进行隔离观察,要严格控制饲养场的人员和车辆出入,确保病毒不会从外界传入。
五、加强免疫力免疫力是抵抗疾病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合理饲养、科学喂养、保健等方式提高鸡隻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
通过加强疫苗接种、饲养管理、监测、防疫隔离和提高免疫力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传播,保障鸡群的健康。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措施

2021.5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措施零忠利(广西天等县东平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32207)摘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幼鸡和青年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流行广泛、发病率高、病程短、淘汰率增加,给养鸡业带来经济损失。
虽然该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依然有鸡场不断出现该病。
本文主要探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以期为防控该病提供借鉴。
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特点;疫苗;防治4.3做好消毒卫生工作对鸡群生活环境按时进行清理和消毒,减少环境中大肠杆菌数量。
饲养种鸡时需要及时捡出种蛋,在种蛋温度没有降下来前使用高锰酸钾和甲醛进行熏蒸消毒,及时杀灭外壳沾染的大肠杆菌。
种蛋入孵前进行认真消毒,避免种蛋受到大肠杆菌的污染而传播给雏鸡。
在孵化过程中,需要按照程序进行熏蒸消毒,尤其在种蛋落盘后每经过8h 消毒1次,可以有效防止大肠杆菌对雏鸡造成的感染[2]。
4.4免疫接种由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较多,使用抗生素对防治大肠杆菌病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大肠杆菌病发生严重的鸡场建议进行免疫接种。
不同地区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存在一定差异,需要选择发病鸡只,剖检后采集肝脏病料,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出适合本场的大肠杆菌血清型疫苗,然后给鸡群进行免疫接种,可以很好地预防鸡群感染大肠杆菌病。
当然,鸡群免疫接种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也需要加强管理,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保证免疫效果和鸡群的健康状况。
4.5药物治疗目前,治疗大肠杆菌病的药物较多,常见的有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庆大霉素、黏杆菌素等。
有条件的种鸡厂在鸡群发病后应到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进行治疗,并且用药剂量和疗程要合理,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避免连续使用药物而产生耐药性,还可以降低用药成本,增加养殖效益[3]。
5小结在鸡群生产中经常会发生大肠杆菌病,由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较多,再加上使用抗生素药物频繁,大大增加了治疗本病的难度。
养禽场中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对策

养禽场中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对策养禽场是养殖家禽的场所,为了保证家禽的健康生长和提高养殖效益,传染病的防控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针对养禽场中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对策,希望能为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
一、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防控对策1. 定期排查:定期对鸡群进行全面的检查,特别注意观察鸡群的运动情况、食欲和精神状态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和隔离。
2. 严格隔离:对发现病鸡应立即与健康鸡隔离,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同时,不要将带有病菌的器具或鸡只与健康鸡混养。
3. 定期消毒:养殖环境的消毒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关键。
养殖场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包括鸡舍、喂食器、饮水器和笼具等。
4. 合理饲养: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防控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基础。
比如,加强饲料消毒,保持禽舍通风良好、干燥清洁等。
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对策1. 健康鸡来源:选择健康的鸡苗进行养殖,避免从疫区或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地区购入鸡只。
2. 喂食卫生: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情况,避免交叉感染。
饲料容器要经常清洗和消毒。
3. 环境卫生:保持鸡舍通风干燥,及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积水,避免病原菌滋生。
4. 疫苗接种:根据养殖鸡群的具体情况,定期接种疫苗,提高抗体水平。
三、鸡腺病毒病的防控对策1. 严格隔离:在家禽养殖过程中,发现感染鸡应及时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 维持良好的环境: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对鸡舍及周边环境进行定期消毒,防止病毒滋生。
3.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优质饲料,保证饮水质量。
饲料和水源容器要经常清洗和消毒,避免污染。
4. 疫苗接种:根据养殖群体疫情和免疫水平,定期接种合适的疫苗,提高鸡只的抵抗力。
四、鸡传染性肠炎的防控对策1. 良好的饲料卫生:提供卫生合格的饲料,定期清理和消毒饲料容器。
2. 强化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清洁和消毒饮水器、食盆等器具。
3. 饮水卫生:保持饮水器和饮水系统的清洁,避免因饮水受到污染而引起的疾病传播。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措施

鸡传染$法氏囊病的防治措施梭四,杨清梅(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海县:海镇政府,云南西双版纳666200)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8行病学;临床特征;防治措施D0l:10.3969/J.ISSN.1671-6027.2021.01.160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传染性疾病因其较高的致死率给养殖场户和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传染性法氏囊病就是其中之一,为此本文重点剖析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病学及防治措施,供参考。
1流行特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是主要发病群体。
据调查,所有品种的鸡都有可感染,但不同品种的易感性存在一定。
,病毒的不和毒的,该病不中雏鸡,成年鸡也可能感染。
由调查可知,鸡群在任何节都能感染此病,但的发病率较高,鸡群可能发病。
病的传有、、和鸡蛋等,有极高的发病率。
2临床症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性传染病,有高的发病率,发病、病程短以及死亡率高是该病的显著特点之一。
一发病到死不超过1周。
病鸡为、、,中、的为白色水样,后期表现为。
剖检可见,有的病鸡法氏囊,有性,有的法氏囊重发,主要的是病鸡的,及有。
3防治对策3.1预防措施(1)做好定的消毒杀菌工作一方面养殖户需严格做好引种查工作,当引入新鸡群后,必须先将其进行隔离观察,待确认无方可混养;另一方面由法氏囊病毒在环境中为稳定,消毒杀菌需在放雏行,要对鸡舍、用具、全方位消毒,用火碱、次氯酸钠、过氧乙烯混合的消毒药喷洒理,待雏鸡入鸡舍也要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并尽量选用不同成分刺激性小的消毒剂。
(2)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有序开展预防接种是一种最常的预防措施,但必须保证接种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目前常见的苗有三种,分别是低毒力毒活苗、中等毒作者简介:梭四(1974〜),云南F海人,本科,兽医师。
力株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而低毒力株弱毒活疫苗一般是用于无母源抗体的雏鸡,中毒力毒活苗则用于有母源抗体的鸡,虽两种苗的使用对象不同,但使用方式都是点眼、滴鼻、肌肉注射。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治的措施

鸡 传 染 性 法 囊 病 防 治 的 措 施 氏
李旭光 任 宗军 ( 省安丘市畜牧局 220 ) 山东 61 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B 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 ID) 毒 (B V) ID 引起 的。 病 特性 以亚 临床 型 ID症状 为 致 B 主, 最典型的病变是法 氏囊迅速萎缩 , 未见经典毒株 所致 的高 死亡 率 及 典型 的腿 肌 出血 等 症状 。 当常 规
要 定期 带 鸡消 毒 , 至少 2 3天 1次 , 好 选择 2 3种 ~ 最 — 含有 不 同有效 成 分 的消毒剂 交替 使用 。另外 , 要考 虑
出现较明显的季节性。每年各季均可发生 , 但多
集 中在 4 1 份 , ~ O月 特别 是夏秋 季 。 由全群 暴 发转 向零 星散 发 。起 初 发 生法 氏囊 病
5 %的葡萄糖 , 防止 鸡脱 水 。
效抵御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侵袭 , 就造成了使用单价 苗免疫的鸡群多发 , 而使用多价苗免疫的鸡群少发 的
现象 。
8 治 疗
对 发 生 ID 的鸡群 立 即封 锁 隔离 , 格 消毒 , B 严 及 早 采取 特异 性治 疗措 施 。
2 预防对 策
2 . 强饲养 管理 3加
加强饲养管理 , 减少各种应激反应 , 提高鸡抗病 能 力是 控制 ID的有 效措 施 。在 防治 vlD B vB V时 , 要 降低饲料 中的蛋 白含量 ; 补充多种维生素 , 特别要补 充 维 生 素 A和维 生 素 C 。发 病后 ,应在 饮 水 中加 入 Leabharlann 鸡饮用 , 导致效果不佳。
32 支 持 . . ; 『 亍法
J = -山 / U I 一 - - ‘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及防治

动物医院6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名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
目前本病作为危害养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呈世界性分布。
该病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氏病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易造成免疫失败。
一、病原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双核糖核酸病毒,分为两个血清型,即Ⅰ型和Ⅱ型。
血清Ⅰ型对鸡致病,Ⅱ型对火鸡致病。
Ⅰ型又存在不同的亚型,两型之间交叉免疫保护性极差,但亚型之间有一定的交叉保护性。
病毒在环境中抵抗力强,能耐酸、耐热,对胰蛋白酶、氯仿、乙醚脂溶剂均有抵抗力。
一般的消毒剂对其效果较差,较好的有甲醛、碘制剂和氯制剂等。
二、流行特点本病以3~8周龄鸡最易感,成鸡和2周龄以下的雏鸡很少感染发病。
该病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能持续存在于鸡舍的环境中。
饲养过病鸡的鸡舍在清除病鸡之后的54~122天,对其他鸡仍有感染性。
病鸡舍的小粉甲虫、蚊子、鼠等均有感染性。
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种蛋感染,经常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粪便、尘土、鸡舍用具、人员衣服、昆虫等途径传播。
各品种鸡均可感染,在易感鸡群中感染率几乎100%,发病率为10%~75%,死亡率不定。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三、临床症状在易感鸡群中,本病往往突然发生,潜伏期短,感染后2~3天出现临床症状,病初鸡啄自己的泄殖腔,精神萎顿,饮水、食欲减退,并逐渐消瘦、畏寒、扎堆,颈部躯干震颤,步态不稳,行走摇摆,病鸡下痢,排白色水样稀粪,腹泻物中常含有尿酸盐,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污染。
头下垂、眼睑闭合,羽毛无光泽、蓬松,脱水,眼窝凹陷,最后极度衰竭而死。
5~7天死亡达到高峰,以后开始下降。
病程6~9天,长的可达21天。
一度流行后常呈隐性感染,在鸡群中长期存在。
四、病理变化病死鸡脱水,胸肌发暗,腿肌和胸肌常有出血斑点,肠道内黏液增加,肾脏肿大、苍白,输尿管扩张,有尿酸盐沉积。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治疗措施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治疗措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的禽类传染病,主要感染鸡类,特别是年轻的肉鸡和蛋鸡。
本文将详细介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治疗措施,以帮助农民有效控制和预防这一疾病。
一、疫苗接种1. 弱毒疫苗:传统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如H52株和B2株,是广泛使用的弱毒疫苗。
适用于较大规模的鸡舍和养殖场。
2. 弱毒含病毒株疫苗:最近研发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如D78株和D274株,含有一定数量的活病毒株,使得接种后引起的免疫反应更加持久和有效。
适用于鸡群数量较少的养殖户。
3. 禽传染性法氏囊病重组疫苗:由重组DNA技术制备的疫苗,具有优越的免疫保护效果和生物安全性。
这些疫苗在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方面表现出色,但成本较高。
二、环境治理1. 彻底消毒:对鸡舍和养殖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如氯释放剂、酒精和过氧化氢。
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预防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 维持良好的通风:确保鸡舍内部通风良好,保持新鲜空气流动。
这有助于减少传播疾病的机会,并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促进鸡的免疫力。
3. 防止病原体污染: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病原体进入鸡舍,如鸡舍内外穿戴不同的鞋套,避免人员和设备交叉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三、营养管理1. 提供高质量饲料:给予鸡科动物高质量、均衡的饲料,其中包括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提高鸡的免疫力。
同时,应避免过度或不足的饲料摄入,以避免对鸡的免疫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2. 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在增强免疫力和应对病原体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农民可以添加富含维生素C的天然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或向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补充剂。
3. 科学饲养密度:合理控制鸡群的饲养密度,防止过度拥挤。
过度拥挤会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削弱鸡的免疫力。
四、病群控制1. 早期隔离:对于怀疑患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应及时将其隔离,以避免病毒扩散到其他健康鸡群中。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及其防治

1 病 原 及 流 行 病 学
病 原 为法 氏囊病 病 毒 ,对 热和 低温 有 强 的抵 抗 力 。 鸡和 隐性感 染鸡 是本病 的传 染源 , 呼 吸道 、 病 经 消 化道 、 眼结膜传 染 。 场里 , 次暴 发本病 通常 危害较 鸡 初 严重 , 以后孵 出的雏鸡 再发 生本病 时 , 般较 轻 。 一 鸡 传 染性 法 氏囊 病 主要 以破坏 鸡法 氏囊 淋 巴 细
胞 为 特征 , 使鸡 的免疫 机 能发 生 障碍 , 各 种 抗 原 的 对
常管 理 , 做好 日常饲 养管 理 , 鸡群 创造 适 宜 的小 环 给
境, 尽量减少应激 , 同时 , 要提供优质的全价饲料 。 将 法 氏囊 疫苗 稀 释后 混 于 马立 克 疫苗 中 ,于 雏 鸡 出壳 后 2 时 内结 合 马 立 克疫 苗接 种 进 行 首 次 4小
乙酸 、%福 尔 马林 等 消毒 药物 喷洒 处理 , 后再 用福 5 最
后部羽毛竖起 , 食欲减少 , 饮水增多 , 病鸡不爱活动 , 严重虚脱 , 怕冷。病鸡水泻 , 肛门红肿 , 周围羽毛被粪
便 污染 , 因此 , 鸡喜欢 自啄 肛门 。由于法 氏囊肿 大 , 病 用 手指 常可触 及 , 并可看 到泄 殖腔 上缘 明显 突出 。随 着 病情 的 发展 , 病鸡 食 欲 消失 , 肉震 颤 , 重 虚 脱 肌 严 并 发生死 亡 , 死亡 率 1 1%, 时可 达 3% 5 %~5 有 0 4 %。
日 龄时直接 口服 ,5日龄时第 2次免疫 ,4口龄时 3 1
进 行 第 3次免 疫 , 果较 好 。也 可 以根 据本 场 、 地 效 本 区传染 性 法 氏囊 病流 行情 况 及 不 同 日龄 时抗 体水 平 的监 测 结 果 制 定适 合 于本 场 或本 地 区 的免 疫程 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 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 床特征(迅速发病 高发病率、 迅速发病、 床特征 迅速发病、高发病率、 有明显的尖峰死亡曲线和迅 速康复)和肉眼病理变化可作 速康复 和肉眼病理变化可作 出初步诊断, 出初步诊断,确诊仍需进行 实验室检验。 实验室检验。
六防治
1严格消毒卫生和免疫接种 发病后应立即注射高免卵黄,卵黄内加入抗生 2治疗(1)发病后应立即注射高免卵黄 卵黄内加入抗生 治疗 发病后应立即注射高免卵黄 素防止继发感染,并加入转移因子以提高免疫能力 并加入转移因子以提高免疫能力.(2)选 素防止继发感染 并加入转移因子以提高免疫能力 选 请热解毒的中药以提高免疫力.(3)饮水中加 用扶正固本,请热解毒的中药以提高免疫力 用扶正固本,请热解毒的中药以提高免疫力.(3)饮水中加 入乌洛托品和电解质或鱼肝油.(4)倍安或安利尔 倍安或安利尔+黄连 入乌洛托品和电解质或鱼肝油 倍安或安利尔 黄连 解毒散+安必妥饮水 适当提高舍温并加强消毒.(6)在 安必妥饮水(5)适当提高舍温并加强消毒 解毒散 安必妥饮水 适当提高舍温并加强消毒 在 机体母源抗体低或无法测定的情况下特别是高发区建 议在做完新支二联苗后2---3天内用维碧康 倍量饮水以 天内用维碧康2倍量饮水以 议在做完新支二联苗后 天内用维碧康 提高机体的抗体水平.(7)正确使用疫苗免疫前后禁止使 提高机体的抗体水平 正确使用疫苗免疫前后禁止使 用任何消毒剂提供一个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的饲养环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免疫用药方案并认真实施. 境.(8)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免疫用药方案并认真实施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免疫用药方案并认真实施
四、病理变化
死于感染的鸡呈现脱水、胸肌发暗, 死于感染的鸡呈现脱水、胸肌发暗,股部和胸肌常 有出血斑、点,肠道内粘液增加,肾脏肿大、苍白,小 有出血斑、 肠道内粘液增加,肾脏肿大、苍白, 叶灰白色,有尿酸盐沉积。 叶灰白色,有尿酸盐沉积。法氏囊是病毒的主要靶器 感染后4~ 天法氏囊出现肿大 天法氏囊出现肿大, 官,感染后 ~6天法氏囊出现肿大,有时出血带有淡黄 色的胶胨样渗出液,感染后7~ 天发生法氏囊萎缩 天发生法氏囊萎缩。 色的胶胨样渗出液,感染后 ~10天发生法氏囊萎缩。 变异毒株引进的法氏囊的最初肿大和胶胨样黄色渗出液 不明显,只引起法氏囊萎缩。超强毒株引起法氏囊严重 不明显,只引起法氏囊萎缩。 的出血、瘀血,呈"紫葡萄样 外观。受感染的法氏囊 的出血、瘀血, 紫葡萄样"外观。 紫葡萄样 外观 常有坏死灶,有时在粘膜表面有点状出血或淤血性出血, 常有坏死灶,有时在粘膜表面有点状出血或淤血性出血, 偶尔见弥漫性出血。 脾脏可能轻度肿大, 偶尔见弥漫性出血。脾脏可能轻度肿大,表面有弥散 性灰白的小点坏死灶。 性灰白的小点坏死灶。偶尔在前胃和肌胃的结合部粘膜 有出血点。 有出血点。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名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名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 由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由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 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 该病于1957 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该病于 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的肉鸡群中首次发现, 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的肉鸡群中首次发现, 因此又称甘博罗病。 因此又称甘博罗病。目前本病作为危害养禽业的三大 主要疫病之一,呈世界性分布,该病引起雏鸡的免疫 主要疫病之一,呈世界性分布, 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 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 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 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 的反应能力下降, 的反应能力下降,因此该病对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危 害。
二.流行病学
3~6周龄的鸡对本病易感,3周龄以下的雏鸡受感染后 ~ 周龄的鸡对本病易感 周龄的鸡对本病易感, 周龄以下的雏鸡受感染后 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火鸡和鸭也 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 能自然感染。 该病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能持续 能自然感染。 该病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的, 存在于鸡舍的环境中。 存在于鸡舍的环境中。饲养过病鸡的鸡舍在清除病鸡之 后的54~ 后的 ~122天,对其它鸡仍有感染性。病鸡舍的小粉甲 天 对其它鸡仍有感染性。 蚊子、鼠等均有感染性。 经呼吸道、 虫、蚊子、鼠等均有感染性。 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种 蛋可感染本病,经常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 蛋可感染本病,经常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 粪便、尘土、鸡舍用具、人员衣服、昆虫等途径而传播。 粪便、尘土、鸡舍用具、人员衣服、昆虫等途径而传播。 各种品种的鸡均可感染,来航鸡尤为易感, 各种品种的鸡均可感染,来航鸡尤为易感,在易感鸡群 感染率高达几乎100%,发病率为 %~ %,有时 %,发病率为 %~10%, 中,感染率高达几乎 %,发病率为7%~ %,有时 达30%以上,死亡率不定,但在来航鸡可能高达 %。 %以上,死亡率不定,但在来航鸡可能高达50%。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病原
病毒属于双核糖核酸病毒, 病毒属于双核糖核酸病毒,能在鸡胚及鸡胚成纤维 细胞、肾细胞、 细胞、肾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及幼素领猴肾细胞等 各种细胞上生长良好,并产生病理变化。 各种细胞上生长良好,并产生病理变化。病毒抵抗力 能耐受乙醚、氯仿、高温及胰酶的处理, 强,能耐受乙醚、氯仿、高温及胰酶的处理,对紫外 线有抵抗力, ℃ 小时 小时、 ℃ 分钟均不能使其失活 分钟均不能使其失活, 线有抵抗力,56℃5小时、60℃30分钟均不能使其失活, 耐酸(pH2)但不耐碱 但不耐碱(pH12)。1%石炭酸、甲醇、 耐酸(pH2)但不耐碱(pH12)。1%石炭酸、甲醇、福尔 马林或70%酒精处理1小时可杀死病毒 小时可杀死病毒, %石炭酸、 马林或 %酒精处理 小时可杀死病毒,3%石炭酸、 甲酚或0.1%汞溶液处理30分钟也可灭活病毒 分钟也可灭活病毒, % 甲酚或 %汞溶液处理 分钟也可灭活病毒,0.5%氯 化铵作用10分钟能杀死病毒 分钟能杀死病毒。 病毒分为两个血清型, 化铵作用 分钟能杀死病毒。病毒分为两个血清型, 型和Ⅱ 血清Ⅰ型对鸡致病, 型对火鸡致病。 即Ⅰ型和Ⅱ型。血清Ⅰ型对鸡致病,Ⅱ型对火鸡致病。 型又存在不同的亚型, Ⅰ型又存在不同的亚型,两型之间交叉免疫保护性极 流行病学. 差,但亚型之间有一定的交叉保护性 流行病学
三、临床症状
在易感鸡群中,本病往往突然发生,潜伏期短, 在易感鸡群中,本病往往突然发生,潜伏期短,感 染后2~3天出现临床症状,早期症状之一是鸡啄自己的 染后 ~ 天出现临床症状, 天出现临床症状 泄殖腔现象。发病后,病鸡下痢, 泄殖腔现象。发病后,病鸡下痢,排浅白色或淡绿色稀 腹泻物中常含有尿酸盐, 粪,腹泻物中常含有尿酸盐,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污染 或沾污泥土。随着病程的发展, 食欲减退, 或沾污泥土。随着病程的发展,饮、食欲减退,并逐渐 消瘦、畏寒,颈部躯干震颤,步态不稳,行走摇摆,体 消瘦、畏寒,颈部躯干震颤,步态不稳,行走摇摆, 温正常或在疾病末期体温低于正常,精神萎顿, 温正常或在疾病末期体温低于正常,精神萎顿,头下垂 眼睑闭合,羽毛无光泽,蓬松脱水,眼窝凹陷, 眼睑闭合,羽毛无光泽,蓬松脱水,眼窝凹陷,最后极 度衰竭而死。 ~ 天死亡达到高峰 以后开始下降。 天死亡达到高峰, 度衰竭而死。5~7天死亡达到高峰,以后开始下降。病 程一般为5~ 天 长的可达21天 程一般为 ~7天,长的可达 天。本病明显的发病特 点是突然发生、感染率高、尖峰死亡曲线、迅速康复。 点是突然发生、感染率高、尖峰死亡曲线、迅速康复。 但一度流行后常呈隐性感染,在鸡群中长期存在。 但一度流行后常呈隐性感染,在鸡群中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