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百花齐放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巩固练习
1.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不符合史实的是( A )
A. B. C. D.
2.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这是坚持文艺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其鼓舞下,科 学和文艺工作者步人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闹,
话剧《关汉卿》剧照
二、曲折发展——“双百”方针贯彻受挫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 (2)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阶级 斗争
2.文艺事业遭到摧残的表现
(1)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国家文物遭摧残 破四旧 (旧思想、文化、风俗、习惯)
(2)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甚至迫害致死 全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A 文学艺术欣欣向荣。文学艺术的又一个春天不包括( )
A.出现了《雷锋之歌》《青春之歌》等优秀作品 B.小说、戏剧、诗歌等争奇斗艳,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C.《白蛇传》《十五贯》等剧目在戏剧舞台上开始上演 D.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的文艺流派争 相引领 风骚
3.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 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 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 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
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特点 基本性
长期性
4.影响及成果: (1)科技领域和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作品:老舍—话剧《茶馆》;
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 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等。 期刊: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有18种 电影:“难忘的1959年”。 (2)大大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第20课百花齐放_推陈出新

毛泽东和出席全国政协二届二 次会议的知识界委员们亲切交谈
周恩来在中南海和科学家交谈
毛泽东题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文学作品《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 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 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 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 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 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 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 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 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 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青 春之歌》正是以“九· 一八”到 “一二· 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 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 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 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难点
“双百”方针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 【自主学习】
• 一、文学的繁荣; • 1、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 , ”的方针,文学艺术出 现了崭新的局面。 • 2、文革后,特别是__ __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又一 个创作的春天。 • 二、艺术的发展: • 艺术也发展迅速,丰富了人们的 ; •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 1、毛泽东提出“ ”的要求。 被列为 学校重点课程。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 的重要内容,建立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 动。 • 2、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从 队开始,中国 的运动员走出国门;从射击运动起,中国运动员夺得第一 枚奥运会金牌,运动员是许海峰;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 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将
1990年,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十一届亚运会 2008年,中国将承办奥运会
小结
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2.萧光琰 化学家 1968.12.10 被拷打后服安眠药身亡, 其妻女随即同日服药自杀 23.杨嘉仁 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 1966.9.6 与妻子程 卓如开煤气自杀 24.刘盼遂 北师大教授 被打死后,尸体浸水缸诬为自杀 25.言慧珠 著名京昆剧表演艺术家言菊朋之女梅兰芳之徒 俞振飞之妻上海市戏曲学校副校长 1966.9.11 在浴室上 吊自杀 26.田保生国际法学家时间不明不堪凌辱与妻子双双自杀 27.高仰云 天津南开大学党委书记 1966 被红卫兵毒打后 跳河自杀 28.俞大因 北大生物系教授,丈夫曾昭伦 时间不明 不堪 凌辱自杀而死 29.周瘦鹃鸳鸯蝴蝶派作家1968.8.12苏州周家花园跳井亡 30.张宗燧 物理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张东荪二子1969清 队时因对毛的物质无限可分有异议,被迫害,上吊身亡
郭 沫 若
《 蔡 文 姬 》 剧 照
建国初期,在科学文化领域内,存在着教条主义、宗 派主义和形式主义,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题上动辄打棍 子、扣帽子的情况时有发生,把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 当成政治问题,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 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任务是不适应 的。 1963年2月,中央决定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思 想文化方面“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并引发一场错误的政 治批判。如对小说《刘志丹》进行批判,此后毛泽东严厉 指出:“戏剧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多起来,”思想文化领 域的错误批判波及到哲学经济历史学等各个学术领域,它 不但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对待,而且把某些作品中的 缺点和错误上纲到阶级斗争的高度加以批判。随着“左” 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到1965年11月,便发生了姚文元对吴晗 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导 火线。
• 10.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与科学研究工作没有任何关系 B.是中共领导文艺的基本方针 • C.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 • D.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3.下列作品中获茅盾文学奖的有(1)《班主任》(2)《李自成》(3)《许茂和他的女儿》(4)《冬天里的春天》()
A.(1)(2)(3)B.(1)(2)(4)
C.(1)(3)(4)D.(2)(3)(4)
4.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希腊举行。那么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的奥运会该是第几届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育学生为振兴中华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点
文学艺术创作的两个高峰,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教学难点
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导
入
预
习
导
航
建国以来,我国影视艺术发展迅速,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影视片层出不穷,看过电影《茶馆》吗?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成为体育强国的呢?
一、文学的繁荣
2.新中国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请举出几项重大体育成就,说明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3.成功举办国际性体育赛事:一是:年,举办
;二是:年,举办。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吧。
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
其次,结合问题在书中圈划重点,同时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
最后,展示。
教
学
过
程
合
作
探
究
归纳总结
任务一:
1.伴随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
”方针的提出,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崭新的局面。
2.文革后,文艺创作又迎来一个春天,其类别有①
②
③。
3.矛盾文学奖的设立:年,第一届矛盾文学奖评选揭晓,获奖的有、等。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2.教学重点文艺作品在人民生活中所拥有的地位和作用体育事业的成长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一面旗帜3.教学难点文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4.教学课时:1课时5.教学方法:(1)、在教学中注意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2)、精讲精练要体现师生互动。
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6.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2)、文艺、体育的影像资料等。
7.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视频,它们体现了我国体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使全中国人民身受鼓舞,这组照片描述的是哪一事件?学生:北京申奥成功。
教师:对,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18时11分),是中国体育的一个历史性时刻,一个特大喜讯降临华夏大地: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属于中国,属于北京。
申奥成功,炎黄子孙无不感到欢欣鼓舞,它不仅反应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巨大发展,更是对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综合国力提高的一个肯定。
除了体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外,新中国的文学艺术也获得繁荣发展。
具体都有哪些内容?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课件显示标题: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一、文学的繁荣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它是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来的,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向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系统地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从而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许多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教师让学生阅读文学的繁荣这一框的内容。
第20课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C.《武则天 D.《李自成》
3、成功举办各种国际赛事
容国团
中国第一个乒乓球单打 世界冠军1959年第25届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①1990年广州举办亚运会。
②2008年北京举办第 29 届奥林
匹克运动会。
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福娃
当堂训练(12分钟) 1、为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夺得第一枚金牌的运
动员是(C)。
A.荣国团 B.刘长春 C.许海峰 D.刘翔
学习目标(1分钟)
1、五六十年代文学事业的繁荣及改革开放以来 文学创作的新成就; 2、新中国各种艺术发展的成就; 3、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国正在走向世界 体育强国。
自学指导题(6分钟)
1、1956年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文 学创作?五六十年代的文学成就和作品特色? 文革后的文学成就和作品特色? 2、建国以来艺术的发展表现? 3、新中国诞生以后,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 原因?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强国的表现?
一、文学的繁荣
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文学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五六十年代的文学成就
作品特色:许多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 新颖、风格各异。
优秀作品:《红岩》《青春之歌》 《茶馆》
3、改革开放后的文学成就
作品特色:反思“文革”反;映改革开放; 弘扬民族道德精神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1、群众性体育发展 原因:①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毛泽东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 ③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 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体育制度,大 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2、竞技体育发展
①从兵乓球队开始,中国运动员 走出国门。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电影
《北国江南》 《早春二月》
(2)作者大都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受到伤害
二、曲折的年代
3.影响: ①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4.历史教训. ①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原则处理问题。 ②在文学艺术领域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这对发 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③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 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A
C
A
3、“双百”方针提出的最根本的目的是 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速度。 B.倡导科学技术文化领域的自由开放 C.防止把学术问题和思想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建国初期,在科学文化领域内,存在着教条主 义、宗派主义和形式主义,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 题上动辄打棍子、扣帽子的情况时有发生,把学术 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混淆了两类不 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任务是不适应的。
复习提问:
1、列举建国后的重大科技成就。 2、简述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社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义建设道路(必 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义)——必要性 (2)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 矛盾 (3)明确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力量。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的召开(知识分子的绝 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原因:
1.科学文化领域内受到前苏联在学术批评中的粗暴 作风的影响
百花齐放_推陈出新

茅 盾 文 学 奖 的 设 立
文学的繁荣
1982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冬天里的春天》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第一届茅盾文 学奖获奖作品
二、艺术的发展
1.建国以来影视艺术发展迅速
大 决 战
艺术的发展Βιβλιοθήκη 大 决 战艺术的发展
大 决 战
艺术的发展
日 出 东 方
艺术的发展
林 则 徐
艺术的发展
开 国 大 典
※⑴. 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 举办亚洲运动会。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⑵.2008 年中国成 功举办奥 运会。
万 人 太 极 拳
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3.竞技体育迅速提高,并取得了显 著成就。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 刘长春在经过3个星期海上 漂浮,体力早已大受影响, 因此原来报名3个项目,他 只参加100米和200米,400 米则因体力不支,没有出 场比赛。参加的两个项目, 都在分组中最后一名,未 能晋级。
1936年刘长春第二次 代表中国,参加第11届奥 运会,同样由于28天的海 浪颠簸,体力消耗较大, 而未能取得好的成绩。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一、文学的繁荣
1.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 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
文学的繁荣
老舍的《茶馆》
话剧《茶馆》 成为我国具有世界 影响的优秀剧作。
老 舍
文学的繁荣
2. “文革”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 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
文学的繁荣
“茅盾文学奖”是中 国第一次设立的以 个人名字命名的文 学奖,根据茅盾先 生生前遗愿,为鼓 励优秀长篇小说的 创作,推动我国文 学繁荣而设立的, 是中国长篇小说的 最高文学奖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
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人为之骄傲为之振奋的一颗耀眼金星。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学艺术作品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使学生深知文学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所起的重要作用。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是新中国综合国力成长的一个缩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文学艺术作品在人民生活中所拥有的地位和作用;走向体育强国。
教学难点:了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其反映的是社会方方面面的内容,必然赋予强烈的时代特征,深深地渗透着历史发展的印迹。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什么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2、高等教育是怎样发展的?
二、设问导读
(一)文学的繁荣
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许多反映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作品涌现出来。
2、“文革”以后,特别是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
先是反思“”的一些作品,而后大量的是反映内容的作品,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二)艺术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逐步进入每个家庭,影视艺术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的、和戏剧、、、等艺术也很有成就。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1、新中国诞生后,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毛泽东更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被列为学校重点课程。
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_,大力开展运动。
2、在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水平迅速提高,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世界。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合作探究:
为什么建国以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迅速?
三、自我检测
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文艺方针是()
A:“百花齐放,推陈出新”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三个面向”D:面向世界,接轨国际
2、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是()
A:《丝路花雨》B:《日出东方》
C:《大决战》D:《梁山伯与祝英台》
3、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揭晓,下列获奖的作品是()
A:《班主任》B:《哥德巴赫猜想》C:《冬天里的春天》D:《红岩》
4、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第一次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位。
新中国第一个奥运冠军是()
A:容国团B:许海峰C:李宁D:刘国梁
四、巩固训练
1、下列不属于新中国诞生后的文艺作品的是()
A:《东方红》B:《青春之歌》C:《林则徐》D:《狂人日记》
2、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型舞剧是()
A:《武则天》B:《丝路花雨》C:《白毛女》D:《梁山伯与祝英台》
3、最早提出“健康第一”的国家领导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
4、1932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仅派出刘长春一名运动员。
从刘长春一个人孤零零参加奥运会比赛,到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发生这一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生活改善B:交通运输发展
C:对外交往增多D:综合国力增强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6年,(我国)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文革”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又迎来了一个创作的春天。
材料二:茅盾文学奖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于1981年10月正式启动。
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揭晓。
请回答:
(1)1956年我国文学艺术创作出现的崭新局面得益于党的什么方针?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激情奔放的时代,请举出这一时代的优秀作品。
(3)材料二中茅盾先生设立茅盾文学奖的目的是什么?举出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不少于2例)
五、拓展探究
请列举新中国诞生后,在文学、艺术、体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每一方面至少举出三个例子)。
六、课堂小结: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一、文学的繁荣
1.“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2.“文革”后的文学界
二、艺术的成就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1.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发展
2.竞技体育的成就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