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盖钧镒等著)思维导图
数量遗传学与作物育种

3 遗传率
• 遗传率 也称为遗传力,是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率,遗传 学上解释为性状变异的遗传传递能力,它是遗传方差占总方 差的比例,故又称为遗传率。遗传率分为狭义遗传率和广义 遗传率。广义遗传率为群体遗传方差VA+VD占表型方差的比 率。狭义遗传率定义为加性遗传方差VA占总方差VP的比率。 • 狭义遗传率: VA 2
• Hardy和Weiberg(1908)研究群体的基因型频率发 现了随机交配群体的遗传平衡定律,为群体遗传 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依此人们进一步研究群体 的遗传演变、进化和适应。 • Fisher(1918)提出了表型方差可以分解为遗传 方差(包括加性方差、显性方差、上位性方差) 和环境方差的经典数量遗传学思路,为变异的遗 传学解析提供了基础。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还出现了许多遗传试验 设计及其分析方法,例如NC设计、三重测交设计、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设计与分析、双列杂交与配 合力分析等。
• 对动物、植物和人类的许多数量性状遗传研究表明,生物 群体所处的宏观环境对群体表现也具有环境效应E,基因 在不同环境中的表达也可能不尽相同,会存在基因型与环 境互作效应GE。因此.生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型值 可以细分为P=E+G+GE+e,群体表现型变异也可作相 应的分解,VP=VE+VG+VGE+Ve。 • 对于加性—显性遗传体系,如果基因型效应可以分解为加 性效应和显性效应,GE互作效应也可相应地分解为加性 与环境互作效应AE和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DE,个体的表 现型值为P=E+A+D+AE+DE+e,表现型方差可分解为 VP=VE+VA+VD+VAE+VDE+Ve。 • 对于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体系,个体表现型值为 P=E+A+D+I+AE+DE+IE+e,表现型方 差的分解为 VP=VE+VA+VD+VI+VAE+VDE+VIE+Ve,其中IE是上位性与 环境互作效应 ,VIE是上位性与环境互作方差。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

预祝2017级高考学子梦想实现。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或者 x a ry 183-=………………………………………③ 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1.11水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亲脂小分子高浓度——→低浓度不消耗细胞能量(ATP)离子、不亲脂小分子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蛋白运载消耗细胞能量(ATP)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1、具有双层膜结构2、进行能量转换3、含遗传物质——DNA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5、内含核糖体6、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7、能自我分裂增殖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注:+ 表示有影响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G 2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1.211.22癌细胞的特点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扁平梭形 球形成纤维细胞癌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
大豆业遗传领域的拓荒者——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

数量性状遗传体系》 最近出版, 他参与编撰的 《 田间试验和 统计方法》 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采集1 0 0 5 0 多种大豆 品种
南 京农 业 大学 拥有 全 球 第 三 、 中国第 二 的大 豆 种 质 综 合性 状 数据 库 , 存 1 0 0 保 0 多份 大 豆 品种 , 5 这个 数据 库 的存 在, “ 是 国家大 豆改 良中心 ” 址南农 的重 要原 因。 选 提起 这个 “ 库” 农 大 的师生对 盖钧 镒 的敬 意溢 于言表 。 0 纪8 宝 , 2世 0 年代 , 盖钩 镒 首次 赴豆 生 0 产因胞 囊线 虫病 几乎 陷入 灭顶 之灾 , 中国北 京小 黑豆 的抗 是
少年壮志奉献农 业
盖钧 镒 1 3 年 出生于 江 苏 无 锡市 , 的父母 虽 然 文化 96 他
想 主 义色 彩 的年代 , 盖钧 镒 毫不 犹豫 立下 为农 业奉 献一 生 的
志愿 。
16 年, 3 9 盖钧镒 报 考 大豆 遗 传学 家马育华 的研 究生 , 在
水平 不 高 , 却非 常重 视 对他 们 兄 妹 的教 育 , 小 学 中学 读 的 他
份, 建成大豆种质综合性状数据库。 规模仅次于中国国家种
质库 和美 国农业部 的大豆种质 资源 库 。 19 年, 9 8 国家 启动 种子工程 , 南农 大 豆研 究 所 “ 力挫群 雄” 争 得 “ , 国家大 豆 改良中心 项 目” 落户。
6 年 代 初 参加 育成 并 推 广 了南 京农 学 院第 一 批 大豆 新 品 种 0 “ 农 1 3 3 、“ 农1 3 6 等 。 此他 就 将根 深 深 扎 南 — ” 南 — ” 3 3 从 在大 豆遗 传 育种 领域 , 即便在 “ 革” 文 那样 的艰 难 岁月 , 钧 盖
植物数量遗传学(2015)-第1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二、数量遗传的形成与发展 1、数量遗传学早期积累
※ W. L. Johannsen(1903)的纯系学说将变异区分为 遗传的变异与非遗传的变异,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的 概念,这为理解连续性变异也是遗传性状提供了依据 。 ※ Nilsson-Ehle(1909)根据小麦粒色的遗传提出了数 量性状的多因子假设,这一假设为E. M.East(1911) 玉米穗长和E. M. East(1913)烟草花冠长度的遗传试 验所证实。通过多因子假设将数量性状的遗传纳入到孟 德尔遗传的轨道。
第一章 绪论
一、数量性状与数量遗传 2、数量遗传学
传统数量遗传学:以微效多基因假说为前提,采用数量 统计方法对表型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一系列的数 量遗传理论与方法: 基因的加性与显性、效应与方差、亲属间协方差、世代 平均值分析、遗传交配设计与遗传方差成分估计、遗传 率分析、选择及其响应、遗传相关分析、交配效应与配 合力分析等 微效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是受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所 控制,遗传服从孟德尔规律,这些基因数量多、效应微 小、效应大小相等,易受环境影响。
植物数量遗传学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张君
参考书籍
1、孔繁玲主编,植物数量遗传学,中国农业大学
出版社,2006.6。 2、朱军主编,遗传模型分析方法,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7.2 3、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科学出版社,2003.1 4、徐云碧、朱立煌著,分子数量遗传学,中国农 业出版社,1994.12 5、翟虎渠、王建康编著,应用数量遗传(第二 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
第一章 绪论
二、数量遗传的形成与发展 3、数量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
出版的数量遗传学专著有: ※ Mather(1949)出版了《Biometrical Genetics》,该书后来在Jinks 的参与下出版了第二版(1971)和第三版(1982) ※ Kearsey和Pooni《The Genetical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Traits》 (1996) ※ Falconer (1960)出版了《Introduction to Quantitative Genetics》, 该书于1981、1989、1996年分别出了第二、三、四版 ※ Lynch和Walsh《 Genetics and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Traits 》 (1998) ※朱军,1997。遗传模型分析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 ※盖钧镒,章元明,王建康,2003。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现代遗传学 丛书)。科学出版社,北京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思维导图 被子植物的一生》课件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解读——种子的萌发
重点 1.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实验过程
条件 场所 种子数量 分组状况
无水 橱柜 10粒 实验组
少量水 橱柜 10粒 对照组
少量水 冰箱 10粒 实验组
较多水 橱柜 10粒 实验组
思维导图解读——种子的萌发
重点 1.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变量分析 • 1号与2号对照,变量是水分; • 3号与2号对照,变量是温度; • 4号与2号对照,变量是空气。 (3)结论 • 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
思维导图解读——种子的萌发
注意!多数种子在黑暗或光照的条件下都能萌发。烟草、杜鹃等
少数植物的种子,只有在光照的条件下才能萌发。苋菜、菟丝子等少 数植物的种子,只有在黑暗的条件下才能萌发。
思维导图解读——种子的萌发
重点 2.种子萌发的条件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 ①有完整的活胚:种子的主要构造是胚,胚是幼小的植物体。种子的
思维导图解读——植株的生长
重点 1.根与根尖
• (3)根尖的各端
较大,排列不够整齐
分生区
位于根冠上面, 体积小、壁薄、核大、质浓、排列紧密、 被根冠包围 细胞进行分裂
伸长区
位于分生区上 部
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越大;细胞逐渐停 止分裂,细胞内有一个大液泡,细胞迅速 伸长
(1)营养物质 • ①无机物:水分和无机盐,它们是由根从土壤中吸收获得。 • ②有机物:它们由叶进行光合作用获得。 (2)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含磷、含 钾的无机盐
含氮的无机盐
作用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 生长,使枝叶繁茂
缺乏症
药用植物学思维导图

种子和植物营养器官·思维导图一、 种子:<功能:种子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花期各部分 果期各部分胚柄种柄或形成种阜、假种皮 外珠被 外种皮 种皮(种脐、种孔、合点、种脊、种阜) 珠被 种皮 种子 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内珠被 内种皮 胚乳(内胚乳、外胚乳)珠心 消失或形成外胚乳 分类:卵细胞受精 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短命种子 极核细胞受精 胚乳 1.种子寿命 中命种子胚囊 长命种子反足细胞 在提供营养后消失 有胚乳种子(胚乳发达、胚相对较小、子叶薄) 助细胞 消失 2.胚乳的有无珠孔 种孔 无胚乳种子(缺乏胚乳或仅残留一薄层) 珠脊 种脊合点 合点胚珠二、根:<功能:吸收、固着、合成、储藏、繁殖;向地性、向湿性、背光性> 直根系(胚根) 定根或有不定根 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须根系(胚轴、茎基部)不定根 单子叶植物、蕨类植物圆锥根(胡萝卜、白芷、桔梗) 贮藏根:肉质直根(主根) 圆柱根(菘蓝、丹参、牛膝) 圆球根(芜菁、珠子参) 纺锤状根(百部、天门冬) 块根(不定根、侧根) 掌状块根(手掌参) 块根:成块状(番薯、何首乌) 支柱根/支持根:薏苡、甘蔗等禾本科植物,榕树、露兜树属、漆树科、红树科等 气生根:石斛、吊兰、榕树 攀援根:常春藤、爬山虎、凌霄 俯生根:(内部细胞常含有叶绿素,有一定的光和而作用)兰科植物、天南星科植物 呼吸根:水龙、红树、落羽松 水生根:(水生植物漂浮在水中的须状根)浮萍、菱 寄生根/吸器:全寄生植物:菟丝子、列当;半寄生植物(含有叶绿素) 分类变态根三、茎:<功能:输导、支持、贮藏、繁殖、光合>芽的分类:茎的形态结构:顶芽(主干和侧枝顶端)定芽腋芽/侧芽(腋芽生长)·生长位置副芽(旁生于顶芽和腋芽)不定芽(生长于茎节间、根、叶及其他部位的芽,常用于进行营养繁殖)叶芽/枝芽茎和叶·发育成的器官性质不同花芽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同时发育出枝、叶和花或花序鳞芽:外面包被有鳞片(也称鳞芽)(柳、樟)·有无鳞芽裸芽:外面无鳞芽包被(薄荷、吴茱萸)活动芽:一年生草本植物的芽,木本植物的顶芽和顶芽附近的侧芽·活动能力休眠芽/潜伏芽:在生长季节不生长茎的分类:木质茎木本植物(乔木:槐树、杨树;灌木:枸杞、月季)·质地草质茎草本植物(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宿根草本、常绿草本)肉质茎:芦荟、仙人掌直立茎:薄荷缠绕茎:五味子、忍冬(从左到右旋转)牵牛、马兜铃(从右到左旋转)何首乌、猕猴桃(无规律)·生长习性攀援茎:爬山虎(吸盘)钩藤(钩)匍匐茎:草莓、红薯平卧茎:蒺藜、地锦茎的变态:叶状茎:仙人掌、竹节蓼、天门冬刺状茎:山楂、酸橙(茎刺)枸橘、花椒(皮刺)钩状茎:钩藤·地上茎变态茎卷须:爬山虎、丝瓜(腋芽发育而来)葡萄(顶芽发育而来)小块茎和小鳞茎:山药、半夏(小块茎)洋葱、大蒜(小鳞茎)假鳞茎:附生兰类四、叶:<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体交换、繁殖、贮藏、吸收、合成>叶鞘:伞形科植物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禾本科植物全部扩大成鞘状叶枕:叶柄基部膨大成关节状托叶刺状:刺槐、三颗针 托叶叶鞘状:大黄、何首乌等蓼科植物托叶卷须状:菝葜属托叶叶片状:豌豆、宣木瓜与叶柄愈合成翅:月季、金樱子叶片:全缘波状牙齿状锯齿状重齿状圆齿状叶形 (叶形其他形状)倒宽卵形:长宽近相等,最宽处近上部的叶形(玉兰)圆形:长宽近相等,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莲)宽卵形:长宽近相等,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马甲子)倒卵形:长约为宽的1.5~2倍,最宽处近上部的叶形(栌兰)椭圆形:长约为宽的1.5~2倍,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大叶黄杨)卵形:长约为宽的1.5~2倍,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女贞)倒披针形:长约为宽的3~4倍,最宽处近上部的叶形(鼠曲草)长椭圆形:长约为宽的3~4倍,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金丝梅)披针形:长约为宽的3~4倍,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柳)线形: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沿阶草)剑形: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石菖蒲)至于为其它形状的,尚有三角形、戟形、箭形、心形、肾形、菱形、匙形、镰形、偏斜形等。
高清版新课标高中生物思维导图

过程
光反应 暗反应
场所,条件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实质、意义
影响光合作用 的因素及应用
内部因素 外界因素
叶面积指数 叶龄 光照强度 温度 二氧化碳浓度 必需矿质元素
水
ATP的主要来源
概念
有氧呼吸
方式
比较
无氧呼吸
实质
意义
影响呼吸作用 的因素及应用
内部因素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温度 氧气浓度 CO2浓度
含水量
DNA
分类 RNA
功能
糖类
元素 种类及作用
脂质
元素 种类及作用
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 叶绿体
双层膜 细胞器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 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高尔基体
增大膜面积,与蛋白质、脂质 和糖类的合成有关,蛋白质 的运输通道
维持渗透压,使细胞膨胀
内质网 液泡
单层膜 细胞器
含有多种水解酶,可 分解细胞器和病毒
染色质
结构 功能
遗传物质的载体
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膜 细胞壁
细胞的基 本结构
2/20
细胞骨架
组成 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
作用
在真核中维持细胞形态; 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细胞质基质
成分
水、无机盐、脂质、糖类、 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
状态 呈不断流动的胶质状
作用 活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保护、物质交换、能量转换、 信息传递等;提供酶的附着位点; 使细胞内区域化
功能
生物膜系统
研究意义 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纤维素和果胶 成分
保护和支持作用 功能
高中生物学科思维导图(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必修二思维导图

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
如: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人工传粉过程 人工去雄→套袋隔离→人工授粉→再套袋隔离相关符号意义P :亲本; F 1:子一代; F 2:子二代;♀ :母本;♂:父本;×: 杂交; 性状 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双眼皮) 、生理特征( B 型血)和行为方式(左撇子)①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基因)是成对存在的③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基因)中的一个结 论 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证明了萨顿假说的正确性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隐性性状(如豌豆的矮茎)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显性基因 决定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隐形基因决定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 DD 或 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 dd纯合子 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 、 dd 、YYRR 、 yyrr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 Dd 、YyRr 、Yyrr 、yyRr 显性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分为相关概念实验过程及现象P 高茎×矮茎→F 1(全为高茎);F 1自交→F 2(高茎:矮茎 =3:1)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豌豆的特点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解释(提出假说)遗传因子 的发现分离定律的发现 过程及其内容自由组合定律的 发现过程及其内容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关于果蝇 的实验证据验证(演绎推理)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设计测交实验: F 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推测后代高茎:矮茎 =1:1 实验验证:在得到的 64株后代中, 30株是高茎, 34株是矮茎,比例接 近 1:1,验证了以上解释的正确性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分离定律内容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实验过程及现象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 1(全为黄色圆粒);F 1自交→F 2实验过程及现象(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9:3:3:1)①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成分别是 YYRR 和yyrr,F 1 的基因型是 YyRr解释(提出假说)验证(演绎推理)自由组合定律内容②F 1形成配子时,每对基因彼此分离,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