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学时
园林树木学绪论-卓丽环

《园林树木学》的特点 应用科学范畴,为园林建设服务。描述性强;涉及的树 木种类多;名词术语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多;树种的拉 丁学名难记。 学习方法
兴趣是学习树木学的最佳方法。
(1) 学好相关基础课。先修学科——植物形态与解 剖、植物分类、植物生理、植物生态、土壤肥料等等。 (2) 在实践中学习。 (3) 长期积累。
观赏植物:凡其根、茎、叶、花、果或其个 体、群体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类。 观赏树木:泛指一切可供观赏的木本植物。 包括乔、灌、藤。
乔木:是主干明显而直立,分枝繁茂的木本 植物,植株高大,分枝在距地面较高处形 成树冠。
橡树
杜鹃
忍冬பைடு நூலகம்
爬山虎
园林树木:
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 乡公园等应用,以绿化美化、改善和保护环境为 目的的木本植物,统称为园林树木。 园林树木学: 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和资 源、生长发育、生态学特性、美学特性、繁殖、 栽培管理、园林及经济利用等进行系统研究的学 科。
195
25 45
220
30 55
89
83 82
杜 鹃
蚊 母
Rhododendron
Distylium Acer Corylopsis
530
42
900
15
58.8
80
槭
蜡瓣花
150
21
205
30
73
70
含 笑 海 棠 木 犀 绣线菊 报 春 独花报春 菊 兰
Michelia Malus Osmanthus Spiraea Primula Omphalogramma Dendranthema Cymbidium
35 25 22 65 390 10 35 25
1-1园林树木的分类

2013-7-9
3、系统发育分类时期
(1859年“进化论”后 --- Present ) 自进化论发表后,植物学家提出了系统分 类要考虑植物的亲缘关系,要按性状的演 化趋势来进行分类,使分类系统更接近自 然,即系统发育系统(phylogeny system)。 这个时期的主要人物和著作有: 德国的艾希勒、恩格勒(A.Engler) 和韦特斯坦,美国的柏施和英国的哈钦松 (J.Hutchinsen),但在学术观点上形成 了“假花”学派和“真花”学派两个学派。 2013-7-9 10
—科——目——纲——门——界。 手段: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 生物化学、植物生态学、数学、分子生物学 等,不断向微观和定量方向发展,提出了众 多的分类系统。 但由于有关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的知识和证 据不足,还没有一个比较完美而被大家公认 的自然分类系统。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有 望获得准确的数据,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植 物分类系统。
2013-7-9 23
(1) 恩格勒系统 这一系统是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Engle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柏兰特Prantl于1897年在《植物自然分科 志》一书中发表的,是分类学史上第一个比 较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 此分类系统较为稳定而实用,世界各 国及我国北方多采用。
2013-7-9 24
恩松勒系统根据假花说的原理,认为: 1、被子植物门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个纲, 双子叶植物纲在前; 2、双子叶植物纲分为离瓣花和合瓣花两个亚纲,离 瓣花亚纲在前; 3、离瓣花亚纲中柔荑花序类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原 始的类型,而把木兰、毛茛等科看作是较为进化 的类型。 4、在各类植物中又按子房上位、子房半下位、子房 下位的次序排列。
13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原则

园林树木学学习资料(中远公司李亮)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一、按树木生长类型分类1、乔木类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 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
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
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2、灌木类树体矮小(在6m以下),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3、丛木类:树体矮小而干茎自地面呈多数生出而无明显的主干。
4、藤木类:能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之蔓性树木,多借助于吸盘(如爬山虎等)、吸附根(如凌霄等)、卷须(如葡萄等)、蔓条(如蔷薇)及干茎本身之缠绕性而攀附它物(如紫藤等)。
5、匍匐类:干、枝均匍地生长。
6、地被类:覆盖地面的植物。
多年生,除少量草本之外,大多一次种植,多年享用;自繁或易繁,成苗率高;青绿期长,在一年内保持绿色覆盖的时间较长;管理粗放,没有精细的人工养护地也能良好生长。
二、按生长速度分类速生树(快长树),中速树,缓生树(慢长树)。
三、按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1、风景树(孤赏树):通常作为庭院和局部的中心景物,赏其树型或姿态,也有赏其花、果、叶色等的。
世界五大公园树种:雪松;金钱松;南洋杉;日本金松;巨杉(世界爷)。
2、庭荫树:栽种在庭院或公园以取其绿荫为主要目的的树种。
一般多为叶大荫浓的落叶乔木,在冬季人们需要阳光时落叶。
例如:梧桐、七叶树、槐、栾树、朴树、榉树、榕树、樟等。
3、行道树:是种在道路两旁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
落叶或常绿乔木均可作行道树,但必须具有抗逆性强、耐修剪、主干直、分枝点高等特点。
7 园林07 园林树木学习指南

《园林树木》课程学习指南一、《园林树木》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园林树木是园林技术专业一门应用学课,不仅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营养等专业基础课密切相关,也是后续课程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课堂讲解48学时、实验为20学时,机动4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们了解园林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能改善、美化环境、还能防灾避难,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掌握园林绿化树木的分类及观赏特性,并能在园林绿化工作中能合理选择树木、配置树木,掌握一些繁殖及养护管理技术措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的选择和应用园林树木。
二、《园林树木》课程学习方法学好园林树木,解决树种识别问题是前提,研究园林树木的应用是目的。
由于园林树木种类繁多,地域性差异很大,形态、习性各有不同,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多观察记载,多做分析、比较和归纳总结工作。
园林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外,还必须具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面,这是学好园林树木学的需要。
绪论学习目标:了解园林树木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发展情况;了解我国丰富的园林树木种质资源。
学习内容:一、基本概念二、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地位三、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四、我国园林树木引种驯化历史及现状。
五、本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总论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学习目标:了解植物进化系统分类的方法。
了解按园林树木性状分类的方法。
了解按园林树木在园林绿化的用途和应用方式分类的方法。
掌握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与应用方法。
学习内容:第一节系统分类法学习物种的概念,植物分类群的划分与命名法,植物分类检索表编制与应用;主要分类系统简介。
第二节园林应用中的分类法学习园林树木按生长习性与主要观赏性状的分类,按园林用途的分类。
学习提示:本章的重点是园林树木在园林应用中的分类方法,难点是植物的分类检索表。
树木学课件: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分类

第三节 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
1.恩格勒(Adolf 木兰科、毛莨科
原始
木麻黄科、胡椒科、杨柳科等
单子叶植物
原始
双子叶植物
目和科较少
该系统少被接受
第三节 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
2.哈钦松(John Hutchinson)系统
(1)认为单子叶植物比较进化,排在双子叶植物的后面;
属名+种加词 +命名人+sub.+亚种名+命名人
属名+种加词 +命名人+var.+变种名+命名人
属名+种加词 +命名人+f.+变型名+命名人
属名+种加词 +命名人+cv.+品种名
属 或
名+种加词 +命名人+‘品种名’
第二节 植物命名法
• 属名的主要来源 1.来自古拉丁名,如 Rosa 蔷薇属,Olea 木樨榄属; 2.来自神话,如 Nyssa 紫树属,为希腊神话中的水神; Typhonium 犁头草属,神话中的巨人; 3.地名,如 Fokienia 福建柏属; 4.根据习性,如 Eleocharis 荸荠属,喜欢沼泽之意; 5.根据用途,如 Ormosia 红豆属,意为项链,指其鲜红 的种子可作项链;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分类
• 第一节 物种的概念 • 第二节 植物命名法 • 第三节 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
第一节 物种的概念
物种(Species),简称为“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基 本单位。
比较普遍的种的概念是:种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 类群,在这个类群中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相近的形态 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 常的后代,某个种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分布区。
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Landscape Dendrology课程编码:131312321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数:66 课内实验时数:18学分:3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教研室适用专业:园林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园林树木学是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该学科是专业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是园林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它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地理学为基础,既有应用的独立性,又为园林设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等课程奠定基础。
学习它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学会应用树木来建设园林的能力,并具有使树木充分发挥园林功能的能力。
二、本科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
以确保学生学习本科程为后续专业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绪论1、园林树木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3]2、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3]3、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保护4、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5、园林树木学的学习方法重点:园林树木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难点: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解释名词:园林树木学引种园林树木驯化园林植物环境2、我国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是什么?3、简述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调查目的、方法和内容?思考题:1、如何开发与利用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
2、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保护意义。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第一节植物学分类方法1、植物分类的等级[3]2、植物的命名[2]3、植物分类的依据4、植物分类检索表[3]5、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重点:植物分类的等级与命名难点:植物分类检索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常见的检索表种类有那些?各有什么优缺点?2、什么是物种、变种、变型和亚种。
第章园林树木的分类-V1

第章园林树木的分类-V1
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1.按生长习性分类
(1)乔木:高大树种,生长迅速,如国槐、梧桐等。
(2)灌木:低矮树种,生长较缓慢,如紫叶李、紫薇等。
(3)攀援植物:爬墙、攀附物体生长的植物,如早春藤、常春藤等。
2.按落叶性分类
(1)常绿树:全年叶绿,如松、柏、杉等。
(2)落叶树:在秋季或冬季落叶枯萎,如榆、枫、梧桐等。
3.按叶子形态分类
(1)针叶树:叶子形态呈针状,如松、柏等。
(2)阔叶树:叶子宽阔带柄,如榆、枫、梧桐等。
4.按树皮特征分类
(1)裸露树皮:树干裸露,如枫、榆等。
(2)纹理树皮:树皮上有纹理,如银杏、榉树等。
(3)裂片树皮:树皮有裂片,如槭树、梧桐等。
5.按花与果实分类
(1)落叶果树:果实在秋季与树叶一同落下,如杏、桃、梨等。
(2)常绿果树:果实常年挂在树上,如柑、橘、李等。
6.按原产地分类
(1)本地树种:指产自本地的树种,如黄花梨、南洋杉等。
(2)外来树种:指从外地引进的树种,如银杏、杏、桃等。
以上是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了解了这些分类,才能更好地进行植物配置,打造出更美丽的园林景观。
1-1_园林树木的分类

★2种以上的观赏特性,其一为主。 1 花木类-观花树种:
花朵秀美,以观花为主要目的。 如月季-樱花-玉兰。
2 果木类-观果树种: 果实色泽鲜艳-果形奇特-挂果期长。 如佛手-柑橘-火棘。
二、按观赏特性分类
3 叶木类-观叶树种: 叶形、叶色美丽。 如叶形:龟甲冬青、马褂木、羊蹄甲。叶色:春叶—石楠;秋叶—
第一章 园林树木分类
平行检索表举例(注意:每个数字只能出现2次) 1. 单叶………………………………………………2 1. 复叶………………………………………………4 2. 花单生……………………………………………3 2. 花多朵排成花序………………………………香樟 3. 花白色………………………………………白玉兰 3. 花紫色………………………………………紫玉兰 4. 一回羽状复叶……………………………… 香椿 4. 二至三回羽状复叶………………………… 苦楝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 分9个亚种,我国5个。叶片着生方式、腺鳞颜色、果实形
状、枝刺等不同;各自具有较大分布区。 ✓ 中国沙棘(ssp. sinensis)产西北、华北至四川西部; ✓ 云南沙棘(ssp. yunnanensis)产云南西北部、西藏拉萨以东
以及四川宝兴、康定以南; ✓ 中亚沙棘(ssp. turkestanica)产新疆以及塔吉克、吉尔吉斯
冷杉
B光
a喜光树种(阳性树种):马尾松、合欢 b耐荫树种(阴性树种):云杉、冷杉、铁杉 c中性树种:榆树、朴树、七叶树
C 水分 a旱生树种:相思树、木麻黄、山槐、合欢 b湿生树种:水松、落羽杉 c中生树种
合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论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自然界的植物约有50余万种,人们为了研究和应用上的方便,常将其按不同标准分成若干类。
总的来说,这些分类方法可分成两类:自然分类系统:根据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分类。
多在理论学科中使用。
人为分类系统:根据人为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着眼于人们使用时的方便。
多用于应用学科中。
在园林树木学课程中,这两类分类方法都要用到,下面将分别作一下简要介绍。
第一节植物自然分类法的基本知识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中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不同植物类群的起源、发展和进化的规律。
依据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将植物分门别类,便于研究,也便于识别和应用。
一、植物自然分类的方法自然分类的方法,一般采用如下一系列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有时也设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和变种等。
其中“种”为基本单位,然后集中相近的种为属,相近的属为科,相近的科为目等等,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
本课程中经常用到的是其中的“科”、“属”、“种”、“亚种”、“变种”、“变型”等。
下面再明确一下这几个基本概念:“种”(Species):是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这个类群中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近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而使种族延续,它们在自然界又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客观存在一类群,形态特性极相近。
个体交配延后代,自然地域有区分。
“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长期的种族延续中,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在同种内会发现一些具有相当差异的集团,按照差异的大小,又可分为:亚种(Subspecies):除了在形态构造上与原种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外,在地理分布上也有一定较大范围的地理性分布区域。
变种(Variety):虽然在形态上有显著变化,但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变型(Form):是指在形态特征上变异比较小的类型。
如花色的不同、刺的有无等。
种虽具有稳定性,种下变异也发生。
形态结构变化大,亚种变种皆可能。
亚种具有地带性,变种区域不分明。
形态仅有小变异,此种情况称变型。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常用到“品种”(Cultivar)这个概念,所谓“品种”原来并不存在于自然界中,而纯属人为创造出来的,所以在自然分类系统中并没有这个概念,只出现于一些应用学科中。
这类人工培育而成的植物,当达到一定数量成为生产资料时即可称为该种植物的“品种”。
自然界中本无有,纯属人工培育成。
需要达到一定量,当作生产资料用。
二、植物自然分类系统目前分类系统在裸子植物门部分,多采用郑万钧编著的《中国植物志》第七卷系统排列;被子植物门,目前常用的分类系统有三种: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和克朗奎斯特系统。
恩格勒,哈钦松克朗奎斯特系统(一)恩格勒系统1.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个纲,单子叶植物纲在前(1964年新系统调整为双子叶植物纲在前)。
2.双子叶植物纲分为离瓣花和合瓣花两个亚纲,离瓣花亚纲在前。
3.离瓣花亚纲,按无花被、单被花、异被花的次序排列,因此把柔荑花序类做为原始的双子叶植物处理,放在最前面。
4.在各类植物上又大致按子房上位、子房半下位、子房下位的次序排列。
(二)哈钦松系统1.认为单子叶植物比较进化,故排在双子叶植物之后。
2.在双子叶植物中,将木本与草本分开,并认为乔木为原始性状,草本为进化性状。
3.认为花的各部分呈离生状态,花的各部呈螺旋状排列,具有多数离生雄蕊,两性花等性状为原始的;而花的各部分呈合生,附生,合生雄蕊,单性花为进化的性状。
4.单叶和互生是原始性状,复叶或对生为较进化状态。
5.单子叶植物起源于毛茛目,较双子叶植物进化。
(三)克朗奎斯特系统1.被子植物们(有花植物门)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个纲。
2.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下分为6个亚纲:木兰亚纲、金缕梅亚纲、石竹亚纲、五桠果亚纲、蔷薇亚纲、菊亚纲;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分为5个亚纲:泽泻亚纲、棕榈亚纲、鸭跖草亚纲、姜亚纲、百合亚纲。
3.该系统中科的范围与哈钦松系统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有一些科的范围较大。
如小檗科含南天竹科、桦木科含榛科、藤黄科含金丝桃科、杜鹃花科含越橘科、八仙花科含山梅花科、醋酱草科含阳桃科、萝藦科含杠柳科、紫草科含厚壳树科、百合科含假叶树科和龙舌兰科中的木本属等。
三、植物分类检索表分类检索表是鉴别植物种类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检索表,初步查出科、属、种的名称,从而鉴定植物。
我们要学会查和编检索表的方法。
检索表的编制原则是根据一群植物不同的主要特征和相同的特征来编制的。
好的检索表在选择特征上要明显,应用起来才方便。
常用的检索表有两种,一种是定距检索表,一种是平行检索表。
这里只介绍定距检索表。
在定距检索表中,对某一性状的描述是从书页左边一定距离处开始,而与其对应的性状描述亦从同一位置开始;其下一级的两个相对性状的描述又均在更大一些的距离上开始,如此下去,直至检出所需的名称。
例如下面两组植物的检索表为:例一:小麦、花生、高粱、大豆、玉米A1双子叶植物B1三小叶复叶....................................大豆B2四小叶复叶....................................花生A2单子叶植物B1果实在植株中部................................玉米B2果实在植株上部C1有芒.......................................小麦C2无芒.......................................高粱例二:银杏、油松、刺槐、白皮松、国槐、黄杨、紫荆A1针叶B1两针一束......................................油松B2三针一束......................................白皮松A2阔叶B1复叶C1有托叶刺...................................刺槐C2无托叶刺...................................国槐B2单叶C1常绿.......................................黄杨C2落叶D1叶扇形...................................银杏D2叶心形...................................紫荆第二节园林树木的常用人为分类法观赏树木的人为分类方法有多种,但总的原则均是方便于园林建设的需要,下面我们介绍较为常用的几种:一.依树木的生长类型分类乔灌丛藤和匍地增加竹类更相宜(一)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自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和小乔(6~10米)等四级。
本类又常依其生长速度而分为速生树种(快长树)、中速树种、缓生树种(慢长树)等三级。
(二)灌木类:树体矮小(通常在6米以下),主干低矮。
(三)丛木类:树体矮小而干茎自地面成多数生出,无明显的主干。
(四)藤木类:能缠绕或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
依其生长特点又可分为:1.绞杀类:具有缠绕性或较粗壮、发达的吸附根的木本植物,可使被缠绕的树木缢紧而死亡。
2.吸附类:可借助吸盘或吸附根而向上攀登。
3.卷须类:可借助茎、叶卷须向上攀登。
4.蔓条类:借助于长枝上的钩刺攀附而向上生长。
(五)匍地类:干、枝等均匍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可生出不定根而扩大占地范围。
(六)竹木类:指竹子类植物。
二.依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分类(一)按照热量因子:根据树种自然分布区域内温度的状况,可分为热带树种、亚热带(暖带)树种、温带树种和寒带亚寒带树种。
通常各地园林部门为了实际应用的目的,常依树种的耐寒性而分为耐寒树种、不耐寒树种和半耐寒树种等三类。
(二)按照水分因子:通常可分为耐旱树种(其中又可分为数级)、耐湿树种(其中又可包括几级以及湿生树种)。
(三)按照光照因子:可分为阳性树种、中性树种、阴性树种(耐阴树种),每类中又可分为数级。
(四)按空气因子:可分为抗风树种、抗烟害和有毒气体树种、抗粉尘树种和卫生保健树种(能分泌、挥发杀菌素和有益人类的芳香分子)等四类。
每类中又可细分为若干组。
(五)按土壤因子:可分为细酸性土树种、耐碱性土树种、耐瘠薄土树种和海岸树种等四类。
每类中再分若干级。
三.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一)赏形树木类(形木类)(二)赏叶树木类(叶木类)(三)赏花树木类(花木类)(四)赏果树木类(果木类)(五)赏枝干树木类(干枝类)(六)赏根树木类(根木类)以上各类均可细分为若干类。
四.依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一)独赏树(孤植树、标本树、赏形树)类(二)遮荫树类(三)行道树类(四)防护树类(五)林丛类(六)花木类(七)藤木类(八)植篱及绿雕塑类(九)地被植物类(十)屋基种植类(十一)桩景类(十二)室内绿化装饰类(包括木本切花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