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及其发展(一)2024

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及其发展(一)引言概述: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从经济法的起源、发展阶段、全球化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展望等五个大点来阐述经济法的产生及其发展。
一、经济法的起源1. 经济法的概念和内涵2. 古代文明中的经济法规3. 工业革命与经济法的兴起4. 经济发展对经济法产生的影响5. 经济法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经济法的发展阶段1. 过渡期的经济法规制2. 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阶段3. 经济法的法典化4. 经济法体系的完善与深化5. 经济法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三、经济法的全球化趋势1. 全球化对经济法的挑战2.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法的融合3. 跨国公司与经济法的跨境调整4. 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法的协调机制5. 经济法的国际规则与国际合作四、经济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2. 经济法对公平竞争的促进3. 经济法对企业行为的规范4. 经济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5. 经济法对财产权利的保障五、经济法的未来发展展望1.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经济法2. 科技进步与经济法的创新3. 司法改革与经济法的配套建设4. 经济法的专业化与人才培养5. 国际合作与经济法的发展前景总结: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既受到历史的影响,也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经济法不断适应和引领经济的需求,成为国家和全球经济秩序的重要法律保障。
未来,经济法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法制建设、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促进等方面不断深化和完善。
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及沿革

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一、经济法产生的动因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即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阶段。
这一时期由于西方各国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推动了生产的社会化,引起各国市场和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国家的职能也开始变化,导致了经济法这一新的法律部门的产生。
此即经济法产生的根源。
二、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三大理念:其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二,契约自由其三,自由竞争根本目的在于强调私人意思自治,排除国家公权力对私人权利的干预。
这三大理念亦在当时深入人心,并构成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三大基石。
然而,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各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三、问题的产生:幻灯片82、问题的症结:幻灯片10幻灯片12开始反思问题的症结以及解决的出路在 于何方。
由此而出现了两种路径:改良 革命现代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 幻灯片143、解决的途径A 私人或市场自发解决——不可行B 国家介入解决——可行幻灯片15国家的职能职能一词通常的含义是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或功能。
国家经济职能指国家基于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而对社会经济应起的干预和影响作用。
国家经济职能的发展: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幻灯片16国家职能的变化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领导者守夜人对干预私人领域的谨慎与克制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介入私的领域民商法经济法等新的法律部门幻灯片17二、经济法产生的原因(1)经济原因:1)市场经济的天然缺陷:马克思主义:盲目性;西方经济学:不能提供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竞争2)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垄断导致的两大异化——竞争的异化、公平交易的异化(2)理论原因:1)亚当•斯密经济学理论的破产2)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兴起(3)法律(部门法)原因:1)二元法律体系“两条平行线”的不足(民法与行政法)2)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法律化(4)政治原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伴随着国家的存在而存在的幻灯片18经济法产生的条件幻灯片19经济法产生发展的轨迹1、西方经济法产生发展的轨迹经济法产生于20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⑴经济法是大陆法系特有的部门法概念⑵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构成现代经济法的完整体系⑶伴随欧洲“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两大法系经济法律制度相互接近渗透幻灯片202、我国经济法产生发展的轨迹(1)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阶段(2)十年内乱阶段(3)新的历史发展阶段(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以后幻灯片21第二章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法”一词的产生与经济法的产生●二、经济法概念的由来●(一)摩莱里对经济法概念的最初提出●(二)德萨米对经济法概念的使用●(三)蒲鲁东关于经济法概念的认识●(四)赫德曼对经济法概念的认识●三、经济法概念发展及有关流派的界说幻灯片22四、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
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及其发展(两篇)2024

引言:经济法是指针对经济活动中法律关系而形成的一系列法规、制度和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法治经济的必然结果。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的产生及其发展的过程,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概述: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法律制度建设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经济法的产生具有明显的现实需求和理论基础。
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法律体系,可以保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正文内容:一、经济法的产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1.1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点市场经济的基本定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1.2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市场经济与法治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的法制建设1.3经济活动中法律关系的出现和需求经济活动中法律关系的表现形式经济活动中法律关系的需求和问题二、经济法的发展与法治建设2.1经济法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经济法体系的概念和内容经济法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的进程2.2经济法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建设经济法的法律规范体系经济法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完善2.3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和司法保障经济法的法律责任体系经济法的司法保障和审判实践三、经济法的功能与作用3.1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经济法对市场秩序的维护经济法对公平竞争的促进3.2保护经济主体权益和合法权益经济法对经济主体权益的保护经济法对合法权益的维护3.3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法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经济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四、经济法的发展与创新4.1经济法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经济法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经济法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4.2经济法的创新与改革经济法对创新的要求和支持经济法的改革和创新的进程和成果4.3经济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经济法的国际标准和合作机制经济法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和贡献五、经济法的总结和展望结论: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过建立和完善经济法律体系,可以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经济主体权益,促进社会进步。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1以私法自治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需要以法律的形式介入私人社会,经济法应运而生。
经济法的出现是法律发展社会化趋势的一个体现。
⏹经济原因⏹法律原因⏹文化原因⏹社会原因经济原因⏹1)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基于市场缺陷的存在和大型组织的挑战,人们渴望权力介入经济,但这种权力介入又不是简单的行政干预,必须有严格的方式和限制手段,而且这种介入也只能是渐进的。
权力的介入不能否定市场的调节作用,而只是市场调节的重要补充手段。
⏹法律原因⏹1)公私法划分理论⏹2)公私法理论的困境和互融⏹文化原因⏹当西方封建势力、专制政治走向衰落,资本主义、民主意识逐渐兴起时,文化领域产生了一次巨大的变化。
在经济文化领域,各种经济思想的塑成及经济主张的提出此起彼落,如“重商主义”、“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等经济观念。
在政治文化领域,封建思想得到抛弃,专制理念受到压抑,而代之而起的政治自由、政治民主、政治平等的观念。
在法律文化领域,私权神圣、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得到了宪法的认可,意思自治、平等协商、自己责任的自律性法律观念得到了张扬,在此基础上,国家进一步意识到完全私法化的文化环境并不能达至理想的目的,社会整体福利并没有得到提高,社会公平也没有得到普遍的实现,因而,政府在恪守授权行政、依法行政、有限行政的准则上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普遍有效的干预和调整,他律性法律文化环境得到充实和实施。
社会基础⏹1)社会主体从二元向多元转变⏹政治国家—市民社会⏹2)利益结构:社会利益的出现⏹三元主体结构——国家、市民社会与社会团体⏹主体结构和权力结构的变化相对应,形成了个体利益、社团利益、国家利益的三元利益结构。
进型”充分发展之后,经济法也自然分娩了”。
西方经济法是在民商法发达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产生是为了弥补民商法行政法调节经济关系的不足,走的是一条“反民法”“异民法”的道路。
而中国经济法是民商法缺位下发展起来,其产生并非为弥补民商法不足,而是与民商法同生同荣、共同发展。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沿革
A、前苏联东欧国家经济法简史:按照主客观一致的法律部门形成规律或原理,认为经济法应属不同于任何已有法的类型之新型法的学说,应为经济法的起点。将经济法与民法相混同或者大经济法学说,是无法界定现实之经济法的,为此我们把目光指向从性质上明确区分民法与经济法的“两成分法”理论,将其作为前苏联东欧经济法之逻辑起点。20年代末,以斯图契卡为代表的一些苏联法学家认为,苏维埃民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调整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组织技术性质的规范;另一部分是以个人意志自由为出发点,贯穿资产阶级原则,调整逐渐消失着的私人成分的规范。此即所谓的两种成分。后一种成分是民法的本质所在,随着它的消亡,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行政规范的经济法,就将取而代之。
经济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国家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协调。
二、国家调节论的观点(武大漆多俊的观点)
1、经济根源是市场缺陷与“市场失灵”
2、政治根源是国家担负起调节社会经济的职能,形成了国家调节机制。
3、法律根源是当国家介入经济后,他们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国家的法律,既不同于民商法,也不同于行政法,而是新性质、新类型的法律。
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A、十九世纪末至一次大战后:这是现代经济法的出现阶段。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至二次大战后,这是经济法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的阶段。
这段时期各国经济法立法的特点是:①由于各国政府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全面干预经济,所以立法内容和领域大大扩展;②政府除大量采用行政和军事强制手段外,还大量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国家垄断资本极度膨胀;③政府适用计划组织和引导经济发展;④战后反垄断措施也受到重视;⑤现代经济法体系所包含的各个基本方面的内容都涉及到了。⑥立法多同危机和战争相关,其非经济性因素和行政法色彩十分浓烈。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2)“供应学派”主张在(美国)的实践:
① 1981年,美里根政府,实施“经济复兴计划”——大量减税
以“供应学派” 主张为基础 大量削减企税、个税——旨在(促进生产与增加供给) 但“经济复兴计划”以失败告终,美国经济没有因此走出“滞胀”, 反而进一步引起“滞胀” 。因而,“供应学派”主张遭到各方攻击。 1982年,里根政府放弃了“供应学派”减税主张,通过增税法案。
3.20世纪70——80年代初
(1)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供应学派”主张: 社会经济生活,主要由市场调节 政府的调节必不可少
政府调节应尽量减少 主要是促进社会产品供给
(减税 生产 供给 就业 物价 )
国家干预经济,主要是促进供给 其他方面由市场调节
较好解决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问题 但在主张二者结合时, 又夸大了(市场调节的作用)
《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人民出版社,5卷,古希腊古罗马—20世纪)
2、EL的主要内容:
(1)体现(经济自由的民法)得到充分发展 1804年《法国民法典》 1807年《法国商法典》 1896年《德国民法典》 (2)体现(国家干预的经济法)没有大的发展
在(劳资管制、金融、税收、价格)等方面有一些EL规范
第一次采用了“税”的名称,我国税收意义上最早的税
③ 以地丁征税:(唐朝)的(“租庸调法”、“两税法”) ④ 地丁合一: 明:万历 “一条鞭法”
清:雍正 “摊丁入亩”
(3)农业管理法律制度:保护动植物、奖励垦荒等
(4)手工业管理法律制度: 矿产资源开采、冶炼、建筑、制盐、陶艺器物等
(5)商业管理(市场管理)法律制度:
土地国有、保护奴隶主财产
②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轨迹

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轨迹引言经济法是指以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为目的,保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经济主体合法权益的一门法律学科。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完善。
本文将从经济法产生的背景、发展的历程和未来的趋势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经济法产生的背景经济法的产生有其历史和社会背景。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与经济有关的法律问题,传统的法律体系无法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态和市场需求。
因此,经济法的产生成为必然。
在农业社会中,经济活动主要是封建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农业生产和贸易活动。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兴起,经济活动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此时,为了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必须制定一系列有关经济活动的法律规则,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革。
工业化的出现使得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和全球化,这也导致了更多的法律问题的出现。
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加剧,不正当竞争行为频繁发生,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则来保护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因此,经济法的产生成为必然。
二、经济法发展的历程经济法作为一门法律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1. 早期的经济法早期的经济法以商法为主要内容,主要用来调整商业活动。
其中,罗马法和吉尔德法是最早的商法法典。
十九世纪的法兰西民法典也规定了一系列商法规则。
这些法典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商业活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 工业革命后的经济法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经济活动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挑战,这也催生了新的经济法发展。
19世纪中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民法逐渐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法律问题涌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专门的经济法,如商标法、专利法、公司法等。
同时,经济法也逐渐从商法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经济法学科。
3. 现代经济法的发展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经济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现代经济法不断发展和完善。
第二章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教材作者赞同前一种观点
经济法总论
2
二、经济法产生的标志
经济法律规范的产生 经济法律的制定 经济法律部门的形成
上述三种标志学说虽有合理性,但欠缺准确性。 上述三种标志学说虽有合理性,但欠缺准确性。 通常意义上的经济法是从部门法意义上去理解的, 通常意义上的经济法是从部门法意义上去理解的, 因此,经济法产生的标志是:经济法作为一个独 因此,经济法产生的标志是:经济法作为一个独 立的法律部门的形成。 立的法律部门的形成。 法律部门的形成
5
二、中国经济法的发展现状
中国经济法自 产生到现在已经走 过二十几个春秋, 过二十几个春秋, 已经形成比较完整 的体系,基本框架 体系,基本框架 业已确立, 业已确立,在我国 法律体系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 要的地位。 地位。
经济法总论
(一)总体状况
经济法
中国法律
6
(二)我国经济法的体系和框架
1、企业组织管理方面
公司法、各类企业 公司法、 法、各类关于企业 方面的条例和规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产品质量法等 各类税法、各类金融法、 各类税法、各类金融法、 价格法、会计法、审计法、 价格法、会计法、审计法、 各类行业和产业法等 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 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 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 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以及 一系列的条例、 一系列的条例、决定等
经济法总论 7方面
4、社会保障方面
经济法总论 3
三、经济法产生的条件
(一)主观条件 社会观念的变化 经济法学说的提出 社会经济和法的变革现实 (二)客观条件 经济集中和垄断 战争需要
经济法总论
4
第二节 中国经济法的 产生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4
12
三、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学基础
❖ 长期的自由放任使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转化 为垄断竞争市场,资本主义危机彻底打破了 人们对市场无所不能的崇拜,现实的发展促 使人们开始系统研究市场的缺陷与政府干预 的合理性
2021/3/4
13
四、经济法产生的法哲学基础
❖ 古典自然法学派到社会学派的转变 ❖ 德国耶林(1818-1892),法律应代表社会
累和集中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少数大企业 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并取得市场支配地位。
2021/3/4
7
第二,产业革命后,科技和生产 力的快速发展,经济部门、行业 和产品不断更新,竞争激烈。所 需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的行业, 风险加大,私人资本不愿进入投 资。
2021/3/4
8
第三,生产社会化后,市场滞后 所引发的产品积压和社会财富浪 费,呈现量大和周期短的特色, 社会经济危机严重影响资本主义 社会的发展。
❖ (2)1910年,《钾矿业法》,遏制新设企业进入钾矿业。 ❖ (3)一战期间,1915年,《关于限制契约最高价格的通知》;1916年,
《确保战争时国民粮食措施令》,国家集中管理经济。 ❖ (4)1919年后,根据魏玛共和国社会化计划,颁布《卡特尔规章法》、
《煤炭经济法》、《碳酸钾经济法》等经济统制法律。 ❖ (5)1923-1933年,德国加强竞争立法。 ❖ (6)1934-1945年,为准备战争,德国开始对国家经济的管制。1934
促进法》
2021/3/4
18
(二)美国
❖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法:主要集中 在反垄断法领域
❖ 1887年《州际商务法》,禁止进行联合经营 与订立运输协议。
❖ 1890年《谢尔曼法》反托拉斯协议无效。当 时的法律,目的仍然在于回复自由竞争的市 场秩序。
2021/3/4
19
2、二战之前:反垄断法进一步加强
2021/3/4
15
(2)1897年,德国最高法院判决,卡特尔协 定只要不是对同业竞争者和非同业竞争者施 加不正当的压力,不违反善良风俗,侵害营 业自由,就是有效的。
2021/3/4
16
2、20世纪上半叶的曲折发展:战 争——魏玛国——战争
❖ (1)1909年6月,《反不正当竞争法》出台,增设“弹性条款”,以弥 补1896年立法缺陷。
2021/3/4
9
(二)国家调节机制与国家经济职能
❖ 1.国家调节机制的救济 (1)针对市场障碍,国家强势介入市场,规制市 场竞争秩序,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 (2)正对市场的唯利性,国家作为财产所有者, 以国有经济的方式介入高风险和高额投资领域。
❖ (3)针对市场的滞后性和盲目性,国家通过宏观 调控社会经济的方式,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因素,使得有些 领域,市场机制不能进入施展其作用。 主要涉及的是市场竞争秩序的问题。
2021/3/4
4
❖ 第二,市场的唯利性,是指投资经营 者所关注的是经济利益,并往往重视 眼前可实现的利益,有些经济领域它 不愿意进入。主要涉及的是投资周期 长、风险大的行业,私人资本不愿进 入的问题。
第二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经济法产生、发展概 况及其一般规律,
❖ [教学时数] 2 学时
2021/3/4
1
第一节 经济法产生原因
❖ 一、经济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 (一)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 ❖ 1、市场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 ❖ 2、国家自觉或被动地承担起组织、协调经济
利益对私人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 ❖ 美国庞德(1870-1964),20世纪的法应是
社会化的法律,一方面促进个人主动精神, 另一方面实现社会合作。
2021/3/4
14
第二节:经济法的发展
一、经济法的发展 (一)德国 1、德国经济法的起步:19世纪末 (1)1896年5月,《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斗争法》,就商业竞争中违反诚实信 用原则的行为进行规制。
2021/3/4
10
(三)法律体系的因变与经济法的产生——民 法的社会化与经济法的产生
❖ 1.政府失灵与法律规范的保障
❖ (1)政府失灵的原因
❖ 首先,国家经济调节职能作为新生事务,国 家及其政府并不熟悉,容易出现违背经济规 律而行事的情况,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1/3/4
11
❖ 其次,政府作为调节者,掌握着极大的行政 权力资源,必须对其进行约束和限制,以保 证该项权力的有效运行。
的职能 ❖ 3、相应的经济学说形成
2021/3/4
2
二、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根源
❖ (一)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 ❖ (二)国家调节机制与国家经济职能 ❖(三)法律体系的因变与经济法的产
生——民法的社会化与经济法的产生
2021/3/4
3
(一)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
1.市场缺陷 (1)概念:市场调节机制的局限性。 (2)原因: 第一,市场障碍,即在市场上存在阻碍
年,《德国卡特尔变更法》和《德国强制卡特尔法》;《德国经济有机 建设的法令》。
2021/3/4
17
3、二战之后:社会市场经济下的德
国经济法
❖ (1)竞争原则要求规范市场秩序——反对限制竞争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 ❖ 1957年《反对限制竞争法》,迄今已经过六次修改; ❖ 1909年《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经历十四次修改后,依然有效。 ❖ 1978年《损害赔偿责任法》 ❖ 1989年《德国产品责任法》 ❖ (2)社会平衡原则要求规范社会保障——就业促会法典》 ❖ (3)国家原则要求宏观调控 ❖ 1948年《基本法》;1957年《联邦银行法》;1969年《经济稳定与增长
❖ 1914年《克莱顿法》,明确了哪些行为是无 效的 。
❖ 1918年《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规定了权力 机关 。
2021/3/4
5
❖第三,市场调节的被动性和滞后性,是 指市场主体掌握的信息严重不足和滞后, 不能适时调整经营决策,往往等到市场 供求严重失调、产品大量积压后才能作 出反映,导致社会财富的浪费。
2021/3/4
6
2、市场失灵
❖ (1)概念:指市场缺陷在生产社会化后,显 露出来并引发严重的后果。
❖ (2)原因: ❖ 第一,由于生产社会化,经营者通过资本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