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故宫教案(共5篇)

故宫教案(共5篇)

故宫教案(共5篇)第一篇:故宫教案《故宫博物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们同仁: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参加这次的说课比赛。

我今天要说的课题是《故宫博物院》。

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课时安排、教学步骤、板书等几个方面来具体解说我对这一课书的教学设计。

第一说教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

课文容量很大又缺乏趣味性,相对比较枯燥。

但课文内容简单,语言浅显,易于理解。

第二说学生: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而且刚刚接触说明文,虽然有前两篇文章作铺垫,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还很薄弱,所以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很关键。

其次是农村中学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

因此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讲得天花乱坠也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的使用特点。

第三,根据对教材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设立了一下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3.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学习。

第四,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找准作者的立足点;(2)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3)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难点:(1)学会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2)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顺序,体会这类说明文的条理性。

2.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3.了解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教学设想1.本文最初是一篇广播稿。

据此,可设计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授课方式。

在这种总体设想下,可分为两个步聚:第一步,教师以导游或解说员身份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概况第二步,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由学生担任导游,就某些局部内容向大家介绍,借以指导朗读,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性认识,缩短与课文的距离。

2.对全文内容的掌握,可以与处理课后练习结合起来,首先组织学生熟悉课文,标注表明方位走向的词语;在这个基础上,分组讨论填写练习一的《故宫博物院示意图》;最后,全班一起讨论填写《故宫博物院示意图》,使学生对全文空间说明顺序,清晰分明的结构层次形成清楚的认识。

3.对说明的重点太和殿,可采取综合方法处理,空间方位可由学生解决,政治含义以教师分析为主,最后用课后练习巩固。

4.绘制《故宫博物院导游图》(不标建筑物名称和导游路线)大图或投影胶片均可。

备用。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掌握全文结构层次说明顺序。

2.初步认识故宫建筑群雄伟、壮丽的总特点。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解题。

1. 注音:矗立鳌头湛蓝藻井斗拱蟠龙金銮殿击磬檀木攒乾清官坤宁宫肃穆额枋矫健鎏金翊妃嫔2.解释字义、词义:攒挥霍湛蓝井然有序点缀错综相连和谐迥然不同以上字词可出示字词卡片或使用投影。

3. 解题。

学生朗读“预习提示”第一句。

教师: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一篇说明文。

(加黑字板书)教师朗读课文第1段,学生标注有关名称,教师提示;“紫禁城”:中国古代皇帝自称天了,他的住地称皇宫、紫宫,是禁地,不许百姓靠近,所以称紫禁城。

这个词表明了它过去的封建性质和功用。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人教版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1、认识“鳌、銮、蟠、磬、鎏、”等 13 个生字,读准“紫禁城、额枋、迥然不同、藻井”等 6 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

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琐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3、了解故宫博物院建造群规模宏大、建造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1、本课的重点:是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琐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难点:了解故宫博物院建造群规模宏大、建造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故宫的记忆》音频、微课《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1 课时(课件播放《故宫的记忆》音频)师伴有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故宫吗?(生自由回答)去过的人,都赞叹它规模宏大、建造精美、布局统一。

特殊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希世瑰宝,更和其建造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一个参观者都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泛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惊叹不已。

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遨游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造群吧!生齐读课题:《故宫博物院》,师板书课题。

1、提出读书要求:根据不同的任务,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1)重点指导:紫禁城(jīn) 鳌头(áo) 金銮殿(luán) 额枋(fāng) 蟠龙(pán) 攒(cuán) 磬(qìng) 鎏(liú) 迥然不同(jiǒng) 中轴线(zhóu) 藻井(zǎo)(2)指名读,正音。

《故宫博物院》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故宫博物院》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故宫博物院》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观察和分析故宫的建筑风格、布局和装饰,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故宫在历史变迁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国家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故宫的历史背景:明朝、清朝的皇宫,故宫的建立和变迁。

2. 故宫的建筑特点:宫殿布局、建筑风格、屋顶装饰等。

3. 故宫的艺术价值:文物藏品、书画、陶瓷、玉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故宫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直观地展示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故宫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故宫的建筑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故宫的图片,分析故宫的建筑风格、布局和装饰。

3. 欣赏故宫的艺术价值:展示故宫的文物藏品、书画、陶瓷、玉器等,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欣赏,谈谈对故宫的感受和认识。

5. 总结:对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进行归纳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检查是否全面覆盖了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价问题驱动法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效果,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内容:审视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4. 反思学生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维发展,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 总结经验教训:总结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故宫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的掌握程度。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词语,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清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画出有关游览的方位词语。

查找有关故宫的资料。

参观过故宫的同学将拍摄的照片找出来。

家中有计算机上网条件的,也可以从网上下载有关故宫的资料或图片。

第一课时1.教学内容:理清游览路线,感知文章内容。

2.教学设计:整体感悟导入新课。

(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向大家介绍故宫博物院,可以带着照片在大屏幕上投影讲解。

由于没有一条明晰的主线,一开始有可能头绪较乱,大家听不明白。

教师可以适时叫停,将大家引向课文。

)同学们,我们这位同学看过的故宫,似乎是“跳跃”的,是一个个片段。

尽管如此,他的课前准备还是很努力的,请以掌声给他鼓励。

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检查预习情况,“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画出有关方位词。

并理清游览路线。

.学生听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填写完成练习一的图。

(教师将图打在大屏幕上).3.全班讨论明确:文章的顺序,也就是参观的路线,故宫的建筑顺序。

故宫的建筑顺序是由南到北,作者的参观路线正是沿着由南到北的中轴线前进,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

在这同时,还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位洛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有比较清晰明白的了解。

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

《故宫博物院》的顺序安排,和故宫的建筑顺序是一致的。

也就是按照空间顺序安排。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优秀4篇)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优秀4篇)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优秀4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篇一《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矗立、鳌头、金銮殿、湛蓝、琉璃、额枋、蟠龙、藻井、中轴线、击磬、攒、鎏金”等字词的读音和字形;2、理解“玲珑、矫健、迥然不同、掩映、井然有序”等词义。

3、回顾说明文相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3、以太和殿为例,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4、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目标: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三、教学难点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四、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圈出不会读的字词,并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老师:幻灯片、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苏州园林,领略了江南园林的温婉细腻,欣赏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今天,我们将欣赏北国的典型建筑——故宫。

故宫简介: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

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

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PPT展示,同学朗读)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完整版)《故宫》优秀教学设计

(完整版)《故宫》优秀教学设计

(完整版)《故宫》优秀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介绍中国著名的故宫博物院,以及如何将其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通过该设计,学生将了解到故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目标- 了解故宫的历史和背景- 了解故宫的建筑、文物和艺术品- 能够描述故宫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教学内容和过程1. 引入故宫- 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引入故宫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故宫的了解和印象,引发讨论。

- 引导学生提出对故宫的好奇问题。

2. 故宫的历史和背景- 通过简要介绍和图文资料,向学生展示故宫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3. 故宫的建筑、文物和艺术品- 分组让学生通过阅读、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故宫的主要建筑和重要文物。

- 学生们展示他们所了解到的建筑和文物,并进行简要介绍和解读。

4. 故宫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分组让学生讨论故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故宫的艺术价值,例如绘画、雕刻和瓷器等。

5. 对故宫的参观和体验- 安排学生实地参观故宫,或通过虚拟实境等方式进行体验。

- 学生们分享他们的参观体验和感受。

6. 总结和评价- 学生们总结所学内容,回答之前提出的好奇问题。

- 进行课堂评价,了解学生对故宫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教学评价方法- 学生们参与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 学生对故宫的描述和解读的准确性和深度- 学生通过参观实践获得的体验和反馈教学资源- 图片、视频和图文资料介绍故宫- 故宫官方网站和教育资源- 参观实践或虚拟实境体验相关资源结论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故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通过参观实践和课堂讨论,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理解故宫的独特价值,并将其与文化多样性和世界遗产保护等话题联系起来。

《故宫》教学设计精品3篇

《故宫》教学设计精品3篇

《故宫》教学设计2课时安排两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方法;(2).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了解故宫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预计达成目标一4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自读课文,掌握字词金銮(luán)殿蟠(pán)龙鎏(liú)金玉玺(xǐ)妃嫔(pín)湛(zhàn)蓝上谕(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宫修缮(shàn)击罄(qìng)诏(zhào)书齐读课文,思考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划出主要词语。

1节:故宫的位置称属、历史及现状(北京的中心,城中之城,我国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五百多年历史)总写2节:故宫整体布局及特点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3节:午门及护城河4节:三大殿概况(总写)5、6节:太和殿(分写)7节:中轴线(插写)8节:太和殿(分写)9节:中和殿(分写)10节:保和殿(分写)11节:小广场(前朝后廷间的过渡)12节:乾清宫13节:交泰殿14节:坤宁宫15节:御花园16节:神武门与景山看故宫(2).理清结构层次总——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艺术风格分——前朝(前三殿)内廷(后三宫)总——强调艺术价值四、课堂练习: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2.作者在介绍时抓住了它怎样的特征?(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故宫与巴黎凡尔赛宫》典型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鉴赏鲁版教材第六课
山东省肥城市第二高级中学陈洪文 124943 (一)课程分析
这节课是本册书第二单元《中西方美术作品比较》的第四课,前三节分别是:人物、花鸟、山水。

这节课讲的是中西方宫殿建筑的比较,分别选取北京故宫和巴黎的凡尔赛宫作为代表,了解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差异。

(二)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为基础较差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好的学习习惯未能养成,在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上都不是很理想,因此在平时备课的时候,我需要将问题设计的尽量简单一些,尤其是在一些相对难度大一点的问题,在引导上,在衔接上,都必须下功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达到真正的自主思考。

在分组讨论的时候,我尽量将表达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很差的同学分开,让一些程度稍好的学生来带着他们思考问题。

我相信,如果教师调动的好,他们还是比较活跃的,课堂气氛也不错,如果能够设计的问题恰当,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将美术鉴赏课上好。

(三)学法设计
严格按照诱思探究教学论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积极地讨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中来。

我认为本鉴赏课主要突破口应该在“北京故宫和巴黎的凡尔赛宫”特点的对比上。

因为美术鉴赏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我们必须通过分析研究美术作品或者历史古迹来仔细体味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以及所蕴含美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恰当的引导学生,真正做到“以诱达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去思考,在思考与交流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品德。

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各有所感,各抒己见。

教师要少讲,相机诱导,将学生理解引向深入。

对学生言之有理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习目标
通过中西两大宫殿建筑的典型案例分析,了解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与风格差异,学习鉴赏、评价建筑艺术。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建筑视频播放:中国历代建筑。

2.中国从殷商时期开始,历代帝皇都建造了许多宫殿。

其中秦朝有阿房宫,兴乐宫,西汉: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
唐朝的大明宫,兴庆宫;宋朝的大庆殿,文德殿,紫辰殿,垂拱殿,嘉明殿,崇政殿;
元朝有:大明殿,延春阁,隆福宫,兴圣宫。

明清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养心殿,坤宁宫、慈宁宫、宁寿宫、垂华宫、英华宫、储秀宫、中翠宫、永和宫、延禧宫、建福宫、咸福宫、寿安宫、等等还有一系列交不上名字的宫和殿。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具有代表性的宫殿北京故宫与欧洲建筑:巴黎的凡尔赛宫。

二、授新课:
首先我们看一下中国的故宫:
(一)、故宫
在中国的宫殿建筑中,现存最完整的就是北京明清时代的皇宫——故宫。

接下来我们就来细细的看一下北京故宫的特点。

我们采用“四眼”看故宫的形式。

每一眼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第一眼:看颜色:
同学们看图片,找一下故宫建筑中,所用的都是什么颜色?想一下为什么用这些颜色?
(互动)在封建社会中,黄色最尊贵,绿色次之。

加上代表吉祥如意的红色,充分体现整个故宫的尊贵地位。

第二眼:看格局: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格局?
(师生互动)整个故宫围绕鲜明的中轴线分开,它使得主次建筑依次排列,秩序严格,层次分明,表现了封建的等级观念和皇权至上的威严气势。

那么它是如何主次建筑依次排列的呢?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幅图:中轴线的建筑:自南向北: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整个故宫分为前后两大部分。

其中:1、自太和门到乾清门中间是前朝部分,是帝王处理政务的地方。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前朝三大殿。

哪三大殿啊?(师生互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2、自乾清门到御花园是后朝(后宫)部分,是帝王生活起居的地方。

这里有个重要的知识点是后朝三大殿。

哪三大殿呢?(师生互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

以上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前朝后寝”,它是中国历代皇宫的基本格局。

它充分的体现了封建的等级观念和皇权至上的威严气势。

第三眼:看院落:(视频)院落式布局:整个故宫是个大院子,而内部又有很多小的院子,这种布局形式在中国非常常见,如:北京的四合院。

而对于整个世界而言,则是属于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院落式布局。

这种布局形式有一个特点:整体是很多大大小小的院落,周围都是高高的城墙,所以整个建筑的空间是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封闭式空间——封闭式建筑。

体现了故宫的等级森严。

(师生互动)第四眼:看局部:太和殿(视频)看视频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看,哪些地方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位置:处于前朝的中心,充分体现皇帝的中心地位。

“九五之尊”(古代有阴阳之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奇数中九为最高,五居中。

用“九五之尊”来象征帝王的权威。

)建筑手段:吻兽、金丝楠木(直径1.6米)、金銮宝座、蟠龙藻井(太和殿上的蟠龙藻井,是在八角井上设一圆井,当中为一突雕蟠龙,垂首衔珠,称为龙井,是清代建筑中最华贵的藻井)。

这些细节的装饰使得太和殿既富丽堂皇又尊贵无比。

中国传统的建筑就是以(木)材料为主。

太和殿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

小结:以上“四眼”的内容充分表现中国宫殿建筑的特点,同时体现了中国皇权至上的等级观念。

中国几千年皇权至上的思想造就了中国的宫殿建筑是这样的,那么西方的呢?接下来,相比较我们看一下西方的宫殿建筑:
+(二)、巴黎凡尔赛宫
按照法国人的说法,没有参观过凡尔赛宫,就不算真正到过法国。

可见它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接下来,我们就采用“三步走”的形式,看一下凡尔赛宫。

1、鸟瞰:
(1)凡尔赛宫是“U”字形建筑,向两侧延伸。

属于清晰的对称格局。

(2)相比较中国故宫的院落式布局来说,凡尔赛宫属于什么建筑形式?——单体建筑、内部连通。

(师生互动)
(3)相比较中国故宫的封闭式空间来说,巴黎的凡尔赛宫则是属于()空间?—开放式空间——开放式建筑!(师生互动)
看到这里,有同学可能问:是中国的故宫大还是巴黎的凡尔赛宫大呢?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的延伸,而西方建筑是在空间上扩展的。

2、走近:
(1)相比较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来说,西方的宫殿则是以()为主材料
(2)整个建筑是集综合功能于一身的宫殿。

耗费巨资——奢侈。

其中,中间部分:王宫:举行
仪式典礼的地方。

两翼则是宫室和政府办公处、剧院等。

3、内部:
这个巨大的宫殿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位于“U”字形底端的72米长、10米宽的“镜厅”。

这里是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

白色和淡紫色的大理石装饰墙面,两侧的壁柱由绿色大理石雕成,柱头和柱础则用铜铸成,在外表镀金。

屋顶和墙壁交接处的花环和天使形象也是金色的,尤其令人赞叹的是镜厅的一面是17扇朝向花原的巨大的拱形扇门,另一面则镶着与拱形扇门相对的17面镜子。

(镜子的由来——奢侈、等级观念)以上几点体现了凡尔赛宫的最大特点就是——奢侈!
小结:以上三步表现了西方宫殿建筑的特点同样体现皇权至上的等级观念。

(三)、小结(课件展示)
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不同特点与风格,归根到底是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四)基本能力拓展(课件展示)
1、故宫始建于()朝,历时14年建成,后经多次扩建形成今天的规模。

2、故宫旧称()。

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它与()、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

3、材料:中国古典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

今天,由于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建筑工艺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造成对自然木材的砍伐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木制建筑工艺已经成为珍贵的文明的载体。

(1)世界最大的木制结构建筑是()
A 保和殿
B 滕王阁
C 惠灵顿老市政大厦
D 太和殿
(2)1971年第七届世界森林大会决定将每年的()定为世界森林日,以引起各国对人类的绿色保护神--森林资源的重视。

A 3.12
B 3.15
C 3.21
D 3.22
(五)作业:选择一处你所喜欢的宫殿建筑,描述他们的建筑特色。

(六)课后反思
欣赏西方宫殿建筑就像欣赏一件雕塑,面对的是一个独立的完整形体。

而中国的宫殿建筑的美,则是通过多个单体建筑之间的烘托对应、庭院之间的流通变化,显露出建筑的总体气势和空间变化。

此外,中西宫殿建筑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规模宏大、装饰豪华。

同学们或许会有疑问:为什么会这样?请听下面的一个小故事:
西汉建国以后,百废待兴,丞相萧何负责建设长乐宫、未央宫。

建成以后,汉高祖看后说:“太劳民伤财了。

”萧何说:“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显示你的赫赫战功和无比的威势。


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任何宫殿建筑都是为了显示皇权的威严。

总之,通过不同的角度观赏故宫与凡尔赛宫,了解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与风格差异。

并让学生对建筑的直观审美经验与对建筑的形式风格、文化内涵的理解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