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静止导学案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二年级科学教案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二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背景二、教学目标三、教学内容安排四、教学方法五、教学活动设计六、教学过程反思一、教学背景静止和运动是二年级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孩子们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本次教学设计我们选择了常见的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尤其是交通工具的运动状态作为范例,让孩子们通过感官体验,认识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状态,对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认识经典的“静止”与“运动”,明白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的不同2.了解常见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运动状态3.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感知静止和运动的真实感,对于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教学内容安排1.预习阶段:在课前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到处于静止和运动状态的物体。
通过带孩子们看图、看书、唱歌等形式逐渐引入本课内容。
2.导入阶段:老师带孩子们通过小游戏、语言互动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感知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3.讲解阶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常见物品的静止和运动状态。
老师详细讲解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引导孩子们思考静止和运动的区别。
4.实践操作阶段:孩子们通过模拟运动场景的表演、自己手动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亲身感受静止和运动的真实性,增强孩子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5.结束阶段:总结本次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总结感受、认识,加深对于静止和运动的认识,为下一次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将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讲解、游戏、表演等。
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多媒体、语言互动、配合实物模拟操作等多种形式,以使学生在听、看、说、做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活动设计本次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以下活动:1.游戏环节——小动作猜猜我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进行一系列小动作,在每一个动作结束后,问孩子们它们们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状态。
2.演练环节——动一动通过对“动一动”重点物件的演示和操作,让孩子们真正亲身体验静态状态与运动状态的比对过程,感受物件示范动态行为的省略。
运动与静止 导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导学案学生姓名:_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与静止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3.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4.知道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课堂导学]一、参照物与机械运动自学课本58—60页内容,完成1.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_____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2.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做_____,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做_____,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______,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____.3.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_,通常简称为______4.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一般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性。
为了方便,通常选_____或相当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5.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一般步骤:首先选取________,然后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_____改变。
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自学课本61页内容,完成物体运动过程中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________,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________.[课堂导练]1.整个宇宙都是由______的物质组成的,绝对______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我们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______的,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2.坐在行驶的轮船内的乘客说岸边的树木向后运动,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岸边的人则说轮船在飞速前进,则岸边的人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3.传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伸手抓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此时子弹相对于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4.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的同步卫星是______的,太阳是______的。
初中物理的动与静教案

初中物理的动与静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 相对性原理3.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4. 实际问题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或视频中的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解释相对性原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运动和静止的定义,理解相对性原理。
三、动手实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四、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五、实际问题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答。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2. 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提高动手能力。
3. 实际问题分析: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提高动手能力。
在实际问题分析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讲解不够清晰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导学案》

《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导学案一、进修目标1. 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改变的原因。
2. 掌握如何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入引导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运动物体,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让这些物体停下来。
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进修内容。
三、知识讲解1. 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变速直线运动或做曲线运动。
运动的物体有速度和方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改变会导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 物体停下来的原因:物体停下来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外力作用使物体停下来,二是物体自身摩擦力使其停下来。
3. 如何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停下来的原因,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比如,可以通过施加反向的外力来使物体停下来,也可以通过减小摩擦力来减缓物体的运动速度。
四、示例演练1. 示例一:一辆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突然遇到前方拥堵,司机要如何让汽车停下来?2. 示例二:一个滑板运动员在滑行时想要停下来,他可以采取哪些方法?五、教室练习1.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如何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并列举出不同的方法。
2. 情景模拟:老师设置几个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自主探索如何让不同类型的运动物体停下来,并总结规律。
2.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改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如何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作业安置安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改变的原因,并思考如何让这些物体停下来。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学习目标1. 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 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
3. 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1.收集信息请你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例子(各个方面)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运动的世界活动1:请看教材图2-1~图2-3,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二、运动的描述活动2:①阅读课本19页内容,思考:(1)诗人画家音乐家如何赞美运动的?说明本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世界的美好,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音像资料效果更好本环节意(2)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②阅读课本上的“交流与讨论”思考:为什么小明没有看见花花跑动却说花花跑得真快呢活动3:探究“什么是运动和静止?”⑴讨论:①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书包呢?②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③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⑵总结: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你对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有什么看法?你能总结一下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了吗?⑶分析:①“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名歌词中包含了什么科学道理呢?②以树木做参照物,你看到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③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在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让学生分析生活实例,为“参照物”做下铺垫本环节采用设疑,提问讨论的方法,要完全交给学生,可采用小组互相置疑,在矛盾碰撞中理解“参照物”,从而明白分析运动静止是离不开参照物的活动4:阅读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课本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2)参照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这里可以引导学生举例说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分析的结果是不同的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运动和位置-导学案-教科版(2017)

运动和位置【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科学探究1.能够有依据的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能够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科学态度1.乐于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2.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学习重点】1.知道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学习难点】1.能够有依据的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能够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学习过程】一、预习指南(一)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两人静止不动时,用_____和_____描述自己的位置。
2.在草原上,以白云为参照物,老鹰是_____的。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歌词中,_____和_____都是运动的。
4.在“我的位置在操场东南方约45米处”的描述中是以_____为参照物的。
5.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择一个______。
参照物方向距离描述2.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两人静止不动时,怎么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4.根据提示,写出方向。
(1)一个人面向东,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2)一个人面向南,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3)一个人面向西,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4.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之外,还可以利用什么方法确定自己的位置?【学习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初中物理动与静教案

初中物理动与静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静止和运动的定义,理解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及相对性原理。
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相对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运动和静止的例子。
3. 计时器或其他测量工具,用于测量运动的时间和距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运动和静止的图片,如汽车、自行车、行人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片中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3. 提问:为什么我们会认为这些物体是运动或静止的呢?二、新课(20分钟)1. 介绍静止和运动的定义。
解释:在物理学中,静止是指物体在某个参考系中不发生位置变化的状态,而运动是指物体在某个参考系中发生位置变化的状态。
2. 解释相对性原理。
解释:相对性原理是指在物理学中,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考系。
3.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讲解: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考系。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4. 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举例:在火车上,坐在火车里的人相对于火车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三、练习与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参考系,观察并判断给定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考系,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包括静止和运动的定义,相对性原理,以及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2. 让学生反思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运动和静止的问题。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不同的参考系下,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可能不同?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相对性原理。
初中运动与静止的教案

教案:初中运动与静止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相对的。
2. 让学生掌握参照物的选择,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参照物的选择。
3.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教学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准备:1. 课件。
2. 实物例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如汽车行驶、树叶飘落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中,哪些是运动?哪些是静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a. 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
b. 静止:物体位置不发生改变。
2. 参照物的选择:a. 参照物:用来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物体。
b. 选择参照物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3.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a. 判断方法: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b.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实物例子,分析其运动和静止情况。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运动和静止概念的理解。
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择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和静止的现象?它们是如何判断的?2. 练习: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其运动和静止情况,并写出解答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了参照物的选择方法,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让学生认识到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1 《运动与静止》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3.知道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听参与让学生了解运动相对在各个领域的运用。
2.从运动欣赏的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参照物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列举运动相对性在生活、科技、文学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这一课题及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并引导学生把简单的现象上升到知识的高度。
3.从物理上对参照物的选取问题来启发学生:看待事物应从多个角度去分析。
重点难点:
参照物的选取问题与判断问题。
运动相对性的理解。
【课前预习】
一、预习内容:
(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第59页-60页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请将你的答案写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并保证在20分钟之内独立完成。
)
1、什么是机械运动?请举出几个生活中的实例?
2、静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坐没动,路旁的孩子们赞叹他前进得真快。
一个说他静止,一个说他运动,谁说的对?
3、由上面的例子可以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的。
二、预习自测
1、下面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
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
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c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2、放在传送带上的货物,与传送带一起向右运动,如图所示,那么货物
相对于传送带是的,相对于地面是的。
3、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届时全世界电视观
众均可通过卫星传输的信号在家里收看开幕式盛况,这种卫星称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A、相对太阳静止 B、相对地球静止 C、相对月球静止 D、相对火星静止
4、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下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面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地面上的人
B、“歼一10”战斗机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歼一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三、预习反思
通过预习,你未解决和解决起来困难的问题有:
还有没有其他疑惑?
【课内探究】
一、引入新课
阅读“交流讨论”法国飞行员二战期间在高空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的故事。
提问:飞机在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够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二、预习总结、展示问题
(请四人一组交流“预习导学案”中的问题,将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在小组内汇总起来,写到黑板上)
三、自主研修、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先按照要求,独立解答以下问题,将你的答案写在空白处,然后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完善。
)
(一)机械运动
1、探究:什么是机械运动呢?
(1)春天,风筝在空中迎风摆动;(2)夏天,蚊虫在灯下飞舞;(3)秋天,落叶纷纷飘落;(4)冬天,雪花漫天飘洒;(5)昨天,“神舟五号”飞船腾空而起;(6)今天,你上学的路上,路旁的树木不断被甩在身后(7)此时,钟表的秒针在不停地“走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仔细体会与比较上面列举的物体运动的例子,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叫做机械运动。
2、讨论下面一些例子:①流星划过夜空②小鸟在空中飞行③河水在不停地流动④稻穗在随风起伏⑤房屋、树木随地球一起运动。
这些都是机械运动吗?
(二)参照物
1、探究:如何恰当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猜想和假说:(1)要选择一个物体做标准,对照要研究的物体和选择的标准物体相对位置是否变化后再做出判断.
(2)很简单,用眼睛看看动不动就行了。
进行实验:(1)两名同学乘坐公交车,甲同学盯着另一辆车上的某乘客,乙同学盯着站牌,此时另一辆车开动,两同学乘坐的汽车未开动,请你说出甲、乙两同学判断他们乘
坐的汽车的运动状态.
(2)乘坐观光电梯时,眼睛看地板和看外面的景物对自己运动状态的描述分别是怎
样的?
2、参照物该怎样选择?
每个同学都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如:夜间趁着月光走路时,要描述影子的运动情况,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影子在;若以人为参照物,影子是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讨论课本P59至P60图3-1和图3-4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李明和王红晚餐后并肩散步,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王红是的,若以李明为参照物,王红是的;树木相对于大地是的,若以行驶的车为参照物,它是的.四、全班交流、精讲拓展
(请在交流过程中重点突出理解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判断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
五、反思整理、归纳梳理
(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补充、完善,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提出对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惑?)
六、达标检测、反馈提升
1 、小明同学乘火车去旅游.“火车开动”前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火车外的景物,他发现路旁的“树正在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加引号的三种运动情况,各以什么为参照物?
2 、人造地球同步卫星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是运动的.由此可见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小时.
3 、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五四运动
B、太阳升上天空
C、心情激动
D、铁生锈了
4 、有一首歌曲的歌词中唱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云朵
C、人
D、月亮
5 、在一列沿平直铁轨行驶的列车上,坐在车上的某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不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多选)
A、对面开来的列车
B、自己乘坐的列车
C、平行铁轨上同向运动,快慢相同的列车
D、从身旁走过的列车员
【课后练习】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
2、蹦极是一种极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这是因为他判断地面的运动情况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A、他自己
B、地面
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极者
D、跳台
3、在平静的湖面上行驶的游船上坐着的乘客,以______ 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以______ 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4、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这句话是以__ ___为参照物的,“地球又自转又公转”,是以____ 为参照物的.
5、小明坐在行驶的船中,看到河岸的青山往后运动,他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河岸上的树 B.河岸 C.小明 D.迎面驶来的船
6、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
7、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大楼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楼外美丽的城市景色.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8、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
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七、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