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实验切片十一泌尿系统、虫痢、菌痢

合集下载

病理学实验:泌尿系统疾病(二)

病理学实验:泌尿系统疾病(二)

镜下:
肾小球受累范围 肾小管
弥漫硬化性 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大体:
弥漫硬化性 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盂肾 炎
肾间质
慢性肾盂肾炎
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65)与慢性肾盂肾炎的区别(67)
镜下:
肾小球受累范围 肾小管
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慢性肾盂肾炎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65与慢性肾盂肾炎的区别67肾小球受累范围肾小管肾间质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较大各种管型较少纤维组织弥漫增生慢性肾盂肾炎较小各种管型较多纤维组织弥漫增生灶性瘢痕大体
泌尿系统疾病(二)
——肾小球肾炎
掌握以下内容:
1、肾小球肾炎的病变性质:非化脓性变态反应 性炎(Ⅲ型变态反应 )、增生性炎症
2、病因、发病机制
3、各类肾小球肾炎的特点(光镜、免疫荧光、 电镜、临床特点)
(新月体、Goodpasture综合征、颗粒性固缩肾)
实习内容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实65 弥漫型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实62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 肾炎 实63 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实64 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病例讨论七
肾小球过滤屏障(模式图)
上皮细胞 外疏松细胞 致密层 内疏松细胞 内皮细胞
1
2
__
_ _ __ _ _ _ _ _ _3
- - -+ + +
-
+
-
-+
+-
-
-+

病理学丨细菌性痢疾

病理学丨细菌性痢疾

病理学丨细菌性痢疾
多发于儿童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痢疾杆菌引起,累及结肠为主,夏秋季多见。

痢疾杆菌主要有四种类型:福氏菌、鲍氏菌及宋内氏菌、志贺氏菌,均产生内毒素。

其中以志贺氏菌毒性最强,还可产生外毒素,但我国常见的是福氏菌。

1病理变化病变部位主要发生于大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

严重病例,回肠下段以后的肠段均受累。

2类型
(1)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发生在肠道,过程可以总结如下:起初呈急性卡他性炎→假膜性炎→溃疡形成→愈合形成浅表瘢痕。

卡他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粘液分泌亢进,粘膜充血及炎性细胞的浸润。

假膜性炎粘膜表层坏死,以及大量纤维素渗出,渗出的纤维素与炎性细胞、细菌一起形成假膜。

此为本病特征性病变,假膜首先出现于粘膜皱襞顶部,呈糠皮状,后期可融合成片。

愈合期形成的浅表瘢痕一般不引起梗阻。

(2)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

多从急性菌痢转变而来。

其中福氏菌感染的患者转为慢性者较多。

病变反复发作,溃疡底部可有肉芽组织和瘢痕形成,可造成肠腔狭窄。

慢性患者常为传染源。

(3)中毒性菌痢:是细菌性痢疾最严重的类型。

可引起中毒性休克。

特点:①多见于2~7岁儿童;②由毒力低的痢疾杆菌引起;③肠道病变轻;④起病急骤,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3临床表现
毒血症可引起发热、头痛和乏力、白细胞增多。

肠痉挛可有腹痛、腹泻症状。

炎症刺激直肠壁,可有里急后重和排便频繁,大便初为粘液便,然后可转为粘液脓血便,偶尔排出假膜。

严重者可有电解质紊乱或休克。

病理学课件PPT 泌尿系统疾病

病理学课件PPT 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感染后性肾小球肾炎)
•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病原微生物感染为发病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病原体为A族B 型溶血性链球菌中的致肾炎菌株。
发病机制:
急性增生性肾炎由免疫复合物引起。有研究显示C3先于IgG 沉积于肾小球基膜,提示最初的损伤可能由补体引起。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GBM和肾小囊基底膜均断裂,新月体 形成。
图注: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I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细线状沉积(直接免疫荧光)。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 临床病理联系:
–病变进展快,预后差,一般认为病人预后与出现新 月体的肾小球的比例有关;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血尿明显,蛋白尿较轻, 迅速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可于数周、数月 内死于肾衰。
• 抗肾小球细胞抗体 • 细胞免疫性肾小球肾炎 • 补体替代途径的激活
GN病因发病机制
原位IC
(抗GBM等)
循环IC
原位IC
(抗植入抗原)
肾小球
炎症细胞
激活炎症介质
凝血系统
血管活性物质
(组织胺,5羟色胺) ET等)
激活补体
(C3a,C5a,C567,C5b-9)
细胞因子
(IL,TNF,TGF,
GN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脂性肾病
• 病理变化
大体表现:
• 肾脏体积增大,色苍白,切面皮质见黄白色条纹。
光镜表现:
• 肾小管: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大量脂质沉积; • 肾小球:结构基本正常。
电镜表现:
• 弥漫性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图注: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无明显病变(PASM染色)。

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是对泌尿系统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的一项检验,用于诊断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和其他相关疾病。

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结果可以提供感染的致病菌和其药物敏感性的信息,为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泌尿系统常见致病菌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等。

在泌尿系统感染中,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其次是葡萄球菌。

链球菌和假单胞菌等也是常见的致病菌之一。

1. 细菌培养结果细菌培养是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的基础,通过培养和鉴定得到泌尿系统中的致病菌信息。

细菌培养结果通常包括菌种和菌量两个方面的信息。

菌种:根据培养结果,可以得到具体的细菌菌种信息,例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不同菌种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选择抗生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菌量:菌量是指泌尿系统中感染菌的数量,通常用菌落数来表示。

菌落计数≥10^5CFU/mL通常被认为是有意义的感染菌量,可以认定为泌尿系统感染。

2. 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药物敏感性试验是对细菌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检测,以指导临床的抗生素治疗选择。

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将抗生素分为敏感、中等敏感、耐药等几个类别,从而为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

三、结果分析和解读1. 菌种分析通过细菌培养结果得到的菌种信息可以帮助判断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其感染通常与尿路感染相关。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也较常见,一般与泌尿系统其他感染相关。

假单胞菌感染通常较严重,且多为医院感染。

菌量是判断感染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菌量≥10^5CFU/mL通常被认为是泌尿系统感染,而菌量<10^5CFU/mL可能只是细菌的外源性污染。

菌量大于10^7CFU/mL可能表示感染严重,需尽早进行治疗。

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能够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耐药菌株则需要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病理实验 各种切片介绍

病理实验 各种切片介绍

1. 肾小管水样变肾小球周围肾小管体积大,染色淡红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内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2. 肝脂肪变性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3. 肾小管玻璃样变近曲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4. 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5. 脾梗死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6. 肉芽组织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

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7. 慢性肺淤血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高倍镜: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8. 慢性肝淤血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9. 混合血栓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10. 肾贫血性梗死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11. 肺出血性梗死肺泡轮廓可见,肺泡壁细胞坏死,核消失,肺泡腔内聚集大量的红细胞12. 会厌白喉、低倍镜: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表面附着粉染的假膜高倍镜:假膜由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炎细胞构成13. 心肌脓肿肉眼可见心肌组织内圆形淡蓝色区域为脓肿镜下可见脓肿灶内心肌纤维破坏消失,积聚以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脓肿周围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并有炎细胞浸润。

泌尿系统病理

泌尿系统病理

泌尿系统病理(PATHOLOGY OF URINARY SYSTEM)【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急性及慢性肾小球性肾炎的眼观及镜下特点;2.掌握慢性肾盂肾炎的眼观特点。

【实验用品和标本】病理标本和切片。

【实验内容和方法】一、眼观标本(一)泌尿系统标本器官:肾。

病变要点:根据实验六的提示观察肾脏标本的程序,自行观察、总结,并归纳其特点。

病理学诊断: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二)泌尿系统标本器官:肾。

病变描写:肾脏体积缩小,肾皮质变薄。

髓质和皮质分界不清,包膜粘连,不易剥离。

其肾盂黏膜光滑。

肾表面呈细颗粒状,故又称颗粒性固缩肾。

病理学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

(三)泌尿系统标本器官:肾。

自行描写病变(提示:重点观察肾表面疤痕的特征及肾盂黏膜的改变):肾脏体积、质地、表面可见大小不一的凹陷性疤痕,肾盂黏膜粗糙。

病理学诊断:慢性肾盂肾炎。

二、镜检切片(一)泌尿系统切片器官:肾。

请画出病变示意图并加文字说明。

提示:重点观察肾小球形态的改变、肾小球内细胞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病理学诊断: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二)泌尿系统切片器官:肾。

请画出病变示意图并加文字说明。

提示:重点观察肾小球和肾小球囊的改变,其中以什么细胞增生为主,形成了什么结构?。

病理学诊断: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形成)。

(三)泌尿系统切片器官:肾。

病变要点:(提示:观察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的改变)病理学诊断:急性肾盂肾炎。

(四)泌尿系统切片器官:肾。

病变要点:(提示:肉眼观察切片,与前三张切片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镜下观察特别注意与上述三、泌尿系统切片的对比)病理学诊断:慢性肾盂肾炎。

思考题:1.怎样从炎症的基本病变观点来分析上述切片所见?由于上述镜下变化可发生哪些眼观形态变化和临床表现?2.从病因、病变、症状及尿液变化等来比较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的不同(请自行列出比较表)。

细菌性痢疾实验报告

细菌性痢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性痢疾的病原学检查方法。

2. 了解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对细菌性痢疾的识别能力。

二、实验原理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

本实验通过粪便培养、显微镜检查等方法,对疑似细菌性痢疾患者的粪便进行病原学检查,以确诊细菌性痢疾。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无菌操作台、接种环等。

2. 实验试剂:营养琼脂、鲜血琼脂、麦康凯琼脂、革兰染色液、抗生素纸片等。

3. 实验样品:疑似细菌性痢疾患者的粪便。

四、实验方法1. 粪便培养(1)将粪便样品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置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观察平板上菌落生长情况,选取可疑菌落进行进一步鉴定。

2. 显微镜检查(1)取培养后的可疑菌落,制作涂片。

(2)用革兰染色法染色,观察菌体形态、大小、染色特性等。

(3)镜下观察,若发现革兰阴性、两端钝圆、无鞭毛、无芽孢的杆菌,则可初步判断为痢疾杆菌。

3. 药物敏感试验(1)将可疑菌落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上,用接种环在平板上划线。

(2)将抗生素纸片贴在平板上,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3)观察抗生素纸片周围抑菌圈的大小,以判断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五、实验结果1. 粪便培养:在营养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均观察到圆形、光滑、湿润、灰白色的菌落。

2. 显微镜检查:镜下观察到革兰阴性、两端钝圆、无鞭毛、无芽孢的杆菌。

3. 药物敏感试验:发现可疑菌落对庆大霉素、氟哌酸、头孢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疑似细菌性痢疾患者的粪便培养结果为阳性,显微镜检查结果符合痢疾杆菌特征,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因此,可以初步诊断为细菌性痢疾。

七、实验讨论1.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2. 实验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 显微镜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是细菌性痢疾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病理学实验:泌尿系统疾病

病理学实验:泌尿系统疾病

第八单元泌尿系统疾病八、泌尿系统疾病1.肾小球肾炎(1)各型病理变化(2)临床病理联系2.慢性肾盂肾炎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第一节肾小球肾炎试试看,这些问题能回答吗?1.大红肾、蚤肾是? 1.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是?2.大白肾是? 2.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是?1.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 1.新月体形成的是?2.多见于儿童的是? 2.虫蚀状空隙形成的是?3.多见于幼儿的是? 3.双轨征形成的是?4.驼峰征是?5.钉状突起形成的是?本单元复习思路备考策略:巧记、牢记一个重要表格!最重要的基础知识:肾小球的组织学结构!最重要的基础知识肾小球的组织学结构特别注意:两个”膜”!基膜:毛细血管内皮下系膜:毛细血管之间的细胞肾小球肾炎病理学——2011改良版(TANG)根据《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类型病理特点临床病理联系特别强调(重要!!)光镜免疫荧光电镜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GBM和系膜区颗粒状IgG和C3沉积上皮下驼峰状沉积物急性肾炎综合征大红肾/蚤咬肾多见于儿童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抗GBM型新月体(壁层上皮细胞增生)线性IgG和C3 无沉积物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新月体免疫复合物型颗粒状沉积物沉积物免疫阴性或极弱无沉积物反应缺乏型1.膜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GBM增厚,钉状突起形成基膜颗粒状IgG和C3上皮下沉积物,GBM增厚;钉状突起-梳齿-虫蚀状空隙肾病综合征大白肾;早期称:膜性肾病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病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区IgG,IgM和C3沉积系膜区沉积物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3.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Ⅰ型系膜增生,插入,基膜增厚,双轨状IgG+C3;C1+C4内皮下沉积物肾病综合征双轨征!Ⅱ型只有C3,无其他致密沉积物血尿、蛋白尿、慢性肾衰1.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肾小球正常,肾小管脂质沉积(-)上皮细胞足突消失,无沉积物肾病综合征脂性肾病;多见于幼儿2.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局灶性节段性玻璃样变和硬化局灶性,IgM和C3上皮细胞足突消失,上皮细胞剥脱肾病综合征,蛋白尿3.IgA肾病局灶性节段性增生或弥漫系膜增宽系膜区IgA和C3沉积系膜区沉积物反复发作的血尿、蛋白尿4.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玻璃样变性、纤维化、硬化因肾炎起始类型而异因肾炎起始类型而异慢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衰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前后对比: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见于:高血压)骆驼是个急脾气,月亮一出就行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下观:
粘膜浅表坏死,在渗出物中有大量 纤维素,后者与坏死组织,炎症细 胞等形成假膜
46#结肠细菌性痢疾之假膜(×40)
阿米巴痢疾(虫痢)
阿米巴病
一、肠阿米巴病 (一)病原体:溶组织内阿米巴 (二)感染的基本过程
(三)好发部位:盲肠、升结肠 (四)好发年龄:成年男性
(五)好发季节:冬春季
镜下观:
•溃疡处大片坏死液化,呈口小底大。 •溃疡边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和肠壁小静脉 腔内,可见核小而圆,胞浆含有糖原空泡或 吞有红细胞的圆形阿米巴大滋养体
溃疡呈口小底宽的烧瓶状,深达粘膜下 层,溃疡口肠粘膜剥脱并悬覆于溃疡面上。
45#结肠 阿米巴痢疾之滋养体(×400)
二、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肿 肉眼观: 部位:右叶多于左叶 单个多见, 大小不一 内容物:果酱样
实验十一
泌尿系统疾病 虫痢、菌痢
学习目的要求
• 1 、掌握弥漫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 炎的病理特征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 理变化。 • 2、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的基本 病变特点。 • 3、两种痢疾如何区别。
细菌性痢疾(菌痢)
菌痢: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结肠的纤维素性炎症
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


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37#慢性肾盂肾炎--肾盂粘膜坏死脱落(×40)
37# 慢性肾盂肾炎(×40)
37# 慢性肾盂肾炎(×40)
37# 慢性肾盂肾炎(×100)
45#结肠 阿米巴痢疾之肠粘膜(×40)
45#结肠阿米巴痢疾之肠粘膜坏死脱落(×40
45#结肠 阿米巴痢疾之滋养体(×400)
46#结肠细菌性痢疾之假膜(×40)
脓肿壁:破絮状
脓肿周围:炎症反应不明显
肝右叶见一巨大脓肿,其边缘不整齐, 腔内为坏死组织,脓肿壁呈破絮状。
阿 米 巴 肝 脓 肿
菌痢和虫痢的异同点:
病原体 病变性质 病变部位 好发年龄 粪便性质 溃疡特点 腹痛部位 粪便检查
菌痢 痢疾杆菌 假膜性炎 乙状结肠直肠 儿童 黏液脓血便 地图状 左下腹 查到痢疾杆菌
肠粘膜纤维素性渗出(假膜) 溃疡(地图状)
一、病原体:痢疾杆菌 二、病变性质:假膜性炎,大量纤维素渗出, 后脱落形成不规则的溃疡 三、好发部位:结肠,尤其乙状结肠和直肠 四、好发季节:夏、秋多见 五、好发年龄:儿童 六、临床表现:腹痛(左下腹)、腹泻、里急 后重,粘液脓血便
பைடு நூலகம் 病理变化
肉眼观: 粘膜皱襞的顶部形成假膜,呈糠皮 状,后扩大融合,假膜脱落后,形 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图状” 溃疡
(六)临床表现:右下腹压痛、腹泻 暗红色果酱样大便等症状
(七)病理变化:
基本病变性质:变质性炎(组织溶解坏死为主)
肉眼观:
1、 肠粘膜表面点状坏死及浅表溃疡 口小底大、边缘潜行的烧瓶状溃疡 巨大的溃疡 2、 溃疡间粘膜正常或轻度卡他性炎症
肠粘膜表面可见散在的点状坏死 及浅表溃疡形成,呈钮扣状突起。
虫痢 溶组织内阿米巴 变质性炎 盲肠升结肠 成人 暗红色果酱样 烧瓶状 右下腹 查到滋养体
切片
36#慢性肾小球肾炎 37#慢性肾盂肾炎 45#阿米巴性痢疾 46#细菌性性痢疾
36# 慢性肾小球肾炎(×40)
36# 慢性肾小球肾炎(×100)
36# 慢性肾小球肾炎(×100)
37#慢性肾盂肾炎--正常肾盂粘膜(×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