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流行病学(北京090413)

合集下载

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研究与控制

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研究与控制

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研究与控制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病,被认为是最古老的人类疾病之一。

尽管世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肺结核仍然是全球感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全球肺结核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该疾病在贫穷的地区仍然十分普遍,给那些经济困难的人群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因此,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点肺结核是一种非常传染的疾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传染风险高的人群包括那些处于贫困、恶劣住房条件下的人、免疫力降低的人、艾滋病毒感染者、重度吸烟者、酗酒者等,这些因素会增加感染肺结核的风险。

肺结核在不同年龄组中的流行情况也很不同。

据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和老年人感染肺结核的风险较高,50岁以上的人群是患上肺结核的高发人群之一。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有两种:气溶胶传播和食品水源传播。

其中,气溶胶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

肺结核控制的挑战肺结核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健康负担和经济负担都是巨大的。

因此,肺结核的控制体系非常复杂,涉及到政府、医疗行业、科学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

但是,肺结核控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肺结核的传播和感染依赖于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

尤其是在一些贫穷的地区,住房条件差、营养不良、饮水不洁等问题都会导致肺结核的流行。

其次,肺结核治疗需要长期的抗生素治疗,这使得患者遵从医生的建议非常困难。

这种情况尤其在一些贫困地区尤其普遍。

最后,由于疾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常规的防控措施并不能完全防止肺结核的传播。

这也是肺结核控制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肺结核控制的方法尽管面临重重困难,肺结核的控制工作仍然在全球范围的持续推进中。

下面介绍一些主要的控制方法。

采取降低风险的方法。

在卫生教育方面,加强人们的基本卫生意识和生活习惯。

在改善住房条件方面,采取改善贫民住房的措施,如提供住房改建援助等。

在减少对病原体暴露的方面,采取卫生措施,如增加通风、减少拥挤等。

积极推进抗结核药物开发。

流行病学课件:结核病

流行病学课件:结核病
✓ 卡介苗簡介 ✓ 卡介苗接種的效果
感染和發病
結核桿菌:
➢ 屬分枝桿菌
➢ 直或微彎曲的細長桿菌,具抗酸性
➢ 需氧菌,生長緩慢,容易發生變異
➢ 侵入門戶主要是呼吸道,血行或淋 巴播散
➢ 大部分潛隱感染 (latent infection)
痰標本鏡檢下結核菌形態
結核病的診治與管理
➢ 肺結核病的診斷 痰塗片,胸片,症狀和體征
➢ 結核病化療的原則 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和全程用藥
✓短程督導化療的實施方法
要求病人在服用每劑藥物時,必需在醫務人員 的直接面視下進行(送藥到手,看藥入口)
對塗陽新發結核病病例的治療方案為持續2個月 的強化期和持續4個月的繼續期組成。
✓藥物預防性治療
目的 -預防感染的內源性複燃和既往結核病的復發 -防治感染發展到臨床疾病或出現嚴重併發症
對象 -有發病危險因素的感染者
流行過程及其影響因素
➢ 流行過程 ➢ 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 ➢ 全球結核病流行的原因
➢流行過程
傳染源 痰塗片陽性的肺結核病人
傳播途徑 空氣傳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季節、環境、居室通風
社會因素 生活水準、居住條件、
人口流動、衛生服務等
➢全球結核病流行的原因
1986—1999年 42%的發展中國家 25%的發達國家 結核病疫情
2009年全球新發結核病人940萬(137/10萬),死亡166萬 (26/10萬),其中36萬為HIV感染
地區差異明顯 多為低、中收入國家 年齡 發達國家 老年人;發展中國家 青壯年 性別 男:女 約為2:1 HIV感染者成為高發人群之一 面臨的挑戰 耐藥結核病流行
結核病(tuberculosis)是一種由結核桿菌引起 的以呼吸道傳播為主的慢性傳染病。

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
2010.03.
内容
• 调查计划及实施方案 • 实施细则
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 抽样调查计划及实施方案
背景:
• 我国曾于1979年、1984-1985年、1990年和 2000年分别开展了4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 样调查,积累了宝贵的流行病学资料,为制定 和指导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根据国务院下发的《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2001-2010年)》 要求,决定开展全国第五次 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一、组织领导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相应的流调领导 小组、技术指导组和办公室,承担本省流调相 应的各项任务
–制订实施计划方案、开展技术指导、组织流调队、 进行业务培训,并对流调现场进行指导和质量控制, 并组织验收和总结。
二、设计原则和抽样方法
• 本次流调以获得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指标和评 价资料为主,拟采用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 的方法。 • 根据整群抽样的计算方法进行测算,国家级流 调点为176个,按每个调查点1500人计算,国 家级抽样人数约为26.4万人。
说明:所需的痰检和摄片等耗材由省级统一采购,以保证质量
二、现场工作
(一)召开会议 部署现场工作
• 召开由流调队成员和市、县、乡、村有关人员参加的 流调工作会议。在会上要确定开展现场工作的方法、 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明确各自的组织分工和具体工 作目标和指标。
二、现场工作
(二)确定应检对象:
• 流调点现场工作开始前1周,流调队与县(区)级、 村委会(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员共同开展人口复核、 整理和汇总工作,逐户核对户卡。 • 发现不符合要求或漏报(迁出、迁入、婚嫁、暂住人 口、死亡、户主变更、年龄错误、姓名重名或错误等 情况)信息,应立即核对更正。 • 应检人口包括符合以下情况的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 (1995.12.31前出生):

肺结核的流行病学分析与高危人群

肺结核的流行病学分析与高危人群

肺结核的流行病学分析与高危人群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要有效防控肺结核的传播,首先需要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以及高危人群的情况。

本文将针对肺结核的流行病学分析与高危人群进行探讨。

一、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点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包括发病率、年龄分布、性别差异、季节变化等方面。

1. 发病率:肺结核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约有数百万人感染结核菌,其中数百万人患上活动性肺结核。

据统计,2019年全球共有约1040万人感染结核菌,导致约142万人死亡。

2. 年龄分布:肺结核虽然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以15-59岁的成人为主要发病人群。

青壮年的免疫力相对较强,但由于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因素,容易受到结核菌的感染。

3. 性别差异:男性在肺结核的发病率方面明显高于女性。

这与男性职业特点以及生活方式相关,例如男性常从事多人共享空间的工作,如矿工、建筑工人等。

4. 季节变化:肺结核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发病趋势,但总体上冬春季节为高发季节。

这是因为冬春季节气候寒冷干燥,人体免疫力下降,易使结核菌扩散。

二、肺结核的高危人群肺结核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免疫功能低下可导致个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结核菌。

这类人群包括HIV/AIDS感染者、器官移植术后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

2. 结核菌感染者的亲属和密切接触者:肺结核是一种空气传播病,与病患长时间密切接触的亲属、同事、室友等也容易感染结核菌。

3. 疟疾和糖尿病患者:疟疾和糖尿病等疾病可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增加感染肺结核的风险。

4. 长期住院患者和监狱人员:长期住院患者和监狱人员由于生活环境封闭拥挤,容易形成结核菌传播的条件。

5. 营养不良和贫困人群:营养不良和贫困人群由于生活条件差,容易患上肺结核。

而肺结核患者也更容易因病情加重而陷入贫困。

结语肺结核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以及高危人群的情况非常重要。

《2024年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范文

《2024年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范文

《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篇一一、引言结核病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了全球人类的健康。

为了准确掌握我国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政府定期开展全国性的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本报告基于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旨在为制定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地区。

样本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发病情况、治疗情况等。

三、调查结果1. 结核病发病率及分布根据调查结果,2010年全国结核病发病率呈现一定的地区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而中西部地区及农村地区的发病率较高。

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的结核病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2. 患者基本情况调查显示,结核病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大部分患者为初次发病,部分患者有既往病史。

患者的职业分布广泛,涉及各行各业。

3. 发病原因及治疗情况结核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感染结核杆菌,部分患者因免疫力低下而发病。

治疗方面,大部分患者接受了规范的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接受治疗或治疗不彻底。

四、问题分析1. 地区差异明显:中西部地区及农村地区的结核病发病率较高,说明这些地区的防控工作仍需加强。

2. 医疗资源不均:部分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导致患者无法及时接受规范治疗。

3. 患者依从性差:部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未能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导致治疗不彻底。

五、建议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强化防控措施: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及农村地区的防控力度,提高医疗资源的投入和利用效率。

3. 完善医疗体系:建立健全的医疗体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接受规范治疗。

肺结核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控策略

肺结核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控策略

肺结核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控策略肺结核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长期以来对全球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全球约有1000万人感染肺结核,其中约有150万人死亡。

肺结核不仅是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要问题,也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一个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时,携带结核杆菌的微小飞沫可以被他人吸入,进而感染该病。

因此,公共场所的通风和卫生状况对于肺结核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肺结核的传播除了个体因素外,社会因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贫困、拥挤、不良卫生条件等因素会增加肺结核的传播风险。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对于不同社会群体的肺结核发病率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下的肺结核形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传播途径和社会因素,个体易感性也是肺结核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相关研究,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肺结核。

例如,艾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其患上肺结核的风险较高。

因此,在肺结核防控策略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些易感人群的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肺结核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是保障公共卫生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首先,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是防控肺结核的基础。

通过建设健康的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通风条件,定期消毒环境,减少细菌滋生,可以有效地降低肺结核的传播风险。

其次,加强教育宣传是防控策略中的关键。

普及肺结核的相关知识,帮助人们了解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同时,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对肺结核的识别和治疗水平,对于及早发现并控制肺结核疫情也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加强肺结核疫苗接种也是防控策略的一部分。

目前,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最常用的疫苗,它可以有效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

流行病学分论—肺结核(流行病学课件)

流行病学分论—肺结核(流行病学课件)

(二)结核菌分型 1. 结核菌分型:人型、牛型、非洲型和鼠型 2. 按代谢状态不同,结核菌分群:A、B、C、D 4群 3. 生长速度
4.
菌体成分 类脂质 类脂质 蛋白质
与致病力有关,并保护菌体 变态反应的变应原
与菌体的免疫反应有关
结核结节 空洞、干酪液化
OT实验
肺结核的诊断
一、《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规定肺结核病的诊断要点:
3.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自我保护意识 预防接种卡介苗
3. 易感人群:婴幼儿、老年人、免疫低下人群等
四、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季节影响不明显,但冬春季略多,潮湿环境容易感染, 居室通风不良等有利于结核菌传播 2.社会因素 生活水平、居住条件、人口流动和卫生服务等因素对 肺结核的流行有着重要影响
五、课后思考 痰抗酸染色阳性 1.接吻后能传染吗? 2.和他人公用餐具能传染吗? 3.感染结核分支杆菌一定会发展为肺结核?
二、我国肺结核的流行概况 1.发病率67/10万,肺结核死亡位居传染病死亡第二位 2.我国肺结核流行特点为:高感染率、高患病率和高耐药率 3.我国的耐药肺结核流行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结核病控制任务仍
然十分艰巨
三、感染途径、传染源及易感人群 • 1.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泌尿生殖系统 • 2. 痰涂片阳性者为主要传染源
六、控制策略 推行DOTS策略 1. 政府承诺 足够的人力和经费 2. 以痰涂片检查为发现肺结核病人的主要手段 3. 推行医务人员面试下的短程督导化疗 4. 定期不间断的提供抗结核药物 5. 监测系统
七、预防措施 1.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病例发现
治疗
七、预防措施
2.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教

《2024年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范文

《2024年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范文

《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篇一一、引言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尽管医学的进步已经为我们的抗击结核病提供了更多的武器,但结核病的防控工作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结核病的流行现状,掌握其传播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我国于2010年进行了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此次调查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结核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诊断率、治疗率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

同时,我们还对医疗机构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进行了评估。

调查过程严格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的规范进行,所有数据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

在数据分析阶段,我们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1. 结核病流行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结核病的发病率较高。

此外,由于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一些地区的诊断率和治疗率较低。

2. 诊断与治疗情况在诊断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国结核病的诊断率有了显著提高。

然而,仍有一些地区由于医疗水平较低,误诊和漏诊的情况依然存在。

在治疗方面,尽管大多数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但由于部分患者未完成治疗疗程或未按医嘱服药,导致治疗失败和耐药性的产生。

3. 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是导致结核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此外,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居住条件差等也对结核病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防控策略与建议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防控策略与建议: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加大医疗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防止疫情的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3-13Biblioteka 5影响结核杆菌传播的主要因素
• 结核病主要是人群之间的传染病,发生结核杆 菌传播取决于传染源的排菌情况: • 1)排菌量:肺结核病变进展,形成空洞的患 者痰中含有大量结核杆菌,这些患者是结核病 的主要传染源,痰中结核杆菌越多,传播的危 险性越大,这些病人出现痰涂片阳性,若1ml 痰液中含菌量为1000~10 000,其痰涂片阳性 率为40%~50%,痰液中含菌量低时,痰涂片 阳性率亦低。
痰涂片与痰标本中结核杆菌数
发现1个杆菌需 查视野数 100 10 1 涂片上的杆菌数 100 1000 10000 每ml标本中杆菌 数 1000 10000 100000
2013-3-13
8
• 2)排出飞沫的大小:传染源排出的飞沫, 受压力和粘稠度的影响而大小不一,飞 沫核直径为1~10μm者在空气中漂浮时 间长,可进入人体末梢支气管内,而飞 沫核直径较大者则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而 坠落。
结核病流行的生物学环节
结核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生物学环节: ① 传染源即结核杆菌传播的来源; ② 感染传播的途径; ③ 易感人群。 这三个环节往复循环,形成了结核病在人群中 的流行蔓延,控制结核病的流行就要针对这三 个环节,控制传染源,使不再发生结核杆菌的 播散;或切断结核杆菌在人群中传播的途径; 或保护易感染人群,使不受结核杆菌的感染, 或感染后不发生结核病。
非洲区 31%
美洲区 3%
东南亚区 34% 东地中海区 6% 欧洲区 5%
25
2013-3-13
The boundaries and names shown and the designations used on this map do not imply the expression of any opinion whatsoever on the part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ncerning the legal status of any country, territory, city or area or of its authorities, or concerning the delimitation of its frontiers or boundaries. Dotted lines on maps represent approximate border lines for which there may not yet be full agreement. WHO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3-13 11
传播途径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后发病而 形成的,没有结核杆菌的传播,就不会 发生结核病,结核杆菌从病人体内排出, 可通过以下途径进入新的机体:
2013-3-13
12
• 1.飞沫传染 • 飞沫传染指人在咳嗽、喷嚏(喷嚏时一次可喷 出1~4万个飞沫)或说话时向空气中排出大量 飞沫,直径大于100μm的飞沫随即落地,大量 较小的飞沫在空气中悬浮,水分蒸发成为悬浮 于空气中的微滴核(飞沫核),直径1μm~ 10μm的飞沫核在空气中可较长时间(数小时) 悬浮,并可扩散至数米外。
2013-3-13 18
化疗在防治措施中的作用
• 化疗时代前结核病的治疗主要是休养和外科疗法,二 十世纪抗结核药物的发现开创了结核病治疗的新纪元。 化学治疗是结核病的基本疗法。正确选择用药,制定 合理的化疗方案,遵循化疗原则以及科学的管理是治 愈病人,消除传染和控制结核病流行的最有效措施。 • 化疗时代前结核病的治愈率只有25%,世界卫生组织 推荐的短程督导化疗(DOTS)可达到85%以上的治愈率, 使结核病控制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短程化疗方案更 使结核病人的疗程缩短至6~8个月,治疗2个月的痰菌 阴转率即达到80%以上,因此,大大地缩短了肺结核 病人的传染期,在结核病控制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3-3-13
9
• 3)患者病变与症状:患者病变广泛,损害严重, 尤为病变急剧进展,干酪溶解形成空洞患者的痰中 含有大量结核杆菌,是主要的传染源。 • 患者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都能产生飞沫,咳嗽 时,每次排出飞沫数约为3500个,一次喷嚏则可排 出飞沫达100万个,平常说话5分钟所排出的飞沫数 相当于一次咳嗽,咳嗽是肺结核病人产生飞沫的主 要方式。 • 每晚记录病人咳嗽次数,观察其0~14岁家庭接触 者的结核感染率,每晚咳嗽48次以上患者的家庭接 触者感染率为43.9 %,而咳嗽12次以下患者的接 触者感染率为27.5 %。
2013-3-13
19
全球结核病流行仍不容乐观
20世纪40年代后,多种抗结核药物相继出现, 结核病已成为可治之症,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甚 至认为在世纪末可以消灭结核病。 但是,过度的乐观产生了疏忽,世界许多地区 的结核病防治系统被削弱甚至取消;爱滋病和结 核病的合并感染,耐药性菌株的产生,以及流动 人口中结核病控制的困难,使结核病的流行成为 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993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 提出“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
406万 51万 137万 (15%)
260万 29 778
(8.5%)
??
24
估算结核病发病率
西太区 21%
Estimated new TB cases (all forms) per 100 000 population No estimate 0–24 25–49 50–99 100–299 300 or more
2013-3-13 6
痰涂片阳性病人的排菌量大,其密切 接触者的结核感染率明显高于痰涂片阴 性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英国报告涂阴培 阴病人的家庭儿童密切接触者,结核感 染率为17.6%;涂阴培阳病人的接触者 结核感染率为26.8%;涂阳培阳病人的 接触者结核感染率高达65.0%。
2013-3-13 7
2013-3-13 4
结核病的传染源
结核病的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 当病人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肺部病 灶中的结核杆菌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到空 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发生结核感染,形成 原发病灶发生结核病。 1.结核病的病原 1882年Koch发现结核杆菌 (Bacillus tuberculosis)为结核病的病原菌
• 2.再生气溶胶(尘埃)传染 • 历史上曾认为结核病的呼吸道传染主要是尘埃 传染,在微滴核传染理论被确认后,认为只有 微滴核才能传播结核杆菌,尘埃中的菌块随空 气飘落、干燥形成单个细菌,在日光直接或间 接照射下生活力降低,以至死亡;尘埃中的单 个细菌生活力低下,难以使人体受感染,或即 使感染人体,其形成的病变也较轻,易于自愈 或治愈。 • 1990年研究证明结核杆菌不仅通过微滴核传播, 而且可以通过再生气溶胶(尘埃)传染,结核 杆菌可随尘埃飞扬在空气中,被人们吸入后也 可以发生感染和发病。
2013-3-13 2
历史上的结核病流行
• 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的疾病之一 • 德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0 000~5000年) 人的颈椎骨化石,被发现有结核病变的存在。 • 金字塔时期埃及24王朝的木乃伊中,发现脊柱结 核病。 • 公元前300年Aristotle提出结核病具有传染性的 观念。 • 18世纪结核病曾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在欧洲 猖獗蔓延,在不良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结核 病的发病人数大为增加,又没有治疗办法,大 批病人死亡。18世纪中叶,英国伦敦的结核病 死亡率高达900/10万。 2013-3-13 3
2013-3-13 15
• 3.消化道传染 • 结核病的消化道传染多由饮用未经消毒的患结核病牛 牛乳引起,人消化道对结核杆菌有较强抵抗力,结核 杆菌进入胃内后,易被胃酸杀灭,但若大量结核杆菌 进入,则有可能受感染。 • 结核病是人畜共患病,哺乳类动物如牛、鹿、猴、猪、 猫、狗等都可以患结核病,人们和这些动物经常接触, 既可将肺结核病人排出的结核杆菌传播给密切接触的 动物,也可被患结核病的动物所传染。 • 牛结核病曾给人类带来威胁,在上世纪初,英国的奶 牛有40%受结核感染,1960年英国宣布无结核病牛。 1897年日本的牛结核菌素阳性反应率为4.6%,1950 年下降至0.56%。美国结核病人中曾有10%为牛型结 核杆菌病,1917年起杀掉所有结核菌素阳性反应的牛, 1937年美国的牛结核病得到控制。
2013-3-13 16
易感者
• 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引起易感者机体的 复杂反应,引起发病.
2013-3-13
17
化学疗法前的结核病流行
化学疗法前结核病的感染传播情况严重,每 例传染源平均每年可传染10人左右,每例结核 病死亡者可传染30~50人。 化学疗法前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在发病后2~ 4年有1/2的病人死亡,近1/4成为慢性传染源, 只有1/4的病人治愈(自愈)。 即使病人治愈,其复发率也很高,1941年 Stephens报告5年复发率36.5%,1950年Philips报 告15年复发率41%,1939年Mitchell报告20年复发 率28%。
发病率平稳或缓慢下降
400
10 8 6 4 2 0 每百万人口病例数
2013-3-13 23
2009年报告的结核病数字 (2007年)
估算 病例数 各类结核
亚洲病例数最多; 非洲按人口的率最高
DOTS报告的病 例数
927万
(139 / 100,000)
527 万
(80 / 100,000)
新涂阳 耐多药结核 (MDR-TB) TB与HIV双重感染
2013-3-13
2013-3-13 21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控制的进展
• 2005年在世界范围结核病发病率首次趋于平稳 142/10万(2004年) 139/10万(2007年) • 新涂阳病人发现率比2000年增加了一倍 • 新涂阳病人治愈率达到了 77 %
2013-3-13 22
2009年全球结核病控制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