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流行病学与治疗
肺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控制措施

肺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控制措施肺结核(Tuberculosis,简称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
为了科学有效地控制肺结核的传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采取相关的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主要探讨肺结核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和控制措施,以期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和应对策略。
一、肺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1. 临床观察临床观察是肺结核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收集患者病史、临床症状、病程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为后续的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2. 病原学研究病原学研究是通过分离分布在患者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对其进行生物学、生化学及遗传学研究,了解其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的方法。
这对疫情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3. 流行病学调查问卷通过设计问卷,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生活习惯、细菌血液型等数据,进行流调分析。
这有助于发现肺结核的特殊群体,进一步识别和控制传播风险。
4. 实验室检测方法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核酸扩增检测等。
通过这些测试方法,可以及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情况,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肺结核的控制措施1. 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肺结核知识普及,提高人们的防控意识。
通过媒体、社区宣传和医务工作者等途径,向大众传递预防肺结核的正确信息,包括如何正确咳嗽、咳痰、卫生习惯等方面,以降低传播风险。
2. 主动筛查和早期诊断通过定期的健康体检或特定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筛查出潜在的肺结核感染者,并对疑似病例进行早期诊断,从而及早采取措施,以有效控制肺结核的传播。
3. 规范化治疗措施对于已确诊病例,必须依照规范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确保病情彻底控制和治愈。
同时,对于疑似病例,也要加强随访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4.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管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往往易于感染肺结核。
因此,要加强对这些特殊人群的管理和监测,给予他们更加细致和积极的防控措施,以减少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近年来在一些地区依然在继续流行,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很大风险,给政府和医疗卫生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对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结核病的传播情况和病因,还可以为进一步治疗和控制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重点分析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结核病的发病率,发展趋势,感染率和传播途径等情况。
调查的背景是因为近年来结核病仍然是我国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造成大量的人员感染和死亡。
同时由于结核病病原菌的变异性和人群的流动性,使得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多样,扩大了传播的范围和难度。
所以,加强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二、发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结核病的发展情况是各不相同的。
总的来说,结核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
其中,20-40岁人群的患病率最高,达到40%以上。
另外,农村地区结核病的发病率高于城市,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结核病的发病率更高。
这提示我们在控制结核病时,要特别关注这些高发地区和人群的趋势,及时开展宣传教育和针对性控制。
三、感染途径分析结核病的传染途径非常多样,包括空气传播、食品传播和血液传播等。
由调查可知,结核病的主要感染途径是空气传播,占比最高,达到80%以上。
其次是食品传播和血液传播。
这提醒我们在预防结核病的时候,空气传播是最为关键的途径,可以采用保持室内通风、隔离孤立等措施,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四、病因分析结核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包括细菌的毒力、宿主的免疫因素和外界环境等。
经过调查和分析,发现肺部结核病的感染率较高,其中多数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而且,过分使用抗生素和较长时间的化疗,会加速病原体的变异和扩散,对治疗不利。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肺部结核病的积极治疗,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诊断手段,及时防止病原体的变异。
五、控制策略建议结核病的传染性强,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威胁。
结核病流行病学

结核病流行病学(一)流行环节1.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排菌是结核传播的主要来源。
2.传播途径主要为病人与健康人之间经空气传播。
病人咳嗽排出的结核杆菌悬浮在飞沫核中,当被人吸入后即可引起感染。
排菌量愈多,接触时间愈长,危害愈大;而飞沫直径亦是重要影响因素,大颗粒多在气道沉积随粘液纤毛运动排出体外,直径1~5um大小最易在肺泡沉积,因此情绪激昂的讲话、用力咳嗽,特别是打喷嚏所产生的飞沫直径小,影响大。
病人随地吐痰,痰液干燥后结核杆菌随尘埃飞扬,亦可造成吸入感染,但非主要传播方式。
病人污染物传播机会甚少。
其他途径如饮用带菌牛奶经消化道感染,患病孕妇经胎盘引起母婴间传播,经皮肤伤口感染和上呼吸道直接接种均极罕见。
3.易感人群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等是社会经济落后社会中人群结核病高发的原因。
免疫抑制状态包括免疫抑制性疾病,如HIV感染患者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尤其好发结核病。
近年来在易感基因的研究方面越来越深入,研究提示在感染结核的人群中仅10%最终会演变为活动性结核。
(二)流行概况1990年WHO调查结果表明,全球大约有1/3人口即17亿人感染结核杆菌,现患病人约2000万,每年有800万新病例,其中半数以上为传染性肺结核,每年约有280万人死于结核病,占各种原因死亡数的7%,占各类传染病死亡数的19%o1993年WHO确定2000年全球结核病控制目标为发现70%的涂阳结核病人,85%的病人得到WHO正式推荐的直接督导下短程化疗方案。
我国结核病疫情严重,估计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450万人,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150万人,菌阳肺结核患者200万人。
2006年3月国家卫生部疫情通报,发病数和死亡数仍居传染病首位。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结核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
我国每年新发生的耐药结核病患者数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高耐药率是我国结核病难以控制的原因之一。
通常将在开始治疗前已经出现耐药的患者称为初始耐药;有既往结核治疗史(超过1个月)的耐药结核患者称为获得性耐药。
结核病流行病学及其管理

结核病流行病学及其管理结核病是临床中多见病和常发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该研究分析了我国目前结核病流行病学现状及影响结核病防控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结核病的防控措施,为加强我国结核病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结核病;流行病学;管理结核病是因结核杆菌感染所造成一种缓发、慢性的传染性疾病,人群普遍易感,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中80%以上的患者为肺结核[1]。
结核病潜伏期一般在4~8周之间,呼吸道传播是其主要传染方式[2]。
近几年,在环境污染加剧、流动人口增加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形势不容乐观。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目前印度结核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一位,其次为我国。
本研究分析了我国目前结核病流行病学现状及影响结核病防控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结核病的防控措施,从而为加强我国结核病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结核病流行病学现状1.1 发病率下降相关调查报告显示[4],我国2000年15岁以上人群结核病发病率约为465/10万,截止到2013年底该数字下降为449/10万,说明我国结核病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结核病发病率下降程度较为缓慢[1],而且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导致结核病患者总人数居高不下,目前,我国每年因为结核病死亡的患者在10万人以上,约是其他传染病总死亡人数的2倍。
1.2 耐药形式严峻抗生素是结核病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药物,但由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治疗不当等因素,导致结核病耐药患者越来越多,耐药结核防控已经成为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
2000—2012年我国一项耐药结核基线调查发现[5],我国平均每年新发耐药结核患者在8万例左右,结核杆菌的耐多药率高达10.35%。
结核耐药使得临床治疗难度大大增加[2],因此需要更加重视结核耐药人群。
2 影响结核病防控效果的因素2.1 经济发展调查发现[6],结核病发病率呈现区域性分布,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发病率越高。
结核病的流行和控制

(四)治疗管理的方式
肺结核病人管理方式包括全程督导、强 化期督导和全程管理。对初治和复治涂 阳肺结核病人采用全程督导化疗管理, 对涂阴肺结核病人采用强化期督导。
全程督导化疗管理指在病人治疗的全过 程中,病人的每次用药均在医务人员或 接受过培训的志愿者督导员的直接面视 下服用抗结核药物,它是保证病人全程 规律用药最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在定 点医疗机构或结核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 的涂阳肺结核病人,也应按照全程督导 化疗管理的要求进行治疗管理,并做好 记录工作。
即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
病人系统管理率、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 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要求到2010 年以省为单位、到2015年以县为单位前 “三率”超过95%,后“两率”超过 85%。
五、加强学校结核病的防治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人员密度大、相互接 触较为密切,一旦发生结核病疫情,如处理不 及时,易造成暴发流行。为了落实国务院领导 的指示精神,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控制 学校结核病重大疫情的发生,保障学校师生的 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卫生部 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 治工作的通知》。
(二)掌握病人用药后有无毒副反应,并及时采 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完成规定的疗程。
(三)督促病人定期复查,掌握其痰菌变化情况, 并做好记录。
(四)采取多种形式,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结核 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合作性和对 社会及家属的责任心。争取痰菌尽早转阴,减少 传播。
(五)保证充足的药品储备与供应。
(1)初诊肺结核病人,直接痰涂片镜检 2 次 痰菌阳性;
(2)一次涂片阳性加一次培养阳性; (3)虽一次涂片阳性,但经病案讨论或主管医
师确认,胸片显示有活动性肺结核阴影。
结核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结核病是人类疾病中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人类与之斗争了数千年,但至今结核病仍在全球流行,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均构成严重威胁。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由于耐药结核菌的产生与扩展,结核菌与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以重感染以及许多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则的不完善,使得全球结核病商情呈明显上升趋势。
在全球所有传染性疾病中,结核病已成为成年人的首要死因。
每年全球的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超过艾滋病、疟疾、腹泻、热带病死亡的总和,并导致30万儿童的死亡。
据WHO发表的公报,1997年全世界共查出新的结核病700多万例,近300万人死于结核病。
愈来愈多的结核菌有耐药性,是使结核病可能再次成为难治之症及疫情上升的主要因素。
化学药物是目前控制结核病的最有力武器,95%以上新发病患者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可获得治愈,并能防止耐药性的发生。
但如果用药不当或管理不善,如患者不规则服药等均可导致治疗失败,进而产生耐药病例及对多种药物耐药的结核菌的进一步传播。
因受耐药结核菌感染而发病的患者,化学药物往往难以发挥作用。
此外,据估计目前全球有5000万难民及移民,其中一半已感染结核菌,由于其生活的流动性与特殊性,一旦发病通常难以接受合理治疗,亦是造成结核病特别是耐药结核病播散的原因之一。
WHO估计,当今全球至少有2/3以上患者处于发生多种药物耐药的危险中。
高耐药率及多种药物耐药结核菌的不断扩散,将使结核病难以用现有的化学疗法加以控制。
结核病疫情迅速增长的全球性趋势,已对国际公共卫生提出了严峻挑战。
为此,WHO于1993年4月向全世界宣布: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
WHO迫切希望能通过其历史上首次采取的这一不寻常的举措,唤起世界各国政府与各国际组织对控制结核病疫情的高度关注。
建国以来,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逐步开展与加强,取得显著成绩,但至今结核病仍然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流行形势也十分严峻。
全国结核菌感染者近3.3亿,现有肺结核患者590余万,约占世界结核病患者的1/4.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高达25万,为各种传染病死亡人数总和的2倍。
齐齐哈尔市新发现涂阳肺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

资 料 来 谭 于 19 9 5年 1 ~2 0 月 0 0年 n 月 全市 9县 7区登 记 的 全 部 新 发 潆 阳 病 例 。 全 部 病 倒 采 用 2 3 33 ( 3 / H R z E )
衰 1 新发 潦 阳 肺 结 核 葫 钎 的 发 生 情 况
2 1 2 涂 用肺 结 核 病 例 登 记 情 况 19 ~2 0 . 9 5 0 0年 我 市 潦 阳 肺 结 核 登 记 率 、 阳新 登记 率 和 P I 咯有 下 降 详 见 表 2 涂 :均 。
涂 阳患 病 率 为 12 1 7 / 0万 、 阳 患 病 率 为 2 0 1 苗 4 / 0万 ;0 0年 20
则 为阴转 , 完成规定疗程有连续两次痰涂 片阴性结 果为治愈
无 痰 结 果 或 仅 有 1次 痰 涂 片 阴 性 为 完成 治 疗 , 茁仍 阳 性 为 痰 治 疗失 败“J 。
19 9 2年齐齐暗 尔市 开始实施 世界银 行 贷款结 棱病控制
项 目 , 19 年 全 市 ( 至 95 9县 7 区 ) 全 部 启 动 . 盖 率 达 已 覆
10 0 %。齐齐哈 尔市结 核 病疫 情十 分严 重 ,90年 全省第 三 19 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 调查 结果显 示 : 病 率 为 7 61 患 1 /0万 、
人 瞩 目的 成 效 。本 文 对 1 9 ~ 20 9 5 0 0年 全 市 新 发 橡 阳病 例 的 发 现 、 疗 和 管 理 情 况 分 析 如 下 治
1 瓷料 和方 法
21 1 新 发 涂 阳 肺 结 核 病 例 的 发 生 情 况 1 9 9 5年 1月 ~ 20 0 0年 】 2月 全 市 因 症 就 诊者 6 3 1 , 费 胸 透 6 7 5 4 免 A 202A 免 费查 痰 7 2 人 次 , 后 经 问 诊 、 透 、 痰 、 片 等 确 诊 77 4 最 胸 查 摄 潦 阳病 例 1 3 60 8^ , 中新 发 涂 阳病 人 1 2 其 330例 , 表 1 见 。
肺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策略研究

肺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策略研究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约有1000万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约有150万人死于该疾病。
肺结核的流行给世界各国的健康安全带来了重大挑战。
因此,进行肺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寻找有效的防控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肺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肺结核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一、肺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肺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结核病在特定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疾病发生的趋势、风险因素以及传播途径。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为制定针对性的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肺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问卷调查、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等。
其中,问卷调查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设计问卷并对特定人群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病情、症状、就诊情况等,从而推断肺结核的流行情况。
2. 流行病学调查的指标肺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需要确定一些关键指标,包括感染率、患病率、死亡率等。
感染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患有肺结核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死亡率是指因肺结核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通过统计这些指标,可以评估肺结核的流行情况和疫情的变化趋势。
二、肺结核的防控策略研究肺结核的防控策略旨在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人群健康。
通过有效的防控策略,可以降低肺结核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减少疫情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1. 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肺结核防控的关键环节。
及早发现病例,尽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因此,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是肺结核防控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强化病例报告和监测加强肺结核病例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是及时了解疫情和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的重要手段。
要建立健全的病例报告制度,加强监测和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蔓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部CT:可发现隐蔽性病变,了解病变范围
(二)病原体检查 ——确诊依据
痰的收集:初诊要送3份痰(清晨痰、夜间 痰、即时痰),复诊2份痰。
(清晨的胃洗液、纤支镜痰、脓液、胸水也可)
方法:常用直接厚涂片+齐-尼氏染色法。
结核分枝杆菌——结核病人痰耐酸染色,显示 与蓝背景的脓细胞对比的粉红色抗酸杆菌。(耐 酸染色,放大1000倍)。
Cultures
Sensitivity: 80-85% Specificity: 98% Times needed:
– Solid medium
4-8 wks
齐-尼氏染色法:规定油镜下观察300个视野,
判断检验结果的标准:
300视野内未发现抗酸菌:(-)阴性。 300视野内发现1-8条:报菌数,可疑阳性; 100视野内3-9条:+ 10视野内1-9条:++ 每视野1-9条:+++ 每视野>9条:++++
阳性率不高,仅为25%-30%,排菌量5000-10000 条/ml
五、病理变化
一.基本病变
渗出性病变 炎症早期或病灶恶化、浆膜结核 增生性病变 菌量少,人体细胞免疫占优势 变质性病变 抵抗力低下,菌量多,变态反应强烈
三种病变并非独立的,可同时存在于一个病 灶中,但常以一种为主.
结核结节
结核结节:特征性病变
朗汉斯巨细胞—巨噬细胞融和而成的多核巨细胞 类上皮细胞 —大单核细胞吞噬并消化了结核菌后, 菌的磷脂成分使大单核细胞形态变大而扁平,类似 上皮细胞。
4、影响因素
结核菌的多少和毒力 接触的时间长短 个体的免疫力
四、发病机制
以细胞免疫为主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T细胞-Th1细胞)
有毒T感染过或免疫豚鼠
24-48小时
局部红肿、浅溃疡
不扩散, 脱落后自行愈合
正常豚鼠 10-14天
局部红肿、溃疡
坏死,经久不愈 全身扩散
七、辅助检查
(一)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肺结核临床 诊断的重要手段。 较易发现肺内病灶, 缺乏特异性,经 济、 方便,可作为筛查、 普查手段。
超 声:特异性好,与胸膜肥厚鉴别,常用 于胸穿定位。
胸部CT:可发现微小隐蔽的病 变
胸部CT:可发现微小病变
胸部CT:可发现隐蔽性病变,了解病变范围
AFB - Ziehl-Nielson stain
结核病变的转归
渗出
吸收消散
变质
吸收,纤维化
排出
形成空洞 肺内引起支气管播散
钙化、纤维化。
增生
吸收、纤维化
六、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发热,多为长期午后低热(afternoon fever)
1、全身症状
➢ 盗汗(night sweat): 睡时出汗,醒时汗止
Waksman,Selman Abraham
(Russia -USA)
1942年分离出链霉素
1952年获诺贝尔奖
princess Sissi
Vivien Leigh
2000年结核发病率分布示意图
全球的流行趋势
❖ 全球近1/3的人曾受到感染 ❖ 活动性病人2000万人 ❖ 每年新发病例900万人 ❖ 每年死亡约300万人,超过
注意与心绞痛、 夹层动脉瘤鉴别
2、呼吸系统症状
呼吸困难 (dyspnea)
体 征——无特异性,与病变范围有关
早期病灶小或位于肺组织深部,多无异常体征。 肺炎的体征。 肺部分实变、肺不张体征: 胸膜增厚体征、胸腔积液体征 结核性风湿症:青少年女性,常累及四肢大关节,
附近见结节性红斑或环形红斑,间歇出现。
➢ 倦怠乏力(tired) ➢ 消瘦(weight loss)
2、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cough)
多为干咳 继发细菌感染,可咳
脓痰
2、呼吸系统症状 咯血(hemoptysis)
痰中带血或咯少量鲜血 严重者可大咯血 我国咯血的首要原因,
1/3病人有,占死因第2 位
2、呼吸系统症状
胸痛(chest pain) -与呼吸有关
(283~343)比西方1968年发
现肺结核具传染性早2000多 (Nesperhan, priest of Amun
年。(东晋 《肘后备急方》)
3700-1000 BC )
古老的疾病-人类与结核病斗争的历史
Robert Koch (German) 1882-3-24 发现结核杆菌 1905年获诺贝尔奖
核
结核杆菌 感染性病变
一、定义及流行病学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 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 分支杆菌入侵机体后在一 定条件下引起慢性感染性 病变,可侵及许多脏器, 以肺部受累最为常见。
古老的疾病-人类与结核病斗争的历史
4千年前的埃及木乃伊脊柱 结核-最早的证据
我国中医认为肺痨是“传之
旁人,乃至灭门”, 葛洪
易感人群
Good condition
Natural resistance Acquired specific resistance
Bad condition
3、易感人群
自然抵抗力低:婴幼儿、老年人、贫穷、HIV感染、 慢性病、免疫抑制剂使用;
获得性抵抗力低:未接种疫苗的山区、农村、青少 年、少数民族。
其他传染病的总和 ❖ 1人/10秒钟死于结核病
二、病原学-结核分枝杆菌
(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 1、特点: (1)多形性:细长稍弯
两头钝 (2)抗酸阳性 (3)需氧,生长缓慢 (4)抵抗力强
❖四不怕
–干燥、寒冷 –酸、碱 –碱性染料 –青霉素等抗生素
❖四怕
–紫外线 –乙醇 –煮沸 –抗痨药物(链霉素、
异烟肼、利福平等)
分
类
人 型 —— 主要致病菌(90%以上) 牛 型 —— 未经严格消毒的牛奶 非洲型 —— 禽可感染,人极少 鼠 型 —— 不致病
三、结核病的传播
1、传染源: 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痰涂片抗酸阳性)
感染途径
最常见的方式:飞沫感染
感染途径
badger
消化道传播
感染途径
其他途径:皮肤接触
肺结核病流行病学 和治疗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 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华大妈听到“痨病”这两个字,变了一点 脸色,这康大叔却没有觉察,仍然提高了 喉咙只是嚷,嚷得里面睡着的小栓也合伙 咳嗽起来。
鲁迅《药》
从病名说起
肺 pulmonary
90%侵犯肺
结 tubercul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