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蒲松龄

合集下载

蒲松龄的《狼》原文及翻译

蒲松龄的《狼》原文及翻译

三一文库()〔蒲松龄的《狼》原文及翻译〕*篇一:《狼》蒲松龄【译文】《狼》——蒲松龄【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从着。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前面的那只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处境非常危急,害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野地里有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堆积在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着眼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夫面前。

很久,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

屠夫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正要上路,转身看到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以便从背后攻击屠夫。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先从狼的后面砍掉了它的大腿,然后把这只狼也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法来诱惑敌方的。

狼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篇二:狼原文译文注解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初中语文《狼》 (清·蒲松龄)详解

初中语文《狼》 (清·蒲松龄)详解

《狼》作者:蒲松龄 [清]一屠(tú)晚归,担(dàn)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原文注释1.屠:屠户。

2.晚:夜晚,晚上。

3.归:回家。

4.止:通“只”,翻译为仅,只。

5.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

甚,很。

6.惧:害怕7.投以骨:倒装,就是“以骨投之”,意为把骨头扔给狼。

以,把。

8.从:跟从,跟随。

9.复:又,再10.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11.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并,一起。

如故,跟原来一样。

12.窘(jiǒng):困窘,处境危急,困迫为难。

13.恐:恐惧,担心。

14.受其敌:遭受它们的攻击。

15.顾:看,视。

这里指往旁边看。

16.积薪:堆积的柴草。

积,堆积。

薪,柴草。

17.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

苫蔽,覆盖、遮盖。

18.乃:于是,就。

19.弛:解除、卸下。

20.眈眈(dān dān)相向:(狼)瞪着眼看着(屠户)。

眈眈,注视的样子。

相:表示偏指一方,指狼瞪屠户,非“相互”。

21.少(shǎo)时:一会儿22.径去:径直离开。

径,径直。

23.犬坐于前: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24.久之:时间长了。

25.瞑(míng):闭上眼睛。

26.意暇甚:神情很悠闲。

蒲松龄《狼三则》原文与译文

蒲松龄《狼三则》原文与译文

蒲松龄《狼三则》原文与译文蒲松龄《狼三则》原文与译文《狼三则》选自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

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

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

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蒲松龄《狼三则》原文与译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狼》第一则原文: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

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即竟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

逡巡近之,则死狼也。

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矣。

《狼》第一则译文: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

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地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跑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

(屠夫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狼》课文原文及翻译

《狼》课文原文及翻译

《狼》课文原文及翻译《狼》课文原文及翻译《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

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狼》课文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课文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狼》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狼》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狼》译文及知识点《狼》蒲松龄·清朝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占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

(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但是前面的狼又到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非常为难,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草,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

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

(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准备从隧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

(屠户)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增加笑料罢了。

注释1.屠:屠夫2.止:通“只”,3.缀:紧跟4.从:跟从。

蒲松龄《狼》三则全文及翻译

蒲松龄《狼》三则全文及翻译

蒲松龄《狼》三则全文及翻译蒲松龄《狼》三则全文及翻译蒲松龄《狼》三则全文及翻译《狼》——[清]蒲松龄其一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及走,(狼)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肉者,不如悬诸树而(明)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疑虑徘徊)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是可笑也。

译文:从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

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的窥视着屠夫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吓跑。

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我买的肉,(并不是要伤害我),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就够不着了)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垫起脚尖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于是感到非常害怕。

(屠夫因为害怕)焦虑的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查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刮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下颚,那个形状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呢。

于是由于屠夫的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其二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原文和翻译

《狼》原文和翻译

《狼》原文和翻译《狼》原文和翻译【文章导读】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狼》原文和翻译,供您参考和借鉴。

狼作者: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蒲松龄狼三则的原文及翻译

蒲松龄狼三则的原文及翻译

蒲松龄狼三则的原文及翻译狼三则·其一【作者】蒲松龄【朝代】清译文对照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标签: 寓言故事初中文言文哲理写人文言文人物译文注释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

(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走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屠夫)大吃一惊。

(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狼三则蒲松龄〔清代〕其一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
问题
你看过这部电影《画皮》吗?
你知道这部电影改编自谁的作品吗?作品集名字?你知道作者还有哪些作品吗?
《狼》
——蒲松龄
《狼》
教学目的
了解作者蒲松龄的生平经历;
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及蒲松龄作品的特点中心思想;让学生熟读本文并学习本文的生字词;
教学重点
通过对作者生平及本文创作背景的了解理解蒲松龄作品所要表达的深层思想;
熟练掌握生字词;
《狼》
content
作者简介
蒲松龄(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
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
庄人,汉族。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
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
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纵观其一生,我们可以用三苦来概括其坎坷的一生
一苦二苦三苦生活苦考试苦写书苦
《聊斋志异》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写成了此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其故居有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可见其勤奋刻苦。

评价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官虎吏狼,抨击黑暗的封建社会。


讨论
你见过狼吗?你对狼的了解有哪些?(生活习性)
如果你在偏僻的乡村一个人走夜路时听见狼嚎叫或者碰见狼,你会有什么表现,会怎么办呢?
狼的介绍
狼属于犬科动物,机警、多疑,形态与狗很相似,只是眼较斜,口稍宽,尾巴较短且从不卷起并垂在后肢间,耳朵竖立不曲,有尖锐的犬齿,狼的视觉、嗅觉和听觉十分灵敏。

每个狼群中都有一定的等级制,每个成员都很明确自己的身份, 因此相互之间,很少仇恨和打架的行为。

相反的,在围捕猎物和共同抚幼方面, 还表现出一种友爱与合作的精神。

本文写了屠户从遇狼,避狼道毙狼的经过,生动揭示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细致刻画了屠户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待像狼一
返回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活动
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熟悉文章,然后找2组同学一起开始读本文,每组人数一样,那组先读完,那组获胜,获胜组有奖励。

活用词
虚词
生字词
课后作业
熟读本文;
找聊斋志异《梦狼》篇进行课外延伸阅读;
找相关资料把文章翻译成白话文,注意
重点字词的准确翻译;
Thank you!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

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返回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
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

(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

(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

(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

(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指屠户)。

③屠自后断其股。

(指狼)。

返回
《狼》活用词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通假字)
止同“只”,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

想,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盖以诱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狼不敢前。

返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