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开国中将王近山鲜为人知的婚姻传奇

合集下载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跌宕人生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跌宕人生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跌宕人生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一定会为剧中男主角“李云龙”作战的那股“疯”劲而动容。

殊不知,作为“李云龙”原型的开国中将王近山的经历,其实比电视剧更精彩、更传奇。

这位开国中将曾因故被降为大校,后被逐出军队下放到地方农场,多年后又重返军队,他的最后一任职务定格为正军级――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王近山,原名王文善,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

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

先后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副师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还是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或是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前线,王近山都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独树一帜,屡建奇功,所向无敌。

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5月,军事科学院出版关于回忆王近山将军的文集,邓小平提了4个字:“一代战将”;江泽民题词:“杰出的战将,人民的功臣”;杨尚昆题词:“王近山同志英勇善战,战功卓著”;李先念题词:“人民的战将王近山”。

智勇双全,歼灭日军观战团和共和国的许多将军一样,王近山也是贫苦家庭出身,在革命队伍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

他中等身材、面孔白晰,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双极为和善的眼睛,嘴角常常挂着微笑,讲起话来一句一顿,口齿清晰。

就是这样一位白面书生似的将军,却有着一个与他的外表极不相称的外号――“王疯子”。

他喜欢骑着高头大马勇往直前,在枪林弹雨中谈笑点兵,打起仗来总是身先士卒往前冲,在血火交织的战场上以“王疯子”之名勇冠三军,闻名遐迩。

1943年10月,时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奉一二九师刘邓首长之命,率三八六旅第十六团从太行山回师陕北,保卫延安。

全团2000多名官兵在王近山的率领下,晓行夜宿,一路西行,很快就来到了太岳根据地边缘的临汾县韩略村一带。

前方侦察员报告韩略村村旁的公路上常有日军经过,且地势险要,非常适合打伏击。

被“私事”击倒的开国中将王近山

被“私事”击倒的开国中将王近山

被“私事”击倒的开国中将王近山作者:红潮来源:《华声》2015年第12期战功赫赫的开国中将王近山,与小姨妹传出绯闻后,坚决同结发妻子韩岫岩离婚,受到严厉处分,从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降职到河南省一个条件艰苦的农场任副场长,成为轰动一时的“铡美案”典型。

按理说。

王近山的婚变,应该属于个人私事,为什么会轰动全国、震惊中央?结缘美女护士,生下八个子女王近山,原名王文善,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

王近山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

其时,人称“小连长”。

就是这位小连长,后来却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10师副师长、八路军129师386旅769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

1937年12月,王近山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住进了129师医院。

韩岫岩是129师医院的护士,长得很漂亮,王近山住院时,钱信忠院长特地派她护理。

王近山一眼就看中了漂亮的韩岫岩,韩岫岩对王近山也是一见钟情。

一同住院的陈锡联一看男才女貌,王近山已经是师长了,又符合当时部队婚恋的规定,于是暗中牵线搭桥,两人相恋了。

一年后,23岁的王近山和17岁的韩岫岩结婚了。

解放战争时期,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王近山却总是带着当军医的韩岫岩出征,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

韩岫岩为此也吃了不少的苦头,即使怀了孕,也得挺着大肚子跟着东奔西跑,但她从无怨言。

韩岫岩对王近山,也是爱得死去活来,有着深厚的感情,生了8个儿女。

家庭变故遭处分,中将降为大校新中国成立后,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剿匪。

王近山率3兵团驻扎在重庆,经常应邀给大学生做报告。

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幽默风趣的语言,让那些大学生敬佩得五体投地。

他的风采把一个女大学生迷住了,她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妹———韩岫岩的嫡亲二妹。

此时,韩岫岩做着海军医院副院长,突然得知第三者竟是自己的亲妹妹,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在痛苦和气愤之中,她选择了等待,等王近山回心转意。

历史趣谈:“疯将”王近山在朝鲜战场上的受挫与辉煌

历史趣谈:“疯将”王近山在朝鲜战场上的受挫与辉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疯将”王近山在朝鲜战场上的受挫与辉煌
导语:“疯子”战将扬言打到美国去,不料入朝作战,却打了一个大败仗。

毛泽东深夜召见王近山:你是个常胜将军,但不能轻敌和骄傲。

知耻而后勇,王
“疯子”战将扬言打到美国去,不料入朝作战,却打了一个大败仗。

毛泽东深夜召见王近山:你是个常胜将军,但不能轻敌和骄傲。

知耻而后勇,王近山“疯劲”发作,“三调12军”,硬是拿下上甘岭,震撼全世界。

多年后,他面对电影《上甘岭》,却泪流满面……
王近山扬言:我们迟早要把帝国主义消灭,还要打到美国去!没过几个月,朝鲜战争爆发,王近山跨过了鸭绿江,真枪真炮地与美国人较起劲来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据说,在1949年年底进军大西南、解放重庆时,王近山曾经闹出过一个天大的笑话。

当时他率领12军驻进了刚刚解放的重庆,军指挥部设在仓促逃跑的国民党重庆警备司令李根固的公馆里。

这李公馆富丽堂皇,没来得及带走的金银细软扔得满地都是。

王近山一脚踏进“李司令”的办公室,电话铃就“叮呤呤”响个不停,他一接起,里面就传来一个“哈罗,请找李小姐”的奶油声音。

王近山一听就火了,吼道:“李小姐嫁人了,现在只有王爷!”说完,他“啪”地就挂上了电话。

吼罢,他还不解气,又骂了几句。

然后,他就挨个房间翻腾着,在金银细软堆里搜罗着,忙得满头大汗。

政委见状,问道:“老王,你要找什么宝贝疙瘩?”
王近山闷声闷气地答一句:“地图!”
很快,“王疯子”在金银窝里翻箱倒柜找地图的消息传到了刘伯承那里。

他嘿嘿一笑,召来了“王疯子”,故意问道:“近山,听说你很忙,
生活常识分享。

王近山中将

王近山中将

王近山中将看过《亮剑》的很多人都认为这部作品很真实,一改过去电视剧“高大全”的传统,让革命英雄的真实形象显现在荧屏上,非常感人,非常震撼人心。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亮剑》中李云龙原型,他就是:“王疯子”王近山。

王近山将军是人民解放军序列里一员赫赫有名的战将,被称为二野“两朵花”之一(另一为陈锡联)、二野的朱可夫,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战功赫赫的将军死时的职务仅仅是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许多老部下都成了他的上级,以至于老部下之一的肖永银奉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的指示写将军的悼词时,面对刺眼的“副参谋长”字样怎么也无法平静,只得找老政委小平同志叫屈,小平同志得知爱将去世的消息时半天说不出话来,末了说了一句“人死不能复生,就叫军区顾问吧。

”湖北省红安县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王近山将军于1915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其祖上是蒙古族在当地的达鲁花赤(元代地方军政长官),到其父亲时,家道中落。

将军有一个姐姐。

黄麻暴动前,后来成为中将的詹才芳到将军家乡,化装成裁缝,做暴动准备工作,王近山即是他的徒弟,只是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而已。

王近山将军人生的第一个传奇是在15岁时用牙咬着一颗子弹吓倒了地主,吃了大户。

黄麻暴动后,詹才芳身份公开,他就成了詹连长的警卫员。

多年后,职位远远高于詹才芳的虎胆将军王近山见到老上级时,一如既往地恭敬。

大家叫他“王疯子”,邓小平说,那时革命英雄主义。

近山将军“王疯子”绰号的由来得缘于一次战斗,他和一个大个子国民党兵对掐,打红了眼,结果两人一同滚下山崖,大个子当场身亡,王近山奇迹般地生还,从此,战友们都叫他----“王疯子”红军时期,四方面军的白雀园大肃反,各级干部死伤惨重。

王近山所在团只剩下团长王宏坤(55年上将,建国后的海军政委)和几个营连干部。

总指挥徐向前让王宏坤接任军长时说了句话:“现在只有你当军长了”,王把同样的话告诉了他的机枪连长王近山,让他出任团长。

对肃反、AB团极度不理解的王近山天天盼打仗,用他的话说就是:打死一个敌人就赚一个,总比被肃反强。

中共党史上的十对著名英烈夫妻

中共党史上的十对著名英烈夫妻

中共党史上的十对著名英烈夫妻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有这么两段激情洋溢的话:“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不久就要诞生了,让我们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吧!”这里所说的“成千成万的先烈”中,有许多是英烈夫妻。

以下是其中十对著名的英烈夫妻:陈潭秋与徐全直陈潭秋(1896—1943),1924年夏与徐全直结为夫妻。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原名澄,字云先,湖北黄冈人。

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毕业。

1920年参加组织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9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负责人。

后曾任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委员、武汉区执委委员长、中共安源地委委员、中共湖北区委组织部长等职。

大革命失败后,先后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山东临时省委负责人、满洲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秘书长,以及党的五届、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等职。

1933年初到中央苏区。

后曾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兼粮食部长等职。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1935年7月,被党中央派往莫斯科列宁学院研究班学习。

1939年5月奉命回国,途经新疆时,党中央电示他留在新疆,任中共中央驻新疆办事处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

1942年9月17日,与毛泽民等被投靠蒋介石的盛世才软禁。

1943年9月23日,与毛泽民、林基路被盛世才下令在狱中秘密杀害。

徐全直(1902—1934),湖北沔阳人。

早年就读于湖北女子师范,受到陈潭秋等的教育,秘密阅读了大量革命书刊,逐步成长为自觉革命者。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随陈潭秋等同志去安源煤矿工作。

1926年9月调任省立第二小学校长、湖北省妇女协会常务委员。

后曾任湖北妇女协会执行主委兼交际部主任。

1930年,时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的陈潭秋在哈尔滨被捕,她虽然处境十分险恶,但却无所畏惧,大义凛然,沉着、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周旋。

哪位战将堪称真实“李云龙”?竟是这位开国中将

哪位战将堪称真实“李云龙”?竟是这位开国中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哪位战将堪称真实“李云龙”?竟是这位开国中将
导语:《亮剑》这部电视剧的热播让李云龙这位铁血好汉、铮铮男儿深深映入观众的心里,他曾感动过无数人,也激励过无数人,所以人们便追本溯源想要
《亮剑》这部电视剧的热播让李云龙这位铁血好汉、铮铮男儿深深映入观众的心里,他曾感动过无数人,也激励过无数人,所以人们便追本溯源想要找到原型,看看中国历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抗日英雄!
相似人物一:中将王近山
相似度60%
特点:20岁当上红军师长。

王近山一直在徐向前的指挥下打仗,打起仗来不要命,人称“王疯子”。

42岁当上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

李云龙医院结识田雨以及电视中田雨好友张白露插足于李田之间的感情纠葛都取材于王近山的事迹。

王近山曾受伤入院,当时为386旅772团副团长,同时入院的还有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联。

王近山喜欢医院的院花韩岫岩,在陈锡联的撮合下,两人结为夫妇。

相似点一:打起仗来不要命
1915年,王近山出生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桃花乡一个穷苦人家,9岁就为地主放牛,13岁当长工。

性子刚烈的他15岁就和一帮小兄弟参军。

王近山打起仗来特别勇敢,第二年就从班长、排长升任连长。

在一次战斗中,王近山与敌人“肉搏”,抱住敌人滚下山崖,脑袋被尖石刺了一个深洞,自此他头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疤,洗澡都不能用劲搓洗。

就是这次战斗,他得了一个绰号——“王疯子”。

他很快被提拔为红10师28团团长。

相似点二:相近的战斗经历
生活常识分享。

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近山图文稿

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近山图文稿

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近山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近山法治周末记者高欣开国中将王近山的二儿子王岩很想为父亲写一本书,为父亲尽一份孝心。

同时,因王近山作为热播电视剧《亮剑》主角李云龙的原型而为人们所关注,王岩也想借此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王近山。

书写完后,王岩颇费斟酌地给书起了一个名字:铸魂。

这本名为《铸魂》的半回忆录、半传记小说,在2014年11月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王岩用笔名“石尚山”,将这本近百万字的作品,当作父亲诞辰100周年的献礼。

书中,王岩再现了王近山在战场上的经典战例和战场奇迹。

同时,首次正面讲述了王近山与韩岫岩的战地浪漫曲,真实记录了二人的婚变过程以及王近山被下放农场后的经历。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有责任站出来澄清对于父亲的误读曲解,也想更正一些对父亲伤害性的,甚至是污蔑的不实言词。

同时,这本书也是一份迟到的交代。

”近日,在接受《法治周末》独家专访时,王岩和王近山的小女儿王珍珍代表家人,表达了这样的态度。

用16年,重拾父亲的一生1998年的初春,81岁的韩岫岩带着儿女孙辈到八宝山公墓为王近山祭扫,纪念王近山逝世20周年。

王近山于1978年5月10日病逝于南京,终年63岁。

当时正忙于拨乱反正的邓小平直电南京军区,要求由他亲自审定关于王近山的悼词,并将“副参谋长”改为“军区顾问”。

中央军委随即补发通知,任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为南京军区顾问,丧事按大军区领导待遇办理。

南京军区破格操办了王近山的丧事。

不久,邓小平又亲自交办开国上将宋任穷等同志,将王近山的骨灰从南京家中移送北京八宝山公墓国家高级领导同志灵堂安放。

在当日祭扫回家,韩岫岩一直抬头注视着墙上王近山的照片。

在王岩的试探下,她说:“我不应该把这个谜和这些故事带走。

虽然我和他离婚了,分手了,但是我想,我有责任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王近山,告诉你们有关我和他的故事。

”从那时起,王岩便萌发了真实还原父亲这一生的想法。

宁要小姨子不要“江山”的将军

宁要小姨子不要“江山”的将军

宁要小姨子不要“江山”的将军王近山将军是人民解放军序列里一员赫赫有名的战将,被称为二野“两朵花”之一(另一为陈锡联)、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战功赫赫的将军死时的职务仅仅是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许多老部下都成了他的上级,以至于老部下之一的肖永银奉指示写将军的悼词时,面对刺眼的“副参谋长”字样怎么也无法平静,只得找老政委小平同志叫屈,小平同志得知爱将去世的消息时半天说不出话来,末了说了一句“人死不能复生,就叫军区顾问吧。

王近山将军“王疯子”绰号的由来得缘于一次战斗,他和一个大个子国民党兵对掐,打红了眼,结果两人一同滚下山崖,大个子当场身亡,王近山奇迹般地生还,从此,战友们都叫他 ----“王疯子”。

20岁时他成为红军年轻的师长---91师师长。

王近山全歼日军战地观摩团是在1942年的韩略村伏击战中,当时身为八路军新四旅旅长的王近山带领一个团和一些干部去延安,在没有向上级请示的情况下打了这一仗,到了延安,毛主席说129师有个王疯子,敢打没有命令的仗,很好!将军战功赫赫,但并非没有缺点。

在没有了硝烟的世界中,他感到非常不适应。

性格暴烈,使他在战场上多次要枪毙警卫员武安良(警卫员阻止他上前线),在建国初期,将军爱上了一个女大学生,而这个大学生竟是自己的小姨子!当年,将军的夫人举家抒国难,革命半辈子得到的是丈夫的背叛。

想不通的将军夫人给党中央写了封信,她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反映自己的想法,挽救濒于破碎的家庭。

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近山的家庭风波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先是老首长邓小平出面谈话,没用;周总理谈话,没用;他的部下也纷纷前来:“王司令,我们以前跟着你打了不少胜仗,你就忍忍吧,承认错误就什么事情也没有了,以后再慢慢来嘛”,将军把他们大骂一顿,说自己明人不做暗事。

最后,毛泽东对刘少奇说:“你去处理一下吧”。

结果,上顶元帅,下打将军的一代名将被罢官削职:开除党籍、从中将降为大校待遇,从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公安部副部长降为河南周口地区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当副场长,最可怜的就是在动身去河南的前夕,大学生小姨子在这个时候却退缩了,她受不了别人的非议,这是对将军最大的打击!一辈子流血牺牲换来的战功、地位、肩上的两颗将星都不要了,就是为了他心目中的“爱人”而今,她却跑了!就在将军准备一个人去河南的时候,他家的保姆小黄却对他说:“首长,我陪你去吧,你需要人照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开国中将王近山鲜为人知的婚姻传奇
看过《亮剑》的人,一定会为李云龙打仗和追求爱情的那股“疯”劲而动容,尤其是他和女护士田雨那惊涛骇浪般的爱情,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殊不知,作为李云龙的原型,我的父亲王近山的情感经历,其实比电视剧更精彩、更传奇。

母亲就像一只刺猬,深爱着父亲却总在不经意间将他刺得遍体鳞伤
父亲与母亲的相识,缘于父亲的一次受伤。

那是父亲在神头岭战斗中身负重伤,住进了129师医院,碰巧是母亲负责护理。

父亲一眼就看中了漂亮的母亲,母亲对父亲也是一见钟情。

一同住院的陈锡联将军,一看两人郎才女貌,便暗中牵线搭桥。

一年后,父亲和母亲结婚了。

结婚那天,父亲骑着大红马来到医院,把母亲拉上马就接走了。

当时,年轻护士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才听说母亲是去结婚的。

父亲毫不掩饰对母亲的爱,甚至有些漂亮的仗还是为保护母亲所打。

一次,父亲率部赶去延安,途中忽然听说后勤部队被敌人包围了,其中包括母亲所在的医院。

这还得了!父亲立刻率部返回解救,正巧遇上日本鬼子的"战地观摩团"。

当时通讯设备落后,请示上级已经来不及了。

眼见一块送到嘴边的肥肉,哪有不吃的道理?父亲果断部署了战斗,就像神兵天降打得小鬼子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一战,不但重创了小鬼子观摩团,也解救了被围的后勤部队和母亲。

解放战争时期,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父亲却总是带着当军医的母亲出征,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

母亲为此也吃了不少的苦头,即使怀了孕,也得挺着大肚子跟着东奔西跑,但她从无怨言。

有一次,怀孕的母亲随部队转移爬山,一不留神从山上滚下来,母亲受伤,孩子也不幸流产。

为此,父亲心痛极了,发誓再也不让母亲受到伤害。

父亲想了个绝妙的方法,为母亲设计了“豪华”的交通工具--一辆骡子拉着的平板车。

为了遮风避雨,他又在板车四周搭起了棉布帘子,乍一看,就像农村娶亲用的大花轿呢!
那段时间,母亲就坐着这辆“山寨”版的大花轿,很是“招摇”地跟着父亲南征北战。

后来,刘伯承元帅在路上碰到了,正要为这如此打眼的“大花轿”发脾气,可一听说里面坐的是“王疯子”的媳妇,说了声“哦,原来是王夫人”,就笑着打马走了。

母亲对父亲,也是爱得死去活来。

其实母亲原名叫韩秀兰,就因为父亲的名字里有个“山”字,她便冥思苦想把名字改成了韩岫岩。

也真为难她,居然一下改出了两个“山”。

可不曾想多年后,母亲竟成为压在父亲头上的“大山”!
1953年初冬,母亲生下了一个女孩儿,也就是我。

为了纪念抗美援朝胜利,父亲给我取名王援援。

虽然我已是母亲所生的第六个孩子,但母亲却仍像刚生下第一个孩子那样兴奋,因为我长得特别像大姐苏红。

苏红是父母结婚后所生的第一个孩子,却不幸于5岁时生病夭折,是母亲心中最大的痛。

一开始,父亲开心地打量可爱的我,却很快变得心事重重,沉吟良久才尴尬地说:“这个孩子,我已答应送给老朱了!”
原来,在朝鲜战场,父亲的司机朱铁民多次冒死保护父亲,父亲十分感动,便对因妻子患肾病没有生育的司机许诺:回国后再生的第一个孩子就送给他。

母亲一听惊呆了,满脸喜悦之情顿时消失,继而大发雷霆,坚决不允:“谁让你自作主张把孩子送人啦?她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父亲咬着牙,一声不吭,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再提起此事。

大家都以为父亲忘记了此事,其实一诺千金的父亲却又怎会忘了自己的承诺?于是,在我两岁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父亲将我交给了司机朱铁民:“孩子给你了,可以让她跟你姓朱,我每月给你40元钱做她的生活费。


从此,我多了一个爸爸,并改名叫“朱元”。

为了区分两个爸爸,我把他们分别叫做司机爸爸、司令爸爸。

后来我的司机爸爸说,当时父亲催他抱我走时,他都有点不敢相信,回首时,看见一向坚毅的父亲眼里竟含着泪水。

现在想来,父亲当时一定也经过了极其激烈的思想斗争,回去后和母亲也一定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虽说我被送给司机爸爸做女儿,但其实我和父母并没有分开,因为大家都住在一个大院子里,司机爸爸住前院,父母住后院。

对于父亲将我送人,我也没有一点儿恨。

因为司机爸爸和美卿妈妈对我宠爱备至,总是给我穿最好的、吃最好的,可以说,我得到了其他兄弟姐妹们没有的另一种宠爱。

但是,在母亲的心里却埋下了对父亲不可原谅的恨,从此两人之间摩擦不断。

据兄弟姐妹们说,为了表示对父亲将我送人的怨恨,母亲和父亲开始不停地争吵、赌气,母亲发誓再也不生孩子了,又是吃麝香又是用麝香,因为她听说麝香可以避孕。

父亲和母亲都是个性很强的人,争吵起来总是互不相让,越吵越厉害,脾气暴躁的父亲常常气得在家里“噼里啪啦”地摔东西……夫妻感情发生裂痕时,总是很难心平气和地交流,怀疑与猜忌也会像毒蛇一样缠上身来。

父亲喜欢跳交谊舞,母亲也曾是他最好的舞伴,但闹矛盾后母亲就不再陪他去跳舞了。

母亲不跟父亲去,可她又不甘心别的女人跟他跳,想了半天,想出一个“好办法”,就是把我小姨接到家里,由她陪我父亲跳舞。

小姨韩秀荣当时刚从大学毕业,对年轻的将军父亲十分崇拜。

父亲因为与母亲闹别扭,身边也没个说心里话的人,活泼开朗的小姨就像是沉闷的天空射进的一缕阳光,给父亲带来了光明和快乐。

可母亲看到父亲和小姨一到周末就出双入对地去跳舞,平日里两人也谈笑风生,竟开始怀疑父亲与小姨好上了,越来越厌恶父亲跳舞。

她说:“一男一女搂抱在一起,不跳出毛病才怪呢?”
父亲负过七次伤,一条腿和一条胳膊都骨折过,他穿的皮鞋是特制的,一边要比另一边高5厘米,这样才能正常走路。

母亲竟拿此来讽刺父亲:“别看他腿瘸,一跳舞就不瘸了。

”母亲误解了父亲和小姨,她更伤心,恨自己最爱的两个亲人如此对不起她。

母亲越来越不信任父亲,不论他去上班还是开会,都要严加盘问,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母亲就像一只刺猬,深爱着父亲,却总是在不经意间将他刺得遍体鳞伤,最后竟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