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影评
百鸟朝凤影评

百鸟朝凤影评01今天看完了一个很经典的电影,百鸟朝凤,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描述了唢呐匠的兴衰成败。
那时候的唢呐匠受人敬仰,每个父母都渴望孩子能够跟随焦师傅学习唢呐。
为的是一份荣耀,为的是难得一闻的百鸟朝凤。
天鸣的父亲也是这样,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没有办法实现,便将一切寄托在儿子的身上。
即便儿子不喜欢,打着骂着也要让他学唢呐。
所以天鸣刚开始只不过是一种顺其自然,一种不理解,一种孤单。
直到遇到天赋极高的蓝玉,大抵是一种不服,大抵是一种激励,加上父亲的期望,他所能够做好的不过是吹好一个唢呐。
不过是向往一个百鸟朝凤。
02再之后,师傅的选择,自己的努力,焦家班变成了游家班,唢呐匠再也不受人敬仰。
有的不过是他们说的洋乐器,是生活所迫的远离。
只是他并没有放弃过,生活不继,能够做好的不过是吹好一个唢呐,做好自己当时所坚持的本分。
即便唢呐不在受人敬仰,即便唢呐不再出现在红白喜事的现场。
师傅并没有看错他不是吗?师兄弟中,也只有他坚持了唢呐。
只有他,日日夜夜陪伴在师傅的身旁。
没有那么多自己的愿望,只是想要传承一个唢呐,只是想要吹好一首曲子。
不曾想过出去闯荡,不曾想过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梦想,大抵只是年轻时的坚持,吹好唢呐。
就像是自己拜访师傅时高兴难抑,酒酣三旬后的唢呐曲。
就像是那个滴血的唢呐,不绝的鸣唱。
就像是那个被卖了的老牛,置办成了一套全新的唢呐。
就像是那最后的一捧黄土,最后的百鸟朝凤的独奏。
03唢呐王的逝去,或许自那之后,再也没有了唢呐匠的传承。
没有一个人会像那个穿着白衬衣的小孩子一样,日日夜夜的练习,只是为了吹好唢呐。
没有一个人会像那个小孩子一样,没有那么多的贪念和梦想。
最多的,只是吹好唢呐,即便唢呐匠不再受人敬仰。
没有人会像当时的人一样,最大的心愿就是百鸟朝凤。
就是有生之年,只是为了听一曲唢呐,只是为了那乡亲里的荣耀。
没有人会那么选择,选择一个不值当的道路。
每个人都要为了生活,为了生活奔波。
为了生活放弃自己所坚持的一切,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生活。
《百鸟朝凤》影评观后感

《百鸟朝凤》影评观后感《百鸟朝凤》影评观后感一个业余的影评。
作为一个电影,不冗长不啰嗦,起承转合,矛盾冲突,有美好的平铺直叙,有深入人心的高潮部分,人物个性都表现得非常透彻。
因为是小事件,小背景,少人物。
所以在不到两小时的叙事过程中,能够非常淋漓尽致地讲完整个故事。
人物很少。
主要人物,焦三爷,游天鸣。
设计剧透我就不要说具体情节了。
通过很多细小的细节,陶泽如老师精准地表现出了一个秦川唢呐匠人外冷内热的个性。
我不知道唢呐是否八百里秦川特有的文明,因为在我小时候,家乡的丧葬婚庆等红白喜事上,也常常听到唢呐声。
基本上如果不是爷爷奶奶辈儿的,都会忍不住抱怨一句,有点儿吵。
唢呐对于现代人来说,不是那么具有吸引力的乐章。
现代人的耳朵吃惯了山珍海味,对陈旧而相对西洋管弦乐来说比较单调的唢呐乐,确实是难免厌倦。
当然你摆出女子十二乐坊这样也是由多种乐器合奏的场面,那未必就会逊色了。
百鸟朝凤讲述的就是受人尊敬的唢呐行业和唢呐艺术逐渐被社会淡忘,走向下坡路的一个故事。
有很多挣扎,很多值得一提的部分,篇幅有限不说了,只说我最喜欢的陶泽如老师的表演部分。
=======分割线之内含有大量剧透慎点=============一开始,焦三爷坐在太师椅上受人行礼,再行吹奏。
对于百鸟朝凤这种别具意义的曲目,从不轻易吹奏的硬规矩,也执行得相当彻底。
这曲子只有十分德高望重的人,才能享用,这个原则,焦三爷跟天鸣的父亲以及X庄村长的儿子,都在不同的场合强调过。
天鸣的父亲曾经说,上次听到,还是十年之前。
这说明它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并受人尊敬的原则。
X庄村长的儿子曾经跪下来,不惜重金求焦三爷为自己故去的父亲吹奏一曲百鸟朝凤,而焦三爷权衡过后,认为这位老村长排挤其他姓氏的人并不具备德行,所以坚决拒绝了。
所谓大道无形。
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
很难准确地描述焦三爷秉承的唢呐艺术之道,但是他对于唢呐的追寻,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唢呐的保存和维护,对于唢呐艺术的传承,和对弟子们德行的评价和判断,就是一种求道的过程。
《百鸟朝凤》影评(二)

《百鸟朝凤》影评《百鸟朝凤》影评好久不看电影了。
上午与同事在办公室喝茶聊天,一位美女说,刚看了一部电影,流了不少泪。
啥片?吴天明生前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百鸟朝凤》,票房虽然很低,但值得一看。
搞笑的电影我向来不屑一顾,而对催人泪下的电影情有独钟。
2016年5月12日,著名制片人方励在直播平台上下跪磕头,向全国影院经理为《百鸟朝凤》争取排片,呼吁他们给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一个机会,同时也跪求网友帮忙传播扩散,支持这部吴天明导演的绝唱之作。
虽然大学毕业后电影看得少,但吴天明还是知道的,他曾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执导过《老井》,算得上是张艺谋的恩人。
为了支持中国的电影事业,我应该去看。
同事帮忙一查,今晚7点附近影院就有演,于是当场决定晚上与妻去看看。
可坐几十号人的小电影厅,连我们才五位观众。
更好,可以静静欣赏。
电影一开始,八百里秦川的苍凉空旷,人物的朴实无华就震撼了我,我知道这就是我想看的那类电影,它不会让我失望。
观后,我的评价只有4个字:流泪,震撼。
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1982年,一个13岁的小男孩游天鸣被爱好唢呐的父亲逼领着去找邻村的唢呐师傅焦三学艺,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游天鸣练就了高超的唢呐技艺,并成为师傅的接班人,游家班取代了焦家班。
然而随着年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传统技艺越来越被人冷落,不仅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而且难以为继。
一代唢呐王焦三带着对传统技艺的不舍含恨去世,游家班艺人纷纷外出打工。
技艺的传承者游天鸣何去何从?电影没有给出答案,将沉重的思索留给了观众。
可以想见,这部电影的拍摄成本应该不会很高,从这方面来说,不仅不能算是人们常说的大片,连中片都不算,顶多算是小片,但如果从思想性、艺术性来说,它却算得上巨片,它给人思想上、灵魂上的震撼是巨大的,怪不得同事会流泪,我的双眼在90分钟内也始终是湿润的,自己仿佛经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
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展,外来文化越来越冲击国门的今天,传统技艺、传统文化何去何从?是眼睁睁地看着它们从我们面前消亡,还是尽力去保护,继承并发扬光大?这是每一个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国人应该深思的问题。
《百鸟朝凤》影评

《百鸟朝凤》影评2016年5月的国产荧屏因为《美国队长3》的上映国产片似乎都没有整出多大动静,如果不是方励的一“跪”,相信很多人到现在还不知道《百鸟朝凤》是一部电影。
以下是作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评论栏目带来的《百鸟朝凤》影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百鸟朝凤》票房惨败给了《美国队长3》方励下跪只为增加排片量?“电影讲的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200多人的志愿团队干了8个多月,却只有1%的排片。
”——方励对于电影的惨淡排片很是无奈方励是谁?方励作为北京劳雷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曾经参与制作过电影《苹果》、《观音山》、《二次曝光》、《后会无期》、《万物生长》等关注度极高的文艺片。
方励的北京劳雷影业有限公司是电影《百鸟朝凤》的联合出品方之一,据悉方励也是受了导演吴天明女儿的委托为这部影片做宣传,更像是一种“义工”的身份,不过他独特的宣传方式也让很多人好奇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部怎样的电影,值得他用磕头来换排片量?其实,不光是方励,范冰冰、韩寒等多位影视圈里的明星都在网上给这部电影做宣传,不过,尽管口碑爆棚,但是《百鸟朝凤》票房还是惨败给了《美国队长3》这样的外来大片。
辣么,《百鸟朝凤》究竟是怎样一部电影呢?这部电影是一部典型剧情类艺术片,讲述的是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发生的感人故事,表达了中国传统唢呐文化逐渐在被历史洪流当中消失的无奈与反思,是一部很纯粹的艺术电影。
电影《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很多人对于吴天明导演的作品不陌生,他曾经凭借《人生》获得了第八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此后《老井》、《变脸》等多部电影获得多项大奖,2013年吴天明凭借电影《百鸟朝凤》在第22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获得了评委会特别奖,但是让人遗憾的是2014年3月吴天明去世,而《百鸟朝凤》也成为了他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
《百鸟朝凤》影评教师评语

《百鸟朝凤》影评教师评语《百鸟朝凤》影评教师评语1《百鸟朝凤》,也称《百鸟朝王》、《仪凤图》等,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也是用唢呐演奏的传统经典曲目。
它以奔放热忱的旋律和用唢呐模拟百鸟争鸣和唱的欢跃情景,表现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抒发人们美妙欢快的心情。
一般在结婚等喜庆的日子里演奏,代表吉利、幸福!乐曲开头,由唢呐吹出一个长音后,接着是呈现百鸟齐鸣的引子,然后是一段欢快的旋律,接着便是在固定曲调伴奏下各种鸟的争相鸣叫声,情趣盎然,形象鲜亮。
使用快速双吐的演奏技巧,和气息长时间不断的长音衬腔,音乐高潮迭起。
尾句再次百鸟齐鸣,与引子相照应。
专心去感受,使人沉醉!随着乐曲的声响—————山谷中飞出一只小鸟,它漂亮动人的景象在我眼前出现,它的羽毛是那样的光荣夺目,光明的眼睛,动听优雅的飞行姿势,仿佛仙女飘过。
当音乐高潮起伏时,你会觉得似乎愈来愈多的鸟儿从山谷丛来直插云霄,自由的飞行在广漠的天际,如同在空中漂移的小白云朵,吉利漂亮!这来自山谷的鸟儿们聚拢在一起,连同捡来的食物,一同飞往西边。
虽然一路坎坷,它们不畏艰险,朝着凤凰呆的地方,向鸟中之王飞去……。
由于,每当凤凰生日之时,四周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庆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传奇凤凰以前也是一只不起眼的小鸟,羽毛也很寻常。
但它特别勤劳,别的鸟儿吃饱了在玩,它却从早忙到晚,不停的采集果实,贮存食物。
果真,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找不到食物,饿的头昏眼花。
这时,凤凰翻开山洞,把里面的食物拿出和大家共度难关。
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众鸟儿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美丽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荣刺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全都推举它为鸟王。
当音乐接近尾声了,我仿佛还在回味这感动人心的奇妙旋律————。
是啊,百鸟朝凤唢呐演奏—————它的艺术至今到达最高的境地,也是艺术家们不断精益求精的经典佳作。
音乐是美妙的,它使人沉醉憧憬。
假如生活像漂亮的项链,那么音乐就是那灿烂的珍宝,我将终身与艺术相伴!《百鸟朝凤》影评教师评语2知道这部片的时候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多关于它的报道,特殊是在在方制片下跪之后各种报道越来越多。
《百鸟朝凤》影评

《百鸟朝凤》影评《百鸟朝凤》影评《百鸟朝凤》影评篇1当酷炫的特效、明星的面孔越来越多地成为电影卖座的噱头,对文化的思考与关照在电影里越来越不受欢迎。
这种现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心浮躁的产物,是中国电影的悲哀。
令人含泪欣喜与感激的是,总有一些导演依然坚守着初心在认真做电影。
《百鸟朝凤》,便是这样一部透着深深的人文关怀的电影。
唢呐,在中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它。
唢呐经历了”百鸟朝凤“的繁荣。
那个时候,不只是唢呐,所有的“匠人”都印掌握一门手艺而格外受人尊敬。
鼎盛时,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面前跪倒一片孝子贤孙。
而吹奏的人数与曲子——四台、八台、与百鸟朝凤,更是显示了亡人的品德好坏和排场大小。
百鸟朝凤是对亡人品德好的至高评价,更是对唢呐匠品德与技艺的至高评价——只有德行高技艺好的徒弟才能得到师傅的真传,学习这首曲子。
于是村里的人们都以能学上吹唢呐为荣,更以能得到吹奏百鸟朝凤为荣。
村民对吹唢呐人的推崇,唢呐匠收徒的苛刻,都使唢呐这门技艺让人仰视。
小时候的天鸣便处在这样一个时代。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焦家班的解散游家班的建立,社会也在悄然变化。
西洋乐器的涌入与歌舞相间的表演形式吸引着民众的眼球。
不管是因为一时好奇还是持久的吸引,唢呐这门技艺,便真的从受人冷落,到慢慢无人问津。
外在人们的不闻不问,唢呐匠自身的养家糊口难以实现,都以必然之势使唢呐这门传统技艺在不可阻挡地走向没落。
主人公焦三爷与游天鸣对唢呐文化的坚守与挽救,可敬、可叹!唢呐不能再养家糊口,反而成了耽误挣钱与生活的累赘,唢呐匠纷纷自寻出路。
焦三爷和天鸣一个一个将匠人们请来,也已经挽救不了没落的大势。
再凑齐8个人合奏的“8台”已经实属不易,所有的努力也许并没有效果,但是匠人自身的坚守,淳朴的不能将“师父的师父的师父”流传下来的技艺就这样丢掉的“匠人精神”支撑着这门技艺。
然而盛极而衰是必然之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守更然焦三爷显得悲壮。
最后一曲”泣血“的”百鸟朝凤“也是唢呐匠人们的最后一曲悲歌。
百鸟朝凤影评800字

百鸟朝凤影评800字百鸟声音汇聚不是单纯的唢呐,是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影片《百鸟朝凤》讲述的是焦三爷对唢呐艺术的执着与追求,更是一种热爱。
导演吴天明拍摄的《百鸟朝凤》再一次展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深沉思索。
其影片特点在《老井》,《人生》等一系列都能体现他对人生或者社会的思考。
时代变迁与传承艰难变迁的冲突。
作为一种艺术,无论在是丧事或者喜事都要用唢呐吹几首小曲。
游天鸣,蓝玉同是焦三爷的弟子,却是天差地别。
脑袋不怎么灵活的游天鸣继承焦三爷的衣钵。
一种对艺术的热爱,决定他是否能在这一行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游天鸣这一名字象征着一种艺术——信天游。
艺术传承之下,是年轻人对艺术兴趣趣味渐渐丧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京剧。
此影片所宣传的,就是对快要失传一种艺术的沉思。
一唢呐奏响白百鸟的歌声一齐来到。
却是悬空运气吹羽毛、不换气吸满瓢水、芦苇杆吸河等一系列让人烦的练习,或许才能换来的。
吹唢呐容易,练习唢呐的人却是无尽的孤独。
就像游天鸣真正的喜欢唢呐吗?为了能够有生存之道他不得不从小听母亲的话去学。
无意中听到师傅,吹唢呐时,那荡气回肠的乐声,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最终才成功继承焦三爷衣钵。
吴天明在追求真实感时,要求演员亲自学习唢呐,下乡去请教才展现出了那种唢呐的真实感。
《百鸟朝凤》却是一直不瘟不火,始终处于不受观众热爱之中,其根本原因没有符合观众胃口。
《百鸟朝凤》的“主角”是唢呐,在时代快速发展,流行音乐、新媒体等的发展下,人们对唢呐的喜爱却是少之又少。
这一点还源于对受西方乐器的影响,而中国传统的乐器却不受到国人的重视。
《百鸟朝凤》影片一出,甚至在电影院排片都是一种极为困难之事。
显而易见的是,传统文化渐渐被取代,剩下的只是留存与博物馆的历史。
在这一点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看出,来找焦三爷学习唢呐的人少而又少,真的是难吗?是对唢呐产生不了兴趣,即使来了也会像蓝玉一样最终退缩千里之外。
《百鸟朝凤》引申而出的,更是中国年,那些优秀传统艺术正在走向失传的深渊。
百鸟朝凤影评

《百鸟朝凤》中的精魂--------坚持坚持,是匠人得以成为匠人的本钱。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学徒游天鸣和艺人焦三爷对唢呐的执着追求。
在无双镇,唢呐班子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不止平时大家自个儿吹乐呵乐呵,更重要的是在红白喜事上都需要唢呐班子来吹响,特别是在白事上,它吹响的不止是对逝者的哀恸,更是对逝者人品的评价。
片名《百鸟朝凤》是唢呐曲子中难度最高,最为经典,最显荣耀的曲子,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配得上它,也只有最踏实,最能把唢呐吹到骨子里的人才有机会学习吹这支曲子。
一支黄土高原上的唢呐班,一首《百鸟朝凤》的衣钵和唢呐王的称号,从惶惶千年的古老时光中传到焦三爷和游天鸣这一代,似乎有点传不下去了。
唢呐王焦三爷收了两个小徒弟:游天鸣和蓝玉,最后三爷把唢呐班主的位置和学习《百鸟朝凤》的资格给了天鸣,焦家班变成了游家班。
焦三爷是焦家班的班主,整个无双镇只有他会吹《百鸟朝凤》,但是年事已高的他还没有找到接班人,直到天鸣的到来。
三爷说了:“这把唢呐,从我师爷的师爷的师爷手上传下来,现在我要传给一个不仅唢呐吹的好,更是把唢呐吹到骨头里面的人。
”在三爷的眼里,一代一代人过去,总有天才和庸才,但更重要的是要让能坚守衣钵的人来掌舵,这香火才不会断。
游天鸣没有辜负三爷的期望,在最难的日子里,只有他一个人顶住外面世界的诱惑,像扛着一面旗一样,站的如此直,如此让人心疼。
其实天鸣一开始并不乐意学唢呐,可是拗不过父亲,又见不得父亲失望,才坚持着一步一步学习直至完全爱上唢呐。
我记得天鸣的父亲为了让天鸣进焦家班,骂着打着踢着让他喊出声证明自己有天赋。
我记得天鸣练习了一个多星期终于第一次用细而长的管子将湖里的水吸上来时兴奋地跑去告诉焦三爷,三爷面无表情地砍了一根更长的比他还高出一头的管子递给他让他继续吸。
我记得下雷雨天鸣也还是站在湖边练习吸水,急得师傅和师娘满山遍野地找他。
看上去严酷的焦三爷还把自己头上的箬笠戴到天鸣头上。
我记得焦三爷将唢呐交到天鸣手上嘱咐他“唢呐离口不离手”,天鸣特别小心地把唢呐装进布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承与逝去之间的无限感动
—评《百鸟朝凤》的主题意蕴影片《百鸟朝凤》是由吴天明指导拍摄。
影片通过围绕唢呐展开情节,游天鸣在其父亲的逼迫下拜师学艺,对于他一无所知的唢呐,其中寄托着其父从小的愿望以及对他予以的期望,从一无所知到视如珍宝,学艺的艰苦历程练就了他使他最终成为游家班的班主,在他接手后的一次出活中遇到了洋乐队,面对洋乐队的冲击,游天鸣该如何选择。
一个时代,一种特点。
而唢呐便是游天鸣生活时代的一个特征,唢呐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多的是一种地位,是一种荣耀。
在七八十年代唢呐匠备受尊敬,而百鸟朝凤更是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配享用。
导演通过对焦三爷以及游天鸣两代唢呐匠的刻画,他们的坚守与执着引人深思。
焦三爷一生收徒无数,他一直在寻找着的是能够接手焦家班的人,在他得知自己肺癌晚期时,他让天鸣将自家的黄牛卖掉,想着的不是给自己看病,而是要为天鸣置办一套新的家伙,想着让他将游家班撑下去。
时代的变迁,唢呐已不再受人重视,而天鸣则一直遵守着当初的誓言,对唢呐忠贞不渝,给他带来的只有对世道的深深无奈。
时代的飞速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发展的
必然。
在游家班出活参加一场葬礼时,后景中焦三爷身后的那个大大的奠字像是在为唢呐自己即将逝去而祭奠,前景中焦三爷在吹奏着百鸟朝凤血从唢呐中流出,百鸟朝凤只能用于白事,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配享用,这不仅仅是在为已逝去人的祭奠,更多的像是唢呐在为自己即将退出这个舞台而演奏,随着时代的变迁,唢呐必将退出这个舞台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焦三爷在吹唢呐时吐的血是为唢呐在极力挣扎着,坚守着。
唢呐的消失将是时代的损失,反映出时代的悲凉。
有些事情注定艰辛的,导演运用隐喻蒙太奇来展示出唢呐发展过程的艰辛。
焦三爷去世后,天鸣在他坟前吹奏这唢呐,焦三爷那沉重的背影渐渐远去,以及身后那蜿蜒的小路构成s型构图,展现出唢呐发展过程的艰辛与必将由盛转衰的命运,加之忧伤的唢呐声为影片增添了一丝悲凉,引起人们深思。
时代进步,不少传统的文化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当今的时代,需要更多的像焦三爷以及游天鸣那样的人来坚守。
导演通过对人物塑造与刻画,升华了影片的主题,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