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理论(超全)
感统理论

感统训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欧美,日本等城市化发展较早的国家,问题儿童日益严重,经数百位专家共同研究,终于1972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J.Ayres )首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
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视、听、嗅、味、触、前庭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感觉统合不足或感觉统合失调就会影响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器官及身体的协调发挥,引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目录感统训练感统训练-现象及原因感统训练-感觉统合的概念(一)前庭感觉是人类学习的枢纽(1)视觉不平顺(2)听觉识别不足感统训练什么是感统训练?能起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分几个方面来回答:1、儿童成长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原因2、感觉统合的概念3、感觉统合失常的表现4、感觉统合失常的生理基础5、感觉统合不足的危害6、感觉统合不足的对策感统训练-现象及原因青岛好时光感统训练师认为,下列现象是一般儿童发展中容易产生的问题,不是病症,这是人类小家庭制度及活动空间少的后遗症,也是世界性的问题,感觉统合可以提供您解决及预防方法。
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毫无原因惧怕某些学科,心理障碍多看似聪明,却胆小不敢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容易跌倒或撞墙咬手指或无法戒除奶嘴笨手笨脚,容易受挫、缺乏自信写字无法在框内,笔画经常颠倒固执,脾气暴躁发音不佳,语言发展缓慢粘人、爱哭、性情孤僻慢坐立不安,姿态不良,无法安静挑食、偏食、餐饮习惯不佳静喜欢爬高,却不敢走平衡木怕别人碰触身体,容易吵架爱旋转游戏,过久而不会晕眩眼睛容易酸,讨厌阅读1970年欧美、日本先进国家,问题儿童日趋严重,经数百位专家共同研究,终于1972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提出感觉统合失常学,认为是小家庭结构造成婴幼儿感觉学习不足。
爱尔丝认为最主要原因有:胎位不正所产生固有平衡失常;活动空间太小,爬行不足所产生前庭平衡失常;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早产或剖腹生产,造成触觉学习不足;祖父母采用传统方式,要求太多或太放纵;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保护过度或骄纵溺爱,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延误矫正,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经过多年的课程实践和理论研究,聪明树感统训练专家得出如下结论: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要求太多,加上剧烈竞争的教育方式亲子关系僵化和紧张而引起的感觉统合不足,由于感觉统合不足引发的学习、生活、活动障碍的问题愈来愈多。
感觉统合理论介绍

感觉统合理论介绍感觉统合术语是由ShrttinhyotC.S(1960)LashleyK.S(1960)提出的,并广泛地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
AyresA.J根据对脑功能研究,1972年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Integration Theory)。
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
一般人的概念感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吸嗅觉,但实际上人类生存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却是触觉、前庭觉及运动觉。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
前庭平衡觉是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碳酸钙结晶体)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位,及保持身体的平衡。
运动觉(又称深感觉)是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的感觉,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
人类的各种感觉学习贯穿了人的一生,简单地讲,这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
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
感觉统合学习的最关键期是7岁以前,因为在这期间,人类的大脑发展特别快。
大脑的学习有赖于身体感觉的输入,学习后的大脑则发挥其指挥身体及感官的能力。
由于大脑、身体及感觉器官的神经体系是非常复杂的,所以需要统合,如果这一能力不足,就会造成大脑、身体及感觉器官的学习混乱,产生感觉统合失常的现象。
这种学习在婴幼儿期几乎已经打下了80%的基础。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都市化生活使活动空间的减少,户外活动减少,独生子女群体生活的不足等等)使婴幼儿期的感觉学习明显不足,尤其是触觉、前庭平衡觉及运动觉的学习。
因此感觉统合失常的儿童越来越多。
我国的有关研究表明在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常者占10-30%。
感觉统合失败的罪魁祸首,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
感觉统合不足造成的行为失常: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严重害羞等,一直捆扰着老师和家长。
《感统的基础理论》课件

触觉训练
触觉训练是指通过刺激触觉感受器来 促进感觉统合的过程。
触觉训练有助于提高皮肤的敏感度和 触觉分辨能力,缓解触觉过敏或迟钝 的问题。
常见的触觉训练包括按摩、刷擦、挤 压等活动,以及使用各种触觉刺激工 具。
触觉训练对于治疗自闭症、学习障碍 等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视觉训练
视觉训练是指通过刺激视觉感受器来促进感觉统合的过 程。
协调性。
感觉
运动输出
大脑皮层发出指令,通过神经 传导至肌肉和骨骼,产生动作
和运动。
语言输出
大脑的语言中枢将感觉信息转 化为语言或文字,进行表达和 交流。
情绪反应
大脑的情绪中枢对感觉信息进 行评估,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 。
自主神经系统反应
调节内脏器官和腺体的活动, 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感觉反馈
前馈
感觉统合能力
是指个体在感觉统合过程中所表现出 来的适应性和协调性。
感觉统合的重要性
促进认知发展
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 的基础,良好的感觉统合能力有助于 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 力等。
增强身体素质
提升心理健康
良好的感觉统合能力有助于减少儿童 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增强其自信 心和适应能力。
。
适应性反应
感觉统合过程是一个适应性反应 的过程,个体根据自身的感觉输 入和环境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
行为和反应方式。
PART 02
感觉统合的构成要素
感觉输入
01
02
03
04
视觉输入
通过眼睛接收外界的视觉信息 ,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听觉输入
通过耳朵接收外界的声波信息 ,如声音的音调、音量和音色
感觉统合理论

感觉统合理论理论为实践做基础,通过理论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成人的感觉也是孩子感觉的一部分,成人的一些感觉统合失调也会影响孩子们的感觉判断。
孩子现目前形式:说话不流畅任性紧张退缩不合群做事拖拉胆小多动成绩差注意力不集中丢三落四。
感觉统合:一、感觉的三大系统(一)感觉统合理论感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二)感觉的基本任务:(1)获取我们日常生活所需的信息,帮助我们生存;(2)确保我们在安全无虞,帮助我们积极融入社会;感觉(刺激)对我们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三)感觉统合的三大系统:前庭觉、本体觉、触觉。
(四)触觉—是神经体系的营养触觉是指通过分布在全身皮肤上多种不同的感受器,提供外界物质的材质,形状、体积,温度,以及感受疼痛,压力等方面信息的而产生的感觉。
触觉系统是最先发育,最早成熟的感觉系统,也是最基本的,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感觉系统。
触觉在怀孕26周就开始了,孩子在出生后做足够触觉按摩可以形成孩子后来发展的本体觉。
1、两大神经路线传递讯息:一条是传导振动和重压的触感,与促进稳定、探索活动、计划行动和执行动作有关另一条传导痛觉、温度觉、轻碰的触感,与执行保护,反射动作有关。
2、触觉的两个基本功能:——触觉防御(保护)系统——触觉辨别系统(早产儿按摩实验:触觉按摩可以促进触觉发展。
哈洛猴子实验:抚触可以促进婴幼儿生长,情绪的稳定,体重增加,减轻焦虑.)3、触觉又分为触觉敏感与迟钝(幼儿园小事件,敏感的表现,迟钝的表现,)触觉敏感:(1)对衣服和鞋挑剔(2)排斥洗发(3)挑食、偏食(4)粘人、喜欢跟着固定的照养人(5)爱哭、胆小、不敢表现。
(6)怕黑、不敢一个人睡觉(7)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分心。
(8)不喜欢粘粘的东西沾在手上,衣服裤子或是鞋,有一点湿都觉得不能接受。
触角区辨力发展不足:(1)反应慢,动作不灵活,笨手笨脚。
(2)经常撞伤自己,自己却不知道。
(3)不怕痛,不会控制自己用劲,常把别的小朋友弄得很生气。
感统理论概述

感觉统合
感觉输入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触觉 本体觉 前庭觉
回馈
行为输出 注意力 学习能力 在环境中移动 与他人互动 自我控制 自我信心
感觉统合的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感觉通路的建立 第二阶段--感觉动作的发展 第三阶段--身体形象的认识 第四阶段--知觉运动的形成 第五阶段--认知学习的产生
快 • 6.7岁时,幼儿脑重约为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水平。个体大脑各 • 区成熟的路线为:枕叶一颞叶一顶叶一额叶。到幼儿末期,大脑皮 • 质各区都接近成人的水平,7岁时连发育最晚的额叶也基本成熟。脑 • 的发育在婴幼儿期基本完成。
感觉统合理论概论
感觉刺激(视、听、嗅、味、触对大脑神经元的影响 在多刺激因素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这个时候脑神经 连接网络数,比一个在缺少刺激因素环境下成长的 孩子的脑神经连接网络数会多出25%,这就是两个 孩子智商差异的原因。(用进废退)
• 保健功能 • 如果一个人的感觉统合很好,他就能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
人就会产生胜任,满足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感觉。
• 大脑的发育
• 1.大脑只能在使用中成长虽然遗传对人的生理结构起决定性作用,但 • 后天的环境对人的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神经元则在后天经历刺激 • 后才能相通。未彼此连接、未经使用的脑细胞则被“废弃”、 “淘 • 汰”,也就是说不用的脑细胞便会自然死亡。只有在适当的外界刺 • 激下,通过对脑神经通路的不断强化,才能永久性地形成大脑神经 • 网络。同时髓鞘形成的过程开始出现。 • 2.脑的发展在婴幼儿期基本完成出生后短短的一年内,脑重量增加最
感觉统合理论概述
大脑生理基础
• 1.脑网络决定人类身体的功能和行为的质量 • 2.规格不同,质量和功能就会不同 • (1)两台外形相同的主机,一台内装全以高规格零件配
感统知识点总结

感统知识点总结感统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感知和了解周围的世界。
感统知识点包括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感觉信息的传导与加工、感知心理学、感觉障碍与调节等内容。
以下将从感觉器官的结构功能入手,系统地总结感统知识点。
一、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 视觉器官视觉器官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它负责我们感知和了解外部世界的信息。
人的眼睛是视觉器官的感受器官,眼球内有视网膜,视网膜上有许多感光细胞,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它们负责光的感受并将光的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
然后,经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最终形成视觉感知。
2. 听觉器官听觉器官是人类感知声音的器官,它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负责声音的引导和集中,中耳负责声音的传导和放大,内耳则是声音的感受和转化器官。
内耳中的耳蜗包含了感觉细胞,当声音进入耳蜗时,会激发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最终形成听觉感知。
3. 嗅觉器官嗅觉器官是人类感知气味的器官,它包括鼻子和鼻腔中的嗅粘膜。
当气味分子进入鼻腔时,会刺激嗅粘膜上的嗅感受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嗅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最终形成嗅觉感知。
4. 味觉器官味觉器官是人类感知味道的器官,它包括舌头上的味蕾。
当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解在口腔中时,会刺激味蕾上的味觉感受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舌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最终形成味觉感知。
5. 触觉器官触觉器官是人类感知触觉的器官,它包括皮肤上的各种感觉细胞。
不同的感觉细胞负责不同的触觉感受,比如压力感受、温度感受、疼痛感受等。
当皮肤受到外界刺激时,会激发这些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皮肤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最终形成触觉感知。
二、感觉信息的传导与加工1. 感觉信息的传导感觉信息的传导包括两个环节,即感受器的感受和神经元的传导。
感受器是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它接受外界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感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
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理论

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理论(一)何谓感觉统合?l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这一观点是由美国南加利佛尼亚大学的Jean Ayres于1969年提出的。
l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中形成有效的组合过程。
即个体在特定的环境内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l感觉统合的功能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单纯的各种感觉发展到初级的感觉统合,即身体双侧的协调、眼手协调、注意力、情绪的稳定及从事目的性活动,进一步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即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强,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不断发展等。
1、组织功能2、检索功能3、综合功能4、保健功能(二)何谓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是指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有效的组合而产生的一种缺陷。
感觉统合失调又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Neurobehavioral Dysfunction),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问题,多发生在5、6岁至11、l2岁的儿童身上。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l 神经系统接收身体内外传来的感觉刺激,产生认知,反应身体的姿势、动作、计划,并协调情绪、思想、记忆以及学习,是为感觉统合的过程。
l 感觉统合能力不佳所造成的学习能力不足,主要的原因:(1)感觉和知觉信息相互不协调(2)动作所产生的感觉信息无法和知觉有正常的统合机能(3)前庭及固有感觉不良Ø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大脑半球,一个较小的小脑,脑干、脊髓以及分布于全身的许多神经。
每一项构造包含许多神经细胞,成为神经元;每一神经元有一根纤维主管传导信息。
把信息从身体传到大脑内的神经元,称为感觉神经元;而把信息传至肌肉及内脏的神经原,称为运动神经元。
感统理论(超全)

感统理论(超全)感觉统合就是指大脑将从身体各感官传来得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得组织分析、处理,做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与谐有效地运作。
大脑得不同部位必须经过统一协调得工作,才能完成人类高级、复杂得认识活动,包括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概括与理解能力。
当大脑对感觉信息得综合发生问题时,就会使机体不能有效运作,称为感觉统合失调,主要分为平衡统合、触觉统合、本体感统合、视觉与听觉统合五大方面.对于感觉,人们一般比较关注视觉、听觉与嗅觉,但实际上人类自下而上需要得最基本而且最重要得感觉就是触觉、前庭平衡觉与运动觉.触觉就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得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得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得感觉。
前庭平衡觉就是利用内耳得三对半规管及耳石来探索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得方位及身体得平衡.运动觉(又称深感觉)就是来自我们身体内部得肌肉、关节、韧带得感觉。
它就是了解肢体得位置与运动得感觉。
人类得各种感觉就是大脑与身体相互协调得学习过程,几乎有80%得学习就是在婴幼儿时期进行得。
因此,应该重视孩子得早期运动能力训练。
若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现象时,会对孩子今后得学习、生活、活动带来不便,因此家长应对这方面加以重视。
感觉统合训练就是通过特殊、专业得器械,配上特殊设计得活动刺激矫正失调孩子得神经系统得不协调现象。
感统训练得作用感觉统合训练得关键就是同时给予儿童视、听、嗅、触、关节、肌肉、前庭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儿童注意力集中程度、运动协调能力与提高学习成绩等都具有明显效果。
一、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神经生理抑制具有改善作用。
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通过改善儿童得手眼协调能力,使运动速度与稳定性都得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得协调能力增强。
感觉统合训练对提高儿童精细操作能力、视觉辨别能力与反应能力均有明显作用。
二、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协调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运动平衡能力差及动作不协调效果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从身体各感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的组织分析、处理,做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
大脑的不同部位必须经过统一协调的工作,才能完成人类高级、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概括和理解能力。
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综合发生问题时,就会使机体不能有效运作,称为感觉统合失调,主要分为平衡统合、触觉统合、本体感统合、视觉和听觉统合五大方面。
对于感觉,人们一般比较关注视觉、听觉和嗅觉,但实际上人类自下而上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是触觉、前庭平衡觉和运动觉。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
前庭平衡觉是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来探索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位及身体的平衡。
运动觉(又称深感觉)是来自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韧带的感觉。
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
人类的各种感觉是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几乎有80%的学习是在婴幼儿时期进行的。
因此,应该重视孩子的早期运动能力训练。
若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现象时,会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活动带来不便,因此家长应对这方面加以重视。
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特殊、专业的器械,配上特殊设计的活动刺激矫正失调孩子的神经系统的不协调现象。
感统训练的作用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是同时给予儿童视、听、嗅、触、关节、肌肉、前庭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
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儿童注意力集中程度、运动协调能力和提高学习成绩等都具有明显效果。
一、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神经生理抑制具有改善作用。
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通过改善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使运动速度和稳定性都得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协调能力增强。
感觉统合训练对提高儿童精细操作能力、视觉辨别能力和反应能力均有明显作用。
二、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协调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运动平衡能力差及动作不协调效果显著。
对那些运动协调能力差的儿童,训练后能得到显著改善。
三、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儿童学习成绩,改善其厌学情绪。
感觉统合训练不仅是对生理功能的训练,还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儿童通过训练可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集中训练后,动作变协调,情绪变稳定,注意力改善,对于学习困难的儿童,参加感统训练后学习成绩会显著提高。
感统训练的宗旨、原则、目标感统训练的宗旨:1、我们针对在学习与生活中感统失调的儿童对症训练,训练前先由辅导员测试孩子的感统失调的种类和程度,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材,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
2、为幼儿创建丰富多彩的室内活动场所,在游戏中进行快乐教学。
3、给孩子自由选择项目的权利,根据他们的自然活动,调动他们的活动训练的积极性,从自选动作过渡到规定动作,以此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
4、通过多样翻滚的活动,使孩子在平衡感、触觉感、手脚及身体协调方面,前庭固有感觉,投、拍、爬等方面,有着乐此不疲的兴趣,以完成其训练目标。
5、对年龄幼小的儿童,我们在活动中,本着适应幼儿平等游戏特点的原则,用带领引导的方法与幼儿沟通互动,以此帮助他们体验各种活动而达到训练目的。
6、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加强孩子的意识品质的培养,表扬他们的勇敢、自信、相互学习、欣赏、互相友好的态度,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调动他们的各种优良品质并加以赞扬,使他们感到自信、快乐,使身心健康发展。
感统训练的目标:1、提供给儿童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2、帮助儿童抑制和或调节感觉信息;3、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作出比较有结构的反应,最终目标是达到如表所示的最后结果,如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
感统训练的原则:1、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2、训练中儿童是主角,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3、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作出适应性反应,不要教孩子如何做;4、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感觉统合的功能综合起来说,感觉统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组织功能。
我们身上的不同感官,把内外世界的众多感觉刺激传递到脑中,这众多的感觉刺激各有各的传入和传出通道,在此情况下,人要根据这些信息顺利进行活动,脑就必须把这些感觉信息组织好。
脑部一方面对各种感觉刺激做出反应,下达指令;另一方面又要对各种感觉信息做综合处理。
如果各种感觉信息传入和传出的通道畅通,整体协调得当,人的神经系统就会利用这些纷繁的感觉刺激来形成认知、动作等各种适应性活动。
这便是感觉统合的组织功能。
(2)检索功能。
输入人脑的感觉刺激是非常多的,人脑在意识水平上不可能对此都做出反应。
而感觉统合把各种信息中最有用、最重要的那部分从中检索出来,以供脑使用。
脑对统合过的主息进行反应,就更为准确、及时。
(3)综合功能。
感觉是局部的、分散的,而外部世界常常是以整体的形式呈现给人的,感觉统合的功能便把各种感觉综合,形成整体。
人是如何形成对一个苹果的认识的?对苹果的感知是由眼睛、鼻子、嘴巴、皮肤、手指以及关节等各种感觉器官共同来完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形成一个苹果的整体认识,而不是许多人?这是因为人对苹果的各种感觉刺激进行了统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苹果。
(4)保健功能。
如果一个人的感觉统合很好,他就能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人就会产生胜任、满足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感觉。
感统失调的后果感统失调的孩子在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
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在学习能力方面可能显得十分笨拙、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心理素质差,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
家长和老师应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治疗训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障碍,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甚至会出现品行障碍,长大了就会延续为人格障碍,变成犯罪的易感人群。
感觉统合失调的治疗正常儿童感觉统合是7岁以前在游戏和人际交往等各种活动中自然而然完成的。
对于这一过程完成不好出现感觉统合不良的孩子,只有进行补课——即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才能得到有效的矫治。
感觉统合训练包括提供前庭、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动。
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项目有滑板、滑梯、网缆、圆筒、平衡吊缆、旋转轮盘、平衡台、平衡木、触觉板、跷跷板、大小笼球、羊角球、触觉球、海洋球池、蹦床、时光隧道、袋鼠跳、独角椅、脚步器、万象组合、视觉追踪、听觉分辨、注意力训练等。
这些训练内容的意义是:1.滑板游戏姿势为飞机式、蜻蜓式两种,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前庭和触觉功能。
2.平衡台游戏训练平衡摇摆、匍匐摇摆、相互支持摇摆、被动站立摇摆、平衡台上蹲起、平衡台上抛接球等,主要作用是训练前庭功能。
3.滑梯持划板俯卧式由高处划下推球,划下取球投球、划下投保龄球,主要作用是全身感统训练,以前庭功能为主。
4.趴地推球主要训练协调性。
5.独脚桥单足站立,双手外展平身,两足轮换进行,主要训练平衡能力。
6.网揽将患儿置于吊带中,以腹部为支撑点,前后摇摆,双手同时操作,将棋子放回棋盘中,其作用是训练上肢协调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发展能力等。
7.袋鼠跳将小儿放在跳袋中,双脚并拢,手提跳袋向前跳。
其作用是训练下肢协调性,锻炼肌力等。
8.跳绳连续跳200跳,主要训练协调性、方向感、方位感等。
9.平衡木徒手走、正直走、侧身走、头顶物走,主要是锻炼平衡感。
10.拍球单手排球、双手排球、跨腿排球,主要锻炼协调性。
11.羊角球小儿跨坐在羊角球上,目视前方,向前跳,主要训练全身协调,视觉,前庭觉。
12.圆桶训练前庭觉,适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
在摇动中进行手眼协调游戏,促进姿势运动协调、平衡能力及高度运动企划。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课程安排:一个疗程20次,一次约1-1.5小时,训练内容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和特殊脑力训练两部分。
20次后进行阶段测验。
训练时间一般安排是孩子下课后和节假日,一星期应不少于2次,重度失调的儿童训练次数应更多一些。
训练的目的是提供给儿童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帮助儿童抑制和/或调节感觉信息;使儿童对感觉刺激作出比较有结构的反应,最终目标是达到良好的结果,如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的改善和提高。
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因人而异,由于每个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类型和程度不一样,各个孩子所进行的训练内容也就不一样。
把不同的训练内容按照一定的程序和难度进行编排,在训练人员指导下儿童参与各种有针对性的活动,这对于训练的效果好坏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编排的活动对儿童能力是强有力的挑战,要求他们对感觉输入作出适应的反应即成功的有组织的反应。
所设计的活动逐渐增加对儿童的要求,使他们产生有组织的反应更加成熟。
在指导活动目标的过程中重点放在自动的感觉过程上,而非指导儿童如何作反应。
在一个学习活动中,涉及的感觉系统越多,学习的效果越好。
感觉统合训练的特征是运动游戏疗法,让儿童感到愉快而有兴趣,在游戏和运动中得到改善和治疗。
对儿童来说,治疗就是玩,成人也可以这样认为。
但训练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因为训练中有老师或训练人员的指导,儿童不可能在没有指导的游戏中取得效果。
设计一个游戏气氛不仅仅是为了愉快,而是让儿童更愿意参与,从而他们从训练中获得更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