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氏染色液配制及使用方法

合集下载

实验室常用染色液配方

实验室常用染色液配方

1、吕氏(Loeffler)美蓝染色液A液:美蓝(Methylene blue) 0.3 克95%酒精毫升B液:氢氧化钾(KOH) 0.01 克蒸馏水 100 毫升分别配制A液和B液,然后混合即成。

2、齐氏(Ziehl)石炭酸复红染色液A液:碱性复红(Basic fuchsin) 0.3 克95%酒精 10.O 毫升B液:石炭酸(苯酚) 5.0 克蒸馏水 95 毫升将碱性复红溶于95%酒精中,配成A液。

将石炭酸溶于蒸馏水中,配成B液。

将两者混合即成。

3、结晶紫染色液(Huclker改订)A液:结晶紫(Crystai violet) 2.5 克95%酒精 25.0 毫升B液:草酸铵(NH4)2C2O4H2O 1.0 克蒸馏水 100 毫升将结晶紫研细后,加入95%酒精,使之溶解,配成A液。

将草酸铵溶于蒸馏水,配成B液。

两液混合即成。

4、路戈氏(LugoI)碘液(革氏鉴别染色用)碘 1.0克碘化钾 2.0克蒸馏水 300毫升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再将碘溶于碘化钾溶液中,溶时可稍加热,最后加足蒸馏水量。

5、番红染色液(革氏鉴别染色用)番红O(Safranin O) 2.0克蒸馏水100毫升6、孔雀绿染色液(芽孢染色用)孔雀绿(Malachite green) 5.0克蒸馏水 100毫升先将孔雀绿研细,加少许95%酒精溶解,再加蒸馏水。

7、Dorner黑素液(英膜染色用)黑素(Nigrosin) 10.0克蒸馏水100毫升福尔马林(40%甲醛) 0.5毫升将黑素在蒸馏水中煮沸5分钟,加入福尔马林作为防腐剂,用玻璃棉过滤。

8、刚果红染色液刚果红(Congo red) 2.0克蒸馏水 100毫升9、稀释结晶紫染液(放线菌染色用)结晶紫染色液(同3) 5.0毫升蒸馏水95.010、乳酸石碳酸棉蓝染色液(真菌制片,短期保存)石炭酸10.0克甘油 20.0毫升乳酸(比重l.21) 10.0毫升棉蓝 0.02克蒸馏水 10.0毫升将碳酸加在蒸溜水中加热溶化,加入乳酸和甘油,最后加入棉蓝,溶解即成。

尼氏Nissl染色

尼氏Nissl染色

尼氏(Nissl)染色液产品简介:碧云天生产的尼氏(Nissl)染色液(Nissl Staining Solution)是神经生物学家广泛使用的一种Nissl染色液,用于石蜡或冰冻切片神经元细胞浆中的尼氏小体(Nissl body)染色。

Nissl染色是以德国的精神病学家和神经病理学家Franz Nissl的名字命名的。

Nissl染色液染色后呈蓝紫色,常用于显示脑或脊髓的基本神经结构。

Nissl小体大而数量多,说明神经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较强;相反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时,Nissl小体的数量会减少甚至消失。

本Nissl染色液染色的有效成分是Cresyl violet。

Cresyl violet可以和RNA或DNA结合,可以染色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也可以染色细胞核。

染色后使细胞体呈现斑驳的(mottled)蓝紫色染色。

一个包装的本染色液至少可以染色200个样品。

保存条件:室温避光保存,至少一年有效。

注意事项:特别注意:Nissl染色液的染色能力很强,并且染色后很难去除,请注意勿使染色液沾染皮肤和衣物等。

需自备4%多聚甲醛、70%乙醇和95%乙醇。

如果需要脱水、透明和封片处理,还需自备二甲苯,中性树胶或其它封片剂。

如果样品是石蜡切片,需自备90%乙醇,无水乙醇以及二甲苯。

样品数量较多时,可以使用碧云天生产的染色架和染色缸,便于操作。

第一次使用本试剂盒时建议先取1-2个样品做预实验。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使用说明:1. 样品处理a) 对于石蜡切片:二甲苯中脱蜡5-10分钟,共三次。

注:脱蜡不充分会导致染色不均匀。

无水乙醇5分钟。

90%乙醇2分钟。

70%乙醇2分钟。

蒸馏水2分钟。

b) 对于冰冻切片:蒸馏水2分钟。

c) 对于培养细胞:用4%多聚甲醛固定10分钟以上。

蒸馏水洗涤2分钟。

换用新鲜的蒸馏水,再洗涤2分钟。

2. 尼氏(Nissl)染色对于上述处理好的样品:尼氏(Nissl)染色液染色染色3-10分钟(可以根据染色结果和要求调整时间,染色时温度提高到37-50℃对于25-50微米等较厚的切片可以使染色更均匀)。

抗酸染色——标准操作

抗酸染色——标准操作

抗酸染色一、原理本试剂盒采用WHO推荐的Ziehl-Neelsen法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

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

齐-尼氏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菌酸与石炭酸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

当再加碱性美兰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

二、试剂石碳酸复红染液、酸性酒精溶液、亚甲蓝溶液三、方法1.涂片:参见各标本操作程序涂片,涂片后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也可在酒精灯上略加温,使之迅速干燥,但勿靠近火焰2.固定:常用高温进行固定。

即手持载玻片一端,标本面朝上,在灯的火焰外侧快速来回移动3~4次,共约3~4秒。

要求玻片温度不超过60℃,以玻片背面触及手背皮肤不觉过烫为宜,放置待冷后染色3.染色3.1 滴加石碳酸复红染液盖满玻片,染色10分钟或更久,无需加温3.2 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染色液,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3.3 滴加酸性酒精溶液盖满玻片,脱色1-2分钟,如有必要,需流水冲去溶液后,再次脱色至痰膜无可视红色为止3.4 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染色液,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3.5 滴加亚甲蓝溶液,染色30秒钟3.6 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染色液,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待玻片干燥后镜检3.7 一张染色合格的玻片,痰膜肉眼观察为亮蓝色,无红色斑块四、结果判定1.干燥后油镜观察300个视野(观察时间不少于4min),抗酸性细菌呈红色,其它细菌或细胞呈蓝色2. 报告方式2.1 未找到抗酸杆菌2.2 找到抗酸杆菌±:可疑,发现抗酸杆菌1-2条/300视野2.3 找到抗酸杆菌1+:发现抗酸杆菌3-9条/100视野2.4 找到抗酸杆菌2+:发现抗酸杆菌1-9条/10视野2.5 找到抗酸杆菌3+:发现抗酸杆菌1-9条/1视野2.6 找到抗酸杆菌4+:发现抗酸杆菌≥10条/1视野五、注意事项1.每一玻片只能涂一份标本,以防脱落混淆2. 脱色时间需根据涂片厚薄而定,厚片可适当延长,以无红色脱出为止3. 冬季室温过低时,染色时间要适当延长4. 有时同一个抗菌体上红色深浅也有不同,观察时应注意5. 每次试剂用完后,请迅速盖好,以免挥发,储存时应避免高、低温及阳光照射6. 在涂抹痰标本时,严禁对玻片加热7. 染色时勿使玻片上的染液干燥六、临床意义分支杆菌属(结核分支杆菌、麻风分枝杆菌、非典型分支杆菌)、放线菌抗酸染色阳性,可初步鉴定细菌。

神经通路示踪技术 尼式染色

神经通路示踪技术 尼式染色

其它固定剂: 酒精(alcohol) : 使蛋白质脱水而致不可逆性的凝固变性。对组织有固定、硬化兼 脱水的作用 醋酸(acetic acid): 对核蛋白有明显的沉淀作用,不能单独使用,常与酒精联合使用 苦味酸(picric acid): 沉淀蛋白并溶解粘蛋白,使组织柔软。 铬酸(chromic acid) : 强氧化剂,能沉淀所有蛋白。重铬酸钾是氧化剂,对蛋白和脂类 有固定作用,尤其是脂类。对核蛋白有溶解作用。 氯化汞(mercury chloride) : 沉淀各种蛋白。但必须脱汞 锇酸(osmium tetroxide) : 强氧化剂。蛋白的固定作用较好,不发生沉淀,组织几乎不收缩。 但渗透力弱。 丙酮(acetone)
⒊ Weigert 氏髓鞘染色法 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主要组成成分是磷脂,如 以铬盐或铁钒媒染使之与苏木精结合,再藉分 色处理,就能着色清晰,并在中枢神经系统显 示其分布状态。髓鞘染色除可用于显示神经纤 维干、束外,更多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纤维束的 追踪。因为,尚未髓鞘完全的纤维束(如婴儿 皮质脊髓侧束),或髓化受到损害而产生溃变 的纤维束,在与正常已髓化的纤维对比之下可 以区别。用劳克坚牢蓝(Luxol fast blue)类 染料染色也可显示髓鞘,操作时也较容易。但 染色作用较慢,染色也较浅。
5.冷冻干燥切片(freezing drying sectioning): 将新鲜组织放入经液氮预冷(-160℃)的异戊 烷中骤冷后,入真空内干燥,已干燥的组织块 进行真空包埋后切片。其特点是细胞在骤冷的 同时立即停止一切生物化学变化,可研究骤冷 时细胞内的物质变化状况。 6.超薄切片(ultrathin sectioning):通过固定、 脱水、包埋、切片和染色等步骤。固定分预固 定和后固定。包埋剂多为环氧树脂。切片用醋 酸铀及枸橼酸铅进行电子染色,在电子显微镜 下观察。

尼氏染色方法

尼氏染色方法

尼氏染色方法嘿,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里,科学家们是怎么去研究那些小小的细胞的呢?今天啊,我就来给你讲讲一种超级有趣又特别重要的方法——尼氏染色方法。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就在实验室里捣鼓这些东西。

有一次我去他的实验室,看到那些瓶瓶罐罐,还有显微镜下奇奇怪怪的图像,我就像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就问他:“小李啊,你整天对着这些小玩意儿,到底在干啥呢?”他就兴奋地拉着我到一台显微镜前,说:“你看,这就是经过尼氏染色后的细胞,漂亮吧!”我凑近一看,妈呀,那些细胞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有着清晰的结构,和旁边没染色的细胞比起来,简直就是丑小鸭和白天鹅的区别啊。

那这个尼氏染色方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啊,它是一种专门用来对神经元细胞进行染色的技术。

神经元细胞可是我们身体里非常重要的细胞呢,就像一个个小小的信息传递员,在我们的神经系统里跑来跑去传递信号。

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个超级大的城市,那神经元细胞就像城市里的邮递员,负责把各种信息送到各个角落。

尼氏染色所用的染色剂啊,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打开细胞结构展示的大门。

它主要是和神经元细胞里的尼氏体结合。

这尼氏体呢,就像是神经元细胞的小仓库,里面储存着很多东西,像蛋白质之类的。

染色剂和尼氏体一结合,就好比是给小仓库贴上了彩色的标签,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它们啦。

我又好奇地问小李:“这染色的过程是不是很复杂啊?”小李笑了笑说:“也不算太复杂啦,但是得特别细心。

”他告诉我,首先得把要染色的组织样本处理好。

这就像做饭前得把食材洗干净切好一样重要。

组织样本得固定住,就像把调皮的小动物关进笼子里一样,这样它才不会乱跑乱动,在染色的时候才能好好配合。

然后呢,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就像给这个样本做一场特殊的“SPA”。

这个过程可不能马虎,要是哪个步骤出了错,就像做菜少放了盐一样,最后的结果可就不对味喽。

在染色的时候,那更是得小心翼翼。

染色剂的浓度得调配得刚刚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染色液配制方法

染色液配制方法

染色液配制方法常用的药品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方法(一)反应剂1、检查葡萄糖试剂配方一本尼迪克(Benedict)溶液(1)在400毫升蒸馏水中溶解85克柠檬酸钠和50克无水碳酸钠。

(2)在50毫升加热的蒸馏水中溶解8.5克硫酸铜。

把硫酸铜溶液缓缓倒入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拌,如果产生沉淀,要过滤。

本尼迪克溶液配制后能长期使用(存放时间较久而产生沉淀是,取上层清液使用,不必重新配制)。

本尼迪克溶液用来测试食物、血液和尿中的葡萄糖,可测出0.15 ~0.20%的葡萄糖。

这种溶液跟未知物同加热时,如果未知物中有葡萄糖,会形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物。

配方二裴林(Fehling)溶液(1)把34.5克硫酸铜溶于500毫升蒸馏水中。

(2)把125克氢氧化钾(钠)和173克酒石酸钾钠溶解在500毫升蒸馏水中。

上述两种溶液应分别保存。

在检测葡萄糖时,使他们等量的混合,加入待测物的试管内,加热到沸腾。

如果有葡萄糖,会形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物。

2、检查淀粉的试剂鲁哥氏(Lugol's)溶液(碘液)取6克碘化钾溶于20毫升蒸馏水中,搅拌到溶解后,加入4克碘,等碘充分溶解,在加入80毫升蒸馏水,贮存在棕色试剂瓶内。

碘液用来测试食物样品或叶片中的淀粉,也用作染色剂,例如可染色鞭毛、纤毛和细胞核等。

3、检查蛋白质的试剂配方一米伦(Millon)试剂在60毫升浓硝酸(比重1.42)中溶解40克汞(水浴加温可助溶),溶解后加入两倍体积的蒸馏水稀释,静置澄清后,取它上层的清液备用。

这种试剂可长期保存。

在待测物中加入少量米伦试剂,加热,如果有蛋白质,会出现红色。

这种试剂不能用来测定尿中的蛋白质。

配方二双缩尿试剂分别配制10%氢氧化钠溶液和1%硫酸铜溶液。

在3毫升待测物中加入1毫升10%氢氧化钠溶液和1滴1%硫酸铜溶液。

如果有蛋白质,会出现紫色反应。

4、检查脂肪的试剂苏丹Ⅲ(Ⅳ)酒精饱和溶液取0.2克苏丹Ⅲ(或苏丹Ⅳ),放入纯酒精中,加热,使它充分溶解,成为饱和酒精溶液,过滤后密闭在试剂瓶内保存备用。

尼氏染色步骤

尼氏染色步骤

尼氏染色步骤
尼氏染色法,又称尼氏显色法或尼氏酸性显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学染色方法。

它能够有效地检测出体内的细菌,以及对病原体的检测和鉴定,它的应用非常广泛,是现代细菌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

尼氏染色法是一种酸性染色法,它利用了细菌与细菌杆菌体内含有高浓度的酸性脂肪酸而形成的细菌染色体的特殊性,将其酸性染料与细菌染色体结合起来,使细菌染色体呈色,从而使细菌染色体可见,进而诊断出病原体。

一般情况下,尼氏染色步骤如下:
1.准备标本
通常情况下,从被检样品中提取的细菌,用培养基悬浮液作为染色标本,然后将其涂在载玻片上,形成薄膜,即可进行尼氏染色。

2.加入染料
将尼氏染料溶于0.8%的盐酸中,然后将其滴加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放置20分钟左右,使染料与细菌染色体结合起来,使细菌染色体变色,从而可见细菌染色体。

3.洗涤
将染色好的载玻片放入10%的盐酸中洗涤,洗涤时间约为15-30分钟,使多余的染料从细菌染色体中除去,以便观察细菌染色体。

4.染色结果观察
观察染色结果,细菌染色体可见,呈蓝色或蓝绿色,从而实现病原体的检测和鉴定。

尼氏染色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经济的检测病原体的方法,由于它简单易行,因此深受细菌学家和微生物医学家的青睐。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尼氏染色法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它不仅能够检测出体内的细菌,而且还可以检测出病原体的抗药性,为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尼氏染色液(焦油紫法)

尼氏染色液(焦油紫法)

尼氏染色液(焦油紫法)产简介:Leagene 尼氏染色液(Nissl Stain ,焦油紫法)采用焦油紫(Cresyl violet)作为核心染料,焦油紫具有感光作用,能够很好地显示尼氏体的变化。

主要优点是操作简便、染色稳定、适用范围广,可以用于石蜡组织切片的尼氏物质、神经元等的染色,尼氏体的存在和消失是神经细胞是否受损的重要指标,当发生脑炎、脑缺血、轴突反应等情况时,尼氏体会发生溶解甚至消失。

组成:操作步骤(仅供参考):1、 新鲜组织固定于乙醇、Carnoy 固定液或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后,常规脱水包埋。

2、 切片厚6-8µm,常规脱蜡至水。

3、 切片入Cresyl violet Stain ,将染色缸置于恒温箱56℃浸染或37℃。

如果染色效果不佳,可考虑酒精灯上加温使切片冒气泡为止。

4、 冷蒸馏水冲洗。

5、 入Nissl Differentiation 分化,在显微镜下观察至背景接近于无色为止。

6、 无水乙醇迅速脱水。

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结果:尼氏体紫色 背景接近于无色或浅蓝色注意事项:1、 尼氏体离体后容易溶解,所以组织取出后应立即固定,否则难以着色。

2、 组织固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固定可采用乙醇、Carnoy 固定液或中性福尔马林溶液。

3、 本染色试剂盒对石蜡组织切片的尼氏染色效果较好。

4、 石蜡切片厚度6~8µm 或25µm(皮质神经元密度的评估要用25µm 厚的切片)。

编号 名称 DK0022 3×100ml Storage 试剂(A): Cresyl violet Stain 100ml RT 避光 试剂(B): Nissl Differentiation 2×100ml RT 使用说明书 1份5、染色后的标本务必避光保存,否则容易褪色。

6、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有效期:12个月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华越洋生物提供QQ:1733351176
尼氏染色液(焦油紫法)
产品简介:
神经元细胞体包括一个具有皱褶核膜的大细胞核、稀疏的染色质和一个明显的核仁。

在细胞体中,细胞质是尼氏颗粒,即能够代表粗面内质网并在很多神经元中产生特异的斑点状嗜碱性表现的嗜碱性颗粒。

尼氏颗粒可以用很多染色来显示,例如中性红、亚甲基蓝、甲苯胺蓝和甲基紫等。

染色的变异、pH 和分化的时间使一些染色既可以仅突出尼氏物质,也可以包括神经元的细胞核和神经胶质。

尼氏体(Nissl body)或称尼氏小体是分布于神经细胞胞质内的三角形或椭圆形小块状物质,能被碱性染料如硫堇、亚甲蓝、甲苯胺蓝和焦油紫等染料染成紫蓝色。

各种神经细胞内都含有尼氏体,但其形状、数量、分布位置常常不同。

尼氏体也存在于树突中,但不在于轴突和包体的轴丘。

另外,尼氏体会因为生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尼氏体是神元内合成蛋白质合成的重要部位,当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包体内的尼氏体会明显减少。

焦油紫法尼氏染色操作简便、染色稳定、适用范围广,可以用于石蜡组织切片的尼氏物质、神经元等的染色,尼氏体的存在和消失是神经细胞是否受损的重要指标,当发生脑炎、脑缺血、轴突反应等情况,尼氏体会发生溶解,甚至消失。

本试剂盒采用焦油紫(Cresyl violet)作为核心染料,焦油紫具有感光作用,能够很好地显示尼氏体的变化。

保存:见说明书,有效期1年。

关键词:尼氏染色液(焦油紫法), 尼氏染色
尼氏染色液(焦油紫法)相关染色产品:
北京华越洋生物提供QQ:1733351176
北京华越洋生物提供QQ:17333511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