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下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是关于面积的学习。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图形的拆分和组合等。

首先是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乘以宽,用公式表示为面积=长×宽。

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我们可以用公式计算出面积为5×3=15平方厘米。

这样,我们就能够很方便地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接下来是正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用边长的平方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面积=边长×边长。

例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我们可以用公式计算出面积为4×4=16平方厘米。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很简单,只需要将边长相乘就可以了。

除了直接计算,我们还可以通过图像的拆分和组合来计算面积。

例如,一个图形由两个长方形组成,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另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

我们可以将这个图形拆分成两个长方形,然后计算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后将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加得到整个图形的面积。

这样的图形拆分和组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在学习面积的过程中,还需要掌握面积的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等。

我们应该学会在计算面积时选择合适的单位,并且进行单位换算。

例如,一个图形的面积是150平方厘米,我们可以将其单位换算为1.5平方米或0.00015平方千米。

除了计算面积,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图形的边长来计算面积。

例如,测量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我们可以直接将边长代入到计算面积的公式中得到面积为36平方厘米。

这种方法通过实际测量来确定图形的面积,更加直观。

在学习面积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花坛的形状是一个长方形,长是8米,宽是5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面积来确定需要多少土壤才能填满花坛。

又如,一个池塘的形状是一个正方形,边长是10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面积来确定池塘的水面面积。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一、认识时钟1.时钟的部件–针盘:分为两个指针,长的是时针,短的是分针。

–表盘:被分成 12 小格,每格表示一小时,钟面上分别标记有 1 至 12 点,1 点对准中午 12 点。

2.读时–当短针指向 12 点,长针指向小时杆上的数字,即为当前时间的精确值。

–长针指向的小格数表示分钟,例如指向 2 点的格子,表示当前时间为 10:00。

二、时间的计算1.一天有 24 小时,表示为 24 h 或 24:00。

2.时间的相加–当相加的分钟数不超过 60 分钟时,只需要简单进行加法计算即可。

–当相加的分钟数超过 60 分钟时,需将多余的分钟数转化为小时,再将小时数与已有的小时数相加。

3.时间的相减–当所减去的分钟数不超过已有的分钟数时,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即可。

–当所减去的分钟数超过已有的分钟数时,需要将已有的小时数减 1,再将分钟数转化为小时的形式,最后进行减法计算。

三、时间的记忆1.易混淆的概念–半小时和 30 分钟是相等的。

–上午和下午的分界点是中午 12 点。

2.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记忆–晨练时间为早上 5:30 至 6:30。

–学校上课时间为上午 8:00 至 11:30,下午 2:00 至4:30。

四、时间的测量1.制作时间线–时间线是一种用于记录历史事件、个人成长、事业进程等的工具。

通过对每一个事件或具体时间点进行极简描述,加上对时间的标记,从而形成白鸟图,系统地呈现出时间及其历程。

–制作时间线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梳理时间观念,加深学习效果。

2.比较时间长短–记忆常用的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小时、天等,并能够清晰地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2 分钟等于 120秒,1 小时等于 60 分钟。

五、练习1.操作练习:通过练习时钟读时,计算时间之和差等操作,加深对于时钟读数原理的理解。

2.填空练习:通过填充时钟读数、时间加减运算等题目,培养对于常规时间操作流程的掌握能力。

3.成语接龙:通过读出对应的时间和成语,帮助学生轻松地记忆用于表示时间的一些成语。

2020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一课一练及答案 附单元知识点要点、单元测试卷

2020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一课一练及答案 附单元知识点要点、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1)两,整数,小数 (2)百分位, (3)个,十分位,10
(4)右,三,
,十分位, (5)500.05,五百点零五
二、读作:零点六
读作:五点二
读作:零点一零一
读作:三点零零三 读作:一百点零五六 读作:八十八点一八八
三、写作:0.12 写作:7.707 写作:20.0009
写作:4000.65 写作:0.918 写作:53.353
4.5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一、填空
(1)把 0.011 扩大 10 倍,得( ); 把 0.001 扩大 100 倍,得( );
把 0.001 扩大 1000 倍,得( )。
(2)把 530 缩小 10 倍是( ); 把 530 缩小 100 倍是( );
把 530 缩小 1000 倍是( )。
三、 (1)1.0
3.5
7.0
(2)0.37
10.50
9.50
四、(1)31.5 万≈32 万
(2)19.276 亿吨≈19.28 亿吨
第四单元知识点要点梳理: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小数的意义 1.小数的意义: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
数表示。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分别写作 0.1、0.01、0.001……
三、改写
(1)用“米”作单位,把下面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
1 米 6 分米
2 分米 5 厘米
4 分米
38 厘米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2.04 30.5 10 2.4 305 10.1
参考答案
一、(1)0.1 (2)10 (3)十分,十分之一,千分,千分之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

一、四则运算1、加、减、乘、除法的意义。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4)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运算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3、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 0不能做除数。

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5、混合运算中有中括号的,一定要把中括号里面的算式全部算完,才能去掉中括号。

6、列综合算式时,代换前后,算式的运算顺序要相同,如果运算顺序不同,要用加括号的方法来调整。

7、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最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这种船没有坐满,再进行调整,考虑租另一种船。

8、探究最省钱的租船策略,一是要租单价低的,二是要保证空位最少。

二、观察物体(二)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2~4页重点:明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知识点一:加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已知部分,求总量,用加法计算。

知识点二:减法的意义1.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已知总量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知识点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加、减法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5~8页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及0不能作除数的原因。

知识点一:乘法的意义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知识点二:除法的意义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知识点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3.乘、除法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知识点四:有关0的运算有关0的运算:a+0=a,a-0=a,a-a=0,a×0=0,0×0=0,0÷a=0(a≠0)括号教材9页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明确括号对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的影响。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3课时,含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3课时,含教学反思)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 (1)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 (4)第3课时小数的写法 (7)第4课时小数的性质(1) (8)第5课时小数的性质(2) (11)第6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12)第7课时小数点的移动(1) (15)第8课时小数点的移动(2) (17)第9课时解决问题 (19)第10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1) (21)第1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2) (24)第1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1) (26)第13课时小数的近似数(2) (28)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米尺、彩带、磁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学生汇报预设: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

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二、尝试探究,理解意义1.认识一位小数。

教师:出示1米长的彩条,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把1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怎么表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想法。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小数的性质》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小数的性质》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小数的性质》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小数的性质》1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58、59页的内容:小数的性质【学情分析】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8、59页的内容。

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

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自作课件学生:收集的标签彩笔直尺和纸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忆生活,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生: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3、50元。

师:是多少钱?生:3元5角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三色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人教新课标)
领取更多资料请关注公众号:随听微课
分析
缩小到原来的 1
5.7
10
就是除以10
5.7÷10
就是把5.7的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
0.57
分析
缩小到原来的 1
5.7
100
就是除以100
5.7÷100
就是把5.7的小数点向左
移动两位
0.05
7
分析
缩小到原来的 1
5.7
1000
就是除以1000
5.7÷1000
2 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 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商= 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 数。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
÷商。
3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该数位5.6
该 数 最 小为
5.55
百分位上是5、6、7、8、9,
“五入”后才能得到5.6
分析 用“五入”法求近似数
准确数<5.6,是两位数
该数位5.5
该 数 最 大为
5.64
百分位上是1、2、3、4,“四舍”
后才能得到5.6
6.一个两位小数,它的近似数是5.6, 这个两位数最小是多少?最大是多少?
1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2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3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 这种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考 虑租另一种船。调整时要做到多租租金便宜 的,少租租金贵的,且尽量坐满,没有空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知识点
1.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一位小数与分母是10的分数相对应,两位小数与分母是100的分数相对应,三位小数与分母是1000的分数相对应。

5.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或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或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或0.001)……
6.小数由三部分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小数点是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标志。

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一(或个),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十分之一。

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8.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零。

9.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要写成小圆点,而不能写成顿号。

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11.要点提示:整数的右下角都隐藏了一个小数点。

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但意义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