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练习

合集下载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B、离子包括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不会再分,而由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中,碳酸根离子分开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说法错误;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元素符号113鉨Nh115镆Mc117Ts118Og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B.“Nh”可表示鉨单质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答案】B【解析】【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117号元素带有“石字旁”,118号元素带有“气字头”,都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Nh”可表示鉨单质,正确;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错误;D、镆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5,错误。

故选B。

3.下面各种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蒸馏水B.二氧化碳C.空气D.氮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A、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C、空气是混合物,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故含有氧分子,正确,D、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故选C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4.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融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

结合如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X=3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C.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2O3D.镓元素在周期表中与氮元素是同一族【答案】D【解析】【详解】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31=2+8+18+X,X=3,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镓放在手心马上熔化,说明金属镓的熔点低,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镓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镓离子,则镓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显﹣2价,则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2O3,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同一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镓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氮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不是同一族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生成物只有一种,是化合物;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故C符合题意;D、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4.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③和④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B.②和⑥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C.①和②、⑤和⑥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D.①③④是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答案】B【解析】【详解】A、③的元素属于第三周期,④的元素属于第二周期元素,故A选项错误;B、②的元素是镁元素,⑥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形成的化学式为MgO,故B选项正确;C、①是稀有气体元素、②是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选项错误;D、③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故D选项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知识点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知识点练习

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分子和原子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是真实存在的。

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由离子构成的有:。

2、分子的性质1)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这说明。

2)金秋九月,丹桂飘香。

说明。

3)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这说明。

4)固态氢和液态氢都具有可燃性。

这说明。

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

这说明。

3、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起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比如。

注: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原子:原子构成分子。

可以是同种原子构成分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构成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但原子的种类却没有发生改变,只是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分子了。

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附:从连个角度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混合物宏观角度:微观角度:纯净物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化学变化宏观角度:微观角度:物理变化宏观角度:微观角度: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可分的3)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从上表中可以总结出的规律有: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分层排布②电子优先排满能量较低、离核较近的电子层,第n层容纳的电子个数是个③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2)原子结构示意图3)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离子1)离子的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例如。

注:原子团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原子集团。

它通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通常命名为“某某根”。

例如:。

2)离子的分类:3)离子的形成①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电子层数减少一层。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用“●”和“〇”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如图所示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 C解析:C【分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结合图示进行分析。

A、该物质中有一种分子,说明该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B、该物质中有一种原子,说明该物质由一种原子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C、该物质中有两种分子,说明该物质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D、该物质中有一种分子,说明该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

2.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解析:C【分析】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原子由原子核与构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才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3.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香水挥发﹣﹣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液氧与气态氧气都能支持燃烧﹣﹣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D.10mL 水与 1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分子间有间隔B解析:BA、香水挥发,是因为香水中物质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没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液氧与气态氧气都能支持燃烧,液氧与气态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 水与 1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填空练习(含答案)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填空练习(含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一、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通常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________着。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________。

3.分子间有________。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________。

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________。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_,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_。

二、分子运动实验1.步骤1:向蒸馏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向酚酞溶液中滴加浓氨水,溶液变红色。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按如图所示的设计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为烧杯A中__________,烧杯C中____________,烧杯B中___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1)浓氨水可换为浓盐酸;酚酞溶液可换为紫色石蕊溶液。

(2)B烧杯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排除两种假设:酚酞溶液久置自然变红;空气中某种物质使酚酞变红。

(3)分子运动与温度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一、分子与原子1.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概念: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3.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4.联系:(1)分子由原子构成。

(2)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1.物理变化:分子种类________,如水的三态变化只是分子间间隔________。

2.化学变化:分子种类________。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经典1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经典1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经典1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一定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质量相对于原子核来说很小,因此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该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该选项说法正确;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质量大,每个质子或中子是每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

2.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D.分子大,原子小【答案】B【解析】【详解】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脱离化学变化,原子仍可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正确;C、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错误;D、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错误。

故选B。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故C符合题意;D、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4.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答案】B【解析】【详解】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B正确;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C错误;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D错误;故选B。

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分别代表不同的元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Z>X B.X和Y两种元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C.Z的离子符号可表示为Z2-D.Y和Mg属于同一周期2.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③和④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B.②和⑥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C.①和②、⑤和⑥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D.①③④是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3.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元素符号113鉨Nh115镆Mc117Ts118Og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B.“Nh”可表示鉨单质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1 Na 22.912 Mg24.3113 Al26.9814 Si28.09A.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g B.Si的元素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 C.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5.吸烟有害健康,是导致肺癌最广泛及作用最强的因素。

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被动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低,今年开始我省已经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造成被动吸烟的原因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的大小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分子的体积很小,非吸烟者不易觉察D.分子在不断运动6.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用符号表示为NB.等质量的三种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碳C.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D.质子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X<O7.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中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从化学角度说明了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8.如图所示是甲、乙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粒子是阳离子B.乙粒子是原子C.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D.甲粒子的化学性质比乙粒子稳定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知识点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微粒的性质实验一:氨分子扩散(无色酚酞遇碱变红)1、向水中加酚酞,酚酞不变色。

结论: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2、再向烧杯中加几滴浓氨水,酚酞变红。

结论: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3、把装有浓氨水的一个烧杯,和另一个装酚酞试液的烧杯用一大烧杯罩在一起,一段时间后,酚酞试液变红。

结论:①(主要)微粒在不段运动。

②(其它)浓氨水有挥发性。

氨水显碱性。

注: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二:半管水和半管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一管。

气体易被压缩,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结论:微粒间有空隙。

气体微粒间空隙大,固体液体微粒间空隙小。

注:温度越高,微粒间空隙越大。

总结:微粒的性质:1、物质是由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是在不断的动运。

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越快。

3、微粒间有空隙。

温度越高,微粒间空隙越大。

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气体、水、碘单质)、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离子(盐)二、分子1、不同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2、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反之为混合物。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包括:气体(除稀有气体之外的气体)、水、碘(I2)5、所有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6、H2O由H元素和O元素组成,由水分子构成。

水分子由H原子和O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H原子和一个O原子构成。

注:只有氧气中才含有氧分子,只有水中才有水分子,只有氢气中才有氢分子,以此类推。

三、原子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4、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5、原子构成的物质包括:金属、稀有气体、碳单质、硅单质6、提出原子学说:道尔顿发现电子:汤姆生发现原子核:卢瑟福原子核质子(+)(+)中子(不带电)原子(正电=负电)电子(-)H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练习课题11.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

2.分子是的最小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原子是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由构成。

检测过关: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3.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间隔大小受物质的状态和温度有关。

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预冷时。

4.说出烧杯A、B、C的现象。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分子是的最小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液体和气体。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物质的化学性质。

3.分子是由构成的。

4.化学变化的实质:。

5.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金属和非金属固体单质、稀有气体。

习题练习:1.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下列空白处。

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开B.分子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压强、温度变化时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1)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变干,是因为(2)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蓝色钢瓶中,是因为(3)“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4)1滴水中的分子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停,约需3万年数万,是因为(5)水在夏天比在冬天蒸发得快是因为(6)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7)糖水可透过滤纸,说明2.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水B.氯化钠C.金刚石D.五氧化二磷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那么二氧化氮分子也是红棕色的B.构成干冰的二氧化碳分子是呈固态。

C.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碳分子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4.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间隔变大C.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5.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模拟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图的信息,从微观角度,说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答一即可)。

(2)根据上图的信息,从宏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6.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C.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D. 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B.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C.氧原子和氢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8.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氢气分子 B.氢气 C.氢原子 D.氢离子9.原子与分子的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 B.原子只能构成分子,分子再构成物质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间却没有10.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压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11.如图,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1)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3)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4)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12.在下列表示微粒的示意图中,黑色圆圈和白色圆圈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

氮的氧化物有NO、N2O、NO2等,其中能表示NO的是()A. B. C. D.13.从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水分解时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14.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B.分子间有间隙,原子间没有间隙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能运动,原子不能运动15.右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 )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16.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的粒子可用4H表示的是( )17.下列物质含氧分子的是( )A.液态空气B.过氧化氢(H 2O 2)C.水D.二氧化碳(CO 2)18.有关液氧变成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空隙变小B.氧分子的体积变大,运动速度变快C.氧分子的质量变大D.氧分子间的空隙变大,但氧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变19.要善于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

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20.“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

来过扬州的人无不为扬州城的美丽风景所吸引。

观察下图,图中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21.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22.下列有关“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A.物质是由微粒构成B.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C.微粒之间有间隔D.任何微粒都不可再分23.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4.氧化汞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汞能分解生成汞和氧气25.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A.大小不同B.运动速率不同C.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26.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这一现象说明()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同种分子运动速率相同27.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A.金和金刚石B.水和氨气C.汞和氯化钠D.干冰和硫酸铜28.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①氧气②镁③氯化钠④二氧化碳29. 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冰”是纯净物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30.以下图片表示纯净物的是()31.以下图片表示混合物的是,表示单质的是,表示化合物的是。

3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O2B.H2OC.CO2D.H2O233.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是()A. 置换反应B. 化合反应C. 分解反应D. 复分解反应课题21.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和构成。

原子核由和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电,因此原子核带电。

注意: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 = = 。

3.原子的电性:原子核内质子和核外电子所带相等, 相反,故原子不显电性。

4.原子结构示意图:5.原子最内层电子数不能超过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个。

6. 稳定结构是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4个,易电子,因此金属离子带电。

原子的化学性质由决定。

7.Mg2+表示.阳离子带电,阴离子带电。

8.相对原子质量= + 。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或者说不显示单位。

练习:1.判断下列结构示意图是原子还是离子2.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B.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C.该离子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D.该图表示的微粒是离子3. 20l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

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A .中子数B .质子数C .电子数D 中子数和质子数4. 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B .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 .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D .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5 . M 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n 值为( )A .16B .17C .18D .206.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A .中子B .质子C .电子D .质子和中子7.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为79B.核外电子数为34C.质子数为34D.中子数为458.如图是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属于金属元素B.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C.钠离子的符号为Na +D.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9.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第4题图10.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9.288×10-26 kg B.9.288×10-26C.56 D.56 kg11.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相同B.质量几乎相等C.Mg2+比Mg稳定D.电子层数相同12.已知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5,相对原子质量是31,则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 A.15 B.16 C.31 D.4613.由如图所示的卡通图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B.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C.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D.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14.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①化学性质②粒子的电性③原子核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子数⑥核外电子总数A.②④⑤B.③④⑥C.③D.①③⑤⑥15. 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 )A.Cl B.O2— C. D.16.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这三种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是静止的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C.原子变为离子后,性质趋于稳定D.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其性质发生了改变17. 某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原子的质子数是111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1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11 D.该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272 12倍18. 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