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单项选择题1.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A.广州、深圳、珠海 B.广州、珠海、澳门C.广州、中山、深圳 D.广州、香港、深圳2.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为工业化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差异3.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契机的是()A.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B.良好的区位条件C.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D.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和资源导向型产业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4.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从1999年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就超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B.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比珠江三角洲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多C.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D.199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略高于珠江三角洲地区5.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得益于()A.侨乡的背景 B.良好的区位条件C.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6.关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B.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C.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D.劳动力和资源导向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7.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促进工业化B.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工业化反过来会促进城市化C.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往往是一起推动全国各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D.我国珠江三角洲是在建国后得益于矿产开发而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8.20世纪80年代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仅有的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主要分布在()A.珠海 B.深圳 C.汕头 D.广州9.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处于劣势的是()A.产业基础和科技实力 B.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C.工资水平 D.区位条件深圳在改革开往以前还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小渔村,设立特区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一个大城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章节同步训练4.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详细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章节同步训练4.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详细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章节同步训练4.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每个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完成1~2题。

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2.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劳动力成本降低④政策优势突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1.C 2.A解析在工业化推进的阶段Ⅰ,珠江三角洲地区依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一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起步。

但进入阶段Ⅱ后,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政策优势已逐渐减弱。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4.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3.D 4.B解析第3题,读图中的数据可知,第一产业在1998年略有回升,并没有持续快速下降,第二产业在1990~1991年间并不占主导地位,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下降,并且所占的比重较小,这些都说明产业结构在逐渐优化。

第4题,从目前产业结构看,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就是要继续增大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出去,引进高新技术产业。

而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是不现实的,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只是优化的第一产业结构。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3)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以第二产业闻 名。这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 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具 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 越,交通便利等。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2010年3月5日上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 工作报告中说:“要认真 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 革发展规划纲要》。
(3)酸雨 “水质性” 水土流失
2.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以________为基地,发展石化、 钢铁、汽车、造船等________和________,推动产业升 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________,构建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 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 答案:(1)广州市 原材料工业 (2)分工与合作 香港 装备制造业 广州 深圳
答案:(1)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 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在这 里水网密布,且降水丰沛;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科技较发达,劳动 力充足,政府政策优惠等。不利条件:能源和矿产缺乏, 人均耕地少,环境污染严重。
(2)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劳动力成本低 城市人口比重
2.城镇数量
城市规模
四、问题与对策
1.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难: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产业基础、 ________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外商投资区位由追求降低成 本转变为________。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______,城 市间缺少______,竞争力明显下降,“______”现象普遍。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全国________中心;________ 缺水严重;噪声扰民,环境质量下降;土壤肥力下降; ________日趋严重。 答案:(1)科技实力 扩大市场规模 (2)严重滞后 分工合作 城中村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24: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24: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

据此完成1~2题。

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面对工业化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 )①加大科技投入,将粮食用地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用地②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③大量施用化肥和低残留农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2.甲图中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其带动作用表现在 ( )①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化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化,带来周边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③贸易的发展,对周边地区影响不大④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阻碍了城乡交流,拉大城乡差距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④⑤目前,我国东、南、西、北都有了自己的“特区”,出现了老“特区”与新“特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读图,完成3~4题。

3.促使深圳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 )A.大力推进工业化B.改革开放的政策C.大量的外来民工D.香港的产业转移4.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特区”,适宜重点发展( )A.现代服务业与物流业B.都市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C.原材料加工业和能源工业D.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佛山市政府印发的《佛山市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九年大跨跃”工作方案》中提出,至2017年,广州、佛山两市要基本实现同城化。

据此完成5~6题。

5.广佛同城产生的影响有 (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地域结构发生变化②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③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缩小④加强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A.①② B.③④C.①④D.②③6.广佛同城后,其GDP总量直逼上海,但同上海相比,广佛的不足之处有 ( )①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②人才资源不够雄厚,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③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降低④经济辐射能力强,使经济腹地过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Word版含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进展其次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教材第72页活动2.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月后才具备、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条件只有一项:对外开放政策。

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

3.地理条件对区域进展有重要的影响:(1)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对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进开放放型经济供应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另外,在这种环境生活下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情愿与外界沟通互通有无。

(2)从经济进展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简洁受到它们的影响。

当政策开放明确之后,首先接受了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进展的道路。

教材第78~79页活动长江三角洲城市的等级较多,等级规模结构比较合理。

不同等级的城市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

长江三角洲城市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集中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城市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

长江三角洲是单核模式,而珠江三角洲是双核模式(其实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是,例如山东的济南和青岛、福建的福州和厦门等)。

2.可以从两方面综合考虑,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享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长率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良好进展势头,可为长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的联动进展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制造巨大的进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进展具有辐射、集中、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带动四周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进展。

3.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

首先要解决自身在经济进展中消灭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舞中小企业的进展,乐观带动郊区县的进展,打破“二元经济”格局。

其次要乐观开展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南京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再次要加快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4.2【同步练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4.2【同步练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同步练习第一课时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据此完成1~2题。

1.珠江三角洲成为“最早富起来”的区域,其决定因素是()A.国际环境B.对外开放政策C.优越的区位条件D.著名的侨乡2.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A.地势低平,水热丰富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C.国家优惠政策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I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C.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D.该国可能属发展中国家4.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A.资金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源密集型产业D.现代服务业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B.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6.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增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A、B分别代表的产业部门属于()A.资源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C.重工业、轻工业D.轻纺工业、电子加工业8.珠江三角洲进行产业升级的重要原因是()A.政策优势依然很明显B.劳动力生产成本不断升高,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再是其工业发展的方向;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C.国家对其调整的结果D.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其有明显影响9.读我国两个重要的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3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3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主要工业部门包括哪些?A.钢铁、机械、煤炭B.电子、家电、纺织C.化工、服装、造船D.汽车、石油、采矿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原因是什么?A.自然资源丰富B.人口增长迅速C.雄厚的工业基础D.交通便利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是()A.丰富的矿产资源B.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C.丰富的劳动力资源D.发达的教育科研水平4、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布局模式属于()A.集中紧凑型B.分散布局型C.沿河布局型D.沿交通轴线布局型5、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吸引外资的优势条件不包括:A. 地理位置优越B. 国家政策支持C. 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D. 高度发达的重工业基础6、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城市化水平高,城乡差距逐渐缩小B. 城市群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C. 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D. 城市化速度缓慢,与工业化进程不同步7、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是:A. 丰富的矿产资源B. 优越的地理位置C. 政府政策支持D. 独特的民族文化8、以下哪项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A. 生态环境恶化B. 城市交通拥堵C. 人口老龄化D. 土地资源紧张9、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A、丰富的矿产资源B、低廉的土地成本C、外资的大量涌入D、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产业升级,主要是因为:A、本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B、政策支持与外资引进C、科技的快速进步D、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A. 资源优势B. 政策支持C. 市场需求D. 历史条件12、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是()A. 人口增长过快B. 环境污染C. 城市设施老化D. 城市规模过大13、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城市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A. 农业发展B. 旅游业繁荣C. 工业化D. 人口自然增长14、在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下列哪一项不是该区域面临的主要问题?A. 土地资源紧张B. 水资源短缺C. 环境污染严重D. 人口老龄化加剧15、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以轻工业为主导,如纺织、服装、电子等B. 产业升级迅速,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C. 与香港、澳门、深圳等地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D. 依靠自身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16、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其面临的挑战?A. 生态环境压力增大B.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C. 产业转型升级压力D. 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珠江三角洲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必修三同步练习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6 word版含答案

必修三同步练习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6 word版含答案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同步练习(测试时间 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1~3题.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答案】1.A 2.D 3.A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4~5题.4.图中阴影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D.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5.黄河三角洲与图中阴影地区相比,社会经济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A.资源 B.交通 C.政策 D.技术【解析】第4题,图中阴影地区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第5题,黄河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但长三角地区却缺乏。

【答案】4.B 5.A6.下图为“某经济示范区体系示意图”,该示范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A.高新技术、劳动力B.市场、交通C.自然资源、市场D.交通、清洁技术【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既要运输自然资源,也要运输产品,运输方式既有海运也有陆运,运输就是主要的优势之一,第二个优势就是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都是经过达标处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具体表现为( )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城镇数量激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④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⑤乡村与城市的差别已经不存在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③⑤D.①②④⑤【答案】 B【解析】珠三角的城市化水平虽然有大幅度提高,但并没有超过发达国家;乡村和城市的差距仍然存在.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2~3题.2.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3.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劳动力成本降低④政策优势突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2.C 3.A【解析】在工业化推进的第Ⅰ阶段,珠江三角洲依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一优势,承担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起步.但进入第Ⅱ阶段,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政策优势已逐渐减弱.(2013·东北联考)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4~6题.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4.四个地区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答案】 C【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2~2003年四个地区的第二产业比重都上升,而第一、三产业比重都略有下降.5.与其他三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答案】 B【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其他三地区的重工业比重都大于珠江三角洲地区.6.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②资金密集型工业③技术密集型工业④资源密集型工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解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中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比重将上升.(2013·青岛质检)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7~8题.7.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逐渐缩小,到2004年可基本协调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答案】 A【解析】读表格数据可知,山东省工业化水平发展很快,但是城市化水平发展缓慢,城市化发展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8.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答案】 B【解析】城市是第二、三产业集聚的区域,城市化水平低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2013·浙江模拟)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其发展演变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9~10题.9.城市空间分布的发展阶段依次是( )A.a、b、c、d B.b、a、c、dC.c、d、b、a D.c、a、b、d【答案】 B【解析】在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先形成城市然后形成城市群和城市带,故B选项正确. 10.图中各发展阶段表明( )A.a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部经济没有差异B.b阶段对应自给自足的,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C.c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已经形成D.d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形成点—轴—网网络系统【答案】 B【解析】由于b阶段城市刚刚形成,其对应的是自给自足的,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故B选项正确;a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部经济差异较大;c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形成点—轴—网网络系统;d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已经形成. (2013·烟台质检)读下图,完成11~12题.11.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沿街店面”是( )A.澳门 B.香港 C.新加坡 D.台湾【答案】 B【解析】珠江三角洲尽管也靠近澳门,但是澳门的城市职能不符合“前店后厂”的要求. 12.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后院手工作坊”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②“后院手工作坊”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③“沿街店面”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④“沿街店面”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D【解析】珠江三角洲在“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模式中,发挥的是劳动力便宜的优势. (2013·广东联考)东莞虎门港于2012年7月11日在上海举行“东莞虎门港2012上海推介会”,现场签约合作项目12个,引入投资159亿元.这12个项目涵盖了精细化工产业链的龙头项目、精细化工深加工项目、企业总部项目、产学研项目等,其中有10个项目属于石化类,将全部落户立沙岛石化基地.据此回答13~14题.13.东莞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①地理位置优越②内销市场广阔③外销海运、物流便利④政府给予政策支持⑤石油资源丰富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 A【解析】虎门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珠江出海口东岸,地处珠三角经济区中心位置;东莞的内销市场广阔,外销海运、物流便利;东莞市政府对项目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资配套政策;该地区石油资源并不丰富.14.东莞虎门港着力打造珠三角石化产业集聚区,其主要目的是( )A.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B.降低产品的销售费用C.增加就业,提高城市人口比重D.集中治理工业污染【答案】 A【解析】产业集聚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产生集聚效应.二、综合题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东北三省“四大经济圈”比较表:材料二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该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1)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这里的“优势”具体指什么?(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________工业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提升(双选项)( )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C.技术密集型 D.资源密集型【答案】(1)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提高第三产业比重(2)政策优势.(3)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工业以轻工业为主(4)B、C【解析】第(1)题,通过材料对比可以得出答案.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应提升第三产业比重.第(2)题,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作为试点地区拥有明显的政策优势.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耗是由其经济特点决定的.第(4)题,珠江三角洲需要大力发展石化、钢铁、造船等资金密集型产业,也是我国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16.读下面我国两个重要的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1)①图是__________三角洲地区,城市__________(字母)是我国最大城市.②图是__________三角洲地区,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字母)是我国著名的经济特区,其中__________(名称)靠近澳门,________(名称)靠近香港.(2)__________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1979~1990年间,该地区利用__________资源,发挥其__________优势和__________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大力发展________密集型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__________水平的提高,导致该地区__________的优势逐渐丧失,通过产业升级,__________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目前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___产业基地.(3)两个三角洲地区相比__________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近几年许多外资企业由__________三角洲地区已迁往__________三角洲地区及国内的其他地区,支撑__________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答案】(1)长江 B 珠江 D F 珠海深圳(2)珠江丰富的劳动力政策侨乡劳动工资劳动力成本低高新技术电子信息(3)珠江珠江长江珠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