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亚里士多德

合集下载

第6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6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一、力与运动状态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有外力的作用物体才有速度,要维持物体的运动速度就需要外力。 2.伽利略的观点 (1)理想实验(如图 6-1-1):小球沿光滑斜面从左侧 图 6-1-1 某一高度滚下,无论右侧坡度如何,都会上升到几乎 等高 的地方。 (2)结论: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 外力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里的运动状态改
变指的是什么? 提示:物体运动速度的改变。 (2)网球和乒乓球比较,用同样大小的力,乒乓球抽杀的速度比网 球快得多,这是什么原因? 提示:乒乓球质量小,惯性小,状态容易改变。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有实验依据,但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故 A 错误,B 正确。理
想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与建立质点模型的思
维方法一样,故 C 正确。静止的物体可能不受外力,也可能受
外力但合外力为零,故 D 错误。
答案:BC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3. 如图 6-1-4 所示,一个劈形物体 M 放在固定的粗糙 斜面上,劈形物体上表面水平,在劈形物体的上表 面上放一光滑的小球 m,劈形物体沿斜面从静止开 图 6-1-4 始下滑,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竖直向下的直线 C.无规则曲线,其轨迹无法确定 D.抛物线

物理知识点总结: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物理知识点总结: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1.历史上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过程:①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②伽利略的想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指出:如果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③笛卡儿的结论:如果没有加速或减速的原因,运动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④牛顿的总结:牛顿第一定律2.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程序内容:①(事实) 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②(推论)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

③(推论)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④(推论)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⑤(推断) 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时并不需要外力来维持。

此实验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同时说出了一切物体都有一种属性(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属性)只有受力时运动状态才改变。

这种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属性就称作惯性。

即:一切物体具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3.对惯性的理解要点: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不能克服,只能利用。

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任何物体,无论处于什么状态,不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②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一属性(即保持原来运动不变的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和“惯性作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绝然不同的概念。

③物体的运动状态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因此惯性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力.④惯性的大小:体现在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即是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体领强弱),,其大小由质量来决定。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质量大,运动状态较难改变,即惯性大。

⑤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即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的运动规律....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称为牛顿三大定律)奠定了力学基础4.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一定律发展史

牛顿第一定律发展史

牛顿第一定律发展史1590年,25岁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经典理论:如果把两件东西从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提出了怀疑。

伽利略认为不管是轻的还是重的,他们从高空落下时,都同时落地。

当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被奉为金科玉律,自然没有人相信伽利略的话,于是伽利略决心搞一次实验,让人们亲眼看看。

这天,年轻的伽利略宣布要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一次试验,一些教授大为不满,便一起到校长面前告状。

校长听了也很生气,但转念一想,这样也好,让他当众出出丑,也好杀杀他的傲气。

当伽利略左手拿一个铁球,右手拿要重十倍的另一个铁球爬上斜塔七层的阳台时,塔下已是人头攒动,比萨大学的校长、教授、学生,还有许许多多看热闹的市民。

就在这时,还是没有一个人相信伽利略会是对的。

伽利略将身子从阳台上探出,当他两手同时撒开时,只见两只球从空中落下,齐头并进,眨眼之间,"咣当"一声,同时落地。

塔下的人,一下子都懵了。

先是寂静了片刻,接着便嗡嗡地嚷作一团。

这时,伽利略从塔上走下来。

校长和几个老教授立即将他围住说:"你一定是施了什么魔术,让两个球同时落地,亚里士多德是绝对不会错的。

"伽利略说:"不信,我还可以上去重做一遍,这回你们可要注重看着。

"校长说:"不必做了,亚里士多德是靠道理服人的。

重东西当然比轻东西落得快。

这是公认的道理。

就算你的实验是真的,但它不符合道理,也是不能承认的。

"伽利略说:"好吧,既然你们不相信事实,一定要讲道理,我也可以来讲一讲。

就算重物下落比轻物快吧,我现在把两个球绑在一起,从空中扔下,按照亚里士多德的道理,你们说说看,它落下时比重球快呢还是比重球慢?"校长不屑一答地说道:"当然比重球要快!因为它是重球加轻球,自然更重了。

"这时一个老教授忙将校长的衣袖扯了一下,挤上前来说:"当然比重球要慢。

第四章 1 牛顿第一定律

第四章 1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明确惯性的概念,会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一、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地面上的物体唯有依靠推、拉等外力的不断作用才能使它们运动起来。

外力一旦消失,受迫运动也就停止了。

二、伽利略的研究工作1.理想实验:如图所示,让一个小球沿左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到达与左斜面同样的高度。

减小右斜面的倾角,小球运动的距离更长,但所达到的高度相同。

当右斜面最终变为水平面,并且没有任何阻碍时,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2.推理结论: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没有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一直保持运动下去。

3.笛卡尔的观点:不受其他物体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惯性(1)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叫作惯性定律。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四、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惯性大小仅与质量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等因素均无关。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永远无法做到的。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做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时,物体立刻静止。

(×)(4)物体从竖直向上运动的气球上掉落后,立即向下运动。

(×)(5)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6)受力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2.前进中的大巴车突然刹车时,乘客向________(选填“前”或“后”)倾倒;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上竖直跳起,人会落在________(选填“原来位置”“原位置前”或“原位置后”)。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如果没有摩擦阻力、流体阻力的 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 会一直运动下去。
11
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
——牛顿(Isaac Newton 1643-1727)
牛牛顿顿第第一一定定律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态,直 除到非有作用外在力它迫上使面它的改外变力这迫种 状使它态改为变止这。种状态。
意义 (1)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2)明确了惯性的概念惯来自——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大小只决定于物体的质量。
15
中国古代对运动和力的认识
“力,刑之所以奋也。” —春秋战国时期《墨经》
“马力既竭,辀犹然一取焉。” —战国时期《考工记》
16
思考
力——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质量——惯性大小的量度 那么,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力、 质量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呢?
爱因斯坦的评价:伽利略 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 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 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而 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 端,他成为整个近代科学 之父。
10
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
——笛卡儿 ( Descartes 1596-1650)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 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 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 来的方向。
—《—自《然自哲然学哲的学数的学数原学理原》理》
1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 变这种状态。
意义
(1)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2)明确了惯性的概念
13
惯性现象分析
落水狗
液体具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 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 讲义

《牛顿第一定律》 讲义

《牛顿第一定律》讲义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历程在人类对物体运动的探索历史中,牛顿第一定律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对物体的运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如果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这个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所接受,直到伽利略的出现。

伽利略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他设计了一个斜面实验,让小球从一个斜面滚下,然后在另一个斜面上上升。

通过改变斜面的坡度和表面的光滑程度,他发现,只要斜面足够光滑,小球几乎可以到达与原来相同的高度。

这个实验表明,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如果没有摩擦力的作用,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笛卡尔在伽利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对物体运动的描述。

他认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沿着直线做匀速运动。

最终,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解析牛顿第一定律包含了两个重要的概念:惯性和力。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也就是说,一个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的惯性,一个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的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例如,一辆重型卡车比一辆小汽车更难改变其运动状态,因为卡车的质量更大,惯性也就更大。

力则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速度大小、方向或者两者都会发生改变。

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那么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三、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牛顿第一定律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

它是在惯性参考系中成立的。

惯性参考系是指相对于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的参考系。

在非惯性参考系中,牛顿第一定律就不再适用了。

例如,在加速行驶的汽车中,放在车内的物体似乎会向后滑动,这是因为汽车是非惯性参考系。

但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物体的运动就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

【物理名人故事】牛顿第一定律

【物理名人故事】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生平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

诞生在斯塔基拉希腊移民区。

曾经跟随父亲学医。

18岁时,被送到雅典,进入柏拉图(前427-前347)学园学习。

成为柏拉图的得意门生,但是他的许多学术观点跟柏拉图并不相同。

他喜欢独立思考,对于老师传授的知识,他都要寻根究底地仔细研究,绝不盲从。

他说:“教师是可敬的,但真理更可贵。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逝世。

4年以后,亚里士多德被国王腓力召去做王储亚历山大的教师,因此他在马其顿居住了7年。

亚历山大当政后,年近半百的亚里士多德又回到了雅典。

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建了一所名为吕克昂的学校,建立了有名的学派,即后人称为逍遥派。

他在校教书12年,同时对植物、动物、天文、气象、数学和物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写成许多书。

据说有一段时间里,在他手下工作的有1 000名学者,帮助他编辑各种科学著作。

亚里士多德一生的著作有1 000部之多,他研究成果之多、范围之广,是前无古人的。

研究科学论证和公理推导形式的逻辑学著作,如《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范畴学》《对诡辩的驳斥》等等,在古代就被汇集成为《科学的工具》。

《动物志》《动物的构成》《动物的起源》《动物的活动》等著作,直到19世纪还吸引着科学界。

他的《心灵》为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他研究物理及相邻自然科学的著作更为恢弘,有《物理学》《天论》《论生天》《气象学》《力学问题》及14卷巨著《玄学》(意思是“物理之后”)。

亚里士多德力图以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这是他的进步之处。

但由于当时研究物理只是依靠直觉和思维来进行,所以他的很多关于物理方面的论述,显然今天看来是错误的,然而在当时,能够摆脱神的意志,特别是形成一套自圆其说的体系,这是很不简单的。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没有现成的根据,没有可照抄的模型,我是一个开拓者,所以我是很渺小的。

我希望读者诸君承认我已成就的,原谅我未能成就的。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4.1 牛顿第一定律
假如说我比某些人看得远某些,那是因为我站 在巨人旳肩膀上。
-------牛顿
历史旳足迹……
1、在研究力和运动旳关系上有 哪些代表人物?
2、每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旳关 系是怎样认识旳?
3、伽利略是怎样证明其观点旳?
亚里士多德 (前384—前322)
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旳哲学 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旳著 作,一是前人旳知识积累;二 是助手们为他所作旳调查和发 觉;三是他自己独立旳看法。 内容涉及天文学,动物学,胚 胎学,地理学,地质学,物理 学,解剖学,生理学。他死后 旳几百年里,没有一种人像他 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旳考察 和全方面掌握,恩格斯称他是 “最博学旳人”。
• 1速度方向不变,只有大小变化 • 2速度大小不变,只有方向变化 • 3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变化
运动状态旳变化
物体运动状态旳标志是速度。 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由速度衡量。 速度变化了,我们就说运动状态 变化了。 (速度是矢量,大小和方向)
课堂训练
1、下列有关惯性旳说法中,正确旳是
A.物体只有在静止时才具有惯性 D
பைடு நூலகம்
无关原因
• 速度大小, • 质量是惯性 运动情况, 大小旳唯一 受力情况等 量度 无关
惯性旳体现
• 1当物体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零 时,惯性体现为保持原来旳运动状态 不变化,原来静止旳物体保持静止, 原来运动旳物体保持原来旳速度继续 运动。
• 2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惯性体现为 变化运动状态旳难易程度,惯性越大, 运动状态就越难变化。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旳力迫 使它变化这种运动状态.
对牛顿第一定律旳了解
• 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者是静止状态——这种性质就叫 做惯性。 惯性只与物体旳质量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亚里士多德
牛顿第一定律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有很大不同。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阐明:如果外力对物体的作用为零,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物体的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静止状态以及均匀圆周运动。

这表明物体有其内在的运动性或惯性,外力的作用仅仅是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认为,运动必须有外力的作用。

如果外力消失,运动也会随之停止。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平稳运动”概念类似于匀速直线运动,但他认为要维持这种运动,仍需要不断施加外力。

两者的区别在于对运动状态的解释不同:
1.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有其固有的运动性或惯性,外力只是改变这种运动状态,而不需要外力的作用也可以保持运动。

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必须有外力的作用,如果外力消失,运动也随之停止。

2. 对于匀速运动,牛顿定律说明它是一种自然状态,无需外力也可持续。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匀速运动还需要不断施加外力才能维持。

3. 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动量守恒定律,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并不承认动量守恒。

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它改变了人类对运动的传统理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比而言,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无法正确解释许多运动现象。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物体运动的本质规律,它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基本框架,其影响几乎贯穿整个经典理论物理。

了解
它与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区别,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物理学发展的轨迹,牛顿定律在物理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希望通过对两者的分析对比,能帮助大家更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其在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理解定律,也就理解了经典力学之基;理解历史,也就理解了科学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